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综合布线系统设计3.2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准则3.3综合布线系统结构3.4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3.5电气防护系统的设计3.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项目的设计3.7用户需求分析3.8综合布线系统与建筑整体工程的配合3.9综合布线产品及选型3.10综合布线系统图纸设计与绘制 ①该规范规定了综合布线系统术语共34条,并作出明确释义,列出符号与缩略语表。②系统设计规范,将综合布线系统分为7个部分。分别定义为: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和管理。③定义了综合布线的系统分级与组成。2.规范主要内容④系统应用的说明。⑤屏蔽布线系统的说明。⑥工业级布线系统的说明。⑦系统配置设计的说明。⑧系统指标的说明。⑨安装工艺要求。接地与防护、防火的说明。附录、条文说明。规范的全文及详细内容,请参阅国家建设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3.2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准则3.2.1设计原则3.2.2设计步骤3.2.1设计原则
目前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时,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①尽可能将综合布线系统纳入到建筑物整体规划、设计和建设之中。
②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建筑物功能、当地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等因素。尽可能将更多的信息系统纳入到综合布线系统。③长远规划思想,保持一定的先进性。
综合布线厂商都有15年的质量保证,在这段时间内布线系统不需要变动,就能适应通信的需求。④扩展性。综合布线系统应是开放式结构,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较高传输率的应能支持实时多媒体图像信息的传送)及监控等系统的需要。
在设计时,应适当考虑今后信息业务种类和数量增加的可能性,预留一定的发展余地。
⑤标准化。为了便于管理、维护和扩充,在设计均应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内标准及有关工业标准,支持标准的主流厂家的网络通信产品。⑥灵活的管理方式。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星型/树型结构,采用层次管理原则,同一级节点之间应避免线缆直接连通。比如,语音系统和数据系统的方便切换;星型网络结构改变为总线型网络结构。⑦经济性。在满足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力求线路简洁,距离最短,尽可能降低成本,使有限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用。3.2.2设计步骤
设计一个合理的综合布线系统一般有7个步骤。①分析用户需求。②获取建筑物平面图。③系统结构设计。④布线路由设计。⑤技术方案论证。⑥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⑦编制综合布线用料清单。
综合布线的设计过程,可用图3-1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图3-1综合布线设计流程图3.3综合布线系统结构3.3.1综合布线系统组成3.3.2综合布线的网络结构3.3.3综合布线系统的设备配置3.3.4布线系统接口3.3.5具体配置3.3.1综合布线系统组成1.综合布线部件
综合布线施工用的主要布线部件有下列几种。①建筑群配线架(CD)。②建筑群干线电缆、建筑群干线光缆。③建筑物配线架(BD)。④建筑物干线电缆、建筑物干线光缆。⑤楼层配线架(FD)。⑥水平电缆、水平光缆。⑦转接点(选用)(TP)。⑧信息插座(IO)。⑨通信引出端(TO)。①综合布线系统分为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和管理共7个部分。综合布线系统基本构成如图3-2所示,由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和工作区缆线构成。2.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图3-2综合布线系统基本构成②综合布线各子系统的构成如图3-3的(a)、(b)所示。图3-3综合布线子系统构成3.3.2综合布线的网络结构1.星型网络结构图3-5星型网络结构2.树型(多级星型)网络结构图3-6树型网络结构3.3.3综合布线系统的设备配置
