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钢铁学院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a566126158e21b77331137cafe34da/13a566126158e21b77331137cafe34da1.gif)
![北京钢铁学院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a566126158e21b77331137cafe34da/13a566126158e21b77331137cafe34da2.gif)
![北京钢铁学院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a566126158e21b77331137cafe34da/13a566126158e21b77331137cafe34da3.gif)
![北京钢铁学院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a566126158e21b77331137cafe34da/13a566126158e21b77331137cafe34da4.gif)
![北京钢铁学院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a566126158e21b77331137cafe34da/13a566126158e21b77331137cafe34d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钢铁学院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汉文学史中,原始的神话可以说保存得很少,因为它很早便与历史合流,神话学中称作“创世英雄”、“文化英雄”的人物,已很早演变为历史中实有的帝王,存留下来的吉光片羽,自然难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神话系统。其实中国古来并无“神话”之称,它的出现,要到二十世纪初年。保存神话最多的《山海经》,最初著录于《汉书·艺文志》,是列在数术略中的形法家之首。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也。以后的《隋书·经籍志》仍将《山海经》作史部地理类之冠,对它的认识,与汉人没有太大的区别。至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山海经》才归于子部小说家之属。而它被看作神话的渊府,乃在中国神话学建立之后。不过神话学中的神话和《山海经》中的神话严格说来应是两回事,若我们只是把《山海经》放在“文”的范围之内,则它的价值便可以说特别在于仆野天真的好奇和一种纯粹的志怪趣味。与史著的一个根本不同,在于《山海经》的搜集者和整理者并没有政治化的功利目的,他并且不含教训,不存寄托,也不致力于文字的美化,而惟以志怪、志奇为旨趣。或曰《山海经》是一部“古之巫书”,这是由《山经》“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与巫术合”而推断出来。然而巫的内容却并不是《山海经》的主体。它的志异,取了差不多是忠实记录的姿态,这使它虽然多记荒诞离奇,却毫无神秘色彩。《山海经》成书的时代固然很晚,比较早一些的《山经》大约在战国初年,稍晚的《海经》及《大荒经》、《海内经》则要到战国末年,或者秦汉之际,但其中的确保存了许多远古传闻,难得的是原有的稚拙之气多半也还没有失去。“山海经”的名称,可以用来大致说明《山海经》的内容。《山经》末行云:“右五藏山经五篇”。“藏”,即“内”的意思,意即五篇所记山川均在内地,即华夏范围之内。“海外”、“海内”之“海”,则取《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之义,指不在华夏范围内的地区,较近者为“海内”,较远者为“海外”,“大荒”便是极远之地,荒经因此是海经的补充。而“山海经”之“经”,则是“经历”之“经”,意即山海之所经。《山海经》的作者,自西汉刘秀(刘歆之易名)以来皆以为是唐虞时代的大禹、伯益“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逮人迹之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而纪其所历(《山海经叙录》)。这当然不可能是实。但如果把大禹、伯益易作某一位旅行家,则正好可以表明《山海经》所采取的记述的角度。三十年代江绍原著《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即以为《山海经》含有旅行指南的性质。“旅行指南”,固嫌坐实,《山海经》之“旅”,其实多为想象中的世界,而近似旅行记的形式却很是赋予它记述之便,散乱的神话传说即因此串联为线索,行脚处处,所录虽多奇怪,却仿佛眼见身历,写真的笔调使它所具有的一种严肃与诚恳,则尤其动人兴致。出自想象的见闻,在当时正是作为一种知识来传布的。(节选自扬之水《先秦诗文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原始的神话很早就与历史合流,所以保存下来的很少,这就很难构成一个类似于古希腊神话的完整的神话系统。B.中国古代没有“神话”的说法,而一些历史中实有的帝王则是从神话学中称作“创世英雄”、“文化英雄”的人物演变来的。C.《山海经》被汉代人列为数术略中的形法家一类,而唐代人对它的认识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与汉人没有本质的区别。D.清代中国神话学建立以后,《山海经》才被归入《四库全书总目》的子部小说家一类,并被看作中国神话的渊府。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山海经》中的神话充满了朴野天真的好奇,但严格地说,它不应属于神话学中的神话范畴。B.《山海经》一书的主旨仅仅是记录那些稀奇怪异的事物,并不注重语言文字的修饰,也没有什么政治化的功利目的。C.《山海经》是一部“古之巫书”,这从《山经》中的相关记载可以看出,但是巫的内容却又不是《山海经》的主体。D.《山海经》用写实的笔法来记录荒诞离奇的事情,所以它毫无神秘色彩,反倒具有一种严肃与诚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海经》最早著录在《汉书·艺文志》中,这应该与它成书的时代很晚有关,但其中的确保存了许多远古传闻。B.《山海经》中“海内”的概念与“海内存知己”中的不同,它指的是在华夏范围之外,只是距离相对较近的地方。C.《山海经》的作者不可能是大禹、伯益,江绍原著的《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认为它是某一位旅行家创作的旅行指南。D.《山海经》用近似旅行记的形式,很方便地把散乱的神话传说串联起来,大多描写想象中的世界。
