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几何解题分析示例与思考策略第七章_第1页
动态几何解题分析示例与思考策略第七章_第2页
动态几何解题分析示例与思考策略第七章_第3页
动态几何解题分析示例与思考策略第七章_第4页
动态几何解题分析示例与思考策略第七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态几何解题分析示例与思考策略第七章动态几何问题

思考策略与解题方法“动”变“静”,“难”变“易”关于对动态几何问题的理解

以运动的观点探究几何图形部分变化规律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

动态几何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中的“变”与“不变”的和谐统一,其特点是图形中的某些元素(点、线段、角等)或某部分几何图形按一定的规律运动变化,从而又引起了其它一些元素的数量、位置关系、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或某部分图形的形状等发生变化,但是图形的一些元素数量和关系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却互相依存,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一、动态几何问题涉及的常见情况1、点动

(有单动点型、多动点型)2、线动(主要有线平移型、旋转型)

线动实质就是点动,即点动带动线动,进而还会产生形动,因而线动型几何问题常通过转化成点动型问题求解3、形动按运动对象分类:按运动形式分类:平移旋转翻折滚动问题设计的背景看主要有

位置约束型:它一般以简单图形为背景,探索研究因动点引起相关数量(或位置)的变化.时间关系型:这类问题就提出的问题来说,有线段、角以及面积等数量问题;形状位置问题,以及函数(包括直角坐标系)问题

动态几何问题综合了代数、几何中

较多的知识点,解答时要特别注意以下

八点:2、把握运动变化的形式及过程;3、思考运动初始状态时几何元素的数量和关系;4、“动”中取“静”5、找等量关系6、列方程7、是否分类讨论8、确定变化分界点(重难点)(重难点)(重难点)思考策略与解题方法1、读一问,做一问;

要善于在“动”中取“静”,在图形和各个几何量都“静”下来的状态下,以变化中的“不变量”和不变关系为“向导”,用含有变量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几何量;(重难点)“动”中取“静”(重难点)如图1,点P、Q分别是边长为4cm的等边∆ABC边AB、BC上的动点,点P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2)何时∆PBQ是直角三角形?APBQCM图1

要善于在“动”中取“静”,在图形和各个几何量都“静”下来的状态下,以变化中的“不变量”和不变关系为“向导”,用含有变量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几何量;

常利用面积关系、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特殊图形的几何性质等,寻找基本的等量关系式;找等量关系APBQCM图1列方程

将含有变量的代数式和相关的常量代入等量关系式建立方程或函数模型;某些几何元素的变化会带来其它几何量的变化,所以在求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建立函数模型.在解决有关特殊点、特殊值、特殊位置关系问题时常结合图形建立方程模型求解.

将变化的几何元素按题目指定的运动路径运动一遍,从动态的角度去分析观察可能出现的情况,看图形的形状是否改变,或图形的有关几何量的计算方法是否改变,以明确是否需要根据运动过程中的特殊位置分类讨论解决.是否分类讨论(重难点)确定变化分界点

若需分类讨论,常以运动过程中一些特殊位置的点为分界点,并画出与之对应情况相吻合的“静态”图形,根据情况发生改变的时刻,确定变化的范围分类求解.选送考试26题2、把握运动变化的形式及过程;3、思考运动初始状态时几何元素的数量和关系;4、“动”中取“静”5、找等量关系6、列方程7、是否分类讨论8、确定变化分界点思考策略与解题方法1、读一问,做一问;读动静找列分讨思三、典型例题

如图1所示,一张三角形纸片ABC,∠ACB=90°,AC=8,BC=6.沿斜边AB的中线CD把这张纸片剪成△AC1D1

和△BC2D2两个三角形(如图2所示).将纸片△AC1D1沿直线D2B(AB)方向平移(点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D1于点B重合时,停止平移.在平移过程中,C1D1与BC2交于点E,AC1与C2D2、BC2分别交于点F、P.(1)当△AC1D1平移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的D1E与D2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3)(2)设平移D2D1距离为x,△AC1D1与△BC2D2重叠部分面积为y,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对于(2)中的结论是否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ABC面积的.若存在,求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3图1图2PEFAD1BD2C1C2读

如图1所示,一张三角形纸片ABC,∠ACB=90°,AC=8,BC=6.沿斜边AB的中线CD把这张纸片剪成△AC1D1

和△BC2D2两个三角形(如图2所示).将纸片△AC1D1沿直线D2B(AB)方向平移(点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D1于点B重合时,停止平移.在平移过程中,C1D1与BC2交于点E,AC1与C2D2、BC2分别交于点F、P.(1)当△AC1D1平移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的D1E与D2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3图3图1图2PEFAD1BD2C1C2把握运动变化的形式及过程这是一个图形的平移运动思考运动初始状态时几何元素的数量和关系因为在中,AC=8,BC=6,则由勾股定理,得AB=10.因为,CD是斜边上的中线,所以DC=DA=DB,即C1D1=C2D2=BD2=AD1∠C1=∠A

