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五年级语文教案5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165974ada7244e757accf3ce9ac3e2/4e165974ada7244e757accf3ce9ac3e21.gif)
![义务教育五年级语文教案5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165974ada7244e757accf3ce9ac3e2/4e165974ada7244e757accf3ce9ac3e22.gif)
![义务教育五年级语文教案5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165974ada7244e757accf3ce9ac3e2/4e165974ada7244e757accf3ce9ac3e23.gif)
![义务教育五年级语文教案5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165974ada7244e757accf3ce9ac3e2/4e165974ada7244e757accf3ce9ac3e24.gif)
![义务教育五年级语文教案5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165974ada7244e757accf3ce9ac3e2/4e165974ada7244e757accf3ce9ac3e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五年级语文教案5篇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绿荫如盖”、“惭愧”、“馋涎欲滴”、“游手好闲”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养成积存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以读感悟,理解什么是“失去的一天”。
教学预备:
师生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诗歌、名人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我们一起来看看另一个小伙伴“佩佳”是怎么度过一天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失去的一天》看看吧!
二、初读感知
阅读思索:佩佳是怎么失去这一天的?
三、细读感悟
1、读课文1~5段,勾画出能够答复佩佳在这一天里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的句子或词语。
板书:睡坐吃玩耍游手好闲
说说“游手好闲”的意思。小结:他这一天什么事也没做,只是吃、睡、玩,这就叫“游手好闲”。(板书:游手好闲)
练习读好这局部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佩佳“游手好闲”。
2、“惭愧”
①、说说“惭愧”的意思。
②、佩佳为什么惭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
③、课文还有一处描写佩佳惭愧难受的心情,请用线勾画出来。从“低下头”这个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④、妈妈是怎样帮忙佩佳熟悉自己的错误的?读课文6~10段。通过妈妈带他到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象,了解人们在这一天的工作成绩。
⑤、读这局部课文,读出妈妈语重心长帮忙孩子的语气。
⑥、齐读最终一段。“他想了想”,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⑦、出示最终一段,学生试着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四、拓展升华
1、谈谈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
2、你有像佩佳这样的`“失去的一天”吗?
3、师生沟通珍惜时间的名言。
4、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宝,时间就是学问。盼望同学们从小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做时间的仆人。
板书设计:
失去的一天
睡、坐、吃、玩耍——游手好闲
义务教育五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时间的意义。
★沟通展现并编创有关时间的名言(故事),激发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全部时间里的事物,都永久不会回来”的含义,明确“假如你始终和时间竞赛,你就可以胜利”的道理。
★从学习中获得启发,感受时间的意义,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自主读文,读中感悟;
★结合实际,谈感受;
★收集展现资料。
教学预备
★教师:小黑板(展台)
★学生:搜集和理解有关时间的名言、名人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据教师了解你们都很喜爱猜谜语,今日教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不长脚,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头。)大家猜猜是什么?——生答(师板书)。
2、师:看来大家果真厉害。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与时间赛跑》一文(板书),了解文中的谜,看能否帮解开他的谜底。(生齐读课题)。
3、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生:我想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看来大家想了解的问题还不少,现在就请你们依据自学要求去试着解决吧!(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画出让自己特殊感动的语句并写下感受。
(3)探讨:为什么和时间赛跑?怎样和时间赛跑?结果怎样?感受如何?找出相应的段落。
2、检查自学状况
师:(1)哪位同学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能用“首先……接着……然后……”这样的句式来说吗?(生自练,抽生说)
师:(2)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呢?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连续学文。
三、质疑定向,朗读领悟
1、师:此时,我很想问大写一个问题,文中的谜是什么?
(生答:师展现句子)
师:这段话告知我们……(生答:师勾画)
师:爸爸说到了哪些事物过去了不再回来?(昨天、童年、外祖母)
师:你从爸爸的这些话体会到什么?(生:时间过得快,不再回头……)
2、师:读到这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质疑:为什么给我“这个谜?”“我”的反响如何?
师:同学们真不简洁,把教师想问的问题都提出来了。
师:爸爸为什么给我这个谜呢?
