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几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青草→免子→老虎B.狮子→狼→山羊C.阳光→青蛙→蛇→秃鹫D.松树→狐狸→链状球菌2.每一条食物链都是从()开始的。A.分解者B.消费者C.生产者3.有关绿豆发芽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绿豆发芽必须有土壤B.绿豆发芽时先长叶后长根C.绿豆芽的根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4.在做探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选用两颗一样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一样的容器里B.一个容器里不加水,另一个容器里保持适量的水分C.一个容器放在阳光下,另一个容器放在冰箱里5.下列选项中,表示正确食物链的是()。A.草→兔子→老鹰B.草→老鹰→兔子C.老鹰→兔子→草6.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______。A.阳光、土壤B.水、适宜的温度、空气C.肥料、适宜的温度7.一同学设计的种子发芽实验:准备两个同样的花钵,取同样的土壤,洒同样多的水,然后播下种子,摆放在同一张桌子上,但把其中一钵用厚纸箱罩上。请你推断这同学要研究的是影响。()对种子发芽的A.水B.温度C.光照8.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9.如图,这是关于影响绿豆发芽因素的对比实验。在每个盒子里装上纸中,各放入三粒种子并滴上水,一个用透明杯子罩住,另一个用不透明的杯子罩住。下列说法对的的是()。A.用透明的杯子罩住是为了实验更加公平B.用不透明杯子罩住的绿豆不会发芽C.做这个实验必须放入三粒绿豆,不能多也不能少10.所有种子发芽需要()。①水分②土壤③空气④适宜的温度A.①②B.③④C.①③④二、选择题11.夏天大雨过后,经常看到地面上有蚯蚓。这是因为()。A.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B.蚯蚓喜欢多水的环境C.土壤中的空气被雨水占据,蚯蚓要爬出到地面上来呼吸12.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可是大雨过后,我们经常能在大白天看到水泥马路上出现蚯蚓。根据现象以下推测相对合理的是()。A.大雨过后,土壤中水分太多,缺少空气,蚯蚓钻出地面时为了呼吸。B.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但也喜欢到明亮、宽敞的地方溜溜。C.有的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也有的蚯蚓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13.蚯蚓通常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但雨后会爬到地面上。这是因为()。A.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B.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C.蚯蚓需要到地面呼吸空气14.推测需要一定的依据,我们推测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主要依据是()。A.路边草丛中容易找到它B.它体色接近黑色C.在给潮湿土壤翻土时容易找到它15.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不同,但它们都能够很好地生存,这说明()。A.生物的生存与周围环境无关B.生物能够适应周围环境C.生物能够改变环境三、选择题16.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变化C.蚯蚓的活动可使生活的土壤疏松D.仙人球的叶变成刺状,可减少水分散失17.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这是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相似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D.香草园中的薰衣草使园里空气中充满芬芳18.下列关于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因果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鱼有鳃——水中生活B.蛇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陆地干燥的环境C.蚯蚓身体分节——湿润的土壤D.家兔有发达的大脑——陆地复杂的环境19.下列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A.沂源县城区集中打造的多处“拇指公园”,极大地改善了空气质量B.沙漠中的胡杨树茎干坚韧,根系发达,能防风固沙,增加空气湿度C.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的上表皮,这更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D.蚯蚓能在土壤中活动,并能分解有机物,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20.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在甲、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3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图)。观察一段时间,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乙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会明显减弱B.蚯蚓的呼吸依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C.甲乙两瓶的实验现象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水分D.若将丙装置放在暗处,则可以进一步探究光对蚯蚓的影响。可选择乙丙作为对照实验四、选择题21.生态系统是由()形成的。A.生物B.非生物C.生物和非生物2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A.生态系统B.生态平衡C.生态群落23.从生态系统总体上看,草,兔、鹰三种生物的数量最多的是()。A.草B.兔C.鹰D.不确定24.下列行为会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是()。A.爱护鸟类B.彻底消灭田鼠C.保护动物的栖息地25.下列对于生态平衡理解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相等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保持不变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相对稳定26.如果用一个小型生态瓶模拟一个生态系统,设计实验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外界氧气B.光照和温度C.瓶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27.一个小生态瓶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它们都是由什么组成()。A.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B.阳光、空气、水C.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28.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A.水草B.鱼类C.鸭子29.下列不能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池塘B.一块稻田C.湖中的所有小虾30.小瓶子大学问中,称其为大学问是因为这个小瓶子()。A.里面展示了一个生物圈B.