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陕西省宝鸡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陕西省宝鸡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陕西省宝鸡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陕西省宝鸡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陕西省宝鸡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陕西省宝鸡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牛与瘤胃中的微生物的关系属于()

A.偏利共生B.原始合作C.寄生D.互利共生

2.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系D.不可确定

3.狗在夏天经常伸长舌头喘气,是什么原因()

A.天气太热B.呼吸困难C.散热D.过于劳累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可以缺少的组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成分

5.地球上的碳素绝大部分存在于()。A.岩石圈B.大气圈C.水圈D.土壤圈

6.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

7.生态演替指的是()。

A.由环境改变引起群落单位能量流稳定

B.物种组成和群落过程随时间而改变,从而引起群落单位能量流稳定

C.生态系统的发展

D.生态系统的发展顶点

8.下列概念与“生物地理群落”含义相同的是()。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9.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10.水中()的存在通常是缺氧或完全无氧的标志。

A.二氧化碳B.氨气C.硫化氢D.沼气

11.我国解放后新增加的荒漠面积中,有95%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A.过度放牧B.破坏森林C.过度农垦D.工矿开发

12.对人来说,住址是(),职业是()。

A.生境;生境B.生境;生态位C.生态位;生境D.生态位;生态位

13.()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A.红光B.蓝光C.红外光D.紫外光

14.某二森林中的所有马尾松在生态学上可称为一个()。A.群系B.群落C.群丛D.种群

15.牛与瘤胃中的微生物的关系属于()

A.偏利共生B.原始合作C.寄生D.互利共生

16.下列关于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B.年龄锥体呈金字塔形C.老龄个体少,幼龄个体多D.幼龄与老龄的个体数大致相等

17.下列属于人工辅助能的是()

A.种苗和有机肥料中的化学潜能B.风C.潮汐能D.太阳能

18.近年来,我国太湖大面积出现蓝藻,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这一现象属于()

A.种群平衡B.种群爆发C.生态入侵D.季节消长

19.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20.下列能导致某一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A.多个种群共存B.种群对环境适应性强C.环境资源不受限制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21.种群是指()。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22.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A.草原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淡水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23.在陆地群落中,()通常是优势种。

A.种子植物B.被子植物C.灌木D.草本植物

24.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A.水稻→稻飞虱→青蛙→蛇→老鹰B.田鼠→鼬→植物C.吃草籽的鸟→吃虫的鸟→猫头鹰D.兔→狐狸→鹰

25.自然种群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是()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均匀集群型

26.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A.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天数

27.与K对策生物相比,r对策生物一般()。A.出生率高、寿命较短B.生率低、寿命长C.出生率低、寿命较短D.出生率高、寿命长

28.草原的优势植物以______为主。()

A.禾本科B.豆科C.莎草科D.菊科

29.下列有关有效积温公式K=N(T-T0)叙述正确的是()

A.K是变量

B.K只随N的变化而变化

C.K是常数

D.K与N、T、T0无关

30.逻辑斯蒂方程中的r是()

A.内禀自然增长率B.周限增长率C.瞬时增长率D.相对增长率

31.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小,老年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

A.增长型B.稳定型C.下降型D.不规则型

32.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是()。A.前顶极B.后顶极C.分顶极D.亚顶极

33.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气相型的是()。A.磷B.钙C.氮D.铁

34.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35.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36.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A.单元顶极理论B.顶极格局假说C.多元顶极理论D.以上都是

37.全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景观B.生物圈C.种群D.群落

38.板状根现象常见于()。A.北方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热带雨林

39.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呈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状,该种群年龄结构属于()。A.衰退型B.增长型C.稳定型D.混合型

40.农田弃耕后的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为()

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以上三者都不是

41.生态位相同或相近的两个物种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难以长期共存的原因是()

A.捕食B.共生C.寄生D.竞争

42.生物“自疏”和“他疏”的现象是受()因素的直接影响。

A.密度B.性别C.领域D.社会等级

43.提出“优势、丰盛、常见、偶见、稀少、很少”的多度等级划分方法的是()。A.德鲁提B.克列门茨C.奥斯汀D.布朗-布兰奎特

44.下列不是导致生态失调的原因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

45.个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

46.同一植物抗低温能力最强的发育阶段是()A.休眠期B.营养生长期C.开花期D.种子萌发期

47.