,∠C2=∠B,∠C1+

∠C2=900.图2图1“动”中取“静”,让图形和各个几何量都“静”下来.下结论:因为是平移,所以,∠C1=∠AFD2

,∠C1=∠A,∠AFD2=∠A,所以AD2=D2F

.同理:BD1=D1E.又因为AD2=BD1,所以AD2=AD1-D1D2,,BD1=BD2-D1D2,,所以D1E=D2F图3PEFAD1BD2C1C2D1E=D2F猜想图中的D1E与D2F的数量关系

如图1所示,一张三角形纸片ABC,∠ACB=90°,AC=8,BC=6.沿斜边AB的中线CD把这张纸片剪成△AC1D1

和△BC2D2两个三角形(如图2所示).将纸片△AC1D1沿直线D2B(AB)方向平移(点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D1于点B重合时,停止平移.在平移过程中,C1D1与BC2交于点E,AC1与C2D2、BC2分别交于点F、P.(1)(2)设平移D2D1距离为x,△AC1D1与△BC2D2重叠部分面积为y,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图3图1图2PEFAD1BD2C1C2读(1)第2问是求变量之间的关系,则建立函数模型.

(2)按题目指定的运动路径运动一遍,重叠部分图形的形状不发生改变,则不需要分类讨论解决.

(3)找等量关系式:用面积割补法图3PEFAD1BD2C1C2x△BC2D2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一半,等于12.

为便于求三角形的面积,选择△BD1E的的底为BD1,需求边BD1上的高和Rt△C2OF的两直角边.(4)“动”中取“静”:我们视自变量x为“不变量”,以D1D2=x为“向导”,用含有自变量x的代数式表示两三角形的底和高.图3PEFAD1BD2C1C2x图2“动”中取“静”求△BD1E的的底为BD1和边BD1上的高因为D2D1=x,所以D1E=BD1=D2F=AD2=5-x,

由C1D1∥C2D2得△BC2D2∽△BED1,又△ABC的边AB上的高是.设△BED1的边BD1上的高为h,所以,所以

图3PEFAD1BD2C1C2x“动”中取“静”又C2F=x,∠C1+

∠C2=900

,所以∠FPC2=900.在Rt△EFG中,∠C2=∠B.所以,而所以图3图1图2PEFAD1BD2C1C2x“动”中取“静”求△FPC2的底和高.图3图1图2PEFAD1BD2C1C2x方法二: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

如图1所示,一张三角形纸片ABC,∠ACB=90°,AC=8,BC=6.沿斜边AB的中线CD把这张纸片剪成△AC1D1

和△BC2D2两个三角形(如图2所示).将纸片△AC1D1沿直线D2B(AB)方向平移(点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D1于点B重合时,停止平移.在平移过程中,C1D1与BC2交于点E,AC1与C2D2、BC2分别交于点F、P.(1)

(2)(3)对于(2)中的结论是否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ABC面积的.若存在,求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3图1图2PEFAD1BD2C1C2读第3问是求特殊值问题,则建立方程模型求解存在,当时,即整理得,3x2-20x+25=0.解得.即当或x=5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ABC面积的.图3PEFAD1BD2C1C2

如图①,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和EFG叠放在一起(点A与点E重合),已知AC=8cm,BC=6cm,∠C=90°,EG=4cm,∠EGF=90°,O是△EFG斜边上的中点.如图②,若整个△EFG从图①的位置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平移,在△EFG平移的同时,点P从△EFG的顶点G出发,以1cm/s的速度在直角边GF上向点F运动,当点P到达点F时,点P停止运动,△EFG也随之停止平移.设运动时间为x(s),FG的延长线交AC于H,四边形OAHP的面积为y(cm2)(不考虑点P与G、F重合的情况).(1)当x为何值时,OP∥AC.(2)

(3)(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四边形OAHP面积与△ABC面积的比为13∶24?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142=12996,1152=13225,1162=13456

或4.42=19.36,4.52=20.25,4.62=21.16)读

如图①,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和EFG叠放在一起(点A与点E重合),已知AC=8cm,BC=6cm,∠C=90°,EG=4cm,∠EGF=90°,O是△EFG斜边上的中点.如图②,若整个△EFG从图①的位置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平移,在△EFG平移的同时,点P从△EFG的顶点G出发,以1cm/s的速度在直角边GF上向点F运动,当点P到达点F时,点P停止运动,△EFG也随之停止平移.设运动时间为x(s),FG的延长线交AC于H,四边形OAHP的面积为y(cm2)(不考虑点P与G、F重合的情况).(1)当x为何值时,OP∥AC?(2)

