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危害_第1页
职业健康危害_第2页
职业健康危害_第3页
职业健康危害_第4页
职业健康危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职业健康危害22有毒有害作业企事业个体单位有害因素作业人群识别评价控制一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职业病与职业多发病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康复治疗一.

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卫生工作内涵第1页/共122页33有毒有害作业企事业单位有害因素作业人群发现识别评价控制环境监测就业前体检定期体检离岗体检退休体检职业病职业多发病职业禁忌证健康监护宣传教育人员培训康复治疗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范围提供依据监督法规标准法令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劳动卫生学调查科学研究第2页/共122页4二、北京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

(一)建立健全了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体系北京市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职业卫生工作管理办法和规范性文件,如《北京市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北京市职业卫生技术机构管理办法》、《北京市印刷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北京市家具制造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范》等。卫生部:(1)17个《职业病防治法》配套规章;(2)职业卫生标准457余项:A.放射卫生防护标准93项;B.职业病诊断标准103项;C.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43项;第3页/共122页5(二)劳动条件改善取得重大成效每年都针对职业病危害突出的行业、人群,重点开展了职业卫生专项检测评价工作,从源头上减少职业病危害起到了重要作用。卫生部、安监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9部委:

主题:(1)七行业:制鞋、绣花、家具制造、装饰材料、玩具制造、皮革加工、箱包加工(2)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销售和使用专项整治(3)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4)煤矿、制药行业和农药生产企业专项治理

……

第4页/共122页6(三)职业卫生示范企业与基础职业卫生服务示范企业:全国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56家企业被评为“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称号;用人单位自身规范管理和基层职业卫生服务的模式;10个省份19个县(区):北京、重庆、广东、湖南、河北、上海、福建、广西、安徽、贵州

(四)宣传教育,提高职业病防治法治意识第5页/共122页7(五)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管理(准入)

(建设项目评价、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建立了工作程序、条件、标准全国资质机构情况:

建设项目(职卫):甲级38家、乙级420家化学品毒性鉴定:25家放射卫生(器材和产品):7家职业健康检查:1813家;职业病诊断:416家;第6页/共122页8北京市资质情况:建设项目职业危害:甲级6家、乙级4家、丙级4;放射卫生评价:甲级2家、乙级1家、丙级1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3家;放射卫生检测与评价:6家;职业健康检查:31家;职业病诊断:5家;第7页/共122页9三、当前职业健康与职业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卫生问题;云南水富县农民工尘肺病事件;河南张海超“职业病诊断事件”;湖南莱阳民工到广东深圳维权事件;高碑店市农民工苯中毒;福建省仙游县和安徽省凤阳县农民工矽肺病;……….………第8页/共122页101.关于职业病诊断工作《职业病诊断工作指南》(讨论稿)共七章37条。总则职业病诊断原则职业病诊断申请职业病诊断申请的受理与复核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与报告职业病诊断记录与档案管理第9页/共122页11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

(送审稿)

第41条“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修改为“职业病医学诊断办法”,“鉴定”改为“认定”第42条第一款: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综合分析下列因素,作出职业病医学诊断:(一)用人单位提供或病人自述的职业史;(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或者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材料;(三)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第10页/共122页12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取得职业病医学诊断证明书后申请职业病待遇的,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职业病认定。职业病认定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等部门制定。职业病医学诊断、治疗和认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第11页/共122页13第四十八条增加:用人单位没有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不提供或者不如实提供职业病医学诊断、认定需要的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影响职业病医学诊断、认定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职业病医学诊断、认定,需要有关部门或者机构协助提供病人的职业史或者劳动关系、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资料的,有关部门或机构应当予以协助。第12页/共122页143.我市职业健康与职业病防治现状与问题职业病新发病人数量较多。从我市职业病统计报告看,2003-2008年共有新发职业病4262例,平均每年新诊断800余例,并且由于职业病具有迟发性和隐匿性的特点,新发的职业病例将陆续显现。尘肺病是我市主要的职业病。每年新诊断的尘肺病占全部新发职业病的95%以上,且以煤工尘肺、矽肺、石棉肺、陶工尘肺为主。第13页/共122页15中小企业职业病危害隐患大。中小企业占用人单位的比重量大,吸纳外来务工者多,人员流动性强,且多数仍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生产,工作场所劳动条件差,缺乏必要的职业病防护。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时有发生。近几年,由于密闭空间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薄弱,劳动者缺乏基本预防中毒知识和自救互救意识,导致死亡事故时有发生。第14页/共122页16用人单位法制意识薄弱,职业病防治责任不落实

