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典园林及其文化底蕴新_第1页
北京古典园林及其文化底蕴新_第2页
北京古典园林及其文化底蕴新_第3页
北京古典园林及其文化底蕴新_第4页
北京古典园林及其文化底蕴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万园之园:圆明园(一)圆明园概况圆明园:由康熙皇帝命名,字义为“圆融与普照”,意味着完美与至善。来自佛语:“圆明一切智”。雍正自称为“圆明居士”,解释圆明:“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圆明园先为康熙赐于四子雍正的赐园(1709)。雍正在位十三年,建圆明28景。乾隆扩建为四十景(1744),并增建长春(1749)、绮春(1772)二园,合为“圆明三园”。嘉庆时再加扩建,遂成北京西北郊园林区中最大的皇家园林。此后道光、咸丰二帝均有增建。修建历史凡150余年。咸丰十年(1860)毁于英法联军之手,同治年间部分修葺,未遂。光绪二十六年(1900),再遭八国联军焚毁。又经国人抢掠,宣统年间,终成杂草丛生、麦垅弥望的荒山原野。圆明园概况汪荣祖:“圆明园这座皇家御园的兴衰,是清朝帝国史的一个缩影,它的兴起,跟康熙大帝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之崛起是并行的。圆明园总共耗了一个半世纪无休止的营造,成为一座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从未有过最雄伟的帝王宫苑,是伟大中华帝国的一颗闪亮的明珠。……圆明园与大清帝国同享光荣与屈辱,圆明园的摧毁跟大清的衰败是分不开的。正确地说,由于大清帝国在19世纪的式微,让这座帝王宫苑得不到保护而陨落。”圆明园概况圆明园占地约350公顷,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等于一个颐和园。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大园套小园,美不胜收,以建筑群为中心的景区就多达120多处,而且绝不雷同。“移天缩地在君怀”,将“天地宇宙营造心态”表现无遗,营造出“大地上的宇宙”。乾隆《圆明园后记》:圆明园“规模之宏敞,邱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称观止。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圆明园概况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曾产生深远的影响。法国大文豪雨果:“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英国皇家建筑师钱伯斯:圆明园是“从大自然中收集最赏心悦目的东西,组成一个最动人的总体”,并为肯特公爵设计了欧洲第一座“中国式园林”:丘园。圆明园概况法国神甫王致诚(1702-1768):圆明园真是“人间天堂”(aparadiseonearth)。英国斯文豪(额尔金的翻译官):“这种如画一般的景象好像无休止,引人入胜。实际上,所有这些都是最优美的中国风景,挖空心思的巧艺就是要消除自然的粗糙面,使其变得更加迷人,看来所有都糅合在一起,建成这一宜人的宅院。设计者所调动的资源看来是无穷无尽的,为了让他的作品完美而不会少花一分钱。所有优雅的美景通常都可以在最经典的中国画作里看到。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了艺术家所能表达出来的想象力,都在这里生动地呈现了出来。”(二)圆明园的主要特征1、平地造园,园中有园,水景为主。因无自然的大型山水,故人工挖池堆山,营造出山水园林环境。最大水域福海,宽达600米,面积近30公顷。挖凿水面产生的泥土就近堆山,大小山丘占全园的三分之一。靠大园中的小园组成庞大的人工园林环境。按功能分,既有供帝王上朝听政用的“正大光明”与“九州清晏”等宫殿建筑群,也有供奉祖先的安佑宫、敬佛的舍卫城,还有存图书的文渊阁,有市肆买卖街,还有大量供游乐休息用的景点与景区。景点与景区之间既相隔又相联。相隔的不是私家园林中的矮墙与折廊,而是曲折的山丘;相连的不是园中的石径与墙上的漏窗,而是蜿蜒相通的河道与通道。圆明园福海周围复原图圆明园的主要特征2、移天缩地,集锦荟萃,中西合璧。主题有四:一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宫幻境。如蓬岛瑶台、方壶胜境等;二是历代著名山水画、山水诗中的深山幽谷、飞瀑流泉,如武陵春色、山高水长等;三是仿照江南绮丽多姿的名园胜迹,如平湖秋月、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南屏晚钟、狮子林等;四是首次大规模营建西洋古典园林景区,如谐奇趣、黄花阵、海晏堂、方外观等。为欧洲当时盛行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圆明园的主要特征2、移天缩地,集锦荟萃,中西合璧。在“仿景”的过程中进行了艺术化的加工和中国化的处理。因地制宜,仿中有创:“略师其意,就其自然之势,不舍己之所长。”西洋楼景区在布局和建筑个体形式上掺杂了中国的传统手法,如喷水塔做成中国佛塔形势,用鸟兽类形象代替了西方的裸体人像雕刻,在一些石雕装饰上也采用了中国纹样,等等。圆明园的主要特征3、建筑类型多样,极富变化,巧夺天工。宫殿、庙堂、寺院、住宅、藏书楼、市肆、戏台以及亭台楼阁、桥梁船坞等建筑,不仅因功能不同而自成风格,而且还打破常规,创造了创造了许多并不多见的新颖形式。房屋平面除惯用的长方、正方形以外,出现了工字、中字、田字、曲字、出字、卍字、扇面等式样;仅亭就有四方、六角、八角、圆形、十字形等;廊也分直廊、曲廊、爬山廊等式样;一百余座桥梁有平桥、曲桥、拱桥等式样。建筑的组合也是多种多样,极富巧思。一是在总体保持有中轴的前提下,局部采取左右不完全对称的办法,如汇芳书院;二是在对称的位置采用不同形式的建筑。如“天然图画”;三是只保持主要建筑大门与正厅之间的轴线对应关系,其他建筑则随地灵活安排,如“四宜书屋”建筑群。慈云普护上下天光圆明园的主要特征4、物华天宝,收藏丰富,艺术珍馆。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皇家博物馆,陈设豪华精美,收藏极为丰富,堪称文化宝库。据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描述,“园中富丽辉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称,亦非欧洲人所能想见”。“各种宝贵的珍品均积聚于此皇家别墅,千门万户之中。”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煌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和珐琅质瓶盏,织金织银的锦缎、毡毯、皮货、镀金纯金的法国大钟,精美的圆明园总图,宝石嵌制的射猎图,风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额,以及本国其它各种艺术精制品和欧洲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应有尽有。圆明园的主要特征黄浚《花随人圣庵摭语》:

