新经济社会学中社会网络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比较,经济社会学论文_第1页
新经济社会学中社会网络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比较,经济社会学论文_第2页
新经济社会学中社会网络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比较,经济社会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经济社会学中社会网络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比较,经济社会学论文经济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末,先后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分别是20世纪初的构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传统阶段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的复兴阶段〔刘少杰,2018〕。新经济社会学〔NewEco-nomicSociology〕即经济社会学的现代演进,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式方法来研究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的科学〔曹德骏、左世翔,2020〕。新经济社会学的重要价值在于对古典、新古典经济学思想所提出的反驳。新古典经济学中对于完全理性经济人和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假设在Granovetter等学者看来是某种错误的观点。他们以为,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忽视了人的能力,没有看到社会网络及其规范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其研究必然与现实情况不符。因而,新经济社会学理论是对传统经济、管理理论的补充和纠正,值得我们借鉴并加以丰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Granovetter〔1985〕所作的(经济行动与社会构造:有关嵌入性问题〕一文的发表,他创始了经济社会学的全现代,由此也奠定了运用社会网络视角来研究经济行为的恰当理论基础〔汪和建,2006〕。随后,社会网络及社会资本引起了诸多学者〔Ports,1998;Powell,1990;Baker,2006〕的关注,渐渐成为了研究经济管理类各种问题的关键方式方法和重要视角〔耿新,2018〕。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社会网络研究、市场研究、企业研究、性别研究和文化研究。本文将通过理论梳理的方式比拟研究华而不实的社会网络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理论综述新经济社会学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方式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的学科。这一理论建立在三大基础性假设之上〔Granovetter,1992〕。第一,经济行动镶嵌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第二,经济行动将追寻经济与非经济的目的;第三,经济体制是社会学的构建。由此,该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社会构造表现为网络的形态,而经济现象嵌入在社会构造这一网络之中,一切经济行动都是对社会构造的投资活动。〔一〕社会网络理论〔SocialNetworkTheory〕1940年,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初次提出了社会网络的概念,后来Bott〔1971〕进一步研究了社会网络在家庭中的作用。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对于社会网络的研究并没有多大进展。直到1988年,Wellman才将社会网络明确定义为由某些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第一次将社会人〔actor〕、社会联络〔socialties〕、社会关系〔socialrelations〕及社会构造〔socialstructure〕的概念组合在了一起。当前,在社会网络理论体系中,弱关系理论、强关系理论及构造洞理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弱关系理论〔TheTheoryofWeakTies〕。Granovetter的主要奉献在于:发展和深化了嵌入的概念;提出了弱关系及其桥作用的理论。