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讲义_第1页
中央银行讲义_第2页
中央银行讲义_第3页
中央银行讲义_第4页
中央银行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中央银行的起源可追溯到17世纪后半叶。是在银行业的迅速发展与危机下产生的。

中央银行的产生有两条途径:由实力强、信誉好的商业银行演变而成,如英格兰银行;由政府出面组建而成,如美国的联邦储备体系。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一)瑞典银行最早的国有银行,成立于1656年(二)英格兰银行最早的获得货币发行权、具有无限法偿资格的中央银行,最早的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19世纪中叶时,已成为中央银行制度的典范。

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

1694年,英格兰银行根据英王特许成立,股本120万镑,向社会募集。成立之初即取得不超过资本总额的钞票发行权,主要目的是为政府垫款。到1833年英格兰银行取得钞票无限法偿的资格。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

1844年,英国国会通过《银行特许条例》(即《比尔条例》),规定英格兰银行分为发行部与银行部;发行部负责以1400万镑的证券及营业上不必要的金属贮藏的总和发行等额的银行券;其他已取得发行权的银行的发行定额也规定下来。此后,英格兰银行逐渐垄断了全国的货币发行权,至1928年成为英国唯一的发行银行。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八章中央银行

英格兰银行凭其日益提高的地位承担商业银行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划拨冲销、票据交换的最后清偿等业务,在经济繁荣之时接受商业银行的票据再贴现,而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中则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由此而取得了商业银行的信任,并最终确立了“银行的银行”的地位。随着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因应实际需要,英格兰银行形成了有伸缩性的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活动等调节措施,成为近代中央银行理论和业务的样板及基础。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八章中央银行

1933年7月设立“外汇平准帐户”代理国库。1946年之后,英格兰银行被收归国有,仍为中央银行,并隶属财政部,掌握国库、贴现公司、银行及其余的私人客户的帐户,承担政府债务的管理工作,其主要任务仍然是按政府要求决定国家金融政策。英格兰银行具有典型的中央银行的“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的特点。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

(三)联邦储备体系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该系统是根据《联邦储备法》(FederalReserveAct)于1913年成立的。这个系统主要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备银行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等组成。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由位于华盛顿特区的中央管理委员会和12家分布全国主要城市的地区性的联邦储备银行组成。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从美国国会获得权利。

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

美国最早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是1791年获批的美国第一银行,1811年解散。1816年成立美国第二银行,1836年期满解散。

1837年至1862年间的“自由银行时代”美国没有正式的中央银行。

1863年至1913年间,《全国货币法》,建立国民银行制度。由财政部印制银行券。

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

(三)联邦储备体系的组织结构:联邦储备体系委员会:联邦储备体系的最高机构,由美国总统提名并征得参议院的同意后任命的7位理事组成。联邦储备体系理事会负责制定货币政策,它控制贴现率,可在规定范围内改变银行的法定准备比率,并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一起控制了公开市场买卖业务。联邦储备体系委员会还有大量的银行管理职能,如批准银行合并、监督对禁止贷款歧视和不真实报表的法律的实施、监督美国境内的外国银行活动。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

联邦储备银行:12个联邦储备区各设立一家联邦储备银行,并可在本储备区内的其他城市设立若干分行。联邦储备银行负责检查会员银行、审批某些银行合并的申请、进行支票清算、收回流通中的旧通货和发行新通货。此外,它们还参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并建立联邦储备系统与地方之间的联络。

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联邦储备体系内部政策制定的中心。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也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主席。其最主要的职能是决定公开市场业务,即联邦储备系统的证券买卖。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本身并不经手证券买卖,它是向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发出指示,告知后者代理操作。虽然法定准备金比率和贴现率并非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直接决定,但同这些政策工具有关的决策实际上还是在这里做出的。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

联邦咨询委员会:由每个联邦储备区的一位商业银行家(通常是一家大商业银行的总经理)所组成,该委员会充当联邦储备理事会的咨询顾问,对联储的货币政策制定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大约4000家会员商业银行:所有国民银行(都必须是联邦储备体系的会员,而在州注册的商业银行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加入联邦储备体系。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商业银行是联邦储备体系的成员。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一)中央银行制度的推广阶段(1914-1945)

1920年布鲁塞尔第一次国际金融会议的决议成为推广中央银行制度的理论基础(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阶段(1946-至今)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表现在:中央银行的国有化;国家对中央银行的控制加强;强化了中央银行的调控功能;国际合作加强;跨国中央银行的出现。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

三、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关于在中国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思想产生于清末。清末,这一思想的产生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萌芽阶段(1884~1908年)。在此阶段,国人尚未明确提出建立中央银行的思想,只是主张建立国家银行,但由于国家银行包含中央银行的性质,因此,建立国家银行的主张可以看作中央银行建设思想的萌芽。第二阶段为提出阶段(1909~1911)年。在此阶段,一些官员、买办和学者明确提出了建立中央银行的主张。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

民国建立后,北洋政府于1913年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明定其为中央银行,除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外,仍得经营一般银行业务。

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金融经济的统制,中央银行于1928年11月1日成立。从1938年开始,国民党政府利用战时的特殊情况,相继颁布了《公库法》(1938)、《中央银行办理票据交换办法》(1942)、《统一发行办法》(1942)等一系列健全中央银行职能的法规和政策,使中央银行初步具备了中央银行的职能。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唯一的一家银行既承担了“中央银行”的管理职能,集中管理和分配资金,又从事“商业银行”活动,实行“大一统”的银行体制。

随着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1982年9月,国务院下达的文件明确指出,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各专业银行受中国人民银行领导。

1983年9月,国务院再次下达文件,决定自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八章中央银行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地位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一)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央行是全国金融事业的最高管理机构,是代表国家管理金融事业的部门;央行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监管全国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央行的主要任务是代表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央行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与一般行政机关不同,央行的管理职能主要建立在其所拥有的经济手段上。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

(二)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1.是国际实行经济和金融调控的主体,调控对象是金融企业

2.不以盈利为目的

3.不经营普通的金融业务

4.享有货币发行权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

二、中央银行的地位(一)发行的银行两方面含义:享有货币发行的垄断权;维护货币的正常流通和币值稳定为宗旨(二)银行的银行两方面含义: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影响来发挥金融管理职能。具体体现:集中存款准备金;最终的贷款人;组织全国清算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三)国家的银行主要内容: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给国家以信贷支持;包管黄金及外汇储备;从事国际金融活动

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三、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探讨的是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分独立型中央银行(美国德国)、准独立型中央银行(英国日本)、附属型中央银行(意大利)。

中央银行的货币目标与政府的多重目标经常发生冲突。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争论:支持观点:央行受制于政府,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高货币增长-通货膨胀;政府要求银行购买国债以弥补赤字时,导致政府债务货币化,增加基础货币);货币政策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不宜政治家来进行决策。反对观点:金融体系是经济总体的一部分,政府对经济运行总体负责,所以金融体系也应由政府来统一管理;方便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政府也可以关心长远目标。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中央银行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几个观点:1.从实证分析看,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确实存在一种负相关的关系,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从实证分析看,在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与失业和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中则找不到显著的相关性;3.一国选择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