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自考复习教材_第1页
古代文学史自考复习教材_第2页
古代文学史自考复习教材_第3页
古代文学史自考复习教材_第4页
古代文学史自考复习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答题及论述题」

考试常从主题(即主旨、意旨、情感内容、思想感情)、艺术特色(即艺术手法、艺术表现、结构特色、写作特点、论证或驳论特点)、人物性格(即人物形象、事件-人物、性格特征)及分析名句的含义等角度命题。因此要善于多角度审题,要善于分析和明确题型所揭示的概念和内容。

1.《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2.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1)女主人公由单纯、天真、热情而略带软弱转变为成熟、理智、冷静而坚毅刚强。(2)氓在婚前“信誓旦旦”急于成亲,婚后“至于暴矣”终至遗弃,暴露了他忠诚是假,虚伪是真的本质。

3.分析《国殇》第一段,全景鸟瞰,局部特写,动静结合的特点:(1)第一段写激战。①描写旌旗蔽日、敌军压境的壮阔场面,有鸟瞰全局之势。②在此背景下描写敌我短兵相接:陷入泥潭的战车、死伤的战马、楚军鼓手不屈不挠的身影,如一组组特写。③“严杀尽兮弃原野”激战之后的寂静与先前激战的场面形成强烈对比,动静结合。(2)第二段礼赞为国捐躯的战士。前段为后段的铺垫,后段为前段的升华。外形描写与精神赞美相结合。

4.分析《哀郢》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即怎样通过流亡历程的叙写表达深沉的思想感情:(1)在叙述自己流亡过程的同时,不断抒发对故都的思念和对楚国命运的忧虑。(2)表现为:离开郢都频频回首,思君念国;至洞庭湖向东,梦魂思念,离都日远;到了陵阳,恍恍惚惚,忧愁相接。然后总结郢都沦陷、百姓流亡、自己流放的原因在于君王亲近小人,小人日进,诬陷贤者,贤者日益疏远。

5.《冯谖客孟尝君》如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冯谖、增强文章趣味:(1)抑:冯谖“无好”“无能”,弹铗而歌,诛求无厌,有了车则招摇过市,炫耀于人。(2)扬:而后收债于薛,市义而归,棋高一着;深谋远虑,“复凿二窟”。可见冯谖奇异性格与不凡的见识。

6.分析《项羽本纪》项羽形象的性格特征:(1)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等场景,刻画了项羽缺乏智谋、勇武粗豪的性格。尽管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所向无敌,不可一世,然而,勇武有余而谋略不足。鸿门宴上由于寡断少谋,轻易放走了敌手,导致日后自刎乌江的悲剧。(2)作者在极写项羽豪霸之气的同时,也未忽略对他内心矛盾与痛苦的刻画。在陷入垓下重围之中,项羽夜饮不眠,慷慨悲歌,涕泪并下,这些情节和场面的描写,展示了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显得丰满而有立体感。

7.分析“霸王别姬”的情节对于丰满项羽形象、增强文章悲剧气氛的作用:(1)“霸王别姬”充分表现了项羽面临失败的复杂心情。通过夜饮、吟唱、泣下等细节描写,可见他对难以逆转败局的痛苦,对天时不利的愤激不平,以及对虞姬的依恋不舍。(2)展现了项羽隐于粗豪形表之后的沉重的内心世界,让人看到了项羽性格的另一些侧面,同时也渲染了作品的悲剧气氛。

8.分析《苏武传》中苏武形象:《苏武传》是《汉书》中写得极为生动,富有文学性的一篇,也是充满爱国精神的佳作。(1)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不忘使臣之命,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而又不为所屈,奋力抗争。(2)他对于卫律的始而威胁,继而利诱,终以断水绝粮相通等手段一一从容处之。在受审讯时他以自刎对之,义不受辱,最后匈奴欲以冻饿置之死地,他千方百计自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对李陵的劝降,苏武只是以君臣和国家大义自剖心迹。(3)苏武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处事得体,不失汉朝使节的身份,正气凛然,维护了民族尊严,感人至深。

9.分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兰芝、仲卿的形象,并指出他们之间的差异:(1)兰芝:知书识礼,勤劳能干,忠于爱情,不能忍受无理逼迫,对事情有清醒的认识,有反抗性;(2)仲卿反抗性逊于兰芝,对问题的认识远不如兰芝。

10.曹操《短歌行》的艺术特点:(1)隐约曲折的表达方式。(2)引用《诗经》成句,巧妙表达自己的愿望。(3)运用比兴手法,形象生动,含蓄深沉。「参见前:《短歌行》第8题具体说明」

11.曹丕《燕歌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1)萧瑟悲凉的秋景烘托凄清寂寞的氛围,燕雁南归对照丈夫不归。(2)秋夜景色,牵牛织女,表达无限悲伤。

12.分析曹植《赠白马王彪》借景物抒写情思的表现手法:(1)第二章受淫雨影响,路途险阻难行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京城的依恋,对前途的忧惧。(2)第四章写初秋原野的萧条,抒发凄凉孤独之感。(3)“归鸟”“孤兽”情景交融,感物伤怀,抒发生离死别的悲哀。

13.分析曹植《赠白马王彪》艺术特点:(1)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2)比兴手法的运用。(3)章与章蝉联的顶针形式。(诗除第一、第二章外,为首尾相接的辘轳体。如第三章结尾:我马玄以黄;而第四章开头:玄黄犹能进;结尾:抚心长太息;第五章开头:太息将何为。以此类推,构成辘轳体)

14.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以涧底松、山上苗的对比发端,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人间不平现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揭露了门阀制度下庸才盘据高位,英俊屈居下属的不合理现象,为古今受压抑者鸣不平。

15.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描写田园风光的特点,表达作用怎样的思想感情:(1)质朴、宁静、平和,充满生活气息。(2)热爱田园,田园生活悠闲,与官场的丑恶、纷扰成为鲜明的对照,回到田园的诗人无比喜悦。

16.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开头“心远地自偏”四句的哲理:心远地偏,重在把握自我。内心超脱。远离争名夺利的环境,居处自然感到脱离尘俗了。

17.分析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叙事、抒情、写景结合的艺术特点:(1)序为叙事,说明出仕与去职的原因,辞为抒情,但结合叙事与写景。(2)叙事写回归田园途中和到家情况,流露自己悠闲欣喜之情。然后写春天大批量的山水万物,悠然自得。最后是直抒胸臆。

18.陶渊明《咏荆轲》如何表现荆轲形象:(1)荆轲报答燕丹知遇之恩,为知己者死,一种精神境界。(2)易水饯别,激昂悲壮,义无反顾,英雄豪放。(3)入秦行刺终于失败,诗人赞美其人其事,“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19.陶渊明《桃花源记》提出桃花源理想社会的特点和意义:(1)没有战乱。没有官府和剥削。人人劳动、丰衣足食。(2)这是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定、战争频繁、赋税摇役沉重、生活艰苦的现实社会的批判,表达了广大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20.分析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景物描写的艺术效果:以景衬情。以“绮”喻晚霞,以“练”喻春江,想象奇特,比拟贴切,衬托出恋乡的深情,离乡的惆怅。

