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检测题五_第1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检测题五_第2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检测题五_第3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检测题五_第4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检测题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检测题五一、选择题1.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中考结束后,小刚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A.北京

B.陕西

C.云南

D.河南2.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A第1页/共22页3.“红山文化”出现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以辽河流域为中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红山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饲养猪、牛、羊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以“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房屋为方形半地穴式。下列与红山文化相类似的农耕文明代表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4.2013年4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因旅游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优质的接待服务,荣获长三角“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下列各项中最可能成为“主题体验”的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A.水稻

B.玉米

C.粟

D.黄瓜CA第2页/共22页5.《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常,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6.“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最近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CD第3页/共22页7.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华人是黄皮肤黑头发的黄种人B.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由炎、黄两部结成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D.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8.2014月5日,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C.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D.妻子螺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CC第4页/共22页9.成语与历史人物不相符的一项是(

)A、卧薪尝胆——勾践

B、问鼎中原——楚庄王C、退避三舍——齐桓公

D、破釜沉舟——刘邦10.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夏代的起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起始年距今年(公元2016年)时间为(

)A.5000年

B.4085年

C.2070年

D.2016年DB第5页/共22页11.2014年5月17日,位于苏州阊门内下塘街的泰伯庙修复一新,对游人免费开放。商朝末年,为了完成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的心愿,泰伯、促雍兄弟避居吴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但他们还不可能做到的是(

)A.传授铸造铁器的方法

B.带来青铜礼器C.带来精美的彩陶器具

D.传播甲骨文字12.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的是西周的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君主制

AC第6页/共22页13.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14.史书记载:“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吁。”材料中蜀人在播种季节供奉祭祀的“李王”应该是(

)A.李冰

B.李世民

C.李春

D.李纲CA第7页/共22页1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最主要的是因为(

)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的活跃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合纵连横的开展16.《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A.耜耕

B.牛耕

C.耧车

D.机耕CB第8页/共22页17.史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宗室贵戚多怨望”的关键原因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秦孝公去世,失去政治支持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18.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A.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

B.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C.各国的社会变革

D.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CB第9页/共22页19.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日益密切,下列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

)①汗血马②葡萄③核桃④小麦⑤打井技术⑥西域魔术A.①②③⑥

B.①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⑥20.课堂上,同学们做了有关“三国故事”选项的游戏,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A.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败逃往北方

B.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C.曹操建立魏国

D.周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AB第10页/共22页21.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的我国本土宗教是(

)A.道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22.下面的大战中,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AA第11页/共22页23.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南方比较安定C.淝水之战的胜利,阻止游牧民族南下

D.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4.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DD第12页/共22页25.“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顾恺之

D.郦道元A第13页/共22页二、材料问答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中分别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影响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分)地理气候因素(2分)第14页/共22页材料二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2)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4分)禹(1分);

都江堰(1分);秦国蜀守李冰父子(2分)第15页/共22页材料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3)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仁政(2分)第16页/共22页(4)结合材料四,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4分)铁农具(器)和牛耕的推广第17页/共22页2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毛泽东(1)

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生产,③奖励军功(4分)第18页/共22页材料二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维基百科(2)

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2分)统一度量衡(2分)第19页/共22页材料三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严刑峻罚、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商鞅刑法思想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