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阅读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个性探究4、表达作用题
A、人称表达类B、修辞方法类C、表达方式类D、表现手法类3、重点语段作用题1、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A.关键句的含义。B.哲理句的含义。C.修辞句的含义。2、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一散文阅读考点一、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二)整体把握:3、怎样抒情的(写景、记物、叙事)?思路(线索结构)是什么?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一)读:1、关注题目(正副标题)、注释2、圈点勾画出中心句、标志性词语(如:因此、总之,其实等)、指代性词语(如:这样、那样、这些、那些、它们、此、其等)1、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中心思想(抒发的主要情感)是什么?4、抒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语言有什么特色?(三)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根据题目要求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本类试题,往往是要求考生分析文章中某个语句或者某个部分的特定含义。
高考对散文的考查是根据散文自身的特点来命制试题,通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二、解题方法点拨设题形式a、怎样理解××××××在文中的含义b、第×、×段都出现了×××,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等。A.关键句的含义。包括文眼句、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其答题对策是:通读文段,定位释义。首先准确判断语句的位置及其作用:首括句,概括段意或总领全文;总结句,总结文段或全文;过渡句,承上启下;中心句,揭示中心,深化主题。其次,解释具体含义。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目,根据语句的不同类型,可以采用三个对策:答题模式:列出词语、短语或分条陈述。B.哲理句的含义。首先,分析其字面语意,即“句表意”;其次,分析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临时语意,即“句内意”;最后分析其言外之意,即“句外意”。答题模式:(词语本身意义)+语境义,叙述句子意思(技巧)+句中内涵、联想义.C.修辞句的含义。指有特殊表达技巧及效果的语句。其对策是:确定技巧,还原本意。先确定表达技巧;再将句子还原,即将句子中的技巧还原成明白浅显的语言。具体答题步骤:修辞手法+用浅显语言表述出来
解答此类题目,还要注意两个原则:
1.依据整个文章体现出来的情感分析语句的含义,不能架空,不能偏离。
2.依据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和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理解语句的含义,考生要特别留意文章后面的注释。2、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本类试题,往往是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或文中某个语句(某个部分)的特点。设题形式a、结合文中××××××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b、××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C、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分
析等1.明确题目所问的是语言(风格、表达、句式等)哪方面的特点。常见语言风格特点的用词主要有:
凝练、简洁质朴、深刻隽永、富于哲理;优美、诗情画意、清新明丽;灵活、风趣诙谐、奔放自如、近于口语等。部分重要作家散文风格2.归纳出语言特点。3.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4.语言对传达主旨的表达效果。解题思路:答题模式:语言特点+在文中具体体现+表达效果
部分重要作家散文风格
鲁迅:观察冷峻,讽刺辛辣,批判严峻。巴金:真挚朴实,富有激情,寓深刻于平淡。季羡林:“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本色天然,朴实无华,小中见大。冰心:清婉明丽。秦牧:知识丰富,观察细致,构思精巧,文采精丽。李乐薇:写景优美,诗情画意,超凡脱俗。林清玄:恬淡自然,蕴涵哲理;醇厚浪漫,宽容博爱;朴素浅易。贾平凹:清淡古雅。毕淑敏:比喻形象,文笔流畅,情感真实,富含哲理。史铁生:沧桑内敛。余秋雨:语言通俗,散文小说化;篇幅宏大,取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茂;描写、记叙、抒情与议论水乳交融,充满睿智与情趣,富含哲理。杰出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特点,而同一个作家的作品,又因内容而异,故在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及相关注释或背景,细心比较分析。3、重点语段作用题(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文中重点语句或重点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有两点:一是内容上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多角度思考分析:①内容的充实作用;②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用等。二是结构上的作用:①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作用;②中间:过渡照应的勾连,承上启下作用;③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作用。(3)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答题格式:
结构(包括表现手法)作用+内容作用(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解题思路:4、表达作用题
A、人称表达类
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解题思路:答题模式:第几人称+在文中的作用B、修辞方法类(针对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或段落设置考题。)(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3)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解题思路:
修辞手法+手法在文中具体体现+表现了什么情感。答题模式:《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拟人: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表现充满论证雄辨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想。借代: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反问: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设问: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C、表达方式类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2)明确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3)确定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解题思路: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在文中具体体现+突出表现什么情感(意境,思想等)。答题模式:五种表达具体分类及作用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议论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说明(列数字: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画图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分类别:使说明条理清楚)。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抒情则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含蓄隽永,令人回味,烘托作品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此外,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通常能起到揭示中心主题的作用。D、表现手法类(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解题思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在文中具体体现+突出表现什么情感(性格,意境,思想等)。答题模式: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反语: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对于个性化及创造性解读,命题者往往从不同人对作品的理解出发。列出多种前人的不同的看法,要求考生进行辨析并阐述自己的见解;或从主题、艺术、情感等方面要求考生做个性化的赏析;或从作品某一角度出发,要求考生进行评价式或评论式解读;或要求考生联系已知知识,结合文本,进行发散思维,探究对文本的认识和评价等。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个性探究解题思路:1、依据原文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2、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3、立足原文,阐述自己的理由答题模式:表明自己观点态度+阐述理由
①组织语言的原则:
第一,紧扣题意,问答一致;找准角度,选好句式。第二,语言表述力求精练。第三,看分答题,分条表述。②语言表述注意事项:
第一,勿用修辞。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第二,有分析。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第三,忌遗漏。对应题旨,不能遗漏答题要点。小提示:开放性的题型组织语言要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表达技巧描写抒情表现手法:想象、联想、铺垫、衬托、类比、象征、幽默讽刺、欲扬先抑等。布局谋篇:起承转合、过渡照应、衔接、详略、繁简、主次、线索、顺序、点面结合、以小见大等意境创设:形象(人物、事物、意象)材料使用:详略、典型、新颖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反问、反复、顶针、设问等按描写的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按描写角度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按笔法繁简分:白描、细描直接抒情(直抒胸意)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寓情于事(借事抒情)寓情于理(借理抒情)训练有法(讲究备考艺术)怎么样练?方法、抓大放小,在“根”上使力。——千技巧,万方法,“读懂”文章之法才是根本大法快速理顺文脉,把握主旨(一)句的辨认意识——精明地读(二)文脉梳理意识——流畅地读(三)整体观照意识——“功利”地读以下几个环节在平时阅读训练中是不容忽的。⒈阅读选文时要勾画圈点。“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一篇文章,如果从头读到尾不作任何标记,很可能读后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什么印象也没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去做题能有什么好效果呢?阅读时对文章中首段、尾段、每段首尾、题目、反问句、设问句、独立段、中心句、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有意义能上升一定高度的语句、抒情议论句、重复出现的句子、表达作者情感看法的词句等作勾画圈点,不仅可以增加对内容的印象,还能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这些,解题时就得心应手了。阅读现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种句子的分析
★抓首句。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
如果是记叙文首段,首句中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待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抓中心句。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时要迅速从大量的扩展句和叙述句中抓住中心句。
★抓转承句。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问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六段中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承上文,“但是这在他身上还不是主要的”,启下文。
★抓点睛句。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风景谈》在每幅画面后面加上了一句或两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文字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抓警句。有的语段中的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警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对于生活的高度提炼、概括,并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抓矛盾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此句表面看来矛盾,实际上是绝妙好辞,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抓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抓特殊句。阅读语段时,有时会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点,才能够准确理解句意。