(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覆盖率低;(2)职业性健康检查受检率较低,职工健康监护工作得不到落实;(3)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知识力度和宣传教育覆盖率低;(4)中小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设施、设备简陋,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低,投入不足。第15页/共122页1717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四、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健康特征第16页/共122页18181.职业病名单10类115种一、尘肺13种二、职业性放射疾病11种三、职业中毒56种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六、职业性皮肤病8种七、职业性眼病3种八、职业性耳鼻3种九、职业性肿瘤8种十、其他职业病5种第17页/共122页1919

2.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3、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第18页/共122页2020

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分类标准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第19页/共122页2121(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有毒物质:铅、汞、苯、一氧化碳等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2、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

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第20页/共122页2222(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第21页/共122页2323(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所致危害。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第22页/共122页24244.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健康特征职业环境应视为接触和的多方面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社会心理和人机因素等。劳动者过度接触这些职业因素,就会产生不良影响,损害健康,甚至引起职业病、工伤和工作有关疾病等。损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各类因素的本身的特征、接触条件以及个体反应的特性。第23页/共122页25根据四个方面判断:(1)作业场所特征:作业场所职工数?活动范围?作业类型?(生产车间、建筑工地)生产工艺?(原料至产品等)生产过程?(工序密闭?开放?通风?)……第24页/共122页26(2)职工接触模式:进人机体的途径?存在方式?接触时间?防护情况?重点人群?…….第25页/共122页27(3)危害的定性评价危害的资料:流行病学资料、毒理学资料、临床观察、环境调查资料等;产品和其他物质资料:卫生与安全期刊、毒性和健康效应数据库以及文献:《物质安全资料说明书》(MSDS、有害成分百分比)以及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社(CAS、化学品标识符、编号和阈限值),包括健康危害、防护设备、预防措施等信息。第26页/共122页28(4)职业危害因素的健康危害:最常见的存在方式:气体、蒸气、液体和气溶胶(尘、烟、雾)气体:泄漏、高温加工蒸气:灌装、混合、清洗、喷射、干洗等;液体:溶剂、酸、碱等尘:打磨、切割、压碎、过滤等;烟:焊接、切割等雾:喷洒、电镀、切割、喷漆等;第27页/共122页295.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特征化学危害: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急性、慢性等;腐蚀性:接触部位组织破坏(皮肤、眼、消化道);浓酸、浓碱、磷;刺激:组织炎症、湿疹、皮炎、水肿等;(皮肤:酸、碱、溶剂等;呼吸:氨、氯气、光气、臭氧等)变态反应:皮肤(甲醛等)、呼吸(异氰酸酯等)窒息:甲烷、乙烷、CO、硫化氢、氰化氢等;癌症:苯(白血病)、氯乙烯(肝血管肉瘤)、联苯胺(膀胱癌)、石棉(肺间质瘤)等;生殖效应:生殖和性功能、后代影响:锰、二硫化碳、乙醚、汞、CO、铅及溶剂等。其他: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第28页/共122页30(1)毒物与职业中毒:职业中毒分为三种类型:①急性中毒:短时间(几秒至小时)吸入引起的中毒。②慢性中毒:经数月数年时间接触引起的中毒。③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的类型。第29页/共122页31全身性毒物:脑:溶剂、铅、汞、锰等;周围神经:正己烷、铅、砷、CO2等;造血:苯;肾脏:镉、铅、汞、氯代烃等;肺:二氧化硅、石棉、煤尘等;第30页/共122页32毒物急性毒性表现毒物作用于机体因毒物的毒理不同,机体出现中毒的不同症状,可推测其某物质的中毒,为确定检验毒物项目提示方向。实例:瞳孔缩小、肌纤维颤动、多汗和口吐白色泡沫等---------有机磷农药中毒较特殊的表现呕吐物和呼吸气中有电石气臭味及口渴-------磷化锌中毒的常见的症状口服后瞬间至几分钟有呕吐、尖叫一声、强直性或阵发性抽搐、类似癫痫发作、昏迷者--------毒鼠强(没命鼠)中毒第31页/共122页33毒物的急性中毒症状是多种多样的,一般的表现有下列几方面:神经方面的症状神经系统由于受到直接或间接损害而发生的功能失调时,可产生有关症状,如运动失调、步履蹒跚、震颤、角弓反张、瘫痪、反射性亢进或迟钝、感觉失常、视觉障碍、听觉失调,语妄幻视、幻听、乱语、烦躁、惊原或昏迷等。呼吸方面的症状呼吸所受毒物最显著影响的症状为呼吸因难。这种呼吸困难有的由于机械的障碍而发生,如因腐蚀性毒物的局部作用所引起的声门水肿;有的由于麻痹作用而发生,如铅中毒;有的由于肌肉痉挛而发生。还有由氯、氨、硫化氢等中毒引起窒息状态。第32页/共122页34胃肠方面的症状在急性中毒时,胃肠道症状极为显著。多种毒物由于均经口进入,或由消化道排泄,故能刺激和破坏消化道局部组织,引起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少数毒物经吸收后,可反射性地引起胃肠道症状,如剧烈的呕吐和腹泻,中毒者常有脱水、酸中毒等症状伴随发生。平常的疾病,除霍乱等急性疾病外,发生恶心、呕吐、腹泻较慢。若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就是胃肠内有刺激性毒物的存在,可考虑金属中毒或其他食物中毒等。皮肤方面的症状毒物的作用能影响血管运动神经失调,因此在皮肤方面有显著的变化。第33页/共122页35肝脏方面的症状由消化道进入的毒物,部分须经肝脏解毒。有些毒物,如磷、四氯化碳等,主要作用于肝脏,故肝脏可以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出现有关的中毒症状,如肝肿大,脂肪性变等。但急性中毒时中毒者往往来不及出现这方面的症状就已经死去,慢性中毒时肝脏受到损害症状表现得比较显著。心脏方面的症状主要是心脏功能障碍。许多毒物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原发性的心力衰竭。还有许多毒物是通过对血管系统或神经系统的作用引起急性心力衰竭。肾脏方面的症状肾脏是毒物的主要排泄器官,有些毒物选择性地作用于肾脏,故中毒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症状,其中以急性肾功能衰竭最为严重。这方面的症状有血尿、蛋白尿、尿意频繁、尿量减少、尿闭及尿失禁等。血液方面的变化有些毒物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破坏红细胞和引起血红蛋白的改变,出现贫血、溶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及变性血红蛋白等。第34页/共122页36常见毒物主要症状特殊面容或皮肤颜面樱红氰化物、一氧化碳颜面潮红乙醇颜面口唇青紫亚硝酸盐、苯胺、硝基苯、氯酸盐黄疽四氯化碳、砷、磷腐蚀性毒物灼伤痂皮呈黄色(硝酸)

