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55页试卷第=page44页,共=sectionpages55页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单选题1.西汉学者刘向曾有言论:“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此番言论概括的是(
)A.西周末年王室衰微 B.春秋战国诸侯纷争C.秦末暴政起义不断 D.西汉初年经济凋敝2.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图。下列关于该时期特征的描述准确的是(
)A.封邦建国,同养公田 B.列国纷争,民族交融C.井田瓦解,经济衰退 D.匈奴南侵,县制普及3.东周时期,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向鲁国“求丧葬费”“告饥”“求车”。周襄王接受晋侯召唤,参加诸侯召开的会议。周简王时期,晋国的大夫与周王室争田,双方各不相让,最后在晋侯的支持下,周王室获田。据此可知,当时(
)A.奴隶社会土地经营方式确立 B.传统的政治秩序遭到破坏C.权力和财产的分配制度缺失 D.天子与诸侯经济关系紧密4.战国后期,相比其它诸侯国,秦国建造更多且规模更大的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进一步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秦的统一提供物质基础。这些大型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的主要原因是(
)A.公田制度相对完善 B.铁制农具逐渐普及C.人才招揽效果明显 D.商鞅变法利于集权5.湖南卫视热播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第四站拍摄地在都江堰虹口。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形成于(
)A.西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6.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剥夺和限制贵族的特权 B.富国强兵,增加国家实力C.巩固分封制维护宗法制 D.建立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7.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之为社会大变革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
)A.铁犁牛耕的使用 B.百家争鸣的出现 C.分封制的瓦解 D.各国变法图强8.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形成一股潮流。各国的变法(
)A.推动了社会转型 B.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C.结束了兼并战争 D.加强了周天子的权力9.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召集逢泽之会,参加会盟的共有十二个诸侯国。魏惠王在各路诸侯面前摆出了天子仪仗,效法齐桓公九合诸侯,自称“夏王”,并对诸侯发号施令。这反映了当时(
)A.争霸斗争趋于激烈 B.宗法分封制被破坏C.国家统一趋势明显 D.华夏认同观念强化10.经过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频繁往来,与中原各诸侯国相比邻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产生了(
)A.宗法认同观念 B.华夏认同观念C.胡汉平等观念 D.朝贡贸易观念11.古时人有云: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这一治国思想与以下哪一点相同(
)A.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D.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12.孔子曾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孔子在《春秋》中进行的“华夷之辨”,把文化(礼乐)放在了区分标准的第一位,大诗人韩愈在《原道》中曾评论“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至中国则中国之。”可见孔子重文化的主张利于(
)A.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遏制诸侯割据势力的发展C.推动各族人民的互动认同 D.推动礼乐制度形成与发展13.春秋时期,某一学派思想观念的核心是“仁”,这一学派主张“克己复礼”“为政以德”。该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14.名人雕塑有一种激越的力量,是一个民族对伟大人物光辉历史的缅怀与铭记。下图中塑造的中华历史“文化名人”(
)
雕塑《天人合一》A.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 B.代表了地主阶级利益C.开创了春秋儒家学派 D.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1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16.先秦诸子虽“百家异说”,但其思想旨趣有相通之处。如表中的论述体现了(
)著作相关论述《孟子》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吕氏春秋》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不得休息。A.奏国统一的必然 B.诸子思想的融合C.社会变革的趋势 D.集权制度的完善17.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下列言论,顺应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需要的是(
)A.“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B.“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C.“治法明,则官无邪;国务壹,则民应用” D.“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18.下文标注①②③反映的思想分别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些学派?(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出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①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②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③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A.儒家法家道家 B.儒家道家法家C.法家道家儒家 D.法家儒家道家19.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各家各派冲突激烈。老庄绝仁弃义,孟子驳斥杨朱,荀子排斥老庄,法家批判各家,杂家则用拼凑的方法将各家思想综合起来。这一现象反映出(
