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第六高级中学2022年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第六高级中学2022年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第六高级中学2022年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第六高级中学2022年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扬州市第六高级中学2022年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第六高级中学2022年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李白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李白思想以儒家学术为体,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杂糅名、墨、法、兵诸家思想,其思想体系之博杂,实属少见。然浸透其骨髓,主宰其一生的,无疑是儒家“亚圣”——孟子的修、齐、治、平思想及其调和儒道两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说。故与先秦至盛唐众多知识分子先入世、后出世的人生选择如出一辙,李白终其一生,均对博取高官、建功立业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李白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美好愿望而奋斗,但结果既未能自布衣直取卿相、兼济天下,也未能从宦途从容隐退、独善其身,而是栖栖惶惶,终生与失意和挫折为伍。冷静地审视历史事实,李白之所以“怀才不遭”,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外,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首先李白对政治幼稚无知,其大言不切于实际和虚名不适于用。因此,在人生的几次大好机遇中,他均未能把握住,以致坐失良机,徒成悔恨。其次李白志行的游移不定与情绪的瞬息多变,显然有悖于政治家所应具备的精神素质。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既有雄心壮志,也有颓唐潦倒;既有进取精神,也有消沉意态;既有张扬自我、不卑不亢。也有曲意逢迎、自责自怜;既有爱国赤诚、民本良愿,也有狎妓解闷、泄愤恶念。总之,李白的情绪多变与放浪形骸,早已注定了他在政治上碌碌无为、含恨而终的必然命运。可见,诗仙李白一生的主要兴趣其实并不是写诗,而是在于从政。但是作为诗人,他是“谪仙人”。作为政治人物,他却只是个“凡人”,甚至沦落到“世人皆欲杀”的地步,是彻底的失败者。李白的悲剧就在于他没有政治才能却总是希望在政治上大干一番,而且是至死不悟,这就必然要导致他四处碰壁,一败再败的悲剧结局。也许正是因为政治上惨遭失败,反过来又促使诗人“不平则鸣”,在文学领域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李白从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转移到他所热爱的诗歌创作时,诗人的爱国赤诚、善良人性、潇洒风神、天赋才情和主体精神则如大江奔海、熔岩乍喷般挥洒自如,并幻化成无数扣人心弦的千古绝唱。与李白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相比,在专著的数量和质量上,可谓“扬杜而抑李”了,其实,更多的研究者离李白诗歌背后的人性挖掘很远,离浪漫主义精神的根源与神韵更远。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以儒家学术为体,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名、墨、法、兵思想因此糅合。B.李白思想体系博杂,实属少见,然浸透其骨髓,主宰其一生的是儒家思想及学说。C.李白在文学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功,导致其政治上惨遭失败,这又使其不平则鸣。D.研究李白应重视其诗歌背后的人性挖掘,不能远离其浪漫主义精神的根源与神韵。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围绕李白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进行了论证分析,指出了其政治悲剧产生的原因。B.文章分析指出,李白成为政治悲剧人物的重要原因是其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上的匮乏。C.文章第二段采用总分逻辑关系,多角度分析论证了李白终生与失意和挫折为伍的原因。D.文章指出李白一生的主要兴趣不是写诗,而是从政,这是受孟子思想学说影响的结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政治上碌碌无为并惨遭失败,这或许是他文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直接原因。B.本文阐述了李白的政治悲剧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末段委婉指出研究李白的方向。C.作者认为李白与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相比,其在诗歌的数量与质量上均不及杜甫。D.如果李白具有很好的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那么他有可能在政治上实现远大抱负。参考答案:1.D

