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16.1从永磁体谈起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2.知道磁极间有相互作用,会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会判断磁体的磁极.3.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和磁场具有方向性.4.初步认识磁场,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会画常见磁体的磁感线;初步认识地磁场.二、过程与方法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1.用实验探究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磁体的一些基本性质.2.用实验探究磁场的存在和几种常见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教师:多媒体课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小磁铁、铁钉等.学生: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小磁针、玻璃板、细铁屑、铁钉等.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出示磁铁,提出问题:大家对磁铁都很熟悉。磁铁除了能吸引铁之外,还能吸引哪些物质?磁铁是怎么制成的?指南针为什么能够指南北?磁带为什么能记录信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学生猜想并回答.)一、认识磁体1.简单的磁现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根据现象归纳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屏幕上展示以下几个问题:(1)磁体能够吸引什么物质?(2)磁体的磁性强弱处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有什么特点呢?(3)“指南针”这一名称是如何得来的?(4)磁体之间相互靠近,会发生何种现象?向学生说明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学生回答时作必要的纠正或补充,引导全班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估.[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探究,由此归纳探究结果后回答:(1)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2)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叫做磁极.(3)磁体有两个磁极,一个叫南极(S极),另一个叫北极(N极).(4)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磁性提问:磁铁能不能吸引一元硬币?演示:用磁铁吸引硬币.教师告诉学生:硬币的制作材料中含有钴这种金属.可见,磁铁除了能吸引铁,还可以吸引钴.不仅如此,磁铁还可以吸引镍.提问:磁体能吸引铜或铝吗?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出什么是磁性.定义:像磁铁具有的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要求学生认真听讲.)3.磁体(1)定义: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2)磁体的分类①来源: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②形状: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等.4.磁极提问:①如何判断磁性的强弱?②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一样吗?演示:①用条形磁铁吸引铁屑.②用蹄形磁铁吸引铁屑.(让学生观察磁体各部分吸引铁屑的数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一样,两端磁性最强,中部磁性最弱.定义: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提问:由刚才的实验可知磁体都有几个磁极?(学生回答:两个.)明确:告诉学生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提问:如何来区别这两个磁极?演示:如图所示,将大磁针或条形磁铁悬挂起来,使其在水平位置转动.(引导学生观察大磁针静止时的指向.)由实验可知,大磁针静止时,总是一端固定指北,一端固定指南.因此人们规定:悬挂着的磁体静止时,指北的一端称为北极(N极);指南的一端称为南极(S极).5.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提问:磁极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提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有何相似之处?(学生回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6.磁化提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人造磁体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吗?演示:提问:铁块原先能不能吸引铁屑?这说明铁块原先有没有磁性?当我们把磁铁靠近铁块时,铁块就能吸引铁屑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回答:不能.没有.铁块有了磁性.)定义:使本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演示:使磁铁离开铁块,请学生观察现象.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回答:磁铁离开铁块后,铁块只能吸引极少量的铁屑.这个现象说明铁块的磁性减弱了,或者说磁性消失了.)硬磁性材料: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软磁性材料: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二、认识磁场提问:磁体未靠近铁钉就能够把铁钉吸引过来,这是为什么?[学生自学教材并讨论回答:是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体就是通过磁场对铁钉(磁性物质)产生磁力作用的.]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磁化现象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提问:磁场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学生阅读教材并得出:磁场是有方向的,磁场的方向跟放于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一致.)人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这一点的磁场方向.三、描述磁场——磁感线演示:用磁感线演示板,让学生观察条形磁铁与蹄形磁铁的磁感线形状.教师:为了形象方便地研究磁场,人们用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来描述磁场.说明磁感线的作用:①磁感线上的箭头粗略地描述了该处的磁场方向.②磁感线的疏密反映了磁场的强弱.补充说明:磁感线不是实际存在的,而是人们为了便于研究磁场所创设的一种物理模型.四、地磁场提问:同学们能说出指南针为什么会指南北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并自学地磁场的相关知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磁体,地球周围的磁场叫做地磁场.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发言,总结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磁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习惯.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归纳、交流、合作的能力.学生可利用手中的器材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性实验,以强化认识.形成直观的认识,以利于对知识的识记.可进行多次实验,以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普遍性.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磁化形成直观的认识.通过提问式教学,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自然引入地磁场的内容,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知识系统化第一节从永磁体谈起一、认识磁体1.简单的磁现象2.磁性3.磁体4.磁极5.磁极间的相互作用6.磁化二、认识磁场1.对磁场的认识2.磁场方向是如何规定的3.磁场的方向三、描述磁场——磁感线1.磁感线的方向2.对磁感线的认识:磁感线不是实际存在的,而是人们为了便于研究磁场所创设的一种物理模型四、地磁场16.2奥斯特的发现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奥斯特实验,知道电流的磁效应.2.知道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跟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能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体验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联系.2.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规律及磁场方向.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电流可以产生磁场,体会不同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养成乐于探究自然奥秘的习惯.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特点.确定通电螺线管极性跟电流方向间的关系.教师:多媒体课件,导线、螺线管、小磁针、电源等.学生:一节干电池、导线、螺线管、小磁针、电源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过磁场,磁体间发生作用,产生各种现象,如条形磁铁会使放入其中的小磁针发生偏转.除了让小磁针靠近条形磁铁以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令小磁针发生偏转?“电”能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有无联系?最早发现电与磁之间联系的科学家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重新经历发现电能生磁的探索过程.(学生认真听讲,了解发现电生磁现象的物理学史实.)一、电流的磁场教师演示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导线下的磁针在导线通电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断电后会发生什么现象?