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科技发展展望0915 (技术委员会年会)_第1页
集团公司科技发展展望0915 (技术委员会年会)_第2页
集团公司科技发展展望0915 (技术委员会年会)_第3页
集团公司科技发展展望0915 (技术委员会年会)_第4页
集团公司科技发展展望0915 (技术委员会年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炭科技发展现状及展望申宝宏2013年9月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导提纲:一.煤炭工业发展概况三.煤炭科技面临的挑战四.煤炭科技十三五展望二.煤炭科技发展现状一、煤炭工业发展概况煤炭开发逐步西移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备受关注洁净利用取得重要进展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大型化、集约化趋势明显煤炭产量稳步增长煤炭工业总体形势(一)煤炭主体能源地位煤炭一直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70%左右,2012年分别占76.3%和67.4%,占全球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的50%左右。2010年我国化石能源剩余探明储量中,煤炭约占93%。据预测,2030-2050年煤炭仍占我国能源需求总量50%左右。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一)煤炭主体能源地位我国能源结构趋势图(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发展战略2030~2050》)(二)煤炭产量稳步增长2012年全国煤矿约1.2万处,产量36.5亿吨。(二)煤炭产量稳步增长2012年全国煤矿约1.2万处,产量36.5亿吨。区域产量比重全国36.5100%东部4.7313%中部12.233%西部19.5754%矿井规模

数量能力比重全国1200037100%大型煤矿8502465%中型煤矿15006.818%小型煤矿95366.217%7(三)大型化、集约化趋势明显亿吨级企业7家,产量12.1亿吨,占全国的33.3%。5000万吨级企业12家,产量7.8亿吨,占全国的21.4%。千万吨级企业23家,产量5.4亿吨,占全国的14.8%。全国产量超过千万吨的大型煤炭企业42家,产量25.3亿吨,占全国的69.4%。(三)大型化、集约化趋势明显2011年全国安全高效矿井409处,产量11.3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2%。安全高效矿井数量(个)安全高效矿井产量(亿吨)(四)煤矿安全形势趋于好转2012年,煤矿安全事故779起,死亡1384人,分别比2005年减少2527起、4554人,下降76.4%和76.7%;百万吨死亡率0.374,比2005年下降86.7%。(四)煤矿安全形势趋于好转2012年,煤矿瓦斯事故72起,死亡350人,分别比2005年减少342起、1821人,下降82.6%和83.9%。(四)煤矿安全形势趋于好转(五)煤层气开发取得重要进展2012年,煤层气产量27亿立方米,利用量20亿立方米;煤矿瓦斯抽采量114亿立方米、利用量38亿立方米。瓦斯用户超过200万户,煤层气燃料汽车8000余辆,瓦斯发电装机容量110万千瓦。(六)洁净利用取得重要进展(七)煤炭行业运行情况2012年进口煤炭2.89亿吨,出口煤炭927.8万吨。综合考虑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压力、国际煤炭价格上涨、进口占世界份额较大、非煤能源的快速发展等因素,我国利用国际煤炭的市场不可能无限增大。总体判断,未来国际煤炭市场将保持在10~12亿吨,我国进口煤炭将维持在占国际煤炭市场的30%左右,即2~3亿吨规模,未来我国煤炭供应仍需立足国内。今年以来,我国煤炭市场需求继续呈现需求低速增长、产能建设超前、进口量持续大幅增加、全社会库存上升、市场总体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煤炭价格下滑,货款回收更加困难,企业成本持续增加,行业利润大幅下降,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已出现降低工资、贷款发工资和推迟发工资的现象。提纲:一.煤炭工业发展概况三.煤炭科技面临的挑战四.煤炭科技十三五展望二.煤炭科技发展现状(一)地质保障技术装备取得新进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煤田地质特色的勘查理论体系,“以地震主导,多手段配合,井上下联合”的立体式综合勘探体系逐渐成熟,基本能够探明开采地质条件。