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2015教学提纲_第1页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2015教学提纲_第2页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2015教学提纲_第3页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2015教学提纲_第4页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2015教学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jiànlì)与运行一、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构成二、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要点(yàodiǎn)三、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四、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运行返回(fǎnhuí)首页第一页,共68页。一、管理体系的概念(gàiniàn)与构成1、管理体系的定义(dìngyì)2、管理体系的构成3、管理体系的功能4、管理体系的特性返回(fǎnhuí)首页第二页,共68页。1、管理体系的定义(dìngyì)管理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zǔzhī)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评审准则4.2明确提出:实验室应按照本评审准则建立和保持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并与其检测和/校准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返回(fǎnhuí)首页第三页,共68页。2、管理体系的构成(gòuchéng)1)组织(zǔzhī)结构2)职责3)程序4)过程5)资源返回(fǎnhuí)首页第四页,共68页。1)组织(zǔzhī)结构组织结构——组织为行使其职能按某种方式建立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组织机构是指实验室为实施其职能按一定格局设置的组织单元(部门),明确(míngquè)各组织单元(部门)的职责范围,隶属关系和相互联系方法,是完成质量方针、目标的组织保证,实验室应建立与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第五页,共68页。一般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设置与检验工作相适应的检验部门;(2)确立综合协调(xiétiáo)的管理部门;(3)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及相应关系;(4)配备与各个部门开展工作所需的资源。返回(fǎnhuí)首页第六页,共68页。2)职责明确规定各个检验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zérèn),在质量体系、检验工作中应承担的任务和责任(zérèn),以及在检验工作中的失误应负有的责任(zérèn),各项职责应明确。返回(fǎnhuí)首页第七页,共68页。3)程序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1.管理性程序(chéngxù)——通用的,供部门使用,写进管理手册和管理性程序(chéngxù)。2.技术性程序(chéngxù)——专用的,供工作者使用,进入程序(chéngxù)文件或作业指导书第八页,共68页。书面或文件化的程序中通常包括(bāokuò):——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做什么谁来做——什么时间、地点和如何做——应使用什么样的材料、设备和文件——怎么对活动进行控制和记录返回(fǎnhuí)首页第九页,共68页。4)过程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一个(yīɡè)复杂的大过程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小过程”,上一个(yīɡè)小过程的输出即可成为下一个(yīɡè)或几个小过程的输入。过程框图见图1—1所示。第十页,共68页。过程特点:(1)任何一过程,均有输入和输出。输人是实施过程的基础,输出是完成过程的结果;(2)完成过程,必须有资源和活动(huódòng);(3)在各环节要进行检查、评价、测量,对过程质量进行控制;第十一页,共68页。(4)过程是增值的,其价值的来源就是过程投入的资源和活动所应产生的结果,当然,我们需要的是正增长,在进行一项检验工作中,成本核算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评价管理体系时,必须对每一被评价的过程,提出如下3个基本(jīběn)问题:第十二页,共68页。(1)过程是否被确定?过程程序是否被恰当地形成文件?(2)过程是否被充分展开并按文件要求贯彻实施?(3)在提供预期的结果(jiēguǒ)方面,过程是否有效?返回(fǎnhuí)首页第十三页,共68页。5)资源资源——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资源是质量体系的硬件,为了实施实验室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实验室的领导应采取有效措施,提供适宜的资源,以确保各类检验人员的工作能力适应和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仪器设备得到(dédào)正常维护,并能根据开展检验工作的需要更新、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以及对新标准、规范和测试方法的研究。返回(fǎnhuí)首页第十四页,共68页。3、管理体系的功能(gōngnéng)(1)能够对所有影响实验室质量的活动进行有效的和连续的控制;(2)能够注重并且能够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问题的发生;(3)具有(jùyǒu)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并加以纠正。返回(fǎnhuí)首页第十五页,共68页。实验室只有充分发挥管理体系的功能,才能(cáinéng)不断完善健全和有效运行管理体系,才能(cáinéng)更好地实施质量管理,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所以说管理体系是实施质量管理的核心。第十六页,共68页。4、管理体系的特性(tèxìng)1.系统性2.全面性3.有效性4.适应性返回(fǎnhuí)首页第十七页,共68页。1.系统性实验室建立的管理体系是对质量活动中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的一个(yīɡè)完整的系统。