图3-7建筑物FD-BD结构
图3-8建筑FD/BD结构图3-9FD-BD共用楼层配线间结构3.3.4布线系统接口图3-12综合布线接口1.综合布线接口2.公用网接口3.3.5具体配置1.子系统线缆长度2.配线架3.信息插座4.配线间和设备间5.引入设备6.电磁兼容性7.接地及其连接3.4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3.4.1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3.4.2水平子系统的设计3.4.3干线子系统的设计3.4.4管理子系统的设计3.4.5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3.4.6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3.4.1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1.工作区选用的适配器①设备的连接器处采用不同信息插座,也可采用专用接插电缆或适配器。②当在单一信息插座上要求两项服务时,应用“Y”型适配器。如图所示:用集线器和交换机。③选用的电缆类别不同于设备所需的电缆类别时,应采用适配器。④使用不同信号的数模转换或数据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应采用适配器。⑤为了网络的兼容性,可采用协议转换适配器。⑥根据工作区内不同的应用终端设备(如ISDN终端),可配备相应的终端适配器。
工作区信息插座的安装要求:①根据工作区的面积,确定信息插座安装位置,安装在地面上的信息插座应采用防水和抗压的接线盒;安装在墙面或柱上信息插座底部离地面高度为30cm。②根据设计等级,估算信息插座数量。
基本型:每10m2一个信息插座;增强型或综合型:每10m2两个信息插座。2.工作区信息插座的安装③信息模块类型和数量。3类信息模块支持16Mbit/s信息传输,适合语音应用;超5类信息模块支持1000Mbit/s信息传输;6类信息模块支持1000Mbit/s信息传输;光纤插座模块支持1000Mbit/s以上信息传输,这三类适合语音、数据和视频应用。如图所示: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
=
n
+
n
3%M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信息点的总量;n
3%为余量。①信息插座和计算机间的跳线应小于5m。②跳线可订购或现场压接。一条链路需要两条跳线,一条从配线架跳接到交换设备,一条从信息插座连到计算机设备。3.跳接软线要求③现场压接跳线RJ45水晶头所需的数量:m
=
n
4
+
n
4
15%其中:m—
RJ45水晶头的总需求量;
n—
信息点的总量;
n
4
15%—
留有的富余量。4.用电配置要求图3-14工作区信息插座与电源插座布局图3.4.2水平子系统的设计1.水平子系统设计要领(1)设计原则①提出的近期和远期的终端设备要求;②确定每层需要的信息点的数量及位置;③终端将来可能产生移动、修改和重新安排的预测情况;④一次性建设或分期建设的方案。①布线路由设计;②管槽设计;③电缆类型选型、布线长度计算;④管槽、线缆和其他布线材料预算。(2)设计内容
水平电缆是从楼层管理间布放到工作区,其布线路由上可能存在与电源电缆并行的问题,为了减少对通信电缆的干扰,同时也减少通信电缆的对外界电子设备的干扰,当水平布线通道内同时安装安装电信电缆和电源电缆时,电缆敷设要符合以下要求:(3)强电与弱电电缆技术要求①屏蔽的电源电缆与电信电缆并线时不需要分隔;②使用电源管道(金属或非金属)来分隔通信电缆与电源电缆;③对非屏蔽的电源电缆,最小距离为10cm;④在信息插座中,电信电缆与电源电缆的距离最小应为6cm。(4)网络拓扑结构星型结构,通常用双绞线,90M(5)水平子系统的线缆类型双绞线,光纤(超过90M以上),混合电缆(6)水平子系统布线距离跳线不超过10M,100欧双绞线,最大长度为90M。(7)电缆长度估算布线方法和走向;最远、最近信息点的距离;估算每根电缆长度;电缆订购(1)天花板吊顶内敷设线缆方式2.水平子系统管槽路由设计图3-15先走走廊吊顶槽道再线管至信息出口(2)地面槽管方式图3-16地面线槽布线法
