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33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单选题1.朱元璋下令废除宰相职位,但不久后就不得不承认“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来辅助他处理政务。这体现了()A.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矛盾 B.君臣之间的和谐C.宰相对皇帝的制约作用 D.皇帝制度中君权的至高无上2.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亲理万机。之后尽管“高皇帝鸡鸣而起,昧爽而朝,未日出而临百官”,但政务处置仍难免有失当之处。这反映出明代(

)A.国家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专权事出有因C.君相矛盾仍很突出 D.中枢运行机制失衡3.据统计,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共8天的时间内,内外诸司奏札多达1000多件,共3000多件事情。皇帝平均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奏章、400多件政事。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社会矛盾的激化 B.封建经济的发展C.中枢机构的变革 D.皇帝理政的高效4.有学者认为,明朝时期皇权弱化时,内阁的作用可能被凸显;相反,皇权强化时,内阁作为附庸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这表明明朝内阁(

)A.成为法定中央决策中枢 B.始终服务于专制皇权C.受到司礼监的严重制约 D.意在削弱相权强5.明仁宗即位后,把内阁阁臣从五品提为三品,大学士杨士奇与吏部尚书蹇义同样享有密封奏事权。这说明内阁(

)A.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B.成为真正的决策机构C.已经正式取代六部 D.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6.明初严禁宦官干政,但明朝中期开始皇帝把繁重的批答奏章事务交给了司礼监。由此推知,明代中后期(

)A.宦官权力完全失控 B.宦官加入中枢决策C.内阁票拟职能改变 D.皇帝决策权力弱化7.明武宗时期,有匿名状告发太监刘瑾。刘瑾大发雷霆,命各部长官以下高级官员三百余人,跪在奉天门外的烈日之下,追究事主。兵部主事何武、顺天府推官周臣等焦渴过度,倒下来死掉。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皇帝昏庸无能 B.君主专制强化 C.宦官专权横行 D.丞相制度废除8.明太祖废除宰相后,皇帝一人实难任天下之事,渐次形成的内阁、司礼监成为皇帝的左右手,然而皇帝往往更依赖后者,所谓“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司礼之批红”,宦官势力突破了内廷,向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僚系统渗透。由此可知,明朝的宦官专权(

)A.使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B.是中枢机构异变的结果C.导致内阁失去了决策权力 D.促使中央权力体制平衡9.明朝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对内阁加以牵制,后来更是创造了近三十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这表明明朝(

)A.内阁拥有决策权 B.君主专制加强 C.宦官把持了朝政 D.政治日益黑暗10.明太祖时期,撤销了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且一直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个市舶司,后来“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此举(

)A.旨在抵御西方殖民侵略 B.完全断绝中外贸易往来C.解决了倭寇的侵扰问题 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1.永乐年间,有近五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使臣、商队来到中国,甚至苏禄国的三位国王率领眷属、侍从共340多人组成庞大团队来到中国,这些来访者都受到了明成祖的热情接待。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A.开启了中外交往的历程 B.范围涉及到亚非拉等地区C.开创了宗藩关系新局面 D.加强了和沿途国家的联系12.明朝时期,海防面临的新问题有(

)①倭寇的不断骚扰

②瓦刺族的威胁

③西方殖民者入侵

④鞑靼族的骚扰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13.1571年蒙古鞑靼首领俺答汗被明朝册封为“顺义王”,明穆宗给俺答汗下诏说:“朕惟天地以好生德……视华夷为一家,恒欲其并生并育于宇内也。”由此可知,明朝中期民族政策(

)A.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B.消除了民族差异C.开拓了明王朝的版图 D.首创了册封制度14.有学者认为,明代新的经济因素大量涌现、科技向新的突破点逼近、对异质文化的接纳以及在对外战争中呈现出优势等现象,至清代时被圈占土地、固守“西学中源”、严厉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所替代。该学者意在说明(

