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福建省福州市大湖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天,我的春天史光柱①我最后一个用眼睛看到的春天是被疯狂的绞肉机绞碎的,春天淌着血,连同那天的太阳一起绞断。留下一条根,深埋在岁月里。那是1984年的事,至今已整整二十个年头。往前一年,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再往前一年,我走在滇东老家的山道。父母送我入伍,父母爱、故乡情勾动情怀。路边有青青的麦苗、棕榈和灌木林。青青的麦田和灌木是春天。翻过山岗,便看不见了我熟悉的木屋和炊烟,能让我爬上山岗,回头再望一眼的故乡是春天。花不标价,草不打折,那时的春天没有商家炒作的痕迹。伸进树丛的牛头、羊嘴告诉我日子香甜,啃嚼鲜美。一张慈祥的面容从天涯海角如期而至,它掏出钱褡子,传播慈善、慈祥。一枚枚类似金币、银币的东西,从山湾、地湾冒出来,从野茅草返青的沟崖露出来。这时我总在想,城里的春天,大厦装不下吧?为何城里工作的人回乡探亲,脸上都泛着红光?立交桥向四方炫耀,现代化进驻山乡。可霓虹灯跟油灯的距离越拉越大。我托着腮帮坐在灯影下苦思:什么时候大山不阻断遥远,我也把牛车上的梦搬到汽车上。生日有红烛,天天有饼吃,可能春天进家了吧!外婆跟我说,如能一天从鸡窝里捡两个蛋,你的春天也就来了,石榴树露出腼腆的神色,抛出红绣球招引我忧郁的眼神,春天是家里买了一包盐,不用再吃淡菜,是季节熬出头,说是苦尽甜来。狗尾巴草穿花衣服是春天;蒲公英凑趣闪出身向路人报幕是春天;老地疤长新肉、添新喜是春天。这个季节,谁最尖刻——草尖儿,谁最淘气——春风,谁的腰肢最细——链子草,谁的嗓音清亮,声带最长——溪流,谁最高兴——布谷鸟和油菜花一样招眼的秧子,谁的嗓门最大,是村长大块头。他把开春的调门起得很高。春天,何止大地蒸蒸日上,青麦苗暖阳坡,它还让汉子们将缩在衣领里的脖子伸直,起早上山,让女人们拉家常时不只嬉笑,还看山色。耕牛和我们的腿脚没闲着,扭子压在人肩上,愿望长翅。一个被贫穷剥夺书本的女娃,接过爷爷挖药材换来的学费,朝房头登枝的小鸟招招手。春天来了,根的愿望得到伸展,种子跟苗床说着喷香的悄悄话。冷漠的土地找到掏心窝子的。痛快地宣泄着压抑已久的心情。孩子们有了玩场,破口鞋成了打老鼠脸的锐利武器。穷山沟的孩子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童话。天被雨婆婆刷洗成蓝屋檐,白云洗成春雪莲。丁香花刷得特丁香,鸟窝里的雏鸟是他们宠爱的丑小鸭,泥塘子当成天鹅湖,娃娃鱼成了美人鱼,蚂蚱窝当成星星屎。星星会拉屎撒尿,不知是哪位祖先注册在人们头脑里的童话。因为故事离奇,也因传说蚂蚱窝有消食败火的功能。老人们便说星星屎不脏,吃了长聪明。孩子们也想不呆不傻,长大后挣大钱,盖大屋,娶好媳妇,想聪明的孩子见到半个火柴盒大的蚂蚱窝,从枝叶上掰下,拿回家串烤着聪明。胆子小的孩子,掰开蚂蚱窝,瞅着金色的虫卵囊仔细观瞧,最终不敢拿在火上烤熟亲尝。山道如线,扯着木屋放飞的风筝。坡地挂在高山上。谁在翘首?谁在顾盼?谁是年岁中的畚蚂蚱?弓着腰,鼓着眼四下寻找。情缤纷,梦缤纷,青瓜棚看呆看傻了。在管生不管死、管成长不管成熟的春天,我怀着树的冲动,肩挑憧憬,根盘串蚂蚱情节的领地。如今,我娶了相知的人,小屋不大,但装得下工作之余的温馨。我拄着盲杖,敲打着未知的路面,能敲打未知,采来去去是春天。春景斩断殆尽,深埋在心里的根却在时时发芽。时时发芽的根是春天。大概我现在的春天就那么多了。就那么多的春天,牵动着我忙碌的身影。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能翻犁命运、播种未来是春天。你的春天是什么?是耕耘霓虹点点的春色?还是在嫩叶和花瓣间寻找她的眼神与面容?注:①史光柱,1964年生,云南马龙人。1984年在保卫边疆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1985年自学写作,出版了多部作品。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说“春天淌着血”,这是因为作者在当年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那年春天给他留下了独特而残酷的印象。B.“蚂蚱窝”被当地人赋予特殊的意义,孩子们掰蚂蚱窝.作者也说“根盘串蚂蚱情节的领地”,这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期盼。C.文章选取了故乡春天中的一些典型景象,生动地表现了故乡在作者心中的鲜明印象,回忆中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之情。D.“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一句,使用了借代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作者面对命运的顽强精神。5.文章的标题为“春天,我的春天”,请结合全文,分点概述“我的春天”的含义。6.本文语言的文学味较浓,请从遣词造句角度,如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举例赏析。参考答案:4.D
5.①春天是和平的岁月;②春天是回忆中故乡的自然生机与美好人情;③春天是苦尽甜来的生活改善;④春天是对美好的期盼;⑤春天是改造命运创造未来的奋斗精神。
6.①词语使用:使用了大量形象化的词语,形象可感;②词语搭配:词语组合新颖独特,具有诗意。③句式使用:整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④修辞运用:使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表达生动,富有情趣。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BC项考核情节,D项考核手法,其中D项,借代的手法判断错误,应为“借喻”。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收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6.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章语言的赏析能力,题干中给出赏析的范围“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答题时找到文中的相应特征,举例分析即可,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春天淌着血,连同那天的太阳一起绞断”“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使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表达生动,富有情趣。