颠倒电池的正、负极后,再接通电路,又将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偏转,没有电流通过时磁针不动,认识到引起磁针偏转的磁场是电流产生的,于是可得到结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把电池的正、负极对调后,磁针的偏转方向随之发生改变,于是可得到结论:通电导体的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教师归纳:这就是奥斯特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第一次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不是各自孤立,而是有密切联系的.虽然我们今天会觉得这个实验做起来很简单,但在奥斯特的时代这个实验却是做了很多次实验才偶然得到的.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提示学生思考:直导线通电以后其周围会产生磁场,如果将导线按照一定的方向弯曲围绕成螺线管,通电后其周围是否也会产生磁场呢?如果有磁场,与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是否相同?演示实验:在固定有螺线管的有机玻璃板上均匀撒满铁屑,并在螺线管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给螺线管通电后观察小磁针的指向,轻敲有机玻璃板,观察铁屑的排列.实验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观察:(1)通电前小磁针指向如何,通电后发生了什么现象?(2)通电后,轻敲有机玻璃板,铁屑为什么会产生规则排列?铁屑的排列与其在哪种磁体周围的排列相似?(3)改变通电方向,小磁针的指向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着磁场,并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电流方向改变了,螺线管的磁极也发生了变化.)三、右手螺旋定则提示学生思考:假如没有小磁针,又该如何确定螺线管的磁极?(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归纳:通过前面的实验发现,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螺线管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有关.人们在发现和表述物理规律时,常常采用一些科学的巧妙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记忆和应用这些物理规律.经过研究发现,螺线管线圈中的电流绕向和螺线管的极性符合右手螺旋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且跟螺线管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学生练习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与极性的关系,并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所判断出的磁极与用小磁针判断出来的磁极是否一致.)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布置作业教材第12页“自我评价与作业”第1、2、3、4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归纳的能力.鼓励学生要敢于猜想,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的总结意识,养成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巩固、消化、梳理的习惯.第2节奥斯特的发现一、电流的磁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铁很相似,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三、右手螺旋定则16.3探究电磁铁的磁性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学会制作电磁铁.2.知道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多少、通过线圈电流的大小有关.3.了解电铃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话、磁带录音等利用电磁铁的设备的工作原理.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树立勇于有根据地去怀疑并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1.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2.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会分析电铃等利用电磁铁的设备的工作原理.教师:条形磁铁、电磁铁、学生电源、螺线管、开关、电流表、导线等。学生:学生电源、小磁针、滑动变阻器一只、电流表一只、开关、导线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播放电磁起重机搬运钢铁材料的视频资料.教师提出问题:电磁起重机能产生强大的磁力,几十吨重的铁片、铁丝、铁钉、废铁和其他各种铁料,不装箱不打包也不用捆扎,就能很方便地收集和搬运,不仅操作省力,而且节省劳动力.但电磁起重机必须在通入电流的条件下才能工作.同学们是否想过,在没有电流的条件下,能否用永磁体来替代电磁体部分?(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果用永磁体来替代电磁体部分,各种废铁材料在运到目标位置后很难从永磁体上取下来.)一、电磁铁介绍电磁铁:(1)我们把插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叫做电磁铁.(2)电磁铁的优点:在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通过时就失去磁性.播放视频资料:电磁铁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观看并感悟.)提出问题:为什么插入铁棒后,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会增强呢?(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教师归纳:将铁芯插入通电螺线管,铁芯被磁化,也要产生磁场,于是,通电螺线管的周围既有电流产生的磁场,又有磁铁产生的磁场,因而磁场就大大增强了.二、探究电磁铁磁性的影响因素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猜想1: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能与电流的大小有关,因为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磁场可能就越强.猜想2: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能与线圈的匝数有关,因为一匝线圈要产生一定的磁场,匝数越多,则产生的磁场也应增强.猜想3: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能与所插入的铁芯粗细有关,因为铁芯越粗,铁的质量越大,磁化的量越大,则产生的磁场也可能越强.经过讨论汇总后,教师总结出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能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关,下面就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1)想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是否与电流的大小有关,该如何控制匝数呢?同理,要研究磁性强弱与匝数的关系,该如何控制电流呢?(2)如何改变线圈的匝数?如何改变电流的大小?(3)如何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回答.)3.指导学生按讨论的方案进行实验.[学生操作:(1)在研究匝数时,控制电流不变,取匝数不同的螺线管以改变匝数.(2)在研究电流时,控制匝数不变,通过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大小.(3)通过电磁铁吸起大头针的个数来判断其磁性的强弱.]4.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1)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场,断电时没有磁场.(2)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3)在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5.进一步总结电磁铁的优势.(1)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以通过电流的有无来控制.(2)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电流的大小来控制.三、电磁铁的应用播放视频资料:电磁铁的应用.学生自学教材第16页的内容.1.了解电铃的工作原理.2.常识性了解电话听筒中电磁铁的应用及发声原理.3.常识性了解磁带录音的工作原理.(学生自学教材.)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完成教材第17页“自我评价与作业”第1、2、3、4题.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体验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的磁化的知识来回答,巩固旧知,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放手发动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提示学生结论要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时巩固,加深理解.第三节探究电磁铁的磁性一、电磁铁带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二、探究电磁铁磁性的影响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及铁芯大小都能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三、电磁铁的应用1.了解电铃的工作原理2.常识性了解电话听筒中电磁铁的应用及发声原理3.常识性了解磁带录音的工作原理16.4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教学内容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教学重点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学时间教具红绿灯泡各1只、灯座2个、导线、开关2个、电磁继电器1个、电池组2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继电器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2、会连接简单的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过程与方法:3、通过了解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原理,经历使用电磁继电器控制简单电路的实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体会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教学过程程1、复习提问电磁铁有什么特点?2、引入新课人直接操作高压电路的开关是很危险的,如果能够在低压下操作高压电路,就能避免高压的危险。