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宝坻大口屯高级中学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6a1b40603192e27b539d90a575a2380/56a1b40603192e27b539d90a575a23801.gif)
![天津宝坻大口屯高级中学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6a1b40603192e27b539d90a575a2380/56a1b40603192e27b539d90a575a23802.gif)
![天津宝坻大口屯高级中学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6a1b40603192e27b539d90a575a2380/56a1b40603192e27b539d90a575a23803.gif)
![天津宝坻大口屯高级中学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6a1b40603192e27b539d90a575a2380/56a1b40603192e27b539d90a575a23804.gif)
![天津宝坻大口屯高级中学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6a1b40603192e27b539d90a575a2380/56a1b40603192e27b539d90a575a238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宝坻大口屯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詹杏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宜兴青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就像很多传统技艺一样,宜兴青瓷也面临传承发展的困境。最近,詹杏娣将凝聚了自己半辈子心血的青瓷釉料配方捐献出来,免费供公众使用。人们纷纷称赞詹杏娣的义举,认为她这样做,是最彻底、最有益的艺术传承和推广。但也有人认为,文化传承归根结底要靠制度和规则,不尊重知识产权,反而可能加速传统技艺的消亡。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曾经有报道说,有记者到曲阜看到满街都在卖《论语》,就采访当地的老百姓,他们说,那些东西都是卖给外国人看的。可见,老百姓只是把《论语》看成旅游的商品、旅游的纪念品,并没有对内容感兴趣,并没有当文化典籍看。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地方。我们要先自己多学习,多了解,并且向外人宣扬我们中国人拥有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离去世界的舞台。因为它使我们中国人凝聚,使我们中国人团结。前段时间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华成语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公众平台,使人们重燃了对母语的热爱,还有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弘扬的是中华传统美食,更多的是透过美食宣传积淀的中华美食文化。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十八大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相得益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已经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唯有民族文化才是历史长河中永远流淌的,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凝聚起推动民族复兴的力量,也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开启更加灿烂文明的中华新纪元。面对新时期实现中国梦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汲取还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还有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梳理和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实做到古为今用,使其更为丰富、更加多样。让我们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中汇聚新的力量,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前行,坚定奔向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试题分析: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本次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明显是事情+态度类的材料。有两层:第一层是叙述性的,讲的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宜兴青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詹杏娣,她将凝聚自己半辈子心血的青瓷釉料配方捐献出来,免费供公众使用的事情。第二层是评论性的。就是针对詹杏娣捐献青瓷釉料配方一事,人们的看法并不一样。有的称赞,认为她这样做,是最彻底最有益的艺术传承和推广。也有不称赞的,反对她这样做的理由是:文化传承归根结底要靠制度和规则,不尊重知识产权,反而可能加速传统技艺的消亡。作文时,可以就两种态度中的任意一种立意,也可以辩证来看待这件事,就是既赞美詹杏娣免费奉献配方的想法,但是又可以指出此举是不是最好的。