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学习方式
与
有效历史教学北京教育学院
方美玲fangml@
一、是什么?二、为什么?三、怎么做?历史学习方式与有效历史教学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经常的或偏爱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生连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一、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成为学习方法。【探究1】你如何认识2011年版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加深理解)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进程)。2.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2011年版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3.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2011年版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4.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使)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原先放在知识和能力中)、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5.初步掌握解释(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历史的学习方法是历史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三位一体■历史思维方法:▼时空考察历史事实;
▼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去理解和判断历史史实;运用延续与变迁去理解历史线索,运用联系与综合去理解和判断文明成果;
▼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历史的学习方法是历史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三位一体■历史研究方法:▼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发现并提出问题,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分析和评价历史事物;
▼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探究历史的价值)。历史的学习方法是历史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三位一体■历史学习和表述的方法:▼基本技能: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
▼根本观点和方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基本趋势。《美国和世界:国家历史课程标准(5-12年级)》▼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五种历史思维能力:时空思维能力、历史理解能力、历史分析和历史解释能力、历史研究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并做出决策的能力▼这些技能“用五个独立的类别表示出来,但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的”,“在开展历史研究建构自己的历史论点时,学生必须能够运用这五类技能”。
—赵亚夫:《国外历史课程标准评介》,人教社2005,p.49.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经常的或偏爱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生连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一、什么是学习方式?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品质。学习兴趣
课程资源
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有效的历史教学教学目标一、什么是有效教学?(一)定义□即“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或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低效”“无效”□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是教学的效益;▽代替之前占主导的“教学是艺术”教学观;▽中国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一)国内的两种典型观点□着眼“有效”-教学效果、效率、效益三者之合▽效果-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吻合程度的评价▽效率-教学产出与投入之比,亦特指师生的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效益-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一)国内的两种典型观点□从学生有效学习与发展的角度。判定依据:▽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师在有效教学中的发展价值。(一)定义□本质特征:教学是有效率、有效果和有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所发生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意义?是否真正让学生学到了有用的东西?▽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是否被学生高比例接受?是否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任务中去?▽所占用的教育资源是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是否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了尽可能多的知识和能力?(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率观念,只有努力提高有效教学时间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师的科研能力等都将影响教学的效益。(二)要素-三个角度学生投入有效教学相关变量学生性向学生学习(目标性)动机学生成果教学质量激励教学设计时间(额定)教学效益(单位时间内取得的成绩)实际投入时间(任务时间)1.从有效教学模式构成的角度分析有效教学结构要素2.从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框架角度分析标准指标教学目标有价值,体现高期望清楚、具体、可操作适合学生需要全面、综合、深刻明确考核内容和方法教学活动设置教学情境活动目标明确,与学习内容一致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与作业教学能力清晰准确地交流运用提问与讨论方式经常变换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元认知能力运用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教学反馈为学生提供反馈与家庭的沟通和交流教学反思课堂设计作业、考试与测验教学组织和管理有明确的课堂纪律创造一种健康、有益的学习文化有效分配、利用课堂时间组织与管理教学活动管理学生行为管理物理空间3.