灰棕色(盐酸)

黑色(硫酸)紫癜硫酸盐第35页/共122页37神经系统闪击样昏倒迅速死亡氰化物、烟碱昏睡安眠镇静药、吗啡、一氧化碳痉挛氰化物、氟乙酰胺、没鼠命强直性痉挛士的宁震颤有机磷、有机氯狂躁不安氟乙酰胺口唇四肢发麻视觉障碍、复视、失明甲醇瞳孔缩小有机磷、吗啡、氯丙嗪、磷化锌瞳孔放大颠茄类、大麻、奎宁瘫痪箭毒、蛇毒、CO、可溶性钡盐第36页/共122页38呼吸循环及其他呼吸浅慢、血压下降安眠镇静药、吗啡窒息状态氯、氨、硫化氢气体、除草剂肺纤维化石棉、钴、高浓度氧、百草枯肺水肿有机磷、有机氖、汽油心跳加剧、心律紊乱、出汗氟乙酰胺、强心甙类、氨茶碱大量出汗有机磷体温升高有机磷、有机氯、阿托品皮肤发红、起泡强酸视幻觉乙醇、抗胆碱药、海洛因视力障碍有机磷、甲醇、苯丙胺

第37页/共122页39血液变化血色正常不凝敌鼠钠血色鲜红氰化物、一氧化碳血呈酱色,不凝亚硝酸盐、苯胺、硝基苯溶血性贫血铜盐、右旋糖酐、砷化氢白细胞减少或缺乏砷化物、苯、汞、放射性磷第38页/共122页40呼吸、呕吐物及体表气味杏仁味氰化物、硝基苯消毒水味酚、来苏尔蒜臭味有机磷、磷化锌霉臭味六六六酒味乙醇及其他醇类化合物酮味(刺鼻甜味)丙酮、氯仿、指甲油去除剂香蕉味醋酸乙酯、乙戊酯等辛辣味氯乙酰乙酯梨味水合氯醛氨味氨水、硝酸铵其他煤油、汽油、硝基苯等第39页/共122页41消化泌尿系统流涎有机磷、有机氖、砷、汞口鼻冒白沫有机磷口鼻冒灰色或血样沫安妥、甲胺剧烈腹痛酚、砷、汞、磷化锌、口渴磷化锌、砷剧烈呕吐与腹泻砷、汞、桐油、急性肾炎上消化道出血强酸、强碱、血尿、尿闭汞、敌鼠钠第40页/共122页42引起贫血的原因再生障碍性贫血:苯中毒、TNT中毒、慢性砷中毒、急慢性放射病等;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慢性铅中毒、慢性乙醇中毒等;巨幼细胞贫血:甲基溶纤剂、苯二胺慢性中毒等;溶血性贫血:砷化氢、锑化氢、奈、苯肼、甲硫醇、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等的急性中毒等。第41页/共122页43白细胞减少的原因金属和类金属:砷、铊、金、磷等中毒;有机溶剂:苯、甲苯、四氯化碳、三氯乙烷、苯乙烯、煤油、汽油、石油产品和副产品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硝基苯、苯胺、TNT中毒等;农药:有机磷、杀虫咪等中毒;其他:苯肼、甲醇、乙醇、乙腈等中毒;放射性物质:X射线等。第42页/共122页44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原因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氨基苯、硝基苯、氨基氯苯、硝基氯苯、苯胺中毒等;农药:杀虫咪等中毒;药物:硝酸甘油、磺胺、乙酰苯胺等中毒;其他:NOx、苯酚、苯肼等中毒;第43页/共122页45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危险因素物理因素:噪声化学因素:二硫化碳、有机硝酸化合物、一氧化碳、铅、卤化碳氢化合物等;第44页/共122页46职业性心肌损伤金属和类金属:锑、钡、铊、砷、磷等中毒;有机化合物:有机汞、有机磷、有机氟、羰基镍等中毒;有机溶剂:四氯甲烷、氯乙烷、氯二乙烷、四氯乙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乙二醇、氯乙醇等;放射性物质:X射线等。