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有效积温计算公式K=(x-x0).Y中,x0代表()。A.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一段时间的天数D.总积温

2.白桦、云杉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是由于()

A.水分的限制B.低温的限制C.高温的限制D.养分的限制

3.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同哪个选项相当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

4.下列生物中()属于腐食动物。A.秃鹰B.麻雀C.老鹰D.黄雀

5.下列不属于碳循环途径的是()。A.陆地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B.海洋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C.陆地生物与海洋生物之间的碳素交换

D.化石燃料燃烧参与的碳循环

6.高山植物通常长得比较矮小,这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具有较强的()。A.紫外光B.红外光C.红橙光D.绿光

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大型消费者的是()

A.真菌B.植物C.肉食动物D.细菌

8.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9.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学者______提出了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

A.海克尔B.坦斯利C.林德曼D.奥德姆

10.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A.平均温度B.发育天数C.有效积温D.生物学零度

11.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A.相对密度等于40%B.盖度等于40%C.频度等于40%D.相对盖度等于40%

12.下列属于磷虾生境的是()。

A.海岸水域及其水底泥沙B.深海水域及其水底泥沙C.深海水域D.深海水域的泥沙

13.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昼夜变化B.湿度昼夜变化C.食物的变化D.光照昼夜变化

14.海洋中植物的分布随着海洋深度而变化,高山上植物的分布随海拔升高而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依次是()。

A.光照、温度B.温度、光照C.光照、海拔D.温度、海拔

15.生活在强风地区的鸟类的特点是()。

A.羽毛短,紧贴在身上B.羽毛短,蓬松C.羽毛长,紧贴在身上D.羽毛长,蓬松

16.农业上最好的土壤结构是()。A.网状结构B.团块结构C.团粒结构D.块状结构

17.与植物离子吸收有关的因素是()。

A.离子浓度B.温度、水、气体等环境条件C.植物对离子的吸收能力D.以上三个都有影响

18.在生物群落中,物种对环境的潜在综合适应范围属于该物种的()。A.栖息地B.生境C.现实生态位D.基础生态位

19.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大多与生物学的方法相似,这是由于()。

A.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是从其他科学直接引入的

B.生态学最初属于生物学的分支

C.生态学研究层次不同引起的

D.生态学与其他科学相互交叉

20.下列土壤分类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A.燥红土B.黑钙土C.灰化土D.红色石灰土

21.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

A.时间长B.范围广C.闭合式D.三者都是

22.雄性动物总是奋力攻击和赶走同类雄性进入其所在的动物群,这是()

A.竞争B.种内斗争C.捕食D.他感作用

23.棉田中的七星瓢虫是棉蚜的天敌,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B.寄生C.捕食D.共生

24.坡度在16°~25°的是()。A.缓坡B.斜坡C.陡坡D.急坡

25.蛇、蜥蜴进入冬眠,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土壤的理化特性

2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理论上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有()流入了第五营养级。A.1/1000B.2/10000C.1/625D.1/125

27.水分临界期是作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作物不同,需水临界期也不一样。如()。A.小麦是发芽期B.水稻是苗期C.花生是结果期D.玉米是“大喇叭口”期到乳熟

28.将植物群落分成森林、林地、草地、荒漠等不同的类群,这种分类是根据()。

A.种类B.群落外貌C.优势度D.景观

29.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30.地球上的碳素绝大部分存在于()。A.岩石圈B.大气圈C.水圈D.土壤圈

31.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

32.植物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的影响叫做

A.他感作用B.他毒作用C.毒作用D.抑制作用

33.自然种群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是()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均匀集群型

34.瞪羚为了不被猎豹捕食,其逃避能力不断增强,而猎豹为了捕到瞪羚,其捕猎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该现象属于()

A.他感作用B.协同进化C.竞争作用D.互利共生

35.苏格兰的一片松树林中有四种蚂蚁,生境似乎是相同的,但一种趋向于坚硬木头,一种趋向于松软的木头,一种活动在潮湿木头周围,一种奔忙于残断的树干与地面之间。由此可看出,它们的______不同。()

