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_第1页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_第2页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_第3页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_第4页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人民为什么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一、辛亥革命失败二、新文化运动开路三、胡适自由主义的局限四、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五、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主要内容一、辛亥革命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从主观方面来讲: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二、新文化运动开路二、新文化运动开路(一)关于启蒙问题1、何谓启蒙

启蒙即普及新知识、新思想,使人摆脱愚昧和落后状态。启蒙的根本标志在于:以人自身为目的;以人的解放与权利的保障为出发点。“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敢于认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kant,Immanual1724-1804):德国哲学家冲破中世纪的教条和偶像

欧洲启蒙思潮着重打破“宗教神学的枷锁”中国的启蒙思潮则着重冲决“宗法伦理的网罗”反对封建主义,呼唤自由、平等、民主的精神特质

欧洲的启蒙运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近代人类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启蒙”一词,英语为Enlightenment,意为启迪。1784年德国哲学家I.康德(1724~1804)所著《什么是启蒙》指出,“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把人们从迷信或偏见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黑暗的中世纪”。当代人即用“启蒙时代”这个概念,表明那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的历史时代。西方的启蒙运动持续了约400年,形成了两大思潮、两种文化。从近代来说,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家,他们始终以人和意识为研究对象,运用的是理性主义的逻辑方法,形成了一种文学文化。以培根、洛克为代表的哲学家,以科学和语言为研究对象,运用经验主义的逻辑方法,形成了一种科学文化。这就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的由来。一直持续到今天。“我领悟到了我十年来始终未曾真正掌握的‘五四运动’的意义――只要专制、官僚和教条主义的思想仍然盘踞在政治领导人和民众的脑袋中,启蒙运动必将在中国继续发展下去,无论路途是多么的曲折,代价是多么的高昂。”舒衡哲(VeraSchwarcz),著名汉学家,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研究。生于罗马尼亚,犹太人。

2、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任务和特点(1)任务第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第二是实现现代化(2)特点“师夷长技以制夷”矛盾的文化心理唯科学主义的张扬:陈独秀胡适蔡元培文化保守主义的回应:杜亚泉吴宓梁漱湏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爱国精神充满变革精神中国近代文化演变的历程,既是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接纳,又是对它的排斥和抵拒;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否定,又是对它的继承和弘扬。正是在传统和西化相斥相纳的漩涡激流中,在历史感情和价值取向的猛烈冲撞中,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走过了坎坷曲折的道路。(二)、新文化运动与启蒙思潮的兴起1、产生背景:解决民初的文化危机“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顾炎武:《正始》亡国:政治出现大的变动,一个朝代垮台了,这是亡国。亡天下:指文化失掉了,人文精神失掉了,一群人像兽一样,彼此争夺,达到吃人的地步。◎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在于为现代民主政治寻求文化价值支援,其目标在于以西方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价值观为武器,批判儒学意识形态和改造国民性,塑造共和国民的现代公民人格。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开端:两种观点有自《新青年》始,有自蔡元培改造北京大学开始

代表人物:“三只兔子闹中华”蔡元培(1868-1940)陈独秀(1879-1942)胡适(1891-1962)蔡元培:新文化运动的保姆

生平简介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道德文章,夙负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毛泽东:“孓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的人格魅力:1、一生追求进步革新1898年蔡元培的“征婚条件”:不缠足。(2)识字。(3)男不娶妾。(4)男死后女可再嫁。(5)夫妇不合时可以离婚。1917年把陈独秀引人北大任文科学长。“当代学者人格之美,莫如陈独秀,”

倡导教育救国: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蔡元培的婚姻第一任夫人:王昭第二任夫人:黄仲玉第三任夫人:周峻2、博大的胸襟,容纳百川,不拒细流“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学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新派的陈独秀、胡适之旧派的辜鸿铭、刘师培、黄侃、梁漱溟狂儒辜鸿铭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北京故宫"太和殿“山东曲阜孔庙中的"大成殿“泰山岱庙里的"天贶殿"辜鸿铭轶事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先后求学于爱丁堡大学,莱比锡大学。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个茶壶肯定要配几个茶杯,总不能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

陈独秀:五四运动总司令字仲甫,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自幼丧父,随祖父修习四书五经,“这孩子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考取秀才,1901年自费进入东京专门学校,即早稻田大学的前身,不久又进成城学校,即日本士官学校预备科。倡导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北大他月薪300块大洋。专职任党的领导后,就靠组织上每月三四十元的津贴和出版的《独秀文存》的版费维持生活,有时只有一件汗衫,一天喝两顿稀粥。创建中国共产党: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被选为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大革命失败后,1929年在党内另建取消派组织,被开除党籍。

