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培训及答案_第1页
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培训及答案_第2页
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培训及答案_第3页
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培训及答案_第4页
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培训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特征。答:创新型国家,是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基本战略,以科技创新能力构成其竞争优势的国家。其一,在发展动力上,创新型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来推动。其二,在发展资源选择和对外依赖程度上,创新型国家与资源消耗型国家不同。资源消耗型的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外资依赖型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凭借自己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广大的人口构成的消费市场,通过招商引资金,搞所谓的“三来一补”来发展经济。其三,在战略设计和发展的特色上,创新型国家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实现、不断向目标逼近的过程。基本特征:其一,科技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其二,创新资金投入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其三,具有很强的自我创新能力。中国建立的创新型国家必然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而不是盲目的模仿和照搬他国模式。尽管目前已经有一些国家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但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都不同,其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模式,以及创新型国家建立后的未来发展模式上也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各个国家的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发展的基础是不同的,面对的国家环境和国际地位也不同。因此模式可以借鉴但绝不可以照搬。其四,专利数量大、质量高。二、自主创新的内涵和特征。答:自主创新其特征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自主创新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第二,自主创新是可获超额利润,同时又具有高风险性的创新。第三,自主创新是具有连续性、系列性和扩张性的创新。第四,自主创新是以自己为主而有独创性的创新。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答: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第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增长目标的内在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意味着从改革开放直到2020年,我国必须保持连续40年7.096%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这在世界经济史上,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是前所未有的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人口众多和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所有这些是世界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世界各国经验表明,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这些瓶颈约束的根本途径。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应对国际潮流,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第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改变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局面。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步伐。第三,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机遇和已有的基础。答:第一,从国际环境看,创新型国家建设成为一浪高过一浪的世界潮流。第二,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正处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第一,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第二,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推进。第三,全社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第四,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五,社会主义的制度保障。