立意时,还可以就对材料中的“青瓷釉料”的事情,深入到写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看法,以及进一步写到多中国文化传承的看法。要在文中剖析事情的实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再联系生活实际,指出解决的办法或发出保护它的号召。写成议论文,态度一定要明确,论据要充分,说理要透彻,题目要醒目。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①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它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②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起源于唐初。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但作为地方剧种,黄梅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念白及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很少演出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的剧目。黄梅戏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演出,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黄梅戏的传承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③首先,在形体语言上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吴亚玲主演的《墙头马上》,就在形体语言上做了很大突破,这出戏把舞蹈和戏曲程式经过精心提炼,二者融成一体,戏中人物形象达到了现代古典艺术的审美高度。《墙头马上》的成功,使我们相信:形体语言的拓展与解放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须的。当然,在借鉴的同时,也不能本末倒置,失去剧种本身的特点,而应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所以,黄梅戏在继承的同时,需要学习借鉴,与时俱进,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完善的艺术体系,从而向更高的艺术领域迈进。④其次,要创新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感官盛宴。近些年来,大量的高科技声光电产品运用到舞台上来,这奠定了灯光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光把环境和人物照亮,更把人物立体化、背景生活化,为舞台美术增色添彩。舞台灯光在戏剧舞台中有了思想,起到了刻画人物、转换时空、渲染气氛的作用。新创作的3D版舞台剧《牛郎织女》正是一部集声光电于一体的视觉大餐,为黄梅戏舞台艺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此可见,积极研究与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将会越来越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⑤最后,要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如今,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如何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同时,这也是每一个文艺团体所面临的一个比较难的课题。黄梅戏剧团转企后,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一个企业要生存下去,经济效益是第一关注点。没有了效益,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艺术创作也就无从谈起了。但如果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就会忽视艺术创作,忽视生存的意义,最终也会因为没有好的艺术产品提供给社会而退出市场舞台。所以,在两者之间如何权衡,如何博弈,成为了在市场经济下顺利发展黄梅戏艺术的最重要的课题,这一点对于其它艺术形式也同样适用。1.从原文看,下列对黄梅戏存在“一定局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黄梅戏的念白与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中的故事和人物也广为老百姓所熟悉。B.黄梅戏剧目题材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较少涉及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C.由于眼界和视角的局限,黄梅戏的发展进程很缓慢,演出的范围也只局限在安徽地区。D.黄梅戏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也需要保持自身的特点,从而迈进更高的艺术领域。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提出了文章观点:作为如今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其发展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引出下文。B.②段介绍了黄梅戏的来历与发展,但由于受到语言、题材和演出地区等方面的局限,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C.