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生命世界C.里面模拟了一个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五、选择题31.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排出潜艇水仓中大量的水时,潜艇会()。A.上浮B.下沉C.既不下沉也不上浮32.用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船,甲船比乙船放的垫圈多,下列(A.甲船比乙船排开的水量大)说法对的。B.乙船比甲船排开的水量大C.两船排开的水量一样大33.在下列几种情形中,物体排开的水量增大的是()。A.从海水中走向沙滩的游泳者B.在长江中航行的大型客轮C.正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D.海面下正往深水处下潜的潜艇34.潜水艇既能浮出水面,又能沉入水下。为了探究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奇奇操作潜水艇模型从水底上浮到水面时,潜水艇()。A.重量不变,增大了体积B.体积不变,减轻了重量C.减轻自身重量,同时增大了体积35.下面材料中,不适宜制造船的是()。A.石头B.木头C.钢铁36.为防止敌人发现,潜水艇往往要下潜到很深的海底,要让潜水艇迅速下潜,正确的操作方法应该是()。A.往压载舱注水B.往压载舱注空气C.抛弃压载舱37.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与()有关。A.物体的重量B.物体的体积C.排开的水量38.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来达到上浮和下沉。A.大小B.体积C.重量39.潜水艇压载舱里面加水,潜水艇就会下沉,把压载舱的水排出来,潜水艇会上浮。潜艇是通过改变它的()来改变沉浮的。A.体积B.重量C.形状D.体积和重量40.要想让橡皮泥做的小船更为平稳,可以()。A.增加小船重量B.为小船划分船舱C.减轻小船重量六、选择题41.下列关于控制酸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排放酸性物质B.减少煤燃烧C.净化装置D.减少石油等燃料燃烧42.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要把每天产生的废纸投入下面贴有不同标识的哪个垃圾桶()A.C.厨余垃圾B.有害垃圾D.其他垃圾可回收物43.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资源和环境问题都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B.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人类的活动可以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D.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人类应该保护它44.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正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下列与人类活动无关的是()A.水污染B.温室效应加剧C.酸雨D.台风45.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叙述中,不利于人与目然和谐发展的是A.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环境污染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C.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D.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46.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A.围湖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B.酸雨有“空中死神”之称,是影响人类的严重环境问题C.参加环保活动,增强环保意识,应从我们自身做起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保护环境密切相关47.“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以下行为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避免长明灯和水龙头不关C.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D.外出就餐适量点餐48.下列行为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小作坊、小工厂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直接排放到环境中B.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开垦、采砂、餐饮船、渔家乐等生产、经营活动C.将生活垃圾分成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四类,分类进行处理D.使用猎具兽夹、渔网猎捕黄鹿、菜花蛇、五步蛇、豹猫、画眉鸟等野生动物49.森林锐减会导致()A.气候变得更加湿润B.干旱加剧,洪涝增加C.风沙灾害减少D.物种增多50.我们都应该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下列做法不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是A.减少煤炭、石油的利用,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B.袁隆平爷爷研究的海水稻推广会使沿海亿亩荒滩变良田C.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D.实行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减少“白色污染”七、选择题5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下列对图中描述的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晶莹的露”是凝结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B.“飘渺的雾”是蒸发现象D.“轻柔的雪”是冰融化成水52.将一小株带根的植物放入装水的试管中,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在水面处做好标记。在水面上滴植物油的目的是()。A.方便观察水量变化B.防止试管中的水蒸发C.让根吸收植物油53.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是一种()现象。A.蒸发B.凝结C.沸腾54.我们可以用()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A.蒸发B.过滤C.加水55.夏天往地上洒一些水后感到凉快些,是因为()。A.水是凉的B.那是人的错觉C.水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温度下降了56.关于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蒸发吸收周围的热量B.蒸发不会停止C.水之外的其他液体也会蒸发D.在大自然中,蒸发现象时时在发生57.水加热后,由液态变成气态,我们说这种现象叫作()。A.融化B.蒸发C.凝固58.水被蒸发成为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起主要作用的能量是()。A.动能B.电能C.热能D.风能59.夏天在房间里洒水,我们一会儿就感觉到凉快。这是因为()。A.水的温度低B.水能散热C.房间地板吸水D.水在房间里蒸发,而蒸发要吸热60.做溶解实验时,经常会把水洒到桌子上,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让水自然蒸发B.用手把水刮到地面上C.用抹布擦干八、选择题61.下列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冷胀原理导致产生的是()。