地面线槽方式的缺点如下。①至少需要6.5cm以上的垫层厚度,对尽量减小挡板及垫层厚度不利。②如果楼板较薄,有可能在装演吊顶过程中被吊杆打中,影响使用和受损。③不适合楼层中信息点特别多的场合。建议超过300个信息点的场合,应同时用地面线槽与吊顶内线槽的两种方式。④不适合石质地面,应避免经过石质地面或不在其上放出线盒与分线盒。⑤为美观,地面出线盒的盒盖应为铜质,地面线槽方式多用于高档会议室等处。(3)走廊槽式桥架方式:
用吊杆或托臂架支撑(4)墙面线槽方式图3-17墙面线槽方式(1)直接埋管方式(2)蜂窝状地板布线法(3)高架地板布线法3.地板下敷设缆线的方式图3-18高架地板布线法(4)其他布线方法图3-19护壁板管道布线法①护壁板管道布线法。②地板导管布线法。
图3-20地板导管布线法③模制管道布线法。
图3-21模制管道布线法(1)多用户信息插座设计方案4.大开间办公环境水平布线方法图3-22多用户信息插座连接(2)转接点设计方案图3-23转接点连接方式图3-24在吊顶内设置转接点的方法3.4.3干线子系统的设计干线子系统(也称垂直子系统),用于连接各配线室,实现计算机设备、交换机、控制中心与各管理子系统之间的连接。1.主干子系统结构:采用星型拓扑结,即主设备间到每个楼层电信间都有一条独立的多芯光缆。同时,2-4根六类双绞线作为数据主干备用的。1.干线子系统基本要求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之前,确定好电缆中语言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共享原则。基本型,每工作区选定1对双绞线;增强型,2对,综合型,在它们基础上增加光缆。需要的电缆总对数和光纤总芯数,应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留适合的备用,线务采用电缆和光缆。确定从楼层到设备间的干线路由有两大通道:封闭型和开放型封闭型:开放型:线缆不应布放在电梯、供水、供气、供暖和强电等竖井中。垂直通道有电缆孔、管道、电缆竖井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采用电缆竖井。水平通道预埋暗管和电缆桥架方式。2.干线子系统线缆类型选择根据建筑物的楼层面积、高度、用途和信息点数量来选择类型:4种线缆:100欧母双绞线;62.5m/125m多模;50m/125m多模;8.3m/125m单模。100之内采用超五类和六类双绞线,环境不同,采用屏蔽或非屏蔽线。语言系统采用大对数电缆,数量不小于信息点的75%。3.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距离CD与FD不应超过2KM,BD与FD不应超过500M。设备间的主配线设在建筑物中部附近使线缆最短;超过距离,可分成几个区域;采用单模光纤,CD与FD延伸到3KM,采用六类双绞线,不应超过90M。CD到BD配线架上的接线不超过20M。62.5m/125m多模,不超过2KM。8.3m/125m单模,不超过3KM。4.干线子系统的接合方法确定主干线连接方法时(包括楼层配线间与二级交换间连接),最重要的是根据建筑物结构和用户要求,来确定方法,以下两种方法:点对点端接法:分支接合方法:(1)点对点端接法图3-25点对点端接法(2)分支接合方法图3-26分支接合方法
建筑物垂直干线布线通道可采用电缆孔和电缆竖井两种方法。5.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1)电缆孔法
(2)电缆井法
图3-27电缆孔方法
图3-28电缆井方法3.4.4管理子系统的设计1.管理子系统由交连/互连的配线架、信息插座式配线架、水平跳线连线(HC)、中间跳线连线(IC)、主跳线连线接(MC)和标识组成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互相连接和交叉连接互相连接:指水平线缆一端连接至工作间的信息插座,一端连接至配线间的设备架,如图所示:交叉连接:指在水平链路中安装两个配线架。其中水平线缆一端连接到工作间的信息插座,一端连接至设备间的配线架,网络设备用软线至配线架,再连接两个配线架。如图所示:2.管理子系统设计要求(1)根据信息点的分布、数量和管理方式确定楼层配线架的位置和数量。(2)信息点少的,可以近似的有楼层管理,多层共用一个楼层的配线间。(3)FD的接线模块应10%-20%的余量。(4)根据光缆的芯数、规格确定光纤终端盒的规格和形式,配线间位置定在弱电井里或附近房间。(5)每座建筑至少一个设备间。(6)干线配线管理采用双点管理双交叉连接,楼层配线管理采用单点管理。(7)管理内容交接管理,标识管理和连件管理3.交叉管理是指线路的跳线连接控制,通过跳线连接可安排或重新安排线路路由,管理整个用户终端。有单点管理和双点管理两种类型。(1)单点管理单点管理属于集中型管理,即在网络系统中只有一个“点”可以进行线路跳线连接,其他连接点采用直接连接。例如,主配线设备使用跳线连接,而楼层配线架使用直接连接。