2.B

3.C【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筛选信息的能力。A项有两处错误,即“偷换概念”和“强加因果”;“李白”不同于“李白思想”,这里属于偷换概念;“因此”这里显然强加因果,原文是“杂糅名、墨、法、兵诸家思想”,而这里属于曲解文意,事实上李白思想并没有使纵横、名、墨、法、兵诸家思想得到有机糅合;体,指根基;用,指借鉴。B项“范围扩大”(或偷换概念),原文是“儒家‘亚圣’——孟子的修、齐、治、平思想及其调和儒道两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说”,“儒家亚圣”不等于“儒家”,明显扩大了范围或偷换了概念。C项强加因果,“导致”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论证分析能力。B项,犯了“或然变必然”错误,原文语意是“恐怕”,是推测之意,而这里变得肯定与必然。原文:李白之所以“怀才不遭”,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外,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3题详解】试题分析:C项,犯了“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及“绝对片面”的错误,“李白诗歌数量和质量均不及杜甫”于文无据且过于绝对。原文:在专著的数量和质量上,可谓“扬杜而抑李”了。这不是作者的认为,而是当时研究领域出现的一种现象。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这一考点,题目的设置,或针对一个句群,或针对一个段落,或针对全篇。一般是客观题,即判断说法与原文是否一致。错误的设置一般为过于绝对、以偏概全、混淆时间、模糊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答非所问等。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是对原文最后一段内容的转述,原文是说“在专著的数量和质量上,可谓‘扬杜而抑李’了”,并非选项所说的“李白诗歌数量和质量均不及杜甫”,这只是当时研究领域出现的一种现象,而非作者的认为,可知选项于文无据。2.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何必温馨周国平①不太喜欢温馨这个词。

②温馨本来是一个书卷气很重的词,如今居然摇身一变,俨然一位通俗红歌星。她到处走穴,频频亮相,泛滥于歌词中,散文中,商品广告中。

③可是,仔细想想,究竟什么是温馨呢?温馨的爱、温馨的家、温馨的时光、温馨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朦朦胧胧,含含糊糊,反正我想不明白。也许,正是词义上的模糊不清增加了这个词的魅力,能够激起说者和听者一些非常美好但也非常空洞的联想。

④正是这样:美好,然而空洞。这个词是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温者温暖,馨者馨香。暖洋洋,香喷喷。这样一个词非常适合于譬如说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用来描绘自己对爱的憧憬,一个初为人妻的少妇用来描绘自己对家的期许。它基本上是一个属于女中学生词典的词汇。当举国男女老少都温馨长温馨短的时候,我不免感到滑稽,诧异国人何以在精神上如此柔弱化,纷纷竞作青春女儿态?

⑤事实上,两性之间真正热烈的爱情未必是温馨的。这里无须举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奥涅金与达吉亚娜,贾宝玉与林黛玉。每一个经历过热恋的人都不妨自问,真爱是否只有甜蜜,没有苦涩,只有和谐,没有冲突,只有温暖的春天,没有炎夏和寒冬?我不否认爱情中也有温馨的时刻,即两情相悦、心满意足的时刻,这样的时刻自有其价值,可是,倘若把它树为爱情的最高境界,就会扼杀一切深邃的爱情所固有的悲剧性因素,把爱情降为平庸的人间喜剧。

⑥比较起来,温馨对于家庭来说倒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概念。家是一个窝,我们当然希望自己有一个温暖、舒适、安宁、气氛浓郁的窝。不过,一味地温馨,结果不是磨灭掉夫妇双方的个性,从而窒息爱情,就是造成升平的假象,使被掩盖的差异终于演变为不可愈合的裂痕。

⑦至于说以温馨为一种人生理想,就更加小家子气了。人生中有顺境,也有困境和逆境。困境和逆境当然一点儿也不温馨,却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往往促人奋斗,也引入彻悟。如果否认了苦难的价值,就不复有壮丽的人生了。

⑧写到这里,我忽然悟到了温馨这个词时髦起来的真正原因。我的眼前浮现出许多广告画面,画面上是各种高档的家具、家用电器、室内装饰材料、化妆品等等,随之响起同一句画外音:“……伴你度一个温馨的人生。”一点也不错!舒适的环境,安逸的氛围,精美的物质享受,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理想,这就是温馨一词的确切的现代含义!这个听起来好像颇浪漫的词,其实包含着非常务实的意思,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标准,一种讲究实际的人生态度。不要跟我们提罗密欧了吧,爱就要爱得惬意。不要跟我们提哈姆雷特了吧,活就要活得轻松。理想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让我们回归最实在的人生……

⑨我丝毫不反对实在的生活情趣。和突出政治时代到处膨胀的权力野心相比,这是一个进步。然而,实在的生活有着深刻丰富的内涵,决非限于舒适安逸。使我反感的是“温馨”这个流行词所标志的人们精神上的平庸化,在这个女歌星唱遍千家万户的温软歌声中,我不禁缅怀起歌剧《卡门》的音乐和它所讴歌的那种惊心动魄的爱情和人生来了。

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要说:爱,未必温馨,又何必温馨?人生,未必温馨,又何必温馨?