利用电磁铁制成的电磁继电器,可以完成这一任务,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电磁继电器的知识。教学过程程一、认识电磁继电器1、电磁继电器的作用继电器实际上是一种间接控制的开关。利用继电器人们还实现了各种的自动控制。继电器怎样实现间接控制呢?2、认识电磁继电器教师:电磁继电器是用电磁铁来控制的继电器。(2)演示:电磁继电器的控制作用二、学习使用电磁继电器教师:电磁继电器实际上是一种间接的控制开关,电磁继电器使用时要连接的电路包括两部分:控制电磁铁的电路和被控制的工作电路。连接电源、开关、和小灯泡。闭合工作电路开关。让学生尝试说明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三、电磁继电器的应用通过课件了解电磁继电器的一些应用情况:水位自动报警器、温度自动报警器、电铃四、了解“机器人”教师:机器人是一种能根据事先设计的程序或在人的操纵下完成一系列复杂动作的设备。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巩练习(先小组探究问题答案,完成后每题抽一个小组派代表给大家讲解。)1、如图,是一种水位自动1、一种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纯净的水是不导电的,但一般的水都能导电。)答:河水是导体,当水位到达金属块B时,电磁铁电路______,电磁铁______磁性,______衔铁,______灯电路接通,______灯亮。当水位没有到达金属块B时,电磁铁电路______,电磁铁______磁性,______将衔铁拉起,______灯电路接通,______灯亮。2、入图所示:闭合低压控制电路中的开关,电流通过电磁铁A的线圈,电磁铁有
,从而把吸引下来,使动触点D与静触点E
,高压工作电路
,电动机
。当断开低压开关时,线圈中的电流消失,电磁铁的磁性
,弹簧将______拉起使动触点D与静触点E
,工作电路
,电动机
。3、由以上题目可知利用电磁继电器,可以通过
电路的通断间接控制
电路,还可以利用电磁继电器进行
控制.4、(设计题)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所示的元件连接起来,以达到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的目的。总结回顾本节的学习过程,总结一下我们的收获,相互交流。也可以对本节课同伴的表现作评价。板书设计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一、电磁继电器的构造二、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三、电磁继电器的作用17.1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电动机的主要部件有定子(磁铁或通电产生磁场的线圈)和转子(通电线圈).2.会参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并使电动机转起来.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让电动机转起来”和“探究电动机的内部结构”两个活动的过程,通过将实物电动机和模型电动机进行对比,找出它们共同的特征.2.经历对电动机的转子的剖析过程,体验“简化”法的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参加观察与操作活动,当遇到问题时,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并感受战胜困难之后的喜悦.了解电动机的结构,理解“简化”法.对电动机转动的原因作出正确的猜想.电动机的模型与实物、干电池、导线、开关,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播放发动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的例子.(观看课件内容.)导语:电动机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电气化设备,电动机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带动各种生产机械和生活用电器的运转.电动机的应用很广,种类也很多,但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让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电动机.提问: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呢?一、了解电动机的结构(学生分组进行活动.)1.活动1:让电动机转起来(1)这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可用实验室中的模型电动机进行展示.课前教师应对实验器材进行逐个检查,以保证课堂上实验的正常进行.(2)当电动机通电运转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通过实验,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如:电动机的转向相同吗?转速相同吗?并讨论其原因.)2.活动2:探究电动机的内部结构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电动机及其内部结构,指导学生对照电动机模型找出它们相同的部件.(学生观察教材图17-3,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实际电动机和模型电动机的相应部件,弄清电动机的主要部件是磁体和线圈.)总结:电动机的主要部件是定子和转子,定子固定不动,转子通电后能够转动.二、电动机转动原因的猜想1.总结活动1和活动2,教师提出问题:①断电后电动机是否还能继续转动?这说明什么问题?②去掉磁铁后,电动机是否还能继续转动?这说明什么问题?(讨论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提出自己的猜想.)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刚开始时有猜想也许比较离谱,但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并不断修正完善,合理的猜想——“磁场对通电线圈有力的作用”,就会在同学们的讨论交流中形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将线圈进行合理的简化,让学生观察教材图17-4,并指出对复杂事物进行简化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和思路.(观察教材图17-4,了解“简化”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2.指导学生设计一个“验证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的实验方案(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动机的主要部件,对电动机转动的原因进行了猜想,并设计了验证猜想的实验,课后我们可以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做一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为后面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做好铺垫.培养学生根据问题作出合理猜想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准备.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第一节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1.了解电动机的结构eq\b\lc\{(\a\vs4\al\co1(定子:固定不动,转子:能够转动))2.对电动机转动原因的猜想17.2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2.通过实验,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的大小跟电流大小和磁场强弱有关.3.能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会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分析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收集信息和判断有效信息,进而形成科学结论的能力.2.培养学生书面或口头表达观点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原理的发现及技术的桥梁作用,跟电动机的发明之间的联系,进而感悟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都有关.电动机连续转动的工作过程.电动机模型、蹄形磁铁、矩形线圈、干电池、导线、开关,多媒体课件.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知道了电动机通电后就能够转动,并且对电动机转动的原因进行了猜想.现在,请同学们让电动机模型转起来,然后改变电流的方向,观察电动机的转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分组进行实验活动.)一、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组织学生交流课后设计的探究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实验方案,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学生分组交流,对小组成员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2.活动1: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学生分组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准备器材,接好线路,闭合开关,观察线圈的运动情况.②磁场方向不变,改变电流方向(将电池两极对调),重复步骤①,观察线圈的运动情况.③在步骤①的基础上,不改变电流方向,只改变磁场方向(将磁极对调),观察线圈的运动情况.④在步骤③的基础上,再将磁极对调,观察磁场中线圈的运动方向.将以上结果填写在表格中.电流方向磁场方向导体AB运动方向由A到BN极在上由B到AN极在上由A到BN极在下由B到AN极在下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可由学生总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都有关系.3.讨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根据上面的实验结论,讨论图中矩形线圈的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接通电路后,ab和cd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受到磁场力的方向也相反,在力的作用下,线圈便转动起来;当转到图乙所示的位置时,ab和cd所受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线圈就会在这一位置停下来,这个位置叫做平衡位置.二、换向器的作用1.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电动机持续不停地转动呢?(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线圈由于惯性刚越过平衡位置时,如果立刻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线圈就能够继续转动下去了.