三维地震仪、3D可视化解释技术、时延地震勘探技术得到应用,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广泛应用于煤田普查和详查阶段,三维地震技术可查明煤田内落差超过5m的断层,解释落差3~5m的断点及波幅10m以上的褶皱,成为煤田地质勘查的首选技术。电磁法勘探技术、测井技术、受控定向钻进技术得到应用,超大孔径、超千米深孔钻机研制成功。(二)特殊地层矿井建设技术快速发展冻结、钻井、注浆等特殊凿井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冻结法凿井技术穿过冲积层厚度达587m,最大冻结深度737m。钻井法最大钻凿成井深度达660m,最大钻井直径为10.3m。注浆技术从注浆材料的"水泥时代"进入了"黏土时代",综合注浆技术井筒地面预注浆最大注浆深度达到1048m。大直径反井钻机的研制成功,实现了反井钻机一次钻进成井,反井钻井深度达到500m,最大钻井直径达到5m。(三)开采技术装备取得新突破自主研制了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刮板运输机和电液控制液压支架等工作面成套装备,适应煤层厚度3~6m,工作面年产量达到1025万t,创造了新记录。综放工作面在煤层厚度13m条件下,年产煤1039.1万t,刷新综放工作面年产世界记录。研制成功煤巷大断面掘锚联合机组,具备一次截割成形的高效截割技术和机载全液压导轨式锚杆机技术;开发了大断面煤巷锚杆快速支护技术,研制出小孔径预紧涨楔锚杆,φ22mm锚杆杆体破断载荷达330kN。ZF15000/28/52放顶煤液压支架(三)开采技术装备取得新突破研制成功功率大、机面高度低、过煤空间大的极薄煤层电牵引采煤机,适应煤层厚度0.8~1.25m,煤层倾角0~45º;在薄煤层采煤机中引入DSP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显著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工业性试验表明,平均月产达4万t。研制成功总装机功率597kW、单向抗压强度≤40MPa的EML340型连续采煤机,以及履带行走用1140V机载交流变频器,在乌兰木伦矿开机率最高达到98.87%,在中煤东坡煤矿平均月产达5万吨,刷新了国产装备新纪录。(三)开采技术装备取得新突破在露天矿开采设备及工艺方面,大型挖掘机、电铲、卡车等设备长期进行了前期研制。GPS位移自动化监测系统、地下位移监测系统等在露天煤矿边坡监测中广泛应用。(四)煤矿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再上新台阶瓦斯含量快速准确测定技术解决了硬煤压风取样温升加速瓦斯解吸、松软煤层取不到样或取样时间过长、损失量估算误差大的难题,实现了120m长钻孔定点取样,2h内快速测定瓦斯含量,测定误差小于7%,在100多个矿井推广应用。(四)煤矿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再上新台阶开发出红外甲烷传感器,误差≤真值的±10%,响应时间≤12S,工作稳定性≥12个月,寿命≥5年;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解决了设计、温度补偿、防尘防水结构等难题;激光甲烷传感器,测量精度±0.05%,响应时间<12S,工作稳定性≥6~12个月,寿命≥5年;激光一氧化碳传感器检测范围0~2000ppm,测量误差≤真值的±5%,稳定性≥12个月,响应时间<30S,寿命≥5年。甲烷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四)煤矿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再上新台阶安全生产综合监控技术实现升级换代,井下易爆环境用以太环网+现场总线、宽带接入设备、大容量本安电源设备、异常联动控制等技术取得突破。开发了集地质测量、生产技术、通风安全、办公自动化和数字化矿山、安全生产监控于一体预警平台,实现了隐患联动控制和动态预警。(四)煤矿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再上新台阶煤矿井下千米定向瓦斯抽采技术及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ZDY600LD型履带式钻机在陕煤彬长大佛寺矿业公司钻孔深度达1212m,创出国内新记录。研制出的适合于突出松软煤层的顺层钻机在坚固性系数f≤1.5条件下煤层钻孔深度达到168m,创造了突出松软煤层钻孔的最新深度,钻孔深度超过100米的成孔率达到70%,已在50多个矿区进行了推广。(五)煤矿灾害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取得新进展开发了人员精确定位技术,井下目标移动速度不大于1m/s的条件下,定位精度达4m。研制出了采用无线传输和无线中继技术的矿井无线救灾通讯系统技术与装备,实现井下指挥基地与救援现场之间的灾区图像、语音、环境参数(CO、O2、CH4、温度等)三位一体的实时并行传输,井下无线传输距离达到2km。