双点管理属于集中分散型管理,即在网络系统中只有两个“点”可以进行线路跳线连接,其他连接点采用直接连接。这是管理子系统普遍采用的方法,适用于大中型系统工程。例如,BD和FD采用跳线连接。(2)双点管理(1)单点管理单交连只有一个管理单元,负责各信息点的管理,它在整栋大楼内只设一个设备间作为交叉连接区,楼内信息点均直接点对点地与设备间连接适用于楼层低、信息点数少的布线系统。(2)单点管理双交连管理子系统采用单点管理双交连,其管理单元位于设备间中的交换设备或互连设备附近(进行跳线管理),并在每楼层设置一个接线区作为互连区。适用于楼层高,信息点较多的场所。(3)双点管理双交连双点管理系统在整栋大楼一个设备间,在各楼层设了管理子系统,负责该楼层信息节点的管理,各楼层的管理子系统采用主干线缆与设备间进行连接。每个信息节点有两个可管理的单元。4.标识管理图3-31双点管理双交连它是管理子系统综合布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标识上的信息有:建筑物的名称、位置、区号和起始点。有3种标识:电缆标识、场标识和插入标识(最常用的)。(1)电缆标识:主要用于交接硬件安装之前电缆的起点和终点。场标识:用于设备间和远程通信(卫星)接线间、中继线/辅助场及建筑物的分布场。插入标识:用于设备间和二级接线间的管理场,它是颜色来标记端接线缆的起始点。插入标识是硬纸片,可以插入1.27cmX20.32cm的透明塑料夹里。(4)管理方案A、物理件需要标识线缆、通道(线槽/管)、空间(设备间)、端接件和接地5个部分。B、配线架和面板的标识除了清晰、简洁易懂外,还要美观。C、施工人员为保证线缆两端的正确端接,会在线缆上贴好标签。D、应用管理人员与应用技人员密切合作,做好移动或重组的各种记录。(5)标签种类A、专用标签:B、套管和热缩套管:110型配线架5.连接件管理3.4.5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设备间是安装核心网络设备和楼层网络设备的场地,是综合布线系统中重要的管理区域。安装了集线设备、网络服务器等大量的电子设备,对运行环境、防雷和接地等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如图所示:1.设备间基本要求(1)设备间的位置应设于主干线路的中间,一般一层、二层靠近线路引入房间的位置。远离电磁干扰、易腐蚀、易燃、易爆物品、渗漏水源,对设备不利的位置。(2)设备间的大小根据智能化建筑的建设规模、采用的各种不同系统、安装设备的数量、网络结构要求及今后发展考虑。其面积最低不应小于10平方米。(3)设备间环境要求A、室温应保持10-27℃,相对湿度应保持20%-80%.B、应按防火标准:防火报警、防火防盗门、防火的墙面、地面和天花板都要防火。C、装修标准:满足通信机房工艺要求:采用活动地板(能抗静性能)。D、应防止有害气体侵入,良好的防尘措施。(4)电源要求可靠的交流:50Hz,220V,备用电源和不间断电源(UPS)。(5)设备间结构须保证其净高(呆顶到地板之间)不应小于2.55M(无障碍空间),门的高度应大于2.1M,门宽应大于0.9M。地板可载5000N/M2。(6)设备间照明在水平工作面0.8M处,在垂直工作面高度1.4M处,最低照度标准应为150lx。(1)活动地板用于电话交换机房、计算机主机房及设备间。(2)地板或墙壁内沟槽
是建筑中预先制成的,使用中受到限制,线缆路由不能自由选择和变动。(3)预埋管路在建筑的墙壁或楼板内预埋管路,管径和根数是根据缆线需要来设计。2.设备间线缆敷设3.4.6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是由多栋相邻或不相邻的房屋建筑组成的小区或园区的建筑物间的布线系统。1.建筑群子系统设计特点(1)线路设在屋外,对客观环境和建设条件影响大,工程范围大、涉及面较宽,在设计和施工须重视。(2)采用有线通信方式。(3)线缆是室外通信线路,建在市区道路两侧。建设原则、网络分布、建筑方式、工艺要求及管线要配合协调。建筑群子系统工程设计的设计步骤如下:①确定敷设现场的特点。②确定电缆系统的一般参数。③确定建筑物的电缆入口。④确定明显障碍物的位置。⑤确定主电缆路由和备用电缆路由。⑥选择所需电缆类型和规格。⑦确定每种选择方案所需的劳务成本。⑧确定每种选择方案的材料成本。⑨选择最经济、最实用的设计方案。3.建筑群布线子系统管槽路由设计(1)地下方式①管道电缆(见图3-33)。
图3-33管道电缆②电缆沟(见图3-34)。图3-34电缆沟③直埋(见图3-35)。
图3-35直埋电缆(2)架空方式
图3-36架空电缆3.5电气防护系统的设计3.5.1电气防护设计3.5.2接地系统设计3.5.1电气防护设计