“所见珍物,已几于目眩神迷,舌挢不能下矣。据所见仅玉器一类,有四方玉花瓶一,高十四五寸,色白逾乳,雕刻人物,极精细,疑非人工所为。有玉盘一,径二尺许,上连冬松一本,叶绿根白,大与真者无异。有珊瑚树数柯,高等身,粗如儿臂,红润照人眼,光灼灼不可逼视。有碧玉甜瓜一,蒂叶皆具,瓜上有一蚱蜢,苍头碧翅,作摇摇欲跃势,色泽皆天然。此外若玛瑙之碗,水晶之壶,琥珀之杯,质美而镂工,多人间罕见物云。”圆明园的主要特征圆明园内收藏有极为丰富的图书文献。文源阁收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因《全书》篇帙浩瀚,当时又择其尤要者,编成《四库全书荟要》,计12000册。《荟要》共抄两部,一部贮故宫摛藻堂,另一部藏于长春园含经堂的东厢味腴书室。含经堂有一处著名的淳化轩,是专为收藏法帖《淳化阁帖》摹版而建的。《阁帖》原是北宁淳化三年(992年)摹刻的,包括王羲之、王献之乃至苍颉、夏禹、孔子等99人的书法名迹。帖分十卷,是我国的第一部大型丛帖,被誉为诸帖之祖。(三)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圆明园是由清代几朝皇帝历经一个半世纪,倾全国之所有,陆续扩建、改建的,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无不对它赞不绝口。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圆明园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史和园林史上的巅峰之作,曾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四)圆明园的焚毁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6日开始抢劫,继而焚毁之。“那些军官和士兵似乎陷入暂时性的疯狂,他们的身心只专注于一件事,就是抢劫、抢劫。”翻译官斯文豪称其身边的军官为“有执照的强盗”英法联军的借口:“焚烧圆明园是为了惩罚清帝违反合约。”蔡申之:“自有中西交通以来,西洋Vandalism(摧残文化艺术)之为祸于中国,当以此役为最先而最巨矣。”圆明园的焚毁英法联军随军牧师马卡尔的记载:“从圆明园开始,其次转向西边的万寿山、静明园,最后转到香山……命令发下去之后,不久就看到重重烟雾,由树林中蜿蜒曲折,升腾上来……所有庙宇、宫殿、古远建筑、轮奂辉煌,举国仰为神圣庄严之物,和其中历代收藏的富有皇家风味、精美华丽、足资纪念的物品,都一齐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当我们回来的时候,芬纳带着一二队骑兵绕行一周,将我们进行时忽略过去的那些外面的建筑,也都一齐架火燃烧……现在所仅存,就是那座正大光明殿……因为军队驻扎其中……时已三钟,我们应该整队,开回北京,乃发布命令,一起焚毁……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却化为云烟了……于是园门和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一间不留。这所算做世界上最宏伟最美丽的宫殿的圆明园,绝不存留一点痕迹。至是我们已经完毕这件伟大的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圆明园的焚毁英国皇家工兵上尉哥顿:“你绝对不能想象我们烧毁了这个美丽而雄伟的地方。