A.水管冻裂B.沸水外溢C.河水上涨淹没土地62.寒冷的冬天司机叔叔有时会把水箱里的水放掉,主要原因是()。A.水太热了B.水结冰会胀坏水箱C.水太多了63.水结成冰后属于()。A.气体B.液体C.固体64.在测量水温的过程中,错误的做法是()。A.手拿温度计的上端,下端浸入水中B.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C.读数时把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视线要与高度计液面持平65.水结冰,体积会()。A.变小B.不变C.变大66.当水结成了冰后,()。A.变成了其它物质B.质量增加了C.体积增加了67.水完全结冰后,冰面会比原来的水面()。A.升高B.降低C.不变68.下列关于冰和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水结冰的过程中,体积增加了B.水和冰是两种不同的物质C.冰和水都是透明的69.把一杯水放进冰箱冷冻结冰后,体积会怎样变化?()A.缩小B.膨胀C.无变化70.冬天,自来水管冻裂是()。A.管体热胀造成的B.管体冷缩造成的C.水的反常膨胀造成的九、选择题71.冬天我们需要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才感觉暖和,主要原因是()。A.羽绒服能给身体提供热量B.羽绒服能吸收外界的热量C.羽绒服能阻止热量散发D.羽绒服既能提供热量,又能阻止热量散发72.太阳的热是通过()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A.辐射B.照射C.发射73.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叫()。A.热对流B.热辐射C.热传递74.观察下图,图中的热量传递的形式是()。A.热传导B.热辐射C.热对流75.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A.快B.慢C.有不确定性76.冬天,我们在操场上晒太阳时,太阳传给我们热量的主要方式是()。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77.热的传导一般发生在()中。A.气体B.固体C.液体78.热传递方式包括()。A.热传导B.对流C.热辐射79.太阳的热是通过()方式传播到地面上来的。A.热辐射B.对流C.热传导80.杯子里的水受热部分会上升,比较冷的部分会下降,于是不断循环,流动的水就把热带到了各部分,使整杯水热起来,这种传热方式叫()。A.热辐射B.对流C.热传导十、选择题81.奇奇观察到煮饭使用的锅是不锈钢材质,锅柄是塑料材质,这样设计的目的是()。A.锅柄使用热的不良导体,不容易烫手B.锅柄使用热的良导体,传热会更快C.为了锅的外观更好看82.下列方法不能使杯中热水保温的是()。A.杯外包毛巾B.盖上盖子C.揭开盖子D.把杯子嵌入泡沫塑料中83.下列几种设计中,最能帮助保温的措施是。A.杯子外面包泡沫并加盖B.给杯子加盖C.把塑料杯换成不锈钢杯84.热水瓶能较好地保温,主要是因为()。A.内胆用玻璃传热慢B.内胆是双层的C.双层内胆的内外层之间是根本不传热的真空D.外层是不容易传热的塑料85.下面哪种方法可以使马铃薯在水中浮起来。()A.往水里加盐B.水倒掉一些C.水里加纯净水86.下面()的导热性能最强。A.铜B.铝C.钢87.铜丝钢丝铝丝,哪种是最好的热导体?()。A.铜丝B.钢丝C.铝丝88.下面物体是热的良导体的是()A.塑料勺B.木勺C.钢勺D.陶瓷勺89.在学校科技节的“保藏冰块大赛”中,等量冰块在相同时间内用()保藏效果最好。A.不锈钢杯B.保温杯C.陶瓷杯D.塑料杯90.制作锅柄的材料时,应选用()的材料。A.导电性好B.导热性好C.导热性差【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详解】食物链的概念可知:即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起点是生产者,选项C不符合;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选项B正好颠倒;选项D不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只有选项A符合食物链的定义。2.C解析:C【详解】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每一条食物链都是从生产者开始的。3.C解析:C【详解】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它具有吸收、输送、贮藏、固着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植物的根有向水性,所以绿豆芽的根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4.B解析:B【详解】研究种子发芽和水分的关系,变量应该是水分,应保持一个容器不加水,另一个容器加水。5.A解析:A【详解】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所以表示正确的食物链的选项是草→兔子→老鹰。6.B解析:B【详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7.C解析:C【详解】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题干中的对比实验唯一的变量是光照,所以研究的是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8.C解析:C【详解】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9.A解析:A【详解】用透明的杯子罩住是为了实验更加公平,实验中只改变光照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相同,A正确。种子萌发不需要阳光,所以用不透明杯子罩住的绿豆也会萌发,B错误。放入三粒绿豆,是为了避免偶然现象干扰实验,实验中也可以多放几粒。10.C解析:C【详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二、选择题11.C解析:C【详解】蚯蚓是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一场暴雨后蚯蚓会钻出土里,是因为土壤中的空气被雨水占据,蚯蚓要爬出到地面上来呼吸。12.A解析:A【详解】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蚯蚓体壁分布有毛细血管,血中含血红蛋白,可携带氧气。大气中的氧可溶于体壁的黏液中,再进入蚯蚓体壁的毛细血管中进行气体交换。如果蚯蚓的体表干燥则无法完成上述功能。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所以A符合题意。13.C解析:C【详解】蚯蚓是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一场暴雨后蚯蚓会钻出土里,因为土壤中雨后越少空气,蚯蚓需要到地面呼吸空气。14.C解析:C【详解】我们推测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主要依据是在给潮湿土壤翻土时容易找到它,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5.B解析:B【解析】【详解】略三、选择题16.C解析:C【分析】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也能影响环境。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详解】A.竹节虫的形态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竹节虫对环境的一种适应,A不符合题意。B.变色龙身体的体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不容易被周围的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变色龙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不符合题意。C.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改变了原来的环境,是生物改变了环境,C符合题意。D.