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的问题性网络使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_第1页
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的问题性网络使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_第2页
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的问题性网络使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_第3页
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的问题性网络使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_第4页
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的问题性网络使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的问题性网络使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心理学报》2015,Vol.47,No.5,611—623陈武李董平鲍振宙闫昱文周宗奎

问题性网络使用问题性网络使用(problematicInternetuse,PIU)是指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带来不良影响的过度网络使用(Beard&Wolf,2001)。中介变量亲子依恋?PIU1.1亲子依恋与青少年PIU的关系在理论层面上,良好亲子依恋所具备的两大核心功能(情感温暖、社会控制)都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的PIU。具体而言,情感温暖可以满足青少年的情绪情感需要,安全依恋的青少年无需将网络虚拟世界作为心灵港湾来缓解不良情绪。社会控制是指社会成员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他人行为以符合社会规范和期望的一种调节功能,即使他人主观上不愿意做出相应的改变(Lewis&Rook,1999)。良好的亲子依恋提供了社会控制的功能,此时个体担心沉迷网络及相伴出现的问题(如学业失败)会让父母伤心(Hoffmann,2011),因而减小了PIU的可能性。1.2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在线上与同伴交往是青少年常见的网络使用行为(Subrahmanyam,Greenfield,Kraut,&Gross,2001)。另外,网络本身的特点容易产生同伴影响(peerinfluence)和社会感染(socialcontagion),易于导致从众效应(Aral&Walker,2011;Muchnik,Aral,&Taylor,2013)。根据社会学习理论,青少年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同伴的PIU从而自身发展出相类似的行为。比如,不玩网游的青少年可能由于周围同伴玩网游而喜欢上网玩游戏。因此不难推测,不良的同伴交往可能是PIU的风险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同伴的网络过度使用行为能显著正向预测个体网络成瘾的程度.1.3意志控制的调节作用意志控制(effortfulcontrol)是指个体抑制优势反应、激活次优势反应的自我调节能力(Rothbart&Bates,2006)。意志控制较强的个体往往有更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能更好地应对生活压力,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Eisenberg,Hofer,&Vaughan,2007;Eisenberg,Spinrad,&Eggum,2010)。相反,低意志控制的个体喜欢获得及时满足,更容易被短期利益迷惑,产生犯罪或越轨行为(Hirschi&Gottfredson,1993)。换句话说,意志控制可以作为青少年具有更少外化和内化问题、更能良好适应社会的保护因素,这在大量横断与纵向研究中得到支持(Eisenbergetal.,2010)。小节综上,在发展系统论的影响下,本研究基于“社会发展模型/初级社会化理论”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观”,拟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moderatedmediationmodel),同时考察家庭因素(亲子依恋)、同伴因素(越轨同伴交往)和个体因素(意志控制)对青少年PIU的影响。具体来说,本研究将基于2758名初中生的大样本数据,考察亲子依恋影响青少年PIU的中介(亲子依恋怎样起作用)和调节机制(亲子依恋何时起作用),探讨越轨小节同伴交往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意志控制对中介链条的调节作用,以期为青少年PIU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指导。2.方法被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本研究的被试。具体做法是,根据近年来广东省各地市人均GDP等综合性发展指标,选取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比较靠前(广州、深圳)和相对落后(梅州、河源)地区的初级中学作为本次调查的总体。在每个发达地市均抽取1所重点中学和1所普通中学,在每个落后地市均抽取1所重点中学和2所普通中学。在每所学校每个年级(7至9年级)均随机抽取两个班进行调查。因此,总计10所学校的青少年参加了本次调查。2.1被试

年级占总人数百分比初一34.99%初二32.49%初三32.52%性别占总人数中百分比男46.08%女53.92%2.2工具亲子依恋采用“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的亲子依恋分问卷简本进行测量(李霓霓等,2009)。包含13个项目,从亲子信任、亲子沟通、亲子疏离(反向计分)等方面描绘亲子依恋的安全性。例如,“我信任父母”。采用5点计分,从“从不”到“总是”分别计1~5分。根据问卷使用手册,该问卷三个维度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可以直接计算总分(Armsden&Greenberg,1987)。分数越高表示亲子依恋的安全性越高。本研究中,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三因子模型对数据拟合良好,RMSEA=0.061,NNFI=0.97,CFI=0.98,SRMR=0.035。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7。越轨同伴交往采用“越轨同伴交往问卷”进行测量(Bao,Li,Zhang,&Wang,2014;宋静静等,2014)。询问被试的好朋友中有多少人经常出现偏差行为。同伴偏差行为包括吸烟、酗酒、考试作弊、PIU

