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学中南大学出_第1页
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学中南大学出_第2页
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学中南大学出_第3页
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学中南大学出_第4页
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学中南大学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财政政策宏观经济学中南大学出第一节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基本要素财政政策的类型财政政策的传导及效应

第1页/共72页

财政政策: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包括:支出政策税收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支出政策一、财政政策基本要素(重点掌握三大要素内容)1、财政政策目标第2页/共72页

财政政策目标:政府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是财政政策的核心。①充分就业凡有劳动能力者都能在合理的工作条件下找到合适的工作;排除自愿失业、季节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的正常失业现象;针对需求不足性失业非正常失业现象。②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物价总水平波动约束在经济稳定发展可容纳的

第3页/共72页

空间;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或紧缩。③经济增长一个国家商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增长要以持续、稳定、适度为目标。④国际收支平衡保持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经济往来收与支的合理性;商品和劳务经常项目的进出口与资本项目的资本输出入保持大致平衡。第4页/共72页2、财政政策主体

财政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3、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具体工具或方式方法。①公共支出消费性支出,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引导民间生产发展方向,调节经济的波动;第5页/共72页投资性支出,作为一种诱发性投资,可将“基础瓶颈”制约所压抑的民间部门的生产潜力释放,产生“乘数效应”;支出的增减,直接影响个人收入和社会总消费的增减,进而影响到国民收入的增减。②税收宏观税率(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和具体税率的确定;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调节宏观税率和税收优惠与惩罚,调节总供求关系;第6页/共72页进行税负分配,通过税种选择和制定不同具体税率实现,调节收入分配关系。③国家预算赤字预算,体现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在有效需求不足时,刺激总需求;结余预算,体现一种紧缩性财政政策,在总需求过旺时,抑制总需求;平衡预算,体现一种均衡财政政策,在总需求和总供给相适应时,可保持总需求稳定增长。④国债第7页/共72页排挤效应,因国债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减少;货币效应,因国债发行,引起货币供求变动,一方面,使部分“潜在货币”变为现实流通货币,另一方面,把存在于民间部门的货币转到政府部门,或由于中央银行购买公债增加货币投入;收入效应,国债到期,收回本金,得到利息;代际收入与负担转移。⑤政府投资与财政补贴第8页/共72页投资基础产业、公共设施、高新科技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更新换代、消除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增减补贴,刺激或抑制生产与需求。二、财政政策的类型①根据对经济活动的作用划分:◆宏观财政政策(总量财政政策)财政对宏观经济发生影响,引起经济总量变化的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赤字财政政策)。第9页/共72页

通过减少财政收入或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社会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紧缩性财政政策(盈余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从而抑制社会总需求;中性财政政策(均衡财政政策)。财政收支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要求财政收支保持平衡。◆微观财政政策(个量财政政策)第10页/共72页

对有关经济个量发生作用,只影响经济个量增减变化的政策。②根据发挥作用的方式划分: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制度中的“内在稳定器”,在经济波动时自动发挥调控作用,不需人为调节;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重点掌握368页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的区别)

根据经济形势的判断,选择相应的政策目标和工具,以稳定经济和减轻经济周期波动。第11页/共72页三、财政政策的传导及效应1、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财政政策在发挥作用过程中,各政策工具变量通过与某种媒介体的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通过其传导转变为政策目标变量。①收入分配。消耗性支出和公共工程支出,直接增加产品需求,最终增加企业收入;转移性补贴支出增加企业利润;第12页/共72页企业所得税高低影响税后利润水平。个人所得税税率高低,补贴增减,影响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②货币供给量每笔财政收支增减均要通过货币供给量作用于总需求;财政政策的实施往往须取得货币政策配合。③价格。增加购买性支出、提高税收,会造成价格上涨,减少市场需求,限制企业生产;第13页/共72页增加补贴、减少税收,会相对降低价格,有利于增加需求和生产。2、财政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效应: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有效作用;财政政策的有效作用下,社会经济作出的反应。政策的有效性=该项政策的效益/该项政策的成本①内在稳定器效应。第14页/共72页累进所得税制,国民经济衰退,国民生产减少,税收收入自动降低,“自动”产生刺激需求的力量,刺激生产;反之,经济繁荣,税收收入增加,抑制生产;社会福利支出,国民经济衰退,需要申请津贴、救济人数增多,总需求不致下降过多;反之,经济繁荣,停止救济,总需求不致过旺。②乘数效应。(重点掌握371页四种乘数效应)财政政策对经济调节作用的大小。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第15页/共72页