在电动机中完成这一任务的装置叫做换向器.)(1)分组观察直流电动机模型,找出模型中的换向器,观察换向器的构造.(学生观察.)(2)讨论交流:换向器是怎样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的?讲解:在电动机电源的引入处有一个“小机关”——换向器,它是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铜半圆环组成的.换向器的两个半圆环分别跟线圈的两端相连接,并通过电刷接到电源的两极上.当线圈越过平衡位置时,由于换向器的作用,线圈中电流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使线圈能够继续转动下去.(结合教材图17-10,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电动机线圈的转动过程.)三、电动机的工作原理1.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用直流电源供电的电动机叫做直流电动机.2.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使线圈转动,同时用换向器及时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以保持线圈的持续转动.(结合教材图17-11,讨论分析动圈式扬声器的发声原理和两位同学的看法并作适当补充.)3.磁场对通电导体作用原理的应用十分广泛,看谁列举得多.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换向器的作用及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通过实验活动,做到温故知新,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和总结实验结论,检验自己的判断.通过讨论矩形线圈的受力情况,了解线圈的平衡位置,引入换向器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第二节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eq\b\lc\\rc\}(\a\vs4\al\co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换向器的作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电动机的工作原理17.3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的条件.2.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电与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能量的转换.3.能说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知道什么是交流电.二、过程与方法尝试设计磁生电的实验,并经历这个实验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的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科学家逆向思考问题,并取得成功的事例,认识逆向思考问题方法的重要性.2.知道发电机发明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实验.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手摇发电机、发电机示教模型、矩形线圈、螺线管、蹄形磁铁、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铁架台,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实验1:将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等连成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实验2:将手摇发电机、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成电路,闭合开关,摇动发电机,小灯泡发光.提出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观察实验并回答问题:①灯泡发光是因为电路中有电流.②说明摇动发电机产生了电流.)一、认识发电机1.活动1:让我们自己来发电(学生分组活动,根据老师的演示,用手摇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教师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摇动发电机,观察小灯泡发光亮度的变化.2.活动2:拆开发电机为了探究发电机的奥秘,我们可以用类似研究电动机的办法,将发电机模型拆开,探究发电机的内部结构.(分组活动:拆开发电机模型,类比电动机模型,说出各部件的名称.)发电机中能够转动的线圈叫做转子,不能转动的磁铁叫做定子.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1.活动3:探究电磁感应现象(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如图所示),完成如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活动,观察现象,发现电流计的指针不动,说明导线在磁场中静止,电路中不会产生电流.)让导线在磁场中静止,换用不同的永磁体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分析现象;用多匝线圈进行实验,仍保持静止,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分析现象.改进实验方案,使磁体固定不动,使导线在磁场中沿着不同方向运动,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在实验中,观察到当导体沿着磁场方向运动时,电路中没有电流.当导线在磁场中水平运动、斜向运动时都会产生电流.)把磁感线想象成一根根线,把导线想象成一把刀,总结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条件.(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2)重做上述实验,导线在磁场中向左和向右运动时,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学生观察实验,当导线的运动方向不同时,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不同,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有关.)使导线固定不动,磁体向左和向右运动时,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若使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同时改变,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3)小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有关,磁场方向或导线运动方向改变,则感应电流的方向会变化,而同时改变磁场方向和导线运动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变.思考:如图所示,导线固定不动,移动磁铁,在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因为当磁体运动时,线圈相对于磁场也是运动的,并且在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所以会产生感应电流.)三、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课件播放:发电机的工作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发电机线圈转至不同位置时,电流方向的变化.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及感应电流方向与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的关系.(分析交流发电机的工作过程,了解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的变化情况.)总结: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制成的.从发电机工作过程中我们能看出,线圈转动一周,电流方向改变两次.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3.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其余同学进行补充.)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感到惊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认识发电机,为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做铺垫.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能力和物理思想迁移的能力.让学生结合实际的发电机,知道物理知识与实际联系紧密,物理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18.1家庭电路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了解测电笔的结构,会正确使用测电笔.2.了解电流是怎样进入白炽灯泡的;了解白炽灯泡的发光原理.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测电笔的过程,掌握正确使用测电笔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与讨论交流和动手操作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家庭电路中各部分电路元件的作用.开关、电灯的安装,火线的辨别.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情景引入: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流是怎样进入我们家庭的呢?(学生进入情景.)一、家庭电路1.家庭电路的组成教师展示各种电路元件.提问:(1)家庭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2)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同学代表发言,补充并完善家庭电路的连接.)引导学生归纳得出:(1)家庭电路的组成: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熔断器—开关—电灯(用电器)—插座(2)家庭电路各部分的作用(指名学生说出各电路元件的作用.)进户线——供电;电能表——测量用户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总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熔断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插座——给可移动用电器供电;开关——控制用电器通断;用电器——消耗电能.2.电路的连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电灯、开关及插座的连接,找到电灯与电灯及电灯与开关的连接关系.(学生观察教室中电灯与开关、电灯与电灯、电灯与电风扇等电器的连接,找出它们的串、并联关系.)