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本部分教学目的与要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政府调控,涉及三方面问题:为何调控-----要同时实现四大目标拿何调控-----财政政策两个工具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如何调控-----运用萧条时扩张繁荣时紧缩形象些说,T、G、M是药,C、I是药引,宏观经济政策是药方。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政策目标:四大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5
充分就业[并不是100%的劳动力全部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
狭义:只存在自然失业(即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经济状态。
广义:各种生产要素都按照它们所有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全部用于生产的状态。当非自愿失业率不存在时,或者说,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与自愿失业时,经济就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6
物价稳定[并不是价格水平的固定不变]是一个宏观概念,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价格总水平的变化。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物价指数PPIGDP平减指数价格稳定不是商品价格固定不变,而是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正常现象,甚至对宏观经济有利
7
经济增长[并不是经济增长速度越快越好]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一般用实际GDP和人均GDP增长速度。[过去曾用GNP衡量]持续、稳定、长期的增长是经济社会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8国际收支平衡[并不是出口越多、进口越少越好]国际收支平衡对开放型经济国家至关重要进出口应基本平衡,考虑外贸依存度。外贸易依存度,即对外贸易系数,是一国对外贸易额(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分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国际收支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就业、物价和经济增长
二、政策目标的统一性与矛盾性
四大目标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的平衡。因为居民有钱了就要购买外国商品,这就会形成国际收支逆差的压力。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因为它会造成通货膨胀。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因为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总结:四个目标很难完全统一,应据经济形势确定不同时期的各个目标次序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经济要适度增长,国际收支则既无逆差也无顺差。第二节财政政策涉及G、TR和T、公债(一)财政政策的含义政府为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公债的发行和偿还作出的决策。(二)财政政策的构成1、财政支出政策:G和TR(1)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G。例一:军需品和警察装备的购买。例二:公共工程支出——政府投资兴建公共设施,但不是“形象工程”。(2)转移支付:TR
12知识拓展: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体系包括:=====社会福利支出=====退伍军人的福利支出=====国防支出=====债务利息支出=====教育和职业训练支出=====科学技术研究费用=====交通和住宅支出=====环境保护费用=====国际事务支出等。
13====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例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办公用品以及支付政府雇员报酬等项费用。====政府转移支付政府的转移支付有社会福利和保险、失业补助和救济金及农业补贴金。它是一种货币性的支出,是通过政府将一些人的收入转给另一些人,不能对资源的利用发生重大影响。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象政府购买那样有力地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财政支出
14相关链接===我国财政支出实践主要分为二部分经常性支出(刚性)建设性支出(一是投资关系全局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投资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设)二者关系:“吃饭财政”支出原则:效用原则、效率原则我国财政支出采取:基数原则预算方法:复式预算2、财政收入政策:税收和公债税收:强制性、无偿性(1)财产税:对土地(不动产)和土地上建筑物(动产)征税。按固定比率从收入中征收。我国为12%(2)所得税:对个人薪金、公司利润征税。税率随收入上升而上升。(累进税)(3)流转税:对流通中商品和劳务买卖的总额征税。按固定比率从收入中征收。我国为17%
16
知识拓展:税收的种类
(一)根据课税对象1.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2.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
3.资源税
4.财产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车辆购置税;契税;耕地占用税;船舶吨税;遗产税(未开征)。
)5.行为税类。(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停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屠宰税;筵席税(停征)农业税(停征);证券交易税;
燃油税。