参考答案:1.D2.C3.C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C项,“《山海经》是一部‘古之巫书’”有误;原文为“或曰《山海经》是一部‘古之巫书’”,可见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再进行比较,比如C项,该选项的内容源自文章第二段,文中的说法是“或曰”,选项却说成“……是……”,过于绝对化。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原文为“但如果把大禹、伯益易作某一位旅行家”,不是说作者是旅行家;江绍原也只是认为《山海经》含有旅行指南的性质。【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比如选项C.该项信息源自文章最后一段,选项的说法与文本有出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中外经典,概莫能外。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的思想和观念。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与之相比,王国维在20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他就是在当时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的。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摘编自杨国荣《经典的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理想国》等中外经典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同时也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B.虽然经典有特殊品格,但我们可以从普遍意义的层面对经典作出具有现代意义的阐释。C.经典具有特殊品格又有普遍性,理解与解读经典要引进来,也要参与全球文化的争鸣。D.“新儒学”的大儒们都能够辩证地认识西方文化,对其持既批评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超时代价值”和“世界性意义”两个层面来论证经典所具有的普遍意义。B.文章以“经典具有普遍意义”为前提,进而提出要以开放的视野来阐释经典的建议。C.文章从正面强调要认识经典的普遍意义,相应地批评了忽视经典普遍意义的观点。D.文章比较了“以中释中”与“学无中西”的不同点,旨在批评以“中”为主的偏颇。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想更好理解经典的内涵,应该注意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分析它的普遍意义。B.如果中国文化能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就可以更好体现“学无中西”的理念。C.外来语在思想和观念上影响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也必然会在文化互动中影响西方。D.反思“以中释中”,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以“纯而又纯”的方式去解释中国以往的经典。参考答案:1.D
2.D
3.A【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D项,“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错误,原文“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不能说“充分借鉴吸收”。故选D。【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目的是肯定“学无中西”进而论证“经典的普遍意义”。故选D。【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错误,原文只说“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没有说“应该摆脱”“着重”。故选A。【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离子通道
细胞是人体和其它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细胞膜将细胞内容物与细胞上液分隔开来,使细胞独立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是机体执行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而这种状态的维持有赖于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动态平衡。很早以来人们就知道,包括人体细胞在内的所有活细胞,其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浓度有很大不同。以神经细胞为例,正常状态下细胞内钾离子浓度约为胞外的30倍,而膜外的钠离子浓度约为膜内的12倍。这种存在于细胞膜两侧带电子离子分布的不均匀性,是跨细胞膜离子电流和神经细胞电信号产生的基础。由脂质双分子层所构成的细胞膜,在理论上只能允许脂溶性物质渗透。但是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分子的“帮助”下,钠、钾、钙、氯等带电离子可以顺着它们各自的浓度差,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快速移向另一侧。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那些专门用来帮助带电离子进出细胞的通道,我们就称之为“离子通道”。通过产生跨膜离子电流,离子通道参与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如神经信号的产生和传导,细胞生长、发育和运动,受精,激素和神经递质分泌等等。因此,不难理解离子通道的功能异常会导致疾病产生。离子通道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参与包括心脏起搏在内的许多重要生命过程,而且是药物发挥作用的主要靶分子之一。也就是说,药物容易和离子通道相结合,从而产生药理效应或者副作用。