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鳍豚的濒危现状及野生动物的保护课件_第1页
白鳍豚的濒危现状及野生动物的保护课件_第2页
白鳍豚的濒危现状及野生动物的保护课件_第3页
白鳍豚的濒危现状及野生动物的保护课件_第4页
白鳍豚的濒危现状及野生动物的保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河是我们的兄弟,奉献给我们以甘泉。江河承载我们的船只,抚育我们的儿女。我们必须像善待我们的亲兄弟一样对待地球上的动物。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动物,人类也将因巨大的心灵孤独而消亡。今天在动物身上发生的一切,很快将在人类自身再现。世上万物皆相连”。

——印第安酋长西雅图著《珍爱地球》白鳍豚的濒危现状及野生动物的保护大熊猫金丝猴野骆驼珙桐目录白鳍豚详细介绍白鳍豚濒危现状白鳍豚濒危原因野生动物的濒危与灭绝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外形特征身体结构

它全身灰白,体态健美,呈流线型。体长2米,体重100~200千克。眼睛很小,吻部狭长,约有30厘米,上下颔两边密排着130多颗圆锥形的牙齿,圆圆的鼻孔长在头顶,形若海豚。前额呈圆形隆起。皮肤细腻光滑,背面是浅灰蓝色,腹面是洁白色,前肢为鳍肢,背鳍呈三角形。后肢退化,尾部末端左右平展,分成两叶,呈新月形。

白鳍豚是兽不是鱼。它是食肉动物,为同齿形。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体内受精,胎生哺乳,而且它有猩猩一样发达的大脑,一头体重237千克的白鳍豚,脑体积可达525立方厘米,重590克,而且沟回复杂,分布完善。白暨豚在水中具有发达的回声定位能力,利用声纳信号来寻找食物或识别目标。生活习性

喜欢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节,集群行为就更明显。每群一般2-6头。其活动范围广,但对水文条件要求较高,经常在一个固定区域停留一段时间,待水文条件发生改变后,又迁入另一地域.喜欢生活在江河的深水区,很少靠近岸边和船只,白鳍豚往往成对或三五成群一起活动,但人们很少有机会看到它,只有在它露出水面呼吸时才能瞥见一眼。白暨豚两年繁殖一次,每胎1仔,每年的冬末春初是白鳍豚的交配期,母豚妊娠期长达1年左右,因此产仔大多在来年的春季。出生后的小白鳍豚靠母亲的乳汁喂养,直到五六岁才算成熟;一般寿命30年。雌兽一般在6岁达到性成熟,雄兽为4岁。成年白暨豚每年发情两次,分别在3月至5月,8月至10月。孕期为10至11个月,一胎一仔,偶有两仔。野生状态下,成年白暨豚雌雄比例为1:1,但雌兽怀孕率一般仅为30%,自然繁殖率很低。

根据化石记载,白暨豚于2500万年前由太平洋迁徙至长江。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古籍《尔雅》中,亦有对白暨豚的描述,视之为江神。白暨豚曾广泛存在于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及鄱阳湖湖区,在长江中的分布最远至三峡地区葛洲坝上游35千米处,至上海附近的长江入海口都曾有发现。估计历史上曾经有5000头之多。但长期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分布区域也在逐渐缩小。

种群历史

【中文名称】:白鳍豚

【拉丁学名】:Lipotesvexillifer

【俗名】:白鳍豚,简称白鳍或白旗

【英文名】:YangtzeRiverDolphin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

【特有种】:是

【濒危等级】:濒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

【生态环境】:淡水及咸淡水交汇水域

【致危因素】:洄游被切断,过度捕猎,环境污染

【保护措施】:迁地保护

【国内分布】:长江,钱塘江(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

【分类地位】:动物界Animalia

脊索动物门Chordata哺乳纲Mammalia鲸目Cetacea齿鲸亚目Odontoceti

白鳍豚科Lipotidae白鳍豚属

Lipotes白鳍豚种L.vexillifer数量急降年表

白暨豚目前现存数量很难估计,但一般认为目前已经绝灭,或仅有数只个体存活。白暨豚已成鲸目动物最濒危的动物。

1979年:中国宣布白暨豚为濒危物种

1983年:立法规定狩猎白暨豚乃违法

1986年:剩余300头

1990年:剩余200头

1997年:少于50头(发现23头)