21.郦道元《三峡》中所描写的各季节的代表性景色是什么:夏天:水大、水急;春冬:水清、山高、林荣、草茂;秋天:萧瑟(林寒、涧肃)凄清(猿鸣)。

22.王勃《膝王阁序》段落扣合题目,层层递进,开合收纵自然流转的结构特点:(1)本文段段扣合题目。第一段扣题中“洪府”,第二段扣“秋日”和“登滕王阁”,第三段扣“饯”,第四段扣“别”和“序”。全文层层转进,开合纵收,自然流转。(2)第一段由铺写洪府而引出宴会宾主,转入正题,是先纵后收。接着由登阁眺望而引出对人生的不尽感慨,写景转为抒情,文意纵横驰骋。最后从抒怀转向自我介绍,申明作序辞别之意,再次由纵而收,结束全文。

23.分析王维《观猎》中的将军形象:塑造了一位威武豪迈,气度非凡的将军形象。“风劲角弓鸣”,表示将军威武有力:“草枯”“雪尽”两句表示驰骋射猎,豪迈气势:“忽过”“还归”两句是将军欢快心情,暗示治军有方;结句表示气度不凡,身手矫健。

24.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不同于一般送别诗低回伤感的原因:盛唐时代国力强盛,积极乐观、昂扬向上是其时代精神,故此诗既充满对远赴绝域的朋友的关切、惜别之情,又不无借酒壮行、鼓励其完成使命、立功边塞之意。以明朗自然的语言写出,感情深挚,气度从容,风味隽永,情调与一般送别诗之低回伤感迥别。

25.分析《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深刻内涵:言少意多,内涵丰富。(1)“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战争由来已久,古往今来边塞战争的矛盾和问题也由来已久,表示历史的深度。(2)“龙城飞将”句,对今将军的斥责,作战无能与不恤士卒,呼唤李将军,渴望得到边塞战争的胜利,结束“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局面,胜利而归,结束绵延已久的边塞战争,还边塞以和平。

26.高适《燕歌行》边塞诗第三部分描写士兵心理活动对丰满土兵形象的作用:第三部分从战事转写征入与妻子的两地相思,再现了士兵们内心感情的种种变化;从久戍边地的辛苦到两地相思的幽怨,从边庭生活的凄凉到身陷绝地的悲痛,思绪起伏转折,笔致婉曲缠绵。通过这些心理描写来创造一种悲凉的气氛,来启发人们深入思考:这些土兵为什么会身陷绝境?罪在何人?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27.高适《燕歌行》写了哪些内容,重点是什么:(1)边境告急,出师征伐。军书频传,敌人猖獗。战士血战,艰苦万分。思妇断肠,战士思乡。边境萧条,寂寞凄凉。诗人呼唤李将军,渴望胜利;同情士卒,斥责今将军。(2)重点是写苦乐悬殊。

28.李白《蜀道难》的浪漫主义特点:(1)运用神话传说。(2)强烈的感情色彩。(3)丰富的想象。(4)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奔放恣肆。

29.分析李白《将进酒》中诗人情绪变化的特色:蹉跎岁月的深沉忧虑;由悲转乐,酣饮狂放;由酣饮纵乐中表达埋没于世的激愤;最后点明借酒浇愁。

30.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艺术特色:(1)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奇瑰惝恍、缤纷多采的艺术境界中,寄托着强烈的主观情感。(2)句式参差,以七言为主,兼用四、五、六、九言。参用《楚辞》句法,造成波澜起伏、收纵自如的气势。(3)至于“吟留别”而无一字抒别意,旨在借“别”抒慨,另有寄托,也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31.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如何体现“诗史”的特性: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之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贤者不得用,诗人蹉跎岁月;外戚擅权,君臣淫乱,臣下不恤国事;百姓受尽压榨,贫富尖锐对立,国家岌岌可危。由自己的遭遇联想到天下的“失业徒”“远戍卒”,民不聊生,动乱迫在眉睫。真实地本质地写出了安史之乱爆发时的社会情景。

32.杜甫《春望》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以诗人自我形象作结的作用:尾联以正面描绘诗人的自我形象作为全篇的收束,通过白发日稀、频频搔首的外在形态,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北征》)的深广忧思。

33.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如何通过人物行为表现其内心感情:意外听到直捣叛军老巢表现惊喜。“初闻涕泪满衣裳”是喜的情态,又是百感交集。“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是喜的动作。“纵酒”是“喜欲狂”的形态,“好还乡”是“喜欲狂”的原因。

34.杜甫《秋兴》之—抒情与写景是如何紧密结合的:(1)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寓老大伤悲、情怀落寞。(2)骇浪滔天寓时局动荡、心潮翻卷。(3)阴云匝地寓国运暗淡、心情沉闷。“丛菊”“孤舟”句显示乡思浓郁。(4)结束二句寓心绪惆怅苍凉。

35.分析杜甫《登高》写景的特点:(1)用“风急”两字领起。风急传来猿啸声,风急鸟在空中回旋,风急落木萧萧,风急滚滚波涛。(2)近景与远景结合。一、二句为局部的近景,三、四句为整体的远景,表现了宽广的境界。(3)俯仰兼顾,动静相衬。仰看“鸟飞回”“落本萧萧”,俯看“渚清沙白”“长江滚滚”。景中有动有静。(4)寓情其中。猿啸使人哀。“鸟飞回”有挣扎之意,落叶纷纷有萧条之感,滚滚长江有时光流逝之叹。

36.分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设色明面的特点:这首小词,颜色字用得鲜亮明快,如“白鹭飞”“桃花流水”“青箬笠”“绿蓑衣”等,分明是一幅江南春雨渔翁图。

37.韩愈《师说》的对比论证方法:(1)“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古之圣人从师而学,今之众人耻学于师。(2)童子之学与成人解感:愿童子学于师,而自己不要解惑之师。(3)“巫医百工”与“士大夫之族”: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巫医百工之人肯从师。三层对比,批判师道之不传,批评士大夫不肯从而学。

38.韩愈《张中丞传后叙》议论与记叙的特点:议论辩诬,理论上张英雄之气;记叙事实,以逸事证明他们的英雄气概。两者相得益彰。

39.分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个人物形象:他们同仇敌忾,都表现出维护国家利益、英勇无畏的英雄本色,但三人又各有不同的形象特征:张巡临危不乱,视死如归,又博闻强识,威武豪爽;许远宽厚温和,胸怀磊落,为抗敌大局而坦然让贤;南霁云正气凛然,嫉恶如仇,忠勇刚烈。

40.说明韩愈《张中丞传后叙》议论风发、气盛言宜的特点:韩愈主张以“气”主“文”,认为气盛则言宜。本文气势充沛,激情饱满,无论叙事抒情,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均极为浓厚,饱含其对英雄的信任与景仰。尤其是“守一城……其谁之功也”一段文字,议论风发,义正辞严,激情鼓荡,震撼人心。

