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队列归纳复习课复习课程_第1页
高考语文考点队列归纳复习课复习课程_第2页
高考语文考点队列归纳复习课复习课程_第3页
高考语文考点队列归纳复习课复习课程_第4页
高考语文考点队列归纳复习课复习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考点队列归纳复习课

(1)借景抒情。抽取诗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要求考生分析出作者借以抒发的情感。(2)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比较含蓄,有时理解不一定到位,而扣住直抒胸臆句分析作者的感情则比较简单。(3)含蓄直露兼有。这种题型虽比较复杂,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做好它还是没有难度的。(4)托物言志。古人写诗喜欢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某个事物上,通过对这个事物的吟咏表达自己的情怀,这就是所谓的托物言志。命题者在考查时往往让考生分析作者借某个特定的物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怀。答题时一般要知人论世,找作者情感与所托之物的共同点,实现人与物的对接,从而把握作者的感情。2、整体把握诗中的感情所谓整体把握情感,往往要结合全诗(词)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理出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其难度比理解某个句子中作者的情感来得大,要求考生必须全面地分析材料,尽可能多地解读出其中的内涵。3、比较不同诗中作者的感情高考对诗人情感的考查,方法除了整体感知外,有时还可根据作者心境、身份、地位的不同,比较诗中具体情感的异同。这个比较具体又可分为二类:

(1)比较不同诗中同样词语心境的异同。(2)比较同样对象在不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高考真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借景抒情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这里作者写了“极目远望,水天相接,树木迢迢,一片待雨的乌云飘来,遮住了大半个山”之景,其特征辽阔、低沉,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路途艰险、对朋友前途的关切之情。同时以“雨云埋山”显示了前途迷茫的郁闷。这种方法考生以前也学过,如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它所抒发的情感与此相仿。据此,此题的答案为: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骨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只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湖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高考真题答案

2、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指新火。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高考真题答案

3、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相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因此题中所列的“咨嗟”、“休对”、“且将”都是直抒胸臆的词,表达了作者无奈、苦涩的心情。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堵?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高考真题答案4、词的下片主要是直抒胸臆句,“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作者期待像雄鹰一样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示长安君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5、这首诗颔联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而颈联则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理解时要各自分析。颔联中“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并且“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颈联:“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