联合是社会网络的节点,根据联合的强度能够将社会网络中的关系划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从概念上讲,弱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而非经济关系〔刘少杰,2009〕。Granovetter〔1973〕定义了四个断定维度来衡量关系强度,即互动频率〔CombinationoftheAmountofTime〕、感情深度〔EmotionalIntensity〕、亲密程度〔Intimacy〕和互惠程度〔ReciprocalServices〕。互动频率越高、感情深度越深、关系越密切及互惠程度越高的社会关系属于强关系,反之则属于弱关系。他进一步指出,强关系中的个体往往在性别、年龄、教育、身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类似性,而弱关系中的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朱晓霞,2018〕。由于社会群体当中具有类似性的个体成员通常拥有类似的信息和资源,因此强关系网络具有大量的冗余信息;与此截然相反的是,在弱关系网络中,个体成员的差异带来了异质性的信息和资源,具有更大的潜在效用。事实上,社会网络中的不同团体,往往就是通过一两个团体成员之间的个人联络而构成联合。既然是两个不同团体,那么这种关系必然是弱关系。对于这一发现,Granovetter提出了桥〔Bridge〕的概念,以为弱关系在不同社会团体之间充当了传递信息的桥的作用。后来,一些学者继续对弱关系的信息桥作用展开研究,研究结果与理论的出入迫使Granovetter进一步修正了他对弱关系理论的表述,即并非所有弱关系都能发挥信息桥的作用,但信息桥一般都是弱关系〔Granovetter,1985〕。另外,Granovetter还以为弱关系是联合社会微观与宏观构造的中介〔刘少杰,2018〕。在他看来,由于小规模网络正是通过弱关系而相互联络,而宏观网络则是大量小规模网络的集合。因而,通过分析小规模互动网络中的个体关系,有助于理解宏观社会构造的运行规律。简言之,弱关系理论的提出是新经济社会学兴起的前兆。Granovetter等学者论证了社会网络对于获取信息和资源的实际价值,也提出了创造价值的网络构造原则〔李校生,吴波,2018〕。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桥的概念为后来Burt提出构造洞理论奠定了基础。强关系理论〔TheTheoryofStrongTies〕。根据Granovetter的界定,强关系是维系社会团体内部关系的纽带。强关系带来了信息和资源在社会团体内部的重复传递,导致了团体成员间信息和资源的重复冗余〔罗家德,2018〕。因此在他看来,强关系的价值是低于弱关系的。然而,后来的学者〔Bian,1997;Burt,1992〕通过不断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Bian〔1997〕在成认弱关系具有信息传递作用的同时,提出建立在信任与义务基础之上的强关系在经济活动中更具优势。Burt〔1992〕的研究也发现,具有冗余信息和资源的不相联合的网络成员间的构造洞才是建立信息桥的前提,在这一点上弱关系和强关系并无本质区别。与此同时,在对于中国经济现象的研究中,强关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Bian,1997〕。强关系以信任为基础,以人情为媒介,让不同成员在社会网络之中结成了稳定的小圈子,进而使行动者更好地获取了信息和资源〔朱晓霞,2018〕。构造洞理论〔StructuralHole1heory〕。Burt于1992年发表了著名的(构造洞〕一文,提出了构造洞的概念。所谓构造洞,即是两个行动者之间关系缺失所构成的一种网络状态〔刘少杰,2018〕。在社会网络构造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缝隙,即某个行动者和有些行动者之间相互联络,但又与其他行动者不发生直接联络,这就在网络中构成了不直接联络的洞的形状。这种缝隙的消除必须依靠于第三方行动者的中介作用,因此在构造洞中,第三方行动者占据着核心位置。弱关系理论和强关系理论都只是讨论了关系双方的好处,而没有讨论第三方的优势,而构造洞理论则看到了第三方从网络构造位置中获取的洞效应〔HoleEffects〕。当然,一旦不直接联合的双方在经济社会活动经过中逐步获得了联络,那么构造洞也就会随之消失〔Burt,1992〕。Burt〔1992〕以为,社会关系的缺失构成了构造洞,而构造洞正好桥接了两个本来没有关系的社会团体,这正是处于构造洞位置的行动者所具备的竞争优势。详细来讲,首先,行动者拥有构造洞能够获得信息上的优势。构造洞将不同社会团体中的冗余信息进行交换传递,带来了信息量的增加和扩散。第二,行动者通过构造洞获得了控制优势。面对不同种类的信息需求与供应,把握构造洞的行动者完全能够根据自个的利益控制信息的传递经过,甚至成为专门经营关系网络的网络企业家。第三,构造洞上的行动者更具创新优势。这类行动者把握了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进而也获得了更高层次的创新能力〔刘少杰,2018〕。总之,把握构造洞越多的网络成员,更能为自个和相应团体带来好处,这种特殊的位置优势蕴含着有价值的社会资本,完全能够转化为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综上,构造洞理论是对Granovetter的弱关系理论的发展。