电气防护系统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原则。①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设备间或干线交接间内应设有独立、稳定、可靠的交流50Hz、220V电源,便于维护检修和日常管理,需要配备50Hz、220VUPS电源。②当线路处在危险中,如受到雷击、工作电压大于250V的电源碰地、电源感应电势或地电势上升电压大于250V时,要对其进行过压过流保护。③过压保护采用放电保护器,过流保护采用能够自复的保护器。④配线架、线缆等接地点在任何层次上都不能与避雷系统相连,与强电接地系统的连接只能在两个接地系统的最底层。⑤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大于3V/m时,应采取屏蔽防护措施,抑制电磁干扰,建议采用钢管或金属线槽方式或采用屏蔽线缆、光缆。⑥使用钢管或金属线槽敷设非屏蔽双绞线时,各段钢管或金属线槽应保持电气连接并接地,当使用屏蔽电缆时,从配线架到工作区设备的整条通道都应有可靠的屏蔽措施。⑦如采用电缆屏蔽层组成接地网时,各段的屏蔽层必须保持可靠连通并接地,任意两点的接地电压不应超过1V,否则采用光纤。⑧在设备间、楼层配线间都应提供合适的接地端,机框应采用直径4mm的铜线连接至接地端,设备间必须把电缆的屏蔽层连至合格的楼层接地端,屏蔽层在各楼层的接地,都应采用直径4mm的铜线把干线电缆的屏蔽层焊接到合格的楼层接地端。⑨每个楼层配线架不应串联,而应该并联连接到接地极上。
通信线与电力线的间隔距离应符合表3-5中的要求。表3-5 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类别与综合布线接近状况最小净距(mm)380V电力电缆<2kVA与缆线平行敷设13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70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10380V电力电缆2kVA~5kVA与缆线平行敷设3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150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80380V电力电缆>5kVA与缆线平行敷设6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300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钢管中150
墙上敷设的线缆、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隔距离应符合表3-6中的要求。表3-6 墙上敷设的综合布线电缆、光缆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其他管线最小平行净距(mm)最小交叉净距(mm)电缆、光缆或管线电缆、光缆或管线避雷引下线1
000300保护地线5020给水管15020压缩空气管15020热力管(不包封)500500热力管(包封)300300煤气管300203.5.2接地系统设计1.接地线各种设备与接地母线之间的连线,采用铜质绝缘导体,截面应不小于4平方毫米。
2.接地母线(层接地端子)水平布线与系统接地的公用中心连接点。楼层配线柜应与本层的接地母线焊接在一起,同一楼层配线间的金属架和干线均应与该层的接地母线相焊接。接地母线必须为6mm厚×50mm宽的铜条。长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接地干线由总接地母线引出,连接所用接地母线的接地导线。接地干线应为绝缘铜质导线,最小截面应不小于16平方毫米。4.主接地母线(总接地端子)主接地母线应采用铜质导线,最小截面尺寸为6mm×50mm宽。长度根据实际需要来定。5.接地引入线接地引入线指主接地母线与接地体之间的接地连接线,宜采用40mm×mm或50min×mm的镀锌扁钢。接地引入线应作绝缘防腐处理,在其出土部位应有防机械损伤措施,且不宜与暖气管道同沟布放。6.接地体接地体分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种。当综合布线采用单独接地系统时,接地体一般采用人工接地体,并应满足以下条件:(1)距离工频低压交流供电系统的接地体不宜小于10m。(2)距离建筑物防雷系统的接地体不应小于2m。(3)接地电阻不应小于4欧姆。当综合布线采用联合接地系统时,接地体一般利用建筑物基础内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3.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项目的设计1.前言客户的单位名称、工程的名称、设计单位(施工方)的名称,设计的意义,设计内容概要。2.定义与惯用语通用术语、自定义的惯用语做出解释。3.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工程概况、确定设计目标、原则和标准、布线总体结构、产品选型、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子系统、施工方案、系统使用的维护管理、验收测试、工程材料总清单及工程费用、工程设计/施工图纸。3.7用户需求分析3.7.1用户需求分析3.7.2用户需求分析的基本要求3.7.3用户信息需求量估算3.7.1用户需求分析1.需求对象分析
