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专科起点本科)《人类与社会》课程形成性考核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一)选择题(选出下列备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把字母填在
括号内。每题1分,共25分).提出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是(A)A.伽莫夫B.哈勃C.康德D.爱因斯坦.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C)。A.英语B.阿拉伯语C.汉语D.俄语.驱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D)。A.政治动荡 B.瘟疫流行C.文化上的不适应 D.追求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目前,支持中国人的祖先是土生土长的,而非非洲来客的主要证据是(C)。A.中国人祖先的头盖骨化石比较特殊 B.中国人祖先的DNA比较特殊C.中国人祖先的门齿化石比较特殊 D.中国人祖先的语言比较特殊.我们通常称的“七曜”,指的是(A)。A.水、金、火、木、土、太阳、月亮.水、金、火、木、土、太阳、地球C.木、土、太阳、月亮、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D.水、金、火、木、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资源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C)。A.廉价性、实用性 B.再生性、广泛性C.社会效应性、稀缺性 D.可获得性、可交换性.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西方国家,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C)。A.人力资源 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这类气体称之为温室气体,包括(A)。A.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臭氧等B.一氧化碳、甲烷、氯氟烃、氧气等C.二氧化碳、甲烷、氮气、臭氧等D.二氧化碳、氨气、氯氟烃、氢气等9.“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世界的被重视,是自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发表了著名的(B)报告,并获得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之后才发生的。A.《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B.《我们共同的未来》C.《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D.《京都议定书》.基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联合国于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A )召开了人类历史上有183个国家参加的首脑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A.巴西里约热内卢 B.法国巴黎 C.英国伦敦 D.日本东京.血缘家庭是人类社会(A)社会组织。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婚姻是基于(A)之上的,为社会或国家所认可的男女两性结合、维持、适应和解体的一种合法形式。
A.性爱基础B.法律法规A.性爱基础B.法律法规C.社会风俗习惯D.经济地位.国家的本质是(B)。A.公共事务管理 B.阶级统治C.调和阶级关系 D.保护国民的安全.普那路亚家庭产生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是群婚制最发展、最典型的阶段——(D)阶段。A.等辈婚制B.兄妹婚制 C.族内群婚制 D.族外群婚制.功利型的婚姻,男女之间是一种 (D)。A.交易关系 B.交换关系C.平等关系 D.平行关系.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用以解决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阶级和阶级、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C)斗争形式。A.特殊B.初级C.最高D.极端.判断战争性质的基本依据是( B )。A.战争的结局 B.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C.战争的力量对比D.战争各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王国的( A )是楔形文字法的代表。A《汉穆拉比法典》B《乌尔纳姆法典》C《苏美尔法典》D《摩西律法》.法律的作用可以区分为法律对人的作用和法律对社会关系的作用。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法律的( A”和“社会作用”A.规范作用 B.指引作用 C.评价作用 D.管理作用.在人类战争史上,1990年的(B)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承前启后的重要战争。A.中东战争 B.海湾战争 C.两伊战争 D.伊拉克战争.下列时段中,(C)是世界上城市产生的主要时期A.公元前6000—4500年B.公元前1500—500年C.公元前3000—1500年D.公元前700—200年.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有些城市设施和部门自城市中心向外缘移动扩散,这种情况被称之为(A)。A.离心型城市化B.向心城市化C.职能城市化 D.外延型城市化.第(B)次社会大分工后不久,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商人开始出现了。A.一B.二C.三D.四.(A)年在英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此后,每隔十年左右,危机就会周期性地不断重复出现。A.1825B.1835C.1845D.1855.在(D),发达的农业文明和浓厚的宗教文化,创造并维系了高度成熟的乡村社会。A.亚洲B,非洲C.美洲D.欧洲(二)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6分,共30分).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新特征。⑴世界性国际人口迁移高潮已近尾声。(2)外籍工人(劳务输出)逐渐成为人口在国际间移动的主要形式。(3)国际难民数量增多,持续时间长。(4)发展中国家智力外流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5)人口迁移流向表现为: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净迁入区变成净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由此可见,战后人口迁移大多数穷国向富国迁移,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欧美发达国家迁移人口是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普遍现象,一反历史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向落后的殖民地迁移的格局。.人口的过度增长对社会发展有哪些不利的影响?(1)人口过度增长对物质生产的压力(2)人口过度增长导致对资源的过度使用(3)人口过度增长导致严峻的就业形势(4)人口过度增长阻碍了人口素质的提高3.简述家庭功能的主要特征。(1)满足性生活的需要和性生活的社会控制功能。(2)生育子女繁衍后代。(3)为家庭成员提供经济的支持。