(有删节)19.怎样理解文章中“她到处走穴,频频亮相,泛滥于歌词中,散文中,商品广告中”的含义。(2分)20.作者认为“温馨”“美好,然而空洞”,这种“空洞”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21.请简要梳理作者的思路。(4分)22.文中第⑤⑧⑨段用了“罗密欧和朱丽叶,奥涅金与达吉亚娜,贾宝玉与林黛玉”、“哈姆雷特”、歌剧《卡门》等文学性的内容作素材,这在文章的表达技巧和内容方面有何作用?(6分)23.从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的角度看,对个体而言,选择“温馨”与否是自由的,但作者为何还是要批判“温馨”这种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对作者的观点,你如何评价?谈谈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19、“温馨”一词广泛流行于各种文体、各个行业中。20、①精神上的柔弱化;②忽视爱情中的悲剧性因素;③磨灭个性,造成裂痕;④显得小气。21、①先说不喜欢流行而时髦的“温馨”;②再阐释不喜欢“温馨”的原因;③反思“温馨”在当下流行的原因;④点明主旨,反对人们精神上的平庸。22、①证明作者的观点;②这些事例中的人与现实中的人形成对比,强化了文章的主旨;④使文章的内容更富于文化内涵,更有深度。23、①从社会的角度看,单一的个体选择“温馨”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本无可厚非,但当这种态度流行,成为一种社会潮流时,就会使人们失去对理想主义和真正的情感的追求,在精神上趋于平庸化。作者是从社会的角度对此提出批评。(2分);

②从真正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看,“温馨”追求的是舒适的环境,安逸的氛围,精美的物质享受,只是一种物质的、实在的生活情趣,只是人生价值的极次要的内容,把“温馨”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会使人们忽视生活应有的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也使人们不复有壮丽的人生(2分);③作者从社会与时代的角度、从深层的人文关怀的角度提出批评,表现出了难得的清醒和忧思(2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世纪学人梁伯强:妙术仁心杏林漫山杨逸在19世纪的最后一年,“客家院士”梁伯强降生在梅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梁劭勤是一名教师。在严父慈母的管教之下,梁家子女都勤奋好学,梁伯强在班中也是名列前茅。然而不幸的是,在梁伯强6岁时,一场疫症夺取了他母亲的生命。济世救人的理想,也像一颗种子,从此撒播在梁伯强幼小的心灵间。20世纪初,先进的西洋医术随着坚船利炮,送抵积贫积弱的中国。通过先进的西洋医术,增强国民体质,成为不少有识之士的洞见。“病理解剖对于医者,譬如一盏光耀的灯,在黑暗的中国医道上,光照他们,引着他们走上路。”梁伯强的感言,道出了那个年代中国医者的心声。而这一点冀盼,也成了将梁伯强引上从医之路的指路明灯。1912年,梁伯强入读梅县巴色教会中学。梁伯强勤勉好学,每天坚持早起背诵德语词典。他仅仅用了4年时间,便修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并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考进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梁伯强,师从著名病理学教授F·欧本海姆,并在他的指导下学习尸体解剖。毕业后,梁伯强留在医学院里担任助教。而在这所为德国同行垄断的医学院里,梁伯强显然是一个另类。他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常常因学术观点的分歧,与德国教授争论。因教学水平优异,梁伯强为校方推荐,赴德国慕尼黑大学研修病理学。留学期间,他在钻研西洋医术经典之余,还著文向海外阐述中国的医学成就。与当时学者普遍怀疑和否定中医的态度不同,梁伯强对传统医学进行了客观而辩证的分析。他表示,近代医学遇到的不少问题,如胃肠解剖等,在《黄帝内经》便早有论述。当然,梁伯强最感兴趣的,还是如何借助西方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着眼关注国人体质,以及地方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最终,梁伯强凭借《中国人的血型和地理关系的研究》一文,以最优等成绩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梁伯强受聘为同济大学病理学副教授。1932年,由于上海战事吃紧,他回到了广州,作为当时教育部的部聘教授,受聘到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兼任病理学研究所主任。当时的病理学研究所,只有一名助教和一名技术员,教学用具严重不足。梁伯强立即申请经费,购置教学投影机、显微镜和教学图片,并率领助教和技术员装配课室和建造尸解室,向德国母校征集人体标本。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病理学研究所便成了当时国内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第一流学术机构之一。