★抓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要运用一些修辞格。如《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比喻叠出,作者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把荷香比作渺茫的歌声,这些比喻形象贴切,新颖生动。★抓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概括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如《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和无限热爱之情。⒉审题时要一字不漏。题目中每一个字(包括数字)都是有它的价值的,不然就不会写到题目中。这就要求我们审题时不能漏掉一个字。千万不能用扫视的方式审题,因为那样就有可能漏掉有用信息。最好在心里一个一个字的默读题目,必要时要动笔作标记。审题时以下几个环节不可忽视:①看问题。要看清题目中有几个问题,如果题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一定要逐一作答,切不可漏答问题或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作答。例如:高考题设置了两个问题“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由于考场上的紧张,就有考生在做这道题时将第一问题漏答了,也有的考生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作答,结果只能是漏答的不能得分,合而为一的也至多得到一个问题的分。②看要求。题目上除了提出问题外,往往还对考生答题作出一些要求。题目中的一些要求往往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角度、形式等。如高考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其中的“结合乡士情结”就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而高考这道题的参考答案也正是紧紧围绕“乡士情结”这四个字来组织的。③看分值。要看清并揣摩题目的分值。试题的分值往往提示了答案所必须的要点。因为高考阅卷中是“踩点给分的”,而每个答案要点的配分如果不是整数会给阅卷带来不便。所以答案所需要要点数应是能被总分值除尽的。如果分值是4分,那要点只能是1个,2个或4个,不可能是3个。如果分值是6分,答案要点是3点。④看有无字数限制。题目中如果有字数限制,那么所限定的字数应该就是答案所需的大致字数,清楚了这一点,在组织答案时就要注意不能超过限定的字数,当然也不能比限定的字数少得太多,因为这样恐怕会遗漏要点的。题目中如果没有字数限制,那就要尽量多答点,阅卷时多出的要点是不扣分的。⒊确定答案所在区域。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如果答案所在区域确定错了,那就会全盘皆失了。确定答案所在区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借助题目本身的指定。有时题目上明确指定了答题的阅读范围,如高考题的题目是:“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在这一题目中就明确指定了答案所在区域是“第三段”。②根据高考命题原则确定区域。高考命题人在拟定阅读题时一般遵循这样一些原则:1.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2.尽量照顾考生的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3.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4.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根据这些原则,答案应是随着题号的递增在文中呈从前到后,从局部到整体分布。③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提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的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如高考题题目是:“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的兴奋和感激’?”我们先找出“万分的兴奋和感激”在文中的相应位置,这样答案区域大体确定在第二节。这句话的原句是:“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兴奋感激?”,从句中的“这”这个指代词可以看出,答案应在此句的上文找。在这里,指找词帮了我们的大忙。再如高考题题目是:“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我们首先找出“唐突地劝慰他”在文中的位置,在第三节,我们再看第四节的首句是“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句中的“何况”这一关联词是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是要更进一步说明“劝”的原因,因此第四节也应在答题范围之内。如果不注意“何况”这个关联词就很可能遗漏答案要点了。⒋精心组织答案。确定了答案所在区域后,剩下的事就是组织答案了。组织答案时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①尽量用原文中的语句整合。根据高考命题特点,考生是应该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的,历年高考题的参考答案也都是对原文中相关词句的整合。因此在答题时决不能脱离原文材料作出想当然的答案,应尽量用原文中的语句整合。②弄清答案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增强用逻辑思维解题的意识。因为文学性文章尽管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情感取胜,但在解题时却绝不可被情感左右,凭感答题,我们只能通过我们的理性分析,有根有据的从文中整合出答案。如高考题题目要求回答伯牙“万分兴奋感激”的原因,那么答案和问题之间应是因果关系。有的同学答:因为他遇到了知音,所以万分的兴奋和感激。答案本身确实是因果关系,但与题干问题对照,就会发现这个答案等于没有回答,或者说是答非所问。还有的同学照搬了上面的句子,即: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个答案确实与题干问题有了因果关系,但试想一下,一个弹奏者弹出的一支曲子中所蕴含的情思能被别人领悟和熟稔的现象多了,为什么伯牙“万分兴奋感激”呢?其实是因为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一般人是听不懂的。所以答案中还应把这一点归纳进去才能和题干问题形成完整的因果关系。③选择合理的表达形式。答案的表达形式是用句子还是用短词?是用单句还是用复句?是用偏正短词还是用动宾短词?这些都得由题干问题决定。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何时何地,何对象干了(记叙)什么事情或者何对象怎么了。描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特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上帝的花园
我一直对树非常迷恋。随便的一棵树,都是那么自然地站在那里,无论在山野、广场、路边,永远那么潇洒大方。就算那些整天在台上的时装模特儿,就我看还是矫揉造作,远不如一棵树优雅。/一棵树并不把自己的一切呈现出来,而是谦虚的隐藏一半在地下,变成根系,从而形成了树的深度。只有最智慧的人才明白这个道理,不去夸耀自己的全部。/树的枝条向所有方向延伸,树叶密密麻麻敞开,只要能接收到阳光,并没有特别的忌讳。有多少人能珍惜来自宇宙的每一点营养呢?
