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西游记》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8f575b4b3874329fb08c61ecdd10626/d8f575b4b3874329fb08c61ecdd106261.gif)
![第四章《西游记》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8f575b4b3874329fb08c61ecdd10626/d8f575b4b3874329fb08c61ecdd106262.gif)
![第四章《西游记》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8f575b4b3874329fb08c61ecdd10626/d8f575b4b3874329fb08c61ecdd106263.gif)
![第四章《西游记》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8f575b4b3874329fb08c61ecdd10626/d8f575b4b3874329fb08c61ecdd106264.gif)
![第四章《西游记》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8f575b4b3874329fb08c61ecdd10626/d8f575b4b3874329fb08c61ecdd1062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西游记》多重文化意义下的探索与追求——《西游记》孙悟空形象新论
一、从文本的表面实际看,孙悟空是封建时代的斗士形象作者的创作意图:铜筋铁骨大圣元代的平话《西游记》,“孙吾空”取经功成,被授予的佛号是“大力王菩萨”。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佛号是“斗战胜佛”
作品的实际描写:1、敢于斗争,有着桀骜不驯的性格特征和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2、善于斗争,斗则必胜,故为“斗战胜佛”。3、具有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和乐观精神。
二、联系明代中后期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氛围,孙悟空形象的塑造及其与唐僧形象的对比,与宋明儒学“事德”与“事功”的思想论争有着密切关系,表达了作者对旧的人格理想的批判和对新的人格理想的追求。
《西游记》对旧的人格理想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唐僧形象的塑造上。唐僧是封建知识分子和虔诚佛教徒的复合体形象。唐僧形象特点:道德境界的崇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匮乏与性格的孱弱。唐僧的特点和程朱理学“醇儒”式的人格理想有重要关系。董仲舒:“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功利程朱理学将事德和事功完全对立。程朱理学倡导“醇儒”式的人格理想,要求人们:“绌去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说,而从事于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之事,粹然以醇儒之道自律。”内省,外扩\末务程朱把一切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都看成“末务”。“问钱谷不知,问甲兵不知”王阳明批评理学家们:“文盛实衰,人出己见,新奇相高,以眩俗取誉,徒乱天下之聪明,涂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争务修饰文词,以求知于世,而不复知有敦本尚实,反朴还淳之行。”李贽则臭骂当时儒生:“平居无事,只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如同泥塑,以为杂念不起,便是真实大圣大贤人矣”,“一旦有警,则面面相觑,绝无人色,甚至互相推委,以为能明哲。”黄宗羲也批评理学家们平时高谈阔论,用以“钤束天下。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李塨批评当时:“朝庙无一可倚之臣,天下无复办事之官。”“愧无半策匡时难,惟余一死报君恩”对传统人格的反思与批判,必然导致对新的人格理想的追求。南宋,陈亮、叶适为代表的浙东学派,便针对着程朱理学重道德而轻事功的“醇儒”人格展开批评。陈亮指出,“醇儒”们“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以“书生之智,知议论之当正,而不知事功为何物”。叶适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耳。”明代,“事功”和“务实”思想更是屡见于著述。王廷相十分注意“行”的重要,认为“致物”与“履事”应该密切结合。王阳明针对程朱理学知行分离的弊端,强调“知行合一”,强调不能离开“簿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吕坤对道学家们“舍官守而语玄虚,薄事功而课名理”的现象十分不满,认为“事功”才是真学问。泰州学派的开创者王艮则提出了“百姓日用即道”的著名命题,表现了对务实人格的倡导。心经
三、从民族文化的高度来看,孙悟空形象体现了作者在对我们民族的劣根性之一──奴性人格的批判和反思之后,对富于抗争与进取精神的崭新人格的重塑。
沙僧形象的特点:一、自觉的“赎罪”意识。二、驯顺服从,明哲保身。三、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四、秉性善良。五、世故但不圆滑。
沙僧身上既体现了我们民族善良老实、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又带有明显的奴性特征。沙僧的这种奴性特征,与其卷帘大将的身份有关。所谓卷帘大将,实际就是玉帝手下的侍臣,实际上就是奴仆。沙僧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奴性特征,是奴隶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也与封建时代的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有着重要关系。封建上层建筑最主要的内容:宗法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和儒家思想三位一体,相辅相成。孔子认为,所谓“孝”,就是“无违”(《论语·为政》)。《礼记》中也多处讲到,孝、悌的本质内涵就是“顺”。宋人袁采《袁氏世范》卷上曰:“子之于父,弟之于兄,犹卒伍之于将帅,胥吏之于官曹,奴婢之于雇主,不可相视如朋辈,事事欲论曲直。”
