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66页试卷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66页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一、单选题1.以下为哥伦布《航海日志》的摘录。据此,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陛下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径,专取海路西行。10月22日:我整天都待在这里。看这里的国王或是其他人是否会带来黄金或是其他有价值的东西……11月1日:这是个大陆,而且我就快到达泉州和杭州……11月6日:如果他们能碰到懂自己语言的虔诚教徒,就会全部皈依基督教……①哥伦布的航线受到地圆说影响②哥伦布对金银的渴求促使他远洋航行③哥伦布远航到达了泉州和杭州④传播基督教是哥伦布探险的动因之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有学者统计,中国1685年人口约为1亿,1767年约为2亿,1790年约为3亿,此间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来自新的作物从新大陆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新作物”最有可能是A.小麦和水稻 B.玉米和甘薯 C.马铃薯和小麦 D.水稻和玉米3.17世纪,秘鲁所产小麦供应巴拿马地区,甚至被运回西班牙。到了17世纪末,稻、麦等谷物已经成为北美佛吉尼亚重要的经济作物。当地农民在1697年谈到:“小麦、稻、玉米、燕麦在此长势良好,收割后,被大量卖到巴巴多斯、里沃德倒、新英格兰等地。”这说明A.市场潜力推动了小麦在美洲的传播B.小麦的特性决定其必将在美洲得到推广C.小麦依靠工业革命获得了快速推广D.美洲的物种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4.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拉丁美洲扩张的不同之处,如殖民者的扩张手段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段外,还有租地、联姻、签订不平等条约等方式。这是因为与非洲、拉丁美洲相比,亚洲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人民富有反抗精神C.人口众多地形复杂 D.国家众多面积较大5.甘蔗的种植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在中世纪蔗糖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造成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长与医疗设施的完善 B.新航路开辟使东西贸易便捷C.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 D.工业革命提高民众消费水平6.美国史学家克罗斯比在《哥伦布交流》序言中说,“历史学者在探寻新旧世界重新接触的真正意义之时,受到传统的局限。生态学者或地理学者在粗略浏览了16世纪的原始资料之后会发现:哥伦布航行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在本质上是生物意义上的。但连经济史学者也会偶尔遗漏这一点”。这表明作者A.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B.从生态视角解释欧洲向美洲的殖民C.为欧洲殖民者进行辩护 D.以欧洲为中心来评价哥伦布的航行7.“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远洋探险的组织作用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根本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侵略机构8.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9.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在1500年前后已经开通,这条航线是最佳航线。但16、17世纪,英国人和荷兰人却在继续探索经高纬度的北大西洋到达美洲、经寒冷的北冰洋到达亚洲的新航线。英国人、荷兰人继续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原因是A.为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B.为本国工业发展寻找原料C.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威胁商路安全 D.西班牙葡萄牙对最佳航路的垄断10.据历史记载,物种交流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但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范围主要局限于欧亚大陆。16世纪以来,物种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到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使其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给殖民地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和破坏B.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C.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了社会近代化D.新航路开辟促使新旧大陆经济发展的优势互补11.关于哥伦布和“新大陆”,传统观点认为,哥伦布始终认为自己所到之处便是东方的亚洲,从未意识到那是一块当时欧洲人尚不了解的“新大陆”。但也有研究表明,哥伦布在第三次航行之后的一些信件中,明确使用了“新大陆”这个概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长期广泛流传的观点最具可信度 B.传统历史观点都会被新史料推翻C.历史研究必须依靠最新考古成果 D.历史研究需要参考多方面的史料12.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475152115551558155915951597价格指数100167270370400515685A.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C.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13.麦哲伦船队的船员组成非常复杂,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意大利人、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摩尔人、马来西亚人等。这表明当时A.葡、意、法三国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 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14.钱乘旦认为:1415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在政府有关部门委派、支持下进行的。15世纪开始的探险队领导人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新航路开辟A.有利于扩大商品销售市场 B.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C.加速封建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D.有利于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15.《马可·波罗行纪》中对日本的描写:“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切窗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这一描写A.真实可信、影响巨大 B.真实可信、但影响有限C.毫无根据、亦无影响 D.脱离实际、但影响较大16.下图为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对其解读准确的是①玉米等美洲农作物传入亚洲和非洲②欧洲完成工业革命主要出口工业品③通过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④欧洲同亚洲、美洲、非洲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A.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C.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18.15至17世纪的全球大航海,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A.东西方贸易壁垒被打破 B.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C.世界近代政治文明确立 D.世界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19.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A.深信“地圆说” B.途径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20.