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考生出彩_第1页
助推考生出彩_第2页
助推考生出彩_第3页
助推考生出彩_第4页
助推考生出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落实能力培养助推考生出彩

——文综政治二轮备考策略探讨

高中政治高分群:473577490

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规避各种风险!保证普遍性的命题考试质量!一、文综政治高考应该具有的能力二、高考试题如何体现“能力立意”三、文综政治高考应考能力培养策略一、文综政治高考应该具有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

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内在逻辑联系

获取和解读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

分析问题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证和探究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分析社会生活现象寻找其内在的理论依据用理

论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

并得出新的理论观点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015年全国Ⅱ卷16题)

从2013年开始,某市在社区推动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相关社会组织代表等组成民情理事会。民情理事会通过协商讨论,促进诸如广场舞扰民、小区乱停车等难题的解决,得益于民情理事会①提供管理有效的利益协商渠道②完善了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形式③发挥了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④明确了社区居民参加基层民主协商的义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会审题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015年全国Ⅱ卷39题)(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分)

【参考答案】(1)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其次,意识活动有能动创造性。再次,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有改造作用。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控制作用。在抗战精神下,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战胜了日本侵略者。会迁移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2015年全国Ⅱ卷38题)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14分)答案:

①减轻小微企业税负,降低企业生产发展成本,给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4分)②有利于国家更好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4分)③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有利于激发创业热情,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3分)④有利于拉动内需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3分)

会表述

会说理(3)(6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日本政界否认侵华历史根本不能掩盖其侵华恶行。(2分)

②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日本政界的倒行逆施不能违背人民的意愿。(2分)

③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日本政界的言论不能掩盖历史的真相。(2分)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2015年全国Ⅱ卷39题)(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6分)二、高考试题如何体现“能力立意”命题依据:高考研究的主要视角一、大纲告诉我们——高考考什么,高考怎么考二、示例告诉我们——题型有哪些,答案怎样写三、高考真题告诉我们——重点在哪里,难度在哪里

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

(大纲原文)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6年考纲与2014、2015年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一)、高考试题选材的特点♦

聚焦社会热点,反映时代特征

♦回归生活,考查常识,引导反思

♦科技与人文题材并重,考查两种素养1.聚焦社会热点,反映时代特征试题背景材料新颖,凸显时代性和现实性,比如,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作为背景,紧扣“改革”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联系重大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时代特征:大数据时代背景与改革发展主题例1.(2014全国卷I,14)某知名家电企业通过互联网收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并根据他们的特殊需求专门生产了近万台定制彩电。从消费者下单到生产、配送、安装,整个过程仅耗时一个月,比传统批量生产模式(含产供销)少用半年多的时间。与传统的批量生产模式相比,这种定制生产模式能够

①充分发挥企业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②以需定产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企业库存

③更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④优化企业决策流程,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正误混杂正误混杂【解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该企业收集消费者需求,并根据其需要定制生产,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有利于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故③符合题意;

依据订单定制生产,基本不会产生库存,又缩短了生产周期,故②符合题意。

这一模式对降低生产成本有积极影响,但材料无涉企业规模,①不选;

这一模式可以使企业经营决策更准确,但这只是生产组织的优化,是管理的改进,无涉技术创新,因此对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④不选。

本题答案为C。【试题点评】本题以企业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变化开展生产经营为背景,考查学科主干知识。这种考查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背景:大数据时代与企业生产例2.(2015全国卷I,14)据统计,到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突破10万亿元,其用户数量达7.6亿。互联网金融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接连出现互联网金融企业违规经营、对用户信息保护不力等问题。为防范这些问题发生,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①改进互联网安全技术 ②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法规体系③限制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④引导和规范行业自律组织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企业是主体由市场决定背景:大数据时代与政府宏观调控【试题点评】本题以政府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变化进行宏观调控为背景,考查学科主干知识。这是对上一年考查大数据时代与企业生产的逻辑延伸。学生需要把宏观调控的抽象知识与大数据时代的新情境相结合,进行合理演绎。背景:大数据时代与社会生活主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例3.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14分)【解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试题设问分解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影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的?第二层次,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是如何调节消费品的供求,从而使消费者受益的?市场机制主要是供求、竞争、价格等三大机制。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减少限制,降低门槛,会导致进入市场的企业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这是第一层次的分析;而供给增加、竞争加大会导致消费品种类丰富、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价格下降,这都会使消费者受益,这是第二层次的分析。