从有效学习要素的角度分析得出要素性质基本要素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背景性(基础性)情境创设客观情境,为学生提供易于学习的良好氛围过程性(实践性)动力个性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动力激发学生动机,使学生产生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意愿认知操作选择引导学生的选择性注意,使学生明确学习意图建构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意义建构新知识应用引发和指导应用练习,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迁移控制计划指导学习计划,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和智力评价指导评价反馈,提高学生自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四要素□四要素▽教师-教学设计、激励教学;设计、实施和调控教学;创设情境和过程性实践▽学生-教学的主体、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衡量者▽教学内容(客体)▽教学环境□教学有效性是教师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理解学科、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的过程。古罗马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共和制军事独裁制国力强大出现危机分裂东罗马西罗马战象奴隶制的强大帝国帝国贸易市场法庭遗址凯旋门依法治国第一位罗马皇帝屋大维元首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凯撒古罗马统帅政治家和作家罗马城的起源:母狼建立:前509年476年灭亡1.黑色字体代表,学生对古罗马这一概念的初始认识,她只有一个认识——古罗马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还是错误的。2.蓝色字体代表,学生进行五分钟自读教材后,所形成的概念。3.粉红色字体代表,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学习之后,补充的内容。[案例1]古罗马的学生调研(三)策略□目标管理教学流程-课前准备、教学实施和评价▽构建有效的课堂环境和运用教学技术等策略□促进学生发展-相应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细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学生心境、课堂评价语言以及师生交往等二、为什么?历史学习方式有效历史教学体现课程性质凸显基本理念实现课程目标▼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十六大报告)-中古史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中近现代史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一)课程性质-贯穿课标内容始终■历史课程性质: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性。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育人为本、探究学习“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课程理念(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基本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2.基本技能:时空考察人物事件、多样呈现想象情境、处理信息理解史实、口头书面表达交流3.基本方法:包括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基本知识结构完整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历史史实历史线索文明成果时代特征基本趋势基本知识关系紧密关系演进时空需求历史史实历史线索文明成果特征趋势学科方法层次分明1.思维方法:一般的思维方法: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历史的思维方法: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2.研究方法:通过搜集资料、构建证据和独立思考,分析和评价历史事物;反思历史汲取经验教训3.学习及表述方法:基本技能;根本观点和方法态度目标全面清晰1.历史认识中国国情,认同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3.理解革命与改革的功用,认识民主法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发展相应意识。2.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文化多元;认识时代主题,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4.认识科技的推动作用,求真、求实、创新;可持续发展。5.分别认识人民群众杰出人物的作用,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健全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中国古代史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独特文明,及历代基本特征为核心。中国近代史以救亡图存为主线,兼顾现代化因素。中国现代史突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史则注重全面反映多元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以及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四)教学内容勾勒的中国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古史: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独特文明,以及历代基本特征为核心,同时重视中外交流的发展。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探究2】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文化: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和社会的一切活动过程及其结果。文明: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法语文化—culture(源于拉丁语),本意为培养、培植。法语文明—civilisation,(源于拉丁语的civis:公民;又源于拉丁语civitas:城市)
文化始于最初的耕作,而文明则源于城市文化的形成。
人类社会勾勒的中国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古史: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独特文明,以及历代基本特征为核心,同时重视中外交流的发展。中古史导言:“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问题:什么叫新石器时代?文明诞生的标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成就?