17(二)根据收入中扣除的比例(计税依据):1.累进税2.比例税3.累退税(三)根据纳税的方式:1.直接税2.间接税(四)按照税收管理权限1.中央税2.地方税3.中央地方共享税。
18我国征收的主要税种最主要的是增值税,占36.7%(第一大税种)其次是企业所得税,占20.0%再其次是营业税,占14.7%以上占了全部税收的70.7%。另:个人所得税
7%
消费税5.4%
关税3.3%
19相关链接:我国税收体制改革历程1949年以后:统收统支。20世纪80年代三步走:第一步利改税。所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改税收。第二步拔改贷。国企拔款改银行贷款。第三步统改包。中央与地方财政包干制,中央定基数,余下由地方支配,多收多支,少收少支。1994年分税制:中央和地方分开征税,一个中央税,一个地方税,还有一个共享税。
20分税制一般来说,作为一个国家中央的财政收入要占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60%以上,才有宏观调控能力国税局:中央税(大税如关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等)地税局:地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地方企业所得税、城市建设税等)共同征收:共享税(增值税,先上缴国税局,中央财政留下75%,返还地方财政25%,证券交易税,资源税)公债(PublicDebts):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有偿。1.运作:政府向本国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债权人——公众;债务人——政府2.分类:按偿还期限划分(1)短期公债:3个月、6个月、1年(2)中期公债:1~5年(3)长期公债:5年以上3.公债哲学:公债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自己欠自己的债,不构成债务负担。(2)政府政权稳定,所以债务偿还有保证。(3)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
22知识拓展:公债
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也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形式。
==分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
==从国内和国际分又可分为内债和外债
其中,中央政府的债务被叫作国债。公债的形式一般有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
23公债短期公债。短期公债是政府通过出售国库券取得的。在美国国库券的期限一般有3个月、半年和1年三种。目前,国库券成为政府短期借债的主要形式。
中期公债。中期公债期限一般为1年以上5年以内。长期公债。长期公债是期限为5年以上的公债券还可分为:内债、外债(三)财政政策的运用1、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1)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不足,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松政策),增加G,减少T,从而总需求增大,就业扩大(2)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旺盛,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紧政策),增加T、减少G,从而总需求下降,通货膨胀消失2、运用:斟酌(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1)经济萧条时期,采用松政策(2)经济繁荣时期,采用紧政策
25介绍: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原则政府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按照既定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主动地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补偿性财政政策,对需求管理相机抉择)
=扩张性(膨胀性)财政政策:经济萧条时减税增加支出
=紧缩性财政政策:经济高涨时增税减少支出
26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效力的比较:
政府购买支出政策的效力最大,财政收入政策和转移支付政策的效力次之,平衡预算政策的效力最小。因Kg>KtKtr>Kb但实际中,要考虑由于利率变化的“挤出效应”,用财政政策乘数才能得到科学说明。
27附
财政政策乘数含义: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收支的变化使国民收入变化到什么程度的系数。
[将LM曲线的方程代入IS曲线的方程可得到]一般而言,财政政策乘数小于政府支出乘数KG。
原因:存在“挤出效应”
28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实施的效果评价政策乘数大小是多少?政策时滞是多长?挤出效应有多大?不确定性如何排除?
认识的时延即经济发生变化到人们认识到这种变化所需要的时间间隔
决策的时延,从认识到这经济变化到作出政策决策真正实施所需要的时间。
实施的时延,即从财政政策实行到它对经济真正产生影响所需要的时间间隔。
29思考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D、出口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赤字增加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加剧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四)财政政策的自动(内在)稳定器1、定义:自动稳定器(AutomaticStabilizer),亦称内在稳定器,即财政政策工具自动发生作用,不需政府采取行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具有的内在的自动稳定功能)2.特点:当国民收入下降时,它会自动地引起政府支出的增加和税收的减少,从而阻止国民收入的进一步下降;当国民收入增加时,它会自动地引起政府支出的减少和税收的增加,从而避免经济的过度膨胀。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没有采取行动,全凭财政体系本身的调节。