生快速扫瞄,找答案。
师:爸爸说这话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期望、无奈、难过……
师:看来这段话分散了爸爸太多的感情,这么多的感情融在一块,你能读出来吗?(抽生读→学生评价读→指名读)
3、师:爸爸给了“我”这个谜,“我”的反响如何?
生:(难受,焦急,可怕……)
师:“我”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响?
生:由于(快、珍贵、一去不复返)
师:是啊,如此珍贵的时间,却飞逝得如此之快,我心里怎么会不难受,不焦急……?
这段话充分地表现了怎么样的心理?——可怕。
师:大家想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也和一样感到时间飞逝,一去不回头呢?举举例子。
请你举例——
师小结:确实,当我们洗手时……时间真的是太匆忙,面对这些,你会觉得?
生:难受、焦急、可怕……
师:看来孩子们也和一样,面对时间的飞逝,大家的心里布满了焦急、可怕和无奈。请大家带着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
4、师:除了从爸爸的话中了解到时间里的事物过去了永久不会回来,他还发觉了什么?
生反应,师小结并出示句子朗读。
5、师:时间过得是那么快,引读:我的心里不只是——于是我便做出了什么举动?
生答(板书)。
(1)师: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呢?结果怎样呢?感受如何呢?请孩子们默读课文最终几个段落,用“”画出详细的做法,用“”画出感受的句子。
生反应做法,
师相机板书。
(2)师引读:每次竞赛赛过了时间,我就——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快乐、骄傲),再读这句话。
(3)那林清玄与时间赛跑有收获吗?
生:(有),理解“受益无穷”。
师:得到的好处多到什么程度,请你发觉他的收获。
生:(虽然……)
师:他明知道跑不过,为什么还是要这样做?
生:节省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更多的事;抓紧时间……
师:在他看来,虽然时间一去不回头,但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等于延长了时间,这就是在和时间赛跑。
师:这小小的几步,真的用途很大很大,你信吗?别急,让我们来看看林清玄的资料。(师展现林清玄的生平资料。)
师:现在你信了吧!事实上,像林清玄这样与时间赛跑的人还许多,请你展现名人故事。(生展现搜集的名人故事)。
师:是啊,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事业,时间就是生命,对不同的来说,时间具有不同的重要价值。(对医生、学生、运发动、考生……),我信任,要是你再读这段话,肯定会有更深的体会。(生再读这段话)。
师:时间是每个人的财宝,在时间面前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林清玄用他生平的事例告知我们:(生:假如……),教师板书。
(1)比拟句子——读句子。这句话在文中是一个什么句?
(2)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起什么作用?
(3)再读这句话。
四、编创名言,深入感悟
1、师:今日我们了解了林清玄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他在爸爸的提示下,熟悉到全部时间里的事物永久不会回来,于是始终和时间赛跑。那么你们学了课文有什么收获呢?(生:)
2、师:古往今来,我们有许多名人用他自己的生活事例告诫过我们:应当把握现在,珍惜时间。(生展现名人名言)
3、师:那你们想不想给自己或别人留下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呢?现在教师给大家一个展现的时机,把你珍惜时间的想法或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并署上你的姓名。(生完成——沟通)。
五、课堂小结
1、师:看来大家学了这一课,从事获得了许多的启迪,(让我们为自己成为小名人鼓掌吧!)
2、师:说实在的,教师观察孩子们意犹未尽,我真有些不忍心,课后请大家以《时间,你是我的亲切伙伴》为题连续练笔,写写你的感受。
3、师:人生短暂,时间飞逝,将来有一天,我们也会和一样长大、变老,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会告知他—
假如你始终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胜利!
师:此时时刻,我想请你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你会握紧拳头在心里暗暗地说——
假如我始终和时间赛跑,我就可以胜利!
师:最终,请全体同学起立,转过身去,把这句话用最嘹亮的声音送给我们在场的全部教师和同学们——
假如我们始终和时间赛跑,我们就可以胜利!