【参考答案】

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

供给增加意味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竞争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的质量,降低商品的价格,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第一层次:改革对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影响第二层次: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对消费者的影响【试题点评】

本题考查了经济学的核心知识——市场机制及其作用。高考试题对能体现学科思想的核心知识,总是十分青睐的。高考复习备考对这类知识要十分重视。

本题对备考还有一个启示,就是对比较复杂的设问,要注意分解设问的层次,然后分层次展开分析。只有这样,构建的答案才能逻辑严谨、层次分明。例4.(2015全国卷II,13)2014年8月,某市政府清理出涉企权力5157项,废止了其中3301项,对保留的涉企权力向社会全部公开,并表示严肃查处涉企审批、收费中的违法违纪问题。这一做法的预期效果是①政府对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更有效率②“看得见的手”受到有力的约束③市场机制能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管得少了,是否一定就管得好了(或然性)?且材料强调的是对政府的监督而非监督企业改革的对象不是企业;政府改革并不一定增强企业竞争力(或然性)主题:政府机构改革逻辑:递进与深入例5.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剥离铁道部的经营职能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意义。有利于政企分开,建立合理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有利于按照市场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剥离职能,建立公司作为企业,参与竞争作为国企,发挥作用主题:价格改革例6.(2015全国卷I,13)2014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旨在①破除垄断,促进市场竞争 ②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③降低商品价格,增加商品销售量

④以市场化价格为信号,引导社会资本投资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是改革可能导致的客观结果(只具有或然性),且非改革的主旨市场化定价有利于价格信号更准确地反映供求状况2.回归生活,考查常识,引导反思浓郁的生活气息是试题选材的又一特点。试题贯彻新课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挖掘学生生活资源作为命题材料,甚至直接考查生活常识(比如利息计算、信用卡的使用等),向生活深度延伸,以引领学生关注和反思生活,提升知识运用能力与实践能力。例7.(2014全国卷I,12)按现行规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年利率)一年期为3%,两年期为3.75%。老陈有10000元闲置资金,准备存两年,那么,这笔钱以一年期连续存(第一期利息计入第二期本金)两年的利息比存一个两年期的利息

A.少141元B.多141元C.少150元D.多150元错选B、D(共35%):表明考生经济生活基本常识或经验的欠缺错选C:未考虑“第一期利息计入第二期本金”这一条件【解题分析】本题考查投资理财的选择,存款利息的计算。

从权益方面分析,储户选择一年期连续存两年,与直接存一个两年期相比,拥有一年期满后是否续存的选择权,其流动性更好,为此储户须付出利息减少的“代价”,这体现了市场的公平原则。

其中,10000元以一年期连续存(第一期利息计入第二期本金)两年的利息:10000×(1+3%)2-10000=609元;10000元直接存一个两年期的利息:10000×3.75%×2=750元。两种存款方式的利息之差为141元。