入狱五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提出反日反国民党的主张,1932年10月被捕到1937年8月获释。出狱后支持抗战:“蒋介石杀了我那么多同志,还杀了我两个儿子,我与他不共戴天。现在全国抗战,我不反对他就是了!”凄苦晚年:

1938年后,陈独秀蛰居四川江津,在贫病交迫中钻研文字,1942年病逝于江津。“新青年”陈独秀:1903年剪留日学生学监姚煜的辫子。

中国的三害是“官僚、军人、政客”。1919年6月11日晚的新世界屋顶花园,41岁的陈独秀独立高楼风满袖,向下层露台上看电影的群众散发传单。“若夫博学而不能致用,漠视实际上生活上之冷血动物,乃中国旧式之书生,非二十世纪新青年也。”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主题是人的解放为什么优良的民主政治体制在欧美行的通,而在中国却屡遭失败?“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吾人最后之觉悟》“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对青年的六条希望和要求: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成其自由自主之人格之谓也。”

“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言从隶属他人之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宣传民主和科学2)批判孔学,反思传统文化3)文学革命4)改造国民性1)宣传民主和科学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民主”与科学的新内涵:“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在陈独秀看来,民主,既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制度,也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他强调要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民主”已不再仅仅是一种政体,而且还是一种与国民的“自觉与自动”相关的文化,是一种合乎理性的生存方式或生活态度。

突出强调“个人自由权利与幸福”的实现,既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大特点,也是此时的“民主”与前人所追求的“民主”内涵不同之所在。2)批判孔学,反思传统文化“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已!”陈独秀批判传统文化:“老尚雌退,儒崇礼让,佛说空无。义侠伟人,称以大盗;贞直之士,谓为粗横。充塞我民精神界者,无一强梁敢进之思。惟抵抗之力,从根断矣。”(《抵抗力》)

老尚雌退:老子和庄子道为本:“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无声无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不息),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的基本规律是对立转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反者道之动”福祸相依、物极必返、物壮则老。庄子的相对主义和物我合一:草肉之鲜、马鼠之能、毛嫱之美、钩国贼道钩国贼道:贼国里有没有道啊?贼答有:知道谁家里有钱,可以偷,这是智;偷东西的时候跑在前面,是勇;偷完东西你断后,这是义呀;分钱的时候你分的比较均匀,这是仁呀得道的秘诀——守弱“弱者道之用”守弱是为了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功坚强者莫之能胜(没有胜过它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要居功:“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为不居,是以不去。”“将欲歙(缩小)之,必固张(扩大)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消极影响:1、以道为本,强调矛盾的对立转化,进而为虚无和不可知论。2、清静守弱、能而示之不能的人生观。3、强调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政治。儒崇礼让内圣:仁,为内在修养境界;外王:礼,为外在行为准则。内圣就要修身。子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分亲疏),尊贤之等(依等级),礼所生焉”外王讲治国平天下。天下有等级秩序,以礼维系。克己复礼。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想的社会就是个有等级的社会,这等级就是礼所维系的秩序。在这点上,孔子针对礼崩乐坏局面,提出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就是名教、名分的来源。每个人认识自己的分: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唱妇随,成为一个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礼、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和谐社会。消极面:1、儒家提倡个人行为要遵从礼节和秩序,从而缺乏一种改变现实的动力。2、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君臣、父子、夫妇等名份观念就意味着一方对另一方的统治与服从关系。吴虞认为孔子的忠、孝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因此,要使中国维新富强,必须废除儒家的教义。鲁迅《狂人日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两个字‘吃人’”。佛说空无佛教主张信徒以慈悲为本,忍辱为行。对于名利、五欲六尘,是远而避之,决不贪婪。佛的道理讲三条:空、唯心、菩萨救世。理论出发点:苦,寻找苦源;集(五蕴、十二因缘、业报轮回);去苦源:灭;道。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劝导信徒以主动行为去救赎所不同,禅宗佛教着重指出人的痛苦来源于自身的各种欲望和情感。世事无常,非人力所能及,欲望无法实现会带来痛苦,情感得而复失会带来更大的痛苦,因此要避免痛苦就要放弃欲望,乃至割断与俗世间的种种联系,六根清净,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如此才能达到彻底自由的极乐境界。佛教文化的消极面由因缘和合而至于世界唯空。由因果论、报应说而至于宿命论。由苦业修行而至于境由心造,万法唯心。“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当时的启蒙思想家们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首先,他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非孔学之小,实国学范围之大也”。其次,他们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孔子于其生存之时代,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李大钊)再次,他们也没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3)文学革命内容:批判旧文学和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胡适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获得过35个博士学位。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