附板书
与时间赛跑
始终与时间赛跑可以胜利
义务教育五年级语文教案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知道松鼠是一种很讨人喜爱的小动物。了解本文的说明挨次,培育学生学会鉴赏和写作说明文的力量。
3、增长学生的学问,激发学生认真观看生物的兴趣。
课前预备
①教师预备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②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③学生自读课文,预备字典帮忙扫清生字障碍。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①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②今日,我们学习法国闻名的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看看,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①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稳固记忆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
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②自由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默读思索,合作沟通
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②在学生独立思索后,在小组内沟通、争论自学结果,教师参加沟通,适当点拨。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沟通后,在全班进展发言
①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很简单找出答案。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②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舞多人从不同方面答复,教师加以归纳。
美丽: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从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
现它的特点。
乖巧: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最终写生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习性。
↘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①松鼠为什么讨人喜爱?你喜爱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爱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爱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②把你最喜爱的段落或语句进展摘抄、积存。
↘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①向我们精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具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②假设你是一只得意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义务教育五年级语文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评,进一步学会依据人的思想品质选择人的语言和行动,通过写人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思想品质)。
2、培育学生自改作文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依据要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他的语言和行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3分)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我最熟识的人》的习作训练,谁能说说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是什么?(小黑板出示,并齐读。)除了明确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外,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还学懂了什么?(板书:依据某一方面品质,写好人物的语言、行动)
2、本堂课,我们要评一评同学们的习作,重点看看是否依据人的思想品质写好了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假如没写好,那我们又该怎样来修改?
(二)讲评学生习作一,感知感悟依据人物的思想品质写好人物的品质。(15分)
1、学生分组自读一篇习作,找一找、划一划小要反映人物哪一方面的思想品质?是通过哪些语言和行动来表现的?人物的品质是否和他的言行全都?
2、逐组(逐篇)沟通。
3、小结:四位小都能依据某一方面品质写好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为我们作了很好的范例。其实,还有许多同学也能依据人物的品质写好他的言行。下面就请这些同学自己站起来读一读自己习作的有关语句。留意读前请讲明我要反映的品质是——,然后开头读。
4、学生沟通胜利的习作片断(抓住人物某一方面品质写好人物的言行。)。
(三)讲评学生习作二,引导学生修改没能通过人物的言行反映人物品质的有关习作,培育学生自该作文的力量。
1、修改习作二(1)。(15分)
(1)学生自读习作,发觉习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2)全班争论怎样修改——提出修改的方向。
(3)学生动手修改习作。
(4)沟通,教师随机点拨。
(5)小结:刚刚同学们齐心协力帮忙这位小修改好了文章。同时,同学们肯定体会到了,不合格的做文经过修改能成为一篇好文章的。
2、提出修改习作二(2)(3)的修改方向。(5分)
习作二(2):应重新选择适宜的材料写过。应选择一件爸爸在酒宴上大显身手的事来写。
习作二(3):应去掉其中的一件事与一方面品质,把留下的品质通过言行反映出来,再写详细些。
3、小结: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只要同学们依据习作的要求仔细修改,人人都会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习作,读读、想想哪些地方不和习作要求、哪些句子不够通顺、明白、哪些字写错了,请仔细修改。要重写的请重写。习作已符合要求的同学,可以再给自己的习作加工,使之变得更优秀;也可写写另外熟识的人。
(四)学生自改习作。
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义务教育五年级语文教案5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叙述了一个幽默机灵的九岁小男孩用奇妙的语言应答客人的故事。篇幅虽小,但是精炼,精彩地展现了小男孩语言的精妙,有利于学生初步接收文言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读懂读准课文。
2、正确理解和书写生字词。
3、依据解释,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
4、能在生活中发觉精妙的语言,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文中语言的精妙。
2、在生活中运用精妙的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日,教师给大家讲个关于语言的小故事,大家想听吗?
繁华的街道上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家。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许多行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便离开了。后来一位法国闻名诗人也经过这里。他看了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日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盲老人叹息地答复:“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特别哀痛。
诗人听了,拿起笔静静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忙地离开了。
晚上,诗人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状况。盲老人笑着答复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诗人听了,摸着胡子满足地笑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下午给钱老人家的人多了呢?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有特别深厚的情感颜色。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中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怜悯之心呢?