仙人球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中,叶变成刺状能减少体内水分散失,能适应干旱的环境,是生物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7.A解析:A【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详解】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这是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A.“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相似”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正确。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属于环境影响生物,错误。CD.“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香草园中的薰衣草使园里空气中充满芬芳”都是生物影响环境,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8.C解析:C【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详解】A.鱼用鳃呼吸,适于吸收水中的氧气,因此适于水中生活,A正确。B.蛇的体表有鳞片,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B正确。C.蚯蚓的身体分节,使运动灵活,与适于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D.家兔有发达的大脑,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灵敏的反应,因此能迅速躲避天敌,能适应陆地复杂多变的环境,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19.C解析:C【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可以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详解】ABD.沂源县城区集中打造的多处“拇指公园”,极大地改善了空气质量、沙漠中的胡杨树茎干坚韧,根系发达,能防风固沙,增加空气湿度、蚯蚓能在土壤中活动,并能分解有机物,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都是生物影响环境,不符合题意。C.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的上表皮,这更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是生物适应环境,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20.D解析:D【分析】(1)蚯蚓的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穴居生活。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2)由图示可知:此题属于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实验,学生必须具备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才能做出正确解答。【详解】AB.蚯蚓的呼吸依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由于在乙瓶中放入的是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烘干的土壤使蚯蚓的呼吸无法进行,故乙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会明显减弱,A正确。C.甲乙两瓶为一组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水分,甲乙两瓶的实验现象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水分,C正确。D.若将丙装置放在暗处,乙丙有两个变量:光照和湿度,因此不能形成对照实验,D错误。故选D。四、选择题21.C解析:C【详解】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形成的。22.A解析:A【详解】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23.A解析:A【详解】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影响的各类生物及其生存的外界环境构成的网络。生态系统总体上看,生产者数量最多,草是生产者,所以草、兔、鹰三种生物的数量最多的是草。24.B解析:B【详解】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分析选项可知,AC都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B会影响生态系统平衡。25.C解析:C【详解】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数量的保持不变。26.A解析:A【详解】制作生态瓶的先后顺序可以概括为:①瓶子去盖②铺沙装水③种植水草④放入鱼虾。制作生态瓶要为瓶中的动植物营造合适的环境。需要考虑光照和温度、瓶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外界氧气不需要考虑。27.C解析:C【详解】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8.A解析:A【详解】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所以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水草。29.C解析:C【详解】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一个池塘、一块稻田都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湖中的所有小虾只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之一而已,不能看成一个生态系统。30.C解析:C【详解】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小瓶子大学问中,小瓶子里模拟了一个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五、选择题31.A解析:A【详解】将潜水艇水舱中的水排出,减少潜水艇受到的重力,这时潜水艇就上浮。(每题2分)32.A解析:A【详解】略33.C解析:C【解析】【详解】A从海水中走向沙滩的游泳者,排开水的体积将会减小。不符合题意。B在长江中航行的大型客轮其排水量不会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C正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因为重力减小,船将会上浮,因而排水量将会减少,符合题意。D海面下正往深水处下潜的潜艇,其排开量不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4.B解析:B【详解】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在水中的沉浮。当潜水艇水舱进水时,潜艇自身重量增加,浮力小于重力,于是就下潜。反之,水舱中水排出艇外,潜水艇重量减轻,浮力大于重力,于是就上浮。35.A解析:A【详解】船舶是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木头容易浮在水面,适合造船。钢铁容易制造成船的样子,能在水中上浮。石头不容易改变形状,在水中会下沉。所以石头不适宜制造船。36.A解析:A【详解】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为防止敌人发现,潜水艇往往要下潜到很深的海底,要让潜水艇迅速下潜,必须往压载舱注水,增加重量。37.C解析:C【详解】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主要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38.C解析:C【详解】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39.B解析:B【详解】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潜水艇的体积是不会变的,所以压载舱里面加水,潜水艇就会下沉,把压载舱的水排出来,潜水艇会上浮,所以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40.B解析:B【详解】改变小船的重量,不能改变小船的稳定性,为小船划分船仓,这样小船各个部分都装载货物,受力相对平衡,可以使橡皮泥做的小船更加平稳。