313、内容:(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动:个人与公司所得税萧条→个人与公司收入下降→符合纳税标准的主体自动减少→政府税收自动下降→消费↑、投资↑→AD↑(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动:转移支付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TR↑→DPI↑→C↑→AD↑(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萧条,国民收入↓→农产品价格↓→政府收购→农场主收入↑→C、I↑繁荣,国民收入↑→农产品价格↑→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避免经济过热
33注意:
自动稳定器只能减弱程度,不能改变方向。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功能财政的作用。内在稳定器是政府稳定经济的第一道防线,它在轻微的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中起良好的稳定作用。但是,对于剧烈的经济波动,自动稳定器很难扭转,主要还得依靠政府主动采取财政政策,即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五)功能财政与平衡预算财政1、功能财政: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财政赤字;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预算盈余。当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时,财政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就是功能财政。
35
预算赤字:财政支出大于收入。(扩张性)预算盈余: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紧缩性)
预算平衡:财政收入等于支出,即盈余为0。它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赤字都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它不同于平衡预算财政思想。2、平衡预算财政:包括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充分就业平衡预算。(1)年度平衡预算:每个财政年度收支都平衡。(量入为出,当年收入=当年支出)(2)周期平衡预算: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繁荣,财政盈余萧条,财政赤字周期预算平衡
(3)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平衡预算财政强调财政收支平衡,并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说政策目标。(六)衡量财政政策类型的标准: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udgetSurplus)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udgetSurplus)
1、含义:在潜在GDP(GDP*)基础上产生的BS(预算盈余),记为BS*2、公式:3、作用从BS*判断应实行什么政策:(BS*-BS)>0→(GDP*-GDP)>0→经济萧条,应实行扩张性政策。从BS*判断已经实行了什么政策:BS*增加→t增加→实行的是紧缩性政策第三节货币政策(一)基础知识银行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货币创造乘数公开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供给是怎样影响总需求的?1、银行制度: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一)中央银行的起源最早的中央银行------瑞典银行现代中央银行的鼻祖----英格兰银行美国中央银行的前身----摩根财团
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法》
1914年美国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建立1920年经布鲁塞尔国际经济会议决定,为稳定国际金融,中央银行始成为一种普遍的制度
42(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
发行的银行(保持货币的足值)◆银行的银行(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各银行间的结算中心)◆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提供政府所需资金(贴现国库券、发行和购买公债)执行货币政策的银行(监督管理全国金融市场活动)保管外汇储备和黄金中央银行应相对独立于政府之外(对本国货币负责、对经济增长负责、对银行安全负责)
43
商业银行(一)定义: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为主的企业,是一国经济生活的神经,是在货币和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二)业务资产业务(贷款、投资)负债业务(吸收存款)中间业务(结算业务、理财)
瑞士、香港(靠银行发展起来)银行信用最终靠健全的信用机制来维护
如巴林银行倒闭
44我国银行体系的构成中国人民银行:(央行)
银监会------对整个银行业实行监管商业银行体系
政策性银行体系: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行使国家政策性贷款的职能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45中国工商银行
2005年10月28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本为2480亿元。其中,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财政部分别持有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0%股权。2006年10月27日,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上海和香港两地成功实现A+H同步上市,发行募集资金刷新全球IPO纪录.
46中国银行
2004年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06年6月1日,中国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是我国首家在A股市场挂牌上市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新纪录,同时也成为目前沪深两市中权重最大的上市公司、国内首家H股和A股全流通发行上市的公司.