41.韩愈《进学解》措辞曼妙、似庄实谐、似谐实庄的特色:本文借先生与学生对答的形式抒发不平之情,根据陈辞者不同的身份特点措辞造语,似庄似谐,意在言外。

42.分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情景交融的特色:从“登柳州城楼”写起,展现在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愁思充溢在空阔的填界中。第二联写近处所见,“芙蓉”“薜荔”形象实与诗人横遭摧折的处境感受融为一体。第三联转写远景,“岭树”“江流”,景中寓情,愁思无限。

43.分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写景时所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本文为了突出西山之异,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首先以永州其他山水与西山构成对比,作者先极意叙写永州“山水有异态者”。但在发现西山并登览之后,此前之景黯然失色,这一感受强化了西山之景与永州其他景色的对比。其次以山外之景烘托西山。通过放目远眺,把笔墨著于西山四周之景,因所见之广远清晰而体悟到西山的特立。

44.分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段太尉的性格特征:刚勇、仁义、气节凛然。

45.说明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所用对比、衬托手法:以白孝德之懦怯、焦令谌之横暴及朱泚之奸诈作对比衬托,使段秀实的形象倍添光彩。

46.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为什么打破三件逸事的时间顺序而重新排列:先写勇服郭晞,突出段秀实刚勇无畏的品格。

47.分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将传记与寓言融为一炉的特点:作品以传为题,并以人物传记的方式来结构全文,但文章的意旨则并非为人物作传,而是以种树之法来喻治民之道,体现了寓言的表现特征。故可谓本文具有将传记与寓言熔为一炉的文体特点。

48.分析白居易《长恨歌》现实描述与艺术想象结合,叙事、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杨妃专宠、杨妃之死、玄宗思念重在现实描绘,道士见到仙山上的杨妃纯为想象。两者的结合表现李、杨生生死死的爱情。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在写景中表现人物的感情与心理活动。叙事、抒情、写景的结合,更好地塑造李隆基与杨玉环的形象。

49.分析白居易《长恨歌》的情节特点:曲折离奇、描写人物情感推动情节发展。本诗情节生动曲折,按理,杨妃死后,悲剧已经完成,作者却匠心独运,大肆铺写李在幸蜀途中、还京路上以及回到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细致地描写出人物的情感活动,推动了情节继续深入发展,使诗波澜迭起,生面别开,而且大大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气氛,强化了“长恨”的主题。

50.分析白居易《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艺术特色:(1)新颖精妙的比喻,将抽象的音乐化为人们熟知的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2)描写琵琶女娴熟的演奏技巧和饱含的深情。(3)描绘乐曲的变化和传达的琵琶女的情感活动。(4)写了听者的感受。(5)写了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互不重复。51.说明白居易《琵琶行》比兴相纬、寄托遥深的特点:琵琶女受人冷落摒弃的悲惨命运与诗人横遭贬谪的坎坷际遇有某种类似,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寂之情与诗人身处穷乡僻壤的郁郁心境也暗相契合。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描述与同情,寄托着自己沦落天涯的身世之感。二者比兴相纬、融合为一,从而生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义。

52.分析琵琶女形象:通过她令人心酸的凄怆自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等举止及“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的乐曲情调,揭示出她布满伤痛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位饱经风霜、满怀忧思的风尘女子的形象。

「阅读理解题」

主要考核阅读分析能力,现列举一些段落供练习

1.(郑国烛之武)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和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以鄙远: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自己的边邑。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处其中。

(1)用自己的话说明文中分析的郑国存亡与秦国的关系。(2)文中哪一句话指出晋国不讲信义?(3)释词:①亡郑以陪邻。②夫晋,何厌之有?③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答:(1)郑国灭亡,相接壤的晋国得到好处,遥远的秦国只会削弱力量;郑国不亡,秦国使者来往经过,郑可为东道主,热诚接待;晋国从来不讲信义,从无满足之时,灭了郑,它会西侵,肯定指向秦国。(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3)陪:增益。厌:满足。阙:损害。

2.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邵公谏厉王弭谤》)

※成而行之:(百姓)考虑成熟了自然要发表。

(1)说明文中提出的观点。(2)本文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3)将“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1)民众舆论是执政者的镜子;民众的口是堵不住的。(2)比喻,排比。(3)如果堵他们的嘴,那赞成的人能有几个呢?(与,赞成)

3.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章》)

(1)中心思想是什么?(2)文中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3)释词:①不为苟得也。②有所不辟也。

答:(1)舍生取义。(2)比喻,对照,比较。(3)苟得;苟且求得。不辟:不避开。

4.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章》)

※得我:得同“德”,回报恩德。

(1)文中的“本心”指什么?(2)文中前后两部分之间是何种关系?(3)释词:①蹴尔而与之。②乡为身死而不受。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答:(1)指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即良知良能,善心。(2)前为例证,后为阐述道理。

(3)蹴:用脚踏。乡:向来,从前。穷乏者:贫困的人。已:止。

5.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非攻》)

(1)本文的作者是谁?(2)说明文章所用的论证方法。(3)写出下面句子的正确意思: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答:(1)墨子。(2)逻辑推理,以小见大,层层深入。

(3)大的错误攻打别人的国家,就不认为是错的,(反而)跟着别人去赞扬它,称它是“义”。

6.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于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难一》)

※鬻:卖。

(1)本文出自哪本书中?(2)说明本文的文体。

(3)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答:(1)《韩非子》。(2)驳论。(3)不可戳穿的盾牌与任何东西都能戳通的矛,不能同时并存。

7.民者,在上所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臧,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而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

(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这段文字采用何种方法说明论点?

(3)释词:①在上所以牧之。②其为物轻微易臧。⑨盗贼有所劝。④聚于力。

答:(1)君王应该重视农业生产(“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2)对比(粟米布帛与珠玉金银对比)。

(3)牧:统治。臧:藏,收藏。劝:鼓励、引诱。力:人力。

8.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论贵粟疏》)

※县官:官府;朝廷。

(1)作者提出的“贵粟”的具体办法是什么?(2)说明文中“损有余补不足”的含义。

(3)释词:①欲民务农。②得以除罪。③以供上用。

答:(1)使民以粟为赏罚(用粮食作为奖赏和惩罚的手段)。(2)农民将有余的粮食交朝廷,得到爵位,政府不足的是粮食,用爵位可以取得粮食,实行贵粟,可以减少有余弥补不足。(3)务:致力,尽力。除:免。上:君王,朝廷。

9.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子猷访戴》)

※王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

(1)本文的作者是谁?(2)文中写了王子猷的哪些举动?这些举动有何联系?

(3)根据本文,说说你对名士风度的理解。

答:(1)刘义庆。(2)大雪之夜读左思《招隐诗》,想到隐居剡溪的戴逵,连夜乘小舟造访,航行一夜方到,到了门口却又掉头而回。读《招隐诗》,思隐士,于是访隐士,造门而返,表现出自己也是隐士。(3)名士率性而行,追求、关注的是“兴”,即兴味和意趣,访戴逵的路上尽情感受了这种意趣,见戴也

就成为多余的了。他们追求自由的、非功利的、唯美的生活状态。这就是名士风度。

10.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而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世说新语。过江诸人》)

※周侯:周顗,封武城侯。王丞相:王导。

(1)“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山河之异”的含义是什么?

