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国家法定婚龄应否调整降低的研究,法社会学论文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我第四代领导集体主政十年以来一贯以关注民生发展,保障民生幸福作为本身的主要责任之一,而在刚刚结束的十八大新选举出的以***为核心的新领导班子在初次媒体见面会上更是以民本〔以人民福祉为本①〕作为自个将来十年的核心理念和出发点,再次强化了对民生幸福的关注程度。而伴随我们国家近年来一系列的养老、社保、医疗、教育等保障制度地建立与完善,我们国家的民生建设项目正在逐步出现从经济到文化、从物质保障到精神知足、从国家发展到家庭和谐的深切进入经过,而牵涉婚姻家庭的民生保障问题正是这类后续深层次民生需求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今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上,人大代表黄细花提出应降低我们国家史上最高法定婚龄的提案,[1]再一次引起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正如法社会学奠基人埃利希1912年在(法社会学基本原则〕的序中指出:如今和任何时代法律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法学、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2],即法律重要的地方是在法外,需要考虑法律施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效果。而以往的研究中,十分是以个人民生福祉〔民本〕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我们国家当下社会经济状况,对法定婚龄应否调整降低的研究上在我们国家有所缺乏,值得深切进入研究。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在法定婚龄的整体影响因素研究上,20世纪80年代初,陈平〔1984〕就在(论婚龄〕一文中重点分析了法定婚龄制度的起源,性的需求与生理的成熟程度等自然因素对法定婚龄的影响,[3]而巫吕祯〔2001〕,杨大文〔2002〕等人开场对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道德与习惯等影响法定婚龄的社会因素加以阐示。[4]在详细问题层面,80年代,张心侠〔1982〕,曹明国〔1982〕,方素岚〔1982〕等分别从计划生育、人口生育高峰、婚龄与育龄之间的关系等层面,他们均主张通过高法定婚龄和晚婚宣传去实现晚育、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而相关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开场发生转变:周平安〔1999〕提出婚姻家庭应与人口生育相分离,刘中一〔2005〕,汤兆云〔2018〕从婚龄性别比失衡的影响层面,张双花〔2018〕从保障人权问题的角度阐述了高法定婚龄的不足之处。李德〔2007〕,郭志纲、聂建亮〔2018〕,王仲〔2018〕等分别从农村存在的早婚策略与博弈、城镇初婚年龄推延等现实方面,讨论了法定婚龄问题,周良勇〔2018〕更提出应建立弹性法定婚龄制。除此之外,很多学者还从史学的角度对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历代的法定婚龄及其变迁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总体而言,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固然不少,但对于法定婚龄调整的社会性效果方面,尤其是结合我们国家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现在状况对个人民生福祉的影响方面研究,仍显缺乏。与国内相比,国外对于婚龄的研究则多集中于经济与社会的实证分析层面,且他们对早婚〔十几岁结婚〕往往持否认态度。罗素塞奇基金会赞助的Richmond和Hall教授〔1929〕通过对240个早婚妇女〔在16岁之前结婚〕的样本调查,批评这些未成熟性交,会使儿童的童年提早结束,对其身体与婚姻社会关系均严重不利。Bane教授〔1986〕和Moft教授〔1992〕以为早婚在会带来高离婚率、低工资与更大规模的家庭,带给后代贫困与国家财政援助支出的增大。而Ribar教授〔1994〕和Klepinger,Lund-berg,andPlotnick教授等〔1999〕通过对美国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发现19岁之前结婚的女子,其高中辍学率较其后结婚的女子高50%,且前者的大学毕业率低于后者4倍。Lochner和Moretti教授〔2004〕发现早婚与高犯罪率严密相关。Goerge和ee教授〔1997〕Overpecket教授〔1998〕以及Hunt教授等〔2003〕,分别在研究中指出,早婚易带来新生儿体重过轻,死胎以及儿童被虐待、受忽视以及易产生学习、行为障碍等问题。Rabin教授〔2001〕将早婚问题的产生归结于青少年的不能准确地比拟短期收益与长期成本之间关系的短视行为。国外的研究多从个人主义的角度,从保卫个人的福祉利益出发。这正是我们国家国内研究的缺乏之处。三、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根据对于一项法律制度而言,研究法律的社会背景与社会效果是法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式方法。