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答:面临九大挑战:挑战一:1.5%目标迄今未实现,科技投入难以大幅增长。我国历史上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最高是1960年的2.32%,以后逐年下降,到1998年为0.69%,2O00年以后有所回升,到2004年为1.23%,但与我国有关法规规定的1.5%还有差距。挑战二:对外技术依存度居高不下,不少产业的发展受制于人。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占固定资产投资40%左右的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许多重点领域特别是国防领域的对外技术依赖,会对国家安全构成严峻挑战。挑战三:自主产品“叫好不叫座”政策很难营造一片天空。“国外的再贵也要用,国产的再好也不用”,许多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在市场上步履艰难。自主产品缺乏政策环境支持,成为阻碍创新型国家战略落到实处的一个重大问题。挑战四: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无法承担创新重任。挑战五:管理评价体系简单僵化,创新指标难以成为科研指挥棒。挑战六:浮躁之风挥之不去,创新文化难觅一方净土。挑战七:仅万分之三有核心技术,不易成为创新主体。挑战八:资源分散重复、忽视绩效,创新精神很难觅得培育空间。挑战九: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瓶颈,关键技术不能提供支撑。归结起来,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技投入不足,拔尖人才比较匮乏,重大创新成果甚少。第二,发明专利数量少,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企业核心竞争力弱,对外技术依存度居高不下。第三,科技体系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存在弊端,创新资源分散重复、效率不高。第四,创新制度建设滞后,法治环境有待完善,创新文化亟需加强。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制度和创新文化缺失,是我国与世界典型创新型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深层次原因。第五,发达国家的科技打压。由于发达国家对我国技术控制的加强,我国不能够及时和世界最先进技术实现对接,在创新路径上无径可依。我们买到的技术,都是处于技术生命衰退期的技术,如日本就规定凡卖给中国的技术必须是在新的技术出现后即将淘汰的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技术创新落后于发达国家。bbbbbbbbbbbbbbbbbbbbb(1) 简述生态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生物学分支学科。从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这一概念出发,针对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不同的侧重点。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对象,探索环境(无机及有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或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或改造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生物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与发展,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种内种间关系及其调节过程,种群对特定环境的适应对策及其基本特征;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特征,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以及生物群落的分布;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化,以及生态系统的进化与人类的关系。以人工生态系统或半自然生态系统(即受人类干扰或破坏后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对象,研究不同区域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污染生态系统中,生物与被污染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环境质量的生态学评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开发利用等。以社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入手,系统探索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量和物质代谢,发展演化及科学管理;农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能流和物流特点,以及高效农业的发展途径等;人口、资源、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人类面临的生态学问题等社会生态问题。(2) 当代生态学有哪些新的特色?答:随着生态学的飞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特色:(一) 相关学科之间合作更加紧密。生态学不仅与生理学、遗传学,行为学、进化论等生物学各个分支领域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新的领域,并且与数学、地学、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相交叉,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甚至超越自然科学界限,与经济学、社会学、城市科学相结合,生态学成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接的真正桥梁之一。