47中国建设银行
2004年9月15日,中国建行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由汇金公司、中国建投、宝钢集团、国家电网和长江电力共同发起设立股份公司,注册资本为1942.3025亿元。2005年10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成功地在香港联交所挂牌,成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首家上市的银行。
2007年9月25日中国建设银行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
48中国农业银行
2009年1月9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创立大会,其注册资本2600亿元。经国务院批准,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财政部代表国家各持该股份公司50%股权。2009年1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精神病上银行提钱一天下午,我同学在建设银行十分无聊的上班,一个穿得很糟糕的女士(神经病患者)来到他窗口,给了他一张纸条要提款。纸条上赫然写着“兹派XX同志于贵银行处提取人民币”。然后是l后面N多个零元。落款是***C。P中央办公厅***。我同学本来想报警,可看该神经病患者女子很认真的样子,想想还是打发给保安算了。(~估计保安也是很闲)。果然,保安对该女子说:“你这张条子想要提款,必须先到对面派出所,找所长盖一个章,他盖完章,你再来取钱就没问题啦。”该女子想都没想,直接就向派出所走去了。(这保安还真不一般,平时有点小看他了)。大概十多分钟,排队的顾客慢慢多起来的时候,那个女子兴高采烈的回来了,举着那个条子,说:“人家说啦,办公程序简化了,不用所长批条直接就可以取钱啦。”我这个同学一听到这就不住的感叹:police队伍里真有高人,一句“高调”就给打发回来了。我这个同学和保安当时就有点傻了,营业大厅有很多人都在,怕她精神病发作起来影响正常的秩序,只好把值班主管找来了。主管和女患者在一边聊了几句,问你取钱做什么用呀,女患者说:“取钱卖面包,蛋糕,吃的,卖穿的”主管指了指不远处的地方,该女子就又高高兴兴地走了。保安去请教“高招”,主管当时是这样对女患者说的:“我们这里是建行,只有建房子才能到这里取钱。你取钱买吃的,那肯定是粮食了,要去农行,买穿的等东西,取钱要到工商银行才行!”我同学打心眼里佩服呀,到底是当主管的啊!!!!过了一会儿,该女士又回来了。而且带来了工行的回答:“农行的人说了,这里是农行,只有农民能取钱,我是城市人口,工行的人说了,我们这里是公行,只能公的来取,母的不行!!!!,说我是贱人,要到建行取钱”同学,保安,主管,狂晕。。。。。。。股份制商业银行
国有:交通银行上市的(按资产规模从大到小):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华夏银行
其他: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兴业、恒丰
====典型地区性商业银行体系上海银行、北京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徽商银行等具有(未来可能还有晋商银行、秦商银行等
====遍布在全国112个城市112家城市商业银行遍布在全国星罗棋布的709家城市信用合作社(法人机构共有709家,但处于运营状态的只有412家)====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合资银行(渣打、汇丰、花旗、恒生、东亚、摩根大通、瑞银集团等)
中国建设银行:CBC——存不存?
中国银行:BC——不存!
中国农业银行:ABC——啊,不存?
中国工商银行:ICBC——爱存不存!
中国人民银行:PBC——屁,不存!
中国光大银行:CEB——存,有病!
中国招商银行:CMB——存,没病!
中信实业银行:CITIC——存啊,特爱存!
北京市商业银行:BCCB——不存,存不?
交通银行:BCM——不存吗?
56小知识:活期存款-活期存款:不用事先通知即可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M1=现金(硬币+纸币)+Bank活期存款
通货CuD:占货币供给的大部分商业银行通过活期存款的派生机制还可创造货币(派生存款)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
57准备金准备金:银行接受存款以后,不可能把存款全部都贷出去,而必须保留一部分为了应付日常支付的资金。准备率:准备金和银行存款的比率。法定准备金Rd: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缴纳给中央银行的其存款的一部分。其目的:为了保证存款人及时、足额地提取;也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活动,防止它们不适当地扩张存款,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更为了通过对准备率的调节,调节货币供应量。法定准备率rd
:法定准备金占存款的比率。超额准备金Re:当银行保留的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时超出的部分。超额准备金率re2、存款准备金制度准备金:Reserve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现金,以便支付给前来取款的客户。吸收存款额=准备金+发放贷款额法定准备率:RequiredReserveRate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rd)吸收客户存款贷款银行留下准备金3、货币创造乘数: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客户银行存款额准备金贷出甲A1002080(贷给乙)乙B801664(贷给丙)丙C6412.851.2(贷给……)……………………总额500100400(1)货币创造乘数公式(2)前提:商业银行无超额储备excessreserve,否则银行客户不在手边保存现金cash,否则不考虑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否则4、公开市场OpenMarket,又称金融市场,各种信用工具交易的场所。包括:(1)货币市场:从事短期信用工具买卖(2)资本市场:从事长期信用工具买卖一级市场:发行市场二级市场:流通市场5、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供给量是怎样影响总需求的?利率渠道(主要渠道)M→r→C、I→AD(二)货币政策的运用总原则三大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总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1、萧条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2、繁荣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使利率上升,减少消费和投资。总之,萧条时期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雪上加霜。繁荣时期要泼水降温,而不是火上浇油。