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作用,产生宏观经济扩张效应;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作用,产生宏观经济紧缩效应。根据均衡GDP决定的公式,增加的总支出与增加的GDP相等,即:△Y(增加的总收入)=△AE(增加的总支出)而:△AE=△C增加的消费需求+△I增加第16页/共72页

的投资需求+△G增加的政府支出+△NX增加的净出口因:△C(全部消费)=C0自发消费+c边际消费倾向·△Y增加的收入(引致消费)设:△I、△G、△NX不变;△I+△G+△NX+△C0

=△AE

而:△C=C0

+c·△Y

则:△Y=△AE

=△AE+c·△Y第17页/共72页

1

故:△Y=———·△AE1-c△Y政府财政支出变动额

Kg=————————————————△G财政支出引致的国民收入变动额

111

=———

=——

=——1-MPCMPS1-c第18页/共72页AE供=求总支出

AE总支出

NX

G

I

C0

0Y0均衡GDPGDP

总支出决定图第19页/共72页AE供=求总支AE1

AE0

AE2

0Y2Y0Y1GDP

总支出曲线的移动与GDP变动

第20页/共72页

总供=求支出

C+I+G+△G

C+I+G

0Y0Y1

国民收入

财政支出乘数形成过程第21页/共72页◆投资乘数和政府购买性支出乘数效应。投资或政府购买性支出变动,引起社会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增减的的影响程度。

1K政府购买性支出乘数=————1-cc:居民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一般大于0小于1;乘数为正值,则购买性支出的增减与国民产出呈正方向变动;第22页/共72页政府增支时,国民产出增加,增加量为支出增量的1/(1-c)倍。◆转移性支出乘数效应。

cK政府转移性支出乘数=————1-c开始并非直接作用于商品与服务购买,没有“首轮”扩张效应;乘数小于购买性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效应。第23页/共72页

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引起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程度。-cK税收乘数=Y/T的导数=————1-c乘数为负值,则税收增减与国民产出呈反方向变动;政府增税,国民产出减少,减少量为税收增量的b/(1-c)倍。◆预算平衡乘数效应。第24页/共72页

当政府支出的扩大与税收的增加相等时,国民收入的扩大正好等于政府支出的扩大量或税收的增加量,反之则反。

K平衡预算乘数=-c/1-c+1/1-c

=1即使增加税收会减少国民收入,但若同时等额增加支出,国民产出也会等额增加;即使实行平衡预算政策,只要预算规模扩大,仍具有扩张效应,效应等于1。③奖抑效应。第25页/共72页

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各种奖惩措施、优惠政策对国民经济某些地区、部门、行业、产品及某种经济行为予以鼓励、扶持或限制、惩罚而产生的有效影响。④货币效应。政府投资、公共支出、财政补贴等本身形成一部分社会货币购买力,直接影响货币流通形成;因财政赤字发行公债,中央银行购买,无异于纸币发行;商业银行购买,并用公债作为准备第26页/共72页

金增加贷款,会导致货币发行增加。第27页/共72页第二节国内外财政政策评析我国财政政策的演变及评析国外财政政策的评析及借鉴第28页/共72页一、我国财政政策的演变及评析1、1978~1997年的财政政策

宏调状态为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再放;政策目标是在扩张与紧缩之间调整;基本趋向为以减税让利为代表的放松政策,甚至“双松”政策;调控后果为“高增长、高通胀”,1992年GDP增速达14.2%,1993年通胀率为13.2%;1993年,开始实施“适度从紧”的“双紧”政