1949年初,梁伯强正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考察。由于国内时局动荡不明,不少亲友都劝他留在当地工作。然而,梁伯强婉拒了这一请求,解放前夕,梁伯强终于回到了广州。从1952年开始,梁伯强连同秦光煜、李瑛两位教授,连续开办了十多期高级病理学师资培训班。每逢开学之初,梁伯强总要亲临现场,作尸解示教,在解剖室里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每逢上课铃声一响,梁教授总是准时准点地出现在讲台上。他讲的每一堂课,都会让助手预先绘制图标,印发讲义,精心挑选标本和幻灯片。每作一场学术报告,梁伯强还要事先实地测量幻灯机的摆放位置,以求为听众预备最佳的观察距离。尽管身居教授的要职,梁伯强却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他时常鼓励学生超越老师。梁伯强多次向自己一手培养的学生表示“甘拜下风”。对助手杨简制作的模式图,梁伯强更是逢人说项。他认为,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病理学的事业才能前进。他也将“能否培养出能够超越自己的学生”,视为老师成功与否的一条检验标准。事后,杨简也因其对食道癌病因研究的杰出成绩,成为国际知名的肿瘤学家。他常常告诫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他认为,科学研究本身探索前人所未能认识的事物,因此虽重视前人的经验,却不能囿于前人的条框。1962年,梁伯强在莫斯科第八届国际肿瘤大会上,首先提出了鼻咽癌的组织学分类,并阐明了“肿瘤间质反应”的新概念。他所提出的肝癌发生机理,也与当时国际的主流观点相抵牾。梁伯强根据自己的长期研究,提出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的致病因素之一,并非是由于营养缺乏。这一科学见解,直到1980年才为病毒学、免疫学和超微结构的大量研究资料所证实。然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潜心学问的梁伯强,虽一直避免卷入政治漩涡,却未能躲过这场无妄之灾。他受到了严酷的审查,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1968年11月28日,由于心脏病复发得不到及时救治,梁伯强在广州与世长辞,终年69岁。直到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还试图邀约梁伯强参与上呼吸道肿瘤组织学分型图谱的复审工作,可惜此时他早已不在人世,这也成了学术界永远的遗憾。(节选自2013年4月《南方日报》)[注]将医家称作“杏林中人”,乃是源于三国名医董奉定下的一则奇怪的规章:为人治病,不取钱物,病愈者栽杏一株或五株,再将种杏所得,易谷济贫。十年之后,十万杏树,郁然成林。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梁伯强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在严父慈母的管教之下,他学习成绩优异,所以他自幼立下学习西方医术、济世救人的理想。B.梁伯强以教育部聘任的同济大学副教授的身份,兼任病理学研究所主任,克服了教学用具严重不足的困难,只用几年的时间就使病理学研究所成了当时国内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第一流学术机构之一。C.梁伯强对助手杨简制作的模式图持否定态度,认为“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病理学的事业才会得以推进,在他的鼓励引导下杨简有了杰出的成就。D.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莫斯科第八届国际肿瘤大会上,梁伯强提出的肝癌发生机理与当时国际主流观点相矛盾,他的这一见解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被研究资料证实。E.潜心于学问的梁伯强未能躲过“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因心脏病复发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与世长辞,给医学界留下了遗憾。12.在积弱积贫的中国,梁伯强最终能获得德国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13.作为医学教授,梁伯强有哪些值得肯定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14.