从目前智能小区发展情况看,可分为以下3种。①住宅型智能小区。它是城市居民居住生活的聚集地,小区内除基本住宅外,还需有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建筑、辅助建筑及公共服务设施。②商住型智能小区。它由部分商业区和部分住宅区混合组成,一般位于城市中繁华街道附近,有一边或多边是城市中的骨干道路,其两侧都是商业和贸易等房屋建筑。小区的其他边界道路或小区内部有大量城市居民的住宅建筑。③校园智能园区。通常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等大型单位组成。在园区内除教学、科研和医疗等公共活动需要的大型智能化房屋建筑(教学楼、科研楼和门诊楼等)外,还有大量集体宿舍和住宅,以及配套的公共建筑(图书馆、体育馆等)。
目前所讲智能小区主要是指住宅型智能小区,根据其智能化程度将智能小区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达到要求如下。一星级:①安全防范子系统:出入口管理及周界防越报警;闭路电视监控;对讲与防盗门控制;住房报警;巡更管理。②信息管理子系统:远程抄表与管理IC卡;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供电设备、公共照明、电梯、供水等主要设备监控管理;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系统;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③信息网络子系统:每户不少于两对电话线和两个有线电视插座;建立有线电视网。
二星级:除应具备一星级的的全部功能之外,同时还要在安全防范子系统和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建设方面,大幅提高其功能及技术水平。信息传输通道应采用高速宽带数据网作为主干网。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应配置局部网络,并可供住户连网使用。三星级:具备二星级的全部功能,其中信息传输通道应采用宽带光纤用户接入网作为主干网,实现交互式数字视频业务。(1)工程区域大小单栋或者多栋智能化建筑。(2)信息业务种类语言、数据、图像通信系统安防监控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电视接收系统消防监控系统2.用户信息需求分析的范围3.7.2用户需求分析的基本要求1.确定工作区数量和性质摸清各工作区的用途和使用对象,信息点的位置和数量。2.近期需求与长远发展兼顾可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水平布线一步到位。”信息插座分布数量和位置适当留有发展和应变余地。3.征求多方意见根据调查收集到的资料,参照典型案例,分析用户信息分析结果与部门共同分析,形成准备的用户信息需求报告。3.7.3用户信息需求量估算1.智能建筑信息需求量估算(1)综合办公楼和商贸租赁大厦①按在职工作人员的数量估算。通常党政机关、金融单位、科研设计部门的每个工作人员应配有一个信息点。规模较小或不太重要的部门可以两三个工作人员配有1个信息点。在比较特殊或重要的部门,其信息点数量可增加到每人两个或更多。②按组织机构的设置估算。在一般行政机关、工矿企业、科研设计等部门,可根据其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及对外联系的密切程度来考虑。一般单位的处级最少配置三四个信息点,科室至少配有两个信息点,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和业务量多少增减信息点数量。①按工作人员的数量估算。根据单位的工作性质、业务量多少和对外联系密切程度估算。重要单位每人应配备1个信息点,一般单位最少两三个人配有1个信息点。②按工作岗位设置估算。有些单位(如客运、货运调度岗位)采用的是24h工作制,而且业务性质较重要,除必备的信息点外,还应设置备用信息点,以保证工作不间断。③按参与活动和来往人员的多少估算。(2)交通运输和新闻机构①按经营规模的大小或工作岗位的多少来估算。如商场按柜台、宾馆饭店按房间、会议中心按座位、医院按床位或门诊病人数量作为基本计量单位。但要注意上述智能建筑本身的差异很大,对信息的需求也就不同,在估算时必须有所区别。②按建筑面积大小估计。上述几种场所也可按建筑面积的大小、办公室房间的多少、商场营业面积、商贸洽谈场所数量面积和展览摊位数来估算。(3)其他类型的重要建筑