(1)开关与电灯串联,开关应接在火线与电灯之间.(2)插座与电灯及各用电器之间是并联的.二、火线和零线1.火线和零线引导学生自学火线和零线的内容(知道两条进户线的不同.)学生交流后总结:进户线:进入家庭电路的两根电源线,一根叫火线,一根叫零线.火线跟零线之间有220V的电压.在正常情况下,零线跟地之间没有电压,火线跟地之间有220V的电压.地线:直接与大地相连通的导线.2.测电笔教师展示测电笔并演示操作.(1)作用:辨别火线与零线.(2)构造:金属体笔尖、金属体笔尾、高值电阻、氖管.(3)使用:笔尖接触电线,笔尾接触人体,使氖管发光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学生上讲台操作,用测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三、白炽灯泡教师展示各种电灯,介绍白炽灯泡的原理、结构及连接要求.(学生观察螺口灯泡和卡口灯泡的异同.)总结归纳:(1)原理:电流的热效应.(2)内部构造:钨丝、螺旋、锡块.(3)外部构造:螺旋套、金属片、保险扣.(4)螺口灯泡的连线要求:螺口灯泡的螺旋套必须与零线相连.(画出螺口灯泡的连接电路图.)总结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总结.2.教师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总结意识,养成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巩固、消化、梳理的习惯.18.2怎样用电才安全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过载、短路和触电的原因及其危害.2.知道安全用电常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算和实验展示,知道过载的原因及其危害.2.通过观测实验,知道短路的原因及其危害.3.通过日常生活事例,知道触电的原因、危害和用电常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探究电路过载的原因,安全用电常识.短路现象的分析,触电原因的分析.电路板、插头、自动空气开关、排插、电线、电灯、大功率电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问题引入:电的广泛使用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安全用电问题也同样重要.情景引入:如果你家突然没电了,而邻居家还有电,那会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进入情景.)一、防止过载1.提出问题:“跳闸”是因为家庭电路中的电流过大,那么,电流过大的原因是什么?(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实验展示:按下图接好电路,在电路中接入宽度为2~3mm、熔断电流为2~3A的铝箔纸条;断开开关,在小灯泡的两端并联功率较大的灯泡,然后闭合开关,观察现象.(观察实验并思考.)3.提出问题:(1)什么是过载?(2)电流与电功率有什么关系?(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得出:(1)过载是指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导致电路中电流过大的现象.(2)根据公式I=eq\f(P,U)可知,当电压U一定时,电功率P越大,电流I越大.)二、切莫短路1.提出问题:什么是短路?(学生看书后回答:短路是指火线未经用电器直接与零线相接触的现象.)2.讨论哪些情况会造成家庭电路短路?[学生讨论后归纳:火线与零线直接相通、用电器内部火线与零线相碰(如灯座、插座、插头等)、导线连接处绝缘皮老化导致火线与零线相碰等都会造成家庭电路短路.]3.演示活动:认识短路的危害.(学生观察实验.)4.提出问题:(1)为什么短路时电路中电流很大?(2)家庭电路发生短路时用电器会不会烧坏?(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1)由欧姆定律I=eq\f(U,R)可知,由于导线的电阻很小,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非常大,会产生大量的热,使导线的温度急剧升高,很容易造成火灾.(2)家庭电路发生短路时,用电器中几乎没有电流通过,所以不会烧坏用电器.)三、避免触电(一)触电的原因1.提出问题:(1)人为什么会触电呢?(2)所有的电流都会使人触电吗?(3)金属外壳的手电筒中,小灯泡的电阻约为8Ω,接2节电池时产生的电流远超过300mA,人为什么不会触电呢?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出低压触电是人直接或间接与火线接触,使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的.(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交流.)拓展:小鸟站在高压线上为什么不会发生触电事故?(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高压电对地的电压很高,但小鸟两脚间的电压很小.)(二)触电方式1.阅读教材并讨论:(1)人体触电有哪些方式?(2)怎样避免触电的发生?2.交流生活中看到的有关高压线的现象(一般离地很高,远离建筑).3.总结:(学生讨论后归纳.)低压触电有两种方式: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高压触电有两种方式: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三)触电急救观察下图,如果发生触电应怎么办?(学生讨论后归纳: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断开总开关或用干木棒等绝缘物将电线挑开,使人体与火线分开.)(四)避免触电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点名学生回答有关触电现象和电器安装要求的问题,并找出避免触电的方法.(学生发言,指出教材图中说明的问题,并总结出安全用电的几项要求.)2.提出问题:三脚插头中的三只脚一样长吗?为什么接地线的那只脚要长一些?(学生观察三脚插头,思考并回答问题:在三脚插头插入插座的过程中,接地线首先接通,将电器外壳的电导走,防止触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方面的总结.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同学交流,领会学习内容.)教材第47页“自我评价与作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也要提醒学生与同伴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巩固、消化、梳理的习惯.第二节怎样用电才安全一、防止过载二、切莫短路三、避免触电1.触电原因:直接或间接触到火线2.触电形式:单线触电、双线触电3.触电急救:切断电源或挑开电线四、安全用电原则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2.电器安装符合国家规定技术要求18.3电能与社会发展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2.知道什么是电网,了解我国电网的大致分布.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阅读、交流讨论的过程,应用阅读、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阅读、交流讨论的学习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我国既是电力生产的大国,也是电力消费的大国.在认识国家发展电力工业意义的同时,认识节约用电的意义.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节约用电的意义.多媒体课件、挂图等.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播放关于能源的多媒体资料,如风能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等关于能源的场面.指出: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电能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社会一刻也离不开电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电能与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1.请学生自学教材第48页的内容,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电能的应用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关系.(2)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电力事业的必要性.(3)电网的定义及大区联网和全国联网的意义.2.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3.教师小结: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发电量在2013年已经达到52451亿千瓦时,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在电力输送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电能,同时,不断增加的发电量也预示着我国经济正在腾飞.但由于我国发电主要是通过火力发电,火力发电不可避免地要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我国的电力工业.教师介绍电网的知识:所谓电网指从发电厂到各用电户的大面积供电系统.所谓全国联网指全国各发电厂发出的电能,可以通过全国联网的方式来统一调配使用.二、节约用电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日益紧张,我国仍处于电力不足状态,节约用电是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尽的义务,要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要节约用电.1.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的内容.2.教师请学生代表展示对于节约用电有怎样的认识.学生展示,教师小结:我国目前的电能主要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转化而来,人们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采,带来的是环境的破坏.因此,提倡节约用电,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保护环境.这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科学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每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3.提出问题:如何节约用电?学生交流,教师请学生代表展示.教师小结:(1)电视机的音量和亮度要适中.不要长时间使其处于待机状态;电冰箱放置在阴凉通风处,饭菜放凉后再放进冰箱,且不要频繁开关冰箱门;用日光灯或节能灯代替白炽灯照明,养成人走关灯的好习惯;空调温度夏天不要调得太低,冬天不要调得太高……(2)电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能.我国有13亿人口,自然消耗的电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落后的.电能是一种使用最方便、最清洁的能源,因此,大力发展电力工业,积极开发新的能源刻不容缓.