(五)煤矿灾害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取得新进展建立了移动式矿井重大灾害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可完成气体采集、监测、危险性判别等信息、救援方案制定、应急措施执行等。研发了井下移动式救生舱,采用分段组装式结构,在没有外界动力条件下可提供8人4天的生存环境;采用CO2、CO等有毒有害气体吸收清除技术,保障了救生仓安全的生存环境;研制了救生舱专用蓄冷空调,解决了制冷除湿问题。(六)煤炭洁净利用技术水平取得新进步难选煤高效分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采用“等基元灰分”分选技术,开发成功最大产率工艺系统,研制成功世界首台煤用第一段锥形双供介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开发了重介质旋流器分选难选煤工艺系统,实现了-80mm级别原煤的高效分级入选,使精煤产率提高了1.17%。研制成功SSC900型大型分级破碎机,破碎工艺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SNWX1400-880/850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SSC900型大型分级破碎机(六)煤炭洁净利用技术水平取得新进步开发了干煤粉气化、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一批大型煤气化技术与装备相继进行示范和投入工业化运行;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单炉最大规模2200t/d;华能绿色煤电250MW级IGCC示范项目采用两段式干煤粉气化技术,规模达2000t/d。百万吨级煤炭直接液化示范工程已经建成投产。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示范取得成功,自主研发了低温浆态床F-T合成关键技术,目前有三套20万t/a级的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在试运行。煤制天然气工艺技术成熟,大部分生产设备已实现国产化,在建规模达到136亿Nm3/a。(六)煤炭洁净利用技术水平取得新进步开发了工业煤粉锅炉专用燃烧器,在中小容量锅炉高效燃烧、低NOX排放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锅炉热效率达到86%以上,比传统燃煤锅炉节煤超过1/3以上,煤尘排放不超过20mg/m3,SO2等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煤矿瓦斯利用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研制成功浓度低于1%的乏风氧化、浓度低于30%的易爆炸瓦斯安全燃烧、浓度高于30%瓦斯的浓缩提纯与深冷液化中试装置,解决了低浓度瓦斯安全利用的难题。在国内外首创以煤为原料制备的低浓度瓦斯浓缩专用煤基碳分子筛,甲烷氮气吸附分离系数3.4~4.6,且甲烷吸附容量较大及解吸性能较好,强度达到99%。建成国内外首套原料气处理能力4800Nm3/d含氧煤层气混合工艺制冷液化中试装置,原料气甲烷浓度26.98~32.05%,液化后产品纯度达99.10%以上,甲烷回收率达98.75%。(六)煤炭洁净利用技术水平取得新进步乏风氧化炉试验装置

100Nm3/h除氧装置

PSA浓缩试验装置3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瓦斯治理专项产业技术开发专项……部分十二五在研项目33项目40: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关键技术项目41:煤矿区煤层气高效抽采、集输技术与装备研制示范工程63:山西晋城矿区采气采煤一体化煤层气开发示范工程示范工程65:重庆松藻矿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层气开发示范工程示范工程64:两淮矿区煤层群开采条件下煤层气抽采示范工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部分十二五在研项目部分十二五在研项目部分十二五在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深部及中小煤矿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煤矿突水、火灾等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1矿井突水重大灾害实时监测预警技术2煤矿透水快速救援排水设备研究与开发3基于Mesh网络井下可视化无线救灾通讯技术与装备4煤矿用红外CO检测仪(传感器)研发5矿井动目标监测技术及在用设备智能管控技术平台与装备6复杂大型煤矿液氮高效率防灭火