(二) 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层次极大扩展。在生态学建立时,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有机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几个宏观层次。而当前生态学研究对象则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多层次发展,小自分子生态、细胞生态,大至景观生态、区域生态、生物圈或全球生态,虽然宏观仍是主流,但微观的成就同样重大而不可忽视。(三) 国际合作研究空前加强。很多生态学问题往往是全球性的,二次大战以后,有上百个国家参加的国际研究计划一个接一个。如IBP(国际生物学计划)、MAB(人与生物圈计划)、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DIVERSITIES(生物多样性计划)等。(3) 阐述生态学目前优先研究的领域。答:生态学目前优先研究的领域:一是全球变化:气候、大气、土壤和水化学的变化,以及土地利用所引起的生态学原因及后果。二是生物多样性: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遗传、物种和生境多样性的改变;决定多样性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后果;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全球及区域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三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探索自然和人工经营生态系统的压力;受害生态系统的重建;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的经营;病虫害的危害;生态学进程与人类社会系统间的相互作用。(4) 从结构与演替角度对比农田、森林生态系统的异同点。答:生态学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向自然界学习的过程,通过探索生态系统各成分的表现及其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规律,从而为生产经营实践提供指导。什么是最优的森林结构?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到未受干扰的天然森林中去寻求答案。在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森林各物种之间的关系是最和谐的结构最合理功能最完善不能凭借人的主观想法来“优化”森林结构。从演替的角度看农业与林业的区别:农田的经营实际上是与自然规律对着干的,也可以说违背自然规律。打个比方,这块地以前是森林,后来被改造成了农田。大自然则在努力恢复本来面貌,一直在播撒种子,种草种树。但是为了收获,农民在一直除草,阻止自然进程。所以说农民当然很辛苦。当然,如果采用机械化,喷洒农药、除草剂等会大大减轻劳动量,但对自然界的破坏是深远的。但是森林的经营则相反,森林在自然规律的推动下往前发展,生产力提高,生态功能加强,与经营者的目标一致。所以单从森林经营的角度来讲,经营者是不应该辛苦的因为自然力在帮助经营者。如果一个人经营森林特别辛苦(不包括防火防盗等),可以说这个人不能算是一个好的经营者因为他可能过多地干涉了森林。(5)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含义是什么?答: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之间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生物多样性含义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他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基因,他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因此,广义上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狭义的生物多样性只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6) 你家乡所在地区存在哪些主要的环境问题?产生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答:空气污染是主要问题。冬季早上煤烟气很重,能见度很低,人呼吸都很困难,有恶心和呛濞感。原因是我县地处大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之间,县内气候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较低,冬季漫长,县城区域取暖是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城市,煤炭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煤烟是含有有毒气体的,这会给空气带来很大的污染。我个人认为解决空气污染可采用以下方法:1、 建立集中供暖系统,取缔原工厂及各家各户的小煤炉。2、 建立城市绿化工程,通过植树造林,绿化城市。工程大量的树木会净化空气,达到解决空气污染的目的。所以,这项污染在未来肯定会改善。ccccccccccccccccccccc(12)你认为我国水资源的问题有哪些?答: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面临这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们是该做些什么了:1、 要有惜水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知道爱惜,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应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际差别很大,年内也变化莫测,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紧缺,自来水更加来之不易。