曾经有过的好事:跑题的文章得了满分参加清华留美生资格考试,作文题目是“论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考证起“规”和“矩”的起源来,将一个带有道德性的论述题,做成了考据文章。家有悍妻: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

:小脚夫人江冬秀一枝浓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红颜知己曹诚英隐处西楼已半春,绸缪未许有情人。非关木石无思意,为恐东厢泼醋瓶。中国传统文学的划分:庙堂文学:山林文学:市井文学:旧文学的缺点:一个是上承汉赋,到唐代发展成律诗,写文章,追求华丽,讲究词藻,是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第二种是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推重的古文,讲究的是文以载道,载孔孟之道,代圣贤立言,写出的文章都要宣传儒家思想。“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文学革命八事:一曰,不用典。二曰,不用陈套语。三曰,不讲对仗。(文当废骄,诗当废律。)四曰,不避俗字俗语。(不嫌以白话作诗词。)五曰,须讲求文法之结构。此皆形式上之革命也。六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七曰,不摹仿古人,话语须有个我在。八曰,须言之有物。此皆精神上之革命也。”

窗上有所见口占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陈独秀:“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化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反对文学革命:辜鸿铭:《反对中国文学革命》《归国留学生与文学革命》章士钊:“独文化之为物,其精英乃为少数人之所独擅,而非士民众庶之所共喻”黄侃:胡适应改名“往哪里去”《甲寅》:“文字须求雅驯,白话恕不刊布”钱玄同、黎锦熙《国语周刊》:“欢迎投稿,不取文言”4)改造国民性陈独秀:进行“道德革新”,“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群”鲁迅:提出“立人”主张,“人立而后事举”柏杨:脏、乱、吵;窝里斗缺乏民主讨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最大弊端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价值从今天看来,新文化运动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所表现的一种精神:敢于对强权提出抗议,向思想专制提出挑战,向往新的社会制度,接受新的思想文化。总的来说就是争取思想自由和社会进步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新文化运动留给中国人的宝贵遗产。(三)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1、中国启蒙之艰难2、五四新文化运动存在着一些弱点

第一,当时的启蒙思想家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的必然,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第二,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第三,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第四,启蒙思潮未能进行广泛传播,削弱了它的影响力。在“沿海中国”和“内陆中国”分裂的二元社会中,“沿海中国”欧风美雨的现代风气,仍难以渗透“内陆中国”的古老土壤。三、胡适自由主义的局限(一)关于自由主义1、什么是自由主义简言之,自由主义就是一种以个体主义为根本特征的社会价值观及与此相适应的一套社会政治思想2、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变迁古典自由主义(亚当·斯密)→新自由主义3、自由主义的基本特征: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平等主义(egalitarianism)普同主义(universalism)改良主义(meliorism)—约翰·格雷:《自由主义》(二)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洋老师:杜威、罗素和拉斯基

2、代表人物:胡适、蒋梦麟、陶行知、冯友兰、陈源、徐志摩、罗隆基、王造时、殷海光、夏道平3、主要刊物:《太平洋》《新潮》《努力周报》《现代评论》《新月》《独立评论》《观察》《自由中国》(三)、胡适自由主义思想主要内容1、易卜生主义的自由观2、实验主义的思想方法3、人人不朽的社会观和人生价值观4、淑世主义的入世态度5、好政府主义的政治改良观1、易卜生主义的自由观易卜生是挪威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剧作家,有两部话剧五四时期被译成中文影响很大:《玩偶之家》(《娜拉》);《国民之敌》

易卜生:“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2、实验主义的思想方法胡适说杜威论思想分为5步:确定疑难境地指定疑难之点假定解决办法推想假设结果证实归结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3、人人不朽的社会观和人生价值观两种不朽说:宗教说的灵魂不朽和《左传》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胡适的第三种不朽说:社会不朽论

小我是会消灭的,大我是永远不灭的。小我虽然会死,但……小我的一切作为,一切功德罪恶,一切语言行事,无论大小,无论是非,无论善恶,一一都永远留存在那个大我之中……故一切小我的事业、人格、一举一动、一言一笑、一个念头、一场功劳、一桩罪过,也都永远不朽。这便是社会的不朽,大我的不朽。”社会的不朽便是人人皆可以不朽。(《不朽----我的宗教》)4、淑世主义的入世态度以温和善良的态度与世界相处。既反对悲观厌世主义,也反对盲目乐观主义。它认为世界的拯救是可以做得到的,但不是用根本解决的方式一下子就可以达到目的;世界是一点一滴一分一毫长成的,它靠每个生活在世界中的人尽力去做。5、好政府主义的政治改良观

社会政治改造是零零碎碎进步的,点点滴滴改良的,不能成包批发,不能一蹴而就。反对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政治不良是好人不关心政治。好人拢着手,坏人遍地走。主张由道德好、有知识、负责任的好人出来组织好人政府,建立宪政的、公开的、负责的内阁,改良政治。(《我们的政治主张》)(四)、中国人为什么没有选择胡适宣传的自由主义?