六、选择题41.A解析:A【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解答时可以从酸雨的形成和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方面来解答。【详解】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的是通过安装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排放酸性物质会加重酸雨现象。故选A。42.D解析:D【分析】生活中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主要有废纸、塑料瓶、啤酒瓶、废铁、易拉罐等,它们主要是由树木、塑料、玻璃、金属等材料制成的。【详解】A.厨余垃圾指厨余垃圾是有机垃圾的一种,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A不符合题意。B.其他垃圾,就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之外的其他生活垃圾,B不符合题意。C.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垃圾,C不符合题意。D.废纸有重复利用的价值,属于可回收垃圾,观察图示可知D为可回收物垃圾箱,故废纸应投入D垃圾箱,D符合题意。故选D。43.A解析:A【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已威胁到生物圈,如人类的乱砍乱伐等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保护植被刻不容缓,治理环境污染迫在眉睫。【详解】A.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的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发矿产,导致了很多地方出现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人们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但资源和环境问题并不都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如非洲干旱面积广大,不利于农业生产,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首要问题是粮食与环境问题,故A符合题意。B.植被有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的作用,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C.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致环境变化太大,所以说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最终威胁人类自身,故C不符合题意。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内容),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唯一的家园,人类应该保护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4.D解析:D【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中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酸雨、温室效应和沙尘暴的频发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详解】A.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是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A不符合题意。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B不符合题意。C.酸雨是指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D.台风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是由自然环境造成的一种自然灾害,不是人类活动引发的,D符合题意。故选D。45.D解析:D【分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详解】A.推广生物防治,减少药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A不符合题意。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属于保护环境的例子,B不符合题意。C.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C不符合题意。D.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D符合题意。故选D。46.A解析:A【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来进行分析。【详解】A.围湖造田会使植物十分丰富的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会迅速减少,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不符合题意。B.酸雨值PH值小于5.6的雨、雪等大气降水。水体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是影响人类的严重环境问题,B符合题意。C.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要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参加环保活动,增强环保意识,应从我们自身做起,C符合题意。D.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按照分类处理垃圾对于环境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D符合题意。故选A。47.C解析:C【分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详解】A.分类回收处理垃圾,能变废为宝,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A不符合题意。B.避免长明灯和水龙头不关,有利于节约水电资源,B不符合题意。C.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会产生许多塑料垃圾,不利于环境保护,C符合题意。D.外出就餐适量点餐,避免浪费食材,D不符合题意。故选C。48.C解析:C【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详解】A.小作坊、小工厂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直接污染环境,不利于环境的保护,A不符合题意。B.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开垦、采砂、餐饮船、渔家乐等生产、经营活动,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不利于环境的保护,B不符合题意。C.将生活垃圾分成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四类,分类进行处理,减少了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C符合题意。D.使用猎具兽夹、渔网猎捕黄鹿、菜花蛇、五步蛇、豹猫、画眉鸟等野生动物,破坏了动物的多样性,不利于环境的保护,D不符合题意。故选C。