与Coleman的封闭网络理论不同,Burt的构造洞理论是一种开放网络理论。他看到了重复信息对于封闭网络之外成员的价值,并将这一价值上升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这一理论愈加确切地描绘叙述了社会关系对于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的作用,这也为丰富传统竞争优势理论提供了一条思路。〔二〕社会资本理论〔SocialCapitalTheory〕社会资本的理论涵盖面很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社会学、组织理论以及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都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在新经济社会学中,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网络中的个人因占据特殊位置而能够获取利益的能力,即社会关系的价值创造力。纵观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脉络,Coleman从社会规范角度阐述了社会资本;Bourdieu从社会资源的角度讨论了社会资本;Portes等从能力角度分析了社会资本。第一,社会资本概念的构成经历了复杂的探寻求索历程。从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脉络看,最早提出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的学者是Bourdieu.他首先提出了社会关系的场域和资本的概念。场域是有社会关系组成的社会场合或领域,即一张社会网络;资本一般包含了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及社会资本三类。Bourdieu以为三种资本在场域中实现互相转换,并以为社会资本是通过关系网络而获取的实际资源或潜在资源的总量〔Bourdieu,1986〕。Bourdieu的资本三分法和场域转换观点,本质上是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了工具性的社会网络,即社会网络就是社会资本.随后,Coleman〔1994〕对社会资本在社会构造中的功能性展开了研究,以为社会网络中不同行动者的基于本身利益的各种交换构成了持续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即是社会资源、社会资本。Portes〔1998〕也提出社会资本是依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特殊联络,是一种能力的表现。Burt〔2000〕以为构造洞就是社会资本,是企业等经济活动主体的最终竞争优势。最终LinNan〔2001〕对于社会资本的阐述代表了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一般共鸣。在他看来,社会资本就是嵌入社会网关系中的能够带来回报的资源投资。由此,这一定义也解释了社会资本的三项基本特征〔刘少杰,2018〕。一为,社会资本与社会关系网络相联络,互为表里不可分割;二为,社会资本具有一般经济资本的增值功能,能够为拥有者带来更大的回报;三为,社会资本本身是一项投资活动。第二,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框架阐释了社会资本的三项重要价值。其一,社会资本包含了一条因果链条〔李校生、吴波,2018〕,即由于特殊的社会构造优势,便利了行动者对稀缺资源的获取。这一观点包含了社会资本研究的两个重要概念:网络嵌入和网络资源。其二,社会资本具有一定的情景性〔AlderKwon,2000〕。不同的行动者对于不同商业目的的追寻,使得社会资本的作用因人、因事而大相径庭。简言之,在不同的场景中,社会资本具有极强的权变性。其三,社会资本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由于Granovetter的弱关系和Burt的构造洞都是一种不稳定的网络构造,所以网络中的行动者始终处于活泼踊跃的竞争与合作之中。同时,变化着的内外部环境愈加剧了网络的变化。因而,社会资本会随着网络构造的调整而变化。第三,社会资本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研究。在企业研究领域,企业社会资本被以为是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具有规范、价值和偏好等特性的社会网络的集合〔Westlund,2003〕。对于企业社会资本的作用,范钧〔2018〕将其概括为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有利于企业获取内外部知识、资源以及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能够讲,企业社会资本增加了企业间的信息流动,提高了来自企业合作伙伴的利益回报,开拓了企业创新的来源,是当代企业获得成长的重要资源。嵌入性观点与资本概念的和谐统一。