戴震也曾揭示这种现象:“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吴承恩诗句:“平生不肯受人怜,喜笑悲歌气傲然”。“狗有三升糠分,马有三分龙性,况丈夫哉!”“虽贫杜甫还诗伯,纵老廉颇是将才”。“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四、从人类普遍精神看,孙悟空形象所体现的人类普遍精神之一,就是个性自由精神。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中国宗法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和儒家思想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强调的是个体对群体的绝对服从和无条件奉献,否定的正是个体生命在族群中的权利和尊严。魏晋士人的纵酒佯狂,任性而行,越名教而任自然,都表现了对自由生命的礼赞;李白那天马行空、突兀变化的诗歌,也正是他放荡不羁、豪迈愤激的自由人格的写照。明代后期,启蒙思潮的思想家们受“狂禅”之风的影响,对以“狂”为外部特征的自由、开放型的人格十分推崇。
王阳明称自己有“狂者的胸次”。王畿“宁为阙略不掩之狂士,毋宁为完全无毁之好人”。颜钧主张撇开一切“道理格式”,“率性所行,纯任自然”。罗汝芳要求“解缆放船,顺风张棹,则巨浸汪洋,纵横任我”。祝允明以“玩世自放,惮近礼法之儒”而闻名。徐渭行为举止奇奇怪怪,近于疯癫。李贽是明代狂人之首,被称为“异端之尤”。这里的狂,实际上就是一种“率性而为”的纯真状态,是个性自由的集中表现。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始至终都带有“率性而为”的特征。都表现了孙悟空酷爱自由、反抗束缚和蔑视权威的性格。五、孙悟空形象所体现的人类普遍精神之二,就是西天取经所体现的秩序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他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自由”而不是“理性的自由”。孙悟空人生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动物阶段,灵猴阶段。在访师学道途中,他穿上人的衣服,“学人礼,学人话”,是他由动物向人的过渡。第二阶段:自然人阶段,妖猴阶段。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和神佛的矛盾,实际上就是自由和秩序的矛盾;孙悟空由大闹天宫向西天取经的过渡,就是自由向秩序的皈依,是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蜕变。紧箍和《紧箍咒》的喻意:人类的社会秩序。个体人力量的有限性,使人们不得不联合起来,以抗拒自然灾难对人类的威胁,于是产生了人类社会。社会产生,就出现了道德与法律等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人类组成社会的过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但同时对个体人来说又是痛苦的,拿卢梭的话说,就是以丧失自己本应有的那部分“权利、财富、自由”为代价的。黑格尔强调,自由作为理性的特征是最高的东西,但个人在与他人结成集体时,必须放弃自己的自由,才能确保集体中所有理性存在的自由。质言之,为了成为自由,自由必须扬弃自身。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之一,即自由精神与秩序精神的矛盾。每个社会人,都处于矛盾的两难选择之中:从个人情感的意义层面上说,我们都有追求个人自由的欲望;从社会理性的意义层面上说,我们又不能不维护人类基本的社会秩序,以保证人类更广阔的自由。过去,有人认为孙悟空由大闹天宫向西天取经的转变具有悲剧色彩,其实,这种悲剧正是我们人类普遍经历的悲剧,是我们组成社会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当然也是我们取得更大的自由所必由的途径。孙悟空的西天取经是向社会秩序的皈依,那么,代表社会秩序的神权系统是不是就是正义的呢?人们出让的权利组成了公权力。统治阶级就掌握着公权力。于是他们便就常常滥用公权力,扩大自己的自由和权益,侵犯被统治者的自由和权益。要使社会真正走上秩序的道路,以保证民众普遍的自由和权利,最为关键的,便是给社会的统治者们戴上紧箍,同时,把念《紧箍咒》的权利交给普通民众。以天宫为代表的神佛统治集团,是一个顽固、保守、无能、昏庸、残暴的政治集团,因而孙悟空对他们的斗争是应该肯定和赞美的。吴承恩在自由和秩序这对矛盾面前,亦表现出矛盾性。从情感上来看,他肯定个性自由从理智上他又认为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妖猴作乱”,是“欺天罔上”,孙悟空被压五行山是“恶贯满盈”,这说明他又是肯定秩序的。从情感上看,他认为天宫神权系统是腐败和腐朽的,不妨让一个妖猴将其大闹一番;从理智上看,他又感到没有一个维护天地秩序的权力机构是危险的,于是又写了安天大会等情节。吴承恩想要破坏一个旧世界、旧秩序,但是他无力建设一个新世界、新秩序,于是,在新秩序的蓝图还不可能在当时中国出现的情况下,他不得不向旧秩序做出某种程度的让步和皈依。六、孙悟空形象所体现的人类普遍精神之三,就是西天取经的为人类群体奋斗的精神。为人类群体奋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美德之一。
取经是一项可以使人们摆脱苦难的事业,隐喻了为人类群体奋斗的象征性意义。如来说:“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孙悟空西天降妖也是直接为民除害。取经事业完成之后所谓的成“正果”,也是一种喻意,和佛教的教义并不完全一致。如来佛认为八戒“保圣僧在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2025年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咨询合同
- 2025年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安全与管理协议
- 2025年高效酸雾净化器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式
- 2025年企业并购协议问答
- 2025年建筑施工照明设备安装安全策划协议书
- 2025年水利项目施工劳务合同
- 2025年酒类销售合作合同
- 2025年医院安保人员雇佣合同范本
- 2025年住宅建设项目合同管理与绩效
-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实验报告
- MBTI量表完整版本
- 护理操作-吸痰
- 重症肺炎的基本知识宣教
- 中医适宜技术-腕踝针
- 初二上劳动技术课件电子版
- 创业计划书模板-创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模板-项目计划书模板-商业计划书30
- 医院护理带教老师竞聘课件
- 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高强超薄耐摔玻璃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课件
- 烛之武退秦师 全市一等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