)A.杂家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B.法家思想的地位不断提高C.争鸣中孕育融合的趋势 D.百家争鸣的局面逐渐消亡20.“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一思想出自下列哪一位思想家(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稷下学宫时期,人们开始调和儒、法的积极成果,以儒家“为国以礼”和“为政以德”的基本理念为本位,将儒家的礼治主张同法家的法治主张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提出了礼主刑辅、阳儒阴法、王霸并用的政治模式理论,使礼与法这两种基本的治国手段由过去的排斥对立变为联手互补,这种儒法互补的政治理论模式在荀子那里得到了最终完成。——摘编自白奚《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部分中小奴隶主,开始改变生产方式,允许奴隶在土地上劳作,交出大部分劳动产品,自己可以留下一部分产品,这便形成了封建的生产方式,这种新的生产模式,满足了生产力的发展的新需求。部分奴隶主和奴隶,实现了地主和农民身份的转移。这些地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为自己的生产方式进一步扫清障碍,进而要求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取消奴隶主的世袭特权,这便成了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的根源。——摘编自张守慧《论商鞍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之成败及其现实意义》(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学术思想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必然性。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爵。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认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者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入三十县。——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摘编自《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者”,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涉及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变法的这些经济措施。(3)根据材料一、三,分别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提出担任官职新的条件,并简述两者的共同作用。答案第=page99页,共=sectionpages55页答案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55页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材料“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可知反映了战国时期礼乐制度崩坏的局面,“遂相吞灭,并大兼小”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已经灭亡,排除A项;“田氏取齐,六卿分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排除D项。故选B项。2.B【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列国形势图可以判断是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列国纷争,民族交融,B项正确;A项是西周的特征,排除;春秋战国时期井田瓦解,经济发展,排除C项;D项是秦朝时期的特征,排除。故选B项。3.B【详解】材料体现了东周时期,周天子经济困难,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冲击,井田制被破坏,这表明,当时传统政治秩序被破坏,B项正确;这一时期,井田制正逐步瓦解,新的土地制度尚未确立,排除A项;周朝权力和财产的分配制度是宗法制与分封制,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主旨是天子的权力日益受到诸侯的冲击,而非二者关系紧密,排除D项。故选B项。4.D【详解】根据材料秦国建造很多大型的水利工程并进一步壮大了秦国的实力,并根据所学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政治上更加集权于秦王,而集权的国家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D项正确;战国后期公田制度在逐渐废除,排除A项;战国后期铁农具还没有普及,排除B项;人才招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5.B【详解】依据材料“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战国时期,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都江堰,B项正确;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排除ACD项。故选B项。6.B【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战国时期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展开政治、经济、军事等改革,B项正确;AD项都是变法的次要作用,排除AD项;变法是加速了分封宗法制的瓦解,排除C项。故选B项。7.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和使用,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提高,生产力获得发展,引发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巨大变革,A项正确;“百家争鸣的出现”有助于推动社会转型,但并非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排除B项;“分封制的瓦解”有助于推动社会转型,但并非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排除C项;“各国变法图强”有助于推动社会转型,但并非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8.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A项正确;战国时期君主专制统治还未建立,推翻君主专制统治无从谈起,排除B项;战国时期各国进行的变法没有结束兼并战争,排除C项;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逐渐增强国力,这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力,而不是加强,排除D项。故选A项。9.B【详解】根据材料“魏惠王在各路诸侯面前摆出了天子仪仗,效法齐桓公九合诸侯,自称‘夏王’,并对诸侯发号施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被破坏,周天子地位衰微,导致地方诸侯国君自称为王、号令诸侯的现象时有发生,B项正确;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趋于激烈,并且材料无法体现争霸的激烈程度,排除A项;材料中魏惠王自称为王、号令诸侯不能体现国家统一趋势明显、华夏认同观念强化,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0.B【详解】根据材料,“经过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频繁往来,与中原各诸侯国相比邻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说明一些少数民族融入了华夏族,而华夏族是中华民族的主干,故这一现象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B项正确;宗法认同是在血缘基础上的认同,材料中“戎狄蛮夷”并不一定与华夏族有血缘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平等的观念,也难以体现胡汉平等,排除C项;“戎狄蛮夷”与华夏族并非朝贡关系,朝贡关系是两国或两个政府之间的一种承认尊卑地位的礼节性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1.A【详解】根据材料“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意思是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是指真正的圣人或统治者应该以无为而治放弃束缚人们的巧智,这样就会使百姓受益百倍了,也体现了无为的思想,A项正确;“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属于儒家思想,排除B项;“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属于法家思想,排除C项;“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属于墨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12.