答案为A。例8.(2015全国卷II,12)老吴在年底对年初购买的投资产品进行了梳理:50元买入甲公司的股票已按54元卖出;乙公司股票价格仍为20元,按照每股1.2元进行了现金分红;丙公司股票价格也没变,按照每20股送一股进行了股票分红;某银行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为6%。上述投资产品中年收益率最高的是A.甲公司股票B.乙公司股票C.丙公司的股票D.银行理财产品生活智慧:理财技能收益率=收益÷本金×100%投资甲公司股票的收益率=(54-50)÷50×100%=8%;投资乙公司股票的收益率=1.2÷20×100%=6%;投资丙公司股票的收益率=1÷20×100%=5%.经比较,投资甲公司股票的收益率最高。答案:A。例9.(2015全国卷I,12)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000元,乙为18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费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生活智慧:控制消费成本消费的总成本=购置成本+耗材成本该公司最终选择购买甲,从成本方面考虑,其理由是:甲的购置成本+甲的耗材成本<乙的购置成本+乙的耗材成本。因此:甲的购置成本-乙的购置成本<乙的耗材成本-甲的耗材成本

(甲多耗费的购置成本)(甲节约的耗材成本)贴近生活实际:居民投资收益与成本核算【试题点评】投资理财的选择,消费成本的核算,是生活中的常识问题。本题考查学生经济生活常识,是高考试题向生活延伸的表现。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提升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社会热点与学生生活的融合: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3.科技与人文并重,考查两种素养试题为引导学生关注重大科技发展与成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常会有1-2道科学题材的试题。同时,试题从来不缺少“文化含量”,甚至把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作为选材的对象,直至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这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10.(2014全国卷II,2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题分析】材料中的实验表明,无生命物质依据一定条件是可以向生命物质转化的,由此可知两者之间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该发现为解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有力地支撑了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①④符合题意。②明显错误;③在材料中得不到支撑,事实上,本质规律反映的是事物的共性,表现形式(现象)则是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③的表述混淆了规律与表现形式的属性。

答案为B。【试题点评】本题有两个看点:第一,本题材料是科技材料。正如语文试题中常有科技文阅读一样,政治试题也有科技题材试题,考查学生对科技类信息的提取和解读能力。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必需具备科学素养与能力。第二,本题选项为“演绎式表述”。如:“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其实是“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必然的”这一抽象观点结合材料的演绎。这是高考试题考查演绎思维能力的一种形式。例11.(山东卷,33)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朱熹和陆九渊分别是中国哲学史上理学和心学的代表性人物,理学和心学都属于唯心主义。朱熹认为“理”在心外,决定万事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陆九渊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吾心”,心外无“理”,心即是“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材料不符。

【试题点评】理学和心学虽然都属于唯心主义,但都包含很多合理成分,对这份具有中国气派的文化遗产,青少年应有所了解。备考建议——

高考复习要坚持“知识、热点、方法”三位一体的方法原则,即以知识为主线,联系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以能力为核心,注重解题方法训练。

特别是第二轮复习,更应联系重大时事、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提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同时,在选材时要“冷热”兼顾,适当选用一些科学与人文材料,培养学生研读科学与人文材料的能力。(二)、高考试题知识考查的特点1.高考试题选择考查的知识有明显偏好。(考什么)2.高考试题对知识点的考查方式有鲜明特点。(怎么考)1.高考试题选择考查的知识有明显偏好

(考什么)

高考试题必然要检测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但为了选拔真正有学习潜能的学生进入高校,命题者更强调能力立意,因此对他们来说,知识只是能力考查的载体,是践行其能力立意理念的“道具”。为此,命题者在选择考什么知识时,必然有所偏好。(1)青睐思维含量大的概念性知识对思维含量大的概念性知识(基本概念、原理、理论)重点考查,对其中易错的知识会重复考查(这常常导致某些试题给人似曾相识之感),而对一般的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则常常忽视。以哲学为例,诸如意识的能动性、真理的客观性与相对性、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联系及其特征、矛盾的对立性与统一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否定观点、价值与人生价值等知识,就属于思维含量大、常考常错的知识点。例12.(2014全国卷I,21)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题分析】

“联系”是哲学的基本概念,颇具思维含量: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建立或创造事物之间新的具体联系。

本题材料中,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就是通过建立事物新的联系,使原有发明的属性和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获得成功。这也佐证了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②④符合题意。

事例中,弗雷正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了事物原有的联系,才获得成功,①错误;