但是,发展电力工业是需要以经济做后盾,以科学技术为手段,同时还要有稳定的社会秩序做保证.可见,大力发展电力工业,不是一两句话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一方面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另一方面又要在合理利用能源、积极节约用电上作出努力.同时,节约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希望同学们从小养成节约用电用水的美好品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电能与社会发展有了怎样的认识?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总结.课后作业教材第50页“自我评价与作业”第1~3题.第三节电能与社会发展一、我国的电力工业1.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2.电网3.长江三峡、西电东输二、节约用电1.为什么要节约用电2.如何节约用电.19.1最快的“信使”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2.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频率、波速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2.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在不同波段有不同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的应用;体验电磁波是一种物质,是真实存在的.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波长、频率、波速的关系.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多媒体课件,收音机、5号电池、导线等.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用电脑放映《万里长城》的纪录片;打开收音机,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提问:(1)长城上的烽火台在古代有什么作用?(2)播音员在北京播音,为什么我们在广东也能听到?(3)打电话时,能听到对方讲话,对方的声音是怎么传过来的?(学生讨论交流.)一、认识电磁波(一)电磁波的产生活动1:使收音机通电工作,并调节到无台处,调大音量(喇叭并不发声).然后,将一根导线接在干电池的一极上,再用导线的另一端摩擦电池的另一极.现象:收音机的喇叭发出“咯、咯”的响声.提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师生共同分析.教师归纳: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产生电磁波.播放有关水波、声波、电磁波的课件,对比学习电磁波.(学生观察并讨论.)(二)波速、波长、频率1.用多媒体播放电磁波的特征图,引导学生学习波长、频率、波速.2.归纳总结:波长:两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λ).频率:在1s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f).波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关系:波速=波长×频率,即c=λf.活动2:开启收音机,调到某一频率的电台,利用c=fλ测算该台的波长,看其与表盘上标出的波长数值是否一致.(学生计算,然后进行比较.)二、电磁波的应用1.观察思考(1)教材图19-5.(2)教材图19-6.(学生思考、观察并交流.)2.提出问题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具体能分成多少类?每一类有什么应用?(小组代表发言总结.)3.归纳总结各种电磁波的应用:无线电波——电视机、收音机;微波——微波炉、微波雷达;红外线——红外热感照相机;紫外线——消毒;X射线——透视人体内部情况;γ射线——检测金属中的裂纹.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与同学进行交流.2.调查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害,写一篇调查报告.3.请从互联网或图书馆中查找资料,了解隐形飞机的原理,思考应如何使隐形飞机现出原形.创设问题情景,从生活走向物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应用类比学习法.多媒体展示,使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第一节最快的“信使”电磁波eq\b\lc\{(\a\vs4\al\co1(产生:导体中迅速变化的电流,传播:不需要介质,速度:c=3×108m/s,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c=λf,电磁波的应用:广播、电视、微波炉、雷达、卫星通信等))19.2广播电视与通信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中的无线电波的一些用途.2.了解广播、电视和现代通信的大致过程.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广播、电视和通信大致过程的了解,感悟理论和技术的意义.2.学习应用比较的方法区分广播、电视和通信在利用电磁波方面的异同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电磁波的价值,感悟理论与技术的价值,能把了解广播、电视、通信的大致过程作为一种享受和乐趣.广播、电视和现代通信的大致过程.广播、电视的工作过程.多媒体设备及课件,收音机,电视机.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前利用教材、科普书籍和网络等工具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的内容:1.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依靠什么来传送的?2.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是如何接收的?3.电视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4.什么是地球同步卫星?5.什么是光纤通信?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先让学生自主完成,再进行师生交流.)古代,人们在烽火台上点火,用烟来传递信息,用鸽子传递信件,还通过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来传递信息.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传递信息要有载体.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是电磁波.用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的.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播放课件:广播电视与通信.讲述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时,可与用信鸽传递信息的过程进行类比.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找到的资料讲述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观察图片: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学生观察并思考.)工作原理:话筒把声音信号变成音频信号,但音频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需要与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调制,把音频信号加载到高频振荡电流上,由天线将高频振荡电流产生的电磁波发射出去.类比学习:①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②高频振荡电流就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③调制器的调制过程就相当于把信件放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师生讨论交流.)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观察图片: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收音机接收的.(学生观察并思考.)工作原理:天线把电磁波接收下来后,先要把我们需要的电磁波挑选出来,这就是检波,即调谐选台;然后把这个电磁波所转变成的高频振荡电流再转回低频的声音电流,即解调;然后再通过扬声器将声音信号转变为声音.类比学习:①天线接收是把所有的送信使者都接了下来.②选台就是找到带有你所需要信件的使者.③解调就是把信件从使者身上解下来.④扬声器播放声音就是把信件打开了.(师生讨论交流.)二、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电视与无线电广播相比有什么不同?电视除了有声音以外还有图像.声音的传递与无线电广播是一样的,可图像是怎样传递的呢?大家看书了解一下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中,看看图像是如何传递的.找学生代表回答.(将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与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相类比进行理解.)归纳总结:(1)电视信号的发射:电视节目中的声音信号通过话筒变为音频信号,再加载到高频振荡电流上通过发射机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电视节目中的图像通过摄像机变为视频信号后,也要加载到高频振荡电流上通过发射机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2)电视信号的接收:天线把载有音频和视频信号的电磁波同时接收到后,载有音频信号的高频电流再通过解调、放大等环节,通过扬声器变成声音;载有视频信号的高频电流解调后,通过显示屏还原成图像.三、卫星通信引入:如果想让通信信号覆盖全球,那么,就必须靠人造卫星,从而引入卫星通信.播放视频资料:卫星通信.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①什么是同步卫星?(环绕地球转动且周期跟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的卫星.)②要想实现全球通信,需要几颗同步通信卫星?(三颗.)(自学教材内容,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③卫星通信有哪些优点?覆盖面大、通信距离长、不受环境限制等.四、光纤通信实验演示:①把窗帘拉上,拿一只打开的手电筒,光线四射,照亮整个房间.②将激光笔打开,能看到一束细细的亮光直直射出.提出问题:这两束光有什么不同?(观察实验,进行猜想并讨论.)播放视频资料:激光讲解:激光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解决了普通光线难以携带大量信息的缺陷.通信所用激光的特殊通道叫光导纤维,它实现了光的通信.展示光纤的挂图,讲解光纤的构造,结合多媒体演示光纤传输的原理.(观察挂图,归纳总结.)强调光束只能在封闭的线芯中传播,引导学生认识到光纤通信的优点,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光纤通信的优点.