1、时代变迁说2、救亡压倒启蒙说3、“排斥的移植”说4、无秩序说1、时代变迁说根据列宁的论述,20世纪世界已进入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像中国这样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争取独立自由的斗争与俄国苏维埃领导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一起,而且辛亥革命已经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已经破产。属于资产阶级范畴的自由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已经过时。相应的观点认为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正是经历了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

2、救亡压倒启蒙说独立需要救亡,进步需要启蒙。前者要求集体主义,后者要求个性解放。二者常常发生碰撞,经常是救亡压倒启蒙。3、“排斥的移植”说自由主义是西方的思想体系,中国不具备相同的土壤,到中国来是水土不服。4、无秩序说自由主义渐进改革以社会政治与文化秩序为基础。近代中国各种秩序已经解体,渐进改良不合多数人急切心态,也找不出整体性解决危机的办法。朱志敏的看法1、理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2、实践不合民情,软弱无力朱志敏:北京师范大学法律与政治研究所教授

先天不足:杜威的实用主义3个特点----1)放弃本体论问题,把哲学根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以不了了之”,只把哲学完全作为解决人生问题的工具。2)不承认真理,把所谓“真理”视为“被证实了的假设”。3)注重实验(即生活)过程。后天失调:胡适主要从启蒙角度思考自由主义问题,而近代中国比启蒙问题更重要的是政治秩序和文化基础的重建。这二者只有在相一致的情况下,才容易产生显著效果。胡适未对中国政治改革如制度建设的内容、目标、程序等进行深入思考,把民主政治看成“幼儿园”式的政治,低估了在中国建立现代民主政治的难度。实践不合民情,软弱无力胡适的思想更多受上层知识分子的欢迎,当时这个阶层人很少,全国4亿人大多没受过教育。要使平民百姓自由思考,理解胡适的问题尚须很长时间。何况经济不发达,社会充斥压迫和不平等,解放了的个性没有经济和政治保障如何能生存?由于传统、时代思潮的影响,五四时期平民主义思潮兴起,为社会主义和民众解放准备了社会心理。胡适注重和坚持个性解放与此显得不十分协调。关于社会主义1、词源源于拉丁文socialis或socius,有社会的、共同的、集体的生活之意19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才作为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思潮和社会制度在欧洲使用,意在表示用社会化来解决资本主义所造成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四、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2、社会主义思想所包含的内容(1)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和批判(2)对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向往、追求和主张(3)对变革资本主义的途径的探寻、设想和方案3、20世纪初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原因:(1)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的“羊吃人”式的异常残酷的资本原始积累,其自由发展阶段异常突出的社会两极分化与贫富悬殊,以及对外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给深受其害的中国人留下了很坏的印象。(2)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强烈的冲击,而同时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建立,并及时对中国人表示了友好(3)社会主义本身是在反思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更加进步的社会理想

“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消除一切现存的不公平不平等现象,乃至实现生产资料的所有和管理社会化,以便最终消除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等问题上,各种社会主义主张的基本倾向多半是相同的”—杨奎松、董士伟:《海市蜃楼与大漠绿洲—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研究》(4)社会主义平等理想与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相适应︿同中国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相适应

︿同中国社会关系的历史传统相适应︿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相适应群体意识:放弃个人物质利益的追求,服从社会的和集体的利益与意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均平思想:“不患贫而患不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的观念。群体意识与均平思想结合起来,就构成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接受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几种不同的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改良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1、康有为的空想社会主义(1)康有为与《大同书》:1902年(2)《大同书》内容(3)《大同书》评价(1)康有为与《大同书》:1902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奔走流离,散逃异国,城市为墟,而变革频仍,迄无安息,旋入洄渊,不知所极。”

