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唐彩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吉安市唐彩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吉安市唐彩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吉安市唐彩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吉安市唐彩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吉安市唐彩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某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张明明同学搜集到1947年至1948年部分时间里,国民党统治区黄金、美元、物价上涨的情况。这表明

时间黄金价格上涨美元价格上涨物价上涨1947年2月到12月13倍多11倍多7倍多1948年头8个月62倍多78倍78倍A.战略决战国民党失败恶化了国统区经济环境B.中共战略反攻导致国民政府的经济完全崩溃C.国统区的民众生活水平下降,投机活动盛行D.美国对华经济渗透,使国统区经济发展困难参考答案:C2.有学者指出:“12—13世纪,英格兰领主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主动采纳货币地租。15世纪以后的领主采纳货币地租则主要是为了规避价格风波的风险。”这表明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破坏了农村经济B.手工工场需要大量货币C.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D.商品经济在农村的渗透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分析材料信息可见,12―13世纪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英格兰领主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减少商人阶层的中间盘剥,主动采纳货币地租;15世纪以后即新航路开辟后,领主为了规避价格风波的风险进一步采纳了货币地租;以上地租的变化的原因在于商品经济在农村渗透的结果,故选D。圈地运动开始于15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且“羊吃人”现象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错误;B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尽管15世纪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导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封建主衰落等现象出现,英格兰领主并不能达到规避价格风波的目的,C项所述不能成为材料中的两个时期地租转变的共同原因,故C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货币地租的发展3.钱学森被誉为中国“两弹一星”的先驱,下列有关钱学森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末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B.1969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C.文革时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新时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参考答案:A4.2010年9月29日,“辛亥首义、武汉文化周”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开幕式,为庆祝明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拉开序幕。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致词时,建议台湾同胞届时前去见证“民国肇建开第一枪的地方”。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指出,1911年爆发的武昌革命,结束了2000年帝制,开启民主共和的新纪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是两岸人民共享的文化遗产。以上涉及的史学观是①整体史观

②近代化史观

③文明史观

④民族史观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参考答案:D5.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A.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D.罗斯福始终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参考答案:C6.20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投资总额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分配给农业、水利工程等的投资额却不断上升,从1959年的10.5%提高到1963年的25%以上。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顺应“大跃进”建设需要

B.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渡过困难C.保证“一五”计划的实施

D.改变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局面参考答案:B材料中的“分配给农业、水利工程等的投资额却不断上升,从1959年的10.5%提高到1963年的25%以上”说明当时中国比较注重农田水利基本设施的建设,主要目的是恢复“大跃进”时期被破坏的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C.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参考答案:C8.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智者运动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C.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参考答案:B9.下图是1954年画家杨之光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这一作品A.表达中国基层民主逐渐扩大的主题B.反映了农民走合作化道路时的喜悦C.借农妇的形象宣传了新的国家文化D.受“双百”方针繁荣文艺事业的鼓舞参考答案:C【详解】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由材料信息“《一辈子第一回》”“1954年”和漫画信息“选民证”等可知,该画着重表现了农妇拿到选民证时的激动心情。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各地都分批稳步开展了选举活动。综合可知,杨之光的这一作品借农妇形象宣传了新中国基层选举(政治文化),故C项正确。表达中国基层民主逐渐扩大的主题与材料时间1954年不符,故排除A项;漫画没有体现出农业合作化的信息,故排除B项;D项中“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与漫画时间不符,排除。10.邓小平在1979年指出:“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但也结合市场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表明A.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有了质的突破B.计划经济必须以市场经济为依托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是市场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确立参考答案:A【详解】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这一认识打破了传统认识。故答案为A项。B项,该项所论述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错误,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排除;D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于21世纪初初步确立,排除。11.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认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尤其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59年”,正是美苏严重对立时期。题干所描述的只是表象,深层的是美苏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对立。故应选D。12.罗斯福新政中,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如《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用事业法》、《公平劳动法》等法规,同时推动工会建设。其价值在于A.确定法治为社会发展的基石