你们说诗人的语言是不是很精妙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语言也是同样精妙的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依据注音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
2、抽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理解课文,加深认知
1、小组争论,依据解释,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习理解生字词
3、重点讲解文中与今义相差较远难理解的词语
(1)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3)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4)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敬重的称呼。
(5)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6)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敬重的称呼。禽,鸟类。
4、请说说人物语言的奇妙性,你更喜爱哪个人物的语言?为什么?
(孔夫子“此是君家果”;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让学生充分体会语言的幽默幽默)
四、有感情品读课文,背诵课文
1.带感情美美地读全文。
2.小组相互背诵全文。
五、课堂表演
小组内用白话文表演课文的剧情,请一些同学上台表演,演出人物语言的幽默。
六、拓展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像课文这样精妙的语言运用,如:一些提示语、广告词、幽默故事、谚语等等。你还知道哪些,小组内争论沟通一下。
七、作业:
1、默写课文。
2、收集整理一些生活中关于语言精妙的例子。
《杨氏之子》同步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liángguōcōnghuìzàoyìnǎixiōngkǒngzǐyuē
()()()()()
jiāqín
()
二、选词填空。
倾慕疼惜珍惜
1、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之心。
2、我们要()今日的幸福生活。
3、我们要()粮食,()农夫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
(1)听见;
(2)听见的事情、消息;
(3)出名望的;
(4)用鼻子嗅;
(5)姓。
1、你号,今日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2、西湖是全国著名的风景区。()
3、你知道吗?今日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
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5、闻家的人都拌到外省去了。()
四、仔细读短文,理解以下词句。
1、聪惠:
2、此是君家果: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五、请用“/”标出以下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孔子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六、你认为杨氏之子的答复妙在哪里?
《杨氏之子》阅读练习
一:阅读古文,回答下列问题:
梁国杨氏(sìshì)子九岁,甚(shèn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wè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qíng)。”
1选自朝的,该书是一部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3、解释以下加点字意思:
甚聪惠()
孔指以示儿()
4、标注句子停顿:
孔指以示儿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翻译文中最终一句话
6、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很精妙,妙在何处?
《杨氏之子》阅读练习二:《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孔君平其父,父不在,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1、按原文填空,并解释最终一句话的意思。
(杨氏子立即答复说:“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字词理解解释:
甚:惠:
诣:乃:
示:禽:(见课本)
3、联系上下文填空:
(1)为设果。
(2)孔指以示儿曰。
(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孔指杨梅以示儿曰)
3、结合阅读体会,我认为杨氏之子的答复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杨氏之子的答复妙在:他能委婉地反用孔君平的姓氏,奇妙地反对孔君平,又不失礼貌。)
4、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答复后,会有怎样的反响?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品读上文,我们感受到语言的精妙。试着读读下面的话,你能否像杨氏之子一样用精妙的语言答复。
阿凡提骑着驴,来找本城的法官。法官望见了,就大声招呼道:“欢送你们两位一同光临!”阿凡提不慌不忙地说:“。”
(阿凡提答复说:“我的驴跟我纠缠个没完,要我带它出来找它的朋友,我就打算带它来找您了”。)
《杨氏之子》随堂练习题
一、仿照下面句子,以四季的水果作内容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杨梅吮吸着甘露,在雨水中欢乐。
夏天的西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橘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悟
1)杨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子很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象一下,孔君平听了杨氏之子的答复会怎么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爱孔君平说的话还是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力量拓展题
下面的句子可以用不同的标点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试试吧。
1)上海队战胜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2)哥哥说我是好青年。
3)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2 Shopping Lesson2(说课稿)-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4年三年级品社下册《马路不是游戏场》说课稿 山东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 第4章 旅游与区域的发展 第1节 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区域的影响说课稿 中图版选修3
- Unit 1 Growing up 单元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下城区汽车租赁合同范本
- 保安奖罚合同范例
- 医用耗材寄售合同范例
- 加贸合同范本
- 专利注册合同范本
- 人工智能购销合同范例
- 河南2025年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招聘3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长沙穗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华鲁海运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综合考核评价指标表及评分细则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读书分享《给教师的建议》课件
-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专题讲座
- 广东省茂名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 沙发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统编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全册内容解读课件(深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