③④段提出黄梅戏的传承者在形体语言和声光电新技术创新运用上,作出了很多努力与突破,促进了黄梅戏艺术发展。D.⑤段承接上文,提出黄梅戏在学习借鉴的同时,也要理顺经济效益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且要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梅戏是大别山采茶调与怀宁地方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进行演出的地方戏曲剧种,后为青阳腔、徽调所吸收,诞生出“本戏”。B.吴亚玲主演的黄梅戏新作品《墙头马上》的成功说明,只要能够解放与拓展形体语言,就能很好地处理黄梅戏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C.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可以创新运用到黄梅戏中,为舞台增色添彩,为观众带来视觉享受,它已成为黄梅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D.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黄梅戏剧团在转企后,首先应该关注经济效益。但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就会忽视艺术创作,忽视生存的意义。参考答案:1.A。(B项“黄梅戏剧目题材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错,原文为“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C项因果倒置,原文“由于黄梅戏发展的历史较短,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演出,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D项不是谈对“黄梅戏作为地方剧种,也有一定的局限”的理解)2.D。(“并且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错,原文只是权衡,并无选择之意)3.D。(A项“后为青阳腔、徽调所吸收,诞生出‘本戏’”错。不是青阳腔、徽调吸收了黄梅戏,而是是黄梅戏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开始演出“本戏”。“大别山采茶调”原文为“黄梅县一带的大别山采茶调”。B项“只要……就……”错。C项“已成为”错。原文为“将越来越成为”)3.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汪为胜闪烁着中国文化光辉的传统哲学在相当程度上是与中国山水画结缘的。儒家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是首次用哲学审视山水,阐述“动”与“静”的辩证概念。道家老子性爱山水,崇尚自然,用山水寓意道的法则和规律。在老子的眼里,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的化生,从自然本性上来说是一样的。这一思想对后来中国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产生了直接的重要影响。庄子学说超逸现实,他宣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观点是,天地造物,随其剪裁,任其分合,春夏秋冬,南北山水景物可自由组合。他的这一思想观念构成了超越事实的表象,从而达到物化为我的精神山水。中国历代画论中,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以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述,也正是画论运用了哲学精神提出了山水画的要求,确立了诸多山水画大师能善于用哲学精神来完成山水画创造。五代荆浩是用老庄哲学来进行山水画创作的亲躬实践者,强调在绘画中思而取物之真,去伪存真,而致力于南方山水创作的董源,专注于江南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的表达,不仅获得了“平淡天真”,还增添了浓厚的高隐成分,这正是道家宣扬的出世隐居态度。道家之学滋养成长起来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三远法”(平远、高远、深远)。在他看来,“远”是一种飞越与延伸,有着一片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只有这样才能渐入“无”的境地,“虚”的境地,“淡”的境地,使自己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达到“登高山则情满于山,临苍海则意溢于海”。这是哲学精神构成郭熙写意性山水的结果。宋米芾认为绘画的功用是“自适其志”,不应是装点世俗的工具。他喜好南方轻墨淡岚的山水,“米氏云山”是他追寻道家“平淡天真”理想的归宿。元四家之一的倪瓒,绘画就是为了“写胸中之逸气。“气”是古典哲学的概念,《黄帝内经》称:“诸血者皆源于心,诸气者皆源于肺。”古代先贤很智慧的地方就是,认为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所发出之处并不是脑,而是心得思维。老子以气入手探讨万物起源,庄子讲人之生为气,人之存为气,达到最高境界亦为气。故而,宋代苏轼提出“士人画”,“取其意气所到”,倪瓒的“逸气说”,与苏轼皆受道学的影响,表现出文人画家精神净化之美的审美心理建构。明董其昌受儒、道、禅影响很重,他的论文常用古典哲学相喻,自己所画的山水构图抓住“远”作思考,总是近处坡岸丛林,中景山峦草屋,远景高峰危岩。以披麻用笔,轻松、柔和,毫无觚棱钩角刻露之痕,这是道家“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的思想作用的结果。他用墨虚淡、柔和、软秀,也是道、禅提倡的“柔、弱、虚、淡、不争、处下”影响下的结果。
