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_第1页
文化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_第2页
文化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_第3页
文化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_第4页
文化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化与信息化——文化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主要内容信息化概念与内涵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前沿文化企业信息化现状趋势与展望1、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文——纹——符号

化——转化/教化

文化:文而化之,两种含义:化之以文——以文来表示世界以文化之——以文来教化众生,改变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政治一词中的“政”由正和文两字构成,本义为“以‘正文’化民”1.1“文化”溯源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人面鱼纹盆)“文化”的经典解释: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采用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具有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1.1“文化”溯源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的《贲卦·彖传》此处的“文”,即从纹理之义演化而来。日月往来交错文饰于天,即“天文”,亦即天道自然规律。同样,“人文”,即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纵横交织的关系,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构成人伦社会复杂网络,具有纹理表象。1.2异曲同工——信息化与文化之关系信息获取信息利用文化信息化磁带、磁盘、光盘、Flash盘功用载体化之以文以文化之绳结、甲骨、金石、竹木简和帛、纸张1.3信息与信息化内涵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政策法规、标准、安全为保障的综合体系的实现。1.4信息化的重要性“两化融合”战略: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十六大报告“新四化”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十八大报告信息化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前沿

2.1信息技术概述四大支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四大热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2.2传感感技术与物联联网传感技术:从自然信源获获取信息,并并对之进行处处理(变换))和识别的技技术。射频识别(RFID)卫星定位(GPS/北斗)红外感应激光扫描动作捕捉传统传感器件件(10类器件)2.2传感感技术与物联联网传感器RFID红外激光扫描卫星定位4.全球定位系统统5.激光扫描器、、动作捕捉系系统1.传感器(热、、光、气、力力、磁、湿、、声、放射线线、色、味敏敏器件等)2.射频识别(RFID)3.红外感应器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是利用传感感技术,按约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品与互联网相相连接,进行行信息交换和和通信,以实实现对物品的的智能化识别别、定位、跟跟踪、监控和和管理的一种种网络——RFID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俗称电子子标签,一种种通过射频信信号自动识别别目标对象并并获取相关数数据的非接触触式的自动识识别技术,频率距离备注估价(美元)120到150K(低频)10cm动物识别,工厂数据1元13.56M(高频)1m小卡片0.50元433M(超高频)1-100m国防应用(主动式)5元868-870M(欧洲)902-928M(北美)1-2m欧洲商品编码(被动式标签)0.15元2.45-5.8G(微波)1-2m802.11WLAN(无线局域网),蓝牙,主动式25元3.1-10G(微波)200m半主动或主动标签5元——3D打印印机与3D扫扫描仪Object1000ZCorp彩色3D打印机Z510UP!3D个人打印机——3D打印印机与3D扫扫描仪MakerBOT的3D扫描仪和3D打印机技术发展周期期一般会持续续十年的时间间。