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四首《登岳阳楼》《桂枝香 金陵怀古》《念奴娇 过洞庭》《游园》复习课件 【备课 精讲 精研】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四首《登岳阳楼》《桂枝香 金陵怀古》《念奴娇 过洞庭》《游园》复习课件 【备课 精讲 精研】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四首《登岳阳楼》《桂枝香 金陵怀古》《念奴娇 过洞庭》《游园》复习课件 【备课 精讲 精研】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四首《登岳阳楼》《桂枝香 金陵怀古》《念奴娇 过洞庭》《游园》复习课件 【备课 精讲 精研】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四首《登岳阳楼》《桂枝香 金陵怀古》《念奴娇 过洞庭》《游园》复习课件 【备课 精讲 精研】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杜甫诗歌的主要思想: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登岳阳楼》译文:·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地,日月星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亲朋好友们音讯全无,我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登岳阳楼》首联:“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登岳阳楼》颔联:·一"坼"一"浮",将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可谓气势磅礴,宏伟奇丽。·"坼"字,分裂。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漂浮荡漾。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像是昼夜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登岳阳楼》颈联:

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作者触景生情亲朋隔绝,无一消息,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登岳阳楼》尾联:

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登岳阳楼》文脉:

登岳阳楼起承转合扣“登”题,叙写今昔眼前景,境界大身边事,小自我怀天下,大情怀《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阙写金陵之景,下阙写怀古之情。上阕: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告诉我们怎样的信息?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地点:故国;时令:晚秋;天气:初肃。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阕: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澄江静如练”,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箭头一样突出、峭拔。

静景远眺比喻《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阕: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往来如梭,西风乍起处,近旁江岸酒楼处斜插的旗,迎风飘扬。“归”“去”

——船家的升帆摇桨的动态感。动景,近观,白描手法。《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阕: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日落西山,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江水溶溶,波光粼粼,一行白鹭迎着绚丽的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动景远眺彩绘

《桂枝香·金陵怀古》上阕:

上阕所写景物有自然有人文有动有静,色彩有浓有淡,远近错,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

风格:旷远、清新、雄健、壮阔《桂枝香·金陵怀古》下阕:

下阕共有两个典故分别是?第一个典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暗示着怎样的现实?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至今商女”。“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说明“繁华竞逐”。暗示王安石所在朝廷的荒淫。繁华竞逐:竞逐繁华,统治者的奢靡生活《桂枝香·金陵怀古》下阕: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作者对自古凭高者态度如何?暗示着对朝廷的态度如何?“漫嗟”批判自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之局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汲取历史的教训。《桂枝香·金陵怀古》下阕:

这种“悲恨相续”的亡国悲剧连续发生的原因是?

繁华竞逐漫嗟荣辱(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国无明君,朝无贤臣《桂枝香·金陵怀古》下阕:

“结合历史理解”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朝旧事已随着时光流逝一去不返,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但是北宋的统治者享乐依旧,昏庸依旧。自己的不满之情在景物描写中不自觉的流露出来。《桂枝香·金陵怀古》下阕:

结尾典故蕴涵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听到诗人的呐喊了吗?

化用杜诗“烟笼秦淮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作者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词,这是是对当今朝廷像六朝统治者那样奢靡、荒淫生活的呐喊,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王翁之怒不在女,在乎荒淫之朝廷。登临送目澄江翠峰征帆酒旗彩舟白鹭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漫嗟荣辱门外楼头(古)(今)悲恨相继旧事流水(古)(今)商女唱曲静动动

主旨:借六朝事,讽当朝人《桂枝香·金陵怀古》小结: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作者用托古喻今的艺术手法,隐曲地指出北宋王朝潜伏着的现实危机。然而,面对这一现实,统治集团却仍在寻欢逐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词人为此深深地忧虑。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关怀,以及作为一个进步的政治家所应保持的那种清醒的头脑。这与词人在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精神是相一致的。

《念奴娇·过洞庭》背景

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念奴娇·过洞庭》上片告诉我们,作者到洞庭湖来,心情怎样?用文中的字来概括。“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分析这几句在表达上的妙处。

悠然

词人巧妙地将月夜洞庭在星月的辉映下,波光粼粼、洁净清朗的景色,与作者澄澈纯净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借景抒情,表现自己“肝肺皆冰雪”的高洁情怀。《念奴娇·过洞庭》“表里俱澄澈”即使上阕写景的总结,也与下阕的抒情遥相呼应,请结合全词说说你的理解。“表里俱澄澈”概括了天上银河璀璨,湖面波光粼粼,月华星辉与波光水色,上下通明,浑然一体的景象,是对上阕写景的总结;此外,“表里俱澄澈”与下阕的“肝肺皆冰雪”呼应,表达了自己因谗言而被贬职到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虽遭困境,但依然保持高洁品德,连肝胆都如冰雪般晶莹,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念奴娇·过洞庭》“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处”有怎样的内涵?联系上阕,简要分析。

①景象清疏淡远、湖水澄静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印。②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物我合一。《念奴娇·过洞庭》“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请简要赏析。①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②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念奴娇·过洞庭》下阕“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抒发了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全篇加以分析。作者置身水天相连、表里澄澈的洞庭湖上,怡然自得,宠辱偕忘,不知今夕何夕,抒发了超然物外的愉悦之情;“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更显得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在总揽天地、驱遣万物中抒发了作者的豪迈进取的情志;但现实的严酷毕竟回避不了,“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表现了作者的失意,但失意不失志,因而仍显沉稳,方寸不乱,“扣舷独啸”抒发了作者的愤激不平之意。

《念奴娇·过洞庭》结合词作,简要概括词人表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①表露出对洞庭景色的喜爱;②表露出自己为官高洁却被谗落职的怨愤;③表露出超然物外、不恋官场的旷达。

《念奴娇·过洞庭》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二者景物描写有何不同?

范诗“衔远山”等句描写白天洞庭湖的动态之景。“衔远山、吞长江”写出洞庭湖的汹涌奔流;“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写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水势浩淼的壮观景象。

本词上片主要描写月下的洞庭湖静态之景。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辽阔的洞庭湖风平浪静,万顷碧波,如洁白明净的玉界琼田,水天一色。“表里俱澄澈”描绘了天地间空明的坦荡景象。

《念奴娇·过洞庭》

此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写到洞庭湖的恢弘之气,诗人由此抒发的感情一样吗?请结合诗歌加以简析。

不一样。甲诗作者由洞庭湖的壮阔恢宏,联想到自身的病老之悲,进而抒发了对国家安危和时局动荡的忧思,有着心系天下的胸怀。乙诗通过“悠然”“妙处”抒发了诗人愉快的心情,而“肝肺皆冰雪”“稳泛”“独啸”等则彰显了他磊落的襟怀,以及虽受冷落却依然超脱的气度。

《念奴娇·过洞庭》

小结

《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

《游园》背景

这支曲子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牡丹亭》是汤显祖在明代万历(明神宗年号,1563-1620)年间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的传奇作品。《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偶尔来到后园游赏时的一段唱词。

《游园》

解题

《游园》①游园,选自《牡丹亭》,题目是编者加的。②“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游园惊梦》就是用该曲牌演唱的,皂罗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

《游园》了解《牡丹亭》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