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无线电广播、电视的工作过程及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内容,结合下列各图,小结本节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尝试用图表加以总结.)通过自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无线电通信的载体,为下一步学习广播和电视的传播过程做好铺垫.让学生掌握类比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类比可以让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实验直观表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总结梳理的能力.第二节广播电视与通信一、无线电广播和电视1.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的大致过程:声音信号→音频信号→调制信号→发射电磁波→解调还原成声音2.电磁波传递电视信号的大致过程:图像和声音信号→视频和音频信号→制作电视节目→发射电磁波→接收还原成图像和声音二、卫星通信同步卫星:卫星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三、光纤通信定义:利用激光通过光纤传递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原理:光的反射光纤通信的优点:1.抗干扰能力强;2.信号损失少;3.容量大19.3走进互联网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是怎样实现互联的,知道互联网的一些功能.2.知道网上学校和虚拟学校的一些功能.3.学会利用互联网进入自己喜爱的网站,搜寻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学会收发电子邮件.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网上冲浪”和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知道上网和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电磁波的价值,培养上网学习的兴趣和从网站收集学习资料的习惯。能初步判断网上有价值的东西.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都离不开网络.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快捷、便利的互联网为大家了解、认识、探索外面的世界提供了一条捷径.不容忽视的是,当前许多同学却沉溺于“网吧”不能自拔,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上网聊天、游戏和交友等,给自己、家庭、学校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进入情境.)本节课就让我们来走进互联网,了解互联网.一、互联网及功能教师介绍: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互联网最初应用于军事.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因特网这个词已经频繁出现在我们的交流中.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关于互联网,你都了解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1)互联网是利用电磁波和通信网络,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庞大网络.(2)利用互联网,人们可以进行工作、学习、娱乐、购物、通信等.(3)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网络,它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使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高速共享.提问:互联网上有很多网站,含有大量的信息,我们该如何上网浏览信息呢?学生练习浏览网页,查找不同的网站.活动1:“网上冲浪”请查找关于电磁波方面的资料.二、电子邮件教师介绍:电子邮件业务就是指利用电子邮件开展的业务.电子邮件又称电子信箱、电子邮政,它是一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是Internet应用最广的服务.今天,电子邮件(E-mail)为科研机构、企业、学校、政府机构和个人提供了非常快捷的邮件收发手段.用多媒体演示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如何收发电子邮件.(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1)发送、接收电子邮件的过程:发件者→邮件发送服务器→邮件接收服务器→收件者.(2)电子邮件可以传送包含文字、数据、图像或集声音、画面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其特点是方便、快捷、信息内容丰富多样且节省开支等.(3)电子邮箱地址的格式为:用户名、符号“@”和服务器名三部分.活动2:发送电子邮件给你的老师或朋友发送一封电子邮件,谈谈你学习物理的体会.(学生练习发送电子邮件.)三、网上学校教师介绍:2014年12月16日,由教育部教学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主推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蜂窝行动”正式启动.通过“人人通·云教学平台”实名网络空间,学生可通过手机、PC、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进行移动学习,学生可将背诵作业通过录制音频、视频的形式,通过“人人通”提交给教师.教师也可以通过“云教学平台”布置作业给学生.在互联网上可以建设“虚拟学校”,在“虚拟学校”中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点拨和指导.关于网上学校,你知道有哪些?请说出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学生交流讨论.)教师介绍一些网上学校,让学生关注不同的网上学校.教师总结:网上学校是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学生与教师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借助网络课件,学生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真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互联网有了怎样的新认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享受.网络世界丰富多彩,然而不少中学生因为对互联网缺乏正确的认识,沉迷于网络中,影响了学习与生活.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虽然此前卫生部已经否认了“网瘾”概念,但该协会还是以“网瘾”来命名自己的调查报告,还给出了2400万这样惊心动魄的数字.谈谈你对“上网”的认识,说一说该如何正确利用互联网,让互联网真正为我们服务.(课后写调查报告.)创设问题情境,认识互联网的利与弊,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有用的信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及时巩固本节课学到的内容.通过课后调查,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拒绝不良诱惑.20.1能源和能源危机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大致历史过程,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2.了解世界能源消耗结构和我国能源消耗结构以及能源储存状况.3.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的阅读及交流讨论过程,感悟“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命脉”的道理.通过一些不可再生能源储藏量数据的测算过程,体会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合理性,认识能源危机的问题.2.知道人们是怎样对能源进行分类的,认识分类方法的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对能源价值的认识,使他们产生能源危机的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欲念,同时感悟“开源节流”的意义.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能源的分类,我们所面临的能源危机.多媒体设备及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在炎热的夏季或是寒冷的冬季,同学们可能听到过“拉闸限电”这个词,当你正在享受空调带来的舒适时,听到要“拉闸限电”,你有何感受?你知道为什么要“拉闸限电”吗?(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教师: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日益美好的生活是以大量的能源消耗为代价的.请学生交流讨论课前调查的当地人们在生活、生产中使用能源的情况.(学生讨论,讨论之后在黑板上每人写出一个例子,写在黑板的一角.)师生共同归纳:当前,当地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所使用的能源有:木柴、煤炭、煤气、天然气、汽油、柴油、酒精、电、液化石油气、太阳能等.教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结合政治和地理课上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的认识及看法.(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柴薪生火——人类文明的萌芽煤炭——工业社会的“粮食”石油——现代社会的“血液”新能源——未来社会的理想能源二、能源的分类阅读教材第71页“信息浏览”和教材第72页的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以上同学们所调查的能源中哪些属于一次能源?哪些属于二次能源?(2)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请举例说明.(3)根据你对能源的了解,你可否对能源进行其他分类?试试看.(学生阅读“信息浏览”的内容并进行思考.)师生共同归纳总结:(1)根据获取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可以直接使用的能源,如木柴、石油、天然气……二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如电能、汽油、酒精……(2)根据是否可以再生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不可再生能源:随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且不能再生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三、能源危机的挑战教师:既然有的能源可以再生,不会随开发和利用而日益减少,那么,是否存在能源危机呢?学生活动:算一笔能源账.(1)从教材中给出的数据,算一算世界上石油、天然气可维持的年限.(2)根据“信息浏览”中的数据,计算一下,我国能源的人均拥有量分别是多少.谈谈你的感想.(学生计算并讨论交流.)