(2)说明周侯与王丞相在现实面前的两种不同态度。

(3)释词::①愀然变色。②藉卉饮宴。③戮力王室。④克复神州。

答:(1)南方是东晋王朝,北方已经沦于外族之手。风景没有什么不同,山河已经不同,原先统一的西晋王朝已经灭亡了,成了南北对立的不同的政权。(2)周侯感伤颓丧。王丞相奋发图强,以实际行动为国效力,收复中州,恢复统一。(3)愀然:脸色改变。藉卉:坐在草地上。戮力:尽力。神州:中国、中原。

1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巳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柳宗元《捕蛇者说》)

(1)文中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具体说明文中所用的对比手法。

(3)“吾斯役之不幸”中的“斯役”指什么?

(4)释词:①蒋氏大戚。②君将哀而生之乎。⑧往往而死者相藉也。④曩与吾祖居者。⑤又安敢毒耶。

答:(1)反映中唐时期统治者横征暴敛,恣意搜括,民不聊生,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2)赋役之害与捕蛇之害对比。捕蛇者独存与乡邻非死则徙对比。捕蛇者一年犯死二次与乡邻天天受到官吏骚扰对比。(3)斯役:捕蛇。(4)大戚:非常悲伤。生之:使我活,让我活。相藉:相互枕藉。曩:从前。毒:恨,痛恨。

12.今之雄毅而硕者有之,温愿而少者有之,升阶级,坐堂筵,耳弦匏,口粱肉,载车马,拥徒隶者皆是也。解民之悬,清民之暍,未尝怵于胸中。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驱之以就事,较神之祸富,孰为轻重哉?平居无事,指为贤良,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徊挠脆怯,颠踬窜踣,乞为囚虏之不暇。此乃缨弁言语之土木尔,又何责其真土木耶!(陆龟蒙《野庙碑》)

※暍:中暑,受暴热。大夫之忧:指国家面临危难。缨弁言语之土木尔:头戴官帽会说话的土木偶像。

(1)文中揭示了封建官僚的哪些特征?(2)指出文中表示类比方法的句子。

(3)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升阶级。②耳弦匏。③解民之悬。④颠踬窜踣。

答:(1)①吃喝玩乐,尽情享受。②镇压百姓,敲诈勒索。③国家危急,逃窜乞降。

(2)“引乃缨弁言语之土木尔,又何责其真土木耶”。

(3)阶级:台阶。耳弦匏:耳听音乐。悬:倒挂,比喻极大的痛苦。窜踣:倾仆逃窜

一。先秦文学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雅分大雅、小雅,105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诗经》学史上有“三家诗”、“四家诗”之说。《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赋、比、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4、《诗经》的作品:《氓》是一首弃妇诗,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全过程。

此诗结构完整,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赋比兴手法运用巧妙。《黍离》抒情、议论、描写有机结合,寓深沉的亡国之痛于平实简介的语言之中,描绘了一个充满忧患意识且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君子于役》是一首思妇诗,白描是其最突出的艺术手法。《蒹葭》是一首情歌,托物比兴,情景交融的手法,虚实相间的手的关于农业生产情况的记录,也是国风最长的一篇。此篇反映了当时阶级社会的压迫与剥削,是周代社会的风俗画。以时令顺序来描写奴隶劳动与生活,适用对比描写,表现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对立,语言朴实,多用连绵词,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

5、“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楚辞》一书由西汉末年刘向所编。王逸的《楚辞章句》是最早的注本。

6、《汉书。艺文志》记载屈原作品25篇。王逸认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为屈原所作。《九歌》包括十一篇作品。

7、屈宋是屈原和宋玉并称。

8、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此诗表达了屈原对“美政”即进步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屈原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光辉峻洁的伟大人格,洋溢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篇幅宏大,内容丰富,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和比兴手法,表现出浓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形式上也有重大突破。

9、《哀郢》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通过哀悼郢都陷落,抒发忧国忧民情怀,揭示国运垂危的原因。纪实与抒情相结合,深邃凄怆的情感抒发。

10、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11、《左传》的文学价值;善于描写战争,构画战争场面;善于叙事,情节起伏,结构完整;

善于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语言简练传神。

12、《左传。晋楚城濮之战》的艺术特色: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借助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战争场面描写简洁生动。

13、《邵公谏弭谤》的思想与艺术:通过记述周厉王暴政,指出统治者错误对待人民的批评,必然导致灭亡。善于运用比喻和历史典故说理,笔墨洗炼,中心突出。

14、《冯谖客盂尝君》的艺术特点:情节曲折起伏,文笔抑扬顿挫;对比手法。

15、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16、《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思想主张: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17、《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艺术特点:巧设机关,引人人翁;先破后立的辩论方法。

18、《庄子。道遥游》的艺术特色: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寓言说理;生动形象;语言顺畅,华丽。

19、《韩非子》、《荀子》的作者与篇数;《庄子》。《孟子》的作者与篇数。

20、翻译《晋楚城暇之战》、《庄子。逍遥游》,《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二、秦汉文学

1、汉代政论散文的代表性作品:贾谊《过秦论》、晁错《论贵栗疏》、桓宽《盐铁论》、王符《潜夫论》,仲长流《昌言》。

2、汉赋四大家及代表作品: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拘雄《长扬赋》,《甘泉赋》、《河东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

3、汉赋艺术特点:主客问答的形式;铺陈夸饰的手法;华丽的词藻;体制宏大。

4、汉乐府民歌的特色: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语言朴素而带感情;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叙事性。

5、《过秦论》的思想与艺术:通过对秦王朝得天下之易与失天下之速的对比描写,指出不施仁义,失去民心是强秦死亡的根本原因。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对比描写,比中有比;气势充沛,极富夸张。

6、《项羽本纪》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精心选材与剪裁;个性化语言;反衬对比;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

7、《苏武传》的特点:结构严谨,详略得当;对比衬托手法运用;白描手法运用。

8、汉代史传散文代表作及特点: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汉书》是汉代史传散文代表作,并称史汉。《史记》由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组成,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体制继承《史记》又有变化,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列传”,改《史记》中的“书”为“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9、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反映阶级压迫与反抗,如《东门行》;揭露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如《战城南》;反映婚姻爱情,如《上邪》,《焦仲卿妻》。

10、《陌上桑》的艺术特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烘云托月,侧面描写女主人公的惊人之美。

11、《东门行》的思想意义:通过农民为饥寒所迫走上反抗道路的描写,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

12、《孔雀东南飞》的出处及文学史地位:《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陈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中,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里程碑。

13、《孔雀东南飞》的艺术成就:①成功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具体手法:个性化的语言;典型的细节和行动描写;抒情性穿插与环境衬托。②现实与浪漫相结合;③剪裁得当,结构完整。

14、《孔雀东南飞》的思想内容:此诗通过焦刘爱情悲剧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与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歌颂了焦刘夫妇反抗封建恶势力的精神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表达了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愿望。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建安七子、三曹。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见于曹丕《典论。论文》,即王粲、孔融、徐干、刘帧、阮王禹、陈琳、应场。