爱惜水是节水的基础,只有意识到“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2、 养成好习惯,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与浪费水有关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为了接一杯热水,而白白放掉许多冷水;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3、 使用节水器具,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为了省钱,很多人宁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换节水器具,其实,交这么多水费长期下来是更不合算的。使用节水器具,既省钱,还能保护环境,岂不是一举两得?节水器具种类繁多,有节水型水箱、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随便用上几个就为节水做出了不少贡献啊!4、 查漏塞流,在家中“滴水成河”并非开玩笑。要经常检查家中自来水管路。防微杜渐,不要忽视水龙头和水管节头的漏水。发现漏水,要及时请人或自己动手修理,堵塞流水。一时修不了的漏水,干脆用总开关暂时控制水流也好。管好水龙头,把水龙头的水门拧小一半,漏水流量自然也小了,同样的时间里流失水量也减少一半。就生产而言,特别对一些高消耗水的行业,我们要围绕如何优化水系统的运行,如何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作为节水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技术攻关,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对产品水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并作为一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减少浪费现象。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有节约用水的理念,但缺少具体的行动,大手大脚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人认为家大业大,再加上身处长江边,总认为这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少节水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如果真正到了“水比油贵”之时,我们再抓节水工作就悔之晚矣曾经有人说,地球应该叫做水球。因为当一个人在太空向地球了望时,他将看到一颗巨大的蓝色球体,因为他看到的是覆盖地球大部分的海洋,因而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因为在表面积为5.11X108平方千米的地球中大部分都是海洋、江河、湖泊只有1.49X108平方千米是陆地,因而科学家得到了一个结论: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因此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地球上的水有那么多,浪费一点也没有事,反正地球上的水用之不尽,取之不竭。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全球虽然有71%为海洋,但是供人类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在全球71%的海洋中,约有97%为海洋水,即咸水或其他人类不可用的水资源,而人类所需的淡水却仅占全球水量的2.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我国是一个贫水的国家。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6位;若按人均水资源计算,则仅为世界水平的1/4排在第110位之后。缺水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而且又不断加剧的趋势。以城市供水为例,全国大约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多个。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问题。与此同时,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污染,又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失去了利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目前已引起国际社会以及我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请不要让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培养节水意识的措施大范围的实行在标准用水量范围内的普通水价,超出则加倍甚至更高的收费。这种方式可以有区域性,但方式要全国推广。不仅仅以贴广告画作为宣传节水的手段,也可通过电视或在重要的场合内提出来,要使人们觉得节水也是一种义务。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城市居民用水的方式也可改成投币式或读卡式。将水表换成带有感光仪器的投币孔,投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硬币后,水管里会自动流出相应的用水量。这种硬币需要人们自己购买。也可将水表换成读卡机,读人磁卡内的信息后,才会流水直至磁卡上的水用完。家庭中的下水管道的结构可以改变成一个污水处理系统。倒掉的水若可重复使用的话,可流人马桶蓄水池内,以供冲厕;也可流人固定的水池内,以供其他用途。例如:洗拖布、浇花等。那样,水的重复使用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麻烦了。