教师:根据以上的计算和课前查阅的资料,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能源危机的认识和该如何应对能源危机.(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归纳总结:(1)能源危机的存在.(2)如何应对能源危机.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1.实际调查一辆轿车或一辆摩托车的年平均耗油量.2.从互联网上或资料中了解我国的能源状况,以及我国每年进口原油量的情况,并作出评价.(进行课后调查并用文字总结出来.)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为后面的能源分类提供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归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的能源分类,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以上问题的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能源危机的存在,知道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培养学生自己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通过课后调查,了解我国的能源状况,增强节能环保的意识.第一节能源和能源危机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1.柴薪生火——人类文明的萌芽2.煤炭——工业社会的“粮食”3.石油——现代社会的“血液”4.新能源——未来社会的理想能源二、能源的分类1.根据获取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2.根据是否可以再生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三、能源危机的挑战1.能源危机的存在2.如何应对能源危机20.2开发新能源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能源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需要不断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解决能源的供需矛盾和环境问题.2.知道太阳能和核能是两种新能源.3.了解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种途径.4.了解裂变和聚变,知道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知道核反应堆的作用以及核电站的原理和作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上网查询等方法及对生活中我们对能源的利用实例的分析,小组之间积极讨论,分析能量的利用及来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新能源开发的科技前沿状况,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科研兴趣.知道新能源的种类,知道新能源的用途.太阳能和核能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视频.┃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量迅速增长,使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人们正在积极寻找各种办法和措施,大力探索和开发各种新能源.那么,哪些能源属于新能源呢?一、太阳能——永恒的动力之源1.太阳能的特点(1)太阳能“巨大”:太阳不断向四周辐射以光和热为主要形式的能量,到达地面的太阳能达1.7×1014kW.(2)太阳能“清洁”:直接利用太阳能不会产生废渣、废气而污染环境.(3)太阳能“持久”:太阳还能发光、发热几十亿年,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利用太阳能的四个主要渠道学生观察教材第74页图20-7,讨论吸收和利用太阳能的四种主要途径及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①被植物、微生物吸收——煤、石油、天然气;②使大气、水分升腾循环——水能、风能;③被海洋吸收——海洋内能;④直接利用——内能、电能、化学能.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三种方式:①太阳能——内能:太阳能热水器;用凸透镜会聚阳光以取火;用凹面镜会聚阳光以烧饭,如太阳灶;晾晒衣服、谷物等.②太阳能——电能:光伏电站;计算器上的光电池将光能转化成电能供计算器使用;航天器上的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供仪器、宇航员使用等.③太阳能——化学能:太阳能制氢;露天照相时,太阳光使照相底片感光等.二、核能——造福人类的“神火”1.什么是核能复习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能——原子核内部蕴藏的巨大能量,叫做原子核能,简称核能.释放核能的方式有两种:核裂变和核聚变.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并总结什么是核裂变和核聚变.核裂变是较重的原子核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核聚变是两种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2.链式反应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并总结什么是链式反应.用中子轰击铀核,不仅能使铀核分裂,同时还会放出2~3个中子及一定量的核能,这2~3个中子又使2~3个铀核分裂,放出更多的中子,使更多的铀核分裂……这种铀核裂变的引发过程,叫链式反应.3.核能的利用用多媒体展示核电站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核能的利用,然后师生共同总结:①原子弹:不可控的链式反应.②核电站:可控的链式反应.能量转化: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③太阳能、氢弹:核聚变(热核反应).4.教师介绍世界和我国核能利用的状况.世界上核能发电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核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法国;我国大陆正在运行的核电站有6座,核发电量仅占总电量的1.8%.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太阳能与核能有了怎样的新认识?请同学们进行交流.第二节开发新能源一、太阳能1.能量形式:光和热2.利用:太阳能——内能太阳能——电能太阳能——化学能二、核能1.裂变:核反应堆——可控链式反应原子弹——不可控链式反应2.聚变:氢弹20.3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3.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4.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合理利用能源与节约能源的重要性.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3.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2.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3.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能的转移和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多媒体设备及课件,铁丝、酒精灯、钢球2个.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当今社会,我们所利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已越用越少,而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则越来越大,因而出现了能源危机.为应对能源危机,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呢?(学生思考并列举.)也有不少人曾试图制造“永动机”来解决能源危机,但他们都失败了.他们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后回答.)一、能的转移与转化(一)能量的转移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能量,请你列举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自然界中的各种能量能否发生转移或转化呢?演示1:把铁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演示2:运动的甲钢球撞击静止的乙钢球.思考以上两例中能量是如何转移的.(学生讨论后总结:能量可以转移,转移时能的形式不变.)总结:自然界中的各种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移.(二)能量的转化演示3:划火柴.演示4:用铁锤敲打铁丝.学生活动1:来回迅速摩擦双手.学生活动2:用钢笔杆在头发或衣服上摩擦后再靠近细小的纸片.讨论以上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学生讨论后总结:能量可以转化,转化时能的形式改变.)总结:各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你还能举出哪些能量转化的实例?二、能量守恒定律演示5:滚摆实验.滚摆越滚越低的过程中,机械能发生了什么变化?减少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呢?(学生思考并讨论滚摆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及为什么滚摆越滚越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xx其他照相设备器材项目建议书
- 年产xx幕墙玻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说明)
- 2024年计算机系统服务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脑血管病取栓后护理
- 临床护理科室教学管理
-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幼儿园托班第一周活动方案》
- 中班英语教案9篇
- 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
- 三年级数学上册学案- 3.3 吨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想一想(29)-人教版
- 《金融工程学》题库及答案
- 递进式流程通用模板PPT
- 关于高中生暑假学习计划表
- 脏腑用药规律1
- 房屋建造过程(优选经验)
- 魔方教学(课堂PPT)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设计-8000吨年氧化羰化制碳酸二甲酯合成工艺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 【签证在职收入证明模板】中英文版在职及收入证明(父母在职收入证明).doc
- 裸露土地绿网覆盖施工方案
- 数学画图坐标纸(可直接打印使用)2页
- 毕业设计(论文):关于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应对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