(3)把握运动变化的形式及过程x这是△EFG的平移+点P的运动.思考运动初始状态时几何元素的数量和关系(1)注意参考数据运用于计算平方、平方根或估算.(2)∵Rt△EFG∽Rt△ABC,∴,.∴FG==3cm.Rt△EGF中

第1问是求当x为何值时,有特殊位置关系OP∥AC,则建立方程模型求解.“动”中取“静”:让图形和各个几何量都在特殊位置(OP∥AC)“静”下来.∵O是△EFG斜边上的中点.∴当P为FG的中点时,

OP∥EG,又EG∥AC∴OP∥AC.,∴x=FG=×3=1.5(s).∴当x为1.5s时,OP∥AC.XX

如图①,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和EFG叠放在一起(点A与点E重合),已知AC=8cm,BC=6cm,∠C=90°,EG=4cm,∠EGF=90°,O是△EFG斜边上的中点.如图②,若整个△EFG从图①的位置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平移,在△EFG平移的同时,点P从△EFG的顶点G出发,以1cm/s的速度在直角边GF上向点F运动,当点P到达点F时,点P停止运动,△EFG也随之停止平移.设运动时间为x(s),FG的延长线交AC于H,四边形OAHP的面积为y(cm2)(不考虑点P与G、F重合的情况).(1)当x为何值时,OP∥AC.(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参考数据:1142=12996,1152=13225,1162=13456

或4.42=19.36,4.52=20.25,4.62=21.16)读(2)第2问是求变量之间的关系,则建立函数模型.

y=S四边形OAHP=S△AFH-S△OFP4、找等量关系(1)题目明确了是求四边形OAHP的面积,则不需要分类讨论解决.用面积割补法“动”中取“静”为便于求其面积,选择Rt△AFH的两直角边为底和高.视自变量x为“不变量”,以AE=PG=x为“向导”去求出Rt△AFH的两直角边AH和FH.XX用含有自变量x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几何量,求出相关的常量.y=S四边形OAHP=S△AFH-S△OFP用含有自变量x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几何量,求出相关的常量.在Rt△EFG中,由勾股定理得:EF=5cm.则AF=X+5∵EG∥AH,∴△EFG∽△AFH.∴;∴.∴AH=(x+5),FH=(x+5).XX“动”中取“静”用含有自变量x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几何量,求出相关的常量.过点O作OD⊥FP,垂足为D.∵点O为EF中点,OD∥AC,∴点OD为△EFG的中位线.∴OD=EG=2cm.∵FP=FG-PG=3-x,∴y=S四边形OAHP=S△AFH-S△OFP=·AH·FH-·OD·FP

=·(x+5)·(x+5)-×2×(3-x)=x2+x+3

(0<x<3.XX“动”中取“静”视自变量x为“不变量”,以PG=x为“向导”去求出△OFD的底和高.

如图①,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和EFG叠放在一起(点A与点E重合),已知AC=8cm,BC=6cm,∠C=90°,EG=4cm,∠EGF=90°,O是△EFG斜边上的中点.如图②,若整个△EFG从图①的位置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平移,在△EFG平移的同时,点P从△EFG的顶点G出发,以1cm/s的速度在直角边GF上向点F运动,当点P到达点F时,点P停止运动,△EFG也随之停止平移.设运动时间为x(s),FG的延长线交AC于H,四边形OAHP的面积为y(cm2)(不考虑点P与G、F重合的情况).(1)当x为何值时,OP∥AC?(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四边形OAHP面积与△ABC面积的比为13∶24?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142=12996,1152=13225,1162=13456

或4.42=19.36,4.52=20.25,4.62=21.16)读第3问是求特殊值问题,则建立方程模型求解.

∴x2+x+3=××6×8∴6x2+85x-250=0(计算时注意参考数据的运用)解得x1=,x2=-

∵0<x<3,∴当x=

(s)时,四边形OAHP面积与△ABC面积的比为13∶24.(舍去)存在.当S四边形OAHP=×S△ABC时

如图16,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D=6,BC=8,,点M是BC的中点.点P从点M出发沿MB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到达点B后立刻以原速度沿BM返回;点Q从点M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在射线MC上匀速运动.在点P,Q的运动过程中,以PQ为边作等边三角形EPQ,使它与梯形ABCD在射线BC的同侧.点P,Q同时出发,当点P返回到点M时停止运动,点Q也随之停止.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秒(t>0).(1)设PQ的长为y,在点P从点M向点B运动的过程中,写出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