技术周期期在2年前正进入下下一个重大计计算产品发展展周期,即“移动互联网网”发展周周期大型机时代上个世纪60年代个人电脑时代上个世纪80年代桌面互联网时代上个世纪90年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本世纪最初10年小型机时代上个世纪70年代2.3互联网与移动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是互联网与移移动通信各自自独立发展后后互相融合的的新兴市场;;移动互联网的的定义:移动动的用户从自自身实际需求求出发,能够够通过以手机机、MID为主的无线终终端随时随地地的通过无线线方式接入互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的核心是互联联网,一般认认为移动互联联网是桌面互互联网的补充充和延伸;目前呈现出互互联网产品移移动化强于移移动产品互联联网化的趋势势;3A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事物((Anything)===》接入、互联、、互操作移动互联网3A特点移动互联网定定位2.3互联网与移动动互联网2.3互联网与移动动互联网——3G与三网融合2.4计算能力与云云计算高性能从ENIAC到HPC(高性能计算算)。2010年,中国“天天河一号”以秒4700万亿亿次次的的计计算算能能力力排排名名世世界界第第一一!!计算算能能力力演演进进两大大方方向向通用用性性从专专用用计计算算机机向向通通用用计计算算转转变变::大、、小小型型机机———PC机((WinTel架构构))———互联联网网———云计计算算高性性能能通用用性性安装装在在天天津津国国家家超超算算中中心心的的““天天河河一一号号””,,每每秒秒运运算算4700万亿亿次次,,计计算算能能力力相相当当于于普普通通桌桌面面双双核核PC机的的20万倍倍。。国国防防科科大大研研制制2011年6月日日本本““京京””超超级级计计算算机机每每秒秒8600万亿亿次次2012年6月,,美美国国IBM公司司研研制制“红杉杉””超超级级计计算算机机,,每每秒秒运运算算16324万亿亿次次ibm大型型机机2.4计计算算能能力力与与云云计计算算云计计算算::一一种种通通过过Internet,以以服服务务的的方方式式提提供供动动态态可可伸伸缩缩的的虚虚拟拟化化的的资资源源的的计计算算模模式式。。2.5IDC与与大大数数据据———从从IDC到到CDC自动动化化资源源池池化化安全全系统统平平台台和和支支持持服务务传统统数数据据中中心心云计计算算数数据据中中心心关键键支支持持因因素素高成成本本烟囱囱式式IT云计计算算模式式按需需配配比比,,降降低低成成本本电源源和和冷冷却却工业业标标准准高伸伸缩缩性性IT支持持服服务务高能能效效比比的的计计算算方方式式内置置安安全全机机制制和和主主动动式式安安全全防防护护资源源的的池池化化和和优优化化,,容容易易共共享享根据据业业务务需需要要自自动动调调整整资资源源分分配配云计计算算数数据据中中心心解解决决方方案案统一一管管理理统一一的的基基础础设设施施管管理理计算服务务化资源虚拟拟化管理智能能化——CDC建设设步骤采用新的的技术构构建高可可用云计算数数据中心心,保障障云计算数据据中心的的安全性性整合现有有的数据据中心构建高效效能、绿绿色云计算数据据中心大量分散散部署的的服务器器导致服务务器的蔓蔓延增长长通过便捷捷的管理理手段提提升数据中中心的效效率,实实现管理理智能化化按照业务务的需求求,迁移移和部署企企业关键键应用服务器蔓蔓延增长长,设备备利用率率越来越越低,管管理麻烦烦高效能服服务器已已经成为为数据中中心的首首选数据中心心整合已已经成为为了主流流新的数据据中心需需要满足足高效、、灵活、、快速的的业务增增长需求求大数据((BigData)处理要要求在短短时间((秒级))内对海海量数据据(PB级)进行行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理成为提提高决策策力的信信息。数据大小小:MBGBTBPBEBZBGoogle数据中心心掠影2.6IT产产业发展展规律基因决定定定律———IT企业的的“宿命命”服务器领领域的保保守与与创新((面向竖向向窄众市市场(NicheMarket))IBM,两次成成功转型型(机械械制造-计算机-服务),,保守的的创新者者。