世纪学人的梁伯强,他的仁心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8分)参考答案:11.1.D,3分;E,2分;A,1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传记文学内容和手法的把握。A项“所以他自幼立下学习西方医术、济世救人的理想”因果错误;第一节的结尾说“在梁伯强6岁时,一场疫症夺取了他母亲的生命。济世救人的理想,也像一颗种子,从此撒播在梁伯强幼小的心灵间”,由此可以知道,他“立下学习西方医术、济世救人的理想”是因为母亲病逝。B项“梁伯强以教育部聘任的同济大学副教授的身份”错误;文章第五节说的是“作为当时教育部的部聘教授,受聘到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兼任病理学研究所主任”,由此可以知道,不是同济大学副教授,而是中山大学的。C项“否定态度”错,可以从文章倒数第三段可以知道。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有志向,年幼的母亲病逝,他立志济世救人,中国积贫积弱,先进的西洋医术传入,引导他走上从医之路;勤勉好学:成绩优异才得以学医,继而被留任助教,又被推荐到德国研修;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辨证分析传统医学,关注实际进行研究。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要依据题敢确定筛选的范围,题干中说“获得德国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的原因,那就要到文中找到这句话的位置,原则上原因应该在“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前面;然后再依据分值进行分点概括。获得医学博士是在第四节的结尾,那么获得的原因应该在1——4节,第一节的末尾“济世救人的理想,也像一颗种子,从此撒播在梁伯强幼小的心灵间”,第三节的开头“梁伯强勤勉好学,每天坚持早起背诵德语词典。他仅仅用了4年时间,便修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并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第三节的末尾“他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常常因学术观点的分歧,与德国教授争论”。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6分。注意题干中“医学教授”,事例不能超出该范围)学术(为学)方面:作为部聘教授,兼任病理学研究所主任,能够克服困难,率领成员使研究所成为一流学术机构之一;理想(爱国或是为人)方面:留美考察深造,并在特殊时期能拒绝留美工作,坚持回国;教学(为师)方面:与其他教授连续开办十多期病理学师资培训班,亲临现场、认真施教(身居要职,虚怀若谷,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告诫学生不能“尽信书”,重视并超越前人经验——有一例即可)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提问很明确,针对性很强,“作为医学教授”告诉学生筛选的范围,“梁伯强有哪些值得肯定之处”告诉学生筛选的内容和答案的点数。首先到文中找到传主担任“医学教授”的段落,然后再找到其值得肯定的地方。文章第五节传主开始担任医学教授,那么答案就应在第五段之后。学生逐段筛选然后进行概括即可,题干所给的分值是6分,那么答案至少要写出三点。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4.(8分)因一场症疫夺取母亲的生命,便产生济世救人的想法;想要通过先进的西洋医术,增强国民体质;在美国考察期间拒绝留美,特殊时期坚持回国;身居要职,精心施教,鼓励学生出成就。(以上四点,一点2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他的仁心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是题干提出的问题,非常明确。学生首先要理解“仁心”的含义,“仁”是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帮助、同情;明确了“仁心”的含义,再到文中找到梁伯强对他人的仁爱之举即可。他学习西洋医术,来增强国人的体质;他拒绝留美,坚持回国;他鼓励学生出成就等等。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参考答案:11.D通:通行,畅通12.A然:然而