随着膜片钳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近20年来,科学家们对离子通道的结合和功能都有了深入的认识。我们现在知道,离子通道是由蛋白质单体或多聚复合体构成的一种亲水性孔道。他们具有选择性,不同的离子各自具有高度专一的通道,以致常常根据通道所特意通透的离子来命名此通道,例如钠通道、钾通道、钙通道、氯通道等。这么多离子通道中,有些是自发性持续开放的,有些是受到神经递质或者电位变化等外部刺激而瞬间打开的。此外,根据离子的带电性质,又可将其分为阳离子通道和阴离子通道。围绕离子通道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大大推动了神经科学、肌肉细胞生理学以及上皮细胞生理学的发展,几代科学家为离子通道研究所付出的努力也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充分认可。(选自《科学世界》2007年第5期,有删节)6.下列有关“离子通道”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离子通道”就是那些专门用来帮助带电离子进出细胞的通道,是由蛋白质单体或多聚复合体构成的一种亲水性孔道。
B.“离子通道”通过跨膜离子电流,参与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如神经信号的产生和传导,细胞生长等等。
C.“离子通道”存在于大部分的细胞中,参与包括心脏起搏在内的许多重要的生命过程,因而离子通道异常会导致疾病产生。
D.“离子通道”容易和药物相结合,是药物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靶分子之一,也是药物产生副作用的一种途径。7.下列说法中,属于“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的现象的一项是
(
)
A.包括人体细胞在内的所有活细胞、其细胞内液中钠离子的浓度比细胞外液中钠离子的浓度高。
B.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带电离子分布呈现不均匀性,可以产生跨细胞膜离子电流和神经细胞电信号。
C.钠、钾、钙、氯等带电离子顺着它们各自的浓度差,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快速移向另一侧。
D.在机体执行正常生理功能的过程中,机体细胞内液和外液中存在着各种离子,根据其性质,可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只有细胞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机体才能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这种稳定状态的维持有赖于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动态平衡。
B.离子通道有些是由于缺乏外部刺激而自发性持续开放的,有些是在受到神经递质或者电位变化等外部因素刺激而瞬间打开的。
C.由脂质双分子层所构成的细胞膜结构中存在着一些能够帮助带电离子进出细胞的特殊蛋白质分子。
D.离子通道具有选择性,不同的离子通过不同的离子通道进出细胞,这是人们给离子通道命名的依据之一。参考答案:6.C(“离子通道”存在于所有细胞中而非“大部分”。)7.A(提示:可以借助“以神经细胞为例,正常状态下细胞内钾离子浓度约为胞外的30倍,而膜外的钠离子浓度约为膜内的12倍”来判断。)8.B(“离子通道有些是由于缺乏外部刺激而自发性持续开放的”在文中缺乏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筠州学记曾巩周衰,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佘,士学于百家之后。当是时,能明先王之道者,杨雄而已。而雄之书,世未知好也。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自此至于魏晋以来,其风俗之弊,人材之乏久矣,以迄于今,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世虽不能皆知其意,而往往好之。故习其说者,论道德之旨,而知应务之非近;议从政之体,而知法古之非迂。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其所知者若此,此汉之士所不能及。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敦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与所知有余,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间,故不能不笃于自修。今之士选用于文章,故不得不笃于所学。至于循习之深,则得于心者,亦不自知其至也。由是观之,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岂非信欤!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乎?筠为州,在大江之西,其地僻绝。当庆历之初,诏天下立学,而筠独不能应诏,州之士以为病,至治平三年,始告于知州事、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董君乃与通判州事国子博士郑君蒨相州之东南,得亢爽之地,筑宫于其上。二君乃以书走京师,请记于予。予谓二君之于政,可谓知所务矣。故为之著予之所闻者以为记,而使归刻焉。(选自《唐宋文醇》,有删改)注:本文为作者给筠州学馆所写的记。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故乐易敦朴之俗微
微:没有B.故不得不笃于所学
笃:专注C.至于循习之深
习:学习D.南州之士以为病
病:弊病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0分)A.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以寤后之学者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C.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请记于予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4分)译句:
(2)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3分)译句:
(3)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乎?〔3分)
译句:
9.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宋朝读书人存在着怎样的问题?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6.A(微:衰败)
7.B8.(1)(他们)没有苟且简略的想法,他们对于索取与给予、求进与告退、离开与参与,在礼义上一定要符合标准。(2)(自己的思想)不被百家(的学说)所扰乱,不被对经义的解释所蒙蔽。(3)那么读书人对于求学与做人,怎么会或偏重于此或偏重于彼呢?9.虽明先王之道但尊而守之者不多(或知与行不一致)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每小题3分.共12分)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吴王曰:善。虽然,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勾践顿首再拜而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晋君大恐,曰:“为之奈何?”子贡曰:“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故移其兵欲以伐鲁
故:故意
B.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
报:报答
C.王置齐而伐越
置:安置
D.必以其兵临晋
临:逼近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之伐鲁过矣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B.而以教常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C.君因以兵迎之
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
D.乃使子贡之越
乃有二十八骑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六组,全部体现子贡“利口巧辞”的一组是(
)
①夫鲁,难伐之国
②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
③吾兵业已加鲁矣
④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
⑤吴王为人猛暴,是残国之治也
⑥杀夫差而戮其相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鲁国城墙单薄低矮,护城河狭窄水浅,君主愚昧不仁,大臣伪诈无用,士兵和人民又厌恶战争,所以田常才要伐鲁广齐。
B.城高地广甲坚兵精而本无伐齐之心的吴王,在子贡的救鲁伐齐威晋以成霸业的蛊惑下,欣然踏上了伐齐的征程。
C.为避免被吴王消灭,也为了能够灭掉吴国,在子贡的威逼利诱下,越王勾践高兴地同意派遣士兵帮助吴王伐齐。
D.为达目的,子贡以巧言游说田常、吴王、越王、晋君等,使他们觉得他在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从而心甘情愿地按他的意思进入战争。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5分)
(2)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5分)参考答案: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少为县吏。年十七,与父共载船至钱唐,会海贼胡玉等从匏里①上掠取贾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进。坚谓父曰:“此贼可击,请讨之。”父曰:“非尔所图也。”坚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坚追,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由是显闻,府召署假尉。坚历佐三县,所在有称,吏民亲附。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中平元年,黄巾贼帅张角起于魏郡,自称黄天泰平。天下响应,燔烧郡县,杀害长吏。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将兵讨击之。儁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与儁并力奋击,所向无前。汝、颍贼困迫,走保宛城。坚登城先入,众乃蚁附,儁具以状闻上,拜坚别部司马。边章、韩遂作乱凉州。中郎将董卓拒讨无功。中平三年,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西讨章等。温表请坚与参军事,屯长安。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军还,拜坚议郎。时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众万余人,攻围城邑,乃以坚为长沙太守。到郡亲率将士,施设方略,旬月之间,克破星等。汉朝录前后功,封坚乌程侯。灵帝崩,卓擅朝政,横恣京城。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坚亦举兵。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吏。遂治兵于鲁阳城。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②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复进军大谷,拒雒九十里。卓寻徙都西入关,焚烧雒邑。