第29页/共72页

策,经济出现“两个转变”,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由粗放型经济转变为集约型经济;1996年,实现了国民经济“软着陆”。2、1997~200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开始,外贸出口额增长明显放慢,甚至负增长;国内消费低迷,无新的消费热点,物价持续走低;高增长使卖方市场转向买方第30页/共72页

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投资,使财政收支良性循环;国家宏观调控过分,挤兑了民间投资。3、2005~2007年稳健的的财政政策投资增长速度过快、信贷扩张,引发经济局部过热;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控制赤字,适当减少财政

第31页/共72页

赤字、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调整结构,按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推进改革,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推进体制和制度改革创新,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增收节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基础上,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控制支出增长。4、2008年底~201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第32页/共72页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灾区恢复重建;推进税制改革,主要是增值税转型改革,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促进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第33页/共72页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加大对

“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案例:四万亿的信号与效应针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蔓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第34页/共72页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以提振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此,到2010年底约投资4万亿元,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措施: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第35页/共72页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快”,迅速出手,没有贻误时机;“重”,坚决有力,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趋势;第36页/共72页“准”,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实”,都是今后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民生改善所需的实实在在的项目。二、国外财政政策评析及借鉴1、国外财政政策的实践①以凯恩斯理论为指导的需求管理政策。20C30年代后期~60年代末70年代初;缘于20C30年代世界大危机;认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举债投资、赤字预算刺激第37页/共72页

需求。②以供应学派理论为基础的“供给”管理政策。20C70、80年代;缘于凯恩斯经济政策造成的“滞胀”现象,继续扩大财政支出会导致通货膨胀,紧缩开支又使经济增长停滞;认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供给的不足;通过减税刺激总供给。③混合的财政政策。20C90年代;第38页/共72页注重不同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与协调。2、各国财政政策实践的共性政府制定、执行政策的基础:相关理论;政策实施的背景:经济不景气;财政政策手段的配合:减税和增支;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与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3、各国财政政策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将已有的理论与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实际情况结合进行综合灵活使用;第39页/共72页注重财政政策不同工具作用方向的一致性;加强财政政策的支出手段与税收手段的交叉运用。第40页/共72页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概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模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第41页/共72页一、货币政策概述货币政策:国家为了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策略和措施。根据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不同,分为:膨胀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超过了经济对货币的实际需要量,有助于社会总需求的增长;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小于经济对货币的实际需要量,有助于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第42页/共72页中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基本等于货币的实际需要量。

1、货币政策的机制(原理)、核心、目标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权+金融管理权)→货币供给量↑↓→利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业务活动→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调节经济。①货币政策的机制货币量(手段)→利率(直接目标)→总需求(最终目标)第43页/共72页②货币政策的核心变动货币供给量,使货币供应量与需要量之间形成一定的对比关系,进而调节社会总供求。③货币政策的目标稳定货币,把货币供应量控制在客观需要量的范围内。

第44页/共72页r利率MS0MS1:货币供给r利率

MD:货币需求I:投资曲线0M0

M1

M0

I0I1

I

货币量与利率

P

价格利率与投资

AD0

AD1

SAS

P1

短期总供给

P0

总需求

0

GDP

投资与总需求第45页/共72页2、货币政策的内容政公开市场操准备金中货币供应量最稳定物价策再贴现作基础货币介市场利率终充分就业工法定准备金指央行利率指信用总量目经济增长具其他工具标其他指标标其他指标标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

监测和预警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作用于操作指标;第46页/共72页操作指标变动引起中介指标的变化;通过中介指标的变化实现中央银行的最终政策目标。3、货币政策的目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是货币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①稳定物价。物价总水平波动约束在经济稳定发展可容纳的空间;第47页/共72页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或紧缩。②充分就业。凡有劳动能力者都能在合理的工作条件下找到合适的工作;排除自愿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的正常失业现象;针对需求不足性失业非正常失业现象。③经济增长。一个国家商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增长要以持续、稳定、适度为目标。