2、太康文学的代表人物及特点:太康文学指西晋中期文学,以三张(张亢、张协、张载)、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为代表。其特点是采缛于正始,力弱于建安,大大发展了唯美形式主义诗风。

3、魏晋南北朝的优秀赋作:曹植的《洛神赋》、王莱的《登楼赋》、向秀的《思旧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鲍照的《芜城赋》、江淹的《恨赋》、《别赋》、孔稚控的们北山移文》、庚信的《哀江南赋》、《小园赋》等。

4、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分类及特点:魏晋南北朝小说大体上划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大类。

志人小说又称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志怪小说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

5、魏晋六朝著名的文学批评著作:魏晋六朝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的黄金时代,出现了大批著名的文学批评著作,其中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崂的《诗品》是这一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里程碑式的代表作。

6、骈文及其特点:魏晋六朝时期受诗歌音律对仗的影响,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文体,即骈文。

骈文兼有韵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的特征,讲究对仗,注重声律,好用典故,追求语言的辞藻美。由于这种文体盛行于南北朝时期,所以也称为六朝文。鲍照的《芜城赋》、江淹的《恨赋》、《别赋》、度信的《哀江南赋》、谢惠连的《雪赋》等是当时骈文骄赋的代表作。

7、《昭明文选》与《玉台新咏》:《昭明文选》是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一部文学总集,收先秦自齐梁时各类作品七百余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8、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①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②张扬个人的积极进取精神;③悲凉哀怨的慷慨之气;④鲜明的民歌情调。

9、《短歌行》的思想艺术:此诗是曹操诗的代表作,表现了作者晚年渴望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格调沉郁,感情真挚;巧妙运用《诗经》成句人诗,娴熟老练。

10、《白马篇》的思想与艺术:此是曹植前期代表作品,通过武功高超,不惜为国捐躯的少年游侠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仕进和爱国精神。多方铺叙塑造人物,语辞遒劲华丽,富有气势。

11、《赠白马王彪》的思想艺术:此诗通过兄弟之间生死离合的咏叹描写,表现了曹植哀怨苦痛之情。全诗采用顶真格手法,章章蝉联,具有回肠荡气之效果;善用比兴表现情感;议论、抒情、叙事,写景巧妙有机结合,具有一种沉郁顿挫,淋漓悲壮的风格。

12、《归国田居。少无适俗韵》思想艺术:此诗通过田园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志向和归田后的喜悦之情。善于采用平凡景物人诗,于客观描绘中流动出浓烈的主观情趣;语言质朴,平淡自然;结构谨严,意境浑然。

13、《咏荆轲》的特点:笔墨凝练,重在传神;以环境烘托气氛,激昂豪放,给人一种“金刚怒目”的艺术感受。

14、《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写作特点:善于通过动作来刻划人物性格,塑造了一个壮志未酬,愤激不平的诗人形象;感情激越,富于变化;语言缓急随气而出,富有节奏感。

15、《登池上楼》的写景艺术:全诗用自然生动的语言描绘春草春鸟的景致。由上及下,由远及近,刻画细腻,画面清新生动。

16、《西洲曲》的思想艺术:此诗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细腻地刻画了女子对情人的思念盼望。全诗刻画人物内心世界非常细腻;谐音双关语运用巧妙;意境秀丽,风格清新。

17、《芜城赋》的艺术特色:①对比手法;②夸张手法;③语言峭拔,华丽而不柔弱,抒情性强。

18、《出师表》的特点:层次分明,讲究章法,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语言恳切周详,风格质朴明快。

19、《桃花源记》恩想与艺术:此文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政治的批判,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构画。叙事写景状物用白描手法;故事性强,叙事扑朔迷离,引人人胜。结构完整,情味隽永。

20、《三峡》写景的特点:文章写景善于突出四季特点,摹形之时,不忘传神。语言洗练生动;写景视觉性强,富有音响效果。

21、北朝散文的代表作:郦道元的《水经注》、杨衡之的《洛阳伽蓝记》、颜之雅的《颜氏家训》。

四、隋唐五代文学

1、初唐四杰及其作品集:王勃有《王子安集》、杨炯有《杨盈川集》、卢照邻有《幽忧子集》、骆宾王有《骆临海集》。

2、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风格恬静淡雅,清新优美的诗歌流派。

3、盛唐边塞诗派:盛唐时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诗人,写作了大批表现边塞风光征戍生活和戎马建功立业思想的作品,形式以七言歌行为主,风格豪迈奔放。又称高岑诗派。

4、唐代古文运动:中唐时,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倡导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上进行变革的散文革新运动。

5、何谓传奇:传奇是小说的一种,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集。传奇之名始于唐人悲钅刑的小说集《传奇》一书。

6、新乐府运动:中唐时,白居易、元稹等人吸取杜甫的诗歌经验,用新题乐府写时事,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主张,掀起了新乐府运动。

7、唐五代词派:晚唐时温庭筠,韦庄开始大量填词,成为文人词的奠基者,并称温韦。五代时,词风愈盛,形成西蜀、南唐两个中心。西蜀以“花间派”为代表,南唐以冯延己、李王景、李煜为代表。

8、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作品集:王维《王石丞集》、李白《李太白全集》、杜甫《杜少陵集》、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9、韩孟诗派:中唐时,韩愈、孟郊、贾岛等人的诗歌以奇崛横放的笔墨矫正大历以来平庸浮艳的诗风,开创了奇险生新的新诗派,文学史上称韩孟诗派。

10、《在狱咏蝉》的主旨与特点:此诗名为咏蝉,实为述怀。它抒发了诗人品性高洁却遭谗被诬的郁愤,和对人世不平的哀怨,表达了诗人渴望昭雪沉冤的愿望。比兴寄托是其突出特点。

11、《过故人庄》的思想内容: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了农村平静优美的生活情景,赞美了淳厚朴实的友情,流露了诗人崇高闲适自然的生活情趣。

12、《山居秋瞑》的艺术特点:画面清幽美丽,意境清新优美。设色构图,匠心独具,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语言明快自然,富有音乐美。

13、《燕歌行》的思想内容:此诗高度概括了唐代边戍生活的诸多方面;荒凉的边塞风光,惨烈的战斗场面,征人思妇与军中官兵苏乐均有描写,并通过将帅的腐朽无能的揭露,对戍边战士寄与了深切同情。

14、《蜀道难》的艺术特点:结构上以入蜀险阻组织全篇;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奇奔放,极具浪漫色彩;语言抑扬顿挫,变化无穷。

15、《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思想内容:此诗通过作者个人的身世遭际,路途和回家后的见闻感受,抒写了往昔抱负的感叹和对未来的忧虑,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社会危机四伏的政治形势。

16、《登高》艺术特点:前半写景、后半抒情,情景互用,构成苍凉悲壮意境;结构谨严、章法井然;诗律精工,对仗整严。

17、《琵琶行》的主题思想:作品通过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其不幸命运的同情,也抒发了自己无辜遭贬的失意。

