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研究情况,企业社会责任论文_第1页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研究情况,企业社会责任论文_第2页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研究情况,企业社会责任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研究情况,企业社会责任论文一、引言早在1924年,英国学者Sheldon就从消费者需求、社区利益及道德等多个层面出发,率先提出并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CSR)的概念,将道德因素纳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但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在理论界引起了长期的争论,诸多知名学者甚至反对企业承当股东利益最大化以外的其他责任。在这里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学术界从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切进入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就企业承当社会责任达成了较为普遍的共鸣。为了规范、指导企业承当和披露社会责任的情况,有效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就相关的影响进行分析,会计学术界也参加了这一研究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随着欧美管理思想与方式方法引入我们国家,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也逐步遭到我们国家学术界的关注。当前,承当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企业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学者们对我们国家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仍然持有不同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履行。会计核算系统为分析和考核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及其影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文章从会计学视角出发,以我们国家企业社会职能的历史演进为线索,以社会责任活动及其影响为切入点,就刊载于(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现代会计评论〕、(会计研究〕、(统计研究〕和(审计与经济研究〕等经济管理权威刊物的有关文献进行全面而深切进入的回首,对相关研究的脉络进行梳理,对于把握研究进展、确定将来研究方向、促进企业有效合理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政策含义和实践价值。但文章分析以为对社会责任活动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所区别。社会责任披露是指企业借助载体传递社会责任行为的信息,是企业的言;社会责任活动指企业承当、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是企业的行。企业的言行未必一致,由于信息披露渠道有限,披露的信息未必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所有重大方面〔沈弋等,2020〕,因而,文章的研究并不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研究情况。二、我们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历史沿革及理论探寻求索1.我们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历史沿革社会责任一词由欧美国家引入,其内涵具体表现出了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即与企业从社会索取资源相对应,企业也应该对社会履行与之匹配的义务。但与当下社会责任内容有关的活动在我们国家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国有企业早已有之。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除了肩负实现国家发展战略、解决经济构造失衡、促进生产发展等众多经济重任,还包括改善职工生活、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安宁等非经济目的和任务。在这一阶段,国有企业成为实现社会目的的工具,一直承当着大量看起来具有社会责任性质的社会职能,而这些职能本质上属于应当履行的公共职能,这大大超出了企业的范畴,使得国有企业负担了宏大的社会成本,被看作是企业办社会。改革开放后,一系列制度改革使国有企业剥离了原有的社会职能,发展成为具有当代企业制度及其目的并独立经营、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但在这一阶段中,为摆脱行政约束轻装上阵,国有企业也将除盈利外的其他社会责任与社会职能一起当作包袱全部丢掉,在全力追求利润的经过中国有企业遗失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而民营企业在原始积累的经过中也以利润最大化为发展目的,出现了危害环境、损害员工福利、损害消费者权益等各种社会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长期单纯追逐盈利导致很多社会责任问题的严重后果浮出水面,逐步被人们所意识,而此时社会责任思潮也在我们国家逐步兴起,这迫使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需要辩证看待社会责任。自2006年国家电网率先发布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迄今为止,每年都有大量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讲明企业又开场逐步重新关注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和履行一开场较低,后来情况有所转变。2007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对2006年4586位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评价进行了问卷跟踪调查,发现近年来企业以提升自我形象为首要目的,其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在提高,华而不实,大中型企业、盈利公司等企业经营者的认同程度更高层次,相对而言,国有企业经营者更关注履行社会责任而需要增加的成本。这可能与国有企业过去的历史包袱有关。李建明、缪荣和郝玉峰(2018)以10年来中国企业500强的发展数据为基础,研究发现很多大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成立了领导机构,部分企业更将社会责任理念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可见,社会责任在我们国家经历了一个由过度承当到卸下包袱再到重新认识的弯曲复杂经过。2.我们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理论探寻求索围绕企业社会责任的两个核心问题是为什么要承当以及企业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承当,欧美研究者们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合法性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综合契约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等多种理论反对或赞成企业社会责任,并为之进行了长久的争论。尽管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都不同,但能够以为这是一个概念不断深化和明晰的经过。最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履行逐步向利益相关者理论靠拢。由于欧美国家所提倡的企业社会责任,其制度背景与我们国家有所不同,因而,我们国家研究者们并没有单纯借鉴国外的经典理论,而是结合我们国家国情,以社会福利为终极目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逻辑起点和边界等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要回答为什么要承当,就先要搞清楚企业社会责任是什么。