从农业起步,经营定居生活,逐渐发展畜牧业和手工业,这是中国文明起源的路子。——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新石器仰韶时代后期与龙山时代是中国文明起源期。炎黄时代就在这个时期内。——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黄帝时代发明了文字,制定出历法和甲子,发明了冠冕衣裳。中华民族的制度文明发端于黄帝时代。炎帝时代主要贡献在原始农业和原始文化方面。——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地质年代人类进化文化时代民族学时代社会婚姻更新世早中猿人旧石器时代早期元谋人(170万年)蓝田人(65-80万年)北京人(50-20万年)蒙昧时代低级原始群杂婚晚期智人古人中期马坝人(20万年)长阳人丁村人(5万年)中级辈婚新人晚期山顶洞人(1.8万年)河套人柳江人(2万年左右)高级母系氏族群婚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分布图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遗址发掘工地1929年发现的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1949以来发现的北京人牙齿化石1951年发现的北京人残肱骨(下)和胫骨(上)北京人的进化
名称距今生产力水平发现地特征北京人70-20万年(50万年)旧石器时代中期周口店龙骨山(1927年)洞穴人新洞人20-10万年旧石器时代中期周口店龙骨山(1973年)洞穴人山顶洞人约2万年旧石器时代晚期周口店龙骨山(1933-34年)洞穴人王府井人2.4-2.5万年旧石器时代晚期王府井东方广场(1996年底,2001设博物馆)走向平原东胡林人1万年新石器时代早期门头沟东胡林村(1966年)原始聚落-烧火上宅人、北埝头人7-6千年新石器时代中期平谷上宅、北埝头文化遗址(1984-87)半地穴式房基雪山人6-5千年新石器时代中期昌平南口台地上的雪山村(1961)陶器与东北红山、中原仰韶文化相似古猿头像、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复原)脑容量增长:蓝田人:780ml北京人:859-1225ml山顶洞人:1400ml体形特点?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古人类学家吴汝康、王存义于1959年,根据发掘出来的北京人骨骼化石,合作研究塑造的一个北京人中年妇女的头像。
根据山顶洞出土除老年男性头骨化石复制的,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从氏族到国家地质年代文化时代民族学时代社会婚姻古史传说全新世新石器前期河姆渡文化野蛮时代低级母系氏族对偶婚炎帝发展期仰韶文化中级后期大汶口文化高级父系氏族一夫一妻黄帝铜石并用齐家文化部落联盟尧舜新石器时代若干重要文化遗址一种婚姻形态进化模式杂婚不分辈分的乱婚血缘婚婚姻关系只限同辈的兄弟姐妹普那鲁亚婚(punalua)血亲不能通婚,两氏族构成婚姻集团,“族外发端”,母系氏族公社出现对偶婚一对姻族男女间建立了较固定的关系一夫一妻父系氏族公社由此产生旧、新石器时代的区别名称时间特点代表民族学时代旧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以前以打制石器为主山顶洞人蒙昧时代:采集自然物中石器时代距今1-0.8万年间以打制石器为主,出现磨制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新石器时代距今1-0.4万年间以磨制石器为主,出现农业、畜牧业;制陶和纺织仰韶文化半坡文化野蛮时代:农业畜牧业新石器文化的典型名称时间地点生产工具经济特点特征仰韶文化5-6千年-母系繁盛黄河中下游(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磨制的刀、斧、锛、凿等,骨器精致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饲养猪、狗等家畜彩陶文化半坡文化龙山文化4千年-父系黄河中下游(1928年山东章丘龙山镇)磨制的石镰和蚌镰,出现卜骨以农业为主(开始用轮制),畜牧业发达;陶器以灰陶为主,黑陶次之黑陶文化河姆渡文化6千年-母系繁盛长江流域(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石斧、石凿、骨耜、骨镞陶器为黑陶,有大量稻谷遗迹和猪、狗、牛遗骨与仰韶文化先后屈家岭文化早期龙山文化江汉平原(1954年湖北京山屈家岭)以的小型彩陶、彩陶纺轮、长颈圈猪壶为主要特征以农业为主,种植粳稻,饲养猪、狗等家畜薄如蛋壳的彩陶仰韶文化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高16.5cm,口径39.5cm,盆的内壁和口唇绘有对称的人面纹和鱼纹。红底黑花。其人面为圆形,头顶有三角形高髻或头饰。五官部分近似人面的形象,口衔双鱼。人面的耳部各绘一条鱼,衔着人耳。鱼形用三角、圈点表示鱼头,用交叉斜线画出鱼身、鱼鳞。整个陶盆的构图,人面居主位,鱼纹居人面纹两旁,表现了人与鱼之间的亲密关系。彩陶人面鱼纹盆山东龙山文化勾勒的中国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中近史:以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独裁统治的救亡图存为主线,兼顾现代化因素▼“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历经清王朝晚期和中华民国时期。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勾勒的中国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中现史:突出反映中国人民在中共领导下所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人类历史上的文明范式及其代表性特征项目原始文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知识文明历史时间人类诞生至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1763年公元1763年至1970年1970年至约2100年经济特征社会特征政治特征文化特征个人特征狩猎采集原始社会原始民主原始文化部落生活方式农业经济农业社会专制政治农业文化农村生活方式工业经济工业社会民主政治工业文化城市生活方式知识经济知识社会多元政治网络文化网络生活方式等环境特征自然崇拜部落互动适应自然国家关系等征服自然国际战争等人与自然互利共生国际依赖等(五)教学建议(实施)1.依据课标【探究3】比较[课例1]和[课例2],判断其是否依据课程内容?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课程内容标准: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课例1〗《日寇暴行》课后的学生体会一“上完这节课后,让我明白了当时日本人的真正面目,他们是多么残忍和虚伪,至今还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这件血案,他们就向魔鬼一般恐怖。我认为日本人是非常可恨的。他们总是杀人不眨眼,还否认对我们的屠杀,他们的虚假一定会公诸于世的。我感觉不仅是日本人残暴,中国人也有责任,象那些汉奸就是我们中国人中的败类,我长大后一定要努力学习,为祖国做出我的一份力量。“〖课例1〗《日寇暴行》课后的学生体会二“日本人将南京大屠杀的矛头指向中国;将他们的暴行视为荣誉;将杀人当作乐趣。如此残忍,把中国人的生命当作儿戏,用各种残忍的手段屠杀中国人,然而,没有良知、道德的日本人将这种行为视为荣誉,在日本大肆宣扬。日本人至今无以悔改,实为不该,而作为毛主席口中蜜罐里的一代应努力建设祖国,将过去日本给中国带来的损失填补上,维护中国民(族)尊严,提高民族自尊心,维护世界和平!”〖课例1〗《日寇暴行》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南京大屠杀;2.