中毒后缺氧:窒息性气体(CO、H2S、氰化物、N2)、刺激性气体(氯、氨、光气、NOx、二氧化硫等);第45页/共122页47消化系统(胃肠道、肝脏等)疾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因素: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等;物理因素:电离辐射、振动、噪声、高温等;职业性紧张第46页/共122页48泌尿系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金属和类金属:铅、汞、砷、铊、铬、砷化氢等;有机溶剂: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四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乙醇、氯苯等中毒;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硝基苯、苯胺、TNT、二硝基酚、三硝基酚中毒等;农药:磷化锌、氯苯、杀虫咪、氯甲烷等;其他:磷、苯肼、萘、酚、萘酚、苯肼、肼等。第47页/共122页49神经系统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的物质和与神经毒性有关的溶剂

CO2、CO、H2S、HCN、N2O、铅、汞、氯化亚汞、氯化高汞、锰、光气、苯酚、己内酰胺、二硫化碳、丙烯酰胺、丙烯腈、苯乙烯、乙烯基甲苯、氯代烃、苯、甲苯、二甲苯等。第48页/共122页50(2)职业危害因素与生殖健康采用生殖职业流行病学及生殖毒理学方法,对铅、汞、锰、苯、二硫化碳、噪声、振动等妇女生殖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各类企业女工劳动卫生调查研究。职业危害因素对男性、女性生殖系统影响的研究;生殖分子生物学与基因调控的实验研究;化学物致男性生殖损伤的研究。……..女职工早早孕丢失的研究…....第49页/共122页51毒物所致女性生殖损伤的表现:性欲与受孕力;月经紊乱;异常妊娠结局:包括流产、早产、死产、妊娠并发症一子代发育异常、低体重儿及围产儿死亡。子代发育异常:近期和远期效应。近期效应有先天畸形、围产期和新生儿死亡;远期效应包括生长迟缓、智力行为发育异常及儿童期肿瘤。第50页/共122页52表1不同行业、工种对女性生殖机能的影响

生殖机能临床表现类别月经障碍不孕流产早产死产妊高症低体重儿胎儿畸形

纺织女工+-++-+±+女售货员+----+--女司机、售票员+-+--ND--保育员+-+-----护士:①电离辐射----+--+②抗癌药物--+----+③麻醉剂--+-----④环氧乙烷--+-----飞机乘务员+-------

第51页/共122页53毒物对女性生殖损伤的研究

表2生殖毒性的动物证据生殖毒性化学物改变垂体—下丘脑卵巢功能苯、四氯化碳、开蓬(Kepone)、汞、多氯联苯生育力下降二溴氯丙烷、DDT、铅、锰着床障碍镉、铅、多氯联苯胎儿毒性或胚胎致死砷、苯、氯伤、2,4—

滴、DDT、二氯甲烷、环氧乙烷、铅、汞(无机和金属)、二氧化氮、多溴联苯、多氯联苯、硒、四氯乙烯、铊、氯乙烯、1,1—

二氯乙烯、二甲苯致畸性丙烯腈、砷、三唑二甲酮,苯茵灵、苯、苯(a)

芘、镉、西维因、二氟一氯甲烷、氯丁二烯、己烯雌酚、异狄氏剂、乙二醇醚、汞、甲基丙烯酸树脂、甲基乙基酮、甲酸甲酯、邻苯二甲酸盐类

(某些丁基)、碲、促进剂—丁、2,4—二氯苯基—

对—

硝基苯基醚、氯乙烯经胎盘致癌砷、苯并(a)芘、已烯雌酚、氯乙烯生殖能力降低(子代)己烯雌酚、开蓬、多环芳烃(宫内破坏卵母细胞)第52页/共122页54表3女性职业接触化学物质的生殖危害化学物质巳知作用铅月经紊乱,自然流产增加,新生儿低体重,先天畸形汞(金属汞)卵巢功能异常硒自然流产,先天畸形镉新生儿低体重铍妊娠中毒症麻醉气体自然流产,新生儿低体重,先天畸形,不育(?)

