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第1页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第2页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第3页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第4页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珠江三角洲概况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共9个地级市。1、位置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2、范围(1)小珠三角: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九省加香港、澳门。(3)泛珠三角:小珠三角+香港、澳门(2)大珠三角:二、对外开放的前沿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或地区欠发达地区全球范围内寻找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七八十年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方向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优越的政策:如降低税率、土地租金等3、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各举办一届。三、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工业化城市化相互促进条件较好优惠政策条件较好优惠政策第一阶段第二阶段3、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做法?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薄弱贫乏

丰富__________优势改革开放初期主导产业___密集型产业____、技术、_____引进__________加工厂建立外商投资规模___附加值__吸引外资额增长_____工业增加值增长____工业基础矿产资源政策、侨乡生活消费品较慢劳动较慢劳动力低资金设备小第一阶段:1979年至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1、工业化的推进________已不明显工资水平______________的优势丧失_________产业不能支撑该地区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________________,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_____________

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政策优势劳动力成本低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劳动密集型全球化、信息化经济结构调整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2、工业化推进城市化1)珠三角的城市数目发生了什么变化?2)城市规模发生了什么变化?(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3)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了工业化大机器生产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合作与探索1、东莞的工业起步于什么模式?2、东莞具有哪些显著优势?3、东莞抓住了哪两次机遇?三来一补地理位置、著名的侨乡两次国际产业转移五、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工业企业分布广泛,发展迅速,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形成城市和乡村相融合,农业和非农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地带。2、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逐步由城乡一体化向区域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3、目前珠江三角洲以广州为中心,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区内城市与城市紧密相连,小城镇星罗棋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六、问题与对策1、对外开放范围逐步扩大,政策优势不明显3、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一)问题4、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2、产业基础相对薄弱5、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④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③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②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二)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加强规划与管理②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⑴加强了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⑵对于外来人口加强管理①要求企业依法办理招工备案手续,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私招滥雇的企业加大查处力度;活动比较我国几个区域城市化推进动力的差异苏南模式与“珠江三角洲模式”不同,“苏南模式”是一种依靠“内向”型经济起步,即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包括生产因素的聚集、产品市场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国外,而是依靠地域内部和国内市场,其外向性是在区域内部和国内市场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苏南模式”中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为大中城市的工业配套和补缺起步,逐步推动这一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苏南模式”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产业,推动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这一模式的核心和主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把小商品做大,把小企业做大做强,以小商品为主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逐渐占领了国内国外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是温州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这是”温州模式”的突出特点.位置在浙江南部山区丘陵地区,交通闭塞,资源缺乏.与内地相比,唯一的优势是沿海,但是有远离经济中心,发展经济的优势不多.温州模式

与发展乡镇企业起家的“苏南模式”不同,温州模式的发起者和创业者是千千万万的农民,农民办企业,经营企业,承担风险,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东北地区城市的发展

1949年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长春\哈尔滨等.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煤炭\铁矿资源的开发,铁路和港口的建设,出现了一批以重化工工业为主的城市.城市化水平为46.55%(全国为26.08%)国家工业项目的布局改变出现了一些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石油开发的大庆等,化工为主的辽阳等.云南德宏的边境贸易

1985年德宏州全州开放为边境贸易区后,边境贸易迅速发展,不仅为地方开辟了新的财源,加快了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国家和整个大西南地区开辟了一个新产品销售市场和可供利用的原料基地,使德宏一跃成为云南乃至大西南对外开放的前沿.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的主要动力B、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C、不同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起步时间是一致的,只是道路、水平存在差异D、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