联系并不都是必然的,③错误。

答案为C。例13.(2015全国卷I,23)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以氯化镁为主要成分的卤水,在与人或其他动物的消化系统直接发生联系时,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豆腐,卤水中的有毒物质与豆浆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毒性消解。这表明卤水在与不同事物的联系中,表现出“有毒”“无毒”两种不同特性,因此④符合题意。卤水的主要成分氯化镁的化学性质决定了它不能直接饮用,却可以用来点制豆腐。这表明建立事物之间新的联系,必须依据事物固有的特性,③符合题意。答案:D。拓展:事物固有属性是建立联系的基础,又通过事物的联系体现出来例14.(2014全国卷II,22)“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题分析】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虽然属于矛盾的个性(特殊性),但个性中包含了共性,通过科学分析和总结,可以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这就是“先试点”的依据。

“先试点”的过程,就是从个性中找出普遍经验的过程,是矛盾的个性向共性转化的过程;“后推广”,是把总结出来的普遍经验(共性)与推广地区的特殊实际相结合,形成具体的工作方法(个性),这一过程就是矛盾的共性向个性转化的过程。因此,①②符合题意。

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并无优劣之分,③排除;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这一观点具有合理性(严格来说,是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但它不是“先试点后推广”的依据。

答案为A。(2)引入教材上没有的新知进行考查

结合时代发展,引入教材上没有的新知进行考查。新知考查的做法是,试题引入一个新知(概念、原理等)并解释其含义,要求考生即时学习这一新知,并马上将这一新知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用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方式能较好地排除教学资源不均衡对学生造成的不公平,因而获得了命题者的青睐。即时学习,马上运用例15.

(2014全国卷II,15)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房地产业的发展向上可带动建筑业,向下可带动家电业,形成建筑业—房地产业—家电产业协同发展。下列选项中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的是①钢铁产业②信息产业③保险业④汽车产业A.①-②-③B.①-④-③

C.②-③-④D.④-③-①【解题分析】这是一道新知学习类试题,试题引入“产业关联”概念,并通过举例阐释其重要性,要求考生通过现场学习来回答问题。试题提供了4个产业作为备选项,解题时可先分析两两之间的关联度,找到钢铁产业—汽车产业、汽车产业—保险业,然后再根据上下游关系确定完整的产业链,即钢铁产业-汽车产业-保险业。答案为B。例16.(2014全国卷I,15)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2010—2012年,中央财政对8个民族省区(即5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3个省)的转移支付总额达26055亿元。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

①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

②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的措施

③协调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表现

④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题分析】我国民族省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中央财政对民族省区的转移支付,能增强各民族省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实现民族省区与全国其他省市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有利于协调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促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故③④符合题意。提高少数民族经济地位主要靠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自身的努力,①不选;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的自治权由国家法律和制度保证,财政转移支付主要体现国家统一的一面,②不选。答案为D。例17.(2015全国卷II,14)2015年5月,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按照存款保险制度规定,成员银行交纳保费形成保险基金,当成员银行破产清算时,使用银行保险基金按规定对存款人进行偿付。这一制度对银行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①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 ②增强银行信用,推动银行平等竞争③促进利率市场化,增加银行收益

④降低银行经营风险,提高其竞争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保障存款安全是存款保险制度的核心,实施这一制度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能增强存款人对银行的信心,增强银行信用,推动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平等参与竞争。故①②符合题意。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但银行因需要交纳保费,短期内会增加成本,减少收益,③排除。存款保险制度首要作用是保障存款安全,降低存款风险,而不是对银行的保障;对银行而言,制度的实施使银行破产退出具有了现实可能性,其经营风险、竞争压力反而会增加,为此银行应努力提升竞争力,但“应然”不等于“实然”,④排除。答案:A。新知学习类试题扩展到非选择题例18.(2013年全国卷甲,38)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剩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例19.(2014年全国卷2,38)信息消费是指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智能电视机等)和信息服务(如电话、短信、微博、有线电视等)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反思试题特点:

