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实验题_第1页
专题复习实验题_第2页
专题复习实验题_第3页
专题复习实验题_第4页
专题复习实验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学会分析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的核心。一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就是指在这个实验中,如何选择需要的反应,如何确定实验仪器和装置,如何确定实验操作步骤,最终依据什么现象得到结论,来达到最初的实验目的。1、学会依据物质的性质确定实验的反应原理(物质的鉴别和除杂)(1)物质的鉴别一一最简单方法、最少的试剂、最明显的现象原理解题思路初中要求鉴别的物质及方法气体: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酸碱的鉴别:酸碱指示剂、PH试纸铵盐、碳酸盐的鉴别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典型例题(2013兰州市)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ACO2与O2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B酒精与白醋闻气味CBaCO3与NaCl加水,观察是否溶解DNaOH与Na2CO3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②.(2013哈尔滨市)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方法一方法二A硬水和软水观察是否澄清加肥皂水搅拌B氧气和二氧化碳观察颜色加入澄清石灰水C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适量水溶解后测温度变化加水溶解后加硫酸铜溶液D黄铜和黄金分别滴加硫酸锌溶液加热后观察颜色③.(2013吉林省)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用水鉴别的是 ( )A.硫酸铜和氯化钠 B.烧碱和纯碱C.碳酸钙和碳酸钡 D.熟石灰和生石灰(2)除杂原理解题思路注意:不增、不减、操作简单、易于分离、还原]2005常州)请从提供的试剂中,选择一种以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把试剂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试剂不能重复使用)。供选用的试剂:①浓硫酸②水③稀硝酸④盐酸⑤氢氧化钠溶液(1)Cu粉(Fe)(2)CaCO3粉末(CaCl2)(3)CO(CO2)(4)O2(H2O蒸气)(5)KNO3溶液(K2CO3)(2014北京).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B比较Fe、Cu、Al的金属活动性铁丝浸入CuSO4溶液,铜丝浸入AgNO3溶液C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D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2、学会依据实验目的和装置、操作等信息确定实验原理①综合实验题(见图示说明)典型例题

(2014北京)用右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已\内容步骤、【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I\内容步骤、【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I烧杯中盛有80C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II推入适量H2O2溶液推入适量H2O2溶液'(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 ;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在实验原理的分析过程中,确定实验的反应原理是最重要的实验步骤。反应原理是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利用哪些具体的反应来进行实验,这些反应使用时的顺序、目的等。典型例题(2013北京市)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实验装宜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2稀检酸气球①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co,的瓶中气球鼓起②.一一无明显现象③将注射器w中的溶液推入瓶中溶液中有气泡产‘匕气球变瘪④向外拉注射器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①中气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步骤②中的操作是,其目的是 。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本实验的结论是。实验探究题类型1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认识的探究(如:催化剂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燃烧条件的探究、铁生锈条件的探究、中和反应的探究等)例(2013常州)某同学利用以下药品:长、宽和厚度均相同的锌片、铁片与铜片、稀硫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锌粉,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泼性。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根据实验目的,该同学设计了实验1、11两种合理的方案,如图5所示:若X、Y是两种不同的试剂,则X、Y中溶质的化学式为、;(3) 该同学将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在一起,溶液呈现青色。向混合液中加入过量锌粉,搅拌,溶液颜色的变化为:青色变浅色,最终变为无色;向混合液中插入锌片,将其浸没部分表面完全变色后,溶液仍为青色,取下锌片表面附着的粉末,经检验其组成为铁和铜。粉末中存在铁的原因:反应生成了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 如图6所示,该同学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接入电流表,然后把它们一起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该实验的现象为:①电流表;②铜片表面。类型二物质(气体、固体、溶液、混合物)组成(包括定组成量)的探究例1(2013武汉市)某化学小组成功完成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了二氧化碳的组成。探究过程如下:称量装有干燥块状木炭的试管D,质量为50.7g,装有碱石灰的装置C质量为112.3g,连接A、B、D装置;从长颈漏斗加入足量3%的过氧化氢溶液,连接C装置,点燃酒精灯;待D中发生反应,熄灭酒精灯,冷却;称量试管D及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0.1g,装置C的质量为114.5g已知:碱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木炭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B、C中所装药品足量,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装置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酒精灯加热的作用是 为减小误差,步骤m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列式并计算),从而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例2(2013孝感市)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提出猜想的依据是。【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SO3。【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写出SO2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若拆去B装置,直接连接A和C装置进行实验,可能导致后果发生。【实验探究】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④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思维拓展】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例3(2013常州)某肉联厂在鲜肉表面涂抹白色粉末A以延长保质时间。小新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化合物A的化学组成。【定性研究】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取样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振荡样品消失,得到无色澄清溶液②向步骤①所得溶液中滴加无色酚欧试液溶液变红③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产生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溶液褪色根据上述实验可初步推知,A是【定量研究】为进一步探究A的化学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将盛有292g质量分数为12.5%的稀盐酸的装置置于电子天平上(该装置可确保氯化氢和水蒸气不逸出);向装置中加入2.0gA,在天平读数不再变化时记录读数;重复②若干次以mA(加入A的质量)为横坐标,以Am(溶液的增重)为纵坐标,绘得图8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反应生成的气体的总质量为g;A中阳离子与阴离子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A的化学式为。类型三物质性质的探究(如氧气、二氧化碳、铁、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2014北京)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通过实验验证、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Na2CO3+CaCO3=CaCO」+2NaCl2NaHCO3 Na2CO3+CO2f+H2OCa(HCO3)2易溶于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现象(百分数为溶质质量分数)

NaHCO 3 NaCO0.1%1%5%0.1%CaCl20.1%无明显现象有浑浊有浑浊有浑浊1%无明显现象有浑浊有浑浊,有微小气泡有沉淀5%无明显现象有浑浊有浑浊,有大量气泡有沉淀【进行实验】序号实验装置主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11L1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2CO3和NaHCO3溶液,再分别滴加盐酸2支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实验21[]JL一顼向II中加入试剂a,向I中加入少量NaCO或NaHCO2 3 3固体分别加热一段时间Na2CO3受热时II中无明显现象NaHCO3受热时II中出现浑浊实验31目Bu向II中加入试剂a,向I中加入少量5%的NaHCO溶3液,再滴加5%的CaCl2溶-液 I中出现浑浊,有气泡产生II中出现浑浊【解释与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