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驳斥日本历史教科书歪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谬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归纳日寇暴行,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日寇暴行,使学生积累有关历史知识,利用掌握的历史资料,对日寇暴行进行归纳分析,认识日寇暴行产生的恶果。引导学生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了解日本在大规模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2.学生通过对日寇暴行恶果的分析,认识罪恶战争反人类的本质。3.通过联系现实问题的思考,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课例2〗《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探究问题串:1.南京大屠杀是真实的吗?2.日军为什么在南京进行大屠杀?3.学生提问:为什么在屠杀中日军的手段极其残忍?他们中的一些也不过十几岁的孩子,与中学生同龄。4.关于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的影响。5.应该如何看待这段历史?(为何德国政府会真诚谢罪,而日本右翼却嚣张依旧,出现教科书等问题?)(六)教学建议(实施)2.全面落实历史课程目标3.改进教学以促进学生学习(七条建议)
-贯彻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1.依据课标(1)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注重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如创设历史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教学实施建议学习倾向(2)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教学实施建议学习方法(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与交流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质疑和说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对历史进行有意义、有创建的阐释。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外的历史考察和社会调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已学的历史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如对学校周边的文物古迹、社区、村庄、企业等进行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的调查,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并加以整理和分析,进行较为完整的叙述,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实施建议创新实践“评价须以本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七)教学评价“学习评价应坚持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如历史知识、能力、思维方法与品质等,还要考虑到学习的其他变化,如对所学内容的情感倾向、对学习方式的效果领悟,以及与相关学科的迁移情况,特别是学生对历史认识上的变化。”(七)教学评价学习方式评价■不当的学习方式、教学
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学决定不同的学习、教学结果
提出新要求的原因■深层次的认知参与,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凸显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提出新要求的原因■学生具有自觉学习的愿望和积极性,而不是在外来压力下被迫进行学习;■允许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超过课程目标要求的深入学习,教师应当给予支持和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得出与教材或教师不同结论的广阔空间;■学生有对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和学习评价等教学环节提出建议的权利和责任,教师对其合理部分应积极采纳,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从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自主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以获取知识、学会方法并进行态度情感体验。■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经验,恰当地选择具有拓展性的探究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探究的结果,更涉及到学生探究的兴趣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式学习基本特征探究的不同程度1.问题学习者探究科学性问题学习者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学习者从所提供的问题中选择,据此提出新的问题学习者探究的问题来自教师、学习材料或其他途径,但问题不那么直接,需要有所改变或自己体会其含义学习者探究直接来自教师、学习材料或其他途径的问题2.证据学习者针对问题收集事实证据学习者自己确定什么可作为证据并进行收集学习者在他人的指导下则某些数据数据直接给出,学习者进行分析数据和分析方法都给了学习者3.解释学习者从证据出发形成解释学习者总结事实证据之后做出解释学习者在得到指导的情况下收集证据形成解释使用证据形成解释的可能途径已知证据已知4.评价学习者使解释与科学知识相联系学习者独立地考察其他事实来源,建立事实与已有解释的联系学习者被引导到科学知识的领域和来源可能的联系被给出
5.发表学习者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解释学习者用合理的、合乎逻辑的论据表达自己的解释学习者阐述自己解释的过程得到他人指导学习者阐述自己解释的过程得到了广泛的指导表达的步骤和程序都被给出
多←--------学习者自主探究的程度--------→少少←--------教师和学习材料指导的程度--------→多三、有效教学怎么做?(二)有效的教学方式(三)有效目标的预设与生成(四)有效的反馈和反思(一)有效课堂教学的展开(导入、设问、板书、结语)如何有效地体现课程性质、凸显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核心:如何有效把握教学内容?■历史课程目标▼历史的时序性特征▼基础性和时代性▼中国史和世界史的主线宏观把握中观把握有机统一微观把握★宏观把握(1)在历史的长河中定位中国历史(把握中国历史与历史的关系)中国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起始、发展,中国历史是中华文明在经济社会、政治变革、民族融合、科技文化等方面形成、发展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所以把握中国古代史应从这些方面定位。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古史的发展、延续,既然中国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史包括经济社会、政治变革、民族融合、科技文化等方面;那么把握中国近现代史也应从这些方面定位。因此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把握应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形成了近代意义上的国家)。★宏观把握(2)以全球史观把握中国近现代史
