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政府财政收支平衡与宏观经济调控政府财政收支平衡与赤字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17.1政府财政收支平衡与赤字如何理解政府财政收支平衡?政府财政收支的对比有三种情况:
1、财政收入大于支出→财政结余;
2、财政收入小于支出→财政赤字;
3、财政收支相等。财政平衡追求的目标是基本平衡或大体平衡。收支正好相等的情况在理论上可以成立,但从实际经济运行看,几乎是不存在的。研究财政平衡要有动态平衡的观点,不能局限于静态平衡。研究财政平衡还要有全局观点,不能就财政平衡论财政平衡。只有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研究财政平衡,才可能分析财政平衡状况的后果。(*)财政收支平衡可以从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分别考察。财政平衡有真假之分。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总量平衡有如下恒等式:
C十S十T十M≡C十I十G十X
上式变形为:G—T≡(S—I)十(M—X)这个预算恒等式可以理解为:财政赤字≡储蓄、投资帐户结余+贸易经常帐户赤字。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求平衡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
back财政赤字与赤字财政
财政赤字,是指财政年度中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导致的财政不平衡的一种财政现象,它反映了财政年度内国家财政收入不敷支出的基本状况。财政赤字有预算赤字、决算赤字之分。预算赤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就存在收不抵支的情况,预算列有赤字,不代表预算执行的结果也一定有赤字;因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采取增收节支的措施,实现收支的平衡。决算赤字,是指预算执行结果支大于收。决算有赤字,可能是因为预算编制时就有赤字,也可能是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新的减收增支的因素而导致赤字。赤字财政,又称赤字政策,则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就安排了一个入不敷出﹑列有赤字的年度收支计划。赤字预算导源与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论。即通过赤字刺激有效需求不足,以达政府的宏观目标。它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一种。政策分析中常用的概念: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结构性赤字是指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之上的赤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结构性赤字一般用于分析赤字对经济的影响。这种赤字是假定经济已经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运行,在这种假定条件下,经济中便不存在未被动员的资源,赤字会直接引致总需求的增加,并通过对总需求的影响调节总供求关系。周期性赤字是指发生在结构性赤字之上的赤字,也就是全部财政赤字减去结构性赤字的余额。周期性赤字主要是体现经济对财政的决定作用,它的数量随经济波动而变动。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
硬赤字=(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软赤字=经常收入-经常支出经常支出是行使政府职能所必不可少的支出,如行政管理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经济建设费、债务的利息支出等。经常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征税等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即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交利润收入,以及各种非税收入,如规费收入、公产收入等。债务支出指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债务收入包括政府发行债券的收入和其他借款收入。硬赤字和软赤字的比较硬赤字=(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软赤字=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第一,它掩盖了财政赤字的真实情况,因为按这种口径,只有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时才有赤字,否则,即使财政发生了较大赤字,只要不向银行透支,从账面上看,收支都是平衡的,有时甚至出现结余。
第二,由于这种口径大大缩小了赤字的数额,会使人们对财政困难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政府支出的扩张。
第一,债务收入不计入收入,计算出来的赤字往往要大得多。第二,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财政赤字的状况及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活动的影响。我国财政赤字及其成因P510表。企业亏损制约财政收入增长。分配秩序混乱侵蚀税基。税制结构不适应经济结构变化。支出规模失控。财政补贴过多。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及效果
动用历年结余来弥补财政赤字。增加税收包括开增新税﹑扩大税基和提高税率。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法律程序,难解政府的燃眉之急。增加税收必定加重负担,往往受到很大的阻力。拉弗曲线告诉我们增税是受到限制的,不能无限增加。增发货币弥补财政赤字。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赤字也最易于为社会公众所接受。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公债发行会对私人部门产生“挤出效应”。当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持有公债时,通过货币乘数会产生通货膨胀效应。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P511-513)取决于赤字的口径和弥补赤字的方法选择。是否把债务收入列为财政收入弥补赤字的方法是增发国债,还是向银行透支取决于赤字出现的制度背景。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还是财力相对分散的市场体制取决于赤字的数量和社会承受力。是否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R17.2财政收支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我国的“四平”理论“四平”
是指财政收支、信贷收支、物资供求和外汇收支四者之间的综合平衡,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平衡理论。其中某些研究方法和论点,如从国民经济总体研究财政平衡,以总量平衡为主、兼顾结构平衡,重视资金运动与物资运动的结合,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相结合等,至今仍有指导意义。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统收统支体制的破除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急剧下降,相应地信贷资金来源则急剧增加;统购包销的物资供应体制转换为市场流通体制,计划价格转化为市场价格,政府已不再直接协调资金运动和物资运动的关系。因此对这一理论必须重新认识和更新。社会总供需及其平衡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由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的商品总量和付费劳务总量。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范围内使用和消费的商品总量和付费劳务总量,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三个部分。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公式是:
C+I+G+X=C+S+T+M
C---消费;I---投资;S---储蓄;G---政府支出;T---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X---出口;M---进口。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需平衡的关系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即当C+I+G+X>C+S+T+M时,三种途径调节:
1.削减财政支出C+I+G↓+X=C+S+T+M2.增加税收C+I+G+X=C+S+T↑+M3.双管齐下C+I+G↓+X=C+S+T↑+M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即当C+I+G+X<C+S+T+M时,则采取与上述相反措施。消耗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对总供需的影响不同,这是由其支出乘数不同所决定的;在运用双管齐下的方法进行调节时,必须对税收乘数与支出乘数进行对比,以确定财政收支对总供需的影响程度。
乘数论(1)一、乘数论产生的背景
问题:自发支出增加一元,,均衡收入水平增加多少?答:因为均衡收入等于总需求,故自发支出增加一元,应使均衡收入增加一元。以上正确吗?乘数论(2)1、假定产出增加一元,以满足增加的自发支出水平;收入的增加,导致消费的增加;导致的支出水平上升,需要产出进一步增加;……
轮次本轮增加的需求本轮产量的增加收入增加量
1AAA2cAcA(1+c)A3c2Ac2A(1+c+c2)A4c3Ac3A(1+c+c2+c3)A……乘数论(3)计算收入的增加量总支出的累积性的变化等于自发支出的增加量的倍数,该倍数称为乘数。乘数k=1/(1-c)注意1、总需求的任何变动,都会引起收入若干倍的变动。
2、乘数效应的发挥是双方面的。
3、供给和需求互为条件,互为促进,为什么不能无限进行下去?乘数效应C+I C+I’ E C+I
ΔI
ΔY0 y假定I=S,S+C=Y,
则⊿I=⊿S,⊿S+⊿C=⊿YK=⊿Y/⊿I=⊿Y/⊿S=⊿Y/(⊿Y-⊿C)=1/(1-c)其中c=MPC乘数论(4)关于乘数的讨论,有三个结论:自发支出的增加,会增加均衡收入水平。均衡收入的增加量是自发支出增加量的倍数边际消费倾向MPC越大,则消费C和收入Y关系中产生的乘数也越大。政府税收和支出的各种乘数推导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是:
Y=C十I十G(1)其中,
C=b+cYd(2)
其中,b代表消费函数中的常数,也就是说,人们即使在短期没有收入也要消费,即借债。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Yd代表可支配收入,即扣除税收(T)后的收入即
Yd=Y—T(3)
将(2)、(3)代入(1),得
Y=b十c(Y—T)十I十G(1—c)Y=b—cT十I十GY=[b—cT十I十G]/(1一b)政府税收和支出的各种乘数推导Y=[b—cT十I十G]/(1一b)求对T的导数.得到税收乘数
әY/әT=—c/(1—c)求对G的导数,得到购买性支出乘数:
әY/әG=l/(1—c)政府在增加税收的同时,等量增加购买支出,这些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增加是什么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平衡预算乘数:
әY/әT+әY/әG=[—c/(1—c)]+[1/(1—c)]=1政府税收和支出的各种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kg=1/(1-c)政府税收乘数
kt=-c/(1-c)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tr=c/(1-c)问题:为什么kt<0?
为什么kg>kt?kg>ktr?在政策上如何利用?
R17.3财政政策概述什么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运用各种财政工具,为达到一定的财政目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的总和。特点: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包括多种政策手段的综合运用。规定了运用各种财政手段的基本规则。以一定的财经理论为依据。财政政策的类型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把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它包括自动稳定的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按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可分为总量调节政策和结构调节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中性财政政策
它是指通过财政收支的大体平衡,以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政策。中性财政政策对社会总供求关系产生不具倾向性的调节作用。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因为在均衡财政之下,政府支出可以通过支出乘数按照支出规模的大小,产生使收入上升的效果,也就是所谓的平衡预算的乘数效果。财政政策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的财政政策思想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策主张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政策供给学派、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首先,这个期望值受政策作用范围和作用强度的制约;其次,这个期望值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要求;再次,政策目标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与条件的限制,并且取决于民众的偏好与政府的行为。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可以归结为:物价相对稳定;收入合理分配;经济适度增长;生活质量提高。财政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改革以前,我国实行统收统支财政体制,这种体制使中央政府处于财政政策制订者的地位,地方政府处于财政政策执行者的地位。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已具有了较大的自主权,不仅是一个政策的执行者,同时也是一个地区的政策制订者。这种双重地位,使地方政府在地方利益的驱动下,对中央政府的政策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其表现之一是地方政府的政策抵触行为。其表现之二是政策的攀比行为。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国家预算、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R17.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货币政策概述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它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货币。从总量调节出发,可把货币政策分为膨胀性、紧缩性和中性三种类型。财政政策与贷币政策相互配合的
必要性传导过程差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227-2025化工园区封闭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 GB/T 45126-2025钢渣碳酸化固定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
- 出摊货架转让合同范本
- 农村田地征用合同范本
- 临时股合同范本
- 代课老师合同范本
- 冰箱采购谈判合同范本
- 半永久加盟合同范本
- 健身器合同范本
- 养殖鸽子合作合同范本
-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知识培训
- 2025年02月贵州省司法厅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校长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讲话稿1720字例文【供参考】
- 2025年01月福建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片区管理员招考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年中国单板电磁制动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07月国新国证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海南)2024年招考2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第17章 勾股定理 单元测试(含答案)
- 法规解读丨2024新版《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应用案例
- JGJ46-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肺炎的中医护理方案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关务实务组”赛项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