一氧化碳胎儿死亡,脑损伤第53页/共122页55表4女性职业接触化学物质与生殖结局的联系职业接触化学物质月经紊乱自然流产不育二硫化碳十聚氯乙烯和苯乙烯(十)合成雌激素和孕酮(士)己内酰胺(十)锰化合物(十)有机溶剂(十)干洗(四氯乙烯)(士)(一)铅(十)(土)(十)汞(十)镉(十)无线电生产(十)防锈剂(十)麻醉气体(十)消毒剂(环氧乙烷)十视屏显示终端(>20h/W)(十)

十有联系;一无联系;土末确定()样本小或缺乏对照等第54页/共122页56表5化学因素对女性生殖机能的影响------------------------------------------------------------------------

名称月经障碍不孕流产早产死产妊高症低体重儿胎儿畸形

-------------------------------------------------------------------------------------------------铅+±++±±+±汞+±+±-+±-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ND

+汽油+ND

----ND

ND

TNT+±±++++±已内酰胺++±±±+±±氯丁二烯+-+±-ND

+±苯乙烯±±±+±-±±甲醛+-----+-抗癌药--++---+乙烯雌酚+ND

++NDNDNDND

---------------------------------------------------------------------

注:ND未观察+与对照组比较P〈0.05以上;±与对照组比较P〉0.05。第55页/共122页57

表6异常生殖结局患病率(美国总人口中,每年活产约3.7百万)

异常生殖结局%不育10—15(夫妻双方)

确认的自然流产15—20(妊娠)

死产2(妊娠)

低出生体重7(活产)

新生儿死亡0.7(活产)

婴儿死亡1(活产)

总出生缺陷7(活产)

中枢神经系统缺陷2

心血管缺陷2.5

智力迟钝0.4

染色体异常0.2第56页/共122页58表7化学物对女性生殖的损伤

化学物临床表现作用部位机制铅月经异常下丘脑?汞月经异常垂体、卵巢?

锰月经过多(黄体不足)垂体、卵巢?有机磷经血过多或过少垂体FSH

闭经绝经期提前卵巢损害卵母细胞有机氯月经改变下丘脑干扰FSH、LHDDT月经异常下丘脑、垂体FSH苯乙烯、氯乙烯月经不规则下丘脑、垂体?

雄激素月经改变下丘脑、垂体、卵巢干扰FSH、LH对抗雌激素口服避孕药月经改变下丘脑、垂体干扰FSH、LH乙炔雌二醇周期中出血下丘脑、垂体干扰FSH、LH

吸烟绝经期提前卵巢损害卵母细胞大麻受孕力改变垂体抑制FSH、IH

第57页/共122页5959(3)粉尘危害1.尘肺病2.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3.呼吸系统肿瘤4.局部作用5.中毒作用第58页/共122页6060(4)噪声噪声性耳聋噪声除对听觉系统有特殊性影响外,对神经系统也有一定影响。长期工作接触较强的噪声,很多人主诉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症状。也有表现疲倦、乏力、心情烦躁等燥性神衰症。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如有人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不稳定,心电图异常;胃功能紊乱、食欲不振、消瘦、消化不良等。如是女性有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过多,卵巢功能不正常等。第59页/共122页6161(5)高温作业高温、强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适应性变化。如超过一定限度,则可产生不良影响。第60页/共122页6262(6)高空作业所谓高处作业是指人在一定位置为基准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根据这一规定,在建筑业中涉及到高处作业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在建筑物内作业时,若在2m以上的架子上进行操作,即为高处作业。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对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思想情绪低落人员要停止高处作业;严禁酒后从事高处作业。

第61页/共122页6363(7)电磁波谱按照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如果把每个波段的频率由低至高依次排列的话,它们是工频电磁波、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r射线。用的波长在10~3000米之间,分长波、中波、中短波、短波等几种。传真(电视)用的波长是3~6米;雷达用的波长更短,3米到几厘米。电磁波有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各种光线和射线,也都是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其中以无线电的波长最长,宇宙射线的波长最短。