将之烧毁使人心酸,事实上,这些宫殿非常庞大,由于我们必须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使我们无法彻底地掠夺。大量黄金装饰被当做黄铜被焚烧。”另一位英国军官:“一阵柔风夹带着大量浓烟,从西北方向吹来,在我们的营地上空,吹向京城,即此距离,仍自远方随风飘来大量灰烬,洒满在街道上。这是对中国皇帝的宫殿所做出破坏和惩罚的无声而讯息明确之证据。在我们的营地和圆明园之间接下来的几天,白天都因为浓烟满天而变得暗淡,这看来就像太阳正经历漫长的日食,周遭的世界看来好像是被黑影所笼罩。”圆明园的焚毁汪荣祖: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清廷痛心疾首,给咸丰皇帝、恭亲王、慈禧、同治等直接“受害人”留下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此种掺杂了羞辱、愤恨、不舍等复杂的记忆,固不限于皇室成员。英法联军入侵都城,焚烧园林,必然会给当地人留下深刻的痛苦印象。京城的士大夫亲见夷兵如入无人之境,到处烧杀抢掠,强暴妇女,悲惨万状。他们目击了代表西方文明的英法联军如何蹂躏自己的乡土,而整个惨剧中最具体的印象,莫过于火烧圆明园。后来做到湖南巡抚的陈宝箴适在京师酒楼,亲眼见到西边火光浓烟,不禁痛哭失声,在他脑海里留下的对圆明园消逝的伤感,以及痛苦的记忆,恐怕绝不下于清朝皇家。事缘自圆明园焚毁那一刻起,中国士人并不认为此园仅仅是满族皇帝的私产,与己无干,实是中华文明中一个灿烂的象征,而竟遭西方帝国主义铁蹄入侵,无情摧残,而引以为耻。圆明园的焚毁(接上页)当时的英法联军,特别是英国帝国主义者,也是要刻意羞辱“野蛮的中国人”。参与此役的英国格兰特(HopeGrant)将军即以狠狠“打击了中国的骄傲”为得意,要中国人知道,“绝非欧洲人的敌手”。外国人大都无法理解中国何以要利用圆明园作爱国主义宣传,甚至加以嘲笑或谴责。然而中国人受挫之余,自然会产生同仇敌忾之情,并将此痛苦的记忆由晚清士人延续到现代的中国知识分子,转化成为民族主义式的历史书写,将毁园作为民族主义与爱国情绪的宣泄点,并表现出重建圆明园以雪耻图强的强烈欲望。圆明园遗址公园的积极建设,也在强调爱国主义教育,欲使之成为中国人集体的耻辱记忆。公元2000年8月,北京市通过“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确定了圆明园公园整体保护的格局与框架。其范围横跨圆明园东西路,南北向则自清华西路到规划公路五环,面积达458.9公顷。也许作为凭吊之用的所谓“遗址公园”,更具悲情之美感;若一旦整体修复,似旧物而实非旧物,反而会磨灭历史记忆;如果手艺难以达到原有的精美,则更会有画虎不成的丑恶感。圆明园的焚毁(接上页)无可抵挡的汹涌西潮,迫使中国接受西方的国际规范;近代西方文明中的正负两面,都在几代中国人面前展露无遗,圆明园的被抢、被烧乃是最活生生的一个阴暗例子,中国人对圆明园的记忆与感情,也必须从中国近代屈辱史中去理解。在园林史上,也许没有别的园林蕴涵如此丰富的记忆与情绪。——引自汪荣祖:《追寻失落的圆明园·中文版引言》五、北京私家园林之代表:勺园勺园,又名风烟里,约建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为明末京西著名的园林之一。