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古代村镇要多方位协同保护古村古镇是一个综合的多维空间概念,它既是一个传统的居住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载体和文化空间的概念,还是一个经济生产复合体的概念。近年来,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大众,纷纷把目光投向古村古镇,从各自的学科领域或兴趣爱好出发,关心或致力于古村古镇保护,但是,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各领域专家各执己见,各利益方诉求不同,导致古村古镇的保护信息不对称,要么重复投入,要么无人问津,要么建设性破坏,要么开发利用过度。中国古村古镇的地域分布差异大,文化内涵不尽相同,保护与传承价值不等,这就要求古村古镇保护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古村古镇的保护可以根据其规模大小和相关政策要求,选用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保护、历史街区保护、重点文物建筑和设施保护等;也可以根据其呈现的环境,选择活态博物馆保护、静态博物馆保护、虚拟博物馆保护等;还可以根据其呈现的方式,选择实体环境保护、文字记录保护、数字化保护、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等等。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是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古村古镇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方向。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是长期困扰古村古镇永续发展的现实问题。所有专家学者、政府管理者和参与企业,必须高度认识古村古镇保护的重要价值,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没有有效的协同保护就不可能有古村古镇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古村古镇的保护不是对文物建筑简单的静态保护,而且是包含原住民生活在内的相对活化的协同保护。古村古镇的活化不应局限于旅游和商业行为。古村古镇文化资源的多方位永续利用是古村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古村古镇协同保护的核心是保护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其文化景观基因。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真性就是要保护传统村镇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聚落的整体格局、街巷风貌、民居风格、特殊民俗及原生环境等。保护古村古镇的景观基因就是要保护和挖掘各个古村古镇所独有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的目标是打造历史与现实辉映且充满乡风乡情的人居环境。这种人居环境始终贯穿着中国古人关于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思想,这种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思想,不仅为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建造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中国未来充满人性关怀与和谐理想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总而言之,对古村古镇的协同保护就是对中华本土文化原生地、承载地和传承地多方位综合保护。古村古镇协同保护工程就是中国重大的本土文化保护工程。这种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乡土文化保护,必须依靠多学科多领域的力量,齐心协力,合作共赢,协同创新,共同推进中国古村古镇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发展。8.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原文谈到的古村古镇概念一项是(
)A.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重镇,虽历经沧桑,却仍保存着原来的建筑风貌,全镇6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这些民居至今仍有后人居住。B.安徽歙县的鱼梁古镇是因经济、水路交通等因素兴起而发展的,鱼梁坝和水运码头等景观反映了依托江河发展商业性聚落的历史风貌痕迹。C.西津渡是镇江的“文脉”所在。李白、苏轼都在此留下过著名诗篇。除此之外,它的文化底蕴还蕴含在它的津渡文化、宗教文化和民居文化中。D.朱仙镇是我国古代四大古镇之一,它地处黄淮平原,距开封市15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镇域面积74平方公里,镇区面积3.8平方公里。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中国的古村古镇在地域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对古村古镇的保护和空间技术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B.在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古村古镇保护技术应朝着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方向发展。C.古村古镇的保护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是长期以来,保护与发展是困扰古村古镇永续发展的现实矛盾。D.飞机的噪音在30-40分贝时,能给人提供较为安静的环境,但目前客机的噪音都高达90分贝,从而引起人们的种种不适。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保护古村古镇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表现在建设性破坏、开发利用过度等方面。可见,当前的古镇保护措施弊大于利。B.