1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写作特点:比喻新颖贴切,精妙传神;写法变化,摇曳多姿;抒情委婉深切,哀怨缠绵。

19、《送李愿归盘谷序》的写作特点:构思别出心裁,似松散而实谨严;文章善用对比,使主题鲜明深刻;多用排偶句式,声韵谐婉。

20、《小石潭记》的艺术特点:寓物于情景之中,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主观感情。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写景状物,生动传神。

21、《三戒》的写作特点:以动物为主体寄托讽刺之意,篇幅短小,构思巧妙。笔调诙谐幽默,含蕴讽刺。描写生动,饶有趣味,结尾点题,发人深醒。

五、宋金文学

1、西昆体:宋初主要诗文流派。以杨亿《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主要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推演等。写诗注重音节词彩,喜用典故,内容狭小。

2、唐宋八大家:指唐宋时期八位著名的散文名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询、苏辙、曾巩、王安石

先秦部分

《诗经》:1.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汉代被奉为经典,称作《诗经》。《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光辉典范。“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更给后代以巨大影响,是形成中国诗歌特色的要素之一。

《氓》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也可视为叙事诗。

2.氓:民。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

3.理解识记下列诗句:(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夫妇共同生活到老,老使我怨)(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简或选)

《君子于役》选自《诗经。王风》,是一首思妇诗,写一位农家妇女对久役在外、不知归期的丈夫的深切怀念。言情写景,真实纯朴。君子:这里指丈夫。

《将仲子》1.选自《诗经。郑风》,是一首爱情诗,写一位少女劝告她的恋人不要翻墙越院与她相会,因为害怕父母、兄长的责骂,也怕旁人的闲言碎语。

2.这首诗用女子的第一人称口吻来写,生动地展示了她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

《硕鼠》1.选自《诗经。魏风》,揭露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同时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热烈向往。

2.诗篇整体运用借喻手法。“硕鼠”一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即是借喻。诗篇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追求社会理想的倾向。诗中“乐土”“乐国”“乐郊”即是理想之地。

《蒹葭》1.选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全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结构形式,使感情的抒写不断深化。

2.诗的情感内容即对“伊人”追求的痴迷执着与追求未得的哀婉惆怅相互交织。(1)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2)“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等句表示时间的推移。主人公长时间的苦苦求索,徘徊瞻望,深情不已。(3)“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等句表示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简或选)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堪称名句。伊人,指意中人。

4.“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表示思念对象,求索艰难。

5.“蒹葭苍苍”等景物描写诗句对显示人物感情的作用:(1)渲染清秋凄清气氛。(2)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被历代认为是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简)

6.诗的起兴手法及作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借景物芦苇起兴,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简或选)

7.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及艺术效果:(1)采用重章叠句。(2)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①—唱三叹,表现抒情主人公丰富的感情。②表示时间推移。⑧表现抒情主人公的苦苦求索。(简)

屈原:1.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

2.我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阶段的标志性作品:《楚辞》。汉代刘向曾辑录屈原和其他楚辞作家的作品为《楚辞》一书。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湘夫人》1.选自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改编而成的组诗《九歌》,写湘君(抒情主人公,对湘夫人的期盼与思念。是由男巫扮演的湘君演唱的迎神歌。

2.“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描写秋天景色的千古名句。

《国殇》1.是《九歌》中的一篇。“国殇”的意思是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并以此感召楚国人民同仇敌忾,雪洗国耻。

2.本篇主题及意图: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诗中不但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精神,而且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简)

3.《国殇》为何从敌胜我败着笔:(1)这是现实情况的反映。战国时期秦楚交战,楚国往往失败,反映楚国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2)屈原写《国殇》是为了激励楚国人前仆后继,抗击敌人,发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简)

《哀郢》1.《九章》中的一篇。郢是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写作背景有两种说法最流行:(1)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是屈原被流放时作。(2)王夫之《楚辞通释》认为,屈原为哀郢都被秦将白起攻陷而作。

2.“何日夜而忘之”是《哀郢》中直抒感情的句子。

3.含有屈原流亡到达地点的诗句是“当陵阳之焉至兮,森南渡之焉如”。“陵阳”在今安徽省。

4.诗中符合屈原所写流亡过程顺序的诗句有“出国门而轸怀兮”“顾龙门而不见”“上洞庭而下江”“当陵阳之焉至兮”等。

5“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中的“之”指代都城:“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中的“霰”指雪珠。

6.《哀郢》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直抒胸臆,既有忧国忧民的悲愤,又有委屈沉沦的凄怆,言辞质直激切。(简或选)

7.诗中对比手法的诗句有:“外承欢之汋汋兮,谌荏弱而难持”、“憎愠伦之修美兮,好夫人之忼慨。”众踥碟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用何种手法反映楚国怎样的现实:(1)君王痛恨忠贤之臣的美好品性,喜欢那些表面激昂慷慨的小人。群小奔走钻营,贤者越来越被疏远。(2)忠奸善恶,对比鲜明,揭露了当时楚国小人当道、君子失信的现实。(简)

8“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句用何种手法,反映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用的是比喻手法。(2)表现对故都家园至死不渝的深切思念。(简或选)

《离骚》1.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篇名《离骚》,班固释为遭受忧患;王逸认为是指离别的忧愁。

2.《离骚》的象征手法尤其值得注意。象征由《诗经》中的比兴发展而来,将创作艺术推进一步。

3.用芳草表示高超才干的诗句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表示高洁品性的诗句有:“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4.用芳草表示人才的诗句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5.表示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的诗句有:“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6.路,在诗中不是普通的道路,而是治国之道,所以,尧舜“遵道而得路”、桀纣“捷径以窘步”。党人之路“幽昧以险隘”,诗人为国效力是“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7.表示屈原坚执之志的诗句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

《左传》:《左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晋楚城濮之战》1.“城濮”故址在今山东省。“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争夺霸主地位的一场战争,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双方君主:晋国君主为晋文公(晋侯);楚国君主为楚成王(楚王)。双方统帅:晋国统帅是原轸(先轸):楚军统帅为子玉。双方的盟国,晋国的盟国有宋国、齐国、秦国;楚国的盟国是陈国、蔡国、曹国、卫国。

2.《晋楚城濮之战》中提出“退避三舍”的是晋国的子犯,“晋侯梦与楚子博”中的“楚子”指楚成王。

3.子犯“战而捷,必得诸侯”揭示了争霸战争强者为王的实质。

4.分析《晋楚城濮之战》晋胜楚败的原因:(1)君臣协力,上下同心。(2)善于利用外交手段瓦解敌军的联盟,使楚国陷于孤立;同时采取克制态度,“退避三舍”,后发制人。(3)交战时讲究战术,指挥有方,采用了避强击弱,佯败诱敌的巧妙战术。(4)晋国君臣的个人素养也起了作用。(简)

5.《晋楚城濮之战》描写战争的特点:(1)本篇描写战争不是孤立地描写战争过程,而是把战争与双方的政治、外交活动结合起来写,从而展示战事发展的因果关系和战争胜负的原因。(2)作者还借人物主口表达了一些发人深省的军事思想,如“有德不可敌”“少长有礼,其可用也”等。(3)具体描写战争过程时,能以简练的笔墨逼真地传达出战场上的气氛,清楚地交待交战的过程。(简)