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节选自《三国志?吴书一》)【注】①匏里:地名。②县:通“悬”。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B.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C.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D.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曰/岂将与乃和亲邪?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署:代理、暂时担任或试充官职。假尉:指暂时代理的县尉或非正式任命的县尉。B.黄天泰平:张角自称黄天,曾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C.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D.四海:这里指全国各地。古代类似的称说还有九州、八荒、六合、五湖、四夷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孙坚年少就智勇有为。十七岁时,身为县吏的他遇到贼人抢劫商人财物,独自上岸,以计吓退贼人,并砍掉一个贼人首级,由此声名大显。B.孙坚关心国事有远谋。在辅佐管理郡县之时他就招揽数百个热心青年,以备为国家效力,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追随他讨伐黄巾军张角的起义。C.孙坚在汉朝立下功劳。中平三年他跟随司空张温平定凉州之乱,随后又在长沙太守任上打败了在此作乱的区星等。孙坚因功被封为乌程侯。D.孙坚威猛而知晓大义。中郎将董卓趁乱擅权,孙坚跟随各地兴义兵讨伐董卓。董卓的军队惧怕孙坚的军队,孙坚也拒绝了董卓的和亲请求。7.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坚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儁具以状闻上,拜坚别部司马。(5分)译文:(2)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5分)译文:参考答案:4.C5.D(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6.B(“有远谋”“以备为国家效力”有误)7.(1)孙坚登上城墙率先进入城中,兵士们就像蚂蚁一样趋集缘附(或:“像蚂蚁一样聚集攀上城墙),于是攻破宛城。朱儁详细地把战况上报皇上,朝廷授予孙坚别部司马一职。(2)孙坚进攻打败了黄祖,追击他渡过汉水,于是包围了襄阳城,单人匹马前往岘山(或:在岘山上行进),被黄祖的军士射箭杀死。
参考译文:孙坚字文台,是吴郡富春人,是孙武的后代。年少就当上了县吏。十七岁的时候,跟随父亲一同乘船到钱唐,遇上海贼胡玉等人从匏里上岸抢掠商人的财物,正在岸上分赃,来往之人都停下来,船只不敢前进。孙坚对父亲说:“这些贼人可以攻击,请允许我讨伐他们。”父亲说:“这不是你要谋划的事情啊。”孙坚手持大刀登上岸去,用手向东向西指挥着,好像分派部署人马来拦截贼人的样子。贼人远远看见,以为是官兵围捕他们来了,立即放弃财物散开逃走了。孙坚追上去,砍掉一个贼人的首级回来,他的父亲大吃一惊。因此孙坚名声大显,府上召见任命为假尉。孙坚前后辅佐过三个郡县,所在之县都有称道他的,官吏百姓亲近依附于他。乡里的旧友,好事的少年,来来往往的经常有数百人,孙坚接待抚养他们有如自己的子弟一样。中平元年,黄巾军贼首张角在魏郡起事,天下纷纷响应,烧毁郡县,杀害郡县长官。汉朝廷派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率兵讨伐攻打他们。朱儁上表请求任命孙坚为佐军司马,跟随他的那些下邳乡里少年都愿意跟从他。孙坚又招募那些商旅之人和淮水、泗水精锐兵丁,合计有一千左右,跟随朱儁一同奋力出击,部队所向无以阻挡。汝、颖二州的叛贼困窘急迫,逃跑去保护宛城。孙坚用自己的身体独当一面,登上城墙率先进入城中,众兵士于是像蚂蚁一样跟了进来,于是大破宛城。朱儁详细地把战况上报皇上,朝廷授予孙坚别部司马一职。边章、韩遂在凉州作乱。中郎将董卓抵御讨伐没有成效。中平三年,朝廷派遣司空张温兼任车骑将军,向西讨伐边章等。张温上表请求孙坚跟着参与军事,屯兵长安。边章、韩遂听闻大兵行动方向,党羽逃离分散,都乞求投降。军队归还,孙坚被授予议郎职务。当时长沙逆贼区星自称为将军,拥有一万余人,围攻城池,于是朝廷把孙坚任命为长沙太守。孙坚到了那里亲自率领将士们,谋划方法策略,一个月之间,打败了区星等。周朝、郭石也率领随众在零、桂两郡起事。于是孙坚越过长沙之地搜寻征讨,三郡之内对他都非常恭敬。东汉朝廷记录孙坚前后之功劳,封孙坚为乌程侯。灵帝驾崩,董卓擅权掌控朝政,在京城之内任意妄为。各州郡全兴起义兵,想要来讨伐董卓。孙坚也起兵。袁术上表请任孙坚为破虏将军,兼任豫州刺史。于是在鲁阳城治理军队。董卓的军队看到孙坚军队很是严整,不敢攻打鲁阳城,于是撤兵而回。董卓害怕孙坚勇猛壮大,于是派遣将军李傕等人前来请求和亲。孙坚说:“董卓违反天理,毫无道义,颠覆汉朝,如果不除掉你家族三代,昭示天下,那么我也死不瞑目,怎会要与你和亲呢?”于是进军大谷,距离雒阳城九十里。董卓不久迁徙都城向西入关(长安城),焚烧雒阳城。初平三年,袁术派遣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遣黄祖在樊、邓两地之间拒敌。孙坚进攻打败了黄祖,(乘胜)追击他渡过汉水,于是包围了襄阳城,单人匹马前往岘山(或:在岘山上行进),被黄祖的军士射箭杀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中医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性,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产生副作用,在国际上他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医针灸研究和临床应用,约有38万名针灸工作者,国外的中医医疗(针灸)机构达10万多家,接受过中医药、针灸、推拿或气功治疗的人数已达世界总人口的1/3,可见,中医针灸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替代医学疗法。参考答案:中医针灸疗法因为优势独特,在国际上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现已成为世界是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替代医学疗法。【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要点提炼筛选、压缩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接下来仔细审读新闻材料的内容,勾画出与陈述对象、事件或行为等相关的关键词句。本题中,所给新闻报道的文字思路如下:开头先总述了“中医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然后再具体讲述其独特优势“有广泛的适应性,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产生副作用”,接下来再顺势总结中医针灸疗法这种独特优势所产的直接结果,即“在国际上他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然后再用一系列的事实与数字阐释其在国际上应用的广泛性,最后再此基础上得出最终的结论“中医针灸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替代医学疗法”。