第62页/共122页6464无线电波:3000米~0.3毫米。红外线:0.3毫米~0.75微米。可见光:0.7微米~0.4微米。紫外线:0.4微米~10毫微米射线:10毫微米~0.1毫微米射线:0.1毫微米~0.001毫微米宇宙射线:小于0.001毫微米电磁辐射:广义的电磁辐射通常是指电磁波频谱而言。狭义的电磁辐射是指电器设备所产生的辐射波,通常是指红外线以下部分。第63页/共122页6565电磁场电磁场有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的电场和磁场的统一体和总称。随时间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两者互为因果,形成电磁场。电磁场可由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引起,也可由强弱变化的电流引起,不论原因如何,电磁场总是以光速向四周传播,形成电磁波。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形成电磁波。电磁辐射:磁场的变化要产生电场,而且电场的变化也要产生磁场。时变场在这种相互作用下,产生电磁辐射,即为电磁波。第64页/共122页6666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遭到破坏,人体正常循环机能会遭受破坏。工作接触较大强度的电磁辐射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机能障碍;主要表现是神经衰弱综合征,如乏力、睡眠障碍(白天嗜睡,晚上失眠、多梦、睡眠深度不够,睡醒后不感到轻松),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多汗、脱发、体重减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主要表现在心率减慢、受辐射作用严重时,心率则出现过速,血压下降或升高,心区疼痛,胸闷感,接触计量较大时尚能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易患常见病的工常机会危害健康。女工常有月经周期紊乱,个别男工有性机能减退的主诉。微波辐射还可影响血液白细胞总数下降,眼晶状体点状或小片状混浊。第65页/共122页6767

致热效应:热效应:人体内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低强度辐射作用下一般不引起体温升高,但在非常条件下或生产操作事故中,接触高强度微辐射可致体温升高性器官及眼晶体可受热损伤,在一般正常生产条件下极为少见。一般地说,电磁波辐射的生物学作用,波长越短作用相对越强,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但在微波波段中以厘米波(3GHZ以上)的危害最大。第66页/共122页6868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或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各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明:长期接受电磁辐射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紊乱、记忆力减退、提前衰老、心率失常、视力下降、血压异常、皮肤产生斑痘、粗糙,甚至导致各类癌症等;男女生殖能力下降、妇女易患月经紊乱、流产、畸胎等症。

第67页/共122页6969接触机会

高频感应加热:高频热处理、焊接、冶炼;半导体材料加工如区域熔炼、外延、淬火、食品工业用的高频炉。高频介质加热:如塑料制品的热合、木材、棉纱烘干,橡胶硫化等。微波:雷达导航、探测、通讯、微波加热(微波炉)、电视、核物理科学研究。微波加热的应用发展很快,用于木材、纸张、药材、皮革的干燥、食品加工、医学上的理疗、移动电话等。一般微波加热设备大都采用2450MHz和915MHz的固定频率。第68页/共122页7070高频电磁场对机体不良影响高频电磁场对机体的主要作用是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中枢神经机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以头昏、乏力、睡眠障碍(白天嗜睡、晚上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为常见,此外还可行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工作能力低下、多汗、脱发、消瘦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主要表现有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但在大强度影响的后阶段,有的则是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倾向,主诉有心悸、心前区疼痛或压缩感。妇女常有月经周期紊乱,男性可有性机能减退,但未见影响生育功能。高频电磁场对眼的影响:有报道可引起晶体点状或小片状混浊,也可引起白内障。第69页/共122页7171微波对人体的影响①足够强度的微波照射,可引起眼晶体混浊,有的可出现白内障。②神经系统主要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及迷走神经兴奋。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昏,乏力,睡眠障碍,手掌多汗,血压偏低,心动过缓,情绪不稳定,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据1644名微波作业人员调查,患神经衰弱综合征者达31.6%。③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但在大强度影响的后阶段,有的可呈心动过速、血压波动及高血压倾向。④生殖系统女子有月经紊乱,男子有性机能减退等,但影响生育。⑤对消化系统也有一定的危害作用。第70页/共122页72五、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调查方法是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识别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必要手段;是实施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的重要步骤。其重要目的是了解工作场所劳动过程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性质、质量浓度(强度)、频数分布、变化规律、劳动条件;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摸清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状况,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和提出治理规划;为制订职业卫生标准和有关法规提供依据。第71页/共122页73职业健康危害一般性调查:为正确选择采样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等,必须在采样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必要时可进行预采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1.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2.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的充好程度等。

3.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4.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5.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第72页/共122页741.被调查单位概况,如单位名称、地址、性质、人数、职业分布、接触人数、机构设置、产品种类等。2.主要有毒有害原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和仪器设备。3.工艺流程。4.主要工作场所劳动条件,如工作地点环境微小气候,工作量,接触量、工种、布局、卫生条件等。5.劳动组织及班次等。6.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人数。7.作业环境及接触者状况。8.防护设备和使用情况。9.卫生保健和卫生情况等。职业健康危害调查的主要内容:第73页/共122页75(一)接触有毒化学物质作业调查在调查中主要着重了解生产过程中从原料到成品(包括原料中的杂质以及中间产品、副产品、废弃物等)有毒化学物质的名称、数量、理化特性及操作者的接触方式、数量和持续时间,各工序中有毒化学物质来源和产生的原因,现有的防毒技术措施,如密闭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等的使用情况和实际效果,同时了解历年来毒物测定和劳动者体检的资料,既往发生化学毒物中毒的情况及其原因,医疗卫生机构和急救组织。为了查明劳动者接触毒物的程度,应按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及观察劳动者的血、尿或呼出气中化学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等。第74页/共122页76化学因素的识别

1.了解化学物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形式:首先要熟悉生产工艺全过程,重点了解每一工艺中有毒物质的存在形式,如原料、半成品,成品、辅料、副产品及废弃物、夹杂物等.