保护和挖掘各个古村古镇所特有的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保护其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古村古镇的重中之重。C.打造历史和现实辉映且充满乡风乡情的人居环境,就是让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文化景观基因与现代社会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中国古村古镇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发展,需要依靠多学科多领域的力量对古村古镇做到协同保护,实现永续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参考答案:8.D(土地区域、土地面积不属于古村古镇的概念范围。其余三项分别对应传统的居住空间概念、文化载体和文化空间的概念、经济生产复合体的概念)9.C(原文是“不只是……而且是”关系,选项是“不是……而是”的关系)10.A(“当前的古镇保护措施弊大于利”原文无依据)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①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形成的,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②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当时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原因。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它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④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选自《话说<诗经>之“风”》,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风”,就是指“风俗习惯”,它记载了当时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B.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正好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C.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而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反而居于次要位置。D.现在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的风俗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用“自然界中风使万物得以生存”作类比,引出了文章的话题;然后以季康子问政于孔子的一段对话来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B.文章举《诗经》十五“国风”和《周易》十五卦之“风”,都是在论述“风”的内涵。C.文章②③两段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解读了《诗经》之“风”的深刻内涵,并指出孔子编集《诗经》的意图。D.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述了《诗经》之“风”在古今社会生活中对于人们的教育引导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B.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C.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D.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参考答案:1.B
2.D
3.D【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十五个卦象,正好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当时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分析可知,“十五个卦象,正好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在文中没有依据。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层层深入地论述”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这是提出社会风俗习惯,然后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分析风俗习惯的意义与作用,第四段进行小结,提出“入乡随俗”的解决办法,由此可知,这不是层递式,而是并列式。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表述绝对化,原文的第四段为“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两方面的结合并不一定能使人们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有公然抗法者,也会有偷偷摸摸去做的。故选D。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文言文阅读(共22分)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惟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始列为九卿,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注①洗沐:官员休假②算:竹器③推毂:推荐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⑤逋负:拖欠款项12.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问候B.又不治其产业
治:治理C.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
行:辈分D.与官属言,未尝名吏