(4)为家庭成员提供感情的保证。(5)消费的功能。(6)社会稳定的功能。.原始社会末期产生阶级的主要条件有哪些?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剩余产品的出现,为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财富创造了条件,为阶级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二、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这就引起财产占有关系的不平等,进而产生剥削,使阶级的产生有可能变为现实。三、是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社会分工和交换推动了商品的生产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加速了财产的积累的集中,从而推动了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简述城市化发生的动力。第一、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前提。18世纪的工业革命促使大量的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造成了城市的大量发展。城市化实质上是工业化所产生的劳动力分工在空间上的反应。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现代社会发展和工业现代化,使一批专业性的非生产性服务行业应运而生。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又使其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并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城市的主要就业部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吸纳大量的劳动人口,并为工业企业在区域内分散布局提供了可能。第三、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基础。人口和经济之间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是,经济增长与城市水平之间呈一种复杂的相关关系,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其表现各不相同。(三)论述题(结合实际进行具体论述。每题15分,共45
分).举例论述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答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利用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其中,自然资源提供着社会发展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而社会资源则提供着加速社会发展的劳力、技术、知识及各种思想等。(一)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人类社会建立在各种自然资源基础之上,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人类长期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历史进程充分说明自然资源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因此,无论人类杜会发展到什么阶段,自然资源是发展的根据这一真理亘古不变,科学的进步只能起到加快社会发展步伐的作用。(二)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报复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人类的不断使用会导致其减少甚至枯竭,从而产生资源危机:而且,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一般都有残余物回流自然或干扰自然资源的自我更新过程,这将对自然环境或自然资源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并导致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在农业社会里,生产力水平不高,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是有限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融洽和谐的。自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生产力水平获得丁持续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由于无知导致的盲目和贪婪产生的驱动,人类只知一味地从自然中掠夺性索取各种资源,不愿对大自然的生命循环过程进行维护,导致大自然不堪重负,以各种形式向人类表达着她的抗议。.具体论述阶层分化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答:社会阶层的分化是社会进化的一种途径。通过必要的社会阶层分化一一包括分工意义上的分化和贫富程度意义上的分化能够激起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成员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内在推动性力量。其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⑴社会阶层的分化是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化过程。它促使了人的解放,用法治取代人治用自由流动取代身份约束,用后天的奋斗取代对先赋资格的崇拜。⑵社会阶层的分化是一种社会进步,它是社会分工原则在社会成员构成方面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社会成员的“激励”作用。⑶社会阶层的分化造就了一个“公民社会”,它为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增加了弹性因素,有利于社会张力的缓解,使社会秩序趋于稳定。⑷社会阶层的分化有助于社会等级体系从传统农业社会的“金字塔型”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橄榄型”转变,由此产生的庞大的社会“中间阶层”,成为防止社会两极分化,保持社会稳定的社会结构性因素。.联系实际论述21世纪人类婚姻关系的主要变化。答:21世纪人类婚姻关系的主要变化:L结婚年龄普遍推迟,“不婚族”人数增多。如果我们30岁还不结婚,包括父母在内没有人会觉得我们已经“太老”;如果我们一生都不结婚,也没有人会对我们指手划脚、说三道四。21世纪,婚姻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晚婚”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30岁之后走入婚姻变得十分常见,30岁之前结婚反会被认为“太早”。不婚单身的人数迅速增多,但绝大多数人视之为一种无奈选择。当然,这里所说的主要是城市青年。.同居、试婚等事实上的婚姻形式更为常见由于人们目睹了太多婚姻的不幸,所以多少有点婚姻恐惧感,许多人变得轻易不敢结婚。这种心理导致现代人对婚姻模式以及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思考得更多。于是,有人便渴望通过事实来检验自己是否适合婚姻,至少是否适合与这个人共塑婚姻。为此,除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模式外,试婚、同居等形式也较普遍地存在。.配偶双方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年龄、外貌等均不再有模式“郎才女貌”一向是主流社会的向往与传统婚姻的模式,同样成为模式的还有:男人比女人学历高、工作条件好、收入多,女人比男人年纪小、身材矮、相貌美,双方家庭背景还要接近,处长的女儿最好嫁给局长的公子。