2.了解毒物在工作场所中存在形式从化学分类,化学物的理化特性去分析和预测可能造成危害。如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主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氰类化合物抑制细胞色素C,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等.第75页/共122页77高毒物质:

根据卫生部[高毒物品目录]规定,高毒物质共有54种:N-甲基苯胺;N-异丙基苯胺;氨;苯;苯胺;丙烯酰胺;丙烯腈;对硝基苯胺;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二苯胺;二甲基苯胺;二硫化碳;二氯(代)乙炔;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二氧化氮;甲苯-2,4-二异氰酸酯;氟化氢;氟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汞;第76页/共122页78

碳酰氯(光气);黄磷;甲(基)肼;偏二甲基肼;甲醛;焦炉逸散物;肼;镍与难溶性镍化合物;可溶性镍化物;羰基镍;磷化氢;硫化氢;硫酸二甲酯;氯化汞;氯化萘;氯甲基甲醚;氯(氯气);氯乙烯;锰及其化合物;铍及其化合物;铅(尘、烟);砷化氢(AsH3);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石棉(总尘、纤维);铊及其可溶化合物;锑及其化合物;五氧化二钒烟尘;硝基苯;一氧化碳;氰化氢;氰化物。第77页/共122页79(二)粉尘作业调查调查的重点主要是生产过程中粉尘产生的原因、粉尘的化学成分及分散度,尤其是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和游离二氧化硅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操作人员接触粉尘的机会,现有防尘措施的使用情况和实际效果。收集历年来既往的粉尘检测结果和劳动者体检及尘肺发病情况的有关资料,掌握粉尘浓度、分散度

及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或其他有毒物质的含量。

第78页/共122页80(三)物理因素的识别物理因素通常指生产和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微小气候和气压等。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发展,接触物理因素的职工人数增多,物理因素的强度也在增高。有些物理因素的识别是容易的,如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而微波,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只有通过仪器检测才能识别出来,如电动缝纫机、电视屏幕和微波炉周围就存在电磁辐射。第79页/共122页81高温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车间;陶瓷、玻璃、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发电厂(热电站)、煤气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高温、高湿作业:在纺织、印染等工厂中,由于放散大量热蒸气,夏季车间气温一般在30℃以上,相对湿度常达80%以上;在深井煤矿中,由于煤层产热和空气的压缩热以及水分蒸发,可使矿井气温升高至30C以上,气湿达9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若散热量不能等于或大于蓄热量,亦可导致中暑。夏天露天作业:夏季露天作业的高气温和热辐射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及地表被加热后形成的二次热辐射源。中午前后的气温可上升至30℃以上,下午2时左右最高。此时如劳动时间过长或劳动强度过大,就容易发生中暑,常见于建筑工地等。第80页/共122页82高温作业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

(1)生产的基本情况,如主要产品、生产过程和生产设备;工种名称、劳动者总数及高温作业劳动者数;劳动休息制度以及防暑降温综合措施;

(2)厂房建筑,如厂房面积、高度和方位;建筑材料、结构;天窗的型式,侧窗的结构、数量及占墙壁面积的比例;

(3)热源,主要热源的名称(室内、室外)和数量,热源的温度(内部和表面)和热源的布置情况,绘制简易示意图;

第81页/共122页83

(4)防暑降温措施,对防暑降温的规章制度;隔热、通风及个体防护等设备种类、维修、管理和使用等情况;含盐饮料和保健食品种类、供应情况及卫生管理制度;休息室的地点和温度;医疗卫生机构和急救组织;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制度和执行情况等;(5)对生产场所进行气象条件测定;(6)收集历年来测定、体检状况和既往发生中暑的资料。第82页/共122页84生产性噪声调查主要调查:

(1)工作场所噪声源和声源的布局,了解厂房内外产生噪声的设备布局情况、数量及种类;设备在一个工作日内的运转情况;(2)劳动者噪声接触时间(日、月、年及累及时间)和方式、班次与人数,并做详细的工时记录;(3)工作场所防止噪声措施(消声、吸声、隔声、隔振和阻尼隔声室等)种类、维修、管理效果以及个人护耳器(耳塞、耳罩、隔声帽)的使用情况。(4)测定噪声强度和对噪声作业劳动者健康检查(5)收集历年来噪声测试、听力检查结果以及职业性耳聋等资料。