等。这些行为都可能对个体产生同伴越轨训练,进而导致问题行为。以往的PIU研究往往采用单一项目测量同伴偏差行为(Wangetal.,2011),这可能降低测量的敏感性和可靠性(Murphy&Davidshofer,2005)。本研究所用问卷包含8个项目,较好地涵盖了多种主要偏差行为,包括当前我国青少年中较为突出的沉迷网络问题。。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3。另外,这里使用匿名条件下青少年自我报告而不是同伴提名来测量该变量,这样有助于收集到有代表性的大样本调查数据,同时降低敏感问题回答时的社会称许性。意志控制采用张卫及其合作者修订的青少年早期气质问卷修订版简本中的意志控制分问卷进行测量(李董平,张卫,李丹黎,王艳辉,甄霜菊,2012;Lietal.,2010;Zhang,Li,&Li,2014)。包含16个项目,从控制激活、注意调节和抑制控制三个方面测量意志控制。例如:“有时我明知道不该做某事,但还是控制不了自己去做”。要求青少年报告每个项目与自身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采用六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6分,分数越高表示意志控制能力越强。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PIU采用Li等人(2010)修订的PIU诊断工具进行测量。包含10个项目。例如“我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该问卷题目较少,因而具有简洁、易操作性。采用六级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6分。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PIU越高。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控制变量本研究的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其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一般由父母受教育水平、父母职业、家庭经济困难等指标合成得到。本研究中,父母受教育水平包括“没有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父母职业采用李春玲(2005)开发的“当代中国社会职业声望测量”进行评价。包含2个项目,向被试列出81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职业(这些职业依据其声望高低可划分为7个不同等级),要求被试从中选择接近其父母所从事的一种职业。这种做法有助于减少先让被试填写职业再由研究者归类时的主观性,也有助于减少单纯让被试从声望类别标签中作出选择时的不确定性。家庭经济困难采用王建平、李董平和张卫(2010)开发的工具进行测量。包含5个项目,例如,“我家没有足够的钱买新衣服”。采用4级计分,1表示“从不”,4表示“总是”。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家庭经济困难越大。社会经济地位的合成方法是,将上述三个指标转换为标准分,在此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得到合成分数(任春荣,2010):社会经济地位=(β1×Ζ父母受教育水平+β2×Z父母职业状况+β3×Z家庭经济困难)/εƒ。其中,β1、β2、β3为因子负荷,εƒ为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合成分数越高,表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结果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与检验采用自我报告法收集数据可能导致共同方法偏差效应,因此,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根据相关研究的建议(周浩,龙立荣,2004),从程序方面进行了相应控制,如采用匿名方式进行测查、部分条目使用反向题等。数据收集完成后,我们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进行了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10个,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17.76%,小于40%的临界标准,说明共同方法偏差不明显。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及相关矩阵表1列出了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矩阵。首先,根据Young(1996)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本研究网络成瘾的总体检出率为6.3%(n=174)。该比例与雷雳(2010)的结果非常接近。其次,青少年PIU也存在一定的人口学差异。具体而言,男生的PIU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年龄越大的青少年更容易PIU。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在PIU上没有显著的差异。此外,相关分析表明,亲子依恋与越轨同伴交往、PIU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亲子依恋越好,青少年的越轨同伴交往、PIU越少。另外,越轨同伴交往与PIU呈正相关,意志控制与PIU呈负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相一致(Lei&Wu,2007;宋静静等,2014)。表1

3.3亲子依恋与PIU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的检验根据Hayes(2013)、Muller,Judd和Yzerbyt(2005)、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的观点,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需要对3个回归方程的参数进行估计:方程一:估计调节变量(意志控制)对自变量(亲子依恋)与因变量(PIU)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方程二:估计调节变量(意志控制)对自变量(亲子依恋)与中介变量(越轨同伴交往)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方程三:估计调节变量(意志控制)对中介变量(越轨同伴交往)与因变量(PIU)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自变量(亲子依恋)对因变量(PIU)残余效应的调节效应。如果模型估计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说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存在:(a)方程1中,亲子依恋的总效应显著,该效应的大小不取决于意志控制;(b)方程2和方程3中,亲子依恋对于越轨同伴交往的效应显著,越轨同伴交往与意志控制对PIU的交互效应显著,和/或亲子依恋与意志控制对越轨同伴交往的交互效应显著,越轨同伴交往对于PIU的效应显著(Mulleretal.,2005)。表2如表2所示,方程1整体上显著,F(15,2742)=86.39,p<0.001,R2=0.32。其中,亲子依恋负向预测PIU,意志控制负向预测PIU,亲子依恋与意志控制的交互项对PIU的预测作用不显著。。方程2整体上显著(见表3),F(15,2742)=60.26,p<0.001,R2=0.25。其中,亲子依恋负向预测越轨同伴交往,意志控制负向预测越轨同伴交往,亲子依恋与意志控制的调节项对越轨同伴交往的预测作用也显著。方程3整体上显著(见表4),F(17,2740)=83.68,p<0.001,R2=0.34。其中,越轨同伴交往正向预测PIU,越轨同伴交往与意志控制的交互项对PIU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综合而言,亲子依恋通过越轨同伴交往这一中介过程对PIU的影响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对于意志控制水平较低的青少年,亲子依恋通过越轨同伴交往对PIU的间接效应相对较强;对于意志控制水平较高的青少年,亲子依恋通过越轨同伴交往对PIU的间接效应则相对较弱。表3表4图14.讨论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越轨同伴交往在亲子依恋与青少年PIU

之间的中介作用及这种作用是否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研究发现有助于回答亲子依恋通过什么(怎样起作用)和在什么条件下(何时起作用)影响PIU两大关键问题。研究结果对未来本领域研究和PIU的预防干预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4.1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

该结果说明,生态子系统之间并非独立起作用,而是相互联系的。一种风险因素能够增加青少年暴露于另一种风险因素的可能,从而增加青少年受多重风险因素影响的可能性。该结果对于青少年PIU的预防与干预具有一定启示。青少年PIU的预防与干预不能仅仅从单纯的家庭、同伴等因素入手,而应当重视这些因素的链接作用。尽可能对个体的不同环境(如家庭环境和同伴群体)都予以关注,既关注PIU的远端因素,又重视近端因素。4.2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