三大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操作灵活/结果容易预测/最常用(1)原则:央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2)操作:2、调整再贴现率:央行被动地等待(1)释义: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由于准备金临时不足而向央行借款,借款时支付的利息率为再贴现率。(2)操作:萧条,再贴现率下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增加,货币供给上升。繁荣时期,再贴现率上升,货币供给下降。3、调整法定准备率:效果猛烈,较少使用/存在时滞萧条,降低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对外贷款增加,货币创造乘数上升,从而货币供给增加。反之则反是。美国,rd变动1%,导致M变动20亿美元。所以不能轻易变动rd。第四节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一、财政政策的效果二、货币政策的效果三、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中的局限性四、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一、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效果:是指变动政府收支数量对总需求的影响。(一)一般原理LM形状不变,IS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IS形状不变,LM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二)极端情形:凯恩斯极端:神化财政政策效果条件:IS曲线陡峭至极——垂直
LM曲线平缓至极——水平结论: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三)一个关键概念——挤出效应(crowdingout)形成影响其大小的因素(一)一般原理
LM形状不变,IS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1、IS陡峭(红线,d小,β小),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大(Y0Y2)
2、IS平缓(蓝线,d大,β大),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小(Y0Y1)
OYrLMr0Y0Y2Y1E’Er0、Y0相同,右移的距离EE’相同,但效果Y0Y2>Y0Y1我国IS陡峭,所以1998~今,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结论:当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曲线越平坦,IS曲线移动的财政政策效果小。反之,越大。理由:IS曲线的斜率由投资的利率敏感度d决定,IS曲线平坦,表示投资的利率敏感度越大,即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资变动幅度越大。因此,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的利率上升会使私人投资下降很多,即“挤出效应”较大,财政政策效果小。IS形状不变,LM形状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1、LM陡峭(k大、h小),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小(Y3Y4)2、LM平缓(k小、h大),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大(Y1Y2)从图上可以看出,Y1Y2>Y3Y4,而IS移动的距离是相同的。我国的LM平缓,财政政策的效果大。OrYLMIS1IS2IS3IS4Y1Y2Y3Y4财政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
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LM曲线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峭,移动IS曲线的财政政策效果小。反之,越大。理由:LM曲线的斜率由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度决定。当LM曲线陡峭时,表明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度较小,这意味着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较多,从而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效果小。财政政策效力d小,财政政策效果大——IS陡峭d大,财政政策效果小——IS平缓k大、h小,财政政策效果小——LM陡峭k小、h大,财政政策效果大——LM平缓有无极端情况?-------凯恩斯极端
(二)凯恩斯主义极端
rr0OISIS’LMLM’y0y1y凯恩斯主义极端
(IS曲线为垂直,LM曲线为水平)LM为水平(利率低),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从而投机性货币需求无限大。如果国家货币当局想用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是不可能有效果的。即“凯恩斯陷阱”。但政府如果采用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税,则效果会很大,“挤出效应”为零。凯恩斯主义极端
(IS曲线为垂直,LM曲线为水平)IS曲线为垂直时,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为零,即不管利率如何变动,投资都不会变。这时,即使货币政策改变利率,投资也不会增加,国民收入也不会变化。货币政策完全无效。结论:当IS曲线为垂直,LM曲线为水平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凯恩斯主义极端IS在凯恩斯陷阱中移动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无效LMLM’ISIS’rr0OY0Y1YLMLM’ISY0Yrr0r1O(三)挤出效应(crowdingout)1、定义