第83页/共122页85振动作业主要的振动作业:矿业开采:凿岩工、煤矿掘进工、矿石粉碎工等;机械制造:造型捣固、铸件清理、砂轮磨光、部件抛光、铆钉铆打等;冶金行业:金属锻造、钢板锤打等;家具和木器制造:油锯伐木、电锯锯木、机械抛光等建筑作业:锤打捣固、混凝搅拌、水泥制管等;交通运输:各种交通工具的驾驶作业,特别是摩托驾驶、邮递人员等。国外有报道,长期使用牙钻的牙科医生出现了振动综合征。第84页/共122页86振动常用的振动工具活塞式锤打工具:多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如凿岩机、气锤、风铲机、捣固机、铆钉机、铆打机等;固定轮转工具:多为固定装置,工人通过操作被加工的物体而接触振动;如砂轮机、抛光机、电锯、钢丝抻拔机、各种固定式研磨机等。手持转动工具:以压缩空气、电动机或引擎为动力,如手持研磨机、风钻、电钻、手摇钻、喷砂机、钻孔机、链锯(油锯)、金刚砂磨轮、清洁机、振动破碎机等。第85页/共122页87高频电磁场:波长大于1m、频率在300MHz以下的称高频电磁场。

民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在其导线周围存在有交变的电场和磁场。当交流电的频率经高频振荡电路提高到10kHz以上时,电场和磁场就能以波动形式向周围空间发射传播,称电磁波。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呈反比。频率从100kHz到300MHz的频段范围称高频电磁场,属于射频辐射。高频感应加热,加热物件多为金属导体和半导体材料,高频热处理、焊接、冶炼、半导体材料加工等。高频介质加热:若加热物体为不良导体,如塑料、橡胶制品的热合,木材、棉纱等的烘干和橡胶的硫化等;常用的中短波(300kHz—30MHz)无线电广播,在其大功率发射天线周围工作者,也可受到较强的电磁场辐射,使用高频理疗设备的医护人员,在使用不当时也可受到电磁场的辐射。第86页/共122页88微波微波是指电磁振荡频率在300MHz—300GHz间的射频辐射,波长短于1m的波。应用于导航、测距、探测雷达和卫星通讯等方面;微波加热干燥:粮食河食品加工、木材纸张、药材、皮革的干燥;医学上的微波理疗。微波灭菌:火腿、腊肠的保存、面包、糕点、面条、淀粉的保存。第87页/共122页89超声波超声波:声波的频率高于人耳可听频率范围为超声波,简称超声。它与声波一样,都是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呈机械能表现形式。由于超声波的频率很高(20kHz-10GHz),波长短,发射角小,传播时方向性强,投射在不同介质的界面,可发生折射、反射,有略似光辐射的束射型传播。工业上多应用20--30kHz超声清洗、除气、孔化、焊接、探伤、厚度测量、流速测量、加工坚硬、易碎材料等。医学上使用高功率超声波除牙垢,低功率超声仪用于医疗诊断或理疗。第88页/共122页90紫外线波长为100-400nm的电磁辐射。作业:电焊、气焊、电炉炼钢、氩弧焊、紫外线等消毒。第89页/共122页91微小气候微小气候是由作业点的气温、气湿、气流和周围热源的辐射热四个参数综合组成的,这些参数共同形成工作场所的热学特性。它可直接影响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也影响到作业环境内其他职业因素的作用。第90页/共122页9292(四).其他因素的识别生物因素的识别:动植物性物质、微生物以及代谢产物、昆虫类等。社会心理因素和人机因素的识别:

1.社会心理因素:劳动者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对工作的兴趣,对工作满意的程度,认识关系,上下级关系,家庭关系等。

2.人机因素的识别是指机器设备、工作环境和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如机器设备操作方便程度,周围环境污染程度,气象条件以及劳动强度、程序时间、体位、精神负荷、教育训练程度、营养状况德国,都对身体健康和工作效应产生影响。第91页/共122页93六、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技术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2—2007)第92页/共122页941.TWA、STEL、MAC;2.工作场所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3.工作地点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4.采样点指根据监测需要和工作场所状况,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用于空气样品采集的工作地点。(一)几个指标和术语:第93页/共122页95(二)类别及方法:(1)评价监测(2)日常监测(3)监督监测(4)事故性监测第94页/共122页96采样点的选择和数目的确定(一)选择原则如下

1.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2.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3.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4.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第95页/共122页97(二)采样点数目的确定

1.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个采样点。

2.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台设置1个采样点:4-10台设置2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

3.—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害物质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种有害物质时,将采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