“欧洲海外扩张和陆上扩张的最明显的结果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半球。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材料强调了欧洲的殖民扩张A.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C.阻碍了先进思想的传播 D.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的世界是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西欧和日本商人用白银购买中国的生丝与丝织品、瓷器、茶叶、蔗糖,西欧商人把东南亚香料等产品输往中国,这成为当时东亚乃至世界主要国际贸易模式。由于中国“银荒”,福建海商携中国商品蜂拥至马尼拉,交换墨西哥白银。基督教以澳门等地为据点,形成网状基督教文化圈,引入西方商贸习惯、通用语言、技术知识等。对于明朝来说,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方强权威胁着中国的国家安全,开始动摇中华朝贡体系为基础的东亚国际秩序。晚明(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中叶)中国所遇到的危机并非偶然,而是世界史“17世纪总危机”的一部分。——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材料二

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许可后,澳门的转口贸易把中国卷入全球贸易网络之中,使中国经济首次面对全球经济的新格局,晚明历史大变局的帷幕慢慢揭开。西班牙人的东来,大大拓展了历史大变局的深度与广度。稍后来到远东的荷兰人,建立了统一的“联合东印度公司”。西欧列强及其殖民地无法用香料等初级产品与中国工艺精良的高级商品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西方学者将其概括为“丝—银”对流。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刺激了太湖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机制日益完备。——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导致“晚明历史大变局”出现的重要原因并概括这一变局的突出表现。(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晚明历史大变局”这一历史现象简单谈谈你的认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城市市场的典型形态,是行会控制下的市场,在组织其成员争取自治权与封建领主的交涉和斗争中,行会成为城市市场的主导力量。为了保证市民的共同利益,必须制定各种制度来防止来自外部和内部的竞争,严格约束同行之间的经济行为和活动。使作为同行成员的小生产者之间具有均等的生产条件和营业机会。它以行规的形式制定一系列以垄断、限制为目的的管理制度,有一整套检查监督、奖惩的措施和行为规范。所以西方中世纪的市场制度是市场行为主体之间的一种契约,其目的是用来约束自身的活动。这些行规世代相传,从而使西方中世纪的市场经济也带有一种习俗经济的性质。——摘编自刘佛丁《中国和西欧传统市场制度之比较》材料二

随着15世纪末新航线的发现,西欧开辟了新的商道,使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联系了起来。于是西欧启动了市场国际化进程,特别是进入16世纪,市场国际化程度继续深入,西欧对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彼此之间商品具有了一定的依存度。西欧对利润无限制的追求,推动着商人们不断进行市场分工,并且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商人们开始了国际化,与国外客户进行广泛的贸易。西欧主要对一些奢侈品及贵金属存在着较大的需求,而这些产品大部分来自欧洲以外的地区。……从15世纪起,西欧市场越来越多,一些大的集市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安特卫普。安特卫普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借助外力而成为的世界首府。——摘编自魏跃军《15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西欧市场的国际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中世纪城市市场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16世纪西欧市场国际化的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背景。答案第=page1111页,共=sectionpages55页答案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55页参考答案:1.B【详解】根据“陛下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径,专取海路西行。”得出哥伦布的航线受到地圆说影响。根据“我整天都待在这里。看这里的国王或是其他人是否会带来黄金或是其他有价值的东西……11月1日:这是个大陆,而且我就快到达泉州和杭州……”得出哥伦布对金银的渴求促使他远洋航行。根据“如果他们能碰到懂自己语言的虔诚教徒,就会全部皈依基督教……”得出传播基督教是哥伦布探险的动因之一。①②④B项正确;哥伦布远航到达了美洲,没有到泉州与杭州,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2.B【详解】据所学可知,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原产美洲的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传到了中国,有利于养活大量的人口,故B项正确;小麦原产于西亚,水稻产于中国,排除A项;小麦原产于西亚,后传到美洲,排除C项;水稻产于中国长江流域,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3.A【详解】根据材料“小麦、稻、玉米、燕麦在此长势良好,收割后,被大量卖到巴巴多斯、里沃德倒、新英格兰等地”可知,由于小麦在美洲有广大的市场,推动了小麦在美洲的传播,故A项正确;小麦能够在美洲传播是由于小麦在美洲有广大的市场,而不是小麦的特性决定其必将在美洲得到推广,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不符合材料“17世纪”的时间限定,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小麦在美洲的传播,而不是美洲的物种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4.A【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西方殖民扩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殖民者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侵略扩张的手段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亚洲与非洲、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故A项正确;殖民扩张手段与人民的反抗精神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B项;人口众多地形复杂与国家众多面积较大是次要因素,故排除C,D两项。5.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征服了美洲,在美洲建立了大量甘蔗种植园,使用从非洲贩卖到美洲的黑奴进行甘蔗种植,降低了生产成本,甘蔗不再是奢侈品,逐渐普及,所以造成材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C项正确;材料与“人口增长与医疗设施的完善”无关,排除A项;蔗糖逐渐普及,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下降,“新航路开辟使东西贸易便捷”和“工业革命提高民众消费水平”均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D项。故选C项。6.B【详解】由材料“生态学者或地理学者……哥伦布航行……在本质上是生物意义上的”可知,主要是从生态视角解释殖民活动,B项正确;材料中只是从生态视角解释新航路开辟,没有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欧洲殖民者进行辩护,排除A、C;材料从生态视角解释新航路开辟,没有涉及欧洲中心论,排除D项。故选B项。7.A【详解】根据材料“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得知,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中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A项正确;西班牙、葡萄牙王室起了组织作用,排除B项;获取贵金属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D项内容与材料主旨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8.B【详解】材料“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物种交流对人类物质生活的影响,B正确,A排除;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C错误;材料与世界贸易发展无关,D排除。