49.B解析:B【分析】森林的功能:1调节生物圈的CO2和O2的平衡;2净化空气;3减低噪音;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5调节气温、降低风速、增加降雨量。【详解】A.树木蒸腾作用可增加降雨量,森林锐减会导致气候变得更加干燥,A错误。B.森林锐减,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降低,就有可能干旱加剧,洪涝增加,B正确。C.森林能防风固沙,因此森林锐减,风沙灾害会增强,C错误。D.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森林锐减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物种急剧减少,D错误。故选B。50.B解析:B【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详解】A.减少煤炭、石油的利用,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正确。B.袁隆平爷爷研究的海水稻推广会使沿海亿亩荒滩变良田,尽管解决了粮食问题,但对环环境有一定的破坏,错误。C.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正确。D.实行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减少“白色污染”,正确。故选B。七、选择题51.A解析:A【详解】“晶莹的露”是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A正确;“飘渺的雾”是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B错误;“凝重的霜”是水蒸气变成固态的霜,属于凝华现象,C错误;“轻柔的雪”是水蒸气凝华而成,D错误。52.B解析:B【详解】根的作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将植物定在土壤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所以B符合题意。53.B解析:B【详解】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是一种凝结现象。54.A解析:A【详解】根据固体与液体混合情况,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过滤、沉淀、蒸发。过滤、沉淀用来分离不溶解的混合,蒸发用来分离溶解的混合。55.C解析:C【详解】水蒸发需要吸收热量;结冰需要放出热量。夏天气温高,洒水后水会蒸发,水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温度下降了,所以会感到凉快些。选项C符合题意。56.B解析:B【详解】选项A蒸发吸收周围的热量,正确;选项B蒸发不会停止,错误;溶剂蒸发完了就会停止;选项C水之外的其他液体也会蒸发,正确,比如醋;选项D在大自然中,蒸发现象时时在发生,正确。57.B解析:B【详解】水加热后,由液态变成气态,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作蒸发,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58.C解析:C【详解】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水被蒸发成为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起主要作用的能量是热能。59.D解析:D【详解】蒸发是水在平常温度下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夏天在房间里洒水,我们一会儿就感觉到凉快。这是因为水在房间里蒸发,而蒸发要吸热。60.C解析:C【详解】棉布的吸水性好,做溶解实验时,经常会把水洒到桌子上,最好选择棉布面料做成的抹布将水快速擦干。八、选择题61.A解析:A【详解】A.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水受冷体积膨胀会把水管胀裂。B.沸水溢出是由于高温下,水的体积膨胀,剧烈跳动溢出。C.河水上涨是水量增多,和温度无关。【点睛】知道水的热胀冷缩的反常现象,冷缩热涨。62.B解析:B【详解】冬天汽车水箱中的水容易冻成冰,水结冰,体积增大,容易把水箱撑破,所以B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液体的热胀冷缩,要求学生掌握水结冰,体积增大。63.C解析:C【详解】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64.C解析:C【详解】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方;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柱不再上升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在测量水温的过程中,错误的做法是读数时把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视线要与高度计液面持平,所以C符合题意。65.C解析:C【详解】水在0℃时会结冰,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了固态,体积会变大,所以C符合题意。66.C解析:C【详解】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慢慢变成了固体状态,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水的凝固。当水结成了冰后,体积增加了,质量不变,是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67.A解析:A【详解】冰是水的一种形态,水结冰后形态发生变化:有固定的形态、不流动、固体,而且体积变大。通过实验可知,水完全结冰后,冰面会比原来的水面,冰面会比原来的水面上升,说明水完全结冰后体积变大。68.B解析:B【详解】冰是水的一种形态,水结冰后形态发生变化:有固定的形态、不流动、固体,而且体积变大。根据对水和冰比较的认识,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它们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冰是水的固体状态,水是液体状态,它们是同一种物质。69.B解析:B【详解】冰是水的一种形态,水结冰后形态发生变化:有固定的形态、不流动、固体,而且体积变大。把一杯水放进冰箱冷冻结冰后,体积会膨胀,由液态变为固态。70.C解析:C【详解】物体通常情况下,受热膨胀,受冷缩小,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冬天,气温较低,水在4度以下,水管受冷收缩,而水管中的水却受冷结成冰,体积膨胀,由此而产生的力将水管撑裂。九、选择题71.C解析:C【详解】羽绒服里的羽绒非常蓬松,能够最大限度的在填充物的空间里保存空气,使空气流动相对减缓,保证外边的冷空气和里边的热空气没有交换,从而达到保暖的作用。72.A解析:A【详解】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热传递主要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的。热的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中。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热从发热的物体直接向周围传递出热的传播方式叫做热辐射。太阳的热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所以A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热传递的方式,要求学生掌握太阳的热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73.B解析:B【详解】A.热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错误;B.热辐射是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正确;C.热传导是物体直接接触,温度从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错误;所以B符合题意。74.A解析:A【详解】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