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闻两则-用_第1页
短新闻两则-用_第2页
短新闻两则-用_第3页
短新闻两则-用_第4页
短新闻两则-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新闻两篇一、了解新闻的特点二、品味文章语言,学习写作特点三、了解史实,培养爱国热情学习目标

新闻是报刊、广播、电视大量运用的—种文体,它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当前社会生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人物访谈和新闻评论。消息是指简要而迅速的新闻报道;通讯是指丰富具体而又翔实生动的新闻报道;人物访谈是指与新闻人物进行直接的会话报道;新闻评论是指媒体就当前重大问题、新闻事件发议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的一种论说文体。新闻文体特点:真,真实性。再现生活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任何虚假的、幻想的内容都不应该写到新闻里来;快,时效性。新闻报道一定要快,要及时。否则就会成为明日黄花;新,一是指内容要新,不重复旧的内容,二是形式上也要求新,注意表现上不落俗套;活,是指新闻的表现形式要活。新闻本来就是鲜活的内容,鲜活的写法,鲜活的语言,甚至鲜活的排版。新闻的内容多由五部分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1新闻标题:-----拟写新闻标题

不讲究委婉含蓄,要求准确、鲜明、醒目、直接和新颖。

主标题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用以概括、说明新闻中最重要或最引人注意的事实和思想。是新闻标题中的最核心部分,即发生了什么人物+事件(谁怎么样或干什么)(在整个标题中所用字号最大,居于最显著的位置。)引题引题,位于正题之上,常用于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提示意义等,以引出主题

。(位于主题之前、用以引导主题的辅题,又称肩题或眉题,字号小于主题)

副题主要用事实对主题作补充和解释,常用于补充交代一些次要事实,以弥补正题的不足。(位于正题之下,字号小于主题、引题)新闻的内容多由五部分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导语扼要揭示核心内容,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前面,以便先声夺人先声夺人。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主要是告诉读者这条新闻的内容是什么,制造适当气氛,使读者乐意读下去。新闻的内容多由五部分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主体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简明。主体是新闻的主干,它要承接导语,用实在的、典型的、具体的材料,印证导语中的提示,对导语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新闻的内容多由五部分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背景烘托和深化主题,不喧宾夺主。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就是它的背景。背景只是新闻的从属部分,不能喧宾夺主,也不是每条新闻都一定有背景,要根据需要而定。新闻的内容多由五部分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结语注意简要概括,进行评论或提出希望。它的作用是阐明事实的意义或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给读者以完整的感觉,也可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味。新闻的要素六要素:概括一句话新闻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原因、结果小河弯弯向东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儿弯弯的海港

夜色深深灯火闪亮

东方之珠整夜未眠

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船儿弯弯入海港

回头望望沧海茫茫

东方之珠拥抱着我

让我温暖你那沧凉的胸膛

【《东方之珠》】香港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别了,“不列颠尼亚”解题?别了,“不列颠尼亚”!怎么了,你?课文朗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香港维多利亚港

本文正文由的那几个部分组成:1、导语(第1段)2、主体(2—10段)3、结语(最后1段)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如: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文本研读时间

地点

主要事件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30分

港督府

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40分

港督府

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1997年6月30日

下午6点15分

距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

东面的广场

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1997年6月30日

下午7点45分

“威尔士亲王”军营旁

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1997年6月30日

最后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1997年零点40分

中国南海

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一】这篇新闻是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

?场景一:6月30日下午4:30,末代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场景二:下午7:45,添马舰东面广场降英国国旗场景三:7月1日子夜时分,中英交接仪,最后一次降下米字旗。象征:英国殖民主义者结束在香港的统治权,中国恢复香港主权。【二】文中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三次降旗,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三】找出文中哪些地方插入了关于背景描写的内容,并说说对这些背景的描写表明了什么。1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4段)表面上说的是港督的建筑,实际上是以港督府的沧桑变迁来暗示香港的百年变迁,同时也是在告诉人们,香港已经回归祖,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2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7段)以平实的语言,鲜明的对比,饱含了中国人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情。3从1841年1月23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11段)

对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忘记的。中国人民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天。作者心中,人民心中,都是感情澎湃。这种感情,通过精确地记录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来表现,语言含蓄,很有分寸。分析鉴赏四体会下面词语或句子的含义。1.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10段)2.“消失”是“逐渐减少以至没有”的意思,它很形象地描写出了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的“不列颠尼亚”号驶离香港驶入大海的情形,并暗示着英国在香港殖民统治的结束,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土地上。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5段)1.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可以说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分析鉴赏英国“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大英帝国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了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了香港。这是现实的场景,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分析鉴赏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美)罗森塔尔关于奥斯维辛:奥斯维辛是一座令人伤感的小镇,它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它被称为“死亡工厂。集中营的第一批受害者是波兰的政治犯。H后来有捷克人、斯洛伐克人、俄国人、法国人等24个国家的囚犯。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