21世纪,这些模式已逐渐淡化。基于感情选择的婚姻成为惟一推崇的模式,女比男强、女方年长等均很常见。社会竞争与分化,使家庭背景对个人素质的影响力相对下降。.婚姻中双方的关系更为平等“男主外、女主内”的旧婚姻模式受到颠覆,双方被要求平等地分担家务,也平等地承担经济责任。女人与男人在婚姻中的关系正走向真正地平等,婚内暴力将受到严惩。男人开始更多地参与孩子的抚育,女人家务劳动的价值受到重视,即使不出现某些女性主义者主张的丈夫为家务劳动向妻子付酬的情形,家务劳动的隐形经济利益也成为社会共识。婚姻中经济关系的AA制,成为都市职业女性的自主选择,婚前财产公证这一形式本身因为过于造作而很少有人采取,但其强调经济自主、平等的实质却被保留下来。仍然会有丈夫收入远高于妻子,但这并不影响职业女性的平等意识。靠老公赚钱养活的女人仍大有人在,但永远不会成为主流社会赞赏的对象。.外遇更为常见,但对婚姻的破坏性却降低外遇越来越普遍,但并未成为离婚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的外遇将成为一种短期行为。外遇往往不是基于对婚姻的不满,而是成为寻求刺激、激情与补充婚姻不足的手段。平均寿命的延长使我们面对同一个人的时间也同样延长,原本便不安分的人类更难于安于婚姻。更多的人接受这样的观点:偶发的外遇即使不能使婚姻更为巩固,也不会使它更为脆弱。在外遇面前,社会进一步分化成两种针锋相对的力量:一种对外遇持更宽容的姿态,另一种则持更为激进的反对态势。.离婚率急剧增高,无过错离婚、良性离婚、协议离婚成为主流离婚将更为常见。但是,那种打打闹闹、两败俱伤的离婚个案已大为减少。离异双方将尽可能地选择私下协商,即使无法达成共识,也争取在第一次开庭时妥协。离婚很可能变得没有具体的事件作为明确的理由,仅仅是生活的平淡乏味、酉稿双方交流的障碍与相处的疲惫,均会导致“无过错离婚”。孩子已经不再成为离婚的障碍,“良性离婚”使离婚家庭的孩子不受伤害成为可能。孩子面对的不是“单亲家庭”,而是“双核心家庭”,他的父母只是不居住在一起,这绝不意味着他失去了其中任何一方。女性在离婚关系中的自主性日渐提高,对离婚女性的歧视日益减少。经济的独立、精神的健全、社会的认同,使离婚后的女人较之上个世纪更易于开始自己的新生活。⑺婚姻不只是浪漫。现代社会“闪婚”、“闪离”日渐平常;(8)离婚再婚——复式婚姻这种现象在当代社会已极为普遍。第二次形成性考核(一)选择题(选出下列备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把字母填在
括号内。每题1分,共25分).与封建时期的中国不同,16世纪以来的西欧通常奉行(D)政策。A.抑商B.闭关锁国C.重本轻末D.重商主义.对世界商业与贸易的影响十分巨大,引起了所谓商业革命的是(A)。
A.地理大发现B.殖民扩张C.贵金属的开采 D.商品流通量的扩大.人类实现从传统交通向现代交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B)的突破性变革。A.蒸汽机B.动力系统C.自动化装置D.转向装置TOC\o"1-5"\h\z.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自由飞行的是美国人(A )。A.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B.季雯C・杜蒙D.齐柏林.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拥有自主性的根本条件和主要标志是(A)。A.独立的产权B.积极参与竞争C.自主经营D.成为市场主体.人类历史上所出现的最原始的宗教是(A )。A.崇拜自然 B.崇拜偶像 C.崇拜神灵 D.崇拜祖先.世界三大宗教是(D )。A.犹太教、基督教、印度教 B.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C.神道教、佛教、伊斯兰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的宗教是(C )。A.犹太教 B.印度教C.伊斯兰教 D.天主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全面冷战开始的标志是(C )。A.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杜鲁门主义的出笼 D.柏林危机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两极世界政治格局最终崩溃,它的标志是(A)。B.美国实力的衰落D.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B.美国实力的衰落D.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C,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11.195511.1955年召开的(),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A.日内瓦会议 B.开罗会议 C.万隆会议 D.雅尔塔会议.1968年,苏联以保卫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利益为借口,公然出兵占领了(A),社会主义阵营最终解体。A.捷克斯洛伐克 B.匈牙利 C.波兰D・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德国的统一,是在(C)年10月。A.1988B.1989C.1990D.1991.早在1953年12月,(C)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基础,获得印度方面的赞同。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D.邓小平当今世界,随着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激化,(A )已成为危及世界和平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A.恐怖主义 B.种族主义 C.宗教问题 D.地区冲突.在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中,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C)A.东南亚国家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洲联盟 D.亚太经合组织.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典型的外源式、防御性的现代化,它的起点是(A)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立宪运动 D.辛亥革命.人类社会出现现代化变革的前提条件最早是在西欧、主要是在(D)出现的。A.法国 B・荷兰 C.西班牙 D.英国
.(B)年11月11日,在阿联酋的多哈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2000B.2001C.2002D.2003.1996年,(D )在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对“知识经济”首次给予了明确的定义。A.美国经济学和未来学家奈斯比特 B.英国的福莱斯特C.美国社会学和未来学家托夫勒 D.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各国都在进行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其共同点是加强(C)的发展A.微电子技术 B.信息技术C.科技和教育D.高科技产业.在人类文化起源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B)A.地理环境 B.人的劳动 C.圣人创造 D.气候因素.(A )有利于打破文化系统之间交流的屏障,为文化的传播、交流、融合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大大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A.信息传输手段的变化 B.世界旅游业的发展C,空间技术的发展 D.