管理体系各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形成了具有一定活动规律的有机整体。在建立管理体系时必须树立系统的观念,才能确保实验室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第十八页,共68页。2.全面性管理体系应对质量各项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对检验报告质量形成进行全过程、全要素(硬件、软件、物资、人员、报告质量、工作质量)控制。3.有效性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体现在管理体系应能减少、消除和预防质量缺陷的产生,一旦出现(chūxiàn)质量缺陷能及时发现和迅速纠正,并使各项质量活动都处于受控状态。体现了管理体系要素和功能上的有效性。第十九页,共68页。4.适应性管理体系能随着所处内外(nèiwài)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进行修订补充,以适应环境变化的需求。返回(fǎnhuí)首页第二十页,共68页。二、建立(jiànlì)管理体系的要点1、评审准则的适用范围2、实验室的输出3、实验室的特点(tèdiǎn)4、建立并保持管理体系5、形成文件6、不断改进返回(fǎnhuí)首页第二十一页,共68页。1、评审(pínɡshěn)准则的适用范围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适用范围是实验室。评审准则1.2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rènzhèng)、授权、验收)的评审应当遵守本准则。返回(fǎnhuí)首页第二十二页,共68页。2、实验室的输出(shūchū)实验室的输出是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必须符合相关(xiāngguān)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要求和规定的程序。实验室的“产品”是数据和结果(载体为结果报告)。返回(fǎnhuí)首页第二十三页,共68页。3、实验室的特点(tèdiǎn)实验室管理体系应反映本实验室特点:(1)实验室工作类型:检查机构,检测、校准或是两种兼存的实验室;(2)实验室专业领域(lǐnɡyù):机械、电子、冶金、石油、化工等;(3)实验室工作对象:产品、参数等;第二十四页,共68页。(4)实验室工作量:每年(měinián)做多少项目,出具多少份报告或证书;(5)实验室能力:包括人员、仪器设施、工作业绩和经验等。返回(fǎnhuí)首页第二十五页,共68页。4、建立(jiànlì)并保持管理体系实验室应按照资质认定(rèndìng)评审准则19个要素的要求建立适合于本实验室特点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应履盖评审准则的全要素、所有场所、所有检测/校准活动。管理体系应不断改进、完善与提高,保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先进性。返回(fǎnhuí)首页第二十六页,共68页。5、形成(xíngchéng)文件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即编制与本组织(zǔzhī)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文件,体系文件应在总体上满足评审准则的要求,要有利于本实验室所有员工的理解和贯彻。返回(fǎnhuí)首页第二十七页,共68页。6、不断改进管理体系是在不断改进中得到完善的,而这种改进是永无止境的。一个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信任何情况下,本组织的管理体系都有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应通过经常性的质量监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pínɡshěn)等手段,不断地改进管理体系。第二十八页,共68页。(评审准则》的条款原则上都是最基本通用,对于每个实验室原则上都是适用的,通过适当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此,编写质量体系文件时要贯彻“该写的都得写到的”原则。但由于实验室检测、校准性质的不同或检测对象(duìxiàng)的行业特点要求。第二十九页,共68页。某些个别的条款对某种类型的实验室是不适用的(理由很充分(chōngfèn)),则在体系文件中可以进行裁剪。编写管理体系文件时,可采用表1—1对照表的形式进行核对,以保证覆盖评审准则中所适用的全部要素。并根据文件的性质特点决定主要内容。返回(fǎnhuí)首页第三十页,共68页。三、管理体系建立(jiànlì)的步骤1、领导的认识阶段2、宣传培训、全员参与(cānyù)3、组织落实,拟定计划4、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5、分析现状,确定过程和要素6、确定机构,分配职责,配备资源7、管理体系文件化返回(fǎnhuí)首页第三十一页,共68页。1、领导(lǐnɡdǎo)的认识阶段实验室领导(包括最高领导者和领导层成员)是实验室的领导核心和决策者。实验室建立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提高产品的和服务的质量,进而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取得最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jīnɡjìxiàoyì),保证实验室的持续发展和提高。第三十二页,共68页。实验室建立管理体系涉及实验室内部诸多部门,是—项全面性的工作。因此,领导对管理体系的建立、改进资源的配备等方面发挥着决策(juécè)作用。领导的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站领导层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步调一致。返回(fǎnhuí)首页第三十三页,共68页。2、宣传培训(péixùn)、全员参与实验室在建立管理体系时,要向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评审准则》和管理体系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实验室的全体人员包括管理、技术、操作、执行和核查工作人员了解建立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很好地理解(评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yāoqiú),理解他们在建立管理体系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认识到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工作中人人有责,从而成一名积极的参与者。