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方法_第1页
诗歌鉴赏的方法_第2页
诗歌鉴赏的方法_第3页
诗歌鉴赏的方法_第4页
诗歌鉴赏的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首先要读懂诗歌赠高三学子

年光抛人太寻常,

绿叶才匀菊花黄。

枯荷听雨秋风劲,

寒霜敲户晓日忙。

多少学子勤奋早,

数万考生揭榜香。

人生何必晚后悔,

劝学千言只几行。3

具体要求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4考点考纲细读考查角度1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概述形象特点2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分析语言风格或特色3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诗歌词句的表达技巧、抒情手法和塑造形象的方法等4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总结诗歌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5诗歌鉴赏教学目的:掌握解读诗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做到大体上读懂诗歌。如何读懂一首诗解读诗歌应注意做到:

一、看关键词

“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

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也很有诗才。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描写狂风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香积寺:唐佛寺名,在今陕西长安县南神禾原上。香积:佛教传说众香国的佛名。“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上句写所闻,下句写所见。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赵殿成评论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也。”(《诗境浅说》)“日色冷青松”一句,还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受的“冷”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通,这就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现出幽僻的感受。在唐代诗人中,王维是比较早地并且成功地将通感运用于诗歌创作的。11解读诗歌应注意做到:二、看题目。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此诗题中的“冬至”表时间,“邯郸”表地点,且与“冬至”点明了特定的背景,是说冬至佳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思家”,“思家”揭示了此诗的主旨。特色专题4*15三.看作者。鉴赏时要走近作者,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方面内容,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2005年北京卷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16陆游的一生,处于民族危机极为严重的年代,他生活在北宋灭亡之际,幼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父亲爱国精神的熏陶,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从军抗金、誓杀敌寇、恢复失地的抱负,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中年到过当时的国防前线,写下不少战斗性的诗篇。但一直受投降派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而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所以他的诗歌创作主线是抗敌复国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又由于对胜利的热切渴望和对未来的必然信念,因此感情热烈奔放、境界雄伟壮阔,想象丰富奇特。答案: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本诗主要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土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书愤》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分析:回答此题,就要走近作者。*17四.看注释和诗前小序一些古诗词前面有一个不长的“序”,或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或交代创作的缘由,或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或交代了创作的背景。它对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鉴赏时不能忽视;如果诗词后面附有注释,一定要仔细审读,因为有的也提供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帮助解读诗词,甚至有的还暗示题目的答案。2005年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8考生如果忽视了“注释”所说“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答案的准确度势必受到影响。参考答案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五、看章法诗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片抒情写景抒情*24六.看意象。在诗歌中,常常有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体验。也就是说,某些意象某些情感具有对应规律。必须以解读诗词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的诗词意象为突破点。2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柳丝(思)”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2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27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青松》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28

谐音双关

爱恋思念

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29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燕子双飞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寂燕子到来往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喜用燕子来表达喜悦之情3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鸳鸯,指恩爱的夫妇*31(2004年广东卷)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哪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32解析:“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把握常用意象的含义,再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想象去补充和扩大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总之,要重视整体阅读理解,利用好试题所提供的信息(如题目、小注等)*33高考连接(09全国卷1)12.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34【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藉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藉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同意:诗的后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