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实验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度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实验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度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实验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度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实验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度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实验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度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实验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图4是某位同学学习过程中设计的思维导图。最合适在“?”处填入的内容是(

)A.互联网时代的到来B.垄断组织的出现C.关贸总协定的签署D.欧共体的成立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分析比较整合问题的能力。依据图示的信息可知,题目要求的是推动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原因。A项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显然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B项的垄断组织出现于19世纪末,C项的关贸总协定成立于1947年,欧共体的成立在1967年,均不符合题目时间信息的要求。所以答案为A项。2.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社会的构建B.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的斗争C.民主代议制和共和政体的建立D.“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不能体现与君主专制的斗争,革命目标是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A、B两项排除;英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国家,C项排除;尽管三国革命过程不同,建立的政体不同,但是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有着相同“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故选D。3.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A.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

B.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

C.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

D.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训被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借鉴,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故A项错误,B项正确;C、D两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4.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英国学者麦克法夸尔说:“1949年是政权的更替,l979

年才是中国真止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A.民主政治建设

B.思想大解放

C.发展生产力

D.推进全球化发展参考答案:C5.“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其先进的科技、股份制公司制度、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以及强盛的海军,建立了一个以英伦三岛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这实际上说明了英国(

)A.成为了“世界工厂”B.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C.推行自由贸易政策D.最先完成了科技革命参考答案:A6.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

B.5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参考答案:C7.19世纪末期,一位西方画家为了画一个干草堆,早晚出门时带上十几块画布,随光线或天气的改变而一块块地换着画。与其创作风格一致的作品是A.《自由引导人民》

B.《日出·印象》

C.《清明上河图》

D.《格尔尼卡》参考答案:B8.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因极左思潮形成“路径障碍”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顶层设计施工而成C.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D.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得以抛弃毛泽东模式原有政治资源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初期并没有出现极左思潮,极左思潮使中国陷入绝境主要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排除A项。邓小平模式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方向,是对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的继承;邓小平模式不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而形成的,排除B、D项。所以答案选C。9.《大明一统志》中记载:“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所载描述的朝代是()A.汉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参考答案:据材料“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可知这种制度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故A项错误;宋朝也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度,故C项正确;明朝也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C10.《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参考答案:C考查古代农业的特点。题干信息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强调气候、施肥、节气和季节,这都是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属于精耕细作的范畴,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故排除。11.“这个新国家创造了一种新的国家制度,国家采用一套新的原则立国,即平等、自由、民主、法治、权力平衡,它否定王权,建立了共和国。□□不仅解决了独立和统一的问题,而且使源于英国的民主和自由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8-19世纪时能填入上述方框的国家是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参考答案:D美国政治体制。从材料“它否定王权,建立了共和国”可以直接排除AB项,这两个国家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C项错误,与材料“不仅解决了独立和统一的问题”不符。12.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参考答案:B13.“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

)A.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

B.“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参考答案:B14.英国启蒙文学家笛福曾经说:格拉斯哥城是“大不列颠最清洁、最美好、结构最好的城市之一……1818年格拉斯哥的魅力消失了……1839年,它被称为存在如此大量的肮脏、犯罪、痛苦与疾病的地方”。导致格拉斯哥魅力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1825年经济危机爆发

B.1836年宪章运动

C.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D.工业革命带来负面影响参考答案:D15.明成祖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随着内阁地位的上升,阁臣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宣德时期,经过内书堂训练,代替皇帝“批红”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也应运而生,从而形成了内阁与司礼监共理朝政的格局。这一现象表明A.君主权力日渐衰落B.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变化C.宦官掌握决策权力D.内阁完全丧失议政功能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明朝阁臣在宣德时期,“形成了内阁与司礼监共理朝政的格局”故选B。明清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时期,故排除A。君主专制下,皇权至高无上,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故排除C。材料中“阁臣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D选项不符合材料意思,故排除。16.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是A.莫奈B.凡高C.毕加索D.米勒参考答案:B【详解】后期印象画派画家凡高的作品热烈奔放,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故答案为B项。莫奈是早期印象画派代表,这一画派因其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排除A项;毕加索是现代派美术的代表人物,排除C项;米勒是现实主义画家,排除D项。【点睛】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期印象派,代表性画家有荷兰凡高和法国的塞尚等人。凡高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他的画如《向日葵》让人联想起灼热阳光下的灿烂景色。后期印象画派的画家强烈主张抒发个性,并吸收了包括中国水墨画在内的东方艺术的一些特点。他们的画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有装饰味,对20世纪美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7.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参考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古希腊人特别强调人的价值,这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考点分析: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8.“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白居易《朱陈村》)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唐代开始出现个体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C.小农经济不利于古代中央集权和商品经济发展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参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朱陈村村民从事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自给自足,“机梭”“采薪”说明男耕女织,“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说明自己自足,所以D想正确。故选:D【思路点拨】根据材料中有效信息判断选项。19.1788年,汉密尔顿在《纽约邮报》发表的文章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以下关于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①“复合共和国”指的是联邦制共和国②“两种不同的政府”是指总统和国会③“两种不同的政府”指的是中央政府和州政府④“分立的部门”是指立法、司法、行政三个部门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A20.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得”,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参考答案:D文艺复兴。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和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A项与材料无关。B项倡导理性是启蒙运动。D项“灵魂获救”没有体现。材料中财主因酒后亵渎耶稣获刑,却因贿赂获释,说明教会的禁欲与腐败,因此,正确答案是D。21.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