总之,只要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中国淡水资源的节约不是不可能的。因此,目前我国的家庭节水潜力还很大。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水看上去是那样的普通,普通得让人须臾不可缺少而又随时可以忘记。人们只是在渴了的时候想到喝水,而对于水的本身关心得很少甚至从未关心过。水,是生命之源,是任何物质都不可替代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更谈不上什么文明和发展。当前,由于世界人口的剧增、人类的过度索取和浪费,以及工业污染等原因,世界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尽管水资源总储量达2.8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中国养活着世界1/4的人口,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专家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16亿的高峰,再加上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到那时,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侧耳倾听,淮河在呐喊,黄河在哭泣,长江在叹息……水污染像一种持久的顽疾折磨着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水库……水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呼吁人类关注水污染,节约水资源,联合国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呼唤着地球儿女要珍惜每一滴水。国家人均日用水量;夏天冲个凉水澡所用的水相当于缺水国家几十个人的日用水量;当水龙头没有拧紧,一个晚上流失的水相当于非洲或亚洲缺水地区一个村庄的居民日饮用水总量!由此可见,节约用水是多么的重要。水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对水资源的认识,自觉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同学们,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吧!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随时注意拧紧水龙头,做清洁时节约用水,在生活中与浪费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行为做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目前,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淡水资源缺乏的环境中,有资料表明,我国现有淡水2.8万亿吨,而每排放一吨废水,就会污染8吨淡水,如果每年的废水排放量为5亿吨,那么我国的淡水只能维持700年,记得有一句保护淡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词是这样写的:“保护水资源,珍惜生命,不要让水生物哭泣”。谈谈你对森林生态功能的认识。森林是陆地上分布面积最大、组成结构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森林绝不是单一的林木,更不仅仅是树。它是以乔木为主,包括灌木、草本、藤本、苔藓等植物,鸟兽、昆虫等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的气候、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非生物因素共同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具有特殊功能和巨大效益。国外一些专家认为,森林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三大效益。其中生态效益是其他任何物质所无法替代的。森林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节器,维持着全球的生态平衡。森林在调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的动态平衡中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在生物世界和非生物世界的能量和物质交换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对保持全球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归纳起来,森林的生态功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涵养水源、保护水土森林与水的关系十分密切,也很复杂。民间讲,“林水一家,有水才有林,有林则有水”,讲得很辩证。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森林的水文作用。一是调节径流。二是蓄水。三是防止水土流失四是促进降雨。保存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调节气温、缓解“温室效应”森林是气候调节器,是控制地球变暖的重要缓冲器。森林对太阳辐射有再分配功能。可见,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意义深远而重大,的确是一个事关长远、事关根本的全局性问题。森林生态效益的计量研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少国家都在研究森林的生态价值,但计算方法不一致。据2001年日本公布的资料,日本3.77亿亩(0.25亿公顷,我国森林是其6.4倍)森林发挥的生态效益价值量为74.99万亿日元(不包括生物多样性价值),按当时汇价约合5.23万亿元人民币。芬兰森林一年生产木材的价值为17亿马克,而森林产生的间接效益的价值则为53亿马克。美国森林的间接效益价值为木材价值的9倍。我国森林生态价值还没有研究出来,但也有不少成果。