美国法社会学的创始人罗斯科庞德为法社会学的研究提出的核心纲领之一就是去研究法律制度和法律学讲的实际社会效果,反对脱离社会实践的教条主义、机械主义。法社会学注重对法律的运行经过、运行效果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这种研究进而对法律本身进行反思。同样,和恩格斯也强调: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的,那是法学家们的梦幻想象。相反地,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个人的恣意横行。即我们常讲的法律作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并反映经济基础〔社会现实〕的需求。详细到法定婚龄的应否降低这一法律制度的研究中,我们需要结合当下的社会政治、经济〔物质〕与文化条件,去分析国家降低法定婚龄的可行性问题。同时,鉴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冗杂性,尤其不同的社会主体〔个人、集体与〕基于不同的本身利益出发点,对法律施行的效果与价值取向判定标准存在着差异,有时甚至是存在着对立的矛盾,故我们在研究中必须有主观出发点和主体针对性。结合到本文中我们就是以个人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降低法定婚龄和相对早婚对个人的需求和福祉有无优势,这些都是我们以民本的法社会学为视角研究法定婚龄能否降低问题的核心理论基础与根据。四、降低法定婚龄的法社会学优势〔一〕有利于知足个人的生理需求到达一定年龄的自然人,便有结婚和生育的要求,这是基本的人性。一个人,只要开场能适应性生活,有了生殖的能力,就有了结婚的权利,这是法定婚龄制度存在的自然基础。固然我们国家最早的古代医书(黄帝内经〕就已指出:女子二七〔14岁即〕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11],表示清楚自古女子14岁就已具备了生殖的能力〔男子为16岁[12]〕.但在自然人何时才真正具备合适的性生活能力和生理需求的问题上,现实与历史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国家传统的权威观点以为:女子要19岁,男子到21岁左右身体才基本发育成熟,[13]适宜结婚,这也是我们国家长期主张晚婚、晚育的根据之一。而事实上伴随着我们国家公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营养程度的改善,我们国家自然人的身体发育,包括性器官的成熟程度都较改革开放前有了较大程度的提早。2018年8月18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已经证实,至少自18世纪中叶以来,男孩性成熟的年龄平均每10年提早2.5个月。如今18岁的男孩生理发育成熟程度相当于1800年的22岁。[14]世界人口与计划生育组织甚至在指导性文件中明确将年满12岁作为其划分的人生五大阶段中开场具有性经历的时间段。[15]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我们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不力所导致的食品激素违法或过量添加,使得我们国家青少年的性早熟更显突出。[16]同时,在当代文化传媒影响下,尤其是伴随着当今网络、影视性描写的泛滥,人的性欲与性需求已再难以被压抑。这些都进一步促使重理需求周期提早。在我们国家社会已解决温饱,正在深切进入建设小康社会,而自古饱暖而思淫欲的现实民生需求下,继续沿用我们国家1980年(婚姻法〕所确定的男22,女20周岁的高法定婚龄明显不合理。而结合当下我们国家的物质、生理、文化状况,及时适度降低法定婚龄,有利于知足个人的生理需求,符合当下自然条件下国人的发育状况。〔二〕有利于知足个人的社会心理需求著名的社会学家马斯洛1934年提出的人类五大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求依从低向高分为生理需求〔吃、穿、住、性等〕,安全需求〔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免遭疾病痛苦等〕,社交需求〔友谊、爱情等〕,尊重需求〔自我价值认同和受别人尊重等〕,自我实现〔发挥潜能〕需求等五种层次。而婚姻家庭作为横贯马斯洛五大需求之第一〔生理之性的〕和第三〔爱情〕需求的制度与社会组织形式,我们国家公民在知足了吃饱、穿暖的生理需求之后,在当下和国家已初步完善了对民众的养老、医疗、教育、失业等第二〔安全〕需求后,我们国家公民必然会要求向更深切进入的第三层次〔含爱〕需求的知足过度〔见以下图1〕.尤其是面对我们国家当下剧烈、甚至残酷的市场竞争与优胜劣汰压力之时,年轻人面对严重的就业竞争与生活压力之时,婚姻、家庭作了一个爱的港湾对当代市场人具有特别重要的缓冲、避险与恢复作用。来源于同龄异性爱人的关心与抚恤安慰,是其他任何种类的爱〔包括与其存在代沟的家长之爱等〕根本不可比较和替代的。而高法定婚龄无疑影响了家庭这种港湾的建设可能与速度。十分是在我们国家广大农村青年因受限于种种条件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年满18岁就需自谋生路,自主创业的情况下,这种影响与缺陷尤为明显。适度降低法定婚龄有利于每个介入市场竞争的个人更好地获得马斯洛第三层次〔爱〕心理需求的知足,提高自然人抵御市场竞争的社会风险能力。