B以:(1)表目的,可译为“来”;(2)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可译为“用”C之:(1)代蜀王,(2)代蛇D于:(1)介词,向;(2)介词,在13.C应该是“秦王”14.秦王责令工匠凿五头牛,每天在牛屁股后摆上一堆金子。(补出主语1分,“责、朝”译对得1分,意思正确1分。共3分。“后”解释为“牛后面”也可以)15.蜀王忘记了旧仇,知道这个好消息,再次派遣五个壮士去秦国。(“旧”“重”译对得1分,“之”译对或补充出“去秦国”得1分,意思正确1分。共3分。)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①马严字威卿,少孤,好击剑,习骑射。后从平原杨太伯讲学,专心坟典,能通《春秋左氏》,因览百家群言,遂交结英贤,京师大人咸器异之。仕郡督邮,叔援常与计议,委以家事。②援女立为明德皇后,严乃闭门自守,犹复虑致讥嫌,遂更徙北地,断绝宾客。永平十五年,皇后敕使移居洛阳。显宗召见,严进对闲雅,意甚异之。后常与宗室近亲临邑侯刘复等论议政事,甚见宠幸。

③肃宗即位,征拜侍御史中丞。其冬,有日食之灾,严上封事曰:“臣闻日者众阳之长,食者阴侵之征。王者代天官人也。故考绩黜陟,以明褒贬。无功不黜,则阴盛陵阳。宜敕正百司,各责以事,州郡所举,必得其人。若不如言,裁以法令。传①曰:‘上德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故火烈则人望而畏之,水懦则人狎而玩之。为政者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如此,灾变消矣。”书奏,帝纳其言。④建初元年,迁五官中郎将。严数荐举贤能,申解冤结,多见纳用。二年,拜陈留太守。严当之职,乃言于帝曰:“昔显亲侯窦固误先帝出兵西域,置伊吾卢屯,烦费无益。又窦勋受诛,其家不宜亲近京师。”是时勋女为皇后,窦氏方宠,时有侧听严言者,以告窦宪兄弟,由是失权贵心。严下车,明赏罚,发奸邪,郡界清静。⑤……后既为窦氏所忌,遂不复在位。及帝崩,窦太后临朝,严乃退居自守,训教子孙。永元十年,卒于家,时年八十二。(节选自《后汉书·马援传》,有删改)【注】①传:指《左传》。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叔援常与计议,委以家事

委:交给,托付B.王者代天官人也

官:授官C.宜敕正百司,各责以事

责:责备D.明赏罚,发奸邪

发:揭发8.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时有侧听严言者,以告窦宪兄弟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B.无功不黜,则阴盛陵阳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C.严乃闭门自守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D.水懦则人狎而玩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9.马严在第③段中引用《左传》的话来论证“宽”、“猛”,表明了他什么样的施政观点?请简要概括。(3分)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严数荐举贤能,申解冤结,多见纳用。(3分)

(2)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分)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4分)

参考答案:7.C责:要求8.B(B项两“则”均为连词,译为“就、那么”。A项前“以”后省略代词“之”(马严说的话),因此为介词,译为“把”;后“以”为目的连词,译为“来”。C项前“乃”译为“于是、就”;后“乃”译为“竟然”。D项前“而”为顺接连词;后“而”为转折连词,译为“却”。)9.施政最好以宽服人,其次以严(猛)治民;(1分)施政要宽、严(猛)相济;(1分)当今朝廷应该以严(猛)治政,方可消除灾异。(1分)10.(1)马严多次推荐贤才,申诉冤案,多被采用。(数:多次,1分;见:表被动,1分;语句通顺,1分。)(2)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辱人贱行: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1分;视:与……相比,1分;语句通顺,1分。)(3)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免职,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没有遇到好时机。(见……于……:表被动,1分;不肖:没有才干,1分;遭时:遇到好时机,1分;语句通顺,1分。)译文:马严字威卿,幼年丧父,他喜欢击剑,学习骑马射箭。后随平原杨太伯求学,专心攻读经籍,能通晓《春秋左氏》,又读了各家之书,于是和贤才交往,京城名家都器重他,认为他与众不同。担任郡中督邮时,叔叔马援常常和他商议事情,把家里的事也交给他处理。叔父马援的女儿被立为明德皇后,马严就闭门谢客以自保,后来还是担心会招来讥议嫌恶,就又搬迁到北地,断绝与宾客交往。永平十五年,皇后命令他迁居洛阳。显宗召见他,马严进见应答很优雅,皇帝心中很觉惊异。后来经常和宗室近亲临邑侯刘复等人讨论政事,很受宠幸。肃宗登位,征召他任命他为侍御史中丞。这年冬,有日食的灾祸,马严上密奏说:“臣听说太阳是众阳之首,日食是阴气侵袭阳气的征兆。做君王的是代替上天来任命百官的。因此通过考核功绩罢黜提拔官员,来严明褒贬制度。如果没有功绩的人不被罢黜,就会阴气太盛侵凌阳气。君王应整顿百官,要求他们各守职事,州郡推荐的人,一定要是有才能的人。如果不像推荐者所说的那样,就用法律制裁推荐人。《左传》说:‘最好的政策是以宽服人,其次没有比严厉更好的。因此火猛了人望见了就怕,水弱了人就愿意接近而掉以轻心。治理政事的人以宽缓帮助严厉,以严厉帮助宽缓。’像这样,灾变就消失了。”奏书呈上去,皇上采纳了他的话。建初元年,升任五官中郎将,马严多次推荐贤才,申诉冤案,多被采用。二年,任命他陈留太守。马严担任陈留太守一职后,就对皇上说:“先前显亲侯窦固误导已故皇上出兵西域,设置在伊吾卢屯兵,耗费资财却没有好处。另外窦勋被杀,他们家不该亲近朝廷。”这时窦勋的女儿是皇后,窦氏正受宠,当时有在旁边听到马严和皇上说话的人,就把他的话告诉了窦宪兄弟,从此马严失去了权贵的欢心。马严到任后,明确赏罚制度,揭发奸邪小人,郡内一片安宁。……后来被窦氏忌恨,就不再做官。等皇上崩逝,窦太后临朝执政,马严就回家闲居自保,教育子孙。永元十年,死于家中,当年八十二岁。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革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讯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与四人坤火以人