然后勾画出关键词句,分别为三个具有总结性的句子:①中医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②在国际上他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③中医针灸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替代医学疗法。接下来再将这些负载主要信息的原词原句加以组合,最后再将组合后的句子通读一遍,看是否通顺,是否涵盖了所有信息,是否超出字数的限制等。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
,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累积、增长、传承的最重要方式。知识与智能的,端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的阶梯,但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文化史上_____________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读书为乐的古风。读书也是一种练功,是一个收心去杂念的过程。要读书,就要凝神静虑,致心一处。有些人光读些“大全”“技巧”之类的实用书籍,这是生存的需要,本来是______________的,但在一个注重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只读那些能赚钱的书,毕竟是浅薄的。人们应该多读一些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好的传记作品能对年轻人起到兴起、立志的作用。出版界不仅仅要把中外经典图书印出来给大家阅读,还要把那些激发今人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典型人物介绍出来,优秀传记作品的影响力,是_____________的。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增长、累积、传承的最重要方式。B.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C.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增长、累积、传承的最重要方式。D.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18.依次填入文中横在线的熟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生生不息
津津乐道
无可非议
不可捉摸B.薪火相传
津津乐道
无可厚非
难以估量C.生生不息
乐此不疲
无可厚非
难以估量D.薪火相传
乐此不疲
无可非议
不可捉摸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在这种生活方式中。B.读书本身就成为享受,成为目的,在这种生活方式中。C.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D.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享受,成为目的。参考答案:17.D
18.B
19.C17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再浏览选项并作出分析,可以通过语感或语法两种方法加以判断,注意结合高考语病常见错误类型,注意主语一致。“书成为……的最重要方式”错误,主语宾语搭配不当,排除AB两项;C项“增长、累积、传承”语序不当,应依次为“累积、传承、增长”。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浏览选项,准确理解语境,并结合成语的使用特点及考查中常见误用类型加以判断,注意区分近义成语。第一空处“知识与智慧”作定语应填“薪火相传”,排除AC两项;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第二空处后面指“孔颜乐处”的故事,应填“津津乐道”,排除D项;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乐此不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进实验室申请书
- 2025年电陶瓷瓷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疾病预防控制的科技发展趋势与展望
- 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的办公环境设计艺术
- 现代企业中的有效职场沟通模式及实践案例分析
- 电梯控制系统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
- 湖南省长沙市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与答案(B卷)
- 2025年茅根竹蔗水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部编版:2022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章试卷以及答案
- 新版人教PEP版三年级下册英语课件 Unit 2 Part A 第2课时
- 基于CiteSpace患者旅程地图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 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数学试题 (解析版)
- 高中数学必修一试卷和答案
- 2024年陕西西安亮丽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教学楼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6个议论文人物素材及运用示例
- 小学数学试题命制培训
- 奥数培训班家长会
- 《边城》读书报告
- 模块01 中国古代史 历史小论文+观点论述题专项50练(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