A.空间生态位B.营养生态位C.多维生态位D.基础生态位

36.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

A.单元顶极理论B.多元顶极理论C.顶极格局假说D.以上都是

37.我国内蒙古草原农田弃耕后,最后恢复的群落是()。A.杂草群落B.黄蒿群落C.禾草群落D.贝加尔针茅群落

38.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的循环是()。A.地球化学循环B.生物循环C.沉积型循环D.气相型循环

39.我国解放后新增的荒漠面积中,有95%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A.过度放牧B.破坏森林C.过度农垦D.工矿开发

40.判断下面多样性指数最高的群落是()

A.低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B.低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C.高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D.高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

41.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绿色植物属于()

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42.群落常规速度的特点是()。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B.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C.演替越来越慢D.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43.甲、乙群落各有100个个体,其中甲中90个属于种A,10个属于种B,而乙中种A、种B各占一半,甲、乙群落均匀度的比较结果为()

A.甲高B.乙高C.一样D.无法比较

44.白桦、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是受()的限制。

A.光照周期B.雨水分布C.极端温度D.有效积温

45.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A.阶段性B.限制性C.补偿性D.不可替代性

46.种群的生态出生率是指()。A.生理出生率B.最大出生率C.实际出生率D.理论出生率

47.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直接因子的是()

A.坡向B.坡度C.海拔D.水分

48.单位面积上的生物个体数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A.频度B.密度C.多度D.优势度

49.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较简单的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草原D.苔原

50.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二、填空题(20题)51.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______。

52.生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称为______温度。

53.最近研究表明,光周期现象主要与______的长短有关。

54.土壤中某些真菌和高等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称为______。

55.按照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可分为稳定选择、______和分裂选择。

56.地球上净初级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

57.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性极限,且阻止其生长、繁殖和扩散,甚至生存的因子,叫该生物的______。

58.______常是自然系统的主要识别标志和划分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的主要依据。

59.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指______问题、全球变暖问题和酸雨问题。

60.当生物个体间竞争剧烈,对抗作用强,该生物的内分布型是__________。

61.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_____生态因子。

6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______。

63.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地球化学循环(地质大循环)和__________两种基本形式。

64.逻辑斯谛方程中的修正项(K—N)/K,是__________。

65.现代生态学和传统生态学的最大区别,就是______的变化。

66.食物链是指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之间______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序列。

67.将农业废弃物秸秆通过糖化过程变为饲料,然后用牲畜排泄物及秸秆残渣培养食用菌,生产食用菌的残余废料可以用来养蚯蚓,而后把最终残余物返回农田,这是生态农业中物质、能量______利用系统类型。

68.在某个真实或特定的环境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叫______。

69.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______。

70.东北虎比华南虎个体大,寿命长,这符合______法则。

三、判断题(10题)71.种群呈“s”型增长时,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的1/2时,种群的密度增长越来越快。()

72.种群内成员间的竞争常导致均匀分布。()

A.正确B.错误

73.生态学词是由达尔文首先提出来的。()

74.新生特性原则又可称之为功能整合原理即系统的总体功能要大于组成该系统各组分的分功能之和。[]

A.正确B.错误

75.决定生物的分布范围的因子是生态幅较窄的因子。()

A.正确B.错误

76.在生物的生活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和生理等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A.正确B.错误

77.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

78.蝗灾是由于蝗虫数量的季节消长引起的。()

A.正确B.错误

79.他感作用可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演替。()

80.实验研究是利用实验的条件模拟某种生态状态,研究其中的一些条件的变化,观察它们对生物的存活、繁殖、行为等特征变化和生理变化的影响,以及对种内、种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四、简答题(5题)81.水稻这种植物适应光照的特点是什么?