中国山水画的核心思想是哲学精神,尽管山水画能够兼容着各种形态,包括写实与写意、虚拟与表象、直观与寓意,能够观赏自然美景,抒发国土情怀,表现生态环境,尽管随着当下文化的变革,产生新思想、新内容和新的表现方法,但山水画哲学精神的传统不可缺失,那是前人用智慧为我们留下的一笔需要认真研究的宝贵财富,倘若我们弃之遗失殆尽,未来中国画的发展将会失去“中国精神”,是一个没有核的泡沫气体,我们将为之付出代价。
(选自2014年2月28日《美术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影响中国山水画的“哲学精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首次用哲学眼光来审视山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的创作主张。B.老子认为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的化生,自然本性相同,这成为后世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C.中国历代画论中都大量的渗透着把中国哲学精神作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释。D.庄子认为春夏秋冬、南北山水的景物都可以自由组合,这是一种把事实表象内化为“精神山水”的思想观念。
2.对相关画家创作特点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浩是用老庄哲学来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开创者,他的创作以山水寓意道的法则和规律,强调在绘画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B.董源深受道家出世的思想影响,他笔下的江南山水,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风格平淡天真,有深厚的高隐成分。C.郭熙认为“远”是一种飞越与延伸,“远”才能渐入“无”“虚”“淡”的境地,精神世界方可升华,这是道家思想的体现。D.董其昌的山水画构图强调“远”,近处坡岸丛林,中景山峦草屋,远景高峰危岩,用笔轻松、柔和,这是道家思想作用的结果。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老子、庄子都对“气”极为推崇,这些古代先贤理智地认为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产生了心得思维。B.宋代文人画家苏轼、董其昌都受到道家思想影响,表现出文人画家精神净化之美的审美心理建构。C.中国古代山水画用笔轻松、柔和,用墨虚淡、软秀,这是道、禅提倡的“柔、弱、虚、淡、不争、处下”对创造者影响的结果。D.哲学精神是笔宝贵财富,是山水画“中国精神”的灵魂,今天的创作如果抛弃这一传统,一味求新求变,后果难以想象。
参考答案:1.D(A这是孔子的哲学思想而非有关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主张”。B“重要内容”无中生有,原文是指“构成了直接的重要影响”而非组成部分。C是“或多或少”而非“大量”)2.A(“荆浩是用老庄哲学精神创作山水画的开创者”表述不当,荆浩是践行者但未必是开创者,原文未提及)3.D(A应是“心得思维产生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而非“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产生心得思维”。B董其昌是明代人而非宋代人。C以偏概全,这是董其昌的绘画特点而非全部古代山水画的)
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袱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震因言:“《礼记》云‘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禘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节选自《宋史·朱震传》)【注】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袱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③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祀天地社稷的典礼。⑤禘:一种祭祀大典。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B.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C.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D.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知政事: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接近宰相。B.河南:宋代,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B.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C.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D.宋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2)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参考答案:10.B
11.B
12.C