陈宏辉和贾生华(2003)从制度经济学出发,借鉴了Don-aldsonDunfee的观点,将企业社会责任看作是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签订的〔隐性和显性〕综合社会契约,希望通过综合社会契约的概念来寻求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严密结合以及相应的制度保证。而李伟阳和肖红军(2018)则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以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开创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机制,通过合作机制充分包容利益相关者的复杂性和多元化,提升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认知能力,充分发挥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创造潜能,追求综合价值最大化,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尽可能多的社会福利。随后李伟阳和肖红军(2018)进一步讨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逻辑起点,他们以为能否为社会创造价值、能否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这是企业行为的出发点,也是企业行为能否有效的判定标准。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以此为起点,应从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角度来改良企业的经营管理形式,而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合作产生的价值创造力最终有助于实现社会综合价值的最大化。从社会角度来看,全社会要成认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配置机制和社会整合机制,并予以支持,才能促进社会责任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的构成。这样的多方合作才能构成企业社会责任共鸣,才能探寻求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企业社会责任途径。至于企业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承当这个问题,其实是探寻求索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外延。李伟阳(2018)以为企业是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与内嵌于商品和服务提供经过中的人与人的社会交往经过而增进社会福利的有效方式,与此相对应,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应为: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商品和服务提供经过相联络的综合价值,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内嵌于商品和服务提供经过中人与人的关系相联络的综合价值。以上研究结论并没有简单局限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而是深切进入挖掘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为作一种连接企业与社会的纽带。立足于实现社会综合价值,这赋予了企业对于社会的重大责任,同时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与基础。因此社会责任活动本质上成为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平衡机制。这意味着需要促进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合理分工,发挥优势合作互补,才能确保机制的有效施行。落到企业本身,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问题,即企业的经营目的、管理形式及营运方式等需要进行重大变革。三、我们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在当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中,学者们以为产权性质是制度层面上的影响因素。黄速建和余菁(2006)以为国有企业与一般民营企业不同,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经济目的,国有企业还存在非经济目的。他们通过案例分析了国有企业过分追逐其经济目的而舍弃非经济目的的行为,以为应该从国有企业的股权性质出发正确认识其发展目的,从制度布置入手才能深切进入理解和探寻求索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的内容上比民营企业愈加复杂,在履行程度上也不能一概而论。一般以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要比民营企业好,但实际情况却有所不同。黄群慧、彭华岗、钟宏武和张葱(2018)对中国100强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设现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要远远高于民营企业和其他国有企业。这讲明并非所有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程度都比民营企业高。李华燊、吴家曦和李京文(2018)通过对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调查后发现,与现有认识不同,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承当社会责任方面作用重大,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承当社会责任的责任心更强,他们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随后,辛宇和左乃健(2020)的结果再次证实了以上观点。他们以社会责任发展指数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企、民营企业和地方国企三者的社会责任履行程度依次递减。除此之外,企业规模、财务状况与所在行业、市场化进程差异等因素也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生显着影响。企业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越有实力履行其社会责任。例如,张兆国、靳小翠和李庚秦(2020)的实证结果表示清楚企业财务绩效对社会责任存在显着正向影响。李正(2006)发现资产规模、负债比率和能否为重污染行业等因素与企业承当社会责任活动显着正相关。崔秀梅等(2008)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越高地区的企业倾向于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但这种影响仅限于国有产权控制的企业履行对股东、债权人、员工和等方面的责任。四、我们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其社会绩效现有实证研究对企业承当社会责任的社会绩效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其市场反响、财务绩效、企业价值等,但结论并不完全一致。1.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财务绩效部分文献结果表示清楚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而另一部分研究得出负相关或者不相关的关系。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杨熠和沈洪涛(2008)等较多学者的研究结果都支持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他们以企业相关利益者的业绩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社会责任,还证实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两者之间互为因果、互相促进。进一步,张兆国等(2020)也确认两者存在交互跨期影响。从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来看,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可能是一个渐进而滞后的经过。详细来讲,研究结果表示清楚这个经过为一年,即,只要滞后一期的社会责任对当期财务绩效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而当期和滞后两期的社会责任对当期财务绩效却并没有产生显着影响。但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与此相反。