6.试比较晋文公,先轸和子玉的形象:晋文公谨慎稳重,谋虑周全,善于听取部下意见,知人善任;先轸极有见识,懂外交、懂策略,能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子玉意气用事、刚愎自用、态度傲慢、狂妄轻放。他口出狂言,目中无人的神态与晋文公、先轸等的小心谨慎,谋划再三,思虑周全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简)

《烛之武退秦师》1选自《左传》;烛之武是郑国大夫:“焉用亡郑以陪邻”,“邻”指晋国。

2.“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今山西省),“王”指周厉王。

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1.选自《国语》。邵公为邵穆公,周厉王的卿士。

2.邵公的谏词运用了比喻手法。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概括地揭示统治者对待人民言论的两种不同态度。

战国策:先秦历史散文发展过程中达到高峰的是《战国策》。最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的是《战国策》。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1.选自《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史料的汇编,主要记载战国时纵横家的活动与言辞,由西汉刘向编订而成。

2.苏秦是战国人,著名的纵横家。他游说秦惠王,主张连横,被秦惠王拒绝。后来,游说赵肃侯,主张合纵,终于成功。

3.成语“前倨后恭”出自《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冯谖客孟尝君》1.冯谖:孟尝君的门客。孟尝君为齐国贵族。

2.“狡兔三窟”的具体内容:成语“狡兔三窟”出自冯谖之口。三窟指:(1)孟尝君市义于薛得到封地薛城人民的拥护。(2)复位于齐获贤才名声。(3)立宗庙于薛使齐王不能等闲视之。

3.冯谖为何三次“弹其剑”:考验孟尝君是否真能礼贤下士,自己能否找到知己者。

4.分析冯谖的性格:冯谖是战国时期形形色色策士中的一个典型。他愿为知己者效力,有其卓识,深谋远虑,审时度势,利用诸侯间的错综关系为孟尝君巩固其在齐国的地位。(简)

5.分析孟尝君及其左右的言行对冯谖形象的衬托作用,即对冯谖的刻画:文章通过孟尝君左右之人对冯谖“笑之”“恶之”,孟尝君对冯谖“市义”之举“不悦”等的描写来反衬冯谖的奇异性格和不凡见识。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层层推进,不断变化。(简)

论语:《侍坐》1.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章,富于文学色彩,完整地记录了孔子与学生们进行的一次有关志向抱负问题的讨论。

2.《侍坐》中“夫子哂之”“率尔而对”的是子路:子路坦率自信,有勇而智高。

3.《侍坐》中“吾与点也”,“点”指曾哲;曾皙“舍瑟而作”甘于淡泊,向往优游生活。

4.孔子说“吾与点也”的内涵:表现出孔子对实行礼乐的太平盛世的向往和淡泊的情怀,以及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悲哀和从政之态的衰退。

5.孔子也肯定了子路、冉有、公西华等三人的用世治国之道。子路:“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6.分析孔子及其四位弟子的个性:孔子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于路鲁莽,不够谦虚;冉有、公西华随机应变,谦虚谨慎;曾皙恭敬、淡泊。(简)

7.文章善于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及记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记录人物语言,能逼真地表现出入物的身份和个性。叙述不多,但用词准确精练。如用“率尔而对”表现子路直率豪爽的个性,用“夫子哂之”表现孔子听了子路发言后的神态,用“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记叙曾皙发言之前的一连串动作,表现其从容潇洒的气度,都十分传神,显示出遣词造句之妙。(简)

孟子:1.大力宣扬“人性善”,提出“民贵君轻”说的先秦思想家是孟子。

2.先秦散文中,使用大量排偶句,感情强烈,气势充沛并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独特比喻的是《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章》1.记述了孟子同齐宜王的谈话。“以羊易牛”的事例采用比喻的手法。

2.内容顺序:以羊易牛的仁术,不能与不为的区别,反对霸道,仁政的内容。

3.用于反对霸道(称霸必败)的比喻是“缘木求鱼”。(就好像爬上树去捕鱼一样)成为后世的成语。

4.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先秦思想家是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5.孟子“仁政”主张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1)内容:①富民:一定的产业,注意养殖。②教民:学校教育,孝悌之义。(2)民本思想,同情百姓。战国时期,分裂走向统一,战争不可避免。(3)仁政主张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不切实际;仁政主张脱离现实,无法实现。(论述)

6.以“以羊易牛”为例分析孟子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论辩技巧: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后,即通过“以羊易牛”一事的分析,说明齐宣王有推行仁政之心。在整个论辩过程中,孟子善于根据对方心理因势利导,始终掌握对话的主动权,时而旁敲侧击,时而单刀直入,时而欲擒故纵,时而咄咄逼人,表现了高超的论辩的技巧。(简)

7.“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典新”“挟泰山以超北海”“缘木求鱼”各自喻义和作用:“明察”说明齐宣王不行仁政是不为:“挟泰山”说明有的事确实做不到是不能,“缘木”以战争霸道方法统一天下之不可能。生动形象,令人警醒。(简或选)

《鱼我所欲也章》1.孟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伦理学观点:即人对道德价值的追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越其生存本能,这就是所谓“舍生取义”。文章开头用鱼与熊掌的形象比喻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思想。

2.“嗟来之食”认为人的尊严高于肉身的需求。

3.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生取义”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章》。

墨子:《非攻》1.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任贤。

2.《非攻》的论点是反对攻人之国,以为攻国是错误而不义的。

庄子:《逍遥游》1.庄子,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诸子散文中最有文采的著作是《庄子》。

2.《逍遥游》思想线索:大小之辩,达到逍遥游境界:“乘天地之正气,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3.逍遥游的含义即主旨:不受任何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遨游于天地之间,即蔑视一切功名利禄,追求一种不受任何时空限制而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大鹏”远飞高举,必须凭借风力“有何持”达不到逍遥的境界。只有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获得道遥游。

4.“鲲鹏展翅”“大而无当”典故都出自《逍遥游》。

5.几个著名的寓言故事:鲲鹏变化。藐姑射山上的神人。不龟手之药。

荀子:《劝学篇》1.先秦时期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荀子。《劝学篇》代表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2.“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心如结”的含又是专心如一。

3.“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句所说明的是学习态度:“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人”的含义是取悦别人。

4.《劝学篇》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提出怎样的看法:(1)学习的重要作用在于增长才干,修养品性,“知明而行无过”。(2)学习的态度是积少成多,持之以恒,专心致志。(3)学习的方法是从师而学,学而后行。(简)

5.《劝学篇》中的重要譬喻及喻义:(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比喻学习之重要,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2)“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明学习很重要,可以“防邪僻而近中正”。(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弓,功在不舍”,比喻学习积累过程的重要性。(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比喻学习要持之以恒。(简或选)

6.《劝学篇》的语言特色:在语言运用上,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并行,匀称而又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节奏美。(简)