13.(1)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2)(宋高宗绍兴)七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自请充任祠禄官(或请求主管祭祀),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去世。【10题详解】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的词语有“若”“招”“务农种谷”“则御”“则耕”。【11题详解】识记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B元朝开始设立“行省”,文中“河南”指黄河以南。【12题详解】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有误,据文章可知,是让新太守到任后,让当地老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替代本郡及属县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13题详解】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除”授职、“按治”、追究惩处、“寝”停止。(2)“谢”因辞去、“丐”请求、“旋”不久。【点睛】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朱震字子发,荆门军(宋代地方行政单位)人。应试考中政和年间进士,在州县任职时以廉洁著称。胡安国一见到他后就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高宗征召他为司勋员外郎,朱震称病没有赴任。恰逢江西制置使赵鼎进入朝中担任参知政事,皇上向他征询当代的人才,赵鼎说:“我所了解的朱震,学问渊深广博,清廉正直恪守正道,在读书人中首屈一指,让他担任讲读的职位,一定会对陛下有所裨益。”皇上于是下令征召朱震。朱震到了后,皇上用《易经》《春秋》的旨意来考问他,朱震用自己的全部所学来答对。皇上(听了之后)很高兴,提拔朱震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朱震于是上书说:“荆州、襄阳之间,沿着汉江上下,肥沃的田地绵延七百多里,如果挑选优秀将帅率领军队镇守这里,召集流落逃亡的老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贼寇来了就抵御,贼寇逃走了就耕作,不超过三年,军粮就会自足自给。(然后)选择有利的时机出兵,席卷黄河以南,这是以逸待劳、万无一失的计策。”(不久)朱震升任秘书少监兼御前侍讲。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时,虔州(很多)老百姓做盗贼,皇上对这件事感到担忧,于是挑选优秀的太守前往虔州(任职)以安抚当地百姓。在新太守将要赴任时,朱震对(皇上)说:“如果让当官的人廉洁奉公而不侵扰老百姓,那么老百姓自然安定,即使引诱他们当盗贼,他们也不会做的。希望皇上诏令新太守一到任,就把本郡及其所属各县中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官吏一一列出,(将他们)全部罢免,听凭老百姓自主选择慈爱和善有仁德之心的人(担任官职),有政绩的人加以优待奖励。”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按照先例,皇上正逢丧期没有祭祀庙堂的礼节。当时徽宗去世后还没有祭祀于祖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就奏请皇上举行明堂祭祀礼节。朱震于是上书说:“《礼记》说‘(天子)居丧三年不举行祭礼,(期间)只祭祀天地社稷,称为越绋行事。’《春秋》上写着‘夏五月乙酉,这一天是吉日,大祭庄公。’《公羊传》解释说‘这是讥讽开始不实行三年的丧制啊。’本朝景德二年,真宗皇帝处于明德皇后的丧期,过了一个月(以日易月)之后就除去了丧服。(因为)当时没有实行三年的丧制,专门实行以一天代替一月的制度,(真宗皇帝的做法)是可以的,在(实行了三年丧制的)今天再这样做就是错误的。”宋高宗绍兴七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自请充任祠禄官(祠禄官为主管祭祀的闲职,一般由年老不能任事的大臣担任),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去世。5.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甲:人之口腹,何常之有?富贵之时,穷极滋味,暴殄过当;一过祸败,求藜藿充饥而不可得。石虎食蒸饼,必以乾枣、胡桃瓤为心,使坼裂方食;及为冉闵所篡,幽废,思其不裂者而无从致之。唐东洛贵家子弟,饮食必用炼炭所炊,不尔便嫌烟气;及其乱离饥饿,市脱粟饭食之,不啻八珍。此岂口腹贵于前而贱于后□?彼其当时所为拣择精好,动以为粗恶而不能下咽者,皆其骄奢淫佚之性使然,非天生而然也。吾见南方膏粱子弟,一离襁褓,必择甘毳温柔,调以酥酪,恐伤其胃,而疾病亦自不少。北方婴儿,卧土炕,啖麦饭,十余岁不知酒肉,而强壮自如。又下一等,若乞丐之子,生即受冻忍饿,日一文钱,便果其腹。人生何常?幸而处富贵,有赢余,时时思及冻馁,无令过分,物无精粗美恶,随遇而安,无有选择于胸中,此亦动心忍性之一端也。子瞻兄弟南迁,相遇梧、藤①间,市饼,粗不可食,黄门置筋而叹,子瞻已尽之矣。二苏之学力、识见,优劣皆于是卜之。吾生平未尝以饮食呵责人,其有不堪,更强为进。至于宦中,尤持此戒。每每以语妻孥,然未必知此旨也。——[明]谢肇淛《五杂俎》(节选)[注]梧、藤:梧州和藤州。乙: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所失,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23.乙文选自高中教材篇目《_________》,作者_________。24.可填入甲文第一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者 B.哉 C.尔 D.耶25.简析甲文第一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26.对“此亦动心忍性之一端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也是磨练意志培养性情的方法之一。B.这也是一种引起内心波动变化的方法。C.这也是控制内心压抑欲望的方法之一。D.这也是一种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方法。27.简析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主旨有何异同。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异: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23.