嵌入性是社会网络理论的核心观点,资本是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深挖二者的思想根本源头,能够发现很多类似的内容。〔一〕社会网络的嵌入性观点嵌入观点的提出.嵌入性〔Embeddedness〕这一概念最早由KarlPolanyi〔1944〕提出。在Polanyi〔1968〕看来,经济活动通常具有三种形式,即互惠交换、市场交换和再分配。经济活动的开展遭到社会制度、规范、习惯等因素的制约,是以社会关系为基础而发生的。因此经济活动是嵌入或纠缠于经济和非经济制度中的.后来,Granovetter等借用Bolanyi的嵌入思想,进一步讨论了嵌入性。Granovetter〔1985〕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关系对于经济行动的影响,以为弱嵌入性的现象更为普遍。事实上,一方面,在传统经济社会学领域,帕森斯等人的观点过度夸张了社会系统对于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的作用,把行动者视为文化价值规范的偶人〔刘少杰,2018〕,因此是一种过度社会化的观点;另一方面,在古典、新古典经济学领域,经济学家将经济活动中的行动者视为完全理性个人,忽视了人的绝大部分社会化属性,因此是一种零嵌入性的原子化观点。面对这两种极端的观点,Granovetter既反对传统经济社会学的过度嵌入性观点,更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零嵌入性观点,而折中地以为经济行动的嵌入性是间接受制于关系网络的一种弱嵌入性.Granovetter以为经济行动是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这种嵌入关系不仅包含了社会网络规范、文化、政治及宗教等因素,还考虑到了经济行动的经济和非经济动机〔刘少杰,2018〕。这一表述第一次明确了经济行动在内容、目的及经过方面对于非经济行动或制度的依靠程度,由此也奠定了嵌入性理论在新经济社会学中的核心地位。嵌入观点的意义。弱嵌入性观点的发展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并渐渐成为了从社会学视角分析经济现象的重要理论工具〔边燕杰、邱海雄,2002〕。嵌入性观点创新了学术界对于一些重要经济现象的解释,使得后来的研究者在市场定价、经济绩效及制度创新等方面做出了新的研究。详细来讲,第一,社会关系网络的嵌入性解释了市场中的产品定价经过。经济学理论本来以为市场竞争决定了产品的价格,但买卖双方对于社会网络的嵌入经常使得产品的真实价格背离竞争性平衡价格。第二,社会关系网络的嵌入性能够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绩效的提升。人与人的关系决定了生产经过中的分工、合作、鼓励、监督,这些都与生产效率有着密切关联。第三,社会关系网络的嵌入性影响了经济组织和制度的构成。产业中关键人物的社会网络构建经过,是对既存经济组织或制度的重建,新的组织或制度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技术经济效益〔刘少杰,2018〕。随后,嵌入的观点便活泼踊跃于网络与组织〔NohriaEccles,1992〕、经济社会学〔Lie,1997〕、联盟网络理论〔Gulati,1998〕、社会资本〔Ports,1998〕及组织与战略等诸多研究领域,并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嵌入性的类型。对于嵌入的分类,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答案:,主要包括关系性嵌入与构造性嵌入、垂直嵌入与水平嵌入、认知嵌入与文化嵌入等类型〔张荣祥,2018〕。首先,Granovetter〔1985〕将嵌入性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关系性嵌入〔RelationalEmbeddedness〕,即指行动者是嵌入人与人互动构成的关系之中的;另一类称为构造性嵌入〔StructuralEmbeddedness〕,即指行动者所在的社会网络又是与其他社会网络相联络的。关系性嵌入强调行动者在所嵌入的社会网络中遭到的来自社会关系的影响,如各种规则性期望、互相赞同的渴望及互惠性原则等〔陈钦约,2018〕,关注以信任为基础的对偶交换行为;而构造性嵌入强调行动者在所嵌入的社会网络中遭到的来自社会构造的影响,如来自社会构造的文化、价值等因素〔朱晓霞,2018〕,重视网络整体中群体关系的影响作用。Andersson、Forsgren和Holm〔2001〕也把嵌入划分为关系性和构造性,但他们以为关系性嵌入讲明了社会网络的亲密程度和动态变化,而构造性嵌入反映了行动者在网络内对不确定性的处理,具有相对静态性。其次,Schweizer〔1997〕等学者将嵌入划分为垂直嵌入和水平嵌入两类。垂直嵌入指行动者所在的当地阶层与他所处在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的阶层性连结;水平嵌入是指行动者所处网络在社会性和文化性范围的浸透〔张荣祥,2009〕。Halinen和Tornroos〔1998〕则以为垂直嵌入是指社会网络中不同层次间的联络;而水平嵌入是指特定网络层次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络。