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7煤火自燃本底调查及遥感监测技术研究8矿井爆炸危险性实时监测预警技术研究部分十二五在研项目部分十二五在研项目500m斜井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与装备大型凿井井架及井壁吊挂关键技术与装备矿山竖井掘进机研制特大型矿井提升系统关键设备的研制智能化超重型岩巷掘进机研制高速高可靠性电牵引采煤机研制两柱式超强力放顶煤液压支架研制自动化高可靠性顺槽带式输送机矿用防爆高比能量蓄电池动力技术综采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采煤机工作可靠性智能监测技术全自动化刨煤机工作面成套设备研发及应用863计划:煤炭智能化掘采技术与装备提纲:一.煤炭工业发展概况三.煤炭科技面临的挑战四.煤炭科技十三五展望二.煤炭科技发展现状39资源保障面临的挑战煤炭生产面临的挑战煤矿安全面临的挑战清洁利用面临的挑战矿区环境面临的挑战三、煤炭科技面临的形势40我国煤炭人均可采储量少,仅为世界的三分之二;开发规模大,储采比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煤炭资源开采条件中等偏下,可供露天开采的资源量少;资源回采率低,部分大矿采肥丢瘦、小矿乱采滥挖,资源破坏浪费严重;消费量大,占世界的48%。当前粗放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难以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一)煤炭资源保障能力较低(二)开发布局矛盾十分突出东部煤炭资源日渐枯竭,中部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开发潜力变小,资源开发加速向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转移,煤炭运输成本增加。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压力增大,生产与消费逆向布局的矛盾更加突出。2012年我国区域煤炭产量构成(三)整体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采煤技术装备自动化、信息化、可靠性程度低,采煤机械化程度低于先进产煤国家近30个百分点。装备水平差、管理能力弱、职工素质低、作业环境差的小煤矿数量仍占全国的80%。生产效率远低于先进产煤国家水平。国家产量(亿吨)产业集中度(%/家)机械化程度(%)综合机械化(%)入洗率(%)全员工效(吨/人年)中国36.527/5756555523美国9.852/51001006012800印度5.793/2100(露天)253000澳大利亚4.270/51001007512900俄罗斯3.266/59797752032南非2.587/49797605300德国1.879/6100100958059波兰1.330/3999546793(四)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百万吨死亡率0.374,仍远高于欧美主要产煤国家(0.03)目前全国有47座超千米深井,最深已达1500米。随着煤炭开采深度增加,安全问题更加突出。长江以南及西南地区地质条件极复杂,80%煤层为急倾斜、倾斜煤层,薄煤层多,厚度0.6~2m,断层密度达到35条/km2,灾害严重,机械化程度极低。2012年,云、贵、川、渝、湘5省市煤矿事故死亡人数超100人。5省市煤矿事故共死亡672人,占全国的49%,而5省市煤炭产量仅占全国的13%。(四)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五)煤层气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资源探明程度低,探明储量仅为资源总量的1.5%。中低煤阶煤层气开发、深部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等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管网等配套工程滞后,煤层气不能全部利用;瓦斯抽采项目规模小、浓度变化大、利用设施不健全,利用率低。目前施行的扶持政策激励效应明显减弱,企业积极性不高。(六)煤炭开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我国每年因煤炭开采导致的地下水排放量约60亿m3,利用率仅为25%左右土地塌陷导致水土流失,国有重点煤矿治理率尚不到20%矸石排放3亿t/年,总占地达7万公顷华东地区村庄密集,密度达1个/km2,村庄、水体、建筑物等“三下”压煤平均占矿井可采储量的60%。