(1).《训俭示康》
(2).司马光
24.B
25.对上文所叙述的事例分析总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骄奢淫佚”的习性,不是天生这样。从而引出下文的举例论证。
26.A
27.
(1).同:都强调富贵不能长存,即使身处富贵也应避免骄奢。
(2).异:甲文:从个人的角度,表达以俭朴生活来磨练心志的思想;
(3).乙文:从家风的角度,倡导节俭,以利子孙后代。【2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出处及作者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语段内容,结合所学课文分析判断,平时需要多积累、识记等。结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等分析,乙文选自高中教材篇目《训俭示康》,作者是司马光。【2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用法的能力。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结合语句内容,分析选择虚词。“此岂口腹贵于前而贱于后”,这难道是口味和肚子先前很高贵后来变得低贱了吗。结合“此”“岂”等分析,此处可以用“哉”。故选B。【2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语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语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结构上的作用。“彼其当时所为拣择精好,动以为粗恶而不能下咽者,皆其骄奢淫佚之性使然,非天生而然也”,他在富贵时所吃的经过精挑细择的精致美味,还动不动就认为食物粗糙而不能下咽,都是因为他骄横奢靡的性情造成的,而并不是天生的。对上文所叙述的事例分析总结。结合下文“吾见南方膏粱子弟……日一文钱,便果其腹”分析,从而引出下文的举例论证。【2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语句内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首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此亦动心忍性之一端也”,结合“幸而处富贵,有赢余,时时思及冻馁,无令过分,物无精粗美恶,随遇而安,无有选择于胸中”分析,“动心忍性”,比喻历经困苦而磨炼身心,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这也是磨练意志培养性情的一种方法啊。故选A。【2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作品内容,概括思想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分别分析两篇文章的思想主旨,然后比较异同。读出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思路,勾画出文章的重点词句。甲文,石虎、唐东洛贵家子弟富贵时拣择精好,祸败时只求陋食充饥。口腹的贪欲是由骄奢淫佚之性造成的。结合“南方膏粱子弟……日一文钱,便果其腹”“人生何常?幸而处富贵,有赢余,时时思及冻馁……无有选择于胸中,此亦动心忍性之一端也”分析,从个人的角度,表达以俭朴生活来磨练心志的思想。作者告诫人们饮食不宜追求精美,启迪后人戒除口腹贪欲、磨练心性意志,这一劝勉切中时弊,至今发人深省。乙文,以本朝有识之士的俭朴美德为例,说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再引述古人的遗训,分析“俭”与“侈”的得失利弊;最后以古人俭、奢的历史事实,阐明俭能列名得福,奢必招祸自败,勉励子孙行俭戒奢,保持家风。以教育儿子及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相同点:都强调富贵不能长存,即使身处富贵也应避免骄奢。【点睛】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甲文:人的口味和肚子,难道能保持不变吗?富贵的时候,吃遍珍馐美味,暴饮暴食,一旦遇到灾祸或家境败落,就是想找野草野菜充饥也办不到。唐代洛阳的富家子弟,平时吃食物定要用精制的炭烧,否则就嫌有烟的味道。等发生战乱,与家人离散后饥饿时,吃粗粮也不亚于明八珍(指龙肝、凤髓、豹胎等八种珍贵食品)。这难道是口味和肚子先前很高贵后来变得低贱了吗?他在富贵时所吃的经过精挑细择的精致美味,还动不动就认为食物粗糙而不能下咽,都是因为他骄横奢靡的性情造成的,而并不是天生的。我见到那些南方殷实人家的孩子,刚刚离开襁褓,一定会挑选甜美易嚼之物,和酥酪拌在一起吃,害怕伤到他们的肠胃,但他们的疾病也不见得就少。北方的婴儿,睡在土炕上,吃的是麦子做的粗饭,十几岁了也不知道酒肉,可是仍然长的很强壮。再次一等的例子,比如乞丐的孩子,生下来就忍受寒冷饥饿,每天只要一文钱,就能填饱他的肚子。人生如何保持不变?就算运气好身处富贵之家,有空的时候,也要多想想当有一天要受冻挨饿的时候,不要让自己纵欲过度。食物不分精致粗俗味美难吃,什么环境都能适应并感到满足,心中没有挑拣,这也是磨练意志培养性情的一种方法啊。子瞻(苏轼)两兄弟搬家到南方,在梧藤下相遇,买来饼,可是饼子很粗劣没法吃,黄门(苏辙)放下筷子长吁短叹,子瞻(苏轼)已经吃完了自己的那份。二苏的学问见识,优劣都能通过这件事预测出来了。我这一生从没有因饮食如何而责备过别人,饮食再不好,我也强迫自己吃。等到后来我做了官,更是严格遵守这个戒律。我也常常拿我的这一准则来告诫妻儿,不过他们不一定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吧。乙文:张文节叹息说:“我现在的俸禄,即使全家穿绸挂缎、膏梁鱼肉,怕什么不能做到?