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D.民主思想影响参考答案:A2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森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参考答案:A23.马克斯·韦伯说,罗马法“对于我们本民族的法律系统是一种强力剂,在它的帮助下,旧的和新生规则的发展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文明状况的需要,我们整个独立的法律系统,象罗马法本身一样,就这样被逐步建立起来”。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深刻影响欧洲近代社会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适应着欧洲历史发展要求参考答案:A材料中的“在它的帮助下,旧的和新生规则的发展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文明状况的需要”中的“它”是指罗马法,因此材料信息表明罗马法对欧洲各国的法律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对近代欧洲法律的影响,不是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排除B项;罗马法与民主制度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罗马法自身的发展,而是对后世的影响,排除D项。24.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上述引文主要指出了

(

)A.启蒙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B.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C.绘画艺术的局限性D.现代主义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参考答案:B25.有学者指出:“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该材料说明A.应该一分为二地评价苏美冷战B.冷战时期的军事同盟威胁世界和平C.苏美冷战对峙维持了短暂稳定D.历史认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参考答案:D冷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准确解读的能力。冷战时期,对军事同盟多是批评、指责,冷战结束后,对军事同盟大加赞扬。同一历史事物,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D项正确。ABC项不全面。26.宋朝政府基本不提倡在内地州县筑城,只在边境地区和部分重要城市兴筑或维护城垣。

A.防止地方割据

B.促进民族融合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减轻农民负担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不在内地筑城,只在边境兴筑或维护城垣”体现了统治者削弱地方分裂割据的军事基础和重视边防的用意,故A项正确;在边境筑城不能反映促进民族融合的意思,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商品经济发展的信息,故C项错误;内地不筑城与减轻农民负担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故D项错误。27.1700年,当清政府商讨出兵新疆平叛时,康熙帝认为“今欲用兵,兵非不敷,但虑路远,运饷艰难”,并列举汉代赵充国屯田平羌故事,遂“敕所司留意”。材料主要表明康熙帝A.认为出兵新疆劳民伤财将激化社会矛盾B.从维护新疆安定角度考虑屯田问题C.命令户部尽力为出兵新疆做好物资准备D.力主屯田西北以促进边疆开发参考答案:T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康熙帝B解析:材料中主要是说“路远,运饷艰难”,并没有说激化了社会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运饷艰难”,并列举汉代赵充国屯田平羌故事的信息说明康熙帝从屯田的角度来维护新疆安定,故B项正确;“敕所司留意”是留意屯田,不是作物资准备,故C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论及依靠屯田来推进军事行动,是稳定新疆局势,而不是边疆的开发,故D项错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康熙帝边疆政策正确理解28.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不包括A.分封制的盛行

B.井田制的瓦解

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

D.学术思想的空前发达参考答案:A29.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访华的美国总统和第一位访美的中国领导人分别是

)A.尼克松

邓小平

B.尼克松

周恩来C.卡特

邓小平

D.里根

江泽民参考答案:A30.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B.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关系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材料二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的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参考答案: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既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工,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区别:经济上,西欧城市经济独立,中国城市经济隶属于封建经济;政治上,西欧城市政治自由,中国城市发展受政府控制;社会关系上,西欧城市市民自由,中国城市商业组织受政府控制。(2)特点:将城市规划与社会改革相结合;关注城市环境问题;城市规划发展与众多学科和领域相结合。原因: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加剧;城市环境恶化;自然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任三点即可)【详解】(1)区别:经济上,根据“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得出西欧城市经济独立,中国城市经济隶属于封建经济;政治上,根据“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