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与北美洲区域差异比较_第1页
亚洲与北美洲区域差异比较_第2页
亚洲与北美洲区域差异比较_第3页
亚洲与北美洲区域差异比较_第4页
亚洲与北美洲区域差异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亚洲与北美洲区域差异比较Worldgeography316宿舍:卢晓漩北美洲位于西半球北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靠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相望。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靠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威尔士王子角穆奇森角马利亚托角圣查尔斯角巴巴角切柳斯金角皮艾角杰日尼奥夫角亚洲北美洲面积4400万㎞²,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2422.8万㎞²,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海岸线69900千米60000千米半岛1000多万平方千米210万平方千米岛屿270万平方千米410万平方千米所跨时区117国家及地理区域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地理上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38个国家和地区,23个独立国家。地

理区域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极群岛、格林兰岛、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9个地区。

北美洲位置:位于西半球北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濒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分。(1914年划分)范围:大陆东至圣查尔斯角(西经55°40′,北纬52°13′),南至马里亚托角(西经81°05′,北纬7°12′),西至威尔士王子角(西经168°05′,北纬65°37′),北至布西亚半岛的穆奇森角(西经94°26′,北纬71°59′)。北美洲除包括巴拿马运河以北的美洲外,还包括加勒比海中的西印度群岛。面积:2422.8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目录自然地理差异地形水系植被土壤类型结构亚洲北美洲1地势相对较高,地表起伏大,崇山峻岭汇集中南部,周围低;全洲平均海拔950米2高原和丘陵约占全洲面积的3/4,平原占1/41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其次是平原,地势起伏较大,全洲平均海拔700米

2西部,中部,东部地形呈三大南北纵列带分布。西部为高原山地,中部为平原,东部是地低缓的山地地形特点西部西部的高原山地属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他的东西两侧分为落基山脉和太平洋沿岸诸山脉,其间是高原盆地,自北往南有育空高原,大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哥伦比亚高原,科罗拉多高原和墨西哥高原等。东部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地北起纽芬兰岛,经加拿大东南沿海和美国东北部至美国东南部,全长约2600千米,地势南高北低,山地有丰富的煤藏。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沿大西洋有一条狭窄的海岸平原,一直延伸到佛罗里达半岛中部位于落基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地之间的地区是平坦广阔的美国中央大平原,它北起哈德孙湾,南至墨西哥湾,纵贯大陆中部。西部叫大草原,东部叫中央低地。北美洲地势起伏较亚洲小北美地形深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1,北美中部的五大湖区受到冰川作用后形成湖泊。2,北美北部受冰川影响形成巨大湖泊群。3,大陆冰川入海地方,多形成峡湾海岸。亚洲水系

亚洲许多大河发源于中部山地,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内流河主要分布于中部和西部。最长的河流是长江,长6397千米;最长的内流河是锡尔河。亚洲湖泊分布广泛,亚欧界湖里海是世界第一大湖,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和亚洲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洼地。

北美洲东西部为地势较高的山地高原,中部是地势较低的平原,南部为地势更低的平原,使许多河流发源于落基山以东,河流向东流。美国阿巴拉契压山脉西侧河流向西流,两部分河流在中部平原汇入密西西比河,最终向南流入墨西哥湾。加拿大东部有自西向东的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西部山脉也作为分水岭,西部有少量河流,向西注入太平洋。纵贯南北大陆的密西西比河,全长6262千米,是世界第四长河。北美洲水系H形分水岭五大湖北面东到拉布拉多半岛西侧,西到温尼伯湖的雷德河上游。一条略近东西向的分水岭。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地湖泊群发达大湖泊的分布北起大熊湖,经大奴湖,温尼伯湖,向东五大湖,形成一串巨大的湖带。美国河,湖,海一体的航道网美国的内陆水运航道全长4,1万千米以上,以密西西比河为主干,北接五大湖,并经圣劳伦斯河和伊利运河等通大西洋,南连墨西哥湾,构成河,湖,海一体的航道网。密西西比河是世界上内河运输最发达的水系,是美国南北航运大动脉,货运量占到内河运输总量的75%。植被土壤类型表现出结构排列的独特性1,大陆北部横贯东西的苔原冰沼土带和针叶林灰化土带,呈纬向地带性。2,自上述边界以南,以西经95度为界东西各具特色。东侧呈纬度地带性,西侧落基山脉以东呈经度地带性,太平洋沿岸狭长地带则为南北延伸,南北更替。︳亚洲北美洲矿产资源矿物种类多,储量大,石油,煤,铁等资源丰富,尤其是东南亚,中亚,西亚是主要石油输出地。石油,天然气,煤,铁及有色金属也很丰富。加拿大:丰富的金属,有色金属。墨西哥:银矿久负盛名,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很丰富。美国:煤,石油,铁等丰富。森林资源森林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13%森林面积约占全