然而人之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像我现在这么高的俸禄难道能够一直拥有?身躯难道能够一直活着?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死去,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奢侈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导致无存身之地。哪如无论我做官还是罢官、活着还是死去,家里的生活情况都永久如同一天不变呢?”唉!大贤者的深谋远虑,哪是才能平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9题。艺祖①仕周世宗,功业初未大显。是时,江南李璟据一方,国力全盛。闻世宗亲至淮上,而滁州其控扼,且援寿州,命大将皇甫晖、监军姚凤提兵十万扼其地。太祖以周军数千与晖遇于清流关隘路,周师大败。晖整全师入憩滁州城下,令翼日再出。太祖兵再聚于关下,且虞晖兵再至,问诸村人,云有镇州赵学究②在村中教学,多智计,村民有争讼者,多诣以决曲直。太祖微服往访之。学究者固知为赵点检也,迎见加礼。太祖再三叩之,曰:“彼方胜,我已败,畏其兵出,所以问计于君也。”学究曰:“然且使彼来日整军,再乘胜而出,我师绝归路,不复有噍类③矣。”太祖曰:“当复奈何?”学究曰:“我有奇计,所谓‘因败为胜,转祸为福’者。今关下有径路,人无行者,虽晖军亦不知之,乃山之背也,可以直抵城下。方西涧水大涨之时,彼必谓我既败之后,无敢蹑其后者。诚能由山背小路,率众浮西涧水至城下,斩关而入,彼方战胜而骄,解甲休众,必不为备,可以得志。所谓‘兵贵神速,出其不意’。若彼来日整军而出,不可为矣。”太祖大喜,且命学究指其路。学究亦不辞,而遣人前导。即下令誓师,夜出小路亟行。三军跨马浮西涧以迫城,晖果不为备,夺门以入。既入,晖始闻之,旋率亲兵擐④甲与太祖巷战,三纵而三擒之。既主帅被擒,城中咸谓周师大兵且至。城中大乱,自相蹂践,死亡不计其数,遂下滁州。(节选自宋代王铚《默记·卷上》)注:①艺祖:始祖,与后文出现的“太祖”、“赵点检”均指宋太祖赵匡胤。②赵学究:即宋开国功臣赵普。③噍类:jiáo能咬嚼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④擐:huán套、穿。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军姚凤提兵十万扼其地
控制,把守B.令翼日再出
同“翌”C.问诸村人
众多D.无敢蹑其后者
追随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三军跨马浮西涧以迫城
夺门以入B.太祖兵再聚于关下
所以问计于君也C.且虞晖兵再至
城中咸谓周师大兵且至D.再乘胜而出
三纵而三擒之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类型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既主帅被擒A.晖整全师入憩滁州城下B.学究者固知为赵点检也C.与晖遇于清流关隘路D.我师绝归路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匡胤在周世宗朝做官,当初功业并不显赫。在滁州城下和皇甫晖打了一仗,寡不敌众,败下阵来。B.太祖打听到附近有个教书先生叫赵普,很有谋略,便身着便服去拜访他,赵普对太祖也是恭敬有加。C.太祖让赵普为他指路,赵普没有推辞,还派人为太祖做向导,使太祖的部队成功地从西涧渡河而进,逼近滁州城。D.太祖的军队入城之后,与皇甫晖的军队展开巷战。城中的人乱成一团,自相践踏,死的人不计其数,太祖的军队最终攻下了滁州。9.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1)村民有争讼者,多诣以决曲直。(3分)(2)虽晖军亦不知之,乃山之背也,可以直抵城下。(3分)(3)彼方战胜而骄,解甲休众,必不为备,可以得志。(4分)参考答案:5.C诸:兼词“之于”。6.A A均为连词,同“而”,表承接。B均为介词,在;向。C连词,表并列,又;副词,将要。D连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表转折。7.D D被动句。A省略句,省略“于”。B判断句。C介词结构后置句。8.A“滁州城”错,应为“清流关隘路”。9.①村民有什么纷争和官司的,大多到赵学究那里请他评判是非。评分点:争讼(纷争和官司,任何一部分没写出,1分就没有),诣(到),决曲直(评判是非,任何一部分没写出,1分就没有)②即使皇甫晖的军队也不知道这条小路,(它)是在山的背面,可以通过(这条路)直接到达滁州城下。评分点:虽(即使),乃……也(判断句,必须补主语),抵(到达)③他们刚刚打了胜仗,因而会气骄意盛,会解下铠甲,让士兵休息,一定不会有所防备(准备),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如愿以偿(或把对方打败)。评分点:方(刚刚),骄(气骄意盛),休(使动用法,让士兵休息),得志(如愿以偿,实现愿望的意思即可)【文言文参考译文】宋太祖赵匡胤为周世宗臣下时,功业最初并没有突显。当时,江南李璟割据一方,国力非常强大。他听说周世宗亲征到淮水岸边,(他认为)滁州是个险要之地,一面阻遏周军,一面也可以增援寿州,便派大将皇甫晖、监军姚凤率兵十万驻守滁州。赵匡胤率领几千周军与皇甫晖相遇于清流关一条狭窄的路面上,周军被打得大败,皇甫晖整军回到滁州城下休息,约定第二天再战。赵匡胤的军队再次聚集到清流关下,又担忧皇甫晖再次率兵杀到,他向周围的村民打听,听说附近一个村子里有个做教书先生的赵学究(赵普)很有谋略,村民中有什么官司和纷争的,大多到赵学究那里让他评判是非。太祖全便身着便服去拜访他。赵学究本来就知道对方是赵点检赵匡胤,迎接会见他,礼节隆重。太祖多次向学究问计,说:“他们已经胜利,我方已经失败,只是我担心他会再次出兵前来,这就是向您问计的原因。”学究说:“既然这样,如果将来让他日后再休整军队,再次乘胜出击,我们军队就没有退路,就不再有活着的人了。”太祖问:“那应该怎么办?”学究说:“我有一条奇计,正是所说的‘借败势成转为胜势,转祸为福’。清流关下有一条小道,没有人会从那里走,即使皇甫晖的军队也不知道这条小路,(它)是在山的背面,可以通过(这条路)直接到达滁州城下。此时正是西涧里的水大涨的时候,他们一定会认为我军失败之后,必定不敢绕到他们的后面来。