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_第1页
4.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_第2页
4.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_第3页
4.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_第4页
4.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五四运动:(1)导火线:_________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2)运动过程。①1919年5月4日至6月初,中心在_____,主力为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②1919年6月初开始,运动中心转移到_____,主力为工人。北京上海(3)影响。①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是先锋,_________成为主力军。②促使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___________的传播。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成立条件。①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_________帮助下,李大钊、陈独秀开始进行建党活动。共产国际(2)中共“一大”:1921年,在上海召开。①奋斗目标:推翻_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②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_________。③中央机构:成立_______。(3)历史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资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专政工人运动中央局3.国民革命运动:(1)国共合作。①背景: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与___________合作的决定。②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中国国民党③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2)北伐战争(1926-1927年)。①对象:北洋军阀吴佩孚、_______和张作霖。②成就: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_________。(3)失败: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_______、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国民革命失败。孙传芳长江流域蒋介石二、国共政权的对峙1.南昌起义:(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_________的重要性。(2)经过:1927年8月1日,_______、贺龙等在南昌起义。掌握军队周恩来(3)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_______________的第一枪。②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_________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国民党反动统治人民军队2.“工农武装割据”:(1)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2)“工农武装割据”。①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_______革命根据地。②“割据”思想:将_________、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紧密结合。井冈山武装斗争(3)根据地建设。①军事: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国民党三次反革命“围剿”。②政权:1931年冬,___________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4)主要成果: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中华苏维埃3.红军长征:(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被迫进行_________。(2)开始: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开始长征。战略转移(3)转折:遵义会议。①内容: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肯定了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毛泽东②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4)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陕北_______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_____会宁会师。(5)意义: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吴起镇甘肃【知识脉图】考向一五四运动的意义【论从史出】材料一新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强化了把五四作为启蒙运动的认知方式。他们认为,五四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动,思想大解放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张艳《新启蒙运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说》【探究1】材料一从什么角度评价五四运动?结合20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相关史实,简述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提示:角度:思想解放。理由:五四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打倒了传统权威,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还促进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材料二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探究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提示:19世纪中期以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反帝爱国是五四运动的鲜明主题;这次运动由爱国学生发起,工人阶级、商人相继加入,群众基础广泛。【史论点睛】五四运动彰显的新的时代潮流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拓展延伸】五四运动的特点(1)革命性: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2)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3)爱国性:维护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4)成功性: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考向二国民革命运动【论从史出】材料一农民在乡里造反……乃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探究1】为什么说“打翻这个封建势力”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农民运动和当时的北伐战争有什么关系?提示:原因: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纲领,它们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其次是由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决定的。关系:北伐战争得到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高涨。材料二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探究2】根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相比辛亥革命“新”在何处。提示:国共两党相互合作;深入影响社会生活各领域;群众基础广(或答社会动员程度、民众参与积极性高);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明确反帝反军阀。【史论点睛】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和历史功绩

1.特点:(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2)群众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

(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4)革命军队: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争。

2.历史意义:(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拓展延伸】国民大革命的教训(1)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2)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考向三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论从史出】材料一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一种意见是:“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另一种意见是:“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探究1】材料反映了哪两种革命道路?你认为哪一种意见正确?为什么?提示:第一种意见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种意见反映了以城市为中心的俄国式革命道路。第一种意见正确。因为: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对内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压迫,对外没有民族独立;②中国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其力量异常强大,尤其是在大城市,而农村相对薄弱,只有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能取得胜利。材料二为了迎接二、四方面军,中央派彭德怀同志率领原一方面军主力西进,直插西安兰州公路的静宁、会宁地区。(1936年)十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终于在会宁、静宁地区会师,全国主力红军胜利地结束了伟大的长征。——成仿吾《长征回忆》【探究2】三大主力会师对中国的革命中心区域有何重要影响?提示: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的历史任务;也表明民主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有利于即将开始的全民族抗战。【史论点睛】

一、“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

1.初步实践:1927年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及其革命斗争,如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及根据地的建设等。

2.理论成果:(1)著作: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

(2)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农群众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这就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如下图所示:

(3)依据: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农村群众基础好;革命形势继续发展;有红军武装力量的存在(必要条件);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重要条件)。二、长征胜利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系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以陕北作为根据地,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向全国。

2.长征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