名:称呼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郑庄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2分)①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②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③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④推毂士及官属丞史⑤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
⑥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⑤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B.每次上朝,遇到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都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并推荐贤士和属下的丞史。C.郑庄喜好交友,乐于助人,每逢休假日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拜谢宾朋,往往通宵达旦。D.郑当时曾位列九卿,中途罢官回家,家境贫寒,门庭冷落。晚年,担任汝南郡太守且在任上去世。15.翻译(8分)(1)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课内翻译(8分)(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2.B(治:置办)13.C(①是说他乐于助人;④是说他重视人才;⑥是说他迎合皇上)14.A(意见不合与乘机诬陷,在文中无依据。)15.(1)郑庄任太史时,告诫(他家的)守门人说:“客人来了,不论高贵低贱(都要立即请进来),不要让客人在门外等候。”(门下、两个无,各一分。)(2)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就多得以十为倍数计算,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反,何况是一般人呢!(则……则:就……就,表并列;否:相反;众人:一般人,普通人。各一分)16.课内翻译(1)后代的人为他们哀叹而不以他们为鉴,也会使更后代的人又为后代的人哀叹了。。(哀,鉴各1分,句子通顺2分)(2)路平坦而且近便,游览的人就多,路险峻而偏远,游览的人就少。(夷,以,各一分。句子通顺2分)【参考译文】郑当时,字庄,是陈县人。郑庄以仗义行侠为自豪,他把梁孝王的大将张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名声在梁、楚一带传扬。孝景帝时做了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常担心有所疏漏。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他仰慕年长有德行的人,惟恐见不到人家。郑庄年轻时官位卑微,但是他的交游的知己好友,都是祖父一辈的人(行,辈分),是全国有名的人士。汉武帝刘彻即位,郑庄逐渐升任为鲁国中尉、济南郡太守、江都国相,一直到九卿中的右内史。由于在武安侯田、魏其侯窦婴时的廷议中出言不当,降为詹事,后又升为大农令。郑庄任太史时,告诫下属说:“只要客人来,不论贵贱都不要让人在门外等候。”他执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礼节,凭自己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客人。郑庄为人廉洁,又不置办自己的财产,依靠俸禄和赏赐来供给那些年长的友人。可是他馈赠给他人的礼物,不过是竹器盛着的食物。每次上朝,遇到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都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他推荐士人和属下的丞史,称道起他们来确实津津有味,经常称赞他们认为比自己贤能。跟长官部属讲话,从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好像生怕伤害了他们。听到别人的高见,就向皇上说,惟恐迟误了。崤山以东的士人和一些年长的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郑庄。然而郑庄在朝廷上,经常附和逢迎皇上的意旨,不敢明确表示对错。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四方外族,全国耗费甚多,财力物力日渐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有替大农令承办运输的,亏欠款项很多。司马安任淮阳太守,揭发了这件事。郑庄因此构成罪责,出钱赎罪后降为平民百姓。不久,在丞相府暂时担任长史。皇上认为他年老,让他担任汝南太守。几年后,在官任上去世。郑庄当初位列九卿,中途被罢官,家道贫穷,宾客越发零落。到做了郡守,死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物。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为郑庄的缘故,官至二千石的有六、七人。太史公说:“凭郑庄的贤良,有权势时宾客就多得以十为倍数计算,没有权势时情况就相反,何况是一般人呢!”当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盈门;到免官时,门外冷清得可以张罗捕雀。翟公又任廷尉,宾客想再去,翟公就在门上写上大字幅说:“一个死了一个活着,才知交情的深浅。一个贫穷一个富裕,才知结交的实态。一个尊贵一个卑贱,交情才会显现。”郑庄也是这样啊,真是悲哀啊!5.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问题盂尝君聘于楚,楚王遗之象床(用象牙装饰的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谓盂尝君门人公孙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苟伤之毫发,则卖妻子不足偿也。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宝剑,愿献之。”公孙戌许诺,入见盂尝君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故莫不悦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则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哉!”孟尝君曰:“善。”遂不受。公孙戌趋去,未至中闺(闺,内室),盂尝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戌以实对。孟尝君乃书门版曰:“有能扬文(孟尝君姓田,名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资治通鉴》)1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以君能振达贫穷