全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为7万亿元人民币。1999年北京市采用替代法对全市60.9万公顷森林的生态价值进行核算,为2119.88亿元人民币,是其森林经济价值的13.3倍。全国森林是北京市森林的260倍,其生态效益该是何等巨大。(14)阐述气候变化对森林可能产生的影响。答:气候变化对木本植物物候的影响张福春根据近30年中国物候和气候资料建立了物候与年平均气温的线性统计模型,计算了未来气候增暖对木本植物物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如年平均气温升高1°C,则中国各种木本植物物候期,春季将提前3~4天,秋季一般推迟3~4天,绿叶期延长6~8天。如年均气温升高1~1.8C,则春季提前4~6天,绿叶期延长8~12天。此外,北方物候现象的提前或推迟程度较南方大。气候变化对森林生产力的影响,由于大气CO2浓度增加及温度和降水的变化,通过施肥效应、高温胁迫、生长期延长、干旱化或湿润化,以及其它生理效应,将使森林初级生产力发生变化。对大气CO2浓度增加的施肥效应,多数研究结果认为,CO2浓度升高有利于促进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加速生物量积累。但不同植物对CO2浓度增加的反应差异很大,其中C3植物的净光合生产力会有明显提高,而C4植物敏感性相对较差。CO2浓度升高的另一个正效益是降低气孔导度,减少水分消耗,提高水分利用率。这将使我国许多干旱缺水地区受益,使植被生物产量增加。但大气CO2增加的长期效应将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进而影响林地生产潜力,其中许多复杂的反馈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如土壤有机质的 C/N比可能比目前高出20%~40%,必将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国外也有研究指出苏州led,虽然CO2增加对植物生长会有促进,但其作用很快会由于土壤氮的枯竭而消失。根据气候变化后森林生产力变化率的地理格局和树种分布状况的综合预测分析,中国主要造林树种净生产力的变化是:兴安落叶松净生产力增益最大,约8~10%,红松次之为6~8%,油松为2~6%,局部地区为8~10%,马尾松和杉木为1~2%,云南松为2%,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增加8~10%。值得指出的是上述预测仅依据气候与生产力之间简单的线性平衡关系,没有考虑森林植被在气候变化过程中的生理生态、生长等适应与驯化反应,以及在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景观尺度上森林植被系统的变化,竞争、演替过程等刘世荣等,1997)。气候变化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包含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大气CO2浓度倍增时的气候变化,将使主要植被类型过渡带在水平方向上向北移动100~300km,垂直高度向上移动150~300m。一般来说,高度升高与纬度往北有类似的变化,山地每升高500m,温度降低3C,相当于往北250km(王献溥,1992)。各种植物的分布界线都有相对的迁移。物种分布区范围愈窄,就愈容易遭到淘汰。应当指出,森林植被带或群落不可能简单地照原样随气候变暖而移动的,其反应必然是复杂的,是涉及有关物种生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问题,对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将是十分复杂的,这方面的研究是极富挑战性的。由于森林群落优势树种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其生态特性而在超出其气候适应范围的条件下生长,所以就可能导致某些森林群落的消失或脆弱化,某些森林生境将消失或恶化。这些变化的速度超出某些物种的适应能力时,一些不易迁移的物种将会就地灭绝。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对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繁殖及扩散能力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某些侵略性物种或杂草可能得益,从而增强其在群落中的竞争能力,导致群落原有的竞争和协调关系发生变化,使某些物种灭绝,甚至导致某些群落类型消失。气候变化对生态脆弱带和特殊生态系统的影响据牛文元的定义,生态脆弱带(生态环境脆弱带)或称交错区、过渡带,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处于2种和2种以上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特殊生态系统,是指那些由于生境的独特性和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独特性,而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地域。它们两者都具有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抗干扰能力弱、易发生空间替代甚至消失、恢复机会小等特点。这些区域往往包含有更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要求多种环境或景观的边缘种和栖息于特殊生境的特有种,在生态系统和群落水平上具有更大的产生突变的倾向,以及产生其它边际效应的潜力,可作为全球变化的预警区、先兆区。(15) 一种昆虫,或一种草本,看不出有什么用处,还有没有必要保护其部灭绝?谈谈你的看法。答:在自然界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的作用、都有它的功能,我们不能因为目前没有发现它的功能,就认为它可以随意的灭绝。目前我们没有研究到该物种的价值,可以留给后人研究。