/一棵树全身没有累赘的东西,每一棵树形态上都有不同,却同样简洁、完善,这正是许多思想家理想中的人类,一种保持了个性的完美。/(第一段)④分点表述。
“我一直对树非常迷恋”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条列出(每条不超过12个字.)(4分)
答:“我”迷恋树的原因是:(1)树站姿自然,潇洒大方。(2)树很谦虚,有深度。(3)树珍惜营养,没有太多戒心。(4)树有个性,简洁、完美。⒌复查验证答案。这个环节往往被考生忽视,事实上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答案拟好后首先要做的是验证一下所答是否是所问,防止答非所问的情况出现。其次,要通过复查来发现并更正拟出来的答案中的病句、错别字。在这里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在试卷上答题前最好先拟个草稿,否则辛辛苦苦思考出来的答案语句不通,错别字耀眼,那岂不可惜?规范作答精读审题区间净化提取比较合并提炼据分分条打草稿工整书写细看题目用分解;关键语句须圈点;答案往往在原文;分点表述要规范。阅读语录绝唱严阵1.文章以“绝唱”为题,有什么深层含义?答:①保有孤高和自信的残荷拥有最独特的美,是胜过色与香的荷花生命之美的最高升华;②荷花的枯梗残叶和圆明园的断墙,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这样的存在是至美,是“绝唱”。2.作者写“残荷”之前依次写了对荷花绿叶、红花的美的认识,这样写有何好处?答:①作者写自己否定绿叶红花为“最美”的认识过程,留下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为下文写残荷的美做了铺垫;②前后的不同描写也形成了对比,有利于突出作者对残荷之美的赞美之情。3.作者说“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答:①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组成了各种神秘而美丽的图案;②残破枯败蕴藏着自信和孤高,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远胜于红红绿绿的俗美、迎合季节的庸美;③残枝败叶里蕴含着生命复苏吐绿的自信与可能。4.结尾段作者写道:“只要精神上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答:①绿叶红花的美随时而逝,断梗残枝在风雨时光的摧毁中“高高耸立”“高悬”“高举”,以这样的存在显示着自信、孤高,显示着力量;②圆明园只剩断壁残垣,一段抗争的历史却无法摧毁,它持续提醒、鼓舞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向世界展示着不屈的力量。人也应该追求精神上的经过磨砺的孤高自信的美,在挫折中塑造自己壮美的精神情操。黄毅《负重的河流》阅读题及答案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根据选文第③段“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就一定潆洄”,说明河流并非“任何时候都浩浩荡荡”。根据……漫的生活气息,长江、黄河乃至家乡的每一条河,都滋养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如今地球上的许多河流正像塔里木河一样在萎缩,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否则将会给人类及其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EC16.文章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①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②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③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结构更加严密。17.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6分)①塔里木河身处沙漠,不得不与沙漠进行长期坚韧的较量;②塔里木河给沙漠带来生命与文明,却又不得不亲历文明的衰落;③塔里木河的奔腾和消失承载着人们的热爱、慌恐等复杂情感,引发了沉重的思考。18.塔里木河带给我们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笔记本电脑借用协议3篇
- 2024标准房屋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赛事策划与执行合同
- 2024正规保洁员培训与劳动合同3篇
- 2025年度旅游区虫害防治与游客安全保障合同3篇
- 2024年高清晰相机选购合同3篇
- 2024年药品研发与许可协议3篇
- 浙江工业大学《自动变速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无子女夫妻自愿离婚协议书:离婚后共同房产处理与归属3篇
- 舞蹈服务员工作总结
- 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数题100题附答案(完整版)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
-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单词表(带音标)
- 康美药业财务分析案例
- 《无人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基础设施使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 宠物医疗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
- 《了凡四训》略说教学课件
- 项目15-1 蛋黄中免疫球蛋白的提取
- 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试题附有答案
- 征信系统规划方案
- 品牌运营部工作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