以:因为。B.故莫不悦君之义
莫:不能。C.今始至楚而受象床
而:相当“就”,表承接关系。
D.盂尝君乃书门版曰
乃:就。18、“苟伤之毫发,则卖妻子不足偿也”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苟且伤害他一点儿,就是卖妻子也不能赔偿。B.苟且伤害他一点儿,就是卖妻子儿女也不够赔偿。C.如果碰坏它一点儿,就是卖妻子儿女也不够赔偿。D.如果碰坏它一点儿,就是卖妻子也不能赔偿。19、下列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徒直不想为孟尝君送象床,他请公孙戌为他想办法不去送,答应事成以先人宝剑相谢。B.公孙戌根本不想要登徒直的宝剑,他对盂尝君晓之以理,劝说他不能因接受象床而有损自己的好声望。C.孟尝君听从劝告,决定不接受象床,公孙戌快步离开。孟尝君看出他很得意,便叫回他问话。
D.公孙戌把实情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有感于此而在门版上写话语,鼓励人们打消顾虑,为使他不犯过失而入谏。参考答案:17.B(莫:没有人。)
18.C(苟,如果;妻子,妻子儿女。)
19.B(公孙戌本来想要登徒直的宝剑。)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0.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一项是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1.下列选项中相关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韩愈是唐古文运动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B.句读,古人指文辞体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C.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与庄子并称老庄,道教创始人,被尊为道教始祖。D.六艺经传是指六经的经文。其中六经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主要围绕什么是师、为什么要从师以及从什么样的师这一逻辑顺序来阐释的。B.文章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方法,集中批评了“今人”耻于从师的习俗,情感鲜明且强烈。C.韩愈在阐述“师”与“道”之间的关系时,明确表达了“道”是“师”存在的必要条件。D.在“耻学于师”的时俗背景下,韩愈作《师说》的主要目的在于劝诫时人要尊师爱学。13.把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参考答案:10.D
11.C
12.D
13.(1)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2)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能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这吧?【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没有活用的”,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A项,“师”,意动用法,以……为师;B项,“耻”,意动用法,以……为耻;C项,“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D项,无词类活用。故选D。【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被尊为道教始祖”错误。老子被后世的道教尊为始祖。故选C。【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韩愈作《师说》的主要目的在于劝诫时人要尊师爱学”错误。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韩愈作《师说》主要目的在于劝诫时人要从师学习。故选D。【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师道”,以道为师,学习道理;“夫”,句首语气助词;“庸”,岂、难道;“其”,代词,他的;“年”,生年;“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于”,介词,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反问句)。(2)“之所以”,……的原因;“为”,动词,成为;“圣、愚”,圣人、圣明的人,愚笨的人(形容词作名词);“其”,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出于”,由于,是因为……;“此”,代词,指“从师而问”“耻学于师”的态度。【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句子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A、日前支票丢失,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B、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来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不少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D、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参考答案:B(A.“百忙”,常用于敬辞。C.“责成”,指定(某人或某机构)负责办好某件事。不可用于“学校领导”,对象不当。D.“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不能用于自己。)8.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使语段文意前后贯通。(5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痴痴地迷上了文学。