新知以概念为主,通常反映社会的新发展;新知与学生原有知识相联系,借助解释是可以学习的;试题立意在于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反思解题方法:第一步,研读新知,把握核心要点,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作用或影响等;第二步,研讨材料,找到与新知核心要点相对应的具体信息;第三步,依据新知及学科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学会举一反三:关注“互联网+”“创新2.0”等(3)注重对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的考查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是一个学科价值的集中体现,对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的考查,最能反映考生对这一学科的掌握情况,最能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因此,高考试题十分注重对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的考查。例如,经济学中对资源配置与市场机制的考查、哲学中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考查、文化学中对文化交流、传承与创新的考查等。2.高考试题对知识点的考查方式有鲜明特点(怎么考)

(1)在具体情境中考查知识,注重知识的理解、应用与迁移。(2)注重知识的整合、重组。(3)注重主干知识的拓展与转换。(1)在具体情境中考查知识,注重知识的理解、应用与迁移

试题几乎没有脱离具体情境的纯粹理论知识的考查,而是基于具体情境提出具体问题,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迁移、运用知识,考查其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分析能力。为了突出这一点,高考试题在选择题选项的设置及非选择题设问的设置上,常采用“演绎式”表述,即把理论知识与具体情境融合起来,从而“隐藏”要考查的理论知识。例20.(2010全国大纲卷I)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终结。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这一事例说明①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②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③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④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价值是指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题支④: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这一表述是基于价值定义的推导与演绎,应选。题支①: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价值定义表明,价值产生于主客体的关系之中,也必然随着主客体关系的改变而改变。秋叶和陶罐的组合,使二者获得了新的属性与功能(所谓“1+1>2”),新的属性与人的需要之间形成了新的契合,产生了新的价值,①符合题意。题支②: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这一表述颠倒了事物属性与价值的关系,是秋叶和陶罐的组合产生新的属性使之产生了新价值,而不是反过来。题支③: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需要观念创新,但最终能否实现增值还取决于人的实践,取决于观念的实施,因而题支③观点片面。本题命题特点:题支采用了演绎式表述,由理论与事例结合生成;对价值概念进行深度挖掘,强调知识的理解。反思:注重对概念(理论的基石)的理解理解的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对语言变式的识别;第二层次,对内涵与外延的把握;第三层次,基于知识的推导与引申;第四层次,基于具体情境的演绎与迁移。例: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推导:从价值含义中推导中“价值是一种关系”,再引申出“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演绎:将推导的结论演绎到具体情境中,得出“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2)注重知识的整合与重组如2014全国卷I第38题之(1),要求“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回答此题需要对政府的知识进行整合,再从中抽取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分析。很多考生由于没有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知识结构存在缺陷,造成答案要点缺失。(3)注重主干知识的拓展与转换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设问的指向性是非常明确的,往往限定某一具体知识,分析某一具体问题,这就更注重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掌握的层次性(如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对问题分析的深度,更注重从细微处见精神。一些考生因知识掌握肤浅,不能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引申,造成分析问题缺乏应有的深度,答案大而空,得分寥寥。例21.(2015全国卷I,38-2,材料略)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

〖答案〗财政赤字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手段,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增加财政赤字能够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我国目前财政赤字率虽然在提高,但低于3%的警戒线,是适度的、安全的。优化赤字资金支出结构,引导经济转型升级;加强赤字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遵循财政分配原则,维护赤字资金支出的公平性。〖解析〗

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分析“合理性”,需要分析“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是答好本题第1问所要遵循的“大逻辑”。

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是财政的一个重要作用。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可以影响社会总需求,促进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从而实现经济平稳运行。

设问要求分析当前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从必要性方面,首先要明确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然后遵循“财政赤字”→“积极财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增加总需求”的“小逻辑”进行缜密论证;从可行性方面,要结合材料,指出我国财政赤字率尚未达到3%的国际警戒线,还有增加的空间,增加财政赤字是安全可行的。