A.种群初始数量B.环境容量C.种群增长率D.增长时间

48.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

49.下列属于原地实验的是()。A.实验室中通过罩笼,研究棉铃虫的发育和死亡

B.在田间通过罩笼,研究棉铃虫的发育和死亡

C.应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不同温度对昆虫发育和死亡的影响

D.用线粒体和细胞核DNA标记序列,分析证实欧洲大陆的沙漠飞蝗来自两个起源地

50.下列生态系统中对太阳能利用率最高的是

A.稀树草原B.淡水湖泊C.荒漠D.常绿阔叶林()

二、填空题(20题)51.在演替过程中,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各物种之间在数量上的差异逐渐______。

52.我国对植物群落分类的三级单位是:高级单位——植被型,中级单位——群系,低级单位——______。

53.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______。

54.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_______。

55.风将植物的种子吹到一个新的地点而发芽生长的过程,称为______。

56.种群衰落和灭亡的速度在近代大大加快了,其原因常与______环境的改变有关。

57.能量金字塔是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______所同化的能量。

58.有利于增大内禀增长率的选择称______选择。

59.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的干热的风叫做________。

60.生物群落的______结构是指生物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它包括生物群落的镶嵌性、两个以上的生物群落有规律地重复交替的结构格局、生物群落复合体和生物群落的交错区。

61.能量流以______作为主线,将绿色植物与消费者之间进行能量代谢的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62.云杉林被采伐后的恢复演替可延续达几十年,有时达几百年,这种恢复演替叫做______;

63.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称为__________。

64.北方针叶林分布在______。

65.绿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

66.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_______的三个层次。

67.有花植物和传粉动物的______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

68.生物量是指在任一时间里实际测得的单位面积内有机物总量,一般用______来表示。

69.气候因素、大气CO2浓度、土壤pH值、营养状况、空间体积及污染物等是对种群数量影响的_______因素。

70.某些生物种群的个体、配偶或家族,常将它们的活动局限在一定的区域内,并加以保护,这种现象叫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可以被异养生物全部转化为次级生产量。()

72.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73.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驯化生态系统。

A.正确B.错误

74.海洋是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

A.正确B.错误

75.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环境三部分构成。()

76.生物个体间竞争激烈,对抗作用强,则其内分布型是成丛分布。()

A.否B.是

77.在稻田里,如果水稻植株密度低,个体发育条件好,有效分蘖多,每穗粒数多,稻粒大;如果种植密度高,个体发育条件不变。()

A.正确B.错误

78.与K对策生物相比,r对策生物的内禀增长率低。()

79.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是无限的。()

80.紫外光可以诱杀害虫、消毒灭菌,但大剂量紫外光也会使生物发生病变甚至致死。[]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的主要区别。

82.简述自然选择的含义及其类型。

83.简述森林群落对水分的影响。

84.简述土壤组成及其特性。

85.简述农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五、论述题(2题)86.叙述水生群落演替的过程。

87.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六、单选题(0题)88.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水能D.煤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5.A

6.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7.C

8.C

9.C

10.A

11.A

12.B解析:生境是指生活环境,各种生态因子的总和;而生态位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的时空位置,也指某种关系中的位置,符合题意的只有B项。

13.B

14.D

15.D

16.A

17.A

18.B

19.B

20.C

21.A

22.D

23.A解析:陆地群落中,种子植物个体数量多、盖度大,决定群落的外貌特征,通常是优势种。

24.A

25.C

26.B

27.Ar对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竞争力强,但一般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入侵新的栖息地,并通过高增长率而迅速繁殖。

28.A

29.C

30.C

31.C

32.B超顶极也称后顶级,是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南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例如,草原区内出现的荒漠植被片段。

33.C

34.D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逐及升高,属于有毒物质的富集。

35.A

36.B顶级格局假说是由R·H·Wjittaker(1953)提出的。

37.B

38.D

39.B

40.C

41.D

42.A

43.B

44.D生态失调的原因主要受气候变化、资源问题、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的影响。

45.D

46.A

47.A

48.B

49.B

50.D

51.减小减小

52.群丛

53.群落交错区(或生态交错区、生态过渡带)

54.生态因子

55.风播

56.栖息栖息

57.主导因子

58.r

59.焚风

60.水平水平

61.食物链

62.长期演替

63.社会等级

64.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65.生产(或初级生产)

66.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67.互利共生互利共生

68.干物质重

69.非密度制约

70.领域性

71.N

72.N

73.A

74.B

75.N

76.N

77.B

78.N

79.N

80.A

81.①胞吞泡的大小不同:胞饮泡直径为150nm,吞噬泡直径大于250nm;②胞饮作用是一个连续发生的作用,吞噬作用是一个信号触发过程;③胞吞泡形成机制不同:胞饮泡的形成需要网格蛋白或这一类蛋白的帮助,吞噬泡的形成需要有微丝及其结合蛋白帮助。

82.自然选择就是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以各种方式消除那些不适应环境的类型,而将那些适应环境的类型加以保留。自然选择的类型有:(1)稳定性选择: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的那些个体有利,而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2)定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一侧“极端”的个体有利,使种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3)分裂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两侧“极端”的个体有利,而不利于中间个体,使种群分成两部分。