82.简述物候节律及其意义。

83.简述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84.简述物质循环的调节。

85.什么是碳循环?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生态位的主要特征。

87.生态环境恶化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请论述森林生态系统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六、单选题(0题)88.对于一个稳定的森林或草原生态系统来说,其各组成成分中,唯一可缺少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机环境

参考答案

1.B

2.C

3.A

4.A

5.C

6.A

7.C

8.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9.C

10.B有效积温法则K=N(T-C)中,Ⅳ为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总积温(常数)。

11.C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12.B

13.D

14.A

15.A解析:强风地区的鸟类应该具有紧贴身体的短羽,以此避免承受强风袭击,并能保持其在强风中的飞行,故选A。

16.C

17.D

18.D

19.B

20.D

21.D

22.B

23.C

24.B按坡面的倾斜度,通常可分为下列几个等级:平坦地5°以下缓坡6°~15°斜坡16°~25°陡坡26°~35°急坡36°~45°险坡45°以上

25.B

26.C

27.D

28.B

29.D

30.A

31.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32.A

33.C

34.B

35.A

36.C

37.D

38.B生物循环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生物循环的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的循环。

39.A

40.D

41.A

42.D

43.B

44.C

45.C

46.C

47.D

48.A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发现的频度,即指某物种在样本总体中的出现率。

49.D

50.D

51.分解者分解者

52.三基点三基点

53.暗期暗期

54.菌根菌根

55.定向选择

56.热带雨林

57.限制因子限制因子

58.植被植被

59.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

60.均匀型

61.间接

62.生态多样性生态多样性

63.生物循环(生物小循环)

64.逻辑斯谛系数

65.眼界眼界

66.取食与被取食

67.多层次分级多层次分级

68.生态出生率

69.湿润区

70.贝格曼贝格曼

71.N

72.B

73.N

74.A

75.A

76.A

77.Y

78.A

79.Y

80.Y

81.水稻是一种阳性植物是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育健壮、在荫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阳性植物一般枝叶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植株开花结实能力较强生长较快寿命较短。阳性植物的茎通常较粗节间较短分枝也多。茎的内部结构是细胞体积较小细胞壁厚木质部和机械组织发达维管束数目较多结构紧密含水量较少。阳性植物的叶在着生排列上常常与直射光成一定的角度而叶片一般较小质地较厚叶面上常有很厚的角质层覆盖有的叶片表面有茸毛。

82.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植物的物候变化非常明显;动物对不同季节食物条件的变化以及对热能、水分和气体代谢的适应。导致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周期性变化。物候研究观测的结果,可应用于确定农时、确定牧场利用时间、了解群落的动态等,特别是对确定不同植物的适宜区域及指导植物引种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83.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主要在两个方面:(1)减数分裂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在世代交替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性生殖是生物在长期进化历程中较无性生殖更为进步的一种繁殖方式。雌雄配子的融合,把不同遗传背景的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混在一起,其结果既稳定了遗传,又添加了诸多新的遗传变异,大大增强生物对千变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然而,如果没有一种机制使精卵细胞染色体数减少一半,那么精卵细胞的融合,将使染色体数倍增下去,细胞的体积也就不断地膨胀,细胞将不能适应环境而遭淘汰。减数分裂保证了生殖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单倍化,然后通过受精作用还原为二倍体。没有减数分裂,有性生殖将是不可能的。(2)减数分裂是遗传重组的原动力,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减数分裂也是遗传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如果没有遗传变异的话,生物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就会失去长期生存的能力。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两种方式发生遗传重组。一种是通过亲代染色体在单倍体细胞中的自由组合,产生的配子所含的染色体在组成上既有祖父的也有祖母的。第二种方式是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发生的DNA交换。这种遗传重组过程产生的单个染色体中既有父本的也有母本的基因。减数分裂就是通过这样两种机制产生遗传上独特的四个单倍体细胞,每个细胞都含有新重组的遗传信息。

8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在自然条件下,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就是说对某一种物质在各主要库中的输入和输出量基本相等。大多数气体型循环物质如碳、氧和氮的循环,由于有很大的大气蓄库,它们对于短暂的变化能够进行迅速的自我调节。

85.C循环主要是在空气、水和生物体之间进行的。绿色植物借助光能吸收CO2和水进行光合作用C被绿色植物固定成含C有机物。含C有机物又被动物、细菌和其他异养生物所消耗。这些生物又将呼吸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和水排出体外。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被绿色植物再利用这样C在自然界中被循环利用。C循环主要是在空气、水和生物体之间进行的。绿色植物借助光能,吸收CO2和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