洲面积的30%,约占世界森林

面积的18%草原面积草原面积占世界草原总

草原面积的15%约占全洲面积14.5%,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1%渔场沿海渔场面积占世界渔场总面40%,著名的渔场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沿海(北海道渔场)沿海渔场面积占世界渔场总面积的20%,西部和加拿大东部的边缘海区为主要渔场(纽芬兰渔场)亚洲北美洲人口数量201040.3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60%,居世界首位约5.2872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8%,居世界第四宗教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三大宗教发源地主要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民族以黄种人(蒙古利亚黄种)为主体种族,约占全洲人口的60%,其余为白种人、棕色人种的混合类型大部分居民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其中盎格鲁萨克逊人最多其次是印第安人、

黑人、混血人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中国,

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国美国,墨西哥北美洲的人口概况一、人口总概况:北美洲人口约4.44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人口比较稀少,人口密度为18人/km。二、人口特点:

1、北美洲人口经过一段时间的较快增长后,呈缓慢增长趋势。

2、北美洲人口已进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3、其人口主要为欧洲移民后裔,非洲黑人移民后裔、印第安人及其它少数民族。

4、大量的输入移民是其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5、北美洲城市人口的比重较高。1999年

城市人口占其总人口的76%。

6、北美洲人口密度不大。每平方公里18人。

人口分布

亚洲:平均人口密度居各洲之首,亚洲东

部和东南部是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

之一。以中国东部,日本太平洋沿

岸,爪哇岛、恒河流域等地最为密集,人口密居世界第一。北美洲:全洲人口分布不均,大多数分布在东南部

地区,其中以纽约附近和伊利湖周围人口

密度最大,每平方千米在200人以上,而面积广大的北部地区和美国西部内陆人口稀少,每平方千米不到1人,人口有向西部和

南部迁移的趋势。亚洲北美洲主要农作物水稻、热带经济作物、棉花、小麦、茶叶、蚕丝等。稻米生产居世界首位。玉米、小麦、水稻、棉花、

大豆

、烟草为主,其大豆、

玉米和小麦

产量在世界农业中占重要地位。中美洲、西印度群岛诸国和地区主要生产甘蔗、香蕉咖啡、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农业为主要生产基础,水田集约化农业典型,机械化及科技水平

低,单产高,水利工程量大。旱作农业,游牧业分范,粗放型经营。农业发达,以家庭农场为

单位,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商品化程度高,

地区生产专门化程度也很高。北美洲居民

北美洲居民主要为英、法等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其次是黑人、印第安人、混血种人,还有少数的格陵兰人、波多黎各人、狄太人、日本人和华侨。

北美洲的种族与民族

总特点:种族齐全、民族繁多,该地区的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1、移民的迁入,使北美洲成为世界上种族成分最复杂的大洲。

2、作为移民大陆,北美洲民族成分也很复杂。(但这里大多数不同肤色的居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打破了原来民族的界线,利用殖民地宗主国的语言不通用语言,互相取长补短,逐渐形成了以行政界线为界线的新的民族,而国家名称也变成了民族的名称,如美国人、加拿大人、墨西哥人等现代民族。)

北美洲的民族文化

一、多样性:北美地区由于其种族和民族来源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它的民族文化传统也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二、统一性:由于英法殖民者的长期统治和文化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