第48页/共72页④国际收支平衡。保持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经济往来收与支的合理性;商品和劳务经常项目的进出口与资本项目的资本输出入保持大致平衡。⑤金融稳定。维持利率与汇率相对稳定,保持本国金融稳健运行,加强国际金融合作,维护国际金融稳定;避免出现货币危机、银行危机、金融危机。

第49页/共72页4、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①市场利率。根据经济金融环境和商品市场供需状况→确定预期理想利率水平→现实利率水平低于预期理想水平→表明货币供给过多→通过政策工具→缩减货币供给→现实利率升至预期理想水平,反之亦然。②货币供应量。第50页/共72页

根据经济金融环境和商品市场供需状况→确定货币供应量期望值→市场货币供应量大于期望值→表明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过政策工具→缩减货币供给量→达到期望值→实现商品市场均衡,反之亦然。③其他指标。贷款量。贷款规模;汇率。汇率高低。第51页/共72页5、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①准备金——信用总量。准备金总额;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②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第52页/共72页

金。③其他指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回购协议市场利率;票据市场贴现率。6、货币政策工具即货币政策手段,是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①一般性政策工具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第53页/共72页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为保证储户随时或按期提取存款而必须保留的现金与存款总额之比,降低,放松银根,信贷规模扩大;反之则反;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包括: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第54页/共72页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买进,放松银根;卖出,紧缩银根。②选择性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而有选择地使用的一系列措施。消费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目的在于抑制消费需求和物价上涨;

第55页/共72页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和信用交易的保证金比率进行限制,并随时根据证券市场状况加以调整,目的在于控制金融市场交易总量,抑制过度投机;不动产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目的在于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泡沫;优惠利率。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所第56页/共72页

采取的贷款利率较低的措施,目的在于鼓励和扶持该类部门或产业的发展;预缴进口保证金。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目的在于抑制进口增长过快。③其他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规定利率限第57页/共72页

额、信用配额、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比例、直接干预;间接信用指导。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的做法。

7、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①推行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买进,放松银根;卖出,紧缩银根。第58页/共72页②改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为保证储户随时或按期提取存款而必须保留的现金与存款总额之比;降低,放松银根,信贷规模扩大;反之则反。③调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提高,付息多,放弃再贴现,缩小信贷,紧缩银根;反之则反。④利率的调整。第59页/共72页

中央银行根据资金松紧情况确定利率高低。

※案例:金融君主经济沙皇

1987年8月,格林斯潘被里根总统任命为美联储主席,连续四任这一要职,在上下总幅度仅0.25%的空间调整了50多次利率,到9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100多个月历史性地持续增长,股市、汇市稳定发展。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不受总统和政府部门控制。第60页/共72页的独立政府机构,起中央银行的作用,其职责:制定国家金融政策;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预防金融市场体制性风险;提供金融服务。美联储的最高决策机构为联邦储备委员会,最高领导机构由总统任命,由议会批准的七位理事会成员组成,每位成员任职14年,每2年更换一位,主席任期4年;决定货币政策的机构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货币政策由美联储的联邦储备公第61页/共72页开市场委员会决定,不受议会和政府干预。

80年代末,格林斯潘不顾共和党政治压力,坚持提高利率,以短痛换取金融市场的长远稳定发展。

90年代,他又不顾人们对通胀的担忧,坚持实施低利率,以适应高科技迅猛发展和国际经济几度陷入困境的形势要求,抓住恶性通货膨胀幽灵的喉咙,稳操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舵把,创造了美国经济连续增长时间最长的新纪录,被称为“一言九鼎的人”、“最令人尊敬的大管家”、第62页/共72页“金融教父”,这是人们对格氏对美国经济命脉的准确把握和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的赞誉。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重点掌握)①两者调节的范围不同。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主要在分配领域;货币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主要在流通领域。②作用的侧重点不同。财政政策侧重于调整产业结构协调;第63页/共72页货币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