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广东省揭阳市翼之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度广东省揭阳市翼之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度广东省揭阳市翼之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度广东省揭阳市翼之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度广东省揭阳市翼之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度广东省揭阳市翼之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

)A.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

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C.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

D.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参考答案:A2.人物命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孩子的取名往往寄托了父母的希望和祝愿,也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有学者在调查某一时期的人名时,发现“志祥”“来祥”“致富”“志良”“旭清”“国民”“国超”“新民”“雪梅”“豪华”“凤平”“秋月”等名字出现频率较高。结合所学判断,该时期最有可能是A.中华民国时期B.新中国成立初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参考答案:D根据“致富”可以判断最有可能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致富体现了改革开放时期人们发财致富的愿望,反映出当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特征。故D项正确。中华民国时期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寻求民族独立是主要的时代主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主题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不可能出现这类名字;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故ABC三项排除。3.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D.说明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的是特定的人群,而不是特定的行业参考答案:C解析:从战国时期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故A、B、D不符合史实;材料只是说宋代的商税率比农业要低得多,并不能说明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属于材料不够充分来证明结论的正确性,故C项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重农抑商理念的理解。4.鲁迅说,“许多史书对人物的评价是靠不住的。历代王朝,统治时间长的,评论者都是本朝的人,对他们本朝的皇帝多半是歌功颂德;统治时间短的,那朝代的皇帝就很容易被贬为‘暴君’,因为评论者是另一个朝代的人了。”根据材料,可知A.史书和小说戏曲不足征信B.评价人物要运用辩证法C.权威研究材料是二十四史D.运用史料需要辨伪考证参考答案:D许多“史书”对人物的评价是靠不住的意即强调选择史书、运用史料时需要辨伪考证,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史书和小说戏曲也不一定不足征信,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权威研究材料也不一定是二十四史,选项C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5.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 B.屯田制 C.均田制 D.王田制参考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将无主荒地授予无地农民,形成一批依附于封建国家的自耕农群体,有效的缓解了土地兼并,并为隋唐所继承,故C项符合题意;井田制即王田制,为西周国有土地,当时并不存在土地兼并现象,排除AD两项;屯田制为三国是曹操所建立,不符合题意,B排除。6.中共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该会议是()A.汉口会议B.瓦窑堡会议C.中共七大D.洛川会议参考答案:D【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延安召开洛川会议,会议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故D正确;

ABC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抗日战争,答题关键在于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7.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下列对罗马法所产生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罗马法使罗马人不仅得到天下,更懂得以法律统治世界B.罗马法在法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C.罗马法对维护罗马奴隶制度、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D.罗马法进一步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参考答案:A8.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写道: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里的“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A.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B.两极格局结束及多极化趋势加强C.当前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紧张

D.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崛起参考答案:B9.钱锺书指出:“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这里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A.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C.应亲自参与历史实践,感触历史

D.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原貌参考答案:D10.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A.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B.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