园主米万钟(1570—1631),字仲诏,号友石。明末著名的书画家,造园家。有“南董北米”之称。先后在城内建有湛园(在长安门)、漫园(在积水谭东),与勺园合称“米氏三园”。“勺园”,取“淀之水滥觞一勺”之意。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以小见大”的审美观。袁中道“到门唯见水,入室尽疑舟。”米万钟也曾亲治“海淀渔长”、“烟波钓叟”等印,以示以示勺园水盛。

《春明梦余录》:“海淀米太仆勺园,园仅百亩,一望尽水,长堤大桥,幽亭曲榭,路穷则舟,舟穷则廊,高柳掩之,一望弥际。旁为李戚畹园,钜丽之甚,然游者必称米园焉。”评价“贤主风流工点缀,四时花月总如春”。园林布局,继承和发扬了唐宋“文人写意山水园”的传统,体现了米万钟的卓越造园艺术。因而成为当时京城西郊一处很有名的“水上花园”,可与富丽壮观的清华园并称。

明末宰辅叶向高:“李园壮丽,米园曲折,米园不俗,李园不酸。”

“丹棱片边万泉出,贵族往往分清流,李园米园最森爽,其余琐琐营林丘”。

王思任:才辞帝里入风烟,处处亭台镜里天。梦到江南深树底,吴儿歌板放秋船。米万钟咏勺园诗幽居卜筑藕花间,半掩柴扉日日闲。新竹移来宜作径,长松老去好成关。绕堤尽是苍烟护,旁舍都将碧水环。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两个问题:1、意象与物象的区别;2、为何总要“对景西山”?“对景西山”的哲学内涵1、借景:天人合一。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2、仁者之风3、陶渊明“米家四奇”米家园米家灯:把勺园景色描绘在灯上,灯上园景“丘壑亭台,纤悉具备”,堪称杰作。米家石:爱石成癖,人称友石先生。“败家石”。米家童:有二子一女。其子能诗善文,书画超群,清秀俊雅,聪颖伶俐,被人誉为米家童。勺园、弘雅园、集贤院

弘雅园:清初,康熙将该园赐给郑亲王积哈纳作为邸园,并亲笔题写匾额“弘雅园”三字。乾隆四十九年(1784),郑亲王逝世,此园收归内务府所有。集贤院:嘉庆六年(1801),正式将弘雅园改名为集贤院,并由嘉庆皇帝亲自题写匾额,作为堂官退值休息之所。

勺园与马嘎尔尼使华事件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王乔治二世第一次派遣特使马嘎尔尼出使中国,企图修改通商章程和在北京派驻公使。使团被安排在集贤院。马嘎尔尼日记:

“所备为余等居住者,为数庭院,各有堂厢,共在一园内。园为中国式,曲径缠绕,小河环流,中成一岛,上有凉榭一,草地与杂树林相间错,高下不齐,顽石乱堆。全园居高垣内,园门有兵守之。房屋中有颇宽敞幽雅不陋者,惟久未修理。”勺园与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囚禁俘虏之地。俘虏被释后,带领军队,绕过北京城,直奔圆明园。还有一说是因为龚自珍的儿子龚橙的带领。自乾隆朝以来,一直在与外国人打交道。勺园成为今日的“小联合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直荒废下去。民国时期为陕西督军陈树藩所占有,之后被燕京大学购得,作为教学用地。但当时是以淑春园遗址为主来设计校园建筑的,在勺园遗址上修建的建筑很少。80年代后,北京大学在勺园的故址上修建了留学生楼群,专门用以接待外国学者和留学生。问题:勺园及勺海修复的败笔?六、北京私家园林之代表:淑春园(十笏园)至晚在乾隆中叶之前,就已经有了“淑春”之名。若论时间,它在几座古园林中应该位居畅春园与勺园之后,排名第三。

位置在今天的西校门及未名湖景区,包括鸣鹤园与镜春园。发生根本改变在成为和珅的私家园林后。淑春园的盛衰与和珅的命运相始终。当政二十多年,家资值银八百兆两,甲午、庚子两次战败赔款,“和珅一人之家产足以当之”,和珅二十年所蓄,足值二十年国库收入的一半有余。法国路易十四的家产还不及和珅的四十分之一。嘉庆(颙琰)四年(1799)正月三日,乾隆逝世,靠山一倒,和珅也就立即垮台。五天以后和珅便被逮捕入狱,正月十五日宣布和珅大罪二十条,十八日赐死狱中。第十三条大罪是:

“所抄家产,楠木房屋僭侈逾制,仿照宁寿宫制度,园寓(即指畅春园)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畅春园仿圆明园而建斌良在《游故相园感题》一诗中,有两句说:“缤纷珂繖驰中禁,壮丽楼台拟上林”,诗中注曰:“园中楼阁均仿圆明园内规模建造。”

乾隆二十一年(1756),乾隆在颐和园昆明湖上建“清宴舫”,并为此专门作《咏石舫》诗曰:

“雪棹烟蓬何碍冻,春风秋月不惊澜。载舟昔喻存深慎,磐石因思奠永安。”

湖心岛:把湖中小岛建造得与圆明园福海中的蓬岛瑶台相似,今日未名湖中心的湖心岛就是当年小岛之一。这些在封建社会里都是“僭侈逾制”的不法行为。规模:有楼台64座,四角楼更楼12座,更夫120名。又根据《史料旬刊》第十四期刊登的查抄奏章所称:全园房屋1003间,游廊楼亭357间。

重要建筑临风待月楼。光绪七年(1881),蔚秀园的主人奕譞徘徊在篓兜桥上,隔墙眺望园中遗迹时,曾赋诗一首,其中有两句:“不堪一抹颓墙外,偏见临风待月楼”,并有注曰:临风待月楼“为和相筑”。淑春园的败落和珅被查抄以后,淑春园被分为东西两部分。由于和珅之子丰绅殷德乃是十公主(和孝公主)的丈夫,所以留住西部。东部则赏赐给成亲王永瑆。墨尔根园:在道光末年又把淑春园旧址赏给了清初摄政王多尔衮的后代——睿亲王仁寿居住。因此这时的淑春园又有睿王园之称,“睿”字满语为“墨尔根”,所以地方老百姓也管它叫“墨尔根园”,此名一直延续到1921年燕京大学购得此地为止。

淑春园的焚毁毁于圆明园之火,仅留临风待月楼。后被德七继承,不仅拆房卖林,还曾一度租给农民耕种园地。民国初年,陕西督军陈树藩以二万银元把未名湖到燕南园一带从德七手中买下,改称“肄勤农园”。

后陈树藩以半卖半送的方式“卖”给燕京大学。八、从“废园”到燕园关键人物: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与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司徒雷登的购买经历及命运。亨利·墨菲的建筑思想与灵感。燕园的兴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