)A.明清易代阻碍了中国近代化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扼制C.明清时期中国经济日益倒退 D.清政府未学习西方先进科技15.明朝注重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针对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于明代的管理政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①地设奴儿干都司,管理蒙古各部 B.册封②地首领,与其订立和议C.在③地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D.在④地设宣政院管理军政事务答案第=page77页,共=sectionpages44页答案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44页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忙,所以又被迫设置了殿阁大学士来辅助他处理政务,这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自身发展上的内在矛盾性,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君臣之间是否和谐,排除B项;殿阁大学士不是宰相,对皇帝不具有制约作用,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矛盾性,不是君权的至高无上,排除D项。故选A项。2.D【详解】材料反映了朱元璋废除丞相后,虽勤于政事、亲理万机,但还有失当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了废除丞相制度虽加强了君权,但同时也带来了中枢机构行政效能下降、处置失当等问题,反映了中枢运行机制失衡,D项正确;材料是官僚机构的减少,不是臃肿,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宦官专权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揭示出的是废除丞相制度带来的弊端,而且废除丞相后不存在君相矛盾突出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3.C【详解】解读材料可知,在洪武十七年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罢除丞相职位,废除丞相制度所导致的,所以中枢机构的变革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明朝初期的“社会矛盾”,无法得出明朝初期“社会矛盾”是否激化,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封建经济”无关,排除B项;根据材料“皇帝平均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奏章、400多件政事。”可知朱元璋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政事全部处理好,所以皇帝理政的高效不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根据材料“明朝时期皇权弱化时,内阁的作用可能被凸显;相反,皇权强化时,内阁作为附庸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可知,此学者认为,明朝时期皇权和内阁权力此消彼长,相互依存,说明明朝内阁始终服务于专制皇权,B项正确;成为法定中央决策中枢,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受到司礼监的严重制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意在削弱相权强,与史实不符,宰相制度已经废除,排除D项。故选B项。5.A【详解】根据材料“把内阁阁臣从五品提为三品,大学士杨士奇与吏部尚书蹇义同样享有密封奏事权”,可知内阁阁臣的品级得到提升,还享有密封奏事权,这说明内阁的地位得到提高,A项正确;内阁是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始终没有成为中央一级的正式机构,没有真正的决策权,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决策机构,排除B项;内阁没有取代六部,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B【详解】根据材料“明初严禁宦官干政,但明朝中期开始皇帝把繁重的批答奏章事务交给了司礼监”可知,明朝中后期,皇帝为牵制内阁而让宦官参政,因此出现了材料所述皇帝把繁重的批答奏章事务交给司礼监的现象,说明明代中后期宦官加入中枢决策,B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明代中后期宦官加入中枢决策,但不代表宦官权力完全失控,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代中后期中枢决策的异变,没有体现内阁职能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所述宦官加入中枢决策体现了皇权的加强,而不是弱化,排除D项。故选B项。7.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武宗时宦官刘瑾得到皇帝信任,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废除宰相,君主专制得以强化。B项正确;皇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是表面原因,排除AC项;丞相制度被废除标志着君主专制的加强,不是材料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8.B【详解】根据材料“明太祖废除宰相后,皇帝一人实难任天下之事,渐次形成的内阁、司礼监成为皇帝的左右手”“宦官势力突破了内廷,向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僚系统渗透。”并结合所学可知,宦官专权的局面是由于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加强专制皇权导致的,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明代皇帝利用内阁和宦官为自己服务,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排除A项:内阁原本就没有决策权,所以不存在宦官专权导致内阁失去决策权力的问题,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在内阁与司礼监之间,皇帝更依赖后者,无法体现中央权力体制平衡,排除D项。故选B项。9.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明朝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对内阁加以牵制,后来更是创造了近三十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而随着内阁官员权势和地位的不断提升,皇帝有设置司礼监太监对其进行牵制,由此,皇帝把国家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故出现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但朝廷统治仍可继续延续,这表明君主专制的加强,B项正确;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给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内阁并无决策权,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宦官把持朝政,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明朝政治日益黑暗,排除D项。故选B项。10.D【详解】根据材料“撤销了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且一直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个市舶司”“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太祖限制对外贸易的措施,这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明太祖限制海外贸易是为了应对倭寇的侵扰,排除A项;明太祖并未完全断绝中外贸易往来,后来郑和曾七下西洋,排除B项;明太祖并未解决倭寇侵扰问题,明朝中后期倭患愈演愈烈,排除C项。故选D项。11.D【详解】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有近五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使臣、商队来到中国,说明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D项正确;A项错在“开启了”,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没有拉丁美洲,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明朝与亚非国家的宗藩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2.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倭寇给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了巨大破坏,西方殖民者也来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由此可见,明朝海防所面临的新问题主要来自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因此①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鞑靼、瓦剌均是明朝时期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与海防问题无关,因此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3.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穆宗册封鞑靼首领,强调“华夏为一家”,希望各族长期“并生并育”等,反映出明朝中期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A项正确;消除了民族差异的说法太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王朝疆域版图有所扩大,排除C项;中国古代的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的制度并非明朝首创,排除D项。故选A项。14.A【详解】依据材料“明代新的经济因素大量涌现、科技向新的突破点逼近、对异质文化的接纳”,可以看出明代出现的新的经济因素、科技突破和对异质文化的接纳等近代化现象被清代的海禁和圈占土地等替代,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明清易代阻碍了中国近代化,A项正确;“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扼制”,表述不全面,排除B项;明清时期中国经济与西方相比逐步落后,但并未倒退,排除C项;“清政府未学习西方先进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