Oracle-SUN,大型数数据库领领域的王王者,Solarise/工作站/JAVAPC领域的WinTel体系(面向横向向大众市市场(MassMarket))Microsoft,”让电脑进进入千家家万户”,桌面OS与Office霸主Intel/AMD,X86系列处理理器制造造,CISC/RISC之争,市市场胜出出联想/戴尔/惠普,低低门槛的的PC制造互联网与与移动通通讯领域域的群雄雄纷争Google,”把互联网网内容送送到千家家万户”,搜索引引擎,云云计算,,免费的的Android高通、博博通、Marvell、德州仪仪器——移动终端端设备处处理器生生产厂商商苹果,最最早的个个人电脑脑Macintosh,iPod-iPhone-iPad,高端时时尚,窄窄众市场场每个IT公司都有有自己特特定的基基因,影影响整个个公司的的发展。。在某个领领域获得得成功的的公司一一定已经经非常适适应现有有环境,,它的文文化、做做事方式式、商业业模式、、市场定定位等都都已定型型,对新新兴领域域有天然然的抵制制。3、文化企企业信息息化现状状3.1企企业信信息化存存在的问问题企业信息化仍仍存在一一些不容容忽视的的问题::部分企业业对信息息化在变变革管理理体制、、创新业业务模式式、引领领战略转转型的重重要性认认识不够够深刻;;信息化技技术标准准规范体体系较弱弱,难以以适应系系统集成成、信息息共享和和业务协协同的迫迫切需要要;信息化与与企业战战略决策策、主要要业务、、集团管管控等方方面的融融合度不不深,难难以适应应企业发发展战略略目标和和增强集集团控制制力的迫迫切需要要;信息化队队伍参差差不齐,,难以承承担建设设企业具具有全局局性、集集成性信信息系统统的重任任;信息化工工作管理理体制和和保障机机制尚不不健全,,难以适适应信息息化持续续快速健健康发展展的迫切切需要;;信息安全全保障能能力不强强,成为为制约信信息化发发展的重重要瓶颈颈3.2企企业信信息化的的二次革革命在互联网网及新技技术大潮潮对传统统商业模模式的冲冲击和挑挑战下,,文化企企业信息息化将迎迎来二次次革命,,从传统统IT化走向向互联联网化化。信息技技术显显然已已成为为最重重要的的影响响企业组组织的外部部力量量。企业内内部员员工和和企业业管理理者、、合作作伙伴伴之间间可以以通过过移动动终端端手机机、平平板电电脑等等工具具,获取和和利用用网络络上的的信息息资源源,随时随随地进进行信信息交交流。。在这样样的信信息化化环境境下,,传统统的IT角色大大部分分将会逐渐消失,,嵌入入在业业务服服务之之中,,发展展成为为业务务角色色,只有少少数的技术含含量较较高的的IT角色集聚于一个个企业业共享享的服服务部部门。。3.2企企业信信息化化的二二次革革命我国文文化企业面面临的5大业务务挑战战,分分别是是业务务协同同整合合、业业务流流程优优化、、精细细化管管理、、决策策支持持和降降低成成本。。3.3企企业信信息化化的关关键途途径企业的的前端端更为为灵活活,需需要随随时随随地、、人性性化体体验;;后台台更为为强大大,各各类行行业云云服务务层出出不穷穷。移动应应用、、云计计算、、大数数据、、外包包这4个技术术将成成为实实现企业信信息化化二次革革命的的关键键路径径。3.3企企业信信息化化的关关键途途径企业发发展的的四个个阶段段:IT发展的的四个个阶段段:37%31%3%34%37%14%14%29%3.3企企业信信息化化的关关键途途径为实现现企业业信息息化战略目目标,企业IT应该::第一是是从关关注技技术转转向关关注价价值第二是是将IT嵌入业业务的的服务务流程程之中中第三是是更多多地利用外外部化化服务务来满满足企企业对IT资源使使用需需求第四是是提升合作伙伙伴在在企业业IT战略中中的责责任第五是是强调实现内联外外通,内联就就是把把企业内内部的的各种资资源整整合在在一起起;外通就就是互互联,,关注注行业业发展展变化化,关关注移移动化化、大数数据、、云计计算等等各种种新技技术应应用,并积积极做做出尝尝试。。企业IT只有伴伴随着着业务务发展展的脚脚步,,同步步甚至至超前前外扩扩,更多的的关注注企业业的战战略,,站在在更高高的高高度上上,站站在整整个产产业链链高度度上,,思考考信息息化以以及IT技术如如何才才能推推动企企业的的变革革以及及发展展。3.4国国有企企业信信息化化的重重要意意义2012年7月,国资委委发布《关于加加强““十二二五””时期期中央央企业业信息息化工工作的的指导导意见见》(国资资发[2012]93号),,要求求在““十二二五””末,,大多多数企企业信信息化化水平平达到到A级,达达到或或接近近国际际同行行业先先进水水平。。2012年12月,北北京市市国资资委和和经信信委发发布《关于加加强市市属国国有企企业信信息化化工作作的指指导意意见》。3.4国国有企业信信息化的重重要意义3.4国国有企业信信息化的重重要意义中央企业信信息化水平平评价方法法的指标计算算法:1.信息化重视视度(分))(1)企业信信息化工作作最高领导导者的地位位:最高领领导者是一一把手,得得100分;是二把把手,得70分;是三把把手,得50分;是部门门领导得30分。(2)首席信信息官(CI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