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通感”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1页
掌握“通感”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2页
掌握“通感”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语文年级/册高一课题名称掌握“通感”的修辞手法难点名称“通感”的修辞手法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容易和比喻混淆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学生不易理解通感,容易把这个修辞手法当成比喻难点教学方法通过所学课文进行分析讲解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掌握“通感”的修辞手法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什么是“通感”?通感即移觉,是一种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的形式沟通起来的特殊修辞方法。钱钟书先生说过:“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线……”是“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二二、从《荷塘月色》中学习通感的修辞手法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此处运用通感将嗅觉移为听觉,写出荷香的时断时续、假设有假设无、清淡飘渺、沁人心脾等特点,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此处运用通感,由视觉转为听觉,月的光华和阴影,朦胧婆娑,相互映衬,以小提琴演奏的“名曲”的旋律来形容它们的和谐声响,来表现月光树影组合的协调,给人一种悠扬、优美的感觉,同时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气氛,将读者带到一种美好的幻景。三、通感的作用使用通感修辞法,通过词语的移用,沟通人们的不同感觉,可以启迪人们的感觉联想,强化人们的心理感受,体味余韵。三、通感的常见类型(一)、由听觉移到视觉所谓眼见为实,视觉是最直观也是传达性最强的感受。我们见到的东西往往更为真切,用视觉描绘将会到达深刻的体验。女子们朗朗的笑声,像水上的波纹,在工地的上空荡漾开去。(钢焰《绿叶赞》)由听觉感觉到的“笑声”,移到视觉感觉到的“波纹”,通过层层波纹的延伸感,描绘出工地上一片欢乐之景。(二)、由听觉移到味觉这是妈妈的歌声,妈妈的歌声多么甜蜜呀!用甜蜜描写妈妈的的“歌声”,展现出温馨美好的亲情。(三)、由视觉移到味觉黎明的鸡血红又热辣辣的在东方散发出奔放的晨光了。(迟子建《原始风景》)把黎明时看到的天空的颜色,移到品尝到的味道上,把眼前之景写活了,使人感受贴切。(四)、由视觉移到听觉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钱钟书《围城》)由视觉感知的“笑意”移到听觉感知的“余音”,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方鸿渐为唐小姐痴情的情态。交响乐是一场恢宏绚丽的音乐盛宴。(五)、由视觉移到触觉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杨朔《荔枝蜜》由视觉感知的“蜜蜂”移到触觉感知的“疙疙瘩瘩二(六)、由视觉移到嗅觉“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李白)诗人把“雪花”与“春风”联系起来,把“雪”说成春风中的花,当然就香了,视觉通于嗅觉,写出了层次丰富,令人玩味的立体意境。(七)、由嗅觉移到听觉花园里芬芳的香气幽幽袭来,仿佛那消沉的筝鸣,慑人心神。将嗅到的“香气”用听到的“筝鸣”来形容,这是嗅觉到听觉转化。(八)、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除去上述的各感官之间的转换,还有将多种综合的运用,这样的多重感官交错,效果往往也更丰富具体。如郭风《叶笛》中描写的“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用听觉,将花香的嗅觉和明媚的视觉相互交错,传达出一曲悠扬,撩人情思的笛声!还如鲁彦的《听潮》“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象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温柔”的触觉,“芳醇”的嗅觉,“微风拂过琴弦”的听觉,以及“落花飘零在水上”的视觉,融为一体,海的形象鲜明的跃然纸上。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小试牛刀,分析以下句子的通感手法①这女孩长得好甜由视觉转为味觉②那政客名声很臭由听觉转为嗅觉③红杏枝头春意闹由视觉转为听觉④暗香浮动月黄昏由嗅觉转为视觉小结总之,通感艺术审美观照的艺术对象,从现实的感觉与想象中的另一种感觉的相互沟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