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孔子认为“夷”与“夏”相区别的主要特征是文化礼仪上是否一致,主张以自身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德行对“夷”进行感召,这种重文化主张有利于推动各族人民的互动认同,C项正确;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孔子重文化有利于遏制诸侯割据势力的发展,排除B项;孔子所处时期礼乐制度逐渐崩溃,排除D项。故选C项。13.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创立儒家,其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克己复礼”“为政以德”,B项正确;老子创立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法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排除C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排除D项。故选B项。14.D【详解】根据材料该雕塑“天人合一”的名称,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老子,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顺气自然,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D项正确;炎黄二帝被尊称为华夏始祖,排除A项;春秋时期还没有产生地主阶级,排除B项;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排除C项。故选D项。15.A【详解】根据材料“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等信息可知,这体现的是道家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A项正确,孔子和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A项。16.C【详解】根据表格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孟子等诸子虽然“百家异说”,但都把国家统一、天下稳定当作政治理想,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不同阶层有着共同诉求,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秦国统一的必然,排除A项;表中的论述体现社会变革的趋势,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完善,排除D项。故选C项。17.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治法明”“国务壹”等法家思想,顺应了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需要,C项正确;强调尧舜之道和仁政的儒家思想不能适应各国富国强兵的需要,排除A项;墨子主张“法天”不能适应战国时期政令统一的需要,排除B项;“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思想不能顺应各诸侯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需要,排除D项。故选C项。18.D【详解】根据材料“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主张变法,强调“事异则备变”,因此①是法家主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强调“仁”,进行德治,体现了其民本思想,符合题干中“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因此②是儒家思想主张;老子是道家主张,强调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本源,因此③是道家主张,综上所述,材料中的学派分别是法家、儒家、道家,D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学派分别是法家、儒家、道家,排除A、B、C项。故选D项。19.C【详解】根据材料“思想界各家各派冲突激烈。老庄绝仁弃义,孟子驳斥杨朱,荀子排斥老庄,法家批判各家,杂家则用拼凑的方法将各家思想综合起来”可知,各家思想虽然相互辩驳和争论,但也在相互借鉴和融合,反映了争鸣中孕育融合的趋势,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杂家用拼凑的方法将各家思想综合起来,不能说明杂家成为思想界的主流,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法家思想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诸子百家争鸣中孕育融合的趋势,未体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逐渐消亡,排除D项。故选C项。20.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等强调以法治国的思想,是战国时期韩非子的主张,C项正确;孟子重视仁政而非法治,排除A项;材料观点并非庄子的思想,排除B项;墨子的主张与材料描述的不同,排除D项。故选C项。21.(1)特点:各派学术思想取长补短,呈现出交融、趋同、综合的趋势。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2)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发展,削弱了奴隶制人身依附关系,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解放生产力;百家争鸣中法家提倡顺应形势变法革新;秦国为了富国强兵,秦孝公两次支持商鞅变法。【详解】(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这种儒法互补的政治理论模式在荀子那里得到了最终完成”,可知说明百家争鸣中各派学术思想取长补短,各学派在很多问题的看法上逐步形成了共识,逐渐呈现出交融、趋同、综合的趋势。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化本身、思想与政治的关系等角度分析影响,如促进了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外研衔接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地产存量房转让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颜料制备工艺改进-洞察分析
-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遗传密码解析-洞察分析
- 2025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特色农产品加工节能减排-洞察分析
- 2025年度瓷砖生产设备进出口代理及清关服务合同4篇
- T-SDLPA 0001-2024 研究型病房建设和配置标准
- (人教PEP2024版)英语一年级上册Unit 1 教学课件(新教材)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政管线(道)数字化施工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胃肠间质瘤(GIST)诊疗指南更新解读 2
- 光储电站储能系统调试方案
- 2024年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题库及答案(500题)
- 小学数学二年级10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题
- 建设单位如何做好项目管理
- 三年级上递等式计算400题
- 一次性餐具配送投标方案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