故选B。9.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发展海上贸易、打破西班牙葡萄牙人对欧洲——亚洲——美洲最佳航线的垄断,英国人、荷兰人出于商业竞争和国家利益的考虑,继续进行海上探险活动,继续探索经高纬度的北大西洋到达美洲、经寒冷的北冰洋到达亚洲的新航线,故D项正确;之前的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已经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已不需证明,故A项错误;16、17世纪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B项错误;“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威胁商路安全”是之前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并非是英国、荷兰继续开辟新航线的原因,故C项错误。10.B【详解】材料“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说明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B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中并未体现推动社会近代化进程,排除C;新航路开辟后的新旧大陆之间并不存在优势互补,排除D。11.D【详解】据题意可知,不同的史料表明哥伦布对美洲的认识不同,这说明历史研究需要参考多方面的史料才有利于得到更准确的历史结论,故选D;长期广泛流传的观点不一定最具有可信度,排除A;传统历史观点不一定会被新史料推翻,排除B;历史研究不一定非得依靠最新的考古成果,排除C。12.A【详解】依据表格中的时间和价格指数可以看出,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结合所学可知,其主要原因是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使得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价格指数的变化,B、C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是在17世纪,与表格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点睛】13.C【详解】从麦哲伦船队的船员组成情况来看,可知当时的航海活动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C正确;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A排除;麦哲伦船队是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进行的,B排除;D是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结果,D排除。故选C。14.B【详解】由材料“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是社会各阶层合力的结果,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故选B;材料只是说了新航路开辟的支持者,而未说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或者对欧洲带来的社会变化,故无法得出ACD三项结论,排除。15.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可·波罗行纪》引发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但是其记载“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16.B【详解】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情况,根据所学可知,玉米等美洲农作物传入亚洲和非洲通过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欧洲同亚洲、美洲、非洲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而18世纪欧洲还没有完成工业革命。故①③④B正确,排除ACD。17.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等综合因素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故选C;近代科技发展与宗教动力无关,排除A;启蒙运动没有民族君主国的推动,排除B;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是给殖民地带来先进的文化和技术,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18.D【详解】据材料“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使“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东西方贸易壁垒的打破及基督教对世界文化的征服,排除A、B;C违背史实。19.A【详解】由材料信息“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可知,该航海家是哥伦布。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深信“地圆说”决定向西航行到印度,结果到达了美洲,故A正确;哥伦布航行不会途径非洲最南端的海角,故B错误;哥伦布没有到达真正的东方,故C错误;达伽马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故D错误。20.B【详解】根据“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可知,材料强调了欧洲的殖民扩张使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故选B;新航路开辟揭开欧洲国家殖民扩张的序幕,排除A;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点睛】21.(1)重要原因:新航路开辟,西欧列强殖民扩张。突出表现:与西欧主要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紧密;卷入全球贸易网络之中,首次面对全球经济的新格局;贸易顺差以及白银资本大量流入中国,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比较高;太湖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的市场机制日益完备;以中华朝贡体系为基础的东亚国际秩序开始动摇;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出现危机,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开始影响中国。(2)晚明历史大变局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无论对当时的中国还是当时的世界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能否积极面对决定当时以及未来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详解】(1)重要原因:根据材料一中“15-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的世界是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对于明朝来说,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方强权威胁着中国的国家安全,开始动摇中华朝贡体系为基础的东亚国际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西欧列强殖民扩张。突出表现:根据材料一中“西欧和日本商人用白银购买中国的生丝与丝织品、瓷器、茶叶、蔗糖,西欧商人把东南亚香料等产品输往中国,这成为当时东亚乃至世界主要国际贸易模式”,结合材料二中“西欧列强及其殖民地无法用香料等初级产品与中国工艺精良的高级商品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可知,与西欧主要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紧密,贸易顺差以及白银资本大量流入中国,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比较高;根据材料二中“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许可后,澳门的转口贸易把中国卷入全球贸易网络之中,使中国经济首次面对全球经济的新格局”可知,卷入全球贸易网络之中,首次面对全球经济的新格局,以中华朝贡体系为基础的东亚国际秩序开始动摇;根据材料二中“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刺激了太湖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机制日益完备”可知,太湖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的市场机制日益完备;根据材料二中“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许可”“西班牙人的东来,大大拓展了历史大变局的深度与广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