〔三〕有利于未婚男女本身地择偶优势的发挥未婚男女在择偶时都有一定的内心衡量尺度和标准,在排除掉个体化的特色指标后,郎才〔财〕女貌就是所剩余的我们国家最传统佳偶良配标准,反映出婚姻中男女一方拥有的对对方具有效吸引点〔择偶优势〕.即在初婚选择中,男性以其潜才财富〔才〕,或现实财富〔财〕作为自个的核心优势,而女性以其形象财富或气质财富〔貌〕作为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出。在初婚选择中,男性以其潜在财富〔才〕或现实财富,吸引并换取女性的当期容貌〔年轻漂亮的形象财富〕以到达双方的需求知足与供求平衡。而在西方,恩格斯也有:正是完全受男子支配的年轻美貌的女奴隶的存在使它〔一夫一妻制〕成了只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18]的表述,阐示出类似的内涵。但需注意的是,前述男女双方的择偶优势发展是不对等的,如以下图2所示,伴随着初婚年龄的延后与本身年龄的增长,男性所有的潜在财富〔才〕会日益向现实财富〔财〕转化进而优势日宜显著,而同期女性的形象财富却因年龄增长逐步出现不利地变化趋势〔女性35岁后的逐步年老色衰②〕.故法定婚龄过高会使得传统的郎才女貌择偶标准进一步向男财女貌倾斜。由于往往较大年龄的男子会具备更大的财富积累〔财〕,而其所需求的貌却并不是与其同年龄段的高龄女子所能够拥有的。为了使貌与财相匹配,被追求的适婚女性开场向低龄化发展,并使初婚男女的年龄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与此同时,由于成功大龄男性向下抢占下一年龄段的本就稀缺的年轻女性资源〔基于我们国家长期的计划生育、人为堕胎所致的男性出生率高于女性的结果〕,会导致该低龄女性同龄段的男性择偶愈加困难,以致构成恶性循环。〔四〕有利于减低个人生育的成本的支出与风险生育支出是几乎每对已婚夫妇必然会存在的支出,而基于计划生育政策和当下的物质生活水平,绝大多数的城镇人口〔2018年已经初次超过农村人口数量③〕和相当一部分的农村人口会选择到医院接受生产服务,这就意味着每个家庭都需承当较高的生育医疗支出。而高法定婚龄带来晚婚④的同时,往往意味着晚育〔见以下图3、4〕,并带来高龄产妇等严重增加生育支出与风险的问题。由于当代医学证明,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24-29岁之间,[19]超过30岁,尤其是35岁后再生育头胎的女性是高龄产妇,其生育时发生难产与意外的机率要远远大于普通产妇。由于女性在性成熟之后,初育的年龄越小,其骨盆的密合度与坚固度越小,越有利顺产与产后恢复。反之,骨盆的密合度与坚固度越高,则顺产的难度就越大。故高龄产妇往往被建议剖腹产,且在其怀孕和生产的经过中极易并发高血压、心脏病、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这些都会大大增加个人生育的医疗支出与风险。故降低法定婚龄无疑有利于避免高龄产妇的发生机率,减少个人生育的成本支出,并降低产妇的个人生育风险。〔五〕有利于夫妻〔尤其是女方〕更好地照顾孩子与家庭众所周知,抚育后代〔尤其是新生儿〕需要消耗损费大量的时间和精神,而随着夫妻年龄的增长,十分是超过30岁以后,男女双方的相关体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不利于对新生婴儿的照顾。这一矛盾对女性而言显得更为突出,由于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贝克尔〔1981〕在(家庭论〕中所阐述,在传统的分工中,妇女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生儿育女和操持家务,而男子则狩猎、当兵、种地和从事其他市场活动[21].这种基于自然的分工,使得女性在婚后会有更多照顾孩子与家庭的责任。十分是在亚洲,基于文化传统,女性要承当更多的照料老人和孩子的责任与义务。[22]而女性的体力在30岁后会较男性有更大程度的下降,这会严重影响到其相夫教子的能力。降低法定婚龄会使女性有条件在更为年轻,精神更为充沛之时完成操持家务、相夫教子的任务,更多地发挥照顾家庭和孩子的能力,对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有力。同时,这也有利于夫妻双方避免由于体力不支,不能适应相应的家务劳动而产生家庭矛盾。〔六〕符合我们国家早婚的民俗习惯由于农耕经济的生产方式,人口就意味着劳动力与收获,故我们国家自古就主张早婚并构成了相应的民俗习惯。如:春秋时期,基于扩张人口与兵力的需要,齐桓公曾令:男二十而室,女十五而嫁,而越国更是明确立法规定:男子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24].盛唐时期,唐玄宗曾诏令: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得嫁娶[25].这一早婚的传统一直延续到解放前的国民时期,民国十九年〔1930年〕颁布(民法〕第四编(婚姻〕项就明确规定,男18、女16周岁为法定最低婚龄。这一早婚的观念风俗至今在我们国家农村仍具有宏大的市场,很多农村地区男女青年缺乏20岁就已结婚生子。正如英国法社会学家罗杰科特威尔所言,法律不能试图改变社会而违犯已有的社会风俗,国家法律应该建立在已有风俗的基础之上。[27]假如法律违犯了习惯,这种法律注定是要失败的。[28]实践中,20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各大城市不顾我们国家传统民俗习惯,纷纷通过地立法,禁止居民在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而最后却被迫纷纷解禁,废除相关法规就是最好的例证。