(将中国问题置身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考虑)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近代史是列强用坚船利炮造就的,说明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一定会战胜落后的封建生产力。没有世界意识(闭关锁国),没有历史进步意识,不与时俱进,没有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只能落后,只能挨打。
★宏观把握(3)整体梳理中国历史,找寻基本概念。
从教材出发,以课标为依据,找寻基本概念;梳理基本概念的内在联系并进行单元设计。
【探究4】历史教材的核心找寻基本史观分析基本概念概括基本史观的特点文明史观:史学研究的范式突破的集中体现,贯穿本套教材的史观
整体史观:又称全球史观,强调在全球范围内从整体上把握人类历史的演进,注重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找寻基本史观社会形态史观:传统主流史观,按照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更替,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现代化史观:侧重于考察人类历史以生产力为根本推动力,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全面社会变迁。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原始生产力、农业生产力(含畜牧业)、工业生产力文明史观:以文明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以考察文明的演进为基本任务。分析基本概念什么是文明史观?(1)从现实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去追溯历史,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而来的,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省略那些与现代文明关系不太密切的历史事物。概括文明史观的特点(2)从长时段考察历史,重点考察那些历史当中比较稳定、长期发挥作用的因素,例如政治经济制度、民族文化、社会心理,等等,这其中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3)以生产力作为划分文明史发展阶段的标准,把人类文明的历程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阶段,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现代化。(4)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勾勒出人类文明总体演进的脉络,总结人类文明的成果,在充分肯定人类社会取得的进步的同时,揭示存在的问题。概括文明史观的特点(5)以文明类型为基本的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人类社会发展既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不同的文明又有自己独特的具体发展道路。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工业社会以来的相互关系,考察国际社会中和全球化过程中人类文明的演进。(6)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当中进行综合全面地考察研究,由此确定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在和其他文明的比较中探讨中华文明的特点,同时丰富世界文明的内涵。★中观把握—分析某一历史阶段的特征(1)显性的-课标、教材已有(中古史的七个时期)(2)隐性、不连续的——找寻
□中古史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中近现代史反帝(军事侵略、政治殖民、经济操纵、文化奴役等)反封(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之路短暂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建设道路的探索1.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体)(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民族区域自治(4)选举制度2.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3.基本文化制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多种意识形态并存4.基本军事制度: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探究7】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内涵□提高概念理解水平:▽从表面到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现象背后的基本概念;▽从抽象到具体—对抽象概念的形象描述,解读概念的本质特征,更多的典型、精彩的例子;▽从孤立到系统—对概念之间的关系、联系的认识,有层次性、立体化的认识——形成历史学科概念体系。□提高解读概念所反映的历史思想方法的能力。★中观把握方法-聚焦核心概念及其思维方法★微观把握-具体的历史问题【课例4】南京大屠杀(一)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二)在活动课和课外活动中的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三)设计系统的长时段的历史学习活动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四)指导学生习得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怎么做?(一)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1.教师设计好问题引领学生探究【课例3】《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1.教师设计好问题引领学生探究2.学生参与突破教学重难点3.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探究单元(什么是军国主义)什么是军国主义?定义:“将战争及为了战争而加强军事力量放在国民生活中最优先地位,并使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从属于它的意识形态和体制”。-《角川日本史辞典》特征:1.对外的侵略霸权
2.对内的军事至上(国策;国家的一切均从属于战争和军事需要;是一套特有的政策、制度、思想和行动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肠造口的护理常规
- icl相关知识课件试题
- 9001标准培训课件
- 房地产代持代理合同范本
- 机械制图综合练习题
- 2019年自考《世界市场行情》模拟试题及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重点内容学习PPT课件(带内容)
- JJF 1214-2008长度基线场校准规范
- GB/T 5162-2021金属粉末振实密度的测定
- GB/T 12755-2008建筑用压型钢板
- 地测防治水各岗位工种标准化操作规范
- 《千字文》教学讲解课件
- 代词-专升本英语语法课件
- 高效时间管理技能-GTD课件
- 《调整心态,积极迎考》主题心理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