D.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参考答案:A11.右图反映了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例的变化状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黑奴贸易促进人口流动 B.垄断组织控制经济命脉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 D.福利国家提供社会保障参考答案:C从时间来看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例的增加是由于工业革命造成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世纪中期已经没有黑奴贸易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命脉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福利国家是在二战之后,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2.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中国抗战参考答案:C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戊戌变法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的正义举措,是一种反侵略的措施,与材料的反应无关,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存在盲目排外的情况,符合材料中的第一种情况,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是中国向西方学习,试图通过制度变革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中国抗战与材料中的两种反应无关,是中国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表现,故D项错误。13.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承天”而“子民”、祭拜自己的祖先。都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这反映了秦汉以后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故A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故C排除。材料没有强调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14.英国法学史专家梅因曾论述:“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梅因旨在说明A.罗马法非常重视保护对外贸易B.维护国家利益是立法的出发点C.罗马法是近现代国际法的雏形D.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的必要性参考答案:D根据材料“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外国人也应该受到罗马法律的保护,即公民法应该发展为万民法,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的必要性,故ABC项不符合题意。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15.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反映出罗马法A.道德意识融入法律B.重形式且程序繁琐C.保留习惯法的痕迹D.注重调解商业纠纷参考答案:A【详解】材料中“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说明古罗马法强调诚信原则,没有诚信是不道德的行为,道德意识融入法律,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罗马法将道德意识融入法律,没有涉及法律的形式且程序繁琐的内容,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保留习惯法的痕迹,而是强调罗马法将道德意识融入法律,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注重调解商业纠纷的信息,而是强调罗马法将道德意识融入法律,排除D。【点睛】本题以罗马法为切入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等,结合罗马法的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6.下图是美国大萧条前后的工业生产与零售物价指数(单位:%)示意图。据此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经济危机发生后生产和消费能力低 B.20世纪20年代工业持续稳定繁荣C.经济危机前物价指数运行基本平稳 D.一战期间的经济发展态势非常良好参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准确解读图片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和物价指数持续走低,说明当时的生产和消费能力都不足,进入萧条时期,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项表述仅就图中信息难以看出,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921——1928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和零售物价指数不停的波动,C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图片信息可知,一战的前三年美国经济发展态势不错,但最后一年出现急剧下降,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17.1949年年底,学者胡风创作了政治抒情长诗《时间开始了》,长诗由《欢乐颂》《光荣赞》《青春曲》《英雄谱》《胜利颂》五个乐篇构成。关于《时间开始了》的理解正确的有()A.中国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B.开始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光辉大道D.浪漫主义将主导中国诗歌创作参考答案:A【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分析】根据材料1949年年底的时间判断,A正确,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新中国的成立的赞美,没有体现政治民主化进程。

C错误,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D错误,材料中无法看出浪漫主义主导诗歌创作。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中国文学创作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中国成立后《时间开始了》的作品创作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的自豪感。18.万民法体系的司法意义是A.给包括奴隶在内的所有人民以司法保护

B.取消公民法体系C.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D.给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以必要的司法保护参考答案:D19.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数次修订历史教育目标,其中一次的内容有这样的表述“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次的历史教育目标颁布于A.1905年

B.1912年

C.1936年

D.1956年参考答案:D20.20017年德国电视台举办了“最杰出的德国人”的评选活动。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名列第二。下列给出的理由正确的有:①他于1517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②他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③他主张灵魂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④主张神职人员要洁身自好,不能结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此题考查的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可知,其中心议题就是宗教,而关于神职人员婚姻等私事,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故,含有④的选项均不正确,而①②③三项都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活动与思想。综上所述,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2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参考答案:D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相违背,故D项正确。22.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的社会危机,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时间人口

户数官民田地

夏税米农桑丝折绢秋税米弘治年间

(1488—1505)148.7

万户399270顷

86600

石余3970

斤余3175

匹余2560270

石余嘉靖年间

(1522)130.3

万户398566顷

82965

石余4264

斤余3411

匹余2576888

石余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C.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地D.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显著参考答案:A23.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A.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B.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C.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主导地位D.北宋时期迷信色彩浓厚参考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传统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特点.【解答】A.材料并未体现外来文化在民间的渗透,故A项错误;B.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此时佛道在民间广为传播,故B项正确;C.北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创立,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故C错误;D.材料反映的是社会风气社会习俗,故D项错误.故选B.24.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A.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的发展

B.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参考答案:C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取代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1921-1925年,苏俄的粮食作物耕种面积、粮食作物产量都持续增长,说明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农业的发展,C项正确;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开始于1928年,排除A项;B项中的工业发展材料无法体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终止,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25.“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最能体现这句话意思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C.“春秋大一统”

D.三纲五常参考答案:B解析: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等学说,即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故本题应选B项。26.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参考答案:B从材料“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中可以分析出,唐宋时期律学融合了儒家思想思想,体现出律学以礼入法的传统,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法的结合,没有体现出三教合一,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律学哲理化的特点,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律学的特点,故D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材料“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27.以下为不同年代《人民日报》国庆头版上的部分标题。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在伟大领袖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国民经济形势一片大好②叶剑英委员长进一步阐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③为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远大目标而奋斗④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闭幕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参考答案:D考点:本题旨在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①体现出了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应该是在1956年后;②是在1981年,③体现出我国一五计划时期的特征,即在1953到1957年之间,④是在1949年,选择D项符合题意。28.19世纪,歌剧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著名的代表人物是(