第三十四页,共68页。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1)第一层次为决策层。重点(zhòngdiǎn)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管理体系的工作人员。主要培训:①通过学习(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提高对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第三十五页,共68页。②通过对《评审准则》和本单位的经验教训的讲解和分析,提高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管理体系的认识。③通过管理体系要素讲解(重点应讲解“管理职责”等总体要素),明确决策层领导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2)第二(dìèr)层次是人员建设、完善管理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方法上可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三十六页,共68页。(3)第三层次为执行层,即与产品质量(chǎnpǐnzhìliànɡ)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返回(fǎnhuí)首页第三十七页,共68页。3、组织落实(luòshí),拟定计划成立—个工作班子,可分3个层次。(1)第一层次:成立以最高管理者(主任)为组长,质量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rènwu)包括:①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②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③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第三十八页,共68页。(2)第二层次:成立由各职能部门领导(或代表)参加的工作班子。这个工作班子一般由质量部门和计划部门的便导共同牵头,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具体组织实施。(3)第三层次:成立要素工作小组。根据(gēnjù)各职能部门的分工明确管理体系要素的责任单位。例如,“文件控制”—般应由办公室负责,“采购”要素由物资采购部门负责。第三十九页,共68页。组织和责任落实后,按不同层次分别制定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注意:①目标要明确。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②要控制进程(jìnchéng)。建立管理体系的主要阶段要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表、主要负责人和参与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分工及相互协作关系。③要突出重点。重点主要是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关键的少数。这少数可能是某个或几个要素,也可能是要素中的一些活动。返回(fǎnhuí)首页第四十页,共68页。4、确定(quèdìng)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是由实验室最高领导者正式发布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质量方针又是实验室各部门和全体人员检验工作中遵循的准则。因此(yīncǐ),实验室的领导要尽快结合实验室的工作内容、性质、要求,主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便指导管理体系的设计、建设工作。第四十一页,共68页。实验室领导要组织由既熟悉实验室业务工作,又熟悉管理工作,能很好理解《评审(pínɡshěn)准则》及文字表达能力的实验室有关人员参加建立管理体系的工作班子。返回(fǎnhuí)首页第四十二页,共68页。5、分析现状,确定过程(guòchéng)和要素如实验室的最终目标是提供合格的检验报告,由各个检验过程来完成的。因此,对各管理体系要素必须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去考虑,了解和掌握各要素要达到的目标,按照《评审准则》的要求,结合自身(zìshēn)的检验工作及实施要素的能力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检验报告形成过程中的质量环,加以控制。第四十三页,共68页。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内容包括:(1)体系情况分析。即分析本组织的管理体系情况,以便根据所处的管理体系情况选择管理体系要素的要求。(2)产品特点分析。即分析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使用对象、产品安全特性等,以确定要素的采用程度。(3)组织机构分析。组织的管理机构设置是否适应管理体系的需要。应建立与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jiégòu)并确立各机构间隶属关系、联系方法。第四十四页,共68页。(4)生产设备和检测(jiǎncè)设备能否适应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5)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及水平状况的分析。(6)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即标准化、计量、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和质量培训等工作的分析。把符合准则或基本符合准则的做法及其规章、制度、经过必要的修改、补充,纳入到编制的质量手册或程序文件中去。返回(fǎnhuí)首页第四十五页,共68页。6、确定机构,分配职责(zhízé),配备资源为了做好质量职责的落实工作,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筹划设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前面已经谈到由于各个实验室的性质、工作内容不同,不可能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组织机构模式,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机构的设置必须有利于实验室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实验室各环节与管理工作的衔接(xiánjiē),有利于质量职能的发挥和管理。第四十六页,共68页。