首先丰富的物种给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包括工业原料、食物等等;生态学中提到物种制约的原理,在自然界任何一个物种的缺失,都有可能影响自然界的平衡,当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后,将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16) 你认为影响你所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1,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匮乏、生物物种灭绝。贫困化与生态环境恶化形成恶性循环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环境污染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行(17)你认为新林业学说与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法对我国的森林经营有哪些借鉴意义?答:新林业主张,通过早期间伐等手段,使同龄林发展成为多层次的异龄林,尽量增加林分组成和结构上的多样性。应当延长森林的轮伐期,增加大径木的数量,这也是增加林分结构的复杂性的一个途径。新林业的实践措施可包括林分层次和景观层次。林分层次指的是对一个具体地段的措施,而景观层次指的是同一景观内不同地段的处理,例如伐区配置。林学家历来研究采伐方式是从更新出发的,Franklin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研究采伐方式,可更全面地评价采伐的生物学后果和生态学过程。林业问题多与空间配置有密切关系,所以它与景观生态学的关系必然很紧密。如目前的伐区配置方式,造成斑块边缘增多的后果,对要求内部种的种群不利。提出伐区应当相邻配置,这样可减少森林的破碎化过程。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法,他们经营的目标林分是:混交?异龄?复层林。手段是应用“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法”。即尽量利用和促进森林的天然更新,从幼林开始就选择标定目的树,随后进行第一次抚育。随着树龄树体增大,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选择和抚育。通过2〜3次选择和抚育,目的树的密度越来越小,最后对其进行成熟择伐。整个经营过程只对标定的目的树进行单株抚育,内容包括目的树周围的除草、割灌、疏伐和对目的树的修枝。抚育时间,周围的抚育面积和目的树的修枝强度等,以不压抑影响目的树生长、形成优质良材为准则。其余草灌及林木任其自然竞争,天然淘汰,在高密度大数量中充分进行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加上人工选择,保证经营对象始终是遗传品质最好的立木个体。其他个体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森林的稳定性和地力,有利于改善林分结构及对预留目的树的天然整枝。5年前,德国通过立法,已全面禁止使用农药。通过益鸟招引和野生动物保护,恢复合理的“食物链”结构,达到对农林病虫种群数量的控制和生态系统的稳定。Ddddddddddddddddddddd苗圃中常用的育苗技术环节有哪些,简要说明其主要目的;答:苗圃中常用的育苗技术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松土除草由于灌溉等原因引起土壤板结和圃地出现杂草滋生,需要进行松土除草。松土要注意深度,防止伤及苗木根系。土表已严重板结时要先灌溉再进行松土除草,否则会因松土造成幼苗受伤。(二) 灌溉与排水一般在播种前灌足底水,将圃地浇透,使种子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促进发芽。播种后灌溉易引起土壤板结,使地温降低,影响种子发芽。在土壤墒情足以满足种子发芽时,播后出苗前可不进行灌溉。幼苗期,苗弱、根系浅,对干旱敏感,灌溉次数要多,灌溉量要小;速生期苗木生长快,根系较深,需水量大,灌溉次数可减少,灌溉量要大,灌足、灌透;进入苗木硬化期,为加快苗木木质化,防止徒长,应减少或停止灌溉。降雨量过大或灌溉量过多时,应及时通过排水系统将多余的水分排除,避免土壤温度过低、透气性下降影响根系生长发育。(三) 覆盖覆盖是在播种苗床上覆盖作物秸秆编织物、苔藓、松针、塑料薄膜等覆盖物的技术措施。覆盖的目的是保持土壤湿度、防止土壤板结、促进幼苗出土等。当幼苗出土达到60%〜70%时,要及时撤去覆盖物。最好在多云、阴天或傍晚避免环境变化过于强烈,造成幼苗灼伤。塑料薄膜和土面增温剂是近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覆盖材料。覆盖增加了育苗成本,加大了劳动强度。因此,中、大粒种子,在土壤水分条件好时,多不行覆盖。(四) 遮荫一些树种幼苗时组织幼嫩,对地表高温和阳光直射抵抗能力很弱,容易造成日灼伤害,因此需要采取遮荫降温措施。遮荫同时可以减轻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遮荫的苗木由于阳光较弱,对苗木质量影响较大。因此,能不遮荫即可正常生长的树种,就不要遮荫;需要遮荫的树种,一般在速生期的后可逐渐取消遮荫,促进有机物的积累,加速苗木的木质化。(五) 间苗与定苗间苗是调节光照、通风和营养面积的重要手段,与苗木质量、合格苗产量密切相关。为保证出苗率,通常要适量增加播种量,致使幼苗过密,如不间苗,将导致苗木生长细弱,降低苗木质量。间苗后应及时灌溉,防止因间苗松动松动土壤,根系裸露,失水干燥。(六) 切根切根控制主根长度,促进侧根生长。生长后期(秋季)切根控制苗木水分吸收,抑制徒长,促进木质化。(七) 病虫害防治做好繁殖材料的检疫和消毒;播种前做好土壤消毒;幼苗期,特别注意防治猝倒病。注意及时发现,早期预防,将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八) 苗木越冬防寒生理干旱:主要发生在初春。苗木地上部分开始蒸腾,根系不能吸水,造成苗木水分失调,枝稍干枯或整株死亡。北方常见防止措施为覆土防寒,土壤冻结前,气温稳定在0oC左右进行。翌春气温稳定在5oC左右时,分两次撤出。霜冻:分早霜和晚霜。秋季苗木未充分木质化,组织幼嫩,含水量高,但早霜来临时,导致苗木地上部分细胞结冰,组织脱水,结构破坏。预防霜冻应从增强苗木抗冻性和制止霜冻发生两方面着手。适时早播、切根、减少灌溉次数、适时停止施用N肥、增施K肥和P肥均能有效控制苗木徒长,促进木质化,提高苗木抗冻性。霜冻即将发生前,进行熏烟和喷灌,可以使近地面层温度提高,有效防止霜冻发生。何谓种子休眠,育苗过程中如何打破种子休眠?