)A.贝多芬

B.莫扎特

C.罗西尼和威尔第

D.“猫王”普莱斯利参考答案:C29.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参考答案:B30.明万历年间,白话小说的出版达到鼎盛。据学者统计,明中后期,《三国演义》有28种刻本,《水浒传》有14种刻本,《西游记》有9种刻本。该现象的出现源于()A.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B.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C.白话小说的通俗易懂D.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我看着,印刷技术的突破是在宋代,明代只是在宋代基础上的有些改进,故A项错误;在古代,民众整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且只是其中一个次要原因而已,故B项错误;白话小说的通俗易懂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小说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扩大紧密相连,而市民阶层的扩大源于明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司法改革是俄国近代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规定,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同时,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实行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但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刘祖熙《改革和革命》材料二

1864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实施的司法改革被誉为大改革中最为成功的改革。改革创建了以欧洲司法模式为蓝本的新司法体制,司法独立、审判公开、辩诉原则、陪审团审判、律师制度等全新的制度和理念引入俄国。司法改革为俄国法治国家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晚期帝俄经济及社会的转型。——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与帝俄晚期法治国家建设》材料三

当西方朝社会现代化大步迈进的时候,俄国却反映迟钝,好像处于停滞的状态……只是到国际霸主地位受到沉重打击后,俄国统治者才稍微清醒过来,勉强的开始第二次学习西欧,一只脚跨入现代化的门槛,不过是变了态的、畸形的现代化。——夏诚《世界现代化史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俄国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结合材料二,概括指出司法改革对俄国的深远影响。(6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俄国“一只脚跨入现代化的门槛,不过是变了态的、畸形的现代化。”的理解。(4分)参考答案:(1)特点:贯彻英法等国资产阶级司法原则(效仿英法,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坚持司法平等和司法公开;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开);不均衡性和不彻底性。(4分)影响:推动俄国法治近代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2分)(2)理解: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近代化道路),但仍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4分,如回答具体表现也可得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得出贯彻英法等国的司法原则;根据材料一中“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得出不平衡性和不彻底性。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中“改革创建了以欧洲司法模式为蓝本的新司法体制”“司法改革为俄国法治国家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得出推动了俄国的法治近代化,根据材料二中“推动了晚期帝俄经济及社会的转型”得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2)本题考查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根据所学知识“一只脚跨入现代化的门槛”说明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是它是由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因此又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导致俄国的现代化“不过是变了态的、畸形的现代化”。注意评价问题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评价。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材料二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材料三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了会谈。胡锦涛强调,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一局面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提出这一任务的依据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两次合作对中国历史的进程的影响。(8分)(3)结合材料三,分析两党历史性的再度握手充分印证了国共两党当前共同的根本利益是什么?(2分)(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答内容,从八十多年来的国共两党关系谈谈你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1)任务:反帝反封建。(2分)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分)(2)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4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个战场基本相互配合,共御外敌,最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4分)(3)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2分)(4)认识:国共两党的关系极大程度地左右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几十年的历史反复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团结起来,才能创造伟业。(3分)(言之成理即可)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从约5000年前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私有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开始出现,而后一夫一妻模式的小家庭和最初以原始习惯来调整的婚姻家庭关系形成。周礼上说:“夫妻一体也”,夫妻是“一与之齐,终身不改”。照此说来,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自西周始,婚姻实行等级婚、买卖婚与父母包办婚姻,程序上则采取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奉行“父母之命,媒的之言”。而在婚姻关系终止上,男方拥有绝对主动权。在家庭关系中,夫对妻、家长对子女占据统治地位,即“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的雏形。后世继承了周代的婚姻家庭制度。两汉时,以孺家纲常伦理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思想正式形成,这进一步确立了家庭规范,包括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内容。《唐律》与《唐律疏议》确立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基本原则,用孺家伦理尊卑长幼的等级纲常为中心来规范婚姻家庭制度。例如以父权与夫权为重点,规定了家长可为卑幼包办婚姻。宋至清朝均加以继承,当然也有所变更并加以完善。——摘编自马荟《当代中国婚姻法与婚姻家庭研究》材料二中国近代婚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变革”,而又以近代婚姻观念的变革最明显、内容最丰富。延续了几千年的以家族为本位,以维护男权为目标的中国传统婚姻观念,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强教冲击下,开始走上了现代化与西方化的道路,以个人主义、男女平等、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