—《进呈法国革命序》“大同”出自《礼记·礼运》篇,《礼记·礼运》篇,表示“天下为公”。社会的发展分作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世。太平世是理想社会的最高阶段“神明圣王孔子早虑之,忧之,故立三统三世之法,据乱之后,易以升平、太平,小康之后,进以大同”(2)《大同书》内容入世界,观众苦;去国界,合大地;去级界,平民族;去种界,同人类;去形界,各独立;去家界,为天民;去产界,公生业;去乱界,致太平;去类界,爱众生;去苦界,致极乐。

无国家,全世界置一总政府,分若干区域。总政府及区政府皆由民选。无家族,男女同栖不得逾一年,届期须易人。妇女有身者入胎教院,儿童出胎者入育婴院。儿童按年入蒙养院及各级学校。成年后由政府指派分任农工等生产事业。病则入养病院,老则入养老院。胎教、育婴、蒙养、养病、养老诸院,为各区最高之设备,入者得最高之享乐。成年男女,例须以若干年服役于此诸院,若今世之兵役然。设公共宿舍、公共食堂,有等差,各以其劳作所入自由享用。警惰为最严之刑罚。学术上有新发明者及在胎教等五院有特别劳绩者,得殊奖。死则火葬,火葬场比邻为肥料工厂。

(3)《大同书》评价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有其积极意义其一,他激烈反对“独尊”,人人和睦相处,过着平等而富裕的美好生活,差别虽有,可是并不悬殊。其二,重视发展生产。废除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制,然后全部实行机械化、自动化和电气化,生产力高度发展。其三,特别重视教育。在康氏看来,大力发展学校教育是大同世界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太平世以开人智为主,最重学校。”其四,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其五,康氏主张废除国家,走向“去国界合大地”的盛世。其六,把“人”摆在“天理”之上,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

难以实现“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毛泽东2、改良社会主义代表人:梁启超、张东荪、蒋百里、张君劢

(1)基本主张反对在国内采取革命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是绝对要采用的“至于实行的方法,那就各国各时代有种种不同”——梁启超不赞成阶级斗争手段

不赞成阶级专政,强调强权政治违反人类平等、自由和人性的信条主张改良社会的方法,应当始终固守社会发展的自然阶段,“进步有等级,不能一蹴而就”,因此不应人为地越过资本主义融政治民主、经济平等、思想自由、劳动至上等主张为一体,试图在不根本改变现存社会制度的情况下,通过渐进改良的方法,把当今各种进步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有关社会主义的一些平等思想,统统注入了中国社会的有机体中,以此来实现社会的根本改造。基尔特社会主义(Guild互助会、协会)

(1)引入和宣传基尔特社会主义是20世纪初在英国工人运动中兴起的一种改良主义政治思潮。1906年,阿瑟·约瑟夫·潘蒂(近代基尔特理论的创始人)出版了《基尔特制度的复兴》基本思想:主张用中世纪的基尔特精神和方法,通过工人参与工厂的经营管理,达到企业自治,逐步实现企业公有,进而和平地瓦解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2)五四时期基尔特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①认为救中国唯有发展资本主义②认为中国当时无实行社会主义的条件

③阶段说(3)评价思想核心:阶段论和反暴力价值:提出一些重要的命题4、科学社会主义(1)关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特别是1911年辛亥革命前;第二阶段是“五四”运动以后的时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特点:其一,马克思主义并非独立传入中国,而是随着进化论、无政府主义、西方哲学等思潮并行进入中国的。上海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在1899年2月登载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文章:“德国讲求安民新学者有名人焉,一曰马克思,一曰恩格斯。”“近代学派,有讲安民新学之一家,如德国之马客偲,主于资本者也。”——李提摩太:《大同学》

《万国公报》把各种社会主义学说作为他们宣传基督教救世说的一种补充

“麦喀士,日耳曼社会主义之泰斗也。”“今之德国,有最占势力之二大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尼志埃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伏。尼志埃谓,今日社会之弊,在少数之优者为多数之劣者所钳制。”——梁启超:《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

其二,最早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来的,不是中国共产党人,而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朱执信: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第二期发表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从资本和阶级斗争两个点入手介绍《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和《资本论》的主要观点。马君武:《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马克司者,以唯物论解历史学之人也。马氏尝谓阶级竞争为历史之钥。”孙中山:马克思“发阐真理,不遗余力”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其三,多种流派并行、多种思潮交织构成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总的思想背景。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1、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2、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等。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是董必武等。

(3)、李大钊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这一胜利“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是二十世纪革命的先声。”讲授“唯物史观”“马克思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发展史”“社会学”等课程,宣传马克思主义(4)、初步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唯物史观“历史的唯物论者观察社会现象,以经济现象最重要,因为历史上物质的要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