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小说转型_第1页
第五节小说转型_第2页
第五节小说转型_第3页
第五节小说转型_第4页
第五节小说转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小说转型

一、先锋小说及余华1.先锋小说(1)“新潮”、“后新潮”及“先锋”小说:

1980年代前半期是“新潮”小说的活跃期;后半期是“后新潮”小说的活跃期。“先锋”小说与“后新潮”小说有很大的重合面。(2)先锋小说的形成:马原发表于1984年的《拉萨河的女神》,是大陆当代第一部将叙述置于重要地位的小说。他把叙述置于故事之上,把几个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拼贴在一起。2.先锋小说作家及作品:马原《拉萨河的女神》、《冈底斯的诱惑》、《虚构》;洪峰《极地之测》、《瀚海》、《第六日下午或晚上》;格非《褐色鸟群》、《青黄》、《迷舟》;余华《现实一种》、《鲜血梅花》、《四月三日事件》;苏童《园艺》、《桑园留念》、《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孙甘露《访问梦境》、《信使之函》等。

3.先锋小说的审美特点:重视“文体的自觉”,即小说的“虚构性”和叙述方法上的意义和变化。质疑真实是先锋小说创作的切入点之一。对于中国新文学中传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秩序来说,“新潮小说所持的是相对的反叛,而后新潮小说则是绝对的反叛”(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P123)。4.余华的创作“生活是不真实的,只有人的精神才是真实的。”人类文明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秩序,而事实上“秩序总是要遭受混乱的捉弄。因此我们置身我们秩序中的安全也就不再真实可信。”“在暴力和混乱面前,文明只是一个口号,秩序成为了装饰。”余华先锋小说的特征:1.欺诈和暴力成为余华作品的两大主题,对于人性恶的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2.颠覆传统经验,追求精神的真实。大量运用幻觉表明了余华感知“真实”世界的独特方式,怀疑与恐惧的心理描写表达了余华对现存世界的否定。3.否定现存秩序。4.对于传统时间手法的反叛形成了余华的独特文本结构和个人话语。余华1990年代的长篇小说:《呼喊与细雨》(《在细雨中呼喊》),(1991年6月);《活着》(1992年6月);《许三观卖血记》(1995年)。新世纪:《兄弟》(2006年)二、新写实小说与池莉1.新写实文学的主要作品:刘恒:《狗日的粮食》《中国》1984.9《伏羲伏羲》《北京文学》1988.3方方:《风景》《当代作家》1987.5池莉:《烦恼人生》《上海文学》1987.8《太阳出世》《钟山》1990.4叶兆言:《艳歌》《上海文学》1989.4范小青:《顾氏传人》《钟山》1989.42.新写实小说的特点(1)从题材上看,新写实主义更贴近平民百姓的世俗生活.(2)从创作方法上看,新写实主义用的是展示生活原生态的写实手法。首先,消解典型,人物还原。

其次,淡化情节,“生活流”的还原。再次,语言生活化的还原。新写实小说的特点(3)新写实文学的作者一般是退出作品的,表现出一种客观冷峻的风格。(4)从艺术手法上看,新写实文学更具包容性与开放性。3.池莉的主要作品:《烦恼人生》、《不谈爱情》、《你是一条河》、《太阳出世》、《来来往往》、《口红》、《生活秀》、《看麦娘》、《小姐你早》、《水与火的缠绵》、《有了快感你就喊》等。4.池莉小说的特征:(1)从家庭的窗口透视烦恼人生。(2)采用自我体验和平视型的观察方式。(3)平静而达观的叙述态度和细腻而流畅的叙述语言。池莉新作

2007年3月28日池莉携长篇新作《所以》在京举行读者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