〖解析〗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

首先要转换设问,因为教材上并没有“如何用好财政资金”的直接理论依据。考虑到“用好财政资金”的落脚点是发挥好财政的作用,因此可以将设问转换为“说明如何通过财政资金安排更好发挥财政的作用”。

但教材只讲了财政有哪些作用(是什么),没有直接讲“如何更好发挥财政的作用”(怎么做),这又要求考生转换和拓展知识,将教材上“是什么”类别的知识转换、拓展、引申为“怎么做”。

具体来说,要充分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就需要优化赤字资金支出结构,引导经济转型升级;要发挥好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就需要加强赤字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从而真正刺激社会有效需求;要发挥好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需要遵循财政分配原则,维护赤字资金支出的公平性。备考建议——在第一轮基础理论知识复习的基础上,在后期复习中始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既要全面,更要着力搞好主干知识的复习。要全面研读近5年的高考试题,找出其中的高频考点及其高频要点,对考生易错的思维含量大的考点,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复习、力求突破。落实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建议分三个层次,逐层深入:第一层次,强化对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把握,合理拓展知识层次;第二层次,训练对语言变式的识别,训练基于知识的推理与引申;第三层次,回到具体情境中,训练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对知识的理解与推导。对于核心知识还要适当拓展,如“是什么”可拓展到“为什么”,“为什么”可拓展到“怎么做”等。还要善于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知识向上追溯,形成学科思想;向下延伸,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同时,老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生成新知而不是直接传授;适当关注与教材知识相关联的新知,在组织备考时要遴选或创编一定量的新知学习类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三、落实应考能力培养的策略(四)应试技能培养(二)二轮复习策略(一)明确复习重点(三)精准化培养策略(一)明确复习重点1

抓住全体生落实基础题稳拿基础分2抓住中等生突破中档题拿足中等分3

抓住临界生突破困难题拿足该得分一轮2015年7月—

2016年3月中旬)二轮(2016年3月中—

2016年5月初)三轮(2016年5月—高考

一轮复习重理解二轮复习重整合三轮复习重应用

一轮单元复习考点入手

二轮

专题复习题型入手三轮模拟训练错误入手

时间安排复习目标复习方法目的达成二轮复习的可能现象

重复的表现----一轮重复教材----二轮重复一轮----多种资料重复重复的症结----没有研究高考没有拓展,没有承载高考的要求基础知识重点难点易混易错基本技能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目的以视角为方向以情境为手段以思维为核心机械重复知识导向灵活变通能力导向重复教学高考特征

1、一轮过后知识掌握已经最大化,剩下的时间主要是巩固,不可能再有大的变化。

2、一轮过单元,知识是系统的;二轮专题复习难出新意;三轮模拟练习全凭自觉;四轮考前强化。

3、我已经尽心尽力了,剩下的就看学生自己的努力。某些教师的想法

1、教师:教学上放松甚至放纵,经常以自学代替讲解,随意发一份卷子了事。专题复习变成难题复习;模拟练习变成盲目练习;考前强化变成考前放松。

2、学生:“打开书什么都知道,合上书什么都不知道”;“看的时候头头是道,做的时候昏头晕脑”。

3、一轮复习进步不小,二轮三轮变化不大,甚至出现“倒春寒”。

复习教学的可能现象(二)二轮复习策略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学生动手画)《经济生活》模块知识构建

横向线索1:生产理论(包括所有制、企业、劳动者);分配理论(包括个人收入分配、国家分配);交换理论(包括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市场经济、对外贸易);消费理论(消费与生产、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等。)横向线索2:根据三类不同经济活动主体来构建:整体性主体(社会国家政府)、团体性主体(企业、行业、产业)、个体性主体(劳动者、消费者、储蓄者、纳税人、投资者、经营者等)纵向线索:可以按每个知识点的纵向三层次来归纳掌握:是什么(内涵、外延;内容、形式;性质、构成、类型等);为什么(原因、意义、地位、作用、功能、必要性、必然性等);如何做(态度、方针、政策、途径、举措、建议等)。《政治生活》模块知识构建