降低我们国家现行的法定婚龄有利于我们国家相关法律制度与我们国家的历史与风俗相合,符合民意主流。五、降低法定婚龄的法社会学缺陷与批驳〔一〕缺乏社会物质基础,使其容易流于形式的分析与批驳大多数反对降低法定婚龄者以为:结婚及家庭的组建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的,无论是婚房的购置与建设,还是婚后生活的开销支出,甚至将来抚育子女的各种花费,都需要相当程度的物质积累为基础,这远远不是一个18周岁的年轻人所能到达的。即便在当下的较高法定婚龄条件下,多数年轻人也会由于到达婚龄时不具备物质条件而延后2-3年结婚,故降低法定婚龄只会使该法规因缺乏物质基础而留于形式,没有意义。需指出:该结论是建立在为财而婚的基础上,以为没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就不能结婚,其本身既与我们国家倡导的为爱而婚的公序良俗相违犯,也与我们国家婚姻法以夫妻感情能否破裂作为判定夫妻关系能否存续的精神不相符合。其本质是一种拜金主义与买卖婚姻的变种,极易导致婚后出现财去人空、依财换色等与致使婚姻家庭不稳的情况出现。而通过降低法定婚龄,会使更多的男方因不可能有财而只能有才,使社会风气回归节简,回归为爱而婚的优良传统,而非为财而婚。〔二〕使我们国家多年来计划生育的成果被损耗,不利国家人口控制目的的实现持此种观点的人以为,正是由于高法定婚龄与晚婚晚育政策的持续施行,才使得我们国家在30年间整整少生了一代人,避免了出现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而导致国家资源与经济增速跟不上,所带来的贫困化甚至崩溃的问题。而降低法定婚龄会使相应的育龄也跟着降低,带来人口的加速增长,不利于我们国家人口控制的目的,甚至使我们以往的计划生育成果损于一旦。持有此种观点的人一方面枉顾了在当下我们国家社会高昂的教育、医疗成本下,很多人选择结婚多年以后才要小孩,婚龄与育龄日益脱节的事实。另一方面,他们也未看到事易时移,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条件的客观变化,假如讲30年前的计划生育政策绝对是合理、有效且必须的话,那么在施行这一政策的30年后,面对着我们国家当下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过低、老龄化日益严重,人口红利丧失殆尽,养老社会保障出现宏大缺口等情况下,再继续坚持为实现晚婚、晚育目的的高法定婚龄政策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有害。相反,即便适度的降低法定婚龄带来部分早育,也会对缓解我们国家前述社会矛盾有利。〔三〕能够导致离婚率的提升,增大社会成本的分析与批驳反对者以为,降低婚龄,相关年轻人的思想尚不成熟,其对待感情、挫折与矛盾的解决能力有可能存在缺乏,进而可能导致大量的离婚案件发生,甚至产生闪婚、闪离现象。而离婚率的上升可导致相关的诉讼、司法成本上升,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同时更容易产生离异家庭子女、单亲家庭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种讲法更属无稽之谈,离婚率的升高是由于人们更多的崇尚自由与自主,当今西方无论法定婚龄的高低离婚率均具体表现出上升趋势,而我们国家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却往往一辈子感情良好就是最好的反证。〔四〕早婚与早育可能带来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降低的分析与批驳持此种观点者以为:按我们国家现行的教育体制,18岁往往刚刚高中毕业,此时结婚及由此带来的家庭责任与义务,会使当事人因考虑工作与谋生等经济问题,而影响其接受高等教育可行性,降低其受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进而,由于父母本身学历不高又会影响到其对下一代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实际的家庭教育程度。这些都会在整体上带来社会人力资本的降低。该讲法显然只考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园林绿化工程绿化施工休闲景观规划考核试卷
- 临时用电协议书范本范文
- 专业育儿嫂服务合同样本(2024年版)版B版
- 2025年度量子计算机技术研究合作合同2篇
- 2025年度销售合同营销策略与部门市场营销协同3篇
- 2024石料开采环境保护技术咨询服务合同补充协议范本3篇
- 2025年度航空设备采购合同(安全性高)2篇
- 2025年度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合作协议9篇
- 个人抵押信用借款合同(2024版)
- 二手房买卖先行支付合同样本(2024年版)版B版
- 非标设计最强自动计算-压入力计算
- 银行客户经理个人履职总结银行客户经理个人工作总结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计算类专项训练卷【含答案】
- 化学元素周期表口诀化学元素周期表口诀
- 诗词接龙(飞花令)PPT
- 子宫内膜癌(课堂PPT)
- 澳大利亚公司法1-30
- 海上试油测试技术0327
- 中国地图标准版(可编辑颜色)
- 玛氏销售常用术语中英对照
- 上海牛津版三年级英语3B期末试卷及答案(共5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