拥:持,拿。B.于是余有吃焉

叹:叹惜。C.夫寒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11.下列有关文学知识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王安石,北宋人,字临川,号半山,有《临川先生文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B.地理中的“阴”与“阳”。古代称山的南面或水的南岸为“阳”,称山的北面或水的北岸为“阴”。C.古人称谓一般不直呼其名,而可称籍贯、字号、官名、排行等,如“庐陵萧君圭君玉”就含有籍贯、姓氏、官名和字。D.古人之所谓“浮图”和“庐冢”即为和尚和寺院。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和景物的叙述,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B.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怎样才能达到。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的人才能到达。C.文章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D.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参考答案:10.B

11.A

12.B

13.(1)但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2)这就是今天研究学问(或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谨慎地选取的原因了。10.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B项,叹:感慨。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应该是“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C项,没有“官名”;D项,“庐冢”四坟墓。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的人才能到达”错误,应为“志、力、物”三者兼而有之。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非常:不平凡;观:景象;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所以:……的缘故;慎取:谨慎地采取;(2)判断句的翻译。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

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

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联。题干要求选出“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的选项,考生应该抓住“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特点选择,依据①“笙歌”“古衣冠”②“多关节”“绘声绘影”③“雅曲”“高山流水”④“开幕”“舞台”可以确定答案为B。对联的考查,多数在于上下联的对应。对联的基本规则,基本要求,概括地说,是八个字:“对仗工整,平仄协调。”(1)对仗工整。对仗工整的要求是四点:一是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一幅对联出句字数的多少没有统一的规定,可以是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六字、七字,甚至几十个字都可以,但两边的字数必须相等,决不能一多一少,否则就不叫对联。二是两边的词性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量词对量词、介词对介词、??。三是两边的句式结构相同。如主谓桔构式、动宾结构式、复句结构式等,上下联的句式结构必须相同,不能更改(2)平仄协调。平仄协调是对联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即平声对仄音,仄声对平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对联有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情形。对联的平仄协调还有一条重要规则,那就是:不论是平起式还是仄起式,上联的句脚必须为仄音,下联的句脚务必为平音。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请另外选择一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符合该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4分)

雨伞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

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

却淋湿你自己参考答案:答案示例:

扫帚

你注定一生与垃圾为伴

时时为别人保持清洁

却弄脏了自己

(还可以联想到蜡烛、太阳帽等)(拟人手法、特征、思想感情各1分,酌情给分)

9.下面是一封求职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三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6分)

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长江大学新闻专业2012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请尽快与我洽谈。①将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②将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③将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