瓦斯排放约200亿m3/年,抽采利用率不到1/3(六)煤炭开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西部煤炭开发使三江源生态保护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晋陕蒙宁甘地区查明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的62.7%,2012年煤炭产量占71%,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3.9%宁东、鄂尔多斯、榆林“能源金三角”煤炭储量占全国的27%,2012年煤炭产量占28%,但水资源占全国的0.37%晋陕蒙宁甘2005-2012煤炭产量占全国比例(七)生产环境恶劣,职工健康难以保障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振动、高湿等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危害对职工安全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据原卫生部资料,2010年全国新发尘肺病23812例,煤炭行业占54.2%。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围岩温度提高,矿井热害问题愈发突出。煤炭热害现已成为矿井深部开采一个不可忽视的新不安全因素,我国国有重点煤矿有70多处矿井采掘工作面气温超过26摄氏度,最达到37摄氏度。(八)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仍待提升燃煤发电占全国SO2、NOx排放总量的40%左右由燃煤引起的CO2排放占化石燃料排放总量约83%近年严重雾霾天气引起全社会对大气环境的广泛关注(八)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仍待提升我国燃煤发电量占电力供应的80%左右,2012年平均供电煤耗326gce/kWh,与日、韩平均供电煤耗300gce/kWh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但转化效率、污染物减排和水耗等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提纲:一.煤炭工业发展概况三.煤炭科技面临的挑战四.煤炭科技十三五展望二.煤炭科技发展现状四、煤炭科技十三五展望近期工作科技部中长期规划评估科技部技术预测工作科技部863领域顶层设计发改委重大项目遴选能源局煤炭安全绿色开发战略研究工程院重大工程项目建议工程院化石能源革命安监总局灾害防治顶层设计集团公司十三五科技需求调研2020年目标:实现煤矿安全形势根本好转,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煤炭安全绿色开发、燃煤发电和煤炭转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控制瓦斯事故,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1以下矿区生态恢复率达40%现代煤化工能源转化效率较目前提高5个百分点四、煤炭科技十三五展望煤炭科技重点方向(地质保障)物探技术深部煤炭资源地质条件精细探查技术与装备孔中孔间地质条件精细探测技术与装备采空区隐蔽灾害精细探测关键技术煤矿井下智能钻探技术与装备钻探机具120吨级大扭矩(30000Nm~60000Nm)煤层气钻机研制煤矿井下近钻头地质导向钻进技术与装备煤炭科技重点方向(矿井建设)西部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特殊凿井关键技术及装备西部地区复杂地层竖井全断面机械化施工冻结支护机理、冻结节能、磁定位导向的冻结钻孔定向钻进西部侏罗系地层注浆技术西部采空区建井充填注浆斜井冻结技术软岩钻进技术竖井掘进机井筒施工技术煤炭科技重点方向(矿井建设)煤矿巷道高效快速掘进技术与装备全断面矩形煤巷快速掘进机硬岩掘进机煤巷锚杆支护快速钻装设备与技术煤巷高效快速掘进工作面降尘技术与装备智能化井巷掘进技术与装备研发煤炭科技重点方向(高效开采)煤炭开采无人化工作面成套装备智能采煤机高效截割、煤岩性状在线识别、运行状态智能感知与控制等新技术自适应强力液压支架支护系统、巡检机器人无障碍行走机构、动力和协同控制技术无人工作面高效高可靠性运输设备大功率防爆变频驱动技术无人工作面数字信息控制系统关键技术清洁动力无轨辅助运输智能装备大功率差动轮系调速软启动装置变频驱动技术矿用大型内装式摩擦提升机研制煤炭科技重点方向(高效开采)大型露天煤矿生产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大型移置式带式输送机大型排土机取料机、给料机、装车设备管状带式输送机煤炭科技重点方向(高效开采)煤矿绿色高效充填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大采高固体充填成套技术与装备高效膏体充填关键技术与装备沙漠及其边缘风积土系列充填材料无煤柱巷道高效快速支护技术与装备充填工况、效果及环境安全一体化监测技术装备难采煤层绿色开采技术研究煤炭科技重点方向(绿色开采)