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其中包括200多名儿童。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展出揭露了希特勒党卫军在集中营犯下的种种罪行的实证和图片,包括他们从囚徒身上掠夺的财物以及囚徒在集中营进行地下斗争的各种实物和资料。

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那段血腥的历史……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这里是奥斯维辛。奥斯维辛集中营密布的电网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拥挤的囚犯宿舍集中营堆积如山的尸骨巨大的焚尸炉集中营里的万人坑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孩子们集中营幸存者妇女与孩子走向毒气室集中营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相信见到这种情景的人没有一个不惊惧万分刚才是图片给我们带来的震撼,现在,让我们跟随美国记者罗森塔尔的新闻稿沉重的步伐走进布热金卡,用我们富有良知的心灵去碰触那段不忍血腥的历史。

参观者在集中营里都参观了什么地方?有什么反应?初读感知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他们表情茫然

人们感情的变化,从侧面写出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文章是双线结构,以地点的转换和主体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写人们的反应有什么作用?文章的线索是什么?1文章开头写到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有什么作用?

①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以罪恶之地而今有的美好和平的景象表达作者的强烈愤懑,告诫们珍惜和平。②首尾呼应。

鉴赏分析鉴赏分析2.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①这是细节描写。②作者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组合成一副令人难忘的画面。③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恶劣罪行,又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垮的,正义必战胜邪恶。鉴赏分析3.如何理解:“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①这是令人震撼的细节描写(点面结合)②在集中营长廊里那数以万计的以遇难的囚徒们的照片中,竟有这样一幅充满青春与梦想的照片。③这美好的生命已化为灰烬,正是对法西斯罪恶的控诉。4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问题探究1.“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2.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问题探究5《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消息与我们常见的消息有什么不同?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叙述,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本文突破了“客观报道”和“零度写作”的框框,把作者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2005年1月27日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日

1月27日,40余位国家首脑齐聚奥斯维辛,参加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追思110万长眠于此的犹太亡灵。勃兰特一跪泯恩仇小泉郎拜鬼遭抗议在欧洲,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同时,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制造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惨剧——“南京大屠杀”。当时的南京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人达30多万人,二战期间,中国军民的死伤人数达到3500万,相当于如今一个福建省的总人口数。

这样的悲剧属于整个人类。记住这样的耻辱、罪恶,以史为鉴,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巴金是中国的良心,那么罗森塔尔可以说是世界的良心。尝试着给这篇文章写一段颁奖词?拓展延伸奥斯维辛——一座死亡之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让我们回顾那段黑暗的历史,触摸恐怖与祥和、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罗森塔尔以他独特的视角和记者的使命感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思考,对人性的反省。没有新闻的新闻,却成为新闻史上的传世之作,不朽名篇!十四年的岁月长河,流走了数不完的鲜花和果实,流走了想不完的梦幻和希望,但流不走的是人们对法西斯鲜血淋淋的记忆,流不走的是作为目击者和见证人的奥斯维辛对未来的昭示。这里不该再有什么新闻了,能让历史昭示未来,这难道不是新闻的价值所在吗!拓展与延伸请把我埋得浅一些二战时期,一座纳粹集中营里,关押着很多犹太人,他们大多是妇女和儿童。他们遭受着纳粹无情的折磨和杀害,人数在不断减少。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押在集中营里。一天,她的母亲和另一些妇女被纳粹士兵带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她的身边。人们知道,她们肯定是被杀害了。因为每天都有人被杀害,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人们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到第二天。但当小女孩问大人们她的妈妈哪里去了,为什么这么久了还不回来时。大人们沉默着流泪了,后来实在不能不回答时,就对小女说,你的妈妈去寻找你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的。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询问,而是唱起妈妈教给她的许多儿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像轻风一样在阴沉的集中营中吹拂。她还不时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张望着,希望看到妈妈从远处走来。小女孩没有等到妈妈回来,就在一天清晨,纳粹士兵用刺刀驱赶着,将她和数万名犹太人逼上了刑场。刑场将一起被活活埋葬在这里。人们沉默着。死亡是如此真实地逼近着每一个生命。面对死亡,人们在恐惧中发不出任何声音。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纳粹士兵残酷地推下深坑。当一个纳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将她推进深坑中的时候,小女孩睁大漂亮的眼睛对纳粹士兵说:“刽子手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