韩非《难一》1.韩非,喜欢刑名法术之学,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2.《难一》(一)晋文公之赏(二)舜之救败均属驳难体的论说文。

3.本文第二部分“楚人有鬻盾与矛者”是一则著名寓言故事,后人所说的“矛盾”就是从这里来的。秦汉部分

李斯:《谏逐客书》1.这是李斯写给秦王(统一六国后称为始皇)的奏议书。秦王适时正驱逐客卿,李斯写了这封谏书,秦王被说服,立即废除逐客令。

2.作品开头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也”。列举的秦国著名客卿有:百里奚、商鞅、张仪,范睢。该文列举广招客卿而富国强兵的秦国四代君主是:穆公、奏孝公、秦惠王、奏昭王。

3.《谦逐客书》中“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中的“黔首”指百姓。

4.《谏逐客书》中的“书”与《与陈伯之书》《与山巨源绝交书》《报任少卿书》的“书”不同,为奏议书。

5.评说李斯认为逐客错误的主要理由,即如何说明逐客之非的:(1)列举史实,说明客卿使秦国富兵强。(2)秦王所爱声玩好尚且取之它国,为何人材倒不能用别国的呢?(3)逐客是削弱自己、有利敌国之举。(简)

6.分析本文正反对比、利害并举的论证方法:重于正面评说,略于反面推论,点到即止,一正一反,对比强烈,是非清楚。如第一段列举四代君主任用客卿富田强兵的事实。然后用“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田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十分醒目,发人深思。(简)

贾谊:《过秦论》1.《论积贮疏》《陈政事疏》均上奏汉文帝。

2.《过秦论》属史论体。结句拟括全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过秦论》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的“山东”指崤山以东。作品描写陈涉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等,文采飞动,极有感染力。

4.《过秦论》“当是时,商君佐之”,商鞅辅佐的是秦孝公。

5.《过秦论》中“过”的意思是:指责过失(即指出过失)。

6.《过秦论》的题目含义及作者写作意图:(1)题目意为论说秦朝的过失。(2)是为了总结秦王朝兴衰胜败的历史教训来作为汉王朝的前车之鉴,告诫当时的统治者记取历史教训,免蹈秦王朝灭亡的覆辙。(简)

7.《过秦论》的结论是什么,作者如何提出这一结论的:(1)结论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用层层对比的手法叙述历史事实,秦的发展,登峰造极而迅速覆亡。(简或选)

8.分析《过秦论》所用的对比手法及时突出主旨的作用:(1)秦统一之前秦与六国诸侯比;秦统一后登峰造极与一介戍卒陈涉起义比;陈涉力量与六国诸侯比;秦统一前与统一后声威、力量比。(2)凡此,均更加深刻地说明秦国灭亡主要在于自身不施仁义,发人深省,使文章更具说服力。(论述)

9.《过秦论》以主要篇幅历述秦之强盛,最后却转入写秦亡而得出结论,这样写的好处是:欲扬先抑,对比强烈,结论自然,令人信服。

10.语言特色:文中多用铺叙排比的句式,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这种气势和句式,都使人读起来感觉大气磅礴,文采飞扬,非常酣畅。(简或选)

晁错:《论贵粟疏》1.这是晁错上给文帝的奏疏,选自《汉书。食货志》。主要论说以粮食为贵的道理:“饥寒至身,不顾廉耻”,要重视农业生产。

2.《论贵粟疏》从正反两面论说了重农贵粟对于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安定生活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并提出了当时可行的具体措施。明君要“贵五谷而贱金玉”,国家要“损有余补不足”。

司马迁: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中用于记述帝王事迹的是“本纪”。

2.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传纪文学,代表汉代文学的最高水平。

《报任少卿书》1.本篇是书信。任少卿,作者的朋友,名安。任安受牵被腰斩,曾写信向司马迁求援,司马迁作此书回报。信中,作者自述了遭受宫刑的前因后果以及为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这篇不可多得的“奇文”提出了“发愤著书”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的论点。

2.提出“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而成为“发愤著书”理论的是司马迁。(见《报任少卿书》)

3.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创作目的在于成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事业。

4.书中与“身残处秽”同义的句子是:“大质已亏缺矣”。

《项羽本纪》1.这是《史记》人物传中最具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作品对项羽的坑秦卒、烧秦宫、屠咸阳、烹说者只轻轻带过,主要歌颂其作战的勇猛,同情其不幸结局。

2.项羽说:“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意思是学了兵法,可以抵挡万人。

3.秦始皇出巡,项羽见之曰:“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见之曰:“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分析两人的不同性格:(1)项羽与秦有仇,出身贵族,有大志,锋芒毕露;(2)刘邦出身平民,艳羡心理,有大志,性格略委婉。

4.《项羽本纪》(节)中的主要情节:项羽小时学书学剑故事;钜鹿之战(破秦救赵的一次战斗,斩杀宋义、击破秦军、威震诸侯);鸿门宴(项羽入关后与刘邦的一次交锋,由项羽入关受阻、项伯报信、鸿门晏饮,刘邦脱身构成);垓下之围(叙写项羽最后结局,由别姬、东城决战、自刎乌江等情节构成)。

5.《项羽本纪》中的成语:披坚执锐、破釜沉舟、从壁上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沐猴而冠、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羞见江东父老。

6.以“鸿门宴”为例,分析刘、项两方一些主要人物的个性:范增深谋远虑,对刘邦极为警惕,能审时度势;刘邦工于心计,能言善辩;樊哙忠心耿耿,率直豪爽;张良有情有义,胸有成竹。(简)

7.“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常以身翼蔽沛公”者为项伯。

《魏公子列传》本文选自《史记》。魏公子即信陵君,姓魏名无忌,战国时代著名的四公子之一。表现了他窃符救赵的壮举。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献计并自刎的人是侯生,即侯赢。

班固:1.《汉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经多人之手成书。班固死前只写出《汉书》的大部分篇章,其妹班昭在马续协助下补作,终于完成了这部历史名著。

《苏武传》1.《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苏武父名苏建,因军功封侯,苏武的传记附在他的传后。作品略写苏武出使匈奴、归汉等,而对卫律逼降、李陵劝降以及苏武卧雪牧羊剐重点详写。

2.《苏武传》是《汉书》中写得极为生动、富有文学性的一篇,也是充满爱国精神的佳作。

3.《苏武传》中以人情感化劝降的是李陵,用威胁利诱、软硬兼施手段逼降的是卫律。

4.《苏武传》中“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北海”指今贝加尔湖。

5.比较卫律和李陵两个降将的思想感情的差异:卫律死心塌地投敌,满足一时的富贵荣华,一幅叛臣嘴脸;李陵计较个人恩怨,置民族大义于脑后,但内心尚有愧,面对苏武,痛苦而泣。(简)

6.以苏武回答李陵的劝降分析苏武的思想境界,即苏武形象:满腔爱国之情,坚持民族气节,不以个人恩怨为转移,绝不贪图功名利禄。(简)

7.分析文章善于以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一般情况只作简要交待,以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而对卫律的逼降和李陵的劝降以及卧雪牧羊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