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私人投资降低的效果。2、原因
G↑→Y↑→L1↑→L2↓意味着r↑→I↓、C↓,即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crowdingout)EISLMY0reYrIS’Y1Y2r2‘挤出效应
形成:G↑→Y↑→L1↑→L2↓意味着r↑→I↓、C↓,即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它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将私人投资和消费支出挤出的结果当LM曲线垂直时,挤出效应如何?完全挤出效应ISLMY1r1YIS’Y2r23、影响其大小的因素(1)KG:乘数的双刃剑作用
G↑、KG大→Y大幅度上升→挤出效应大(2)k:G↑→Y↑→L1↑、k大→L1大幅度↑→挤出效应大(3)h:G↑→Y↑→L1↑→L2↓、h小→r必须大幅度上升,才能满足L2下降的要求→挤出效应大(4)d:d大、r↑→I大幅度下降→挤出效应大总结:KG、k、d与挤出效应成正向变动;h与挤出效应成反向变动。注意:在KG、k、d、h四个因素中,由于KG(政府支出乘数)主要取决于β(边际消费倾向),而β一般被认为比较稳定;k(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即边际持币倾向)主要取决于支付习惯和制度,一般也不会轻易变动。所以西方学者认为,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主要是d(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和h(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
。资料:我国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1995年以来,我国个体经济的投资增长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了政府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扩大投资的过程中,引起了私人投资增长率的下降,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明显的。根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1995年个体经济的固定投资增长率为上年的19.2%,1996年下降为11.3%,1997年为5.5%,1998年为8.9%,1999年下降为3.5%。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到1995年,个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都高于国有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但从1995年以后,个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都低于国有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这说明了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确实存在着挤出效应。二、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的效果:是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一)一般原理LM形状不变,IS形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IS形状不变,LM形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二)极端情形:古典主义极端:神化货币政策效果条件:1、IS平缓至极:——水平
2、LM陡峭至极:——垂直结论:1、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IS水平→d=∞→即使r不变,
I也会大幅度减少→挤出效应大
2、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LM垂直→h=0→L2=0→m全用于L1→Y大幅度变化(一)一般原理
LM形状不变,IS形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1、IS陡峭:d小、β小,移动LM(货币政策),政策效果小(Y1Y2)。2、IS平缓:d大、β大,移动LM(货币政策),政策效果大(Y1Y3)。如右图,LM移动同样的距离,但是Y1Y2<Y1Y3思考:为何“朱镕基时代”我国数次调低利率,却收不到应有效果。
(我国IS陡峭)OrYLM0LM1IS0IS1Y1Y2Y3结论: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IS曲线越平缓,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影响大,即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反之,越小。理由:IS曲线平缓,说明d--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越大,当LM曲线移动引起利率下降时,投资会增加很多,从而国民收入增加较大。IS形状不变,LM形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1、LM陡峭(红线):k大,h小,移动LM,政策效果大(Y0Y2)2、LM平缓(兰线):k小,h大,移动LM,政策效果小(Y0Y1
)OYrr0Y0Y1Y2EE’IS如左图初始状态相同(r0、Y0),LM右移距离相同(EE’),但Y0Y1<Y0Y2结论: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反之,越大。理由:LM曲线平坦,表示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h较大,即利率稍有变动会使货币需求变动很多,因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利率变动的作用较小,从而对投资和国民收入影响较小。小结: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IS曲线不变,LM曲线移动(1)LM相同,IS的斜率不同
IS曲线越平缓,LM曲线移动,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反之越小(2)LM的斜率不同,IS相同