如果说文学是桑叶,我就是春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示例:如果说文学是花朵我就是蜜蜂如果说文学是池塘我就是锦鲤只要能表达出“我”和“文学”的密切关系,比喻合情合理即可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由于家乡雨水不足,土地贫瘠,全村人经过多次讨论,最后决定要安土重迁到另一个地方。B.这个月公司的业绩差强人意,没能达成预期目标,这也提醒我们要及时整改工程方案。C.老贝尔曼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的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D.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参考答案:D10.把下面这则消息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3分)正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百余名香港特区的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提案。提案指出,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先。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已经发挥并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把它们作为法定假日,就是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为此委员们建议增设清明、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作为国家法定的假日。
参考答案:略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作家刘亮程说:“一块经世多年的木头和经世多年的一个人,在经年的相依中一些木质已进入掌蚊和身体,人的气息和心境也渐渐磨进木头。”我们和老物件亦是如此,相对无言,感情却早已深厚得难以割舍,然而,难以割舍的老物件正在渐渐地淡出我们的生活,成为记忆深处的影子。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和“老物件”的故事。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套作,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参考答案:老物件桂花的香像一片香雾似的开始弥漫大地,又是一年中秋。嗅着空气中的丝丝甜味,我又回到了童年的乐园。推开老家大门,一种无法言喻的古味扑面而来。坐在床上,我回味着往昔,眼睛漫无目的地扫视着房中的一切。目光回转,我瞄到了那张从小便能看见的凳子,等等,凳子?我走下床,将凳子挪到眼前,虽无灰尘,却也被风霜给磨没了棱角。古朴的棕黑色,上面还有若影若现的红纹﹣﹣红十字!即使没有看到,但我猜我的眼睛一定在泛着光。“爷爷!爷爷!”“唉!怎么了,乖孙女?”爷爷闻声,朝我走来,中气十足的问道。“您快过来看呀!”我指着那印着红十字的“凳子”冲爷爷问道,“这是什么啊?”爷爷一愣,眼中却出现了另一片天空。“这是医药箱,”他回答着,话中却带着些许落寞。“我们家怎么会有医药箱啊?”我穷追不舍地问道。爷爷叹了口气,无奈道:“我家孙女想听,那就讲给你听吧。”“几十年前,你爷爷我还是个孩子呢,那时候,村里穷,大家伙儿得病了也没钱去看,村长就让我去隔壁村里学两手……”“为什么让您去啊?”“因为你爷爷聪明呗!”说这话时,爷爷得意地笑了笑,脸上的胡子都快翘上天了。“行了,小孩子别问那么多!”他瞪了我一眼,接着说:“我去了隔壁村大概……算了,人老了也记不清了。反正几年后回村啊,村长就给了我一个医药箱。喏,就是这个,然后啊我就当了村医,没钱领还那么多事……”爷爷嘴上对村医这个职务百般嫌弃,可眼睛却笑成了一条缝,眼角的褶皱挤在一起像是堆起了一座山丘。我从这山丘中看到了无尽的幸福和温暖。我想,他大概是被村里人友善相待,被大家给温暖到了吧。“后来呀,国家发达了,哪家没点小钱?我这个村医呀,就被开掉喽!”爷爷布满皱纹的脸强行扯出一个微笑。心酸,落寞。“爷爷,您不会不开心吗?”我小心翼翼地问道。“怎么会!”他摇摇头,“看着自己村子开始发展,怎么会不开心呢?行了,乖孙女,我下地了,你在家好好的玩啊!”爷爷话语还未落下,人却已经走远了。午后的阳光暖暖的洒在他身上,背后拖着的影子却显得那样酸楚。我盯着那个基本看不出原貌的医药箱,心情复杂。这个医药箱,又何尝不是爷爷一生的写照呢?然而,再过几十年,又有谁会知道一个农民的往事呢?只有一个老物件,在默默倾诉着那段无人无津的故事……【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任务很明确,“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和“老物件”的故事”。这就要求考生分析材料,把握中心话题,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启发性材料,作家刘亮程关于木头和人的关系的一段话。第二部分阐发感悟和心得,一方面我们和老物件感情却早已深厚得难以割舍;另一方面难以割舍的老物件正在渐渐地淡出我们的生活,成为记忆深处的影子。此题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启发学生思考感悟生活中的老物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增强学生对传统事物的认知,寻根而知源,睹物有所得。从文体来看,材料“说说你和“老物件”的故事”暗中规定了写记叙文,考生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 课程设计航空售票系统
- 经济部门未来规划
- 退役申请书(标准版)
- 一栋楼网络课程设计
- 生态工业园区的工业生态系统构建-以绍兴滨海生态工业示
- 儒学研究《经典释文》
- c语言课程设计矩阵乘法报告
- 监察委培训课件
- 压疮相关护理
- 人教版初中数学总复习第六章圆第21课时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练习含答案
- 火电厂专用英汉对照
- 现代的全面预算管理.ppt
-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PPT 90页)
- (完整word版)气缸结构设计
- 土木工程常用术语英文
- MSDS(T-09)快干水2x3
- 《常用正颌外科手术》ppt课件
- 王虎应老师股市预测分析精彩卦例
- (完整版)数独题目100题
- 【原创】仁爱英语 七年级上册情景交际+看图写话(有答案)
- 危重新生儿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