B.使自己的政策通过立法得以长期推行C.稳定资本主义,遏制社会主义

D.为保障国民生存权转变政府职能参考答案:D13.据下图所示现象,在经济大危机初期,美国胡佛政府采取的政策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D.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参考答案:D14.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西方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也邀请西方国家帮助制定。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苏共已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B.苏联国内的政治形势急剧恶化C.美国放弃了遏制苏联的政策D.苏联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局面参考答案:C15.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对此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A.大力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利用“法”巩固君主专制统治C.反对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 D.有力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参考答案:B解读关键信息,材料认为,废弃常道去尊尚贤人就会发生混乱,舍弃法制而任用智者就会产生危险,所以说要尊尚法制而不能尊尚贤人。这反映了韩非的“法治”主张,其本质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故排除A、D两项。C项观点与材料不符。故选择B项。16.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致使京城街巷狭小。宋真宗咸平五年,因街坊侵街现象严重,“诏开封府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复侵占”。然而诏令有如一纸空文,权豪大户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这一现象说明A.草市墟市的繁盛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B.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城市管理制度C.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和疏漏D.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参考答案:B从材料“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权豪大户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中可以看出,宋代“侵街现象”的屡屡发生及屡禁不止,也就是商业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对城市的基本管理制度提出挑战,故B项正确。“草市”“墟市”都是在乡村的,故A项排除;C项中的“欠缺和疏漏”一词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豪强地主,D项排除。点睛:对材料“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权豪大户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侵街现象”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17.1871年完成统一后,鉴于本国立足未稳,为避免引起周边列强忌惮而遭围攻,以俾斯麦为代表的德国政府四方游说,八方斡旋,维持了欧洲列强的均衡态势,为德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周边环境。可见A.周边列强强烈反对德国实现统一B.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的重大使命C.德国力图为发动世界大战做准备D.只有均衡态势才能实现国际和平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以俾斯麦为代表的德国政府四方游说,八方斡旋,维持了欧洲列强的均衡态势,为德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周边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是根据国家利益而变化的,说明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的重大使命,B选项符合题意。1871年德国已经完成统一,A选项排除。材料与德国准备一战无关,C选项排除。只有均衡态势才能实现国际和平的说法错误,国际和平的实现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D选项排除。18.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关于文艺复兴的自编历史剧的情节设计:一位人文主义者慕名①来到了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②拜会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③探讨了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④欣赏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A19.“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应该出自()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韩非子》参考答案:D由材料“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得知,作者主张严刑峻法,反对实行“仁政”。《论语》记载是孔子的言论,其核心思想是“仁”,故A项错误;《道德经》是道家老子的著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孟子》是孟子的著作,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故C项错误;《韩非子》是韩非子的著作,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与材料观点相符,故D项正确。20.2009年9月在中国内地公映的影片《建国大业》,以第一届全国人民政协会议的筹备为主线,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过程。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出现在影片中的是(

)A.重庆谈判

B.七届二中全会C.北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参考答案:D21.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参考答案:B考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从材料的含义可以看出:列宁主张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使社会主义的政治模式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紧密结合,即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故应选B。22.1877年,对西方持否定态度的刘锡鸿作为副使出使英国,抵达伦敦两个月后,他对英国政治评价道:“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据此分析,刘锡鸿A.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和儒家价值观 B.肯定了英国政体中体现的民主和法治精神C.主张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批判 D.从反对学习西方向支持学习西方制度转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据材料“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得出刘锡鸿对自己所见到的英国政治风俗有值得称道之处。但他是用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儒家的价值观来看待西方文明的成就,故A项正确;据材料“无闲官,无游民,……,无残暴不仁之政”得不出民主和法治精神,故B项错误;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批判,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材料“刘锡鸿对西方持否定态度”表明他反对学习西方,而他支持学习西方制度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23.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B.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C.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参考答案:C24.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专制皇权的自我约束

B.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C.汉代谏官制度实用规范

D.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参考答案:A【题目分析】材料中“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体现皇帝的反躬自省,故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上书”“诏书”,无法体现严格规范性,故B项错误;材料“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并未体现实用规范,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D项错误。25.下图漫画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国内时局图,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参考答案:C26.下表为《明清两代进士家庭出身情况统计表》。相对于明代,清代

前三代无任何功名者前三代有生员功名者前三代有高于生员功名者明代进士总数47.5%2.3%50.2%清代进士总数19.1%18.1%62.8%A.血缘关系是士人晋升上流阶层的主要阶梯B.累世公卿局面逐渐形成C.家族积淀更能为人才向上流动提供助力D.科举考试更加公平公正参考答案:C据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科举制考试录取并不是依据血缘关系,故A项错误;前三代有生员功名或高于生员功名者并不能说明累世公卿局面逐渐形成,故B项错误;材料中前三代有生员功名或高于生员功名者中进士的比例较大,说明家族积淀更能为人才向上流动提供助力,故C项正确;材料数据无法说明科举考试更加公平客观,故D项错误。故选C。27.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参考答案:D28.宗教改革使基督教信仰回归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其中的“隔阂”不包括(

)A.《圣经》

B.教皇

C.教士

D.繁琐的宗教仪式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教会主张“因行称义”,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宗教改革家提出“因信称义”学说,主张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信仰的惟一根据是《圣经》,简化宗教仪式,据此可以排除BCD,故选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29.秦汉之际北方游民族中势力最强大的是

A

.匈奴

B.鲜卑

C.突厥

D.乌桓参考答案:A30.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在凡尔纳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尚未出现的交通工具有①三轮汽车

②内燃机轮船

③蒸汽机车

④飞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泽民说:“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军网材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初南方谈话回答问题(1)2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有何共同点?0(4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找到的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2分)发表的论著有哪些?(3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分)包含什么原则?(2分)在我党历史上的突出贡献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2分),共同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物;精髓是实事求是;中共集体智慧结晶。(任两点2分)(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分)(3)基本思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都可为社会主义服务。(2分)原则: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原则。(2分)贡献:冲破了教条主义束缚,解放了思想,指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2分)试题分析:考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1)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飞跃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集体智慧的结晶。(2)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逐渐的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根据地建设。发表的论著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材料二主要是论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和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问题。是以实事求是为基本的原则的。邓小平的论述,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使人民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根据邓小平的论述,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32.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他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学,“西学为用”以西化儒学。即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该思想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B.和洋务派思想一致C.是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

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照搬西方,与材料中“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