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剧烈扰动区生态修复技术西部干旱半干旱矿区生态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高边坡滑坡体治理关键技术(大型预制梁安装技术)与工程应用青海冻土冻岩区域露天矿边坡稳定性技术研究与工程治理煤炭开采液压液(油)的绿色难燃技术煤炭科技重点方向(绿色开采)数字矿山建设全矿井数字化生产系统矿井智能感知技术远程遥控及自动化开采技术数字化矿井示范工程云技术应用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移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煤炭科技重点方向(信息化)煤炭信息化、自动化技术与装备远程维护机制、可视化灾害预测预报平台及报警及故障的快速定位机制智能感知物联网技术计算机3D虚拟现实技术矿井通信技术电网可靠性、电能质量治理与检测、节能优化控制与评估、矿井供电辅助设计、矿井供电智能监控、智能决策指挥系统煤炭科技重点方向(信息化)煤炭科技重点方向(煤矿安全)煤矿灾害预警技术与装备瓦斯灾害监控预警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顶板灾害监控预警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水害监控预警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外因火灾监控预警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冲击地压监控预警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煤矿各类灾害监控预警信息集成深部矿井煤岩瓦斯动力灾害监测及防治技术深部矿井煤岩体物理力学特性及耦合动力灾害致灾机理深部矿井煤岩瓦斯动力灾害多因素综合区域预测深部矿井煤岩瓦斯动力灾害在线监测技术及装备深部矿井煤岩瓦斯动力灾害防治技术及装备矿井瓦斯流动全程监控技术松软煤层定向钻进技术及装备大孔径高位长距离定向钻机研究深部高应力松软煤层无保护层卸压强化抽采工艺技术及配套装备煤炭科技重点方向(煤矿安全)水害防治蒙陕矿区顶板水害防范与治理特大型水害治理关键技术与装备矿井突水三维监测预警系统开发煤矿隐蔽火源探测新技术研发以瞬变电磁法、高密度电法和大地电磁法为主的隐蔽火源探测方法井下电网智能故障诊断定位系统煤矿智能电网与电能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煤炭科技重点方向(煤矿安全)煤炭科技重点方向(职业危害)呼吸性粉尘监测预警及治理技术研究噪声检测与主动降噪技术研究低烟、低毒的安全环保型矿用非金属材料研制矿用高压模块化制冷装置矿井粉尘、热害防治及地热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大孔径井下救援钻机研制矿山应急救援排水技术及成套装备生命探测和人员搜索定位技术及装备轻型组合式矿用快速成套支护与破拆设备的研究智能化灾区侦测装备与应急管理平台煤炭科技重点方向(应急救援)煤炭科技重点方向(煤层气开发)煤层气开发低透气性煤层井下综合增透技术与装备矿区低浓度煤层气(抽放瓦斯)综合利用循环制氢技术与装备研究煤系非常规气联合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装备页岩气储层描述关键技术煤层气储层描述关键技术页岩气与煤层气勘探开发装备页岩气与煤层气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煤炭科技重点方向(清洁利用)煤炭智能化高效分选技术装备大型高效分选设备及其自动测控系统;大型高可靠性脱水筛分装备;选煤厂智能化监控及信息化管理系统;智能化高效定量装载技术与装备。高效、低排放工业煤粉锅炉系统及关键技术基于改性活性炭的SCR脱硝技术;超低排放大过滤面积除尘技术;高倍率灰钙循环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煤炭科技重点方向(清洁利用)煤油共炼(温和液化)技术高灰熔点的煤气化技术与装备小粒径煤热解技术煤中氯的分布研究及脱除技术气流床气化制工业燃气技术与装备煤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煤炭开发重点工程1.新疆地区煤炭资源勘探和保障工程新疆煤炭预测资源量约占全国的40%左右,但探明资源比例仅占全国的10%左右。实施该项工程,突破煤田精细勘探和多源地质灾害探测、高精度快速钻探、煤矿高精度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等技术,提高资源勘查精度、效率和效益,对于我国煤炭开发接续和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标:2020年新疆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