各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一方面,人类文化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另一方面,世界文化的发展存在着(C )的特征。A.统一性 B.趋同性 5多元性D.普遍性.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文化发展的原因(D)A.主客体之间的矛盾A.主客体之间的矛盾B.人类社会系统内部的矛盾C.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矛盾C.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矛盾D.不同语言之间的矛盾(二)简答题(简要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6分,共30分).简述现代交通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答:交通运输事业的巨大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极大发展(1)现代交通的进步促进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交通运输领域中的每一项进步必然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⑵现代交通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世界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变革性进步。⑶现代交通的进步加快了人口流动,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进一步交流。.“雅尔塔体制”对于世界政治有何意义?答:雅尔塔体制是战后大国之间达成的对世界政治秩序重新安排的协议和谅解,这一体制虽然奠定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的基础,客观上减弱了美苏之间激烈对抗的程度,使战后的世界政治秩序获得了相对稳定,但是,这一体制又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它严重地侵犯了广大中小国家的主权,损害了中小国家的利益,成为战后世界政治局势紧张和动荡的根源。.什么是民俗?它是如何形成的?答:民俗,一般指由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民情风俗或民间习俗,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殊文化。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民情风俗。民俗是约定俗成的,即在俗民群体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一种行为习惯,经过社会生活实践的陶冶,逐步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可和接受,取得了俗民群体的“共识”,从而成为大家有意无意所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和基本原则。答: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有三个:第一,制定和规范国际多边贸易规则;第二,组织多边贸易谈判;第三,解决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三大职能,世界贸易组织确定了以下基本原则:第一,非歧视原则;第二,市场开放原则,实行贸易自由化;第三,公平贸易原则;第四,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原则。.如何认识文化冲突的意义?答:文化冲突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促成了文化的分化,打破了旧的文化体系,诞生出新的文化体系;它导致了文化的整合,使不同的文化系统在矛盾冲突过程中相互吸引、融合,以至于逐步趋于一体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对于推动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三)论述题(结合实际进行具体论述。每题15分,共45分)1.结合实例论述宗教的本质特征。答:(1)宗教的本质: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由此可见,宗教的本质是人们的幻觉通过超人间力量反映出来的一种形式。(2)宗教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扭曲的反映。在人与自然力量的关系上,它把自然力量人格化;在人与社会力量的关系上,它把社会力量神秘化;在人与人的本质关系上,它把人的本质异化,它是以一种非理性化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心甘情愿地按照神的意志和命令行事的社会组织。第二,它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反映了人们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异化。它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是依靠信仰的非理性的情感力量建立的唯心主义体系。第三,它是一种精神麻醉剂。在承认现实社会制度合理性的前提下,它为人们设想了一个虚幻的天国世界,关注的是来世的幸福,要人们把幸福寄托在虚构的天堂,用虚幻的自我安慰来充当“人民的鸦片”。如以公元7世纪在阿拉伯半岛创立的伊斯兰教为例,“伊斯兰”的阿拉伯语的意思就是“顺从”,立教之初,穆罕默德就被奉为先知,信徒要以顺从安拉的意志为已任。联系当前阿拉伯半岛的派系斗争,和世界上恐怖活动的出现,就可认清宗教的本质。.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时代主题,结合实际论述它们
之间的关系。答: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时代主题,它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问题。冷战结束之后,世界大战的危险性大大降低,但是,整个世界并不太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术室护理记录课件
- 2025年广告策划书代表方案
- 2025年重阳节敬老活动策划方案
- 2025年元宵晚会活动的组织与策划
- 酒店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清风竞聘部门经理-1
- 2025年中班重阳节亲子活动方案
- 图形结合的课件
- 找词语游戏课件
- 小指移植环指再植护理
- T-CPQS C010-2024 鉴赏收藏用潮流玩偶及类似用途产品
- NB/T 11448-2023矿用乳化液配比装置
- 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地理+生物试卷(含答案)
- 房地产中介服务质量调研报告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李景治 第八版 课件 第1、2章 当代世界政治、当代世界经济
- 2023年复合型胶粘剂项目安全评价报告
-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正式版)
- X射线衍射仪(XRD)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投资研究报告
-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名著阅读+女性的力量》课件
- 2024年强基计划解读 课件-2024届高三下学期主题班会
- 城市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G-TJ08-2152-201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