朱乃平、朱丽、孔玉生和沈阳(2020)发现尽管企业承当社会责任能够促进本身的长期财务绩效,却并不会对当期的财务绩效产生显着影响,甚至是负向影响〔温素彬和方苑,2008〕。朱乃平等(2020)还发现技术创新投入调节能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长期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反过来企业社会责任也对技术创新投入与长期财务绩效的正向关系发挥显着的调节加强作用。而陈可和李善同(2018)发现不同的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存在不同影响,只要针对和慈善的社会责任才能产生直接的正向作用。2.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其他社会绩效〔1〕社会责任与企业的市场反响。朱松(2018)以为,企业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发展带来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股东价值,投资者会愈加关注社会责任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能够给投资者传递一个稳定、乐观的将来盈利预期信息。因此,社会责任表现越好的上市公司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市场评价,与此相关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也越高。〔2〕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利益相关者理论以为企业承当社会责任终将有益于利益各方实现共赢。但李正(2006)、邵君利(2018)等研究表示清楚企业承当社会责任越多,企业价值反而越低。但后来的研究发现与先前研究结论逐步不同。肖翔、孙晓琳和谢诗蕾(2020)发现企业能够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降低融资约束进而提升企业价值。赵燕(2020)的结果也表示清楚社会责任战略与稳健会计政策共同作用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绩效。而曹亚勇和于丽丽(2020)发现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能够缓解由地方干涉导致的非效率投资现象。这些结果都从侧面支持了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存在促进作用。尽管以上研究出现混合结果,但总体上大部分研究都支持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能够带来正的社会绩效。当前结论不一致,主要与研究数据来源、研究方式方法、企业性质、产业类别、企业社会责任的施行策略与施行程度、社会责任履行与社会绩效的衡量指标等因素都有关。五、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方式方法现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从规范性的理论研究为主扩展到实证研究,由现象描绘叙述、归纳总结转变到经历体验分析、调查问卷、案例研究等。华而不实,企业社会责任的量化是详细研究中的一个难点,现有社会责任研究中的方式方法大概有14中之多,但我们国家现有的文献研究中主要采用下面三种方式方法:一是指标计量法。从会计报告中获得数据,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内涵计算企业对社会的奉献,以此衡量企业承当的社会责任活动。温素彬和方苑(2008)等诸多学者就从会计报表中获得数据,据以计算企业对债权人、员工、供给商等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奉献。二是声誉评分法。需要向被调查者〔例如专家、公众等〕发放问卷,通过被调查者对不同企业各个社会责任指标的打分得出企业声誉分值,以此衡量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三是内容分析法。需要具体分析企业会计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这种方式方法又细分为两种:一种是计算社会责任报告字数、句数或者页数以衡量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数量;另一种是分类整理报告内容,对各类内容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后予以赋值,汇总得出总分,即为社会责任评价指数。现有研究中,有的研究者自个构建指数,例如张兆国等(2020)根据内容分析法,建立了5大类一级指标、36项二级指标,共同构成社会责任综合评价指数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有的研究者直接采用专业评价机构的评分指数,辛宇和左乃健(2020)采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大多数研究采用第二种方式方法,即基于内容分析构建社会责任指数。以上三种方式方法各有不同。声誉评分法能够充分反映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认知,但遭到被调查者评判标准、对企业了解程度等主观因素限制,数据采集等工作量较大,鲜有人采用。现有研究广泛采用指标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前者所需数据容易获取,计算简单,但社会责任收益与成本的衡量标准无法统一。后者的优点在于容易获取数据,并能得到检验,但各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披露内容和程度不同,并不能反映无法量化的社会责任,也不能完全衡量真实的社会责任活动。六、总结与瞻望短短二十多年,我们国家会计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研究在手段上实现了多种方式方法的混合运用。同时,在研究内容上深切进入分析,社会责任活动背后的影响因素;既包括社会影响,也包括对企业的影响。尽管当前我们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切进入。企业作为社会成员应当承当其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普遍认可的观点,但除此以外,现有研究并没有对其他问题达成较为一致的结论,其原因如下:一是研究视角不同。学者们借鉴多学科理论在讨论企业应该以及如何从事社会责任活动时,尽管有学者深切进入探究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外延,但支撑理论的利益相关者的内涵与外延界定仍然比拟模糊,也不具备可操作性。同时,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和边界是不一样的,对社会责任的承当力度也是有所区别的。现有会计研究并没有针对我们国家特殊国情讨论不同性质企业的责任内容和衡量标准,这可能使得一样问题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二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度量模糊不清。现有实证研究大都选用基于内容分析的指数或评分来同时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活动与信息披露。当前我们国家企业的言行并不一致。尽管企业的各种对外报告、相关评价指数能使外界得悉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发挥信号传递的功能;但反之却不能以为社会责任披露及其质量一定真实代表了社会责任的履行及其程度,尤其在市场尚未普及、认可当下社会责任鉴证能对信息进行客观公允保证的前提下。上面对相关研究的分析表示清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尚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切进入讨论,将来相关研究需要关注下面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方面与基本理论有关。怎样界定不同性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怎样理解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本质?两者的社会责任内容和边界能否一样?怎样看待国有企业的非经济目的与其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现有研究指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怎样从会计上来准确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会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任务是什么?会计发展中怎样、如何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第二方面与社会绩效有关。现有研究着重讨论了社会责任与社会绩效之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