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反之越小。思考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m/k.若要均衡国民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A、LM陡峭,IS也陡峭B、LM和IS一样平缓C、LM陡峭而IS平缓D、LM平缓而IS陡峭答案:C进一步延伸
IS曲线不变,LM曲线的移动
IS曲线越平缓,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大有无极端情况—货币政策的效果最大?======古典主义极端:
LM曲线(垂直)与IS曲线(水平)(与凯恩斯极端对比)(二)古典主义极端
(LM曲线垂直,IS曲线水平)0ryLM´ISLM0IS´古典主义极端LM垂直(利率高),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零,货币投机需求h为零。IS曲线水平,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d为无穷大,如果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增加支出,会引起利率的迅速上升,完全“挤出”了私人投资。结论:古典极端下,此时财政政策无效。此时货币政策非常有效。因为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量会降低利率水平,从而刺激投资。
小结:两种极端的情况IS不变时低利率,LM呈水平状,货币供应呈“凯恩斯陷阱区域”,货币政策失效,财政政策最为有效。利率很高,LM呈垂直状,称为“古典区域”,财政政策失效,货币政策最为有效rYLM1r1IS1’IS2’Y1Y2凯恩斯陷阱IS1IS2r2r3LM2Y3Y4古典区域三、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中的局限性(一)财政政策的局限性遇到以下因素,预期目标难以实现。1、政治因素影响大选、战争时期不能增税减支2、时滞(TimeLag)的影响:使政策收到相反效果(1)认识时滞(2)行动时滞(3)影响时滞3、利益集团阻挠:来自于挤出效应4、居民预期如果预期经济持续萧条,则刺激消费的政策无效(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1、公众预期的影响利率下降、产生悲观预期→C、I不会显著增加2、货币流通速度的限制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致使降低M的效果不明显3、流动偏好的存在致使利率不可能降得太低,使货币政策效果打折扣4、时滞的困扰:认识时滞、行动时滞、影响时滞四、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一)原理面临的状况政策组合产出变动利率变动轻微萧条扩张财政与紧缩货币不确定上升严重通货膨胀紧缩财政与紧缩货币下降不确定轻微通货膨胀紧缩财政和扩张货币不确定下降严重萧条扩张财政和扩张货币上升不确定“双松”政策EISLMYereYrIS’LM’Y1Y2r1r2财政扩张时保持较低的利息率,减少“挤出效应”。经济萧条时用挤出效应适用条件(萧条时期)◆我国实践
1997年暴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推动了中国财政政策的调整,拉开了中国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的序幕。在当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转向的大背景下,面对通货紧缩压力,中国的货币政策在1998年到2002年期间也转向扩张。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给中国经济带来好处,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安全发展。但到了2003年,中国经济形势再次发生变化,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信贷和投资增长过快、外资流入偏多等问题,从2003年起,我国的货币政策开始稳中适度从紧,与之相配合,2005年宣布财政政策转型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劳动力就业不足◆市场疲软日本实践:
进入90年代后,日本经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萧条期,失业率急剧上升,银行呆坏账问题严重,金融机构纷纷倒闭,出口受阻.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对亚洲的出口更是连年下滑,内需持续下降,通货紧缩严重.面对严峻的现实,1997年以前日本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但是货币政策效果不佳,流动性陷阱出现,银行信贷萎缩,基础货币增加无法刺激需求和产出上升.财政政策方面,1997年4月将消费税从3%提高到5.5%,对经济造成严重的打击.1998年小渊首相上台,对90年代以来的政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转向扩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松政策搭配,但其宏观经济反而是每况愈下,甚至积累了巨额财政赤字和超低利率。松财政紧货币EISLMYereYrIS’LM’Y1Y2r1r2“滞胀”时用我国松财政紧货币实践2003年至2006,出现了宏观调控历史上很少见的局面——财政政策扩张的同时,货币政策在紧缩。=====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是用国债和财政赤字等方法来增大财政支出力度=====紧缩货币政策的主要是两部分,一是信贷政策,一是利率政策。信贷政策主要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规模的控制。2003年9月央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1个百分点,以此为标志的紧缩信贷政策延续到了今天。当时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6%,现在是15%,提高了一倍多。利率政策方面,从2004年开始,央行连续加息。中国经济在GDP和CPI两个指标上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松紧搭配”的宏观政策被认为是这一成绩的原因之一而加以肯定。
美国实践
美国在80年代初制止滞胀曾采取这种配合方式,82年美国开始出现四位数赤字,失业率很高。当时里根政府根据供给学派的观点采取了降低25%的税率的减税政策充分发挥了作用,84年已接近充分就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