83.(1)群落能截留降水保蓄水分因而能创造群落内部特殊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条件。(2)使降落在群落中的水分进行再分配一部分被林冠阻留直接蒸发返回大气降水的大部分到达地表这到达地表的水分大部分渗入土壤被土壤保持或渗入地下形成潜流只有一部分成为地表径流土壤水分被植物吸收经蒸腾和蒸发而保留在群落内。(3)由于群落能阻挡降水增加土壤水分的入渗大大减少地表径流减少了对表土的冲刷。(4)群落中植物根系交织成网对土壤有固结作用可提高群落内土壤抗冲刷的能力。利用群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小(1)群落能截留降水,保蓄水分,因而能创造群落内部特殊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条件。(2)使降落在群落中的水分进行再分配,一部分被林冠阻留,直接蒸发返回大气,降水的大部分到达地表,这到达地表的水分,大部分渗入土壤,被土壤保持或渗入地下形成潜流,只有一部分成为地表径流,土壤水分被植物吸收,经蒸腾和蒸发而保留在群落内。(3)由于群落能阻挡降水,增加土壤水分的入渗,大大减少地表径流,减少了对表土的冲刷。(4)群落中植物根系交织成网,对土壤有固结作用,可提高群落内土壤抗冲刷的能力。利用群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小

84.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复合系统。包含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以及特定的微生物区系。土壤的特性:①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母质、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②土壤化学性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无机质、土壤酸碱度;③土壤生物性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85.(1)种群比较单一;(2)系统稳定性差比较脆弱;(3)物质流动量大;(4)抗逆能力差;(5)受人工控制、利用和改造这是农田生态系统决定性的特征。(1)种群比较单一;(2)系统稳定性差,比较脆弱;(3)物质流动量大;(4)抗逆能力差;(5)受人工控制、利用和改造,这是农田生态系统决定性的特征。

86.演替包括下列阶段:①沉水植物期。起初池水较深湖底没有有根植物水层中只生长着浮游生物和鱼类水底有螺蚌等底栖生物。水深约3~5m可长沉水植物首先是先锋植物构成湖底裸地。随着湖底有机物质的积累加快湖底抬高水域进一步变浅继而高等水生植物出现。其生长和繁殖能力强垫高湖底的作用更强。②浮水植物期。水深2~3m时开始出现睡莲等浮叶根生植物。因其叶漂浮于水面水下光照条件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原有的沉水植物被推向水较深处。③挺水植物期。水体继续变浅水深1~2m挺水生植物出现其中以芦苇最常见。芦苇的根发达可以使水底迅速增高形成浮岛。水下土地间或露出开始具有陆生环境的特点。从沉水到挺水植物阶段鱼类等典型的水生动物减少而两栖类、水蛭和蜗牛等动物增多。④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水底露出水面之后成为暂时性水池。干燥季节时可能全部裸露。原来的挺水植物被湿生草本植物所取代。动物中蚯蚓、蝗虫和一些鸟类成为群落的成员。而后湿生草本群落又逐渐被中生草本群落所取代在适宜条件下还能发育到木本群落的顶级期。演替包括下列阶段:①沉水植物期。起初池水较深,湖底没有有根植物,水层中只生长着浮游生物和鱼类,水底有螺蚌等底栖生物。水深约3~5m,可长沉水植物,首先是先锋植物构成湖底裸地。随着湖底有机物质的积累加快,湖底抬高,水域进一步变浅,继而高等水生植物出现。其生长和繁殖能力强,垫高湖底的作用更强。②浮水植物期。水深2~3m时开始出现睡莲等浮叶根生植物。因其叶漂浮于水面,水下光照条件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原有的沉水植物被推向水较深处。③挺水植物期。水体继续变浅,水深1~2m,挺水生植物出现,其中以芦苇最常见。芦苇的根发达,可以使水底迅速增高,形成浮岛。水下土地间或露出,开始具有陆生环境的特点。从沉水到挺水植物阶段,鱼类等典型的水生动物减少,而两栖类、水蛭和蜗牛等动物增多。④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水底露出水面之后,成为暂时性水池。干燥季节时,可能全部裸露。原来的挺水植物被湿生草本植物所取代。动物中蚯蚓、蝗虫和一些鸟类成为群落的成员。而后,湿生草本群落又逐渐被中生草本群落所取代,在适宜条件下还能发育到木本群落的顶级期。

87.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严格服从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从浓缩的较有序的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经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时其利用转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动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则散逸到环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作为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无序状态或最大的熵。”对一个封闭系统来讲总是趋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减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导致一切过程的终止。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低温物体扩散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来说可以通过自身复杂的生物结构而保持有序状态同时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无效能即热能因而排除了无序只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输入生物体就会通过自组织和建立新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