表3-8中列出了综合布线工程中对智能化小区用户信息点分析预测的经验作法,分别从居住建筑的套型、房间数和智能化程度来估算。2.智能化小区信息需求量估算表3-8 智能化小区居住建筑用户信息点的参考指标套型特大大中小房间数量(不包括厅)4室以上3室~4室2室~3室1室~2室智能化程度类型领先型先进型—领先型普及型—先进型普及型(超前型)用户信息点数(个)5个以上4个~5个3个~4个2个~3个信息业务种类所有智能化功能且有开发性的前景语音、监控、保安、数据、报警、视频、计算机连网语音、监控、保安、数据、报警、视频、计算机连网语音、监控、保安、数据、报警、视频备注有些国外产品和资料将智能化程度分为二级或三级,与本表有所不同,这方面尚无统一规定和标准3.8综合布线系统与建筑整体工程的配合3.8.1与土建工程的配合3.8.2与装潢工程的配合3.8.3建筑物现场勘察3.8.1与土建工程的配合1.楼层水平布线的配合水平布线是最烦琐的工程,它涉及到水平布线的管路或槽道的路由、管径和槽道规格、通信引出端的位置和数量、预留穿放线缆和洞孔尺寸大小等问题。2.建筑物主干布线的配合建筑物的上升管路(槽道)、电缆竖井和上升房等辅助设施,在设计和施工时要考虑它的位置大小与其他管线系统共享和防火等问题。3.设备间的配合①设备间的位置尽量安排在邻近电缆竖井(或上升管槽、上升房)处,以减少建筑中的管线长度和布线长度。②设备间的面积应根据建筑物规模和安装在设备间各系统的设备数量等因素综合考虑。③在设备间内不得有煤气管、上下水管等管线,以免对通信设备发生危害。①通信线路从地下管道接入建筑物的路由和位置,应与房屋建筑设计单位协商决定。设计时要考虑与其他管线之间有无互相影响或矛盾,如地下管道有可能承受房屋建筑的压力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或钢管等方式以解决通信线路免受压力的问题。②管道的管孔数量或预留洞孔尺寸除满足当前需要外,应适当考虑扩充备用量。4.通信线路接入建筑物配合3.8.2与装潢工程的配合1.设计配合根据建筑物的资料以及装潢设计情况进行设计,布线设计与装潢设计之间必须经常相互沟通。①管线系统先于装潢工程完成。一是、要求综合布线系统比装潢工程先进入现场施工,因为管线系统的安装可能要破坏建筑物的外观,如墙上挖洞、打钻,管道的敷设等,把破坏建筑物的外观的事情先做,尽量避免返工修补等现象。二是在装潢之前完成管线系统安装,当发现有管线设计不合理等情况时有利于发现问题尽早处理解决。②设备间、配线间和工作区安装在装潢工程后完成。要求综合布线系统在装潢工程之后撤出现场。线缆布放到位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招聘与录用(第3版)第3章 制订招聘计划
- 2024年呼和浩特客运车资格证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4年宁夏客运实操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郴州道路运输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
- 2024年宜春客运资格证考试内客
- 2024年石嘴山道路运输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年玉溪公交车从业资格证考试
- 云南省彝良县民族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安徽省滁州市英华高一上数学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应急第一响应人理论考试试卷(含答案)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EDA实验报告1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 有效初三英语课堂教学ppt课件
- 幸福在哪里作文800字高中范文
- 五人制足球比赛记录表.doc
-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所有知识点总结
- 《运动生理学》教案
- 陈春花管理学著作精华解读之《管理的常识》
- 钻孔灌注桩试桩施工方案
- 外贸销售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