横向线索1:国家理论(国家的内容(国体)、国家的形式(政体、机构、结构);公民理论(权利与义务、政治参与);政党理论(执政党、政党制度);民族宗教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原则、宗教政策);国际政治(国际社会、国际形势、对外政策)横向线索2:三大类不同主体:整体类主体:国家(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团体类主体:政党(执政党、参政党);个体类主体(公民、人民、人大代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党员干部等)纵向线索(同前)国家制度公民政策政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与国家的关系政治生活权利义务原则方式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外交政策宗旨目标立场准则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树立威信性质宗旨原则职能权力监督人民的责任型服务型法制型阳光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根本保证本质根本手段支持保证法律领导地位和执政方式宗旨、性质执政理念领导地位和执政方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中共依法执政人大科学立法、监督法律实施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公民守法用法舆论机构监督(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科解读)侧重

理解侧重记忆熟悉学科特点,深度把握教材,夯实基础知识

教师对“怎样提高解题素养”等大问题想得少,“怎样解出某个题目”想得多,备课只局限于具体的知识目标。

教师讲解名目繁多的解题“方法”和各种类型题目的结论,学生死记这些“方法”和结论。学生遇到题目时头脑中会自然搜索老师讲过的例题,其思维方式是回忆,而不是分析;老师没有讲过这种“类型”的题目就不会做,认为是“理所当然”。——会解决“新问题”才是素养!学生解题素养的培养

文综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教给学生一些重要的能迅速得分的答题技巧。如抄题目、抄材料、表态等在高考中都是有分的。

▲适度多答,增大保险系数文综政治主观题思维培养

主观题答题能力培养:

答什么——看关键词、涉及主体、知识范围

有话答——全面分析、提出措施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答得好——学科语言、逻辑性强、层次分明

主观题答题训练路径:

建模——套模——变模

“打开书什么都知道,

合上书什么都不知道”,

“看的时候头头是道,

做的时候昏头晕脑”。

1978年,加拿大心理学家斯拉麦克研究发现,说出来比光看不说不做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即“读了不如说了,说了不如做了”。听懂看懂不算数,说出写出才是真功夫。要从“会用”到“巧用”最后达到“善用”。动脑动嘴动手,想出说出写出

文综政治主观答题的课堂训练

想得出(思路清晰)——独立思考、理清思路

说得出(口头表达)——交流互动、思维碰撞

写得出(形成答案)——展示点评、规范全面

是课改的理念,是备考的需要

(三)精准化培养策略1、精准化的诊断

精准把握考生在应考知识(考点)上的“漏与缺”;

精准把握考生在应考能力上的“强与弱”;

精准把握考生个体在应考中呈现的“长与短”;

精准把握班级群体在应考上存在的“优与劣”。

---准确地对接高考的过程---测量与高考差距的过程---暴露考生实际问题的过程---解决考生实际问题的过程二轮距离高考很近,二轮备考是---准确地对接高考的过程---测量与高考差距的过程---暴露考生实际问题的过程---解决考生实际问题的过程为什么二轮备考把诊断放在第一位?2、针对性的训练

专题训练考试是“体检”

训练是“吃药”

限时训练

吃药须对症

吃药要疗程

题型训练

针对性足量的训练不可少

定制训练(精准磨尖)

错题训练(具体操作)

操作专门准备一本纠错本按单元、错误类型分类整理分析错因,记录感悟纠正错误、重做、记录感悟数周后,变式训练、强化知识经常翻阅,同学交换审阅纠错要持之以恒重视小题训练