详细的划分标准可根据地理范围、网络构造以及公司内部层级的不同作出划分。最后,Zukin和DiMaggio〔1990〕等学者以为,嵌入性应划分为认知性嵌入和文化性嵌入。认知性嵌入是指行动者决策对原有思维意识的嵌入,即行动者对于周围环境的不同认知决定了他们的详细行为。这类原有认知包括了伦理、道德、情感及审美等因素,它们共同构成制约行动者决策的理性规范。与之相对应的是文化性嵌入,即行动者的行为还要遭到来自外部社会网络的集体理解力的影响。这类影响主要包括组织共同价值、正式规范等文化因素。总之,不管嵌入概念应当怎样分类,经济行动镶嵌于社会网络之中的共鸣早已构成。〔二〕社会资本的共鸣与分歧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分歧到共鸣,再从共鸣到分歧的否认之否认经过。在二十世纪,尽管对于社会资本的概念尚存一定分歧,但还是达成了基本共鸣,即社会资本是镶嵌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具有回报性的资源投资〔NanLin,2001〕。然而,在这一共鸣的背后,围绕社会资本理论发展历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更为深入的争论愈发剧烈。究竟社会资本是关系还是资源、是集体还是个体、是构造还是行动?对于这三对矛盾的解答是现代经济社会学领域的讨论热门〔刘少杰,2018〕。社会资本:资源还是关系。社会资本究竟是社会关系还是社会资源呢,学术界对此争论已久。科尔曼〔1999〕曾指出,社会资本的构成依靠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社会资本不同于有形的物质资本,是一种表现为人与人关系的无形资本。并且,社会资本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即具有生产性。获取社会资本有助于人或组织对于特定目的的实现,因此社会资本是一种关系。然而,这样的观点遭到了大量学者〔Burt,1992;Ports,1998〕的批评。他们以为社会资本就是一种社会构造中的资源,这种特殊的资源源自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Burt〔1992〕更将社会资本强调为一种从别人身上获取好处的时机和资源。当然,还有一些学者运用折中的思路来看待社会资本,比方FoleyEdward〔1999〕以为社会资本即是网络加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单独的资源和单独的社会网络都不是社会资本。由于没有参加行动者的动态因素,静态的资源与网络并不能为行动者带来实际的效用。而在耿新〔2018〕等学者看来,作为社会资本载体的人、作为社会资本运转渠道的社会网络以及作为社会资本内容的潜在资源,这三者的动态组合共同诠释了社会资本的内涵。因而,只要依托于人的行动而活泼踊跃起来的社会网络及其潜在资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集体还是个人。当前,社会资本的集体论被广泛接受,而个体论只适用于对企业家社会资本等特定问题的研究.社会资本的集体观点始于Bourdieu的研究,在他看来,社会资本是某个团体为了维持团体的团结和控制而进行的投资。集体社会资本往往具有明确的界线,具体表现出了强烈的排外特征。然而,社会资本集体论的缺陷在于过分强调了社会资本的密集性和严密性〔林南,2001;刘少杰,2018〕。集体的边界和内部的团结仅仅解释了社会资本的部分特征,社会资本还能够通过开放网络间的联合实现流动和增值。即网络完全有能力将不同团体的内部社会资本进行连接。针对网络间的沟通,Granovetter、Burt等学者都做了大量论证。从辩证的观点来看,个人与集体,其实是嵌入社会情境的两个层次。个人是嵌入集体之中的,集体又是嵌入更大的社会网络之中的。一方面,假如片面强调社会资本的集体观点,就很容易忽略社会资本的行动主体-人。尤其在对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中,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假如过分看重个人社会资本,进而忽视了社会资本集合的整体效应,也是对社会资本理解的一种偏误〔王凤彬、李奇会,2007〕。社会资本:构造还是行动。既然社会资本是嵌入社会网络的投资,那么对于这一概念的分析究竟应该强调网络构造的作用还是行动者个体行为的影响呢,传统社会学理论并未达成共鸣。林南〔2001〕的研究只是尽可能折中了这一分歧。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被称为社会构造与行动的理论〔刘少杰,2018〕。他以为存在两个核心问题,即个体怎样在社会关系中投资与个体怎样从社会关系中获利。传统社会资本研究强调了社会构造视角,而林南却创新地参加了个体的选择行为这一因素,进而统一了构造与行动的观点,也更为真实地反映了社会资本的作用。正如他在(社会资本〕一书中提到的,人的选择行为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而社会关系就是社会构造。因而,对于社会资本的研究,必须坚持在构造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