如果能从山的背面的小路上下去,再率领士兵从西涧渡河到城下,夺得关隘,进入滁州城,他们刚刚打了胜仗,因而会气骄意盛,会解下铠甲,让士兵休息,一定不会有所防备,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如愿以偿(或把对方打败)。这就是兵法所说的‘兵贵神速,出其不意’。如果来日他们整军出城,那情况就不可能实现了。太祖听了非常高兴,就让学究指明路的方向。学究也不推辞,就派人作向导。马上下令誓师,趁夜从小路快速行军。三军跨马从西涧渡河过去,逼近滁州城,皇甫晖果然没有任何防备,太祖的军队夺得城门,进入城内,入城之后,皇甫晖才得到消息,马上率领亲兵穿上铠甲和太祖的军队展开巷战,多次想要逃跑,多次被擒住。主帅皇甫晖被擒,城中的人都说周的军队将要进城。城中乱成一团,自相践踏,死的人不计其数,于是就攻下了滁州。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3分)伴随着网线铺进千家万户,在城乡基本上普及电脑了①,地球就像传播学家克卢汉所预言的那样成为一个名
(fù)②其实的地球村。只要有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立即与世界同步,了解全世界最新信息,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可以用“爆炸”来形容,让我们
③。(1)第①处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1分)(2)根据拼音在②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3)在③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1分)参考答案:略8.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志愿者对其志愿行为意义的认识(多项选择)
年龄段选项18——25岁26——40岁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尤其是体现在个人简历上82%69%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了某些技能72%23%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志愿服务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74%65%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拓展了社会关系35%6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同与异。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同:大多数志愿者都认识到志愿服务对自身职业履历有帮助以及能提高自己的才干。异:小年龄段志愿者侧重于从志愿服务中获得一些技能而大年龄段志愿者更多地倾向于在志愿服务中拓展社会关系。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邵逸夫先生自1985年以来,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以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迄今捐款金额近47.5亿港元左右,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B.翁偶虹先生是一代戏曲名家,倾尽一生心血创作了《桃花村》,是在京剧老戏《花田错》的基础上翻新而成的艺术精品。C.近年来,一些公务接待活动出现了讲排场、比阔气、用公款大吃大喝,这些现象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极大地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D.一座城市的人文温度,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上,只有让阳光也照亮“井居者”“蜗居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部计划项目县工作汇报
- 2025年度寺庙道观清洁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合同参考文本
- 2025高考作文预测: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 急诊科病人流量预测计划
- 职业目标的S制定技巧计划
- 学期教学工作分工方案计划
- 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含解析
- 2025年特异性植物源农药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合成橡胶型胶粘剂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学期考点 专题03 首字母填空(10篇)【考题猜想】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本科《纳税筹划》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五)试题及答案
- 2023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招聘考试真题
- 重点语法清单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甲卷含答案
- 排水管网溯源排查项目专项培训
- 教育案例评选细则(3篇模板)
- 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导则(试行)
- 2024年山东化工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方案偏离处理措施
- (2024年)剪映入门教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