1998年:发现数量只剩下7头

2006年:0头?!科学家怀疑这是否已经在地球上消失。

2007年:长江白鳍豚8月8日正式宣告绝种

2002年7月14日上午8时25分,世界惟一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去世了。

“淇淇”走了。走得那样突然,那样悄无声息。美国动物保护人士在信中说,“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的悲痛……‘淇淇让我们知道了那正很快消失的‘世界’……没有它,我们将对这一‘世界’一无所知。

淇淇之死淇淇为何离我们而去?

由于“淇淇”是世界上唯一人工饲养成功的白鳍豚,便自然成为人类与白鳍豚交流的“亲善大使”。社会各界、世界各地关心白鳍豚的人们纷纷前来参观“淇淇”并通过“淇淇”来了解长江中白鳍豚的生存现状,探讨保护白鳍豚的对策。淇淇死后制成的标本,现放置在

武汉白暨豚馆供游客参观。陈佩薰教授(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室

白暨豚首任主任)送走淇淇

到底是谁在威胁白鳍豚的生存?濒危原因

白鳍豚处于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在长江水域中没有任何天敌,因此,其濒危不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它所面临的所有威胁都来自人类。这是死去的白鳍豚!环境污染长江部分江段水质污染十分严重,也严重危害着白鳍豚的生存。2005年,长江被排进污水184.2亿吨,沿江城市500余个取水口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全国2万多家化工企业,有9000多家分布在长江沿岸,仅三峡库区就达2000多家,这样的水环境,作为活化石、漫长历史时期未受污染之苦的白鳍豚自然无法适应。空喊了多年的污染,其实越治越污,并未有任何进展,相反环境在日益恶化。这样的水污染环境,以及空气污染环境,食品污染环境,对白鳍豚的生存构成了威胁!渔民捕捞作业误杀白鳍豚非法行为也使一些白暨豚死于非命非法捕鱼行为也使一些白暨豚死于非命

繁忙的水上交通声纳系统遭受干扰白鳍豚是靠声波辨别方向的,但是航船的噪音极大地干扰了白鳍豚声波的发射,常常会发生白鳍豚被螺旋桨劈伤的惨剧。

白鳍豚灭绝或者说是暂时失踪,我们不能成为冷峻的看客,而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当代生物灭绝特点规模大涉及面广时间短世界范围内疯狂的野生动物狩猎及走私活动北京南海子麋鹿园中动物灭绝年代顺序的石碑物种多样性的丧失人为因素是野生动植物的濒危与灭绝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

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水葫芦的疯长,使得其他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失去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导致其他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外来物种的侵入十大灭绝物种

我们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将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我国的十大自然保护区名称地点作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吉林省保护中国甚至整个远东和欧亚大陆具有典型代表的自然综合体。具体包括红松、长白落叶松、东北虎、梅花鹿等珍稀动物和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卧龙、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四川省主要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和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广东省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我国特有树种观光木和列为一类保护树种的格木、野荔枝等,以及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贵州省保护灰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内蒙古自治区我国第一个草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温带草原生态系统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福建省保护中国独有的髭蟾和数千种动植物、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保护濒危动物、荒漠森林、天池风景区和荒漠绿洲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湖北省保护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和森林生态系统盐城自然保护区江苏省我国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保护丹顶鹤等珍稀动物和湿地生态系统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云南省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和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给它们以宽广的草原给它们美丽的森林

白鳍豚在告急,已经不允许等待。希望白鳍豚不要在我们手中灭绝。很多地球上曾经有的生物现在已经灭绝了,还有许许多多的物种濒临灭绝,一些珍贵而可爱的物种又将离我们而去:大熊猫,东北虎,藏羚羊…….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是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植物共同的家园,我们都不愿意看到他们的灭绝。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一起去保护动植物吧!我们的呼吁

每个人都很重要

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

每个人都能带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