将各个质量活动分配落实到有关部门,根据各部门承担的质量活动确定其质量职责和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赋予相应权限。同时注意规定各项质量活动之间的接口和协调的措施,一般(yībān)地讲,一个质量职能部门可以负责或参与多个质量活动,但不要让一项质量活动由多个职能部门来负责,避免出现职能重叠谁都不负责任或职能空缺,造成无人管理的现象。返回(fǎnhuí)首页第四十七页,共68页。7、管理体系文件(wénjiàn)化管理体系很大程度(chéngdù)上是通过文件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或者叫做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文件化的管理体系是管理体系文件,是管理体系存在的基础和证据,是规范实验室工作和全体人员行为,达到质量目标的质量依据。因此,制定管理体系文件成为实验室的质量立法。第四十八页,共68页。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包括4方面的内容:质量(zhìliàng)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这一阶段应该对以上各个层次文件的编排方式、编写格式、内容要求以及之间的衔接关系做出设计。并要制定编制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实施计划,做到每个项目有人承担,有人检查,按时完成。第四十九页,共68页。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描述犀量管理体系的一整套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体现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法规,也是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内容和要求将在本部分第十三章做介绍,这里仅从管理体系的建设角度。强调几个问题:A、体系文件一般应在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后再正式制定,必要时也可交叉(jiāochā)进行。第五十页,共68页。B、除质量手册需统一组织制定(zhìdìng)外。其他体系文件应按分工由归口职能部门分别制定(zhìdìng),先提出草案,再组织审核。这样有利于今后文件的执行。C、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应结合本单位的质量职能分配进行。将质量职能分配落实到各职能部门。质量活动项目和分配可采用矩阵图的形式表述,质量职能矩阵图也可作为附录附于质量手册之后。第五十一页,共68页。D、在编制(biānzhì)前应制定:“管理体系文件明细表”,将现行的质量手册(如果已编制(biānzhì))、企业标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以及记录表式收集在一起,与管理体系要素进行比较。确定新编、增编或修订管理体系文件项目。E、在文件编制(biānzhì)过程中要加强文件的层次间,文件与文件间的协调。要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第五十二页,共68页。F、编制管理体系文件的关键是讲求实效,不走形式。既要从总体上和原则上满足评审准则的要求,又要在方法上和具体做法上符合本单位的实际(shíjì)情况。返回(fǎnhuí)首页第五十三页,共68页。四、管理体系的运行(yùnxíng)1、管理体系的运行2、管理体系运行有效的主要(zhǔyào)体现3、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返回(fǎnhuí)首页第五十四页,共68页。1、管理体系的运行(yùnxíng)管理体系运行实际上是执行管理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试运行期间,对体系文件中不切合实际或规定(guīdìng)不合适之处进行了及时的修改,在一系列修改后,发布第二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进行正式运行。返回(fǎnhuí)首页第五十五页,共68页。2、管理体系运行(yùnxíng)有效的主要体(1)各质量活动都处于受控状态;(2)依靠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进行(jìnxíng)组织协调;(3)通过质量监控、管理体系评审和审核、验证实验等方式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具备减少、预防和纠正质量缺陷的能力,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返回(fǎnhuí)首页第五十六页,共68页。3、管理体系运行(yùnxíng)的要求1、领导重视2、全员参与3、建立监督机制,保证工作质量4、认真开展审核活动,促进管理体系不断完善5、加强(jiāqiáng)纠正措施落实,改善管理体系运行水平6、适应市场,不断壮大,提高能力返回(fǎnhuí)首页第五十七页,共68页。1、领导(lǐnɡdǎo)重视领导的作用,即最高管理者具有决策和领导一个实验室的关键作用。最高管理者要确保建立和实施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应有的资源,并随时将组织(zǔzhī)运行的结果与目标比较,根据情况决定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及持续改进的措施。第五十八页,共68页。同时,制定激励措施,保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最管理者应在管理人员中指定质量主管,但丝毫不减少其所承担的责任(zérèn)。现场考核时,将与领导层进行面谈。返回(fǎnhuí)首页第五十九页,共68页。2、全员(quányuán)参与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过程组成的,不同的过程由不同的人来完成,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各个过程的实施处于受控状态(zhuàngtài),达到预期的目标。所有人员要有履行本岗职责的能力、自觉性、责任感;要加强道德、质量、技能的培养;要制定激励措施,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现场考核时,将对人员进行抽查考核。返回(fǎnhuí)首页第六十页,共68页。3、建立(jiànlì)监督机制,保证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各项质量活动及其结果可能会发生偏离规定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各项质量活动的监控。可以在质量管理部门设置质量监督职能,按《评审(pínɡshěn)准则》要求在各科室设立专(兼)职质量监督员,形成质量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