答:种子休眠是植物为了种的传播、繁衍,在长期的进化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以此来适应不利的外部环境。种子在休眠过程中,内部保持着微弱的生命活动。不同植物种子,其休眠原因各异,休眠程度差异很大,有些种子打破休眠比较容易,有些种子则比较困难。根据种子的休眠原因,可以将种子休眠分为强迫休眠和生理休眠两大类。催芽是打破种子休眠的重要手段。种子催芽是用人工的方法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芽的过程。催芽还可以控制种子出芽时间,促使幼苗出土均匀,出苗整齐。同时,催芽可以起到种子锻炼作用。催芽方法很多,有低温层积催芽,变温层积催芽,混雪催芽,水浸催芽,药剂、激素催芽等。生产上常用的是低温层积催芽。低温层积催芽的使种子在低温、湿润、通气的条件下完成催芽过程。通过层积:软化了种皮,增加了透气性,供应了种子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和水分。低温层积过程加强了生命活动,可使内含物质发生变化,既可转化和消除导致种子休眠的抑制物质,又可以增加生长刺激素,使种子萌发;一些生理后熟的种子如银杏,可使胚长大,完成生理后熟。低温层积催芽的温度一般在0〜5°C、沙子湿度在60%为宜、并且保证通气良好。经过贮藏(催芽),一些种子变质、虫蛀。沙藏的种子在播种前需要再次选种、净种,将变质、虫蛀的种子清除,筛去沙子。何谓疏伐(生长抚育)?简述4种疏伐方法;答:疏伐(生长抚育):自壮龄林后至成熟主伐利用前一个龄级内,为解决目的树种个体间的矛盾,在林分内定期、重复地伐除部分林木。疏伐方法(1)下层疏伐法(lowthinning)伐除林冠下层濒死木、被压木以及个别处于林冠上层的干形缺陷的不良林木。技术简单,遵循自然稀疏规律,以人为淘汰代替自然稀疏;采伐对象来自林冠下层,水平郁闭受影响小,不易产生风倒等危害;促进保留木生长的效果较弱。主要应用于阳性树种的针叶纯林中。起源于德国针叶林的经营。上层疏伐法(crownthinning)伐除处于林冠上层的林木,疏伐后形成上层稀疏的复层林分。技术较为复杂,对保留木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强;对树冠的水平郁闭影响较大,间伐强度过大易产生风害和雪害。主要应用于混交林中,特别是在上层林木价值较低、对目的树种生长构成限制的林分中。起源于法国橡树林经营。综合疏伐法(selectionthinning)同时在林冠上层和下层选择间伐木,疏伐后形成复层林冠。技术要求高;对保留木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强。应用于异龄混交林中。以上三种方法通称为选择性疏伐(selectivethinning)0机械疏伐法(Geometricthinning) 间隔一定距离机械地确定采伐木。采用隔行伐、隔株伐、隔行隔株伐等不同的采伐形式确定采伐木。适林木分化尚不明显的壮龄林分的第一次抚育间伐。操作简单,利于机械化作业;采伐木的选择过于粗放,即采伐了潜在的优势木,又保留了潜在的劣势木,生长总体上可能比选择性疏伐差。生产实践中,通常根据实际林分状况,灵活结合应用各种方法。为加快幼林生长,通常采用哪些幼林抚育措施?答:幼林抚育:造林后全幼林郁闭前,对幼林采取的各种经营管理措施。包括林地抚育和林木抚育两部分。幼林抚育措施包括林木修枝、摘芽和除蘖等,目的是促进林木生长与提高质量。(一)林木修枝与摘芽1、修枝及其意义自然整枝(Self-pruning):在自然状况下,林木的下部枝条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枯死脱落的现象。人工修枝(Artificialpruning):人为除去树冠下部的枯枝及部分活枝的抚育措施。修枝分两种:①十修(dry);②绿修(green)。摘芽(debud):是整枝的另一种形式,是在侧芽伸长生长前,将其摘除,以省去以后整枝的一种方法。林木修枝的意义:提高材质增加无节材比重,减少活节,消灭死节。提高十材形质。提高林木生长量修除下部受光差的枝条和竞争枝、促进高、径生长。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减少发生树冠火的危险性,防止次期害虫及立木腐朽病的发生和蔓延。如红松林内不修枝,林内通风差,湿度大,易生烂皮病。(二)除藁蘖条:当林木被砍伐或火烧后,在伐桩上与根颈处或树根上萌发出一些萌生条。除蘖就是将伐桩上过多的萌芽条与过密的根蘖苗清除一部分,使留存蘖条更好地生长发育。除蘖时,对每个伐桩上的萌生条只选留1〜2株健壮者(定株),其余全部砍去。根蘖条一般按间距2m留存健壮萌蘖条。试述混交林种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答:树种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分作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指植物间通过直接接触实现相互影响的方式;间接作用:指树种间通过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在混交林中的普遍存在是种间作用的主要方式。(1) 机械的作用方式一树种对另一树种造成的物理性伤害,如树冠、树十的撞击或摩擦,根系的挤压,藤本或蔓生植物的缠绕和绞杀等,为种间的直接作用。最常见到的机械作用为树冠的摩擦。(2) 生物的作用方式在近亲种间,通过杂交授粉、根系连生等方式发生的直接种间作用。通过菌丝桥实现相互作用,相同共生菌根菌的树种间通过根系实现物质共享活争夺。(3) 生物物理的作用方式一间接作用一树种在其自身周围形成特殊的生物场,对其它树种产生影响。(4) 生物化学的作用方式一间接作用一种树种产生释放生化物质对另一树种产生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产生的途径枝叶根系分泌、植物组织分解、挥发及伤流等。水曲柳、椴树与红松,落叶松与水曲柳,杨树与刺槐等存在化感作用。(5) 生理生态的作用方式一间接作用树种通过改变林地的环境条件而彼此产生影响的作用方式。包括物理环境(光、水、热、气)、化学环境(土壤养分、pH值、离子交换性能等)和生物环境(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北方地区为保证苗木安全越冬,育苗全过程中应强调的育苗技术有哪些?为什么?答:越冬假植是秋季苗木起苗后来年春季才能出圃,需要经过一个冬季。应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壤湿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