聆听高考状元的心声:2012年福建高考文科状元林嘉琪:“重视课本,多做小题。”2012年贵州文科状元王浩:“在做大题的时候多总结,把它肢解成若干小题去解决,步步为营。”2011年湖南文科状元周俊龙:“文综主要靠小题拉分,死记硬背难得高分。”2009年北京理科状元宁少阳总结高考经验时说:“紧跟老师的步伐,做好小题,保证通关。”材料新每道题精挑细选,材料新颖(2015年4月后的事件),能激发学生做题兴趣用时少每套题短小精悍(12道),用时不多,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点滴时间优点明于灵活处见角度于点广处见深度于渗透处见思维

小题大做考点全12道题全面考察所有考点,能全面检测学生知识的死角。

班别讲评(师生一对一)

题型讲评

面批面改(一对一)

生生互评3、个性化的讲评试题评讲课教学要求——

掌握学生知识能力短板

重视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及时点评学生思维过程

适时拓展知识总结方法选择题评讲方法之教师主导法第一步:典型性错误考生展示思维过程

(展示自主建构)第二步:正确考生评析并展示自身思维过程

(促进反思建构)第三步:教师反问、追问,澄清问题、深化理解第四步:反思并拓展知识,归纳方法、建构模型第五步:引入针对题,进行变式训练,学以致用反问:如果学生的分析存在错误,

通过反问促其自我觉悟;追问:如果学生分析正确,则可以进行相关性追问和变式性追问(将选项进行变化)选择题评讲方法之小组互助法第一步:小组讨论,互助合作

(互助学习,解决个别性问题;

合作共享,为承担讲题任务的组员备课)第二步:小组展示、组际质疑,促进反思建构第三步:教师反问、追问,澄清问题、深化理解第四步:反思并拓展知识,归纳方法、建构模型第五步:引入针对题,进行变式训练,学以致用例22.(2014全国卷I,13)图5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题分析】

本题图示的信息是,某国居民日用品消费支出、奢侈品消费支出均保持增长,其中日用品支出增长率总体平稳、略有下降,而奢侈品支出增长率逐步提高,并在2003年超过日用品支出增长率后快速上升。由于日用品以生活必需品为主,主要满足生存需求,奢侈品主要满足精神需要、享受需要,人们通常是在日常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才会增加奢侈品的支出,因此该国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率的这一变化,不仅说明其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而且说明其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据此,④符合题意。

图中信息显示的是日用品消费支出增长率缓慢下降,但仍然是正增长,所以③的结论是成立的。审题时要注意,图中信息是对全国居民而非部分居民消费支出状况反映,若考生将图示误读为一部分居民奢侈品消费支出增长率上升,一部分居民日用品消费支出增长率下降,则易误选①和②。答案为D。【试题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和解读能力,特别是基于信息、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合理推导能力,此类试题思维含量大,能力要求高,凸显了高考试题能力立意的取向,教师在组织备考时,要引导学生加强反思,把握解题要领。非选择题评讲方法第一步:展示典型答案及其解题思维过程第二步:评析答案及思维过程(生评+师问),

形成正确答题思路第三步:重做试题,对照标答,进一步反思第四步:归纳方法,建构思维模型第五步:引入新题,进行变式训练,学以致用例23:2014全国卷39(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2分)【思路分析】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一观点,强调了教学观念的重要,但没有看到教学观念只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一个因素,教学观念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解题时可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展开深入论述。

基本思路是:申明立场(观点)→理论依据→演绎分析。【试题点评】

这是一道“申而论之”的类似“申论”的试题,考生须先申明自己的观点(立场),然后加以论证。与传统的辨析题不同,它不强调全面,而更强调深刻,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个性与品质,因而成为近年来高考的常备题型。

备考时要注意把这种题型与传统辨析题区别开来,它无须辩证表态、“持论公允”,不需要全面分析,而只需要选择一个方面深入分析。当然,做好这类题,同样需要